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6183A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6183A
CN101026183A CNA2007100799315A CN200710079931A CN101026183A CN 101026183 A CN101026183 A CN 101026183A CN A2007100799315 A CNA2007100799315 A CN A2007100799315A CN 200710079931 A CN200710079931 A CN 200710079931A CN 101026183 A CN101026183 A CN 101026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rganic light
connector
light emission
driv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9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6183B (zh
Inventor
成沄澈
李周炫
李相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6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6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6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器,包括:基板;多条第一和第二信号线,形成在基板上,且彼此绝缘;多条驱动电压线,与第一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与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个连接件,用于将驱动电压线与驱动电压连接线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至第一和第二信号线;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第一薄膜晶体管和驱动电压线;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连接至第二薄膜晶体管;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相对;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形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至少一个辅助件,形成在连接件与第二电极之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2006年2月17日提交的第10-2006-0015611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其驱动电压线短路的显示装置以及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朝向轻质且薄形的个人计算机和电视机发展的趋势也需要轻质且薄形的显示装置,而满足这种需求的平板显示器正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
平板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离子显示面板(PDP)等。
在平板显示器中,OLED显示器由于其低功耗、快速响应时间、宽视角、及高对比度,因此最具有前景。
OLED显示器是自发射型显示装置,其包括两个电极以及介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两个电极中的一个向发光层内注入空穴,而另一个向发光层内注入电子。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相结合,以形成电子空穴对,而电子空穴对在释放能量的同时发光。
根据驱动类型,OLED被分为无源矩阵OLED显示器和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
有源矩阵OLED显示器包括:多个开关薄膜晶体管(TFT),其连接至彼此交叉的信号线;多个驱动TFT,其连接至开关TFT和驱动电压线;以及多个发射部,其连接至驱动TFT。
此处,驱动电压线平行于信号线中的一条,且通过形成在不同层上的驱动电压连接线和驱动电压焊盘接收驱动电压。
驱动电压线和驱动电压连接线通过导体经由接触孔彼此连接。然而,导体可能容易与发射二极管的一个电极短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驱动电压线短路的显示装置以及一种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包括:基板;多条第一和第二信号线,形成在基板上,且彼此绝缘;多条驱动电压线,与第一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与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个连接件,用于将驱动电压线与所述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TFT),连接至第一和第二信号线;至少一个第二TFT,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TFT和驱动电压线;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TFT;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相对;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以及至少一个辅助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可以包含绝缘材料,且可以包含与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相同的材料。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可以制成一体。
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之间的感光绝缘层。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形成在相同的层。
辅助件的厚度可以在500至3000埃的范围内。因此,辅助件可以防止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短路。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和第二信号线,形成在基板上,且彼此绝缘;多条驱动电压线,与第一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与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至少一个连接件,用于将驱动电压线与所述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TFT,连接至第一和第二信号线;至少一个第二TFT,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TFT和驱动电压线;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TFT;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上;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电极,面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
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二有机发光件,远离第一有机发光件,并且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二有机发光件下方的感光绝缘层。因此,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防止了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短路。
仍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区域,其包括多个像素;以及外围区域,其为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中,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相面对的第二电极、以及形成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件,并且该有机发光件还形成在外围区域上。
该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驱动电压线,从显示区域延伸到外围区域;驱动电压连接线,形成在外围区域中;以及连接件,用于将驱动电压线连接至驱动电压连接线,其中,有机发光件覆盖连接件。
还是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控制电极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分离的第二控制电极、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在基板上形成栅极绝缘层;在栅极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在栅极绝缘层和半导体层上形成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的第二信号线、与第一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一输出电极、包括第二输入电极的驱动电压线、以及与第二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二输出电极;在第二信号线、第一输出电极、驱动电压线、和第二输出电极上形成钝化层;形成连接至第二输出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将第一输出电极连接至第二控制电极的第一连接件,并形成将驱动电压连接线连接至驱动电压线的第二连接件;在像素电极和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机发光件;以及在有机发光件上形成共用电极。
该有机发光件可以通过喷墨印刷或沉积而形成。该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形成有机发光件之前形成感光绝缘层;以及在感光绝缘层中形成开口,以露出像素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用于制造显示器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控制电极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上分离的第二控制电极、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在基板上形成栅极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在栅极绝缘层和半导体层上形成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的第二信号线、与第一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一输出电极、和包括第二输入电极的驱动电压线、以及与第二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二输出电极;在第二信号线、第一输出电极、驱动电压线、以及第二输出电极上形成钝化层;形成连接至第二输出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将第一输出电极连接至第二控制电极的第一连接件,并形成将驱动电压连接线连接至驱动电压线的第二连接件;在像素电极上形成有机发光件;在第二连接件上形成绝缘层;以及在有机发光件和绝缘层上形成共用电极。
该绝缘层可以通过使用阴罩(shadow mask)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一种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连接件与显示器的共用电极短路的方法,该连接件将从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延伸的驱动电压线连接至显示器的外围区域中的驱动电压连接线,该方法包括在相同层内的连接件与共用电极之间的外围区域中形成有机发光件,并且该有机发光件由与显示区域内的有机发光件相同的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OLED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图1的示例性OLED中部分A的放大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沿线III-III截取的示例性OLED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OLED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布局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沿线V-V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图8、图10、图12和图14是图4和图5所示的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中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布局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VII-VI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沿线IX-IX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沿线XI-X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沿线XIII-XII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以及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沿线XV-XV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而不应该仅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来构造。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提及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能存在插入元件。相反,当提及某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则不存在插入元件。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条目的任何一个以及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此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并不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下文所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正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个(a、an”和“这个(the)”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文中有其它明确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含”时,是指存在所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
在此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部的”、“在...之上”、“上部的”等等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易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除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关系术语除包括图中所示的方位外,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翻转图中所示的装置,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位成在其它元件或特征的“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可以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两个方位。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并且在此所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可相应地进行解释。
除非另有限定,在此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的意思。可以进一步理解,诸如常用字典中所限定的那些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意思以及本公开相一致的意思,并且除非在此特别限定,其不应被解释为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在此,参考作为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横截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可以预料由于诸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所导致的示图形状上的变化。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制造而导致的形状上的偏差。例如,被显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典型地可能具有粗糙和/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尖角可以为圆角。因此,图中示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并不用于描述区域的准确形状,也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OLED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是图1的示例性OLED中的部分A的放大图,以及图3是图2中所示的沿线III-III截取的示例性OLED的剖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包括:多条栅极线121、多条数据线171、多条驱动电压线172、以及连接至其且由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限定的多个像素。
栅极线121传输栅极信号(或扫描信亏),并沿横向方向(第一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预定数量的栅极线121的多个端部组分别连接至栅极焊盘部129g,该栅极焊盘部用于将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与预定数量的栅极线121相连接,并且每组中的栅极线121的端部具有辐条形状,连接至栅极焊盘部129g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或图像信号)的数据线171与栅极线121相贯穿,并沿竖直方向(第二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其中,第二方向基本上与第一方向相垂直。
预定数量的数据线171的多个端部组分别连接至数据焊盘部179d,该数据焊盘部用于将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与预定数量的数据线171相连接,并且每组中的数据线171的端部具有辐条形状,连接至数据焊盘部179d的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用于传输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线172与栅极线121相贯穿,并也基本上沿竖直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数据线171)延伸。
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电压线172的端部连接至驱动电压连接线126,并且驱动电压连接线126连接至驱动电压焊盘128。
驱动电压连接线126与基板110上的栅极线121形成在OLED显示器的相同层内,并且驱动电压线172与栅极绝缘层140上的数据线171形成在OLED显示器的相同层内,该栅极绝缘层覆盖包括驱动电压连接线126和栅极线121的层。
钝化层180形成在驱动电压连接线126和驱动电压线172上。
钝化层180具有露出部分驱动电压线172的多个接触孔187以及露出部分驱动电压连接线126的多个接触孔145。
多个连接件86与钝化层180相交叠,且分别通过接触孔187和145连接至驱动电压线172和驱动电压连接线126。
由感光材料制成的隔离件361形成在连接件86上,并且有机发光件370形成在隔离件361上。有机发光件370从显示区域D开始延伸,且覆盖非显示区域(以下称之为外围区域)中的连接件86。共用电极270形成在有机发光件370上。
在除了显示区域D的外围区域内,从显示区域D开始延伸的有机发光件370作为显示区域D之外的外围区域中的绝缘层,使得有机发光件370防止连接件86与共用电极270短路,而无需其它工艺。
参照图4至图5,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OLED显示器的结构。
图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OLED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布局图,而图5是图4中所示的沿线V-V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多个栅极导体形成在由诸如(但不限于)透明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绝缘基板110上,其中,栅极导体包括包含第一控制电极124a的多条栅极线121、多个第二控制电极124b、和驱动电压连接线126。
用于传输栅极信号的栅极线121沿横向方向(第一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每条栅极线121进一步包括具有用于与另一层或外部驱动电路相接触的大面积的端部129,并且第一控制电极124a沿朝向前面的相邻栅极线121的方向从栅极线121向上突出。栅极线121可以延伸成直接连接至用于产生栅极信号的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该栅极驱动电路可以集成在基板110上。
每个第二控制电极124b均与栅极线121分离,且包括向下、向右、以及向上延伸的部分,以形成存储电极127。
驱动电压连接线126基本上平行于栅极线121,并且设置在OLED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与焊盘区域之间。
优选地,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由以下材料制成,诸如Al和Al合金的含铝Al金属、诸如Ag和Ag合金的含银Ag金属、诸如Cu和Cu合金的含铜Cu金属、诸如Mo和Mo合金的含钼Mo金属、铬Cr、钽Ta、钛Ti等。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可以具有包括两种膜的多层结构,该两种膜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
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的侧面相对于基板110的表面倾斜,并且其倾角在大约30度至大约80度的范围内。
优选地由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制成的栅极绝缘层140形成在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上以及基板110的露出部分上。
优选地由氢化非晶硅(a-Si)或多晶硅制成的多个半导体岛154a和154b形成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半导体岛154a和154b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控制电极124a和124b上。
多对第一欧姆接触163a和165a以及多对第二欧姆接触163b和165b分别形成在半导体岛154a和154b上。优选地,欧姆接触163a、163b、165a、和165b由硅化物或大量掺杂n型杂质(诸如磷)的n+氢化a-Si制成。第一欧姆接触163a和165a成对地位于半导体岛154a上,并且第二欧姆接触163b和165b成对地位于半导体岛154b上。
多个数据导体形成在欧姆接触163a、163b、165a、和165b以及栅极绝缘层140上,其中,数据导体包括多条数据线171、多条驱动电压线172、以及多个第一和第二输出电极175a和175b。
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线171沿纵向方向(第二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与栅极线121相交叉,其中第二方向可以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每条数据线171均包括朝向第一控制电极124a延伸的多个第一输入电极173a以及具有用于与另一层或外部驱动电路相接触的大面积的端部179。数据线171可以延伸成直接连接至用于产生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电路(未示出),该数据驱动电路可以集成在基板110上。
用于传输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线172沿纵向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且平行于数据线171而延伸,并与栅极线121相交叉。每条驱动电压线172均包括朝向第二控制电极124b延伸的多个第二输入电极173b,且与存储电极127相交叠。
第一和第二输出电极175a和175b彼此相分离,且与数据线171和驱动电压线172分离。每对第一输入电极173a和第一输出电极175a相对于第一控制电极124a彼此相对设置,并且每对第二输入电极173b和第二输出电极175b相对于第二控制电极124b彼此相对设置。沟道区域形成在半导体岛154a和154b上,且分别位于成对的第一输入电极173a和第一输出电极之间以及成对的第二输入电极173b和第二输出电极175b之间。
数据导体171、172、175a、和175b优选地由与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相同的低电阻材料制成。
类似于栅极导体121、124b、和126,数据导体171、172、175a、和175b具有倾斜的边缘轮廓,并且其倾角在大约30度至大约80度的范围内。
钝化层180形成在数据导体171、172、175a、和175b、半导体岛154a和154b的露出部分、以及栅极绝缘层140的露出部分上。
钝化层180优选地由无机或有机绝缘体制成,并且可以具有平坦的顶表面。无机绝缘体的实例包括氮化硅和氧化硅。有机绝缘体可以具有感光性以及低于大约4.0的介电常数。钝化层180可以包括无机绝缘体的下部膜和有机绝缘体的上部膜,使得钝化层在防止半导体件154a和154b的露出部分不受有机绝缘体损害的同时,具有有机绝缘体的极好的绝缘特性。
钝化层180具有分别露出数据线171的端部179、第一输出电极175a、第二输出电极175b、和驱动电压线172的多个接触孔182、185a、185b、和187,并且钝化层180和栅极绝缘层140具有分别露出栅极线121的端部129、第二控制电极124b、和驱动电压连接线126的多个接触孔181、184、和145。
多个像素电极191、多个第一和第二连接件85和86、以及多个接触辅助件81和82都形成在钝化层180上,并且它们优选地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透明导体或诸如Al、Ag、或其合金的反射导体制成。
像素电极191通过接触孔185b连接至第二输出电极175b。第一连接件85分别通过接触孔184和185a连接至第二控制电极124b和第一输出电极175a。第二连接件86分别通过接触孔187和145连接至驱动电压线172和驱动电压连接线126。当OLED显示器是顶部发射型时,像素电极191可以包含具有高功函数的材料,诸如Au、Pt、Ni、Cu、W、及其合金。
接触辅助件81和82分别通过接触孔181和182连接至栅极线121的端部129和数据线171的端部179,并且它们保护端部129和179,并增强端部129和179与外部装置之间的粘附。
隔离件361形成在钝化层180上。隔离件361像堤岸一样围绕像素电极191,以限定露出像素电极191的开口365,并且优选地,隔离件361由具有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的有机绝缘材料(诸如丙烯酸树脂和聚亚胺树脂)或无机绝缘材料(诸如二氧化硅(SiO2)或二氧化钛(TiO2))制成,且可具有多层结构。隔离件361可以由包含黑色颜料的感光材料制成,从而黑色的隔离件361可以作为遮光件,并且可以简化隔离件361的形成。
多个发光件370形成在像素电极191上,且被限制在由隔离件361限定的开口365中。
每个发光件370可以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包括用于发光的发光层(未示出)以及用于提高发光层的发光效率的辅助层(未示出)。
每个发光件370优选地由仅发出诸如原色光(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一组色光中的一种颜色的光的有机材料、高分子量化合物、低分子量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制成。例如,高分子量化合物可以为聚芴衍生物、(聚)对亚苯基1,2-亚乙烯基(paraphenylenevinylene)衍生物、聚亚苯基衍生物、聚乙烯咔唑、聚噻吩衍生物;并且低分子量化合物可以是蒽(例如9,10-二苯基蒽)、丁二烯(例如四苯基丁二烯)、并四苯、联苯乙烯(distyrylarylene)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咔唑衍生物。此外,掺杂剂,例如氧杂蒽、二萘嵌苯、香豆素、若丹明、红荧烯、dicyanomethylenepyran化合物、噻喃、(thia)pyrilium化合物、periflanthene衍生物、indenoperylene衍生物、喹诺酮化合物、尼罗红、喹吖啶酮等,可以作为基体材料掺杂到低或高分子量化合物中,以提高发光效率。
OLED显示器通过空间地叠加从发光件370发射的单色光来显示图像。
辅助层可以包括用于改进电子和空穴平衡的电子传输层(未示出)和空穴传输层(未示出)以及用于改进电子和空穴注入的电子注入层(未示出)和空穴注入层(未示出)。
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可以由所具有的功函数介于像素电极191的功函数与发射层的功函数之间的材料制成,并且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以由所具有的功函数介于共用电极270的功函数与发光层的功函数之间的材料制成,其中,共用电极270可以形成在发光件370和隔离件361上,将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例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可以由如下化合物制成:诸如双胺化合物、MTDATA[4,4′,4″-三(3-甲苯)苯氨基]三苯胺([4,4’,4”-tris(3-men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TPD(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N,N’-diphenyl-N,N’-di(3-men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1,1-二(4-二-p-甲苯基氨基苯酚基)环己胺(1,1-bis(4-di-p-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N,N,N′,N′-四磷酸内(2-萘基)-4,4-二氨基-p-三联苯(N,N,N’,N’,-tetra(2-naphthyl)-4,4-diamino-p-terphenyl)、4,4′,4-三[(3-甲基苯)氨基联苯]三苯胺(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聚比咯、聚苯胺、以及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S)。
只发出一组色光(诸如原色光(如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颜色的光的发光件370优选地分别设置在OLED显示器的每个像素中,并且发出三种颜色(诸如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发光件370可以以竖直或水平沉积的方式都设置在一个像素中,以在发出一种颜色(如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彩色滤光片的下方或上方形成白色发光层。此处,彩色滤光片在底部发光型中可以设置在发光层的下方,或者彩色滤光片在顶部发光型中可以设置在发光层的上方。
而且,通过进一步包括以条纹状或格状设置的白色像素(W)以及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R、G、B)来提高亮度。
辅助件375形成在隔离件361之上的第二连接件86上。
如上所述,辅助件375由与有机发光件370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与有机发光件在相同的层内,并且辅助件可以包括发光层和辅助层中的一层。辅助件375可以具有大约500至3000埃的厚度。
在所示实施例中,辅助件375和有机发光件370分离。可替换地,有机发光件370可以在第二连接件86上延伸,从而该有机发光件与辅助件375制成一体。
共用电极270形成在发光件370和隔离件361上,且可以进一步形成在辅助件375上。共用电极270被供以共用电压Vss,并且优选地由诸如钙Ca、钡Ba、镁Mg、铝Al、银Ag等反射金属或诸如ITO和IZO的透明材料制成。共用电极270设置在基板的整个表面上或至少基本上是基板的整个表面上,并与像素电极191作为一对而产生电流。
辅助件375设置在第二连接件86与共用电极270之间,从而,辅助件375防止第二连接件86和共用电极270之间的短路。
在上述的OLED显示器中,连接至栅极线121的第一控制电极124a、连接至数据线171的第一输入电极173a、以及第一输出电极175a同半导体岛154a一起形成开关TFT Qs,该开关TFT Qs具有形成在设置于第一输入电极173a与第一输出电极175a之间的半导体岛154a中的沟道。同样,连接至第一输出电极175a的第二控制电极124b、连接至驱动电压线172的第二输入电极173b、以及连接至像素电极191的第二输出电极175b同半导体岛154b一起形成驱动TFT Qd,该驱动TFT Qd具有形成在设置于第二输入电极173b与第二输出电极175b之间的半导体岛154b中的沟道。
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已经被描述为仅具有一个开关TFT和一个驱动TFT,但根据本发明的OLED显示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TFT和多条用于驱动TFT的线,用于即使OLED显示器被驱动很长时间,也能补偿并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LD)和驱动TFT Qd的劣化,从而防止OLED显示器的使用寿命缩短。
像素电极191、发光件370、和共用电极270形成OLED LD,该OLED LD具有作为阳极的像素电极191和作为阴极的共用电极270,或反之亦然。存储电极127和驱动电压线172的交叠部分形成存储电容器Cst。
现在,参照图6至图15以及图4至图5来描述制造图4至图5中示出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示例性方法。
图6、图8、图10、图12和图14是图4和图5所示的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制造方法的中间步骤中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布局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VII-VI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9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IX-IX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11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XI-X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13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XIII-XIII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以及图15是图6中所示的沿线XV-XV截取的示例性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由诸如(但不限于)透明玻璃或塑料的材料制成的绝缘基板110上形成多个栅极导体,该栅极导体包括:多条栅极线121,其包括第一控制电极124a和多个端部129;多个第二控制电极124b,其包括多个存储电极127;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126。
参照图8至图9,在其上形成有栅极导体的绝缘基板110上使用化学汽相沉积(CVD)顺序沉积栅极绝缘层140、本征a-Si层、以及非本征a-Si层之后,对非本征a-Si层和本征a-Si层进行光蚀刻,以在栅极绝缘层140上形成多个非本征半导体岛164a和164b以及多个本征半导体岛154a和154b。
接着,如图10和图11所示,通过CVD和光蚀刻来溅射或沉积导电层,以形成多个数据导体,该数据导体包括:多条数据线171,其包括多个第一输入电极173a和多个端部179;多条驱动电压线172,其包括第二输入电极173b;以及多个第一和第二输出电极175a和175b。
通过蚀刻去除非本征半导体岛164a和164b的露出部分(其未覆盖有数据导体171、172、175a、和175b),以完成多个欧姆接触岛163a、163b、165a、和165b,并露出部分本征半导体岛154a和154b。
参照图12至图13,通过CVD或印刷等将钝化层180沉积在数据导体、半导体岛154a和154b的露出部分、以及栅极绝缘层140的露出部分上,并对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140一起进行图案化,以形成分别露出栅极线121和数据线171的端部129和179、部分第二控制电极124b、第一输出电极175a、和第二输出电极175b、驱动电压线172、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126的多个接触孔181、182、184、185a、185b、187和145。
接着,如图14和图15所示,通过溅射等将透明导电膜沉积在钝化层180上以及接触孔内,并对该透明导电膜进行光蚀刻,以形成多个像素电极191、多个第一和第二连接件85和86、以及多个接触辅助件81和82。
再次参照图4至图5,对感光有机绝缘体进行旋转涂覆、曝光、以及显影,以形成隔离件361,该隔离件具有部分露出像素电极191的开口365。接着,分别在开口365内的像素电极191上以及隔离件361上形成包括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的多个有机发光件370以及辅助件375,其中,辅助件375与第二连接件86相交叠。有机发光件370和辅助件375可以通过诸如喷墨印刷和蒸发的溶液工艺(solution process)来形成。有机发光件370和辅助件375可以被制成一体或作为分离的图案。
附加地或可替换地,在开口365中形成有机发光件370之后,可以沉积或喷墨印刷附加的绝缘材料,以形成覆盖第二连接件86的辅助件375。
可以使用阴罩来以形成辅助件375。当形成一体的有机发光件370和辅助件375时,可以使用开口的阴罩,而当形成具有分离图案的有机发光件370和辅助件375时,可以使用细密的阴罩。
然后,在有机发光件370、辅助件375、和隔离件361上形成共用电极270。
如上所述,辅助件可以防止驱动电压线与发光二极管短路。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和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该清楚地理解,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此处所述的基本发明概念的各种改变和/或修改都将落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多条第一和第二信号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且彼此绝缘;
多条驱动电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或所述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
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压线形成在不同的层;
至少一个连接件,用于将所述驱动电压线与所述驱动电压连接线电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线;
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驱动电压线;
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
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
至少一个辅助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包含绝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辅助件包含与所述有机发光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同的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制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之间的感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形成在相同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的厚度在500至3000埃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件防止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短路。
9.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
多条第一和第二信号线,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且彼此绝缘;
多条驱动电压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
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形成在相同的层;
至少一个连接件,用于将所述驱动电压线与所述至少一条驱动电压连接线电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信号线;
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和所述驱动电压线;
至少一个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薄膜晶体管;
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上;以及
第二电极,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相面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包括:第一有机发光件,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第二有机发光件,远离所述第一有机发光件,
并且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件下方的感光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有机发光件防止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短路。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区域,其包括多个像素;以及
外围区域,其为所述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
其中,所述像素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面对的第二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件,并且所述有机发光件还形成在所述外围区域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驱动电压线,从所述显示区域延伸到所述外围区域;
驱动电压连接线,形成在所述外围区域中;以及
连接件,用于将所述驱动电压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压连接线,
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件覆盖所述连接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件防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短路。
15.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控制电极的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分离的第二控制电极、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形成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一输出电极、包括第二输入电极的驱动电压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二输出电极;
在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输出电极、所述驱动电压线、和所述第二输出电极上形成钝化层;
形成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将所述第一输出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第一连接件,并形成将所述驱动电压连接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压线的第二连接件;
在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有机发光件;以及
在所述有机发光件上形成共用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件的步骤包括喷墨印刷或沉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件之前形成感光绝缘层;以及
在所述感光绝缘层中形成开口,以露出所述像素电极。
18.一种用于制造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包括第一控制电极的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分离的第二控制电极、以及驱动电压连接线;
在所述基板上形成栅极绝缘层;
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
在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上形成包括第一输入电极的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一输出电极、和包括第二输入电极的驱动电压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极相面对的第二输出电极;
在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输出电极、所述驱动电压线、和所述第二输出电极上形成钝化层;
形成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电极的像素电极,形成将所述第一输出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电极的第一连接件,并形成将所述驱动电压连接线连接至所述驱动电压线的第二连接件;
在所述像素电极上形成有机发光件;
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形成绝缘层;以及
在所述有机发光件和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共用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绝缘层的步骤包括使用阴罩。
20.一种防止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连接件与所述显示器的共用电极短路的方法,所述连接件将从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延伸的驱动电压线连接至所述显示器的外围区域中的驱动电压连接线,所述方法包括:
在相同层内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共用电极之间的所述外围区域中形成有机发光件,且所述有机发光件由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有机发光件相同的材料制成。
CN2007100799315A 2006-02-17 2007-02-17 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防止连接件与共用电极短路的方法 Active CN101026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15611 2006-02-17
KR1020060015611A KR20070082685A (ko) 2006-02-17 2006-02-17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060015611 2006-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6183A true CN101026183A (zh) 2007-08-29
CN101026183B CN101026183B (zh) 2011-06-15

Family

ID=3803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99315A Active CN101026183B (zh) 2006-02-17 2007-02-17 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防止连接件与共用电极短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64060B2 (zh)
EP (1) EP1821343B1 (zh)
JP (1) JP2007219518A (zh)
KR (1) KR20070082685A (zh)
CN (1) CN101026183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067A (zh) * 2013-06-03 2014-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66718A (zh) * 2015-05-04 2015-10-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背板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CN105938705A (zh) * 2015-03-02 2016-09-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23183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28720A (zh) * 2018-03-16 2018-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面板
US10679538B2 (en) 2012-06-29 2020-06-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Haptic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3806B2 (en) 2007-06-20 2012-01-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1392162B1 (ko) * 2008-02-15 2014-05-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479995B1 (ko) * 2008-04-16 2015-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843872B1 (ko) * 2011-06-27 2018-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95166B1 (ko) * 2013-12-26 2020-12-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탑 에미션 방식의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탑 에미션 방식의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JP6399801B2 (ja) * 2014-05-13 2018-10-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7175108A (ja) * 2016-03-17 2017-09-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センサ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003991A (zh) * 2018-08-01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7819B2 (ja) * 2000-12-21 2008-03-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2003131593A (ja) 2001-10-26 2003-05-09 Sharp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駆動型有機ledパネル
JP2003131258A (ja) * 2001-10-30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82322B1 (ko) 2001-12-29 2007-12-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능동행렬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3249380A (ja) 2002-02-26 2003-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3650073B2 (ja) 2002-03-05 2005-05-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27080B2 (en) 2002-03-20 2008-02-05 Disanto Frank J Hybrid active matrix thin-film transistor display
JP4071535B2 (ja) * 2002-04-26 2008-04-02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
JP3901127B2 (ja) * 2002-06-07 2007-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811896B2 (en) * 2002-07-29 2004-11-02 Xerox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LED) with thick (100 to 250 nanometers) porphyrin buffer layer
KR100895313B1 (ko) * 2002-12-11 2009-05-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판
JP2004191627A (ja) 2002-12-11 2004-07-08 Hitachi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TW587401B (en) * 2003-03-27 2004-05-1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KR100560787B1 (ko) 2003-11-05 2006-03-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0947272B1 (ko) 2003-12-24 2010-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05190779A (ja) * 2003-12-25 2005-07-14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KR100642491B1 (ko) 2003-12-26 2006-11-0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US7859494B2 (en) * 2004-01-02 2010-12-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0573132B1 (ko) 2004-02-14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5268137A (ja) 2004-03-19 2005-09-29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92167B2 (ja) 2004-03-22 2010-06-30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80353B1 (ko) * 2004-07-02 2011-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KR101112534B1 (ko) * 2005-03-04 2012-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70054806A (ko) * 2005-11-24 2007-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79538B2 (en) 2012-06-29 2020-06-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Haptic display device
CN104218067A (zh) * 2013-06-03 2014-12-1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18067B (zh) * 2013-06-03 2018-11-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38705A (zh) * 2015-03-02 2016-09-1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5938705B (zh) * 2015-03-02 2020-08-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TWI707331B (zh) * 2015-03-02 2020-10-1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N104966718A (zh) * 2015-05-04 2015-10-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背板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CN104966718B (zh) * 2015-05-04 2017-12-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moled背板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CN108231833A (zh) * 2016-12-14 2018-06-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31833B (zh) * 2016-12-14 202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28720A (zh) * 2018-03-16 2018-08-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面板
CN108428720B (zh) * 2018-03-16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82685A (ko) 2007-08-22
US7564060B2 (en) 2009-07-21
EP1821343B1 (en) 2019-04-10
JP2007219518A (ja) 2007-08-30
CN101026183B (zh) 2011-06-15
EP1821343A3 (en) 2010-04-21
EP1821343A2 (en) 2007-08-22
US20070194705A1 (en) 200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6183B (zh) 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防止连接件与共用电极短路的方法
CN101093853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12514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1022121A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710019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comprising auxiliary electrodes
CN101132020B (zh) 有机发光装置
KR101100885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KR101240651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32113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956210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08297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988204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二极管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1656263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制造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方法及显示设备
EP1970957A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26181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2007007475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212851A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21976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4300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8005069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06894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80051819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55247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2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