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914A - 植被用护墙 - Google Patents

植被用护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8914A
CN101018914A CNA2004800438114A CN200480043811A CN101018914A CN 101018914 A CN101018914 A CN 101018914A CN A2004800438114 A CNA2004800438114 A CN A2004800438114A CN 200480043811 A CN200480043811 A CN 200480043811A CN 101018914 A CN101018914 A CN 101018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revetment
original
improve
soil mo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38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末松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EISHOKOU KK
Original Assignee
TOEISHOKOU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EISHOKOU KK filed Critical TOEISHOKOU KK
Publication of CN101018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9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2Retaining or protecting wall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被用护墙,不带来搬运作业以及施工作业的困难,就能得到种植的树木的生长所要的客土容积、供水量、氧气量。因此,在本发明中,向规定的第1护墙用块(1)内投入客土(G)直到下级部(12b)的高度位置,并且向第1护墙用块(1)和山体(J)之间投入背后填料(R)直到与此相同的高度位置,并在第1护墙用块(1)的下级部(12b(12b))之间载放供水用块(3)。然后,向供水用块(3)内填充所述中填料(F)直到供水用块(3)的前壁(30)的高度位置,并且向供水用块(1)和山体(J)之间投入背后填料(R),在前壁(10)和供水用块(3)之间投入客土(G)直到前壁(10)的高度位置。

Description

植被用护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用护墙,可以保护坡面,并且可以将客土投入内部使植物生长。
背景技术
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将多个矩形筒状的护墙用块层积阶梯状,并向各个护墙用块内填充填料构成的植被用护墙被实用。这种护墙通过使用客土作为中填料的一部分,可以使植物在各个护墙用块的客土填充部分生长,但是要使所述植物顺利地生长,向植物稳定地供给水是很重要的。因此,本发明人在日本特开2000-10426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植被用护墙。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人公开的现有的植被用护墙的侧剖视图,图中,50表示护墙用块,60表示设置于护墙用块50内部的供水用块。使矩形筒状的护墙用块50的后壁52比前壁51低,护墙用块50的两侧壁53(53),从前壁51向后壁52以与前壁51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延伸设置规定距离之后,经由使其高度尺寸与后壁52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阶梯部,与后壁52连接。在比该侧壁53(53)的阶梯部稍微靠近后壁52侧的位置,从侧壁53(53)的顶面到规定尺寸的底部侧的位置为止设置有纵槽(未图示),在两纵槽内嵌合有带板状的分割块57的两侧缘部,所述分割块57将护墙用块50的内部前后分割。并且,在所述前壁51的底部上连接有尺寸短的底壁54。
另一方面,供水用块60除了有底以外,具有与护墙用块50大致相似的形状,供水用块60的前壁61的高度尺寸,与从护墙用块50的侧壁53的阶梯部到护墙用块50的前壁51的上端为止的尺寸大致相同。
在离供水用块60的前壁61的底壁64稍微高的位置,平行于底壁64开设有贯通前壁61的贯通孔61a。在该贯通孔61a内插入通过有带状的扬水部件67,所述扬水部件67通过毛细上升将供水用块60内的水向上汲取,扬水部件67的一端侧延伸设置到供水用块60内的底壁64,扬水部件67的另一端侧向供水用块60的外侧只延伸设置适当的距离。
并且,在仿形坡面配置的护墙用块50内设置分割块57,并将适当大小的圆石以及碎石等中填料F,在护墙用块50的前壁51侧很薄、在后壁侧52很厚地铺设之后,将供水用块60配置为,载放于护墙用块50的后壁52侧的中填料F上,并将中填料F投到从护墙用块50内的供水用块60到后壁52侧,达到护墙用块50的前壁51的高度位置,并将比投到护墙用块50内的中填料F更大尺寸的中填料F投到供水用块60中,达到护墙用块50的前壁51的高度位置。由此,提高间隙率地使储存在供水用块60内的水的容量增大,并且用中填料F将扬水部件67的一端固定在供水用块60的底壁64。
以由下级的供水用块60的前壁61以及分割块57支持上级护墙用块50的底54的方式,将上级护墙用块50载放到进行了如上述的施工的下级护墙用块50上之后,进行与前面相同的作业,对上级护墙用块50以及上级供水用块60进行施工。然后,重复了这种作业之后,通过向从各个护墙用块50、50...内的供水用块60、60...到前壁51、51...侧分别投入客土G、G...,由此进行在多级的护墙用块50、50...内分别埋设了供水用块60、60...的植被用护墙的施工。
在这种植被用护墙中,可以在各个护墙用块50、50...内的客土G、G...中分别移植植物P、P...。另一方面,降到上级护墙用块50、50...内的客土G、G...上的雨水,向该客土G、G...内渗透并被蓄留在埋设于下级护墙用块50、50...内的供水用块60、60...内。并且,蓄留在供水用块60、60...内的雨水,通过扬水部件67的毛细上升被向上汲取,渗透护墙用块50、50...内的客土G、G...,并通过该客土G、G...供给植物P、P...。
但是,在这种植被用护墙中,由于护墙用块50、50...内的客土G、G...的容积较小、深度也较浅,所以使树木生长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当使用比护墙用块50、50...尺寸大的护墙用块时,可能招致搬运作业以及施工作业的困难。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8-134940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植被用护墙。
图19是表示日本特开平8-134940号公报中公开的植被用护墙的侧剖视图,图中,70、70...表示护墙用块。另外,图20是图19所示的护墙用块70的立体图。如图20所示,护墙用块70形成为,将进深方向的尺寸大的矩形筒状的两个大框部71、71、以及进深方向尺寸小的有底矩形筒状的两个小框部72、72,后侧对齐地交互配置。因此,大框部71、71的前壁71a、71a比小框部72、72的前壁72a、72a向前方突出。
护墙用块70的后壁75相对于底面以对应于坡面的角度倾斜,在后壁75的与大框部71、71以及小框部72、72对应的部分的大致中央,分别开设有贯通后壁75的通气孔76、76、76、76。另一方面,在两个小框部72、72的底壁74、74的大致中央,开设有贯通该底壁74、74的排水孔77(77)(参照图19)。
使用这样的护墙用块70对护墙进行施工时,如图19所示,重复如下的作业,以上下连接上下两方的后壁75、75...、并且使上级护墙用块70的大框部71(71)位于下级护墙用块70(70)的小框部72(72)上方的方式,在向横向并列设置的多个下级护墙用块70(70、70...)上,层积上级护墙用块70。由此,形成连通了上级护墙用块70的大框部71(71)、和下级护墙用块70的小框部72(72)的多个客土槽80、80...。并且,将客土G、G...投入各个客土槽80、80...之后,将植物P、P...栽种到客土G、G...。
由此,由于形成较深的客土槽80,所以作为植物P可以将根长的较深的树木种植到客土槽80。另外,降到上级护墙用块70、70...的客土槽80、80...的雨水,通过排水孔77、77...供给到下级护墙用块70、70...的客土槽80、80...。
但是,在这种后者的植被用护墙中,由于通过上下两级护墙用块70、70形成较深的客土槽80,所以各个护墙用块70、70...的搬运作业以及施工作业比较容易,但由于客土槽80除了上部开口之外的全部周围被上级护墙用块70的大框部71、以及下级护墙用块70的小框部72包围,所以获得高树木生长所必须的充足的氧气量很困难、不能期待良好的生长。另外,存在以下问题:即使假如高树木生了根,由于包围客土槽80的大框部71的周壁、小框部72的周壁以及底壁74,限制根的伸长。而且,由于后者的植被用护墙如图18所示不具有供水用块60,因此具有在夏季等降雨量少的季节中,不进行洒水种植在客土G、G...中的植物P、P...就会枯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提供一种植被用护墙,可以在搬运作业以及施工作业中不产生困难,并可获得种植的树木的生长所必须的客土容积、给水量、氧气量。
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是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以阶梯状层积,向内部投入客土而可以生长植物,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向一级或多级的适当位置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在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在由该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所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在层积在填充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
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是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第1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以阶梯状层积,向内部投入客土而可以生长植物,其特征在于,以第2护墙用块的前壁位于该第1护墙用块的前壁的位置、或比其稍微靠近该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侧的位置的方式,将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的长度长的尺寸的两侧壁的、筒状的第2护墙用块层积在适当的第1护墙用块上;在该第2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在由第2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在层积了该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填充有石材。
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使所述第2护墙用块层积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一部分或全部,代替所述石材填充客土,以便与第2护墙用块内的客土连通;使该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支持在其上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
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层积了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的高度比其前壁的高度低;在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上方的区域中,分割内外的分割块被该第1护墙用块支持;在该第1护墙用块以及分割块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填充有所述客土。
技术方案5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和分割块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方案6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至少一个侧壁的上表面,突设有防止所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滑动的防滑片,该防滑片与设置于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对应侧壁的底面的凹部嵌合。
技术方案7记载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层积在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1护墙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1护墙用块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1护墙用块的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2护墙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2护墙用块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第2护墙用块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供水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供水用块的一例的后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供水用块的沿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分割块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分割块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分割块的沿XII-XII线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其它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另外其它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另外其它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另外其它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人公开的现有的植被用护墙的侧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植被用护墙的侧剖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护墙用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以阶梯状层积,配置有向一级或多级的适当位置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而且,在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在由该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另一方面,在层积在填充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填充有石材。另外,所谓在由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客土,在面对护墙用块内的供水用块的底部的区域中也填充客土即可,例如,还包括在该护墙用块的底部等投入、或者铺设有石材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其它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第1护墙用块,以第2护墙用块的前壁位于该第1护墙用块的前壁的位置、或位于比其稍微靠近该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侧位置的方式,将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的长度长的尺寸的两侧壁的、筒状的第2护墙用块,层积在适当的第1护墙用块上。
在该第2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而且,在由第2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在层积了该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填充有石材。另外,所谓在第2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客土,在面对第2护墙用块内的供水用块的底部的区域中填充客土即可,例如,还包括在该第2护墙用块的底部等投入、或者铺设有石材的情况。
另外,在层积了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一部分或全部,代替所述石材填充客土,以与便第2护墙用块内的客土连通;在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上支持在其上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
层积了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的高度比其前壁的高度低,在比该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高的区域中,分割内外的分割块被该第1护墙用块支持;在该第1护墙用块以及分割块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填充有客土。
另外,例如,通过使层积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比两侧壁低,在该后壁和分割块之间形成有间隙。
另一方面,在第1护墙用块的至少一个侧壁的上面,突设有防止所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滑动的防滑片,该防滑片与设置在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对应的侧壁的底面上的凹部嵌合。
而且,层积在第2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1以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1护墙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以及后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1护墙用块的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4以及图5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第2护墙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以及后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第2护墙用块的沿VI-VI线的剖视图。如下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进深尺寸和第1护墙用块,宽度尺寸相同,但使前者的进深尺寸比后者大。而且,图7以及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供水用块的一例的俯视图以及后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供水用块的沿IX-IX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0以及图11是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所使用的分割块的俯视图以及后视图,图12是图10所示的分割块的沿XII-XII线的剖视图。以下,按顺序说明这些块。
首先,对第1护墙用块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第1护墙用块1将长方形的前壁10、与具有比前壁10的长度尺寸短的长度尺寸、以及比前壁10的高度尺寸低的高度尺寸的长方形后壁11之间,利用具有厚壁部以及薄壁部的侧壁12、12连接。两侧壁12、12分别将厚壁部连接到前壁10、将薄壁部连接到后壁11,两侧壁1 2、12的内表面为齐平面。因此,两侧壁12、12的外面,在前壁10侧形成相对的凸状,在后壁11侧形成相对的凹状。
该侧壁12、12的厚壁部的高度尺寸与前壁10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另外,分别在两厚壁部中的一个接合部13的侧面上设置半圆棒状的接合用凸部13a,在另一个接合部13的侧面上设置使接合用凸部13a内嵌的半圆筒状的接合用凹部13b。
另一方面,从作为两侧壁12、12的厚壁部的接合部13、13向后壁11侧延伸的薄壁部,只以适当的尺寸从接合部13、13延伸,并且高度尺寸与接合部13、13的高度尺寸相同,由它们构成侧壁12、12的上级部12a、12a。另外,使比薄壁部的上级部12a、12a靠近后壁11侧的部分,成为具有比接合部13、13的高度尺寸低、比后壁11的高度尺寸高的高度尺寸的下级部12b、12b。
另外,在所述两侧壁12、12的接合部13、13上面的适当位置,设置有固定孔16、16,固定孔16、16中嵌合固定下述防滑片18(例如,参照图13)的一端。
其次,对第2护墙用块进行说明。
如图4~6所示,第2护墙用块2形成为与所述第1护墙用块1(参照图1~3)大致相同的矩形筒状。该第2护墙用块的宽度尺寸以及高度与第1护墙用块1的宽度尺寸以及高度大致相同,但第2护墙用块2的进深尺寸比第1护墙用块1的进深尺寸大。另外,图4~图6中,对与图1~图3所示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赋予对应的符号。
也就是说,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22、22的下级部22b、22b的尺寸与所述第1护墙用块1的两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的尺寸大致相同,但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22、22的上级部22a、22a的长度尺寸,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1的两侧壁12、12的上级部12a、12a的长度尺寸长。另外,使作为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22、22的厚壁部的接合部23、23,位于两侧壁22、22的上级部22a、22a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由此,在两侧壁22、22的接合部23、23和前壁20之间形成薄壁部。
另外,在两侧壁22、22的底面、前壁20的附近,设置有嵌合下述防滑片的另一端的嵌合孔27、27。
再次,对供水用块进行说明。
如图7~图9所示,供水用块3是在长方形的底壁34的周缘部上直立设置前壁30、后壁31以及两侧壁32、32而构成,并使后壁31的高度尺寸比前壁30的高度尺寸低。另外,在前壁30的大致中央部和后壁31的大致中央部之间架设有中壁35。
另外,其内面为齐平面的两侧壁32、32,以相对薄的厚度尺寸、与前壁30相同的高度尺寸从前壁30向后壁31延伸规定距离之后,以相对厚的厚度尺寸、与前壁30相同的高度尺寸稍微延伸地形成上级部32a,以相同的厚度尺寸经由具有与后壁31的高度尺寸相同的高度尺寸的阶梯部,以与阶梯部相同的高度尺寸延伸至后壁31的外面位置地形成下级部32b。因此,在两侧壁32、32的厚度尺寸相对厚的厚壁部,形成有比前壁30侧的薄壁部更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3、33。
该侧壁32、32的薄壁部之间的外径尺寸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1以及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12、12、22、22之间的内径尺寸稍小。另一方面,两侧壁32、32的突出部33、33之间的外径尺寸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1以及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12、12、22、22之间的内径尺寸大,如下所述,将两侧壁32、32的突出部33、33,载放在第1护墙用块或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12、12、22、22的下级部12b、12b、22b、22b上。此时,突出部33、33抵接到第1护墙用块1或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12、12、22、22的上级部12a、12a、22a、22a。
另一方面,在所述前壁30上,在前壁3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适当距离开设有贯通该前壁30的内外表面的、用于将蓄留于内部的水向外供给的多个(例如4个)供水孔37、37...。供水孔37的开设于前壁30的外面的出水口位于前壁30的上端附近,供水孔37的开设于前壁30的内面的取水口位于与底壁34的内面(底面)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即,供水孔37的出水口的高度位置比供水孔37的取水口的高度位置高。供水孔37使其内径从前壁30的外面上部向内面下部逐渐变小地形成大致喇叭筒形,在如下所述的施工作业中,称为砂土的发生毛细上升的介质通过自然下落被填充到供水孔37内,蓄留在内部的水通过所述介质的毛细上升从供水孔37的取水口被汲取到出水口,并从出水口向外排出。
在前壁30的厚度方向的全部区域的多个(图7以及图8中是3个)凹部30a、30a、30a,在前壁30的长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被设置在该前壁30的上面,并使其具有作为通水路径以及通气路径的功能。
而且,使所述后壁31的高度与设置在前壁30的供水孔37的出水口底部的高度大致相同。假设使后壁31的高度比所述出水口底部的高度高时,在比供水用块3内的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高的部分暂时积留的水,通过该部分的水压在短时间达到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高度,并从供水孔37被排到外部。因此,即使后壁31的高度比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高度高,供水用块3的实际蓄水量也不增大。另一方面,如本实施例所述,在使后壁31的高度与所述出水口的底部高度大致相同时,实际的蓄水量不减少,可以减少制造供水用块3所必须的原料、制造成本低。另外,如此由于使后壁31的高度比前壁30的高度低,可以使过度供给到供水用块3的雨水从后壁31向外溢出。因此,供水用块3可以分别通过所述溢出从后壁31向外排出、以及通过所述供水孔37从前壁30向外排出而进行水的供给。
再次,对所述分割块进行说明。
如图10~图12所示,分割块4分别将台形柱状的侧壁42、42连接到横带板状的后壁41的两端缘部而使其俯视为大致“コ”字型,后壁41的高度尺寸比两侧壁42、42的高度尺寸小。由此,可以容易可靠地实施下述碾压作业。另外,在后壁41的厚度方向上的全部区域中的多个(图8中是2个)凹部41 a、41a,在后壁41的长度方向上以适当的间隔设置在后壁41的底面上,并使用于吊起分割块4的带可以嵌入该凹部41a、41a内。
使用以上说明的各种块,对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进行以下施工。
图1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侧剖视图,图中,J表示进行植被用护墙施工的山体。仿形山体J的坡面,将n级第1护墙用块1、1...层积为阶梯状,并在预定的1级或多级(在图13中是第(n-1)级)内的适宜数量(图13中是1级)的第1护墙用块1中,使作为植物P的高度较低的树木可以生长。
即,仿形山体J的坡面,在横向上并列设置第(n-2)级的多个第1护墙用块1(1、1...)。然后,例如将圆棒状的防滑片18(18、18、...)的一端,以另一端从固定孔16(16、16...)突出的形式,插入并固定到这些第1护墙用块1(1、1...)的各侧壁12(12、12...)的固定孔16(16、16...)中。并且,将适当大小(例如,直径为大致20mm~40mm)的碎石等中填料F投入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内,直至达到比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的后壁11的高度位置稍高的位置,即侧壁12(12、12...)的下级部12b的高度位置,并且将与上述相同的碎石等背后填料R投入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和地面J之间,直至达到与上述相同高度的位置,之后,碾压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的表面。
如此在进行了第(n-2)级的施工后,仿形山体J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第(n-1)级的多级第1护墙用块1(1、1...),以使各个前壁10(10、10...)的两端附近的部分与防滑片18(18、18...)抵接,之后,将防滑片18(18、18...)与上述相同地插入并固定到第(n-1)级的第1护墙用块1(1、1...)的各个侧壁12(12、12...)的固定孔16(16、16...)中。
分别向这些第1护墙用块1(1、1...)中的规定的第1护墙用块1内投入客土G、向其它第1护墙用块1(1、1...)投入中填料(F、F...),直至达到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的侧壁12(12、12...)的下级部12b(12b、12b...)的高度位置,并且将背后填料R投入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和山体J之间,直至达到与上述相同高度的位置,之后,碾压它们的表面。
另外,在第(n-1)级的被投入客土G的第1护墙用块1内,在投入客土G之前,预先铺设用于堵住存在于第(n-2)级的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表面的间隙(孔)的堵孔材料(未图示)。但是,在使用直径为大致12mm~20mm的中填料F时,不需要堵孔材料。
然后,在投入了客土G的第1护墙用块1的成对的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之间,载放供水用块3。然后,在该第1护墙用块1中,将所述中填料F填充到供水用块3内,直至达到供水用块3的前壁30的高度位置,并且将背后填料R投入供水用块3和山体J之间,直至达到与上述相同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在其它第1护墙用块(1、1...)中投入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并达到各个第1护墙用块(1、1...)的前壁(10、10...)的高度位置,之后,分别碾压其表面。
这时,如图13所示,由于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比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低,所以在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12)上所载放的供水用块3、与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之间产生间隙。
在如此地进行了第(n-1)级的施工后,与上述相同地,仿形地面J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第n级的多个第1护墙用块1(1、1...),以使各个前壁10(10、10...)的两端附近的部分与防滑片18(18、18...)抵接。并且,与所述第(n-2)级相同地进行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的施工。
如此,在第n级的第1护墙用块1(1、1...)的施工结束之后,在设置了第(n-1)级的供水用块3的第1护墙用块1的前壁10、和该供水用块3之间,进一步投入客土G直至到达该第1护墙用块1的前壁10的高度位置,由此,完成植被用护墙的施工。然后,在该客土G中栽种植物P。
这时,由于向所述第1护墙用块1内投入的客土G为自然下落,因此进入供水用块3的供水孔37内,并填充此处。填充在供水孔37的客土G中形成7有适当的间隙,通过该间隙发生毛细上升。因此,不用向供水孔37插入产生毛细上升的其它部件,就可以通过毛细上升将蓄留在供水用块3内的水从供水孔37向外侧的客土G供给。另外,由于投入第1护墙用块1内的客土G为自然下落并填充供水孔37,所以供水用块的施工作业容易。
在这样的植被用护墙中,由于第1护墙用块1内的大致全部区域填充有客土G,所以可以确保高度较低的树木的生长所必须的客土G的容积。另外,由于客土G装载在第(n-2)级的第1护墙用块1内外的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上,所以经由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内部可以良好地排除客土G中的剩余的水。由此,可以促进向客土G的通气,并得到植物P的生长所必须的充分的氧气量,并防止烂根。
另外,降到第n级的第1护墙用块1的雨水经过该第1护墙用块1内的中填料F内部,流入第(n-1)级的第1护墙用块1的背后填料R以及供水用块3内。如上所述,由于供水用块3的后壁31比前壁30低,所以超过供水用块3的容量的雨水,越过供水用块3的后壁31溢出到背后填料R中。此时,由于供水用块3和支持其的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之间产生间隙,所以流入第(n-1)级的第1护墙用块1的背后填料R的雨水、以及从供水用块3溢出的雨水,通过该间隙被供给到第1护墙用块1的客土G中。
另一方面,蓄留在供水用块3中的雨水,通过毛细上升逐渐地从供水孔37供给到外部的客土G中。而且,来自山体J的坡面的水分也通过第(n-1)级的背后填料R供给到客土G内。因此,在客土G中,由于降雨时的水没有浪费地被充分供给,并且蓄留在供水用块3中的雨水被逐渐地供给,所以即使长时间没有降雨,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植物P枯死。
另外,图13所示的植被用护墙中,对只向第(n-1)级的一级投入客土G的第1护墙用块1进行施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向任意级的任意数量的第1护墙用块1、1...投入客土G、G...,例如也可以成为交错的花样状。由此,考虑景观可以向需要的位置的第1护墙用块1、1...投入客土G、G...并使植物P生长,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投入客土的第1护墙用块1、1...中难以生长杂草等,所以可以良好地确保景观,并且可以减少处理杂草等所要的时间以及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植被用护墙中,使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为形成上级部12a和下级部12b的阶梯状,在两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上横卧有供水用块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两侧壁如下所述地形成:不设置所述下级部12b、12b而将上端作为齐平面,在两侧壁的内面上形成支持供水用块3的支持凸部或支持槽,并在供水用块3上设置与所述支持凸部或支持槽结合的结合部。而且,还可以使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的高度尺寸与前壁10的高度尺寸相同。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其它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侧剖视图,通过使用所述第2护墙用块2,可以种植中等高度的树木。并且,图中,与图13所示的部分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将防滑片18(18、18...)与上述相同地插入并固定到第(n-2)级的各个第1护墙用块1(1、1...)的各侧壁12(12、12、...)的固定孔16(16、16、...)中,并对第1护墙用块1(1、1...)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施工之后,使两者的前壁10、20重叠地将第(n-1)级的第2护墙用块2层积到第(n-2)级的适当的第1护墙用块1上。此时,将固定于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上的防滑片18(18)的另一端,嵌合到第2护墙用块2的嵌合孔27(27)内,防止第2护墙用块2的滑动。另外,也可以将多个第2护墙用块2、2...在横向上连续、或间隔适当距离地并列设置。
另外,也可以对第2护墙用块2进行施工、或者对第2护墙用块2进行设计,以使层积在第(n-2)级的第1护墙用块1(1、1...)上的第(n-1)级的第2护墙用块2的前壁20,位于比第1护墙用块1的前壁10稍微靠近后壁11侧。使两前壁10、20的错位量为不影响植被用护墙的施工的程度。
另外,第(n-1)级中,在除配置了第2护墙用块2以外的部分,将第1护墙用块(未图示)并列设置成如上所述的阶梯状,并与上述相同地填充中填料。
另一方面,与所述的植被用护墙相同,与上述相同地将防滑片18(18、18...)插入并固定到第2护墙用块2、以及第1护墙用块(1、1...)的固定孔26(16、16...)中之后,在第2护墙用块2内填充客土G,并在第2护墙用块2的两侧壁22(22)的下级部22b(22b)上载放供水用块3,并将中填料F填充到该供水用块3中,并将背后填料R填充到第2护墙用块2的后壁21和山体J之间。之后,与上述相同、仿形山体J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第n级的多个第1护墙用块1(1、1、...),以使各前壁10(10、10...)的两端附近的部分抵接防滑片18(18、18...)。然后,与所述第(n-2)级相同地进行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的施工。
并且,将作为中等高度的树木的植物P种植在第2护墙用块2的客土G中。由于第2护墙用块2比第1护墙用块1的容积大,所以可以使其生长需要更大的客土容积的植物P充分地生长。另外,与上述相同地,可以供给植物P的生长所必须的充分的氧气以及水。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由于第2护墙用块2的进深尺寸比第1护墙用块1的进深尺寸大,所以第2护墙用块2的后壁21位于比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靠近山体J侧,第2护墙用块2内的客土G的一部分,也延伸到比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靠近山体J侧。植物P的根可以经由第2护墙用块2内的客土G,并延伸到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的背后填料R内,充分确保根的伸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植被用护墙中,第2护墙用块2的侧壁22为形成有上级部22a和下级部22b的阶梯状,在两侧壁22、22的下级部22b、22b上横卧有供水用块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两侧壁如下所述地形成:不设置所述下级部22b、22b而将上端作为齐平面,在两侧壁的内面形成支持供水用块3的支持凸部或支持槽,并在供水用块3上设置与所述支持凸部或支持槽结合的结合部。而且,还可以使第2护墙用块2的后壁21的高度尺寸与前壁20的高度尺寸相同。
图15以及图16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再其它的植被用护墙的上部部分的结构侧剖视图,且具有更大的客土容积。并且,图中,对与图15对应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第2护墙用块2的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的两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上,载放有所述分割块4,第1护墙用块1的后壁11和分割块4的后壁41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并且,在图15所示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施工:载放所述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以投入中填料F以及背后填料R直至达到该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的高度位置,并使分割块4的两侧壁42(42)位于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上,之后,分别将客土G投入第1护墙用块1内,将背后填料R投入分割块4和山体J之间,并碾压它们。
另外,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施工:载放所述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1,以投入客土G以及内填料R直至达到该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的高度位置,并使分割块4的两侧壁42(42)位于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上,之后,分别将客土G投入第1护墙用块1内,将背后填料R投入分割块4和山体J之间,并碾压它们。
由此,与上述相同地,可以充分地供给植物P的生长所必须的水分以及氧气,另一方面,由于客土G的容积进一步增大,可以种植高植株的植物P。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分割块4的后壁41的高度尺寸比两侧壁42(42)的高度尺寸小,所以后壁41不会影响碾压机(板)的移动,从而可以通过碾压机充分地碾压背后填料R的表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植被用护墙中,第1护墙用块1的侧壁12为形成上级部12a和下级部12b的阶梯状,在两侧壁12、12的下级部12b、12b上横卧有供水用块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将分割块4载放到后壁11上。另外,还可以将两侧壁如下所述地形成:不设置所述下级部12b、12b而将上端作为齐平面,在两侧壁的内面上形成支持分割块4的支持凸部或支持槽,并在分割块4上设置与所述支持凸部或支持槽结合的结合部。而且,还可以使第2护墙用块2的后壁21的高度尺寸与前壁20的高度尺寸相同。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箱状的供水用块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7所示,也可以使用侧剖视为L字型的供水用块3。在涉及的供水用块3a中,在底壁34a的前缘上直立设置有前壁30a,在该前壁30a的下端附近开设有贯通前壁30a的供水孔37a(37a、37a...)。所述供水用块a接收通过了填充在第n级的第1护墙用块1内的中填料F内部的雨水,并从供水孔37a(37a、37a...)供给到客土G,并且可以通过第2护墙用块2的背后填料R以及供水用块3a、与第2护墙用块2的后壁2 1之间的间隙,供给到客土G。
产业上的可用性
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本发明中,在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有两侧壁的筒状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层积为阶梯状的植被用护墙中,由于配置有向一级或多级的适当位置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因此从在纵向上相邻的护墙用块和护墙用块之间,空气被充分地供给到填充在护墙用块内的客土中。
在该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供水用块接收雨水并将其供给到客土中。并且,在由该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所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客土。因此,可以得到高度较低的树木生长所必须的充分的客土容积。
而且,在层积在填充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由于石材几乎没有蓄水力,所以雨水几乎不被填充在正上方的护墙用块内的石材捕获,而直接或通过供水用块供给到客土中。由此,即使填充了对树木的生长足够容积的客土,也可以向该客土整体供给充足量的雨水并保持在那里,即使较长时间没有降雨时,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栽种在客土的植物枯死。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可以蓄留雨水的供水用块时,可以将雨水充分地保持在客土整体中,并且由于蓄留的雨水被逐渐地从供水用块供给到客土中,所以即使在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栽种在客土的植物枯死。
而且,由于在填充了石材的护墙用块中难以生长杂草,所以可以不实施所谓除草的需要费时间的作业地维持植被用护墙的景观。
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本发明中,在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第1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以阶梯状层积的植被用护墙中,以使第2护墙用块的前壁位于该第1护墙用块的前壁的位置、或比其稍微靠近该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侧位置的方式,将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比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的长度长的尺寸的两侧壁的筒状的第2护墙用块,层积在适当的第1护墙用块上,由于该第2护墙用块内投入有客土,所以从在纵向上相邻的第1护墙用块和第2护墙用块之间,空气被充分地供给到投入在第2护墙用块内的客土中。
在该第2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供水用块接收雨水并将其供给到客土中。而且,在由比第1护墙用块容积大、种植面积大的第2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所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所以可以得到中等高度的树木的生长所必须的充分的客土的容积。即使在如此将树木生长所必须的充分容积的客土填充到第2护墙用块内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所述供水用块将足够量的雨水供给到该客土整体,并使其保持在那里,即使在较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栽种在客土的植物枯死。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可以蓄留雨水的供水用块时,可以将雨水充分地保持在客土整体中,并且由于蓄留的雨水被逐渐地从供水用块供给到第2护墙用块中的客土中,所以即使在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栽种在客土中的植物枯死。
而且,在如上所述地将第2护墙用块层积在第1护墙用块上的情况下,上级的第2护墙用块的后壁位于比下级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向第2护墙用块的后壁侧伸长的植物的根,可以进一步向下级的第1护墙用块的背面侧伸长。
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在层积了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一部分或全部,代替所述石材填充客土,以连通第2护墙用块内的客土,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大客土的容积,并可以确保高度较高的树木的生长所必须的客土容量。
另一方面,由于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上负担有在其上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所以即使在下级的第1护墙用块内填充了客土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上级的第2护墙用块的下沉。
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层积了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的高度比其前壁的高度低,所以可以使第1护墙用块轻量化,并且使向第1护墙用块内的投入材料的投入·碾压作业、背后填料的投入·碾压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的更上级区域被分割块分割成内外两部分,并在第1护墙用块以及分割块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填充有客土,所以可以同时防止该客土向外的流出、以及背后填料等的向客土的流入,并且可以确保充分容积的客土。另一方面,由于分割块被该第1护墙用块支持,所以可以防止分割块的下沉。
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在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和分割块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通过该间隙从上方浸透的雨水流入客土内。由此,可以向客土供给足够量的水。
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在第1护墙用块的至少一个侧壁的上面,突设有防止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滑动的防滑片,并使该防滑片与设置于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对应的侧壁的底面的凹部嵌合,因此可以防止第2护墙用块的滑动,并且由于突设于第1护墙用块的防滑片,只通过嵌合到所述凹部内地将第2护墙用块层积到第1护墙用块上,来完成用于防止滑动的施工,因此能容易地实施所涉及的施工作业。
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本发明中,由于在层积在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所以雨水几乎不被填充在正上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石材捕获,而直接或通过供水用块供给到客土中。由此,即使在第2护墙用块内或在第2护墙用块以及正下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填充了对树木的生长足够容积的客土的情况下,也可以向该客土整体供给足够量的雨水并使其保持在那里,并且即使在较长时间没有降雨的情况下,也不用洒水,可以防止栽种在客土的植物枯死。
而且,由于在填充了石材的第1护墙用块中杂草侵入困难,所以可以不实施所谓除草的费时间的工作地维持植被用护墙的景观。

Claims (7)

1.一种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的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层积为阶梯状,并在内部投入客土使植物可以生长,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向一级或多级的适当位置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
在投入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
在由该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所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
在层积在填充了客土的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
2.一种植被用护墙,仿形施工对象的坡面地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多个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两侧壁的筒状的第1护墙用块,并且在纵向层积为阶梯状,并在内部投入客土使植物可以生长,其特征在于,
将在前壁和后壁之间架设了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的长度长的尺寸的两侧壁的、筒状的第2护墙用块,层积在适当的第1护墙用块上,以便使第2护墙用块的前壁位于该第1护墙用块的前壁的位置、或比其稍微靠近该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侧的位置,
在该第2护墙用块的两侧壁之间,架设有用于向客土供水的供水用块,
在由第2护墙用块以及供水用块包围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客土,
在层积了该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填充有石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被用护墙,其特征在于,
在层积了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一部分或全部,代替所述石材填充客土,以便与第2护墙用块内的客土连通,
使该第1护墙用块的两侧壁负担支持在其上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被用护墙,其特征在于,
使层积了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的高度比其前壁的高度低,
在比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上级的区域中分割内外的分割块被该第1护墙用块支持,
在由该第1护墙用块以及分割块包围的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填充有所述客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被用护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后壁和分割块之间形成有间隙。
6.如权利要求2~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植被用护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护墙用块的至少一个侧壁的上面上,突设有防止所层积的第2护墙用块滑动的防滑片,并使该防滑片与设置在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对应的侧壁的底面上的凹部嵌合。
7.如权利要求2~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植被用护墙,其特征在于,
层积在所述第2护墙用块的正上方的第1护墙用块内的大致全部区域中填充有石材。
CNA2004800438114A 2004-08-24 2004-08-24 植被用护墙 Pending CN1010189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12085 WO2006021987A1 (ja) 2004-08-24 2004-08-24 植生用擁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8914A true CN101018914A (zh) 2007-08-15

Family

ID=3596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438114A Pending CN101018914A (zh) 2004-08-24 2004-08-24 植被用护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6021987A1 (zh)
CN (1) CN101018914A (zh)
WO (1) WO200602198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5920A (zh) * 2013-01-08 2013-07-24 天津大学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3371069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108157077A (zh) * 2015-03-11 2018-06-15 泉州泉港润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坡林地的改良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1228B2 (en) * 2007-03-02 2014-05-13 Toeishokou Kabushi Kaisha Foundation-unit structure of structural object such as retaining wall, structure of upper and lower boundaries of retaining wall, and retaining wall
KR20130098976A (ko) * 2010-06-03 2013-09-05 토에이쇼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옹벽구조 및 식재 가능한 옹벽 구축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1230B2 (ja) * 1995-01-20 1999-08-09 株式会社ホクエツ 高姿勢植生に適した緑化用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および緑化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擁壁
JP3510524B2 (ja) * 1999-04-20 2004-03-29 東栄商興株式会社 擁壁構造
JP2002212965A (ja) * 2001-01-19 2002-07-31 Toei Shoko Kk 擁壁構造
JP2002256576A (ja) * 2001-03-05 2002-09-11 Chiba Yohgyoh Co Ltd プレキャスト擁壁のブロック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1069A (zh) * 2012-04-26 2013-10-30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103371069B (zh) * 2012-04-26 2015-08-12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
CN103215920A (zh) * 2013-01-08 2013-07-24 天津大学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8157077A (zh) * 2015-03-11 2018-06-15 泉州泉港润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坡林地的改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21987A1 (ja) 2006-03-02
JPWO2006021987A1 (ja) 200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3022A (zh) 一种基于集蓄排顺序的采石场弃渣边坡山体整形方法
US7272911B2 (en) Root management system
CN109392660A (zh) 一种荒漠绿化土壤模块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
CN103858555A (zh) 在盐碱地上利用碱渣建立苗圃的方法
CN101018914A (zh) 植被用护墙
CN205024697U (zh) 一种公路路堑边坡自然植被生态修复系统
CN109673316A (zh) 一种裸露岩面综合绿化系统和方法
CN101213925A (zh) 一种用于人工林营造和抚育的抗旱方法
JP4959373B2 (ja) 植物苗の短期育成用具および育成方法、定植用植物苗セット、並びに植苗方法
CN210580198U (zh) 一种坡地集水保土结构
CN102972256A (zh) 深孔洞穴sap树脂混合营养土基导引根系旱地植树技术
KR101230730B1 (ko) 식생기반 중수도 생태블럭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JPWO2011152495A1 (ja) 擁壁構造及び植栽可能な擁壁構築法
CN105200998A (zh) 种植结构及生态护坡结构
JP2007077771A (ja) 緑化擁壁ブロック
CN209546398U (zh) 一种裸露岩面综合绿化系统
KR101105407B1 (ko) 수분 전도체를 갖는 자연 친환경 옹벽 구조물
CN205040326U (zh) 一种市政用边坡种植架
CN206916716U (zh) 一种柑橘果园水田壕沟结构
JP4538597B1 (ja) 法面の緑化工法および同工法に適した蓋装置
CN104088209A (zh) 治理沙漠、水土流失土壤的施工方法及预制构件
KR200389226Y1 (ko) 급수용 용기를 가지는 옹벽
KR200394156Y1 (ko) 식생용 옹벽
CN219490851U (zh)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CN207612802U (zh) 应用于复杂地形的种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