CN1823922A -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3922A
CN1823922A CN 200510132563 CN200510132563A CN1823922A CN 1823922 A CN1823922 A CN 1823922A CN 200510132563 CN200510132563 CN 200510132563 CN 200510132563 A CN200510132563 A CN 200510132563A CN 1823922 A CN1823922 A CN 1823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extract
peoniflorin
borneolum syntheticu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25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1489C (zh
Inventor
林艳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BIO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WU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WU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filed Critical SHENGWU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1325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91489C/zh
Publication of CN1823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3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14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148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研制的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单体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物主要含有芍药和冰片,用于治疗昏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Description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研制的含有冰片和天然植物提取物或单体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冰片分为天然冰片与合成冰片两大类。其中,龙脑冰片主要为右旋龙脑,是冰片中的正品,艾片主要为左旋龙脑,而合成冰片除含有龙脑外还含有大量的龙脑的差向异构体异龙脑。目前,冰片在临床上的应用(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极为广泛,例如复方丹参类、冠心苏合丸、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等均含有冰片。在这类传统成方中,多利用了冰片“芳香走窜、引药上行”、“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之功效,作为“药引”来增加其它药物的治疗效果。
多年来,许多学者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对冰片的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及安全性等方面做了广泛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例如,研究发现:冰片不仅仅是“引药”,其不仅能促某些药物通透血脑屏障(BBB),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而且冰片诱导的BBB开放与脑炎、脑外伤的病理性开放有着质的区别,其对脑及BBB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赵保胜,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年,13(5):287-288);和冰片对能使冠状窦血流量回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江文德,药学学报1979,14(11):655-660);和冰片可能通过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氧供应,进而改善该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对缺血脑组织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何晓静,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20(4):323-325);和冰片通过抑制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多形核白细胞黏附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发挥脑保护作用(沈强,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1(3):136-138)。
上述研究进展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兴趣,他们尝试着将冰片与其它活性成分组合,以期获得更佳的疗效。例如,ZL2003101172399公开了以冰片为君药和石菖蒲、川芎、白芷三味共为臣药的冰川头痛灵;和200410020426X公开了由川芎、香附、冰片、牡丹皮组成的复方制剂;方永奇(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11(6):353-354)公开了β-细辛醚和冰片的复方制剂。这些复方通常是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组成的,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上述复方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日益增长的对冰片的需求。一方面,对于致病机理复杂、伴有不同类别并发症的疾病,已有的含冰片复方制剂难以多方位奏效。更为关键的是,虽然已揭示出冰片不仅仅是“引药”,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目前针对冰片本身所进行的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研究尚不能令人满意,已有成果对后人研究的前瞻性指导意义也颇为有限(刘养凤,中医药学报2003年,31(6):55-58)。例如,冰片本身对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药效如何、它是否仅仅通过提高其它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发挥药效、它具体的作用靶点在哪里、它的药效和剂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它在临床应用有无时间效应等,遗憾的是,现有技术对此并没有清楚、合理的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试图采用多种天然药物联用的方式,以期通过它们之间的加合、甚至协同作用来减少用药量,从而在确保(甚至提高)疗效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时,却在现有技术中找不到可靠的科学依据。众所周知,天然药物的成分、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与化学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更难以预测其相互作用。
因此,本领域对含有冰片的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组合)有着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诸多喜人的结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冰片与其它活性成分的组合,用于治疗和/或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
通过大量先导性试验,我们初步确定以冰片和芍药为基础的药物具有这样的潜质。当试图从现有技术中探寻这种结合的依据时,我们发现:针对冰片能否与芍药联合应用,二者的作用机制是加合、协同还是拮抗等基础问题,迄今为止的已有技术没有提供科学依据。至于二者是否能再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已有技术没有类似的暗示。
在传统医学中,对毛茛科植物芍药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例如在《伤寒沦》全书112方中用芍药者计33首,约占总方数的三分之一(李中南,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11(2):52-53)。现代植物化学认为,赤芍、白芍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其中的芍药总苷是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糖尿病、炎症、肿瘤、肝病等有一定的疗效(傅立海,安徽医药2002年,6(2):62-63;阮金兰,中国药理学报2003年,19(9):695-670)。
已进行的研究表明,芍药与冰片的组合可以明显增强冰片固有的药理作用,比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抗炎性反应作用等。令人惊奇的是,二者的组合还降低了冰片的毒性,这对于进一步促进冰片的广泛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协同增效和/或减毒作用的“冰片+芍药”组合。
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可以选择药味(例如芍药)直接粉碎成粉入药,也可以相当于上述天然药物材生药量的提取物或其它形式入药。因此,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括药材原粉、脂或水溶性提取物(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或单体,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其它制品形式。例如,所述活性组分包括:
a. 冰片:是指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菊科植物艾纳香叶提取的结晶,或以樟脑、松节油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精制品。包括龙脑冰片(右旋龙脑)、艾片(左旋龙脑)、合成冰片(含有龙脑及异龙脑)。
b. 芍药:是指芍药(白芍、赤芍、川赤芍)的干燥根粉末,含有芍药总苷类化合物(优选为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另外,研究表明,同时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丹皮酚、丹皮酚原苷、丹皮酚苷、芍药苷元等的有效部位也是有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芍药苷类的来源并不局限于芍药,含有芍药苷类的其它植物(例如牡丹皮)也可实现本发明,其提取和制备方法为已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在上述组合中,冰片的含量不低于1wt%。
接着,基于上述成果,我们对“冰片+芍药”与其他活性成分组合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技术中对冰片的认识,我们推测:血清中的药物不一定均能透过体内的各种屏障,而冰片的加入促进了其他活性组分通透血脑屏障,即冰片有可能通过以“药引”的方式增加了其它药物的疗效。
初步的试验表明,除上述两种活性组分a和b之外,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包含其它活性成分,只要其不与所述适应症冲突、且不对“冰片+芍药”组合的协同增效和/或减毒作用产生不利影响即可。经过大量的筛选工作,选自下述c1-c7的活性组分满足上述要求。
在随后进行的试验中,发现了十分有趣的现象:“芍药+组分c”或者“冰片+组分c”的组合,均不具有本发明“冰片+芍药+组分c”组合的效果。这表明,本发明之有益效果并非仅仅来源于冰片,而是来源于“冰片+芍药”这一基础组合。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本发明之出人意料效果是有利的。业已进行的实验表明,在偏离这一组方条件的情况下,即单独的芍药或单独的冰片分别与组分c组合时,则不具备本发明之协同治疗/预防效果和/或减毒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协同增效和/或减毒作用的“冰片+芍药+组分c”组合。
其中,所述活性组分c选自以下c1-c7中的一种或两种:
c1. 丹参:是指主要含有丹酚酸*和/或丹参酮*的丹参提取物;或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主要含有以丹酚酸A、丹酚酸B、原儿茶醛、丹参素为代表的酚酸类成分(总酚酸含量40%、优选60%以上),或丹参酚酸单体或其药用盐(例如镁盐),或丹参酚酸单体的混合物;或丹参脂溶性提取物,主要含有丹参酮(丹参酮含量50%、优选80%以上,例如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参酮II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等),或丹参酮单体或其药用盐(例如磺酸钠盐),或丹参酮单体的混合物。或
c2. 灯盏花:是指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的全草粉末、灯盏细辛的水提取物、灯盏细辛的低级醇提取物(含有野黄芩苷*(即灯盏乙素)、单/双咖啡酰奎宁酸(酯)*等的有效部位)、灯盏花素(含野黄芩苷、灯盏甲素及其它黄酮类成分)、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野黄芩苷的来源并不局限于灯盏花,含有野黄芩苷的其它植物(例如黄芩、半枝莲等)也可实现本发明,同样,单/双咖啡酰奎宁酸(酯)的来源也并不局限于灯盏花,比如咖啡豆,这些提取和制备方法为已知技术,在此不作赘述。或
c3. 红花:是指含有红花总黄色素(例如红花黄色素A*、B,含量50%以上)的红花提取物,(羟基)红花黄色素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或
c4. 葛根:是指含有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葛根素*、二葡萄糖大豆苷、甲氧基葛根素、7-木糖-葛根素、二乙酰基-葛根素、芒柄花素等多种异黄酮类的葛根提取物,或葛根总黄酮,或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大豆黄酮、或大豆异黄酮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或
c5. 银查:是指银杏提取物(例如低级醇、丙酮、乙酸乙酯的银杏叶提取物),主要含有银杏内酯*和/或银杏黄酮*作为活性成分的银杏提取物(例如标准提取物Egb),或银杏黄酮单体和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黄酮单体。其中,所述银杏内酯是指含有各种银杏萜类内酯物质(二萜内酯A、B、C、M、J,倍半内酯等)的混合物;“银杏内酯单体”是指上述萜类内酯中各种内酯类物质的单体和/或其衍生物、或其化学修饰物、类似物。所述银杏黄酮是指含有各种银杏黄酮物质(银杏黄酮及其苷、总黄酮醇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等)的混合物;“银杏黄酮单体”是指上述黄酮中各种黄酮类物质的单体和/或其衍生物、或其化学修饰物、类似物。或
c6. 川芎:是指含有川芎嗪*、川芎酚、阿魏酸*、挥发油等的川芎提取物,或川芎嗪单体或者川芎嗪衍生物(例如盐酸川芎嗪),或阿魏酸/钠及其衍生物(例如阿魏酸川芎嗪),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或
c7. 人参:是指主要含有人参总皂苷*的人参提取物,或人参皂苷单体;含有人参皂苷的其它植物(例如三七等)也可实现本发明。
在上下文中,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所涉及的术语“活性组分”具有上述定义。
至于组分c1-c7,鉴于现有技术已对含有上述组分的协同/增益组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在本发明冰片与芍药有益组合的基础上,可选择c1-c7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分与冰片、芍药组合。
例如,涉及 芍药与c1-c7之一有益组合的现有技术包括:ZL200410037717X披露了芍药与红花的组合、ZL2003101173090披露了芍药与葛根的组合、2003101107099披露了芍药与人参的组合、ZL200410040776披露了芍药与灯盏花的组合、ZL981107567披露了芍药与银杏叶和人参的组合、徐凤芹(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24(4):331-335)披露了芍药与川芎的组合、周鸣(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年,11(1):46)披露了芍药与三七总皂苷的有益组合等。
例如,涉及 c1-c7之间有益组合的现有技术包括:ZL031046657披露了三七总皂苷与灯盏花素的组合、ZL2003101110655披露了银杏与人参的组合、ZL018208754披露了丹参和三七与冰片的组合、ZLCN200310125148.X 021533121披露了丹参与红花的组合、ZL20041002252披露了人参与三七的组合、ZL200410040458披露了红花与灯盏细辛的组合、ZL2004100340508披露了银杏与人参的组合、ZL2004100581025披露了人参总皂苷与红花黄色素的组合、ZL2004100581010披露了丹参与人参的组合、ZL971118795披露了川芎与人参的组合、ZL021394172披露了葛根与银杏的组合、ZL2005100049273披露了葛根与三七的组合。
从表面上看,上述c1-c7组分似乎是不同的,但是从化学构成上来分析,这些植物中已知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可归类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两大类成分:黄酮、酚酸。从现代医学理论的角度而言,上述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基本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缺血、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等药理功效;而酚酸类则具有更多样性的作用,如抗炎性反应、内皮细胞保护等药理功效。例如,以灯盏细辛、葛根素、丹参、银杏叶、三七皂苷、川芎嗪、或红花入药而得的成药,在临床上也均以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或老年痴呆为主要适应症。这充分证明,这些植物提取物在药理功效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化学构成上具高度的“相似性”,这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同样地,获得上述提取物或单体也属于常规技术。
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为:
组分a,1-15,优选2-10,更优选5-10重量份;和
组分b,以芍药苷计,为5-85,优选10-60,更优选20-50重量份;和
组分c,以标有符号*的成分计,为15-200,优选20-120,更优选40-80重量份。
而且,当c为c1-c7中两种组分的组合时,上述数值为二者的总量。例如,当c为“灯盏花+红花”时,则以“红花黄色素A+灯盏乙素”、或者“红花黄色素A+单/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酯”计,为15-200重量份。
另外,在上下文中,“芍药+冰片+丹参5/1/15”或者“芍药+冰片+丹参5∶1∶15”,表示这三种活性组分的重量配比为5∶1∶15。
下面的试验将证实:按照本发明描述的具有上述定义之“冰片”、“芍药”与“组分c”的组合,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有益效果。鉴于现有技术中业已存在着相当成熟且有效的制备/提纯上述定义组分的技术,在此不作重点描述。例如,可以采用现代提取和分离技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纯度、尽量除去不需要的杂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ZL011103787、ZL021109737、ZL021332983、ZL031131263、ZL02156681X、ZL011301309、ZL2004100413049、ZL00120986、ZL2003101134541、ZL021179239、ZL02149694、ZL92108623、ZL00113019、ZL02153750X、ZL03117754、ZL03141616、JP2000247890A、GB2317613A、中成药(2004年,26(10):855-6)等。
可针对上述组分的理化特性和体内吸收特点,采用标准制剂技术,加入药用辅料制成适宜口服或非肠道给药剂型,类似技术也已相当成熟有效,例如:口崩片(ZL2003101133322、ZL200310123852、ZL03102405、ZL200410016510、ZL200410041256)、缓控制剂(ZL011333332、ZL011387106、ZL02116223、ZL200310110709、ZL01117620、ZL02109758、ZL02116795、ZL02129313、ZL02134118、ZL03100021、ZL03133897)、环糊精包合物(ZL01141436、ZL02108778、ZL200310125175)、固体分散物(ZL001194313)、注射剂(ZL001215329、ZL031399428、ZL031573150、ZL2003101241702、ZL021337241、ZL95104038、ZL97101107、ZL02155001、ZL021332983、ZL031279953、ZL03141614、ZL03113037、ZL2003101210259、ZL200410013845)、粉针(ZL200410037717、ZL031323820、ZL021446008、ZL200410002103、ZL03131959.9、ZL200410013937、ZL2003101210259、ZL200410000912)、滴丸(ZL200310107292、ZL03136485、ZL01133515、ZL03135325、ZL200310119222)、分散片(ZL03125462、ZL03112974、ZL02153445)、微或纳米制剂(ZL021378630、ZL00119579)、磷脂制剂(ZL001278126、ZL031320627、ZL01139971、ZL03128337)等。
随后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已有的“大”处方组合(例如,ZL2003101060209、ZL02129269、ZL02123498、ZL001039695、ZL02149694、ZL98100232.3、ZL001327631、ZL011139919等)相比,在减少了一种或更多活性成分的情况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依然保持了相同、甚至就某些方面而言更为有利的药理作用(例如避免了某些成分之不需要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多项指标显著优于单独施用的芍药或组分c,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根据现有技术推测的。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由10-90wt.%的活性组分和90-10wt.%的药用辅料组成,可用于治疗昏迷、高热、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脑细胞保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高脂血症、脂肪肝,以及用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上述药物组合物克服了已有药物存在的作用单一、服药量大等缺点,代表了天然药物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的新趋势。
                      药理药效学试验研究
一.冰片与芍药组合的基础研究
1.对动物LD50的影响
1.1药品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A组(芍药苷+天然冰片4∶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B组(芍药苷+合成冰片5∶1);天然冰片组(取冰片结晶体研钵研细过140目筛,含量和纯度为:右旋龙脑含量97%);以及合成冰片组。
1.2动物
纯种ICR小鼠,体重平均18-22g,雌雄各半。
1.3方法与结果
LD50测定(预实验):预实验中天然冰片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4.486g/kg bw合成冰片小鼠灌胃给药LD50为4.711g/kg bw。
将A、B、合成冰片与天然冰片各组的药物用蒸馏水溶液稀释至0.2g冰片/ml。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剂距,两种冰片(四组)均按照两种冰片(天然和合成)分别取其2倍LD50为最高剂量,以1、1/2、1/4LD50为中剂量和1/8LD50为低剂量的原则,即,天然冰片组和A组的小鼠随机各分为5组(I-V),每组10只,剂量分别是8.972、4.486、2.243、1.1215、0.561g/kg bw,灌胃给药;合成冰片组和B组的小鼠随机各分为5组(I-V),每组10只,剂量分别是9.422、4.711、2.3555、1.1778、0.5889g/kg bw,灌胃给药。
用孙瑞元等编制的NDST新药统计程序软件,用Bliss法计算LD50,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可升高冰片对小鼠的LD50,降低由于一定浓度的冰片对机体所致的毒性,合用组分别与单用冰片比较,☆P<0.1。
    表1不同给药组的LD50
  不同给药组   LD50(g/kg)
  天然冰片   4.486
  芍药+天然冰片   4.673
  合成冰片   4.711
  芍药+合成冰片   4.883
2.协同抗炎作用
2.1对急性渗出性炎症(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2.1.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提取物+冰片5∶1),分为10、30、50mg/kg组;
空白对照: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相当于同样用药量的芍药提取物;10%冰片组;阿司匹林0.2g/kg组。
2.1.2方法与结果
ICR小鼠,体重19-21g,按体重随机均分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天(0.4ml/20g),空白对照组给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于末次给药1h后,将60μl二甲苯均匀涂于每鼠右耳两面,40min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用直径8mm巩膜穿孔器取下左右耳片称重,求出两耳重量差、计算肿胀率,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见表2a。
表2a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X±SD,n=10)
  组别   剂量(mg/kg)   肿胀率(%)
  空白对照组   -   145.26±38.38
  阿斯匹林   0.2   63.88±31.77**
  芍药提取物   30   91.96±32.16**
  冰片组   5.0   98.63±29.23*
  本发明组合物(高)   50   65.61±33.43**△#
  本发明组合物(中)   30   71.21±28.05**#
  本发明组合物(低)   10   113.47±21.76*
注:肿胀率=[(右耳重-左耳重)/左耳重]×100%;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芍药组比较,△P<0.05,△△P<0.01;与冰片比较,#P<0.05。
2.2对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2.2.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提取物+冰片8∶1),分为10、30、50mg/kg组;
阳性对照药:相当于同样药量的芍药提取物;10%冰片组;阿司匹林0.2g/kg组。
2.2.2方法与结果
参照陈奇主编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制作动物炎症模型,结果见下表2b:
表2b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X±SD)
  组别   OD值
  正常对照组   0.067±0.022
  阿司匹林   0.035±0.023**
  芍药提取物   0.039±0.018**
  冰片   0.042±0.019**
  本发明组合物(低)   0.033±0.021**
  本发明组合物(中)   0.025±0.011**△#
  本发明组合物(高)   0.020±0.0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芍药提取物比较,△P<0.05,△△P<0.01;
与冰片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可减轻二甲苯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与同等剂量的单组分提取物组相比,本发明高剂量组合物组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0.01,表明该药有明显抑制急性炎症渗透的作用,二药合用,效果明显增强,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
还有实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在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跎肿胀中也显示了显著的效果,而且效果明显优于芍药提取物和10%冰片浓度组,提示冰片与芍药的配伍可以促进芍药/冰片单味药的抗炎作用,其二者配伍起到协同抗炎的作用。
3.对其他药物活性成分吸收的影响
3.1.提高药物活性成分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3.1.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苷+冰片+丹参酮5/1/5;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相当于同样用药量的单组分的芍药苷+丹参酮。
3.1.2方法与结果
将大鼠分为单用芍药苷+丹参酮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的血药浓度,用NONLIN程序处理求出药动学参数。
两组比较:Cmax为587和896ng/ml,p<0.01,AUC为36476:63885,p<0.05,标明冰片能促进丹参酮的吸收,从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同样的方法(气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的血药浓度,也证明了冰片可促进芍药苷的吸收。
3.2.提高药物活性成分的体内生物利用度
3.2.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苷+冰片+丹参酮10/1/5;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相当于同样用药量的单组分的芍药苷+丹参酮。
3.2.2方法与结果
将大鼠分为单用芍药+丹参提取物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组。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本发明组合物组和提取物组的T1/2kα分别为17.35min和21.96min,T1/2ke分别为557.41min和429.64min,Tmax分别为17.35min和21.96min,Tmax为93.12min和101.56min,Cmax为12.68和8.67ng/ml,AUC(药时曲线)为11876.46微克·min/ml和6385.11微克·min/ml。
实验结果标明,由于冰片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芍药和丹参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显著增加药时曲线下面积,分析这是由于冰片促进了芍药和丹参有效成分(芍药苷和丹参酮)在小肠的吸收,显著提高了芍药和丹参有效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另外,对芍药+冰片+灯盏细辛、芍药+冰片+葛根、芍药+冰片+灯盏细辛+红花,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趋势与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结果一致。
二.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
1.对不同诱导剂诱导血小板凝集的影响
1.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苷+冰片+灯盏乙素6/1/10,简称组合物A,8mg/kg注射),和芍药提取物+冰片+灯盏花提取物(10/1/20,简称组合物B,20、30、60mg/kg灌胃);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片(100mg/kg);芍药+灯盏(1∶1)组60mg/kg;芍药+灯盏(1∶1)组;以及阿司匹林。
1.2方法与结果
豚鼠分组,灌胃5天,空白对照用生理盐水。末次给药1小时后颈动脉采血,以枸橼酸钠抗凝,混匀,离心,合并上清液作为PRP(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计数;余下血浆离心,取上清液作为PPP(贫血小板血浆);以PPP调零,取PRP300μL加入比浊管,37℃温育,加入诱导剂PAF(血小板活化因子),聚集不同时间,记录数据。结果见表3。
                表3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豚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空白对照   28.81±8.74   60.08±18.24   70.08±18.24   73.15±17.70   74.15±18.85   75.07±19.01
  灯盏+芍药   16.47±8.32*   45.15±13.09*   49.11±14.25**   50.95±15.87**   57.01±15.12*   57.13±16.11*
  阿司匹林   12.11±6.93**   34.67±16.75**   47.21±21.69**   47.08±20.87**   50.08±19.34**   50.08±20.01**
  组合物A   12.00±6.31**   32.89±12.45**   46.16±19.77**   46.18±20.01**   46.23±17.54**   46.27±18.17*
  组合物B(低)   20.92±9.01   47.24±167.41*   55.33±16.12   60.40±17.27*   59.46±18.02   59.72±18.07
  组合物B(中)   18.17±8.70*   40.15±16.64*   48.11±17.89**   47.48±18.67**   53.07±17.15*   53.92±20.01*
  组合物B(高)   11.46±6.12**   30.85±13.90**   4539±19.77**   46.17±19.32**   50.01±17.36**   50.07±17.1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灯盏+芍药比较,#P<0.05。
诱导剂为腺苷二磷酸(ADP)的实验结果,类似于上表显示的效果。
由上述结果可知,阿司匹林片、组合物A组、组合物高/中剂量B组均能抑制不同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凝集)、降低最大聚集率,其中以阿司匹林片、组合物A组、B组高剂量效果最好,中剂量组也表现出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优于芍药+灯盏组,说明冰片起到了增加疗效的作用;组合物A组也优于阿司匹林组。
阿司匹林片、组合物A组、高剂量B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独施用的芍药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3讨论
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就是为了推迟或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治疗措施首选抗血小板聚集剂。阿司匹林是常用药,但阿司匹林被证实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单一,仅阻断TXA2合成这一途径。另外,阿司匹林在治疗该方面出现消化道反应、出血等副作用,致使依从性差,这就导致部分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卒中时的失败。同时,阿司匹林对动脉硬化的预防疗效不稳定,其原因也在于该药不能抑制两种以上致聚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即不能抑制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全部途径,而本发明组合物则可提高cAMP含量和抑制不同诱导剂诱导血小板凝集,临床也验证本发明的组合物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方面效果等同或者优于阿司匹林,且没有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临床治疗阶段,阿司匹林组的病人因强烈的副作用有近半数中途退出)。两组副作用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还对大鼠颈动-静脉血流旁路术血栓形成的影响、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体内血栓形成具有明显对抗作用。
2.对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RS),其发病率高达30-50%,其病例经证实属于血瘀证范畴,由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异常增殖,是RS的中药病理特征,因此抑制VSMCs异常增殖成为世界性心血管研究预防RS的重要手段。
2.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苷+灯盏花素+冰片8/15/1,4、8mg/kg注射);
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芍药苷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各8mg/kg;芍药+灯盏(1∶3)注射液;
2.2方法
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参照文献(Piper HM编辑,Cell CultureTechinques in Heart and Vessel Research.Springer-Verlag:Germany.1990:280)。
待90%VSMCs汇合后,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种于培养碟内,加10%FBS+SMWM过夜培养,使细胞贴壁,细胞汇合约80%,再换成无血清DMEM(含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继续培养24h,使细胞生长同步,最后换成10%FBS+DMEM,并随机加入药物,各浓度用DMEM稀释至10μl/孔。
3H-TdR掺入实验:置换每孔1ml的DMEM,加入1uCi的3H-TdR,用液体闪烁计数器(1900CA)测定各孔的CPM值。
细胞存活率=贴壁细胞/总细胞数(贴壁细胞+不贴壁细胞)
2.3结果
表4对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量的影响( X±s)
  药物   培养24小时   培养48小时
  3H-TdR掺入   抑制率%   3H-TdR掺入   抑制率%
  对照组   9027±451   -   18790±1816   -
  芍药苷   8477±508*   6.09   14214±1257*   24.35
  灯盏注射液   6791±529**   24.78   10207±1167**   45.68
  芍药+灯盏注射液   4071±416**△△##   54.90   4243±317**△△##   77.42
  本发明组合物(高)   3105±201**△△##◇◇   65.60   3990±202**△△##◇   78.76
  本发明组合物(低)   3675±225**△△##◇   59.29   4415±286**△△##   76.50
与对照比较,*p<0.05 **p<0.01;与芍药比较,△P<0.05,△△P<0.01;
与灯盏比较,#P<0.05;与芍药+灯盏比较,◇p<0.05,◇◇p<0.01
                      表5对平滑肌细胞计数的影响( X±s)
药物   培养24小时细胞数量1×104   培养48小时细胞数量1×104贴壁细胞
  贴壁细胞
  对照组   40.27±2.11   76.11±3.03
  芍药苷   39.41±2.23   60.11±3.32
  灯盏注射液   38.11±2.17*   58.97±2.99**
  芍药+灯盏注射液   33.47±1.38**△△##   43.72±3.01**△△##
  本发明组合物(高)   25.03±1.52**△△##◇◇   37.82±2.11**△△##◇◇
  本发明组合物(低)   32.37±1.53**△△##   40.86±2.05**△△##◇
与空白对照比较,*p<0.05,**p<0.01;与芍药比较,△P<0.05,△△P<0.01;
与灯盏比较,#P<0.05,##P<0.01;与芍药+灯盏比较,◇p<0.05,◇◇p<0.01。
本实验用细胞计数法分析,各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平滑肌细胞3H-TdR掺入基本一致,并且测得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均在90%以上。
2.4结论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苷+灯盏注射液、灯盏注射液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异常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最强,与芍药苷+灯盏比较,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分析可能是芍药苷和灯盏提取物(灯盏花素)以及冰片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共同带来的有益效果,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芍药和灯盏以及冰片合用能增强芍药和灯盏的活血化瘀功效,三者起到协同作用。
另外,对芍药+冰片+灯盏细辛、芍药+冰片+葛根、芍药+冰片+灯盏细辛+葛根),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与上述药物组合物的结果相近似,芍药+冰片组的活血化瘀功效略逊于本发明的其它组合物组。
三.促醒作用
1.材料
小鼠:昆明种,体重18-22g,雌雄各半。
试药:醒脑静注射液(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10ml/支);灯盏花注射液(云南生物谷制药厂);灯盏+芍药注射液(自制);安钠咖注射用原料(上海第十四制药厂);本发明组合物(芍药+冰片+灯盏10/1/20)高中低剂量组;本发明组合物2(芍药+冰片+灯盏+红花4/1/2/3)组40mg/kg;本发明组合物3(芍药+冰片+葛根4/1/5)组40mg/kg。
2.方法与结果
小鼠随机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安钠咖生理盐水溶液、醒脑静注射液等试药,每天一次,连续给药2天,于末次给药后15min,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3mg/ml)0.3ml/20g,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计算各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6。
               表6对小鼠的促醒作用( X±SD,n=10)
 组别   剂量   睡眠时间(分钟)
 生理盐水组   -   29.9±6.3
 醒脑静组   40ml/kg   14.1±5.8**△△##
 灯盏花组   40ml/kg   25.1±6.6
 灯盏+芍药组   40ml/kg   24.5±6.1
 安钠咖组   2mg/kg   11.5±4.3**△△##
 本发明组合物1(高)   60mg/kg   14.0±5.1**△△##
 本发明组合物1(中)   40mg/kg   18.5±5.5**△#
 本发明组合物1(低)   15mg/kg   23.4±6.4
 组合物2   40mg/kg   17.5±5.5**△#
 组合物1   40mg/kg   18.4±5.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灯盏组比较△P<0.05,△△P<0.01;
与灯盏+芍药比较,#P<0.05,##P<0.01。
3.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本发明组合物、对照药醒脑静、安钠咖组均表现出促醒的作用。与灯盏+芍药比较,本组合物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芍药灯盏与冰片的合用,增强了冰片(潜在的)促醒方面的药理活性。
四.糖尿病方面的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1.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提取物+冰片+灯盏花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20/1/30/10,A组为10mg/kg注射,B组为80mg/kg灌胃;
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
糖尿病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银杏内酯;野黄芩苷;冰片+灯盏+银杏叶组合物;降糖灵片;
1.2.方法与结果
糖尿病实验模型的建立:二级SD大鼠按照150mg/kg体重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液,在四氧嘧啶液作用下,大鼠的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造成胰岛素发生障碍,3天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血糖值大于11.0mmol/L的为糖尿病大鼠。
每日一次,连续4周,之后,尾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BG)和血清Ins。
               表7对糖尿病大鼠的FBG和血清Ins的影响
 药物   剂量   FBG(mmol/L)   Ins(mIU/L)
 正常对照组   -   4.96±0.40**   23.6±3.2**
 糖尿病组   -   16.5±3.1   17.5±2.3
 银杏内酯   80mg/kg   10.4±3.2*   21.5±2.6*
 野黄芩苷   80mg/kg   11.8±3.1*   21.0±2.3*
 降糖灵片   80mg/kg   8.9±3.5**   17.6±2.6
 冰片+灯盏+银杏叶   80mg/kg   8.8±1.7**   21.9±2.6*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A   ip10mg/kg   8.0±1.3**△△   17.9±2.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B   80mg/kg   8.0±2.1**△△   18.9±2.0
与糖尿病组比较:*p<0.05 **p<0.01;与野黄芩苷/银杏内酯比较,△P<0.05,△△P<0.01;
与冰片+灯盏+银杏叶组合物比较,#P<0.05,##P<0.01。
上述实验表明,以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注射组和口服组的效果最明显。口服野黄芩苷/银杏内酯均可产生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如冰片+灯盏+银杏叶组合明显,更不如本发明组合物(芍药+冰片+灯盏+银杏叶组合物)的效果明显。降糖灵片只显示降低血糖的效果。本发明组合物注射组明显降低了四氧嘧啶糖尿病的血糖,并对血清Ins水平影响不明显,这表明芍药、冰片、灯盏和银杏叶的联合用药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产生了较强的降血糖作用,且降血糖作用不是通过提高胰岛素水平实现的。
同时,本发明研究了本发明组合物对糖尿病模型的大鼠的血清、肝、脑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的大鼠的血清、肝、脑、胰腺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而施用经过本发明药物后,上述组织中的MDA明显下降,说明银杏(内酯)和芍药(苷)以及银杏(内酯)是改善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尤其以三者组合并辅助一定比例的冰片配伍使用,其伍用加合的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单用各组分)。
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保护作用
2.1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7天,测空腹血糖均低于7mmol/L,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组)10只,实验组40只。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凡血糖≥16.7mmol/L作为糖尿病组,再随机分为3组,各10只,DM组为糖尿病未治疗组,每天生理盐水100mg/kg灌胃;A组为冰片+红花提取物(5∶2)组,40mg/kg灌胃;B组为芍药提取物+红花提取物(1∶2)组,20mg/kg灌胃;C组为本发明组合物组∶冰片+芍药提取物+红花提取物(4∶1∶6),40mg/kg灌胃。各组分2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
2.2结果
试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于DM大鼠有促进体重增加、降低血糖的作用,见表8。
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NOS的活性、AR(醛糖还原酶)的活性显著增强,NO含量显著增加。与DM组比较:C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OS的活性、AR的活性明显被抑制,NO的含量也显著减少,而A、B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见表9。
2.3讨论
①高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升高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上述实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降低血糖的作用,能明显抑制AR和NOS的活性,减少NO的合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显防治作用。
同时发现,本发明组合物能显著降低NO含量,这可能与本发明组合物能提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SOD的活性有关,SOD活性增强,及时清除过量生成的NO,对自由基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②在另一项试验中,考察了本发明组合物对糖尿病型小猪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发明组合物有明显的降血糖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③另外,国内外学者认为可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来阻止和延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形成。申请人已进行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高脂高蔗糖饲料+冰片+红花提取物或+芍药提取物+红花提取物)相比,治疗组(高脂高蔗糖饲料+本发明组合物)的动物视网膜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发明人希望借上述表述非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组合物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冰片+红花提取物组合或芍药+红花提取物组合的机制。
                 表8各组大鼠体重和血糖比较(n=10)
  组别   体重(g)   血糖(mmol/L)
  4周   8周   12周   4周   8周   12周
  E   279±12   299±12   312±12   3.9±1.1   4.2±0.5   4.3±0.8
  DM   181±9*   169±11*   155±16*   21.2±2.0*   22.7±1.1*   22.7±1.9*
  A   190±14*   171±10*   162±9*   20.8±1.7*   21.4±1.4*   22.8±1.6*
  B   188±13*   182±11*   171±7*   21.5±1.1*   21.3±1.5*   21.7±1.9*
  C   250±14*#   263±13*#   220±9*#   12.1±1.7*#   11.0±0.9*#   9.2±2.3*#
与E组比较:*P<0.01;与DM组比较:#P<0.01
     表9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NO的含量、NOS的活性、AR的活性(n=10)
  组别   NO含量(μmol/g prot)   NOS活性(U/mg prot)   AR活性(mU/mg prot)
  E   35.97±2.13   2.14±0.10   0.372±0.091
  DM   67.75±5.41*   6.87±1.85*   1.108±0.221*
  A   64.33±3.42*   5.48±1.08*   0.671±0.051*
  B   60.65±3.97*   4.93±0.39*   0.719±0.043*
  C   43.85±4.33*#   3.46±0.424*#   0.543±0.089*#
与E组比较:*P<0.01;与DM组比较:#P<0.01
五.对高血脂症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1.材料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芍药+冰片+红花4/1/5,50mg/kg灌胃;
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
高血脂组: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红花提取物50mg/kg(含有总红花黄色素);芍药苷(50mg/kg);VE(50mg/kg);红花提取物;红花+冰片组。
2方法与结果
高血脂模型的建立: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与正常组比较:高脂模型血清和肝脏的LPO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
药物灌胃,处理动物,测过LPO和SOD,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取1/2肝脏待测LPO和SOD,结果见表10:
     表10对高血脂大鼠血清和肝脏LPO和SOD的影响(nmol/L)
  组别   血清LPO   血清SOD   肝脏LPO   肝脏SOD
  高血脂组   8.99±2.00   400.9±56.7   6.91±1.18   7.59±1.19
  VE组   6.54±1.23**   440.1±28.9   5.61±1.13*   8.87±1.27*
  红花提取物   7.39±1.27*   460.7±27.1*   5.80±1.39   8.71±1.27*
  芍药苷   7.89±1.17   451.6±40.1*   5.89±1.37   8.73±1.18*
  冰片   8.57±1.29   427.1±30.3   6.31±1.36   7.70±1.29
  红花+冰片   6.61±1.22**△   451.0±30.1*   5.67±1.15*   8.97±1.21*
  本发明组合物   6.11±1.03**△△##   473.9±27.7**△#   5.11±1.13**   9.54±1.16**
与高血脂组比较:*p<0.05,**p<0.01;与芍药比较,△P<0.05,△△P<0.01;
与红花+冰片比较,#P<0.05,##P<0.01。
3结论
实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单独施用的芍药、红花以及红花与冰片的组合。推测这是因为本发明组合物中含有芍药苷、龙脑和总红花黄色素,这三种化学成分可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机制抑制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活性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上述结果还证明:红花与冰片的组合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抗氧化活性,但是同时含有芍药和冰片,是组合物在抗氧化方面取得突出效果的必要条件。
本发明组合物的伍用则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因此采用芍药和红花与冰片伍用,既起到协同作用增加了疗效,又没有带来的不良副作用。
另外,还从保护神经细胞、减少脑组织丙二醛(MDA)和NO生成等方面,考察了本发明组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证明本发明组合物对脑组织MD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了脑组织中升高的NO,对神经细胞也显示了保护作用。
六.脑细胞保护作用
1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Wistar大鼠72只,体重250±10g;
药物:本发明组合物(冰片+芍药苷+葛根素2/1/3,30mg/kg);
阳性对照药:芍药组:芍药苷+葛根素注射,30mg/kg;冰片组:冰片+葛根素注射,30mg/kg;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10mg/kg。
2.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由左颈外静脉插管,静注1%肝素(2ml/kg),分别于即刻及1.5h经左颈外静脉插管给0.9%氯化钠液3ml/kg,3h后取脑检测或固定。模型组:参照Kaizumis栓线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均缺血1.5h取脑检测或固定,然后取出栓线再灌注1.5h,取脑检测或固定。标本:将大鼠断头取脑,剥离脑组织,取视交叉和脚间窝两个冠状切面间分别取脑皮质和尾壳核光、电镜标本。
脑水肿及脑钙含量的测定:取右前脑50-100mg,烘干至恒重,即为干重。
脑含水量测定:用公式:(湿重-干重)/湿重,计算脑含水量。
3.结果
①大鼠脑组织梗塞区观察:
光镜下:模型组神经元轮廓模糊,胞体着色变深,胞核小、胞质分界不清。细胞周围亮区变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本发明组合物组及依达拉奉组神经元结构尚清晰,胞核与胞质界限尚能分清,细胞周围亮区较宽,与模型组相比虽有缩小,但无显著性差异。芍药苷组和冰片组神经元结构欠清晰,胞核与胞质界限能分清,细胞周围亮区较宽,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缩小。
电镜下:模型组神经元变形,明暗神经元不易区分,胞核变形,表面呈锯齿状,核内异染色质增多、核膜及核周隙模糊不清、核质分界不清、网状结构消失、细胞器减少或变形、结构不清。线粒体呈气球样肿胀、质膜结构不清或消失断裂、细胞周围有大量水肿液呈低电子密度亮区。本发明组合物组及依达拉奉组神经元核周核膜清晰、核内异染色质稍增多、核周间隙较狭窄、胞质内细胞器较明显、但线粒体均有水肿样改变、细胞周围有少量水肿液。芍药苷组和冰片组神经元核周核膜欠清晰、核内异染色质稍明显增多、核周间隙较狭窄、胞质内细胞器不明显、线粒体有水肿样改变。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胞质电子密度降低、细胞器减少、局部细胞膜结构不清。本发明组合物组及依达拉奉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水肿表现较模型组轻,细胞器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多。芍药苷组和冰片组星形胶质细胞则与模型组基本相似。
②脑组织钙、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脑水分含量的实验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丙二醛含量、钙含量、脑水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本发明组合物能抑制灌注后脑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和升高SOD活性(P<0.01),改善脑水含量(P<0.01),效果与依达拉奉相当,明显优于冰片+葛根素组、芍药苷+葛根素组。
5.3结论
本发明组合物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和提高SOD活性,改善脑水含量,并从超微结构上证实对膜性结构尚有一定保护作用。本发明组合物主要通过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对脑细胞起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依达拉奉相当,明显优于冰片+葛根组、芍药苷+葛根素组。
七.其它方面的药理作用
1.治疗大鼠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1.1材料与方法
药物:本发明组合物组(冰片+芍药苷+人参皂苷1∶5∶3,40mg/kg、10mg/kg);冰片组(冰片+人参皂苷20mg/kg);芍药苷组(芍药苷+人参皂苷,20mg/kg)。
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50g±10g。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只),饲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10.0%猪油、2.0%胆固醇、0.5%胆酸钠、87.5%基础饲料);和正常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两组大鼠均自由进水。
12周后,从实验组随机抽取8只,正常对照组随机抽取2只,处死动物取肝脏做病理切片,验证脂肪肝造模成功。将余下实验组大鼠按体重层次再随机分为组合物高剂量治疗组、组合物低剂量治疗组、冰片治疗组及芍药苷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均予基础饲料饲养,给药4周后取血及肝组织,检测各项指标。
1.2观察指标
(1)实验结束处死动物时,称体重及肝重;
(2)生物化学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
(3)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和
(4)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光光度法测定TG的含量。
1.3结果
实验进行中各组均无动物死亡。
实验结束时,冰片、芍药苷治疗组动物的体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100%)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P<0.01);与冰片、芍药苷治疗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的体重、肝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体重、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1。
血清和肝组织匀浆脂质的变化:冰片、芍药苷治疗组血清TG、TC及肝组织TG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与冰片、芍药苷治疗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中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见下表12。
FBG和FINS等变化:冰片治疗组FBG和FINS及HOMA-IR呈增高趋势;芍药苷治疗组FBG和FINS及HOMA-IR呈下降趋势;与冰片治疗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的FINS及HOMA-IR显著下降,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2。
病理学改变:(1)肉眼观察:冰片、芍药治疗组大鼠肝外观呈奶油黄,体积明显增大,边缘变钝,质地变软,切面略带油腻感;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肝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和(2)光镜观察:冰片、芍药苷治疗组肝小叶中心带肝细胞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部分肝细胞核则被脂肪滴挤压而明显偏位,小叶内及汇管区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伴有一定程度的点片状坏死;高、低剂量组合物治疗组肝小叶和肝血窦结构清晰,细胞内见少许小泡性脂肪滴,偶见肝细胞坏死。
1.4结论
上述实验提示,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显著改善脂肪肝病变程度,改善脂肪代谢,显著优于冰片+人参皂苷、芍药苷+人参皂苷。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且患者常合并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我们认为本发明组合物是通过降低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抗细胞炎性等方面产生改善脂肪肝病变的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表11  大鼠体重、肝指数的变化( X±S,n=8)
  分组   体重(g)   肝指数
  正常对照组   380.5±48.21   2.53±0.33
  冰片治疗组   445.0±57.16*   3.36±0.18#
  芍药苷治疗组   441.2±39.63*   3.13±0.29#
  组合物高剂量治疗组   375.06±28.76△▲   2.28±0.11△▲
  组合物低剂量治疗组   380.38±31.66△▲   2.39±0.12△▲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冰片、芍药治疗组比较:▲P<0.01
          表12  大鼠血清及肝匀浆脂质的变化( X±S)
  分组   TG(mmol/L)   TC(mmol/L)   HDL-C(mmol/L)   肝组织TG(mg/g)
  正常对照   0.74±0.33   1.37±0.31   0.88±0.23   16.41±6.78
  冰片治疗组   1.20±0.48*   2.21±0.38#   0.43±0.19#   26.45±6.63#
  芍药苷治疗组   1.19±0.67*   2.22±0.31#   0.48±0.11#   25.96±6.87#
  组合物(高)   0.83±0.28△▲   1.51±0.25△▲   0.80±0.09△▲   18.16±6.17△▲
  组合物(低)   0.88±0.32△▲   1.63±0.27△▲   0.89±0.12△▲   18.32±6.34△▲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与丹参、芍药治疗组比较:▲p<0.05
      表13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的变化( X±S)
  分组   空腹血糖(mmol/L)   血清胰岛素(mu/L)   胰岛素抵抗指数
  正常对照   5.65±0.72   27.20±3.79   6.76±2.02
  冰片治疗组   6.30±1.58   29.86±6.33   8.32±2.67
  芍药苷治疗组   5.59±0.34   25.86±8.57   5.20±2.18*
  组合物(高)   5.42±0.56   25.85±4.87*   5.32±0.65*
  组合物(低)   5.33±0.42   26.01±4.98*   5.59±0.74*
与冰片治疗组比较:*p<0.05
2.治疗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实验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体重2.2-2.5kg,造成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
分6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本发明组合物治疗组(冰片+芍药苷+川芎嗪2/2/10,分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冰片治疗组(冰片+川芎嗪)、芍药苷治疗组(芍药苷+川芎嗪)。造模后第3天开始连续给药10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饮用水。
2.2结果
眼底情况:造模第2天可见眼底出血,第6天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组眼底出血明显开始吸收,而空白对照组眼底出血20天后才明显开始吸收,差别有显著性差异。冰片治疗组和芍药苷治疗组分别与第11、18天开始眼底出血明显开始吸收,这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液完全吸收后,空白对照组与芍药苷治疗组的眼底血管细而迂曲,而本发明组合物3个剂量组的眼底血管均接近正常情况,冰片治疗组的眼底血管改变介于空白对照组和本发明组合物低剂量组之间。结果见表14。
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本发明组合物3个剂量组、冰片治疗组眼底血管形态接近正常,未见荧光素渗漏,亦未见新生血管,而空白对照组、芍药苷组虽然眼底出血已经吸收,但仍可见荧光素渗漏,并可见新生血管。眼底照相见6个组出血均已完全吸收,但血管形态不同,情况与直接检眼镜的检查一致。
2.3结论
实验表明,本发明组合物对兔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非常显著的治疗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施用的冰片+川芎嗪或芍药苷+川芎嗪均无法达到本发明组合物的治疗效果。我们认为,这与组合物中冰片和芍药苷+川芎嗪在下述作用机制中产生明显协同作用有关:促进药物吸收、增强药效、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提高耐缺氧能力;抑制纤维蛋白合成,抗凝血和组织增生;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抗过敏反应。
            表14对兔眼底出血完全吸收时间的影响(x±s,n=6)
  组别   剂量/(mg·kg-1)   吸收时间/d
  空白对照组   -   36.34±4.23
  冰片治疗组   30   29.29±5.11
  芍药苷治疗组   20   32.64±6.14
  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   30   19.75±4.32**
  本发明组合物(中剂量)   20   22.23±4.11**
  本发明组合物(低剂量)   10   23.87±5.23*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
                                 临床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试验
1 药物
本发明组合:冰片+灯盏花素,150mg/天;与芍药提取物,15mg/天,合并口服。
对照:灯盏花素120mg/天、芍药芍药提取物(含芍药苷)15mg/天,口服。
2 方法与结果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共观察冠心病病人200例,其中治疗组100例(口服本发明组合),疗效愈显率43.87%,总有效率90.33%;对照组100例,愈显率24.46%,总有效率73.23%,两组冠心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共观察急性缺血性病人150例,其中治疗组80例,疗效愈显率38.34%,总有效率86.653%;对照组70例,愈显率26.46%,总有效率74.93%。两组冠心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 片剂
取赤芍,粉碎成粗粉,加80-9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6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400ml,加热溶解,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得提取物I备用;
天然冰片0.5g粉碎成细粉,与6g提取物I混匀,加入辅料(总重的5%)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淀粉、微晶纤维素,按照标准制粒和压片工艺制备。
                           实施例2  片剂
取灯盏花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二次各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用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30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加水加热溶解,再加稀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滤过,滤液喷雾干燥,得提取物II备用;
天然冰片2g粉碎成细粉,与10g提取物I、20g提取物II混匀,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硬脂酸镁、淀粉、微晶纤维素,按照标准制粒和压片工艺制备1000粒。
                           实施例3  软胶囊剂
取芍药苷8g、冰片环糊精包合物25g(含冰片2.5g)、丹参的CO2超临界萃取物15g(乙醇为夹带剂)、盐酸川芎嗪5g,与甘油混匀,制丸,即得软胶囊剂。
                         实施例4  滴丸
取赤芍,粉碎成粗粉后用水提取,将水提液上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7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后滤去沉淀物,滤液喷雾干燥,得提取物III备用;
取天然冰片3.5g粉碎成细粉,与15g提取物III、20g灯盏花素混匀,得IV;
取木糖醇和红藻胶混和均匀,加入上述方法制备的IV,充分混合,混合物加热熔融,搅拌均匀并保温,于约60℃下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滴丸,将滴丸沥尽并擦尽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
                         实施例5  口腔崩解片
取芍药提取物10g、丹参提取物25g、冰片环糊精包合物25g(含冰片4g)、阿斯巴甜、柠檬香精、和硬脂酸镁,混合过100目筛。加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过100目筛,压片,共制成1000片。
                         实施例6  缓释片剂
取葛根总黄酮提取物12g、芍药苷1g、、冰片环糊精包合物20g(含冰片3g),均匀混合,加入乳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甲基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硬质酸镁,按照标准制粒和压片工艺制备1000片。
                       实施例7  冻干针剂
取灯盏乙素25g、适量有机碱,加注射用水约至900ml,搅拌使溶解,调节pH值后,加入芍药苷15g至溶解,混合均匀,过滤,得V备用;
取羟丙基-β-环糊精,加水使溶解,于搅拌器上搅拌,60℃保温备用;将冰片溶液缓慢滴加至环糊精水溶液中,70℃搅拌2-3小时,室温下继续搅拌3-5小时(或超声)以充分包合,滤过得到冰片HP-β-CD包合物VI(含冰片2g);
将V和VI混合,加冻干赋形甘露醇,加注射用水至全量,调pH值,加入活性炭,粗滤脱炭,所得滤液继续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冷冻干燥。

Claims (12)

1.一种药物组合物,由10-90wt.%的活性组分和90-10wt.%的药用辅料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1-15重量份;和
组分b.芍药干燥根粉末,或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5-85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组分a为2-10重量份,和组分b为10-60重量份。
3.一种药物组合物,由10-90wt.%的活性组分和90-10wt.%的药用辅料组成,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1-15重量份;和
组分b.芍药干燥根粉末,或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为5-85重量份;和
组分c.15-200重量份,其选自以下c1-c7:
c1.含有丹酚酸和/或丹参酮的丹参提取物;或含有丹酚酸、丹参素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酚酸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酚酸单体的混合物;或含有丹参酮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酮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酮单体的混合物;
c2.灯盏花全草粉末,或灯盏花的醇提取物,或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
c3.含有红花总黄色素的红花提取物,或红花黄色素A、B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4.含有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葛根素、二葡萄糖大豆苷、甲氧基葛根素、7-木糖-葛根素、二乙酰基-葛根素、芒柄花素的葛根的异黄酮类提取物,或葛根总黄酮,或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5.银杏提取物,或含有银杏内酯和/或银杏黄酮作为活性成分的银杏提取物,或银杏黄酮单体和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黄酮单体;
c6.含有川芎嗪、川芎酚、阿魏酸、挥发油的川芎提取物,或川芎嗪单体及其衍生物,或阿魏酸/钠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7.含有人参总皂苷的人参提取物,人参总皂苷,或人参皂苷单体。
4.如权利要求3的药物组合物,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2-10重量份;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10-60重量份,和
组分c.20-120重量份,其选自以下c1-c7:
c1.含有丹酚酸和/或丹参酮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
c2.含有野黄芩苷、单/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酯的灯盏花醇提取物;
c3.含有红花总黄色素的红花提取物;
c4.含有葛根素的葛根提取物;
c5.含有银杏内酯和/或银杏黄酮作为活性成分的银杏提取物;
c6.含有川芎嗪、阿魏酸的川芎提取物;
c7.含有人参总皂苷的人参提取物。
5.如权利要求3的药物组合物,其中组分a为5-10重量份,组分b为20-50重量份,和组分c为40-8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以下c1-c7:
c1.含有丹参酮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
c2.单/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酯;
c3.红花黄色素A、B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4.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5.银杏内酯单体;
c6.川芎嗪单体及其衍生物;
c7.人参皂苷单体。
7.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以下c1-c7:
c1.丹参酮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酮单体的混合物;
c2.灯盏花素、野黄芩苷单体或其钠盐;
c3.红花黄色素A、B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4.葛根总黄酮;
c5.银杏黄酮单体;
c6.川芎嗪单体及其衍生物和阿魏酸/钠及其衍生物;
c7.含有人参总皂苷的人参提取物。
8.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以下c1-c5:
c1.含有丹酚酸、丹参素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酚酸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酚酸单体的混合物;或含有丹参酮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酮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酮单体的混合物;
c2.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
c3.含有红花总黄色素的红花提取物,或红花黄色素A、B单体,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4.含有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葛根素、二葡萄糖大豆苷、甲氧基葛根素、7-木糖-葛根素、二乙酰基-葛根素、芒柄花素的葛根的异黄酮类提取物,或葛根总黄酮,或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5.含有银杏内酯和/或银杏黄酮作为活性成分的银杏提取物,或银杏黄酮单体和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黄酮单体。
9.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以下c1、c2、c5:
c1.含有丹酚酸和/或丹参酮的丹参提取物;或含有丹酚酸、丹参素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酚酸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酚酸单体的混合物;或含有丹参酮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或丹参酮单体或其药用盐,或丹参酮单体的混合物;或
c2.灯盏花的醇提取物,或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或
c5.含有银杏内酯和/或银杏黄酮作为活性成分的银杏提取物,或银杏黄酮单体和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内酯单体、或银杏黄酮单体。
10.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c2、c3:
c2.单/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酯,或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
c3.含有红花总黄色素的红花提取物。
11.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c3、c4:
c3.含有红花总黄色素的红花提取物;
c4.葛根总黄酮,或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3-5之一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活性组分为:
组分a.冰片;和
组分b.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芍药提取物,或芍药苷单体;和
组分c.选自c2、c4:
c2.单/双咖啡酰奎宁酸或其酯,或灯盏花素,或游离或钠盐形式的野黄芩苷单体;
c4.葛根总黄酮,或葛根素单体及其衍生物,或者这些单体的混合物。
CNB2005101325637A 2005-12-26 2005-12-26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Active CN1003914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25637A CN100391489C (zh) 2005-12-26 2005-12-26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325637A CN100391489C (zh) 2005-12-26 2005-12-26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3922A true CN1823922A (zh) 2006-08-30
CN100391489C CN100391489C (zh) 2008-06-04

Family

ID=3693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25637A Active CN100391489C (zh) 2005-12-26 2005-12-26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1489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5804A1 (en) * 2008-03-04 2010-12-01 Jiangs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R&D Co., Ltd.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N102940694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4404405A (zh) * 2022-01-07 2022-04-29 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芒柄花素与天然冰片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5448826A (zh) * 2022-09-19 2022-12-09 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冰片代谢物的分离与鉴定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890016973A (ko) * 1988-05-16 1989-12-14 김영설 우황청심액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565601A (zh) * 2003-07-04 2005-01-19 成都永泽药物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川芎油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778335B (zh) * 2004-11-26 2010-11-10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5804A1 (en) * 2008-03-04 2010-12-01 Jiangs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R&D Co., Ltd.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EP2255804A4 (en) * 2008-03-04 2011-08-03 Jiangs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R & D Co Lt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AU2009221546B2 (en) * 2008-03-04 2012-07-05 Jiangs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of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US8658684B2 (en) 2008-03-04 2014-02-25 Jiangsu Simcere Pharmaceutical R & D Co., Lt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N102940694A (zh) * 2012-10-31 2013-02-27 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2940694B (zh) * 2012-10-31 2014-06-25 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4404405A (zh) * 2022-01-07 2022-04-29 江西普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芒柄花素与天然冰片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15448826A (zh) * 2022-09-19 2022-12-09 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冰片代谢物的分离与鉴定
CN115448826B (zh) * 2022-09-19 2023-12-08 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冰片代谢物的分离与鉴定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1489C (zh) 2008-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4957C (zh) 测定银杏叶组合物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CN1839815A (zh) 一种含有咖啡酰奎宁酸的药物组合物
CN1799574A (zh)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CN1931269A (zh) 含有芦丁的药物组合物
CN1899501A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28261A (zh) 紫花牡荆素用于制备抗经前期综合症产品的用途
CN1833668A (zh) 一种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823922A (zh) 含有冰片的药物组合物
CN1245198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557842A (zh) 玉竹多糖的提取方法、药物制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839932A (zh) 静脉给药的丹参新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599617A (zh) 对拉米夫定相关疾病复发和耐药性具有预防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698716A (zh) 一种止痛祛瘀的妇科中药制剂
CN1813984A (zh) 治疗肝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42808A (zh) 一种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用组合物
CN1650996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686254A (zh) 苍耳子总苷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炎性反应产品的用途
CN1891275A (zh) 六味地黄或其加减方提取物的渗透泵型控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03238A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923229A (zh)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和葛根素的药用组合物
CN101040886A (zh) 灯盏花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药用组合物
CN1923228A (zh)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和川芎嗪的药物组合物
CN1210048C (zh) 一种银杏叶滴丸
CN101040934A (zh) 一种由山楂叶与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931216A (zh) 一种由红花与红景天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ENZHEN CITY JINSHA JIANG INVEST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CITY BIO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26, A, building 34, block, Yitian Road, Futi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iovalle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26, A, building 34, block, Yitian Road, Futi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gwug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City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UNNAN BIO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JINSHAJIANG INVEST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26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650224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24

Address after: 650224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Yunnan, Kunming

Patentee after: YUNNAN BIOVALLEY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26, A, building 34, block, Yitian Road, Futi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iovalle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