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0851U -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0851U
CN219490851U CN202320588260.XU CN202320588260U CN219490851U CN 219490851 U CN219490851 U CN 219490851U CN 202320588260 U CN202320588260 U CN 202320588260U CN 219490851 U CN219490851 U CN 219490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cker
supporting object
willow
retaining wall
st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82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新
李雪萍
侯淑艳
孙和强
潘宇
张凯
李超
李志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05882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0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0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0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工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治理侵蚀沟沟岸陡峭段,两边采用浆砌石挡墙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存在弊端,且造价高,寒地容易冻胀的问题。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它包括多个柳桩、多个支撑物体和多个盛装容器,多个柳桩均竖直设置,且多个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相邻两个柳桩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个支撑物体设置在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内并对长方形框体进行充填,多个盛装容器水平放置在多个支撑物体的上方,多个盛装容器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设置,盛装容器内盛装有土和攀援植物种子。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保持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工程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土保持领域。
背景技术
沟蚀是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沟蚀多形成于耕地坡面,由于降雨径流导致侵蚀沟不断加长加宽,侵蚀沟面积的扩大蚕食大量肥沃耕地,面积减少、作业成本增加,严重的甚至可以毁坏道路,冲毁村屯,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侵蚀沟治理工程设计中,在沟岸陡峭段,两边不满足削坡的情况下,采用浆砌石挡墙用以防治沟岸扩展和坍塌,浆砌石挡墙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存在弊端,造价高,寒地冻胀的问题,挡墙极易损坏,过多采用浆砌石治理侵蚀沟,失去了生态治理侵蚀沟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治理侵蚀沟沟岸陡峭段,两边采用浆砌石挡墙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存在弊端,且造价高,寒地容易冻胀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它包括多个柳桩、多个支撑物体和多个盛装容器,多个柳桩均竖直设置,且多个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相邻两个柳桩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个支撑物体设置在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内并对长方形框体进行充填,多个盛装容器水平放置在多个支撑物体的上方,多个盛装容器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设置,盛装容器内盛装有土和攀援植物种子。
进一步地,盛装容器为柳条编制的筐体、编织袋或可降解环保袋。
进一步地,柳桩的底端插装在沟道底部,相邻两个柳桩通过三股铁丝进行固定连接,三股铁丝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物体为秸秆捆,通过多个秸秆捆绑固定组成。
进一步地,支撑物体为柳条捆,多个柳条捆绑固定组成。
进一步地,支撑物体顶端为平面,盛装容器放置在支撑物体上方。
进一步地,支撑物体顶端为平面,且支撑物体顶端设有多个凹坑,盛装容器嵌装在支撑物体的凹坑内。
进一步地,多个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的长度为1500mm至2000mm,多个柳桩形成长方形框体的宽度为500mm至1000mm,多个盛装容器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呈一排或两排设置在长方形框体内。
本实用新型最为突出的特点和显著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结构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实用性强,治理效果好,通过本申请的柳编秸秆挡墙在寒地防止发生冻胀现象发生,节约成本。
2、本申请采用的是秸秆捆和柳桩、土袋作为材料,材料收集方变,制作成本底,随处可见,随用随取,近些年,因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玉米,秸秆的利用也成了农民的困扰,用来治理侵蚀沟,既起到了治理的效果,又解决了农民秸秆利用难的问题。
3传统的侵蚀沟治理沟岸采用削坡造林措施,对于沟深较大,沟岸较陡的侵蚀沟治理,往往削坡占地面积很大,本发明从减少占地,又能起到治理效果考虑,采用柳桩插入沟道底部,形成柳桩框,秸秆捆或柳条捆作为承重主体,具有透水性,表层压上装有藤本植物的土袋,形成生态挡墙,如果承重压力不够,可二层阶梯式布设该挡墙,该项措施实施后,藤本植物选择攀援型,可使沟岸恢复植被,柳桩成活形成沟底植物措施,结合其他谷坊治理,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治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盛装容器3设置在支撑物体2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盛装容器3嵌装在支撑物体2上的示意图。
图4为盛装容器3为筐体的结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图7为盛装容器3为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7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它包括多个柳桩1、多个支撑物体2和多个盛装容器3,多个柳桩1均竖直设置,且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相邻两个柳桩1通过铁丝固定连接,防止柳桩倾斜或者倒塌,多个支撑物体2设置在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内并对长方形框体进行充填,多个盛装容器3水平放置在多个支撑物体2的上方,多个盛装容器3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设置,盛装容器3内盛装有土和攀援植物种子。
通过攀援植物种子平铺到盛装容器3内,攀援植物种子在盛装容器3内成长,在侵蚀沟侧墙进行攀爬,减少水土流失。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4-图7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盛装容器3为柳条编制的筐体、编织袋或可降解环保袋。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柳桩1的底端插装在沟道底部,相邻两个柳桩1通过三股铁丝进行固定连接,三股铁丝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支撑物体2为秸秆捆,通过多个秸秆捆绑固定组成。将大面积种植玉米的秸秆进行利用,解决了农民秸秆多的困扰,通过秸秆捆用来治理侵蚀沟,既起到了治理的效果,又解决了农民秸秆利用难的问题。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支撑物体2为柳条捆,多个柳条捆绑固定组成。将柳条杆进行利用,将柳条底端插入沟道底部,柳条成活后扎根在侵蚀沟上,进一步达到了防止水体流失的目的。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支撑物体2顶端为平面,盛装容器3放置在支撑物体2上方。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5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支撑物体2顶端为平面,且支撑物体2顶端设有多个凹坑,盛装容器3嵌装在支撑物体2的凹坑内。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给出的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的长度为1500mm至2000mm,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的宽度为500mm至1000mm,多个盛装容器3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呈一排或两排设置在长方形框体内。其它结构连接关系和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柳桩埋入地下500mm,每根柳桩间隔150mm-200mm,形成矩形的柳桩框,上中下用铁丝扎紧,防止倾倒,将秸秆捆放入柳桩框内,压紧压实,起到承重及截留蓄水作用,本申请用于侵蚀沟沟岸陡峭段,如柳编秸秆挡墙起不到拦挡作用,可阶梯式连续布设柳编秸秆挡墙,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8)

1.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个柳桩(1)、多个支撑物体(2)和多个盛装容器(3),多个柳桩(1)均竖直设置,且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相邻两个柳桩(1)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多个支撑物体(2)设置在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内并对长方形框体进行充填,多个盛装容器(3)水平放置在多个支撑物体(2)的上方,多个盛装容器(3)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设置,盛装容器(3)内盛装有土和攀援植物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盛装容器(3)为柳条编制的筐体、编织袋或可降解环保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柳桩(1)的底端插装在沟道底部,相邻两个柳桩(1)通过三股铁丝进行固定连接,三股铁丝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物体(2)为秸秆捆,通过多个秸秆捆绑固定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物体(2)为柳条捆,多个柳条捆绑固定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物体(2)顶端为平面,盛装容器(3)放置在支撑物体(2)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支撑物体(2)顶端为平面,且支撑物体(2)顶端设有多个凹坑,盛装容器(3)嵌装在支撑物体(2)的凹坑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柳编秸秆挡墙,其特征在于: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的长度为1500mm至2000mm,多个柳桩(1)形成长方形框体的宽度为500mm至1000mm,多个盛装容器(3)沿长方形框体长度方向呈一排或两排设置在长方形框体内。
CN202320588260.X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Active CN219490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8260.XU CN21949085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8260.XU CN21949085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0851U true CN21949085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7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8260.XU Active CN219490851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0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19289B1 (ko) 녹비 초생식물의 씨앗이 부착된 식생포대
CN111316850A (zh) 一种高陡边坡植被及其种植方法
CN1943316A (zh) 薄膜水平带沟和桶式袋防渗保水、节水肥营养液灌溉种植法
CN107023022A (zh) 一种基于集蓄排顺序的采石场弃渣边坡山体整形方法
CN112211203A (zh) 一种高陡边坡高强结构有机纤维复合修复方法
CN101300945A (zh) 果园隔行交替灌溉方法
CN106545021B (zh) 一体化托兜覆土及根灌生态护坡方法
CN212865809U (zh) 一种生态护坡
CN113431062A (zh) 一种边坡修复生态缓冲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583499U (zh) 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CN219490851U (zh) 一种柳编秸秆挡墙
WO2009111995A1 (en) Vegetation roof, especially pitched,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CN201187058Y (zh) 道路边坡生态防护构造
CN214628687U (zh) 一种用于草坪培植的秸秆帘
CN211973534U (zh) 一种岩石山体生态修复结构
CN212801575U (zh) 生态袋护坡系统
CN111990113A (zh) 植生袋、人工灌丛沙堆、阻沙固沙带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206529792U (zh) 一种挡土墙
CN219364666U (zh) 一种柳编秸秆护坡结构
CN206635782U (zh) 边坡植被恢复结构
CN111236147B (zh) 一种兼具抗旱涝泥土增肥功能的农田设施
CN211973533U (zh) 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格宾网生态防护系统
CN216452075U (zh) 应用于矿山绿化的立体种植墙
CN212611784U (zh) 一种道路绿化空心砖
CN218104273U (zh) 一种用于高陡硬质岩坡绿化的植生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