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5442A - 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5442A
CN101015442A CNA2006101605399A CN200610160539A CN101015442A CN 101015442 A CN101015442 A CN 101015442A CN A2006101605399 A CNA2006101605399 A CN A2006101605399A CN 200610160539 A CN200610160539 A CN 200610160539A CN 101015442 A CN101015442 A CN 101015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hooting
signal
mode
scre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05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5442B (zh
Inventor
水野贵
铃木孝佳
水草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5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5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5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54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looking at the eye fundus, e.g. ophthalmosco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控制拍摄动作,使拍摄用光源按所设定的次数闪光以进行拍摄,并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通过1次快门按钮66的操作,利用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在选择普通拍摄模式时产生1次、在选择立体拍摄模式时产生2次触发信号S1,据此闪光信号S2被输出到拍摄用光源15,然后拍摄光源15按拍摄模式所设定的次数闪光,从而进行拍摄。每进行一次各拍摄动作,移动指示信号S3都被输出到转换装置90,并使拍摄光圈的位置自动的转换为预先设定的位置,从而进行拍摄。在该结构中,通过1次快门的操作自动的进行设定次数的拍摄,能够很好的把握按快门的时机从而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Description

成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详言之,该成像系统具有拍摄装置,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发光,从而按照所设定的次数拍摄被检眼的眼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眼科诊断的方法之一,依靠闪光灯闪光、采用具有成像元件CCD等的眼底照相机来拍摄眼底,然后将拍摄完成的眼底图像以图像信号的形式输入到电脑等图像输入装置。
图18(A)是这种成像系统中的一例。对于眼底照相机100来说,通过按动产生触发信号用的按钮产生触发信号S1,根据该信号,图像输入装置101对眼底照相机100、成像元件102产生闪光信号S2。接收到闪光信号S2的眼底照相机100产生闪光、并驱动其内部的闪光部件;成像元件102拍摄来自眼底照相机光学体系的图像,由其拍摄的图像以图像信号的形式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101,在此按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输入及保存。
之前,眼底照相机内部在产生触发信号后,还产生了为使在一段时间内不发出触发信号的触发屏蔽信号S11、以不会根据闪光信号多次执行闪光等拍摄操作为目的的闪光屏蔽信号S12,据此以进行上述操作。此外,与产生闪光屏蔽信号相反,也有产生闪光准许信号的方法。
如图18(A)所示以前系统中,必须要有图像输入装置101等外部装置,而如图18(B)所示的系统中则未必需要外部装置,眼底照相机100对成像元件102发出触发信号S1,成像元件102在对自身产生的同时也在适合拍摄的时机对眼底照相机100产生闪光信号S2。于是,接收闪光信号S2的眼底照相机100同如图18(A)所示系统一样进行闪光灯闪光等动作。在图18(B)中,成像元件102和图像输入装置101呈连接状态,在图像元件102内插入记忆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图像输入装置101。
另外,一直以来,像立体拍照这样对同一眼底拍摄设置视差的两张图像、并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显示以进行眼底的立体观察。在能够拍摄具有视差的立体图像的眼底照相机上设置带有左右2个孔的拍摄光圈(2孔光圈),应快门操作由一侧孔的拍摄向另一侧孔的拍摄转换,并分别使闪光灯闪光,从而连续地获得立体观察用的两张图像(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    特开昭59-90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前的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拍摄具有视差的2张立体图像,至少操作2次以上触发信号产生用按钮(等),并且需要使闪光灯连续发光,快门操作迟缓就会丧失获得良好立体图像的最佳时机。
本发明为解决这些问题点,提供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可以控制拍摄动作,使拍摄用光源按所设定的次数闪光以进行拍摄,无论哪种拍摄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一次拍摄动作;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连续进行多次的拍摄动作,并且每一个拍摄动作都要对该拍摄动作预先设定拍摄条件,从而控制拍摄动作。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使拍摄用光源发光以进行静止图像拍摄;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动图像拍摄,其间,使拍摄用光源多次闪光以控制拍摄动作。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一次拍摄动作;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连续进行多次的拍摄动作,并且每一个拍摄动作都要至少将拍摄光圈设定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从而控制拍摄动作。
在该结构中,通过一次快门操作使拍摄光源按拍摄模式设定的次数闪光,此时拍摄条件(拍摄光圈位置等)按照各自拍摄预先设定的条件自动设定,这样进行拍摄就不会错失按快门的良机,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系统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中,(A)是表示移动光圈单元结构的平面图;(B)是表示固定光圈结构的平面图;(C)是表示开孔全反射镜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说明通过移动光圈单元的移动从而选择拍摄光圈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详细地表示通过拍摄光圈的光线路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照明光圈转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根据拍摄模式使黑点发生改变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装置示例的方框图;(B)和(C)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8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装置示例的方框图;(B)和(C)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9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B)和(C)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0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B)和(C)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1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B)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2中,(A)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触发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B)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3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闪光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装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产生已设定次数的闪光信号从而进行拍摄的装置的另一示例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结构中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6是表示图14的结构中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7中,(A)是使用银盐照相机的成像系统结构图;(B)是表示各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图。
图18是以前的成像系统结构图。
符号说明
15  闪光灯(拍摄用光源)      21    环形槽
23  开孔全反射镜            31    固定光圈
31a、31b、31c拍摄光圈       32    移动光圈单元
40  成像元件(CCD)           66    快门按钮
69  拍摄模式选择装置        70    图像输入装置
90  转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以具有能够拍摄作为被摄体的被检眼眼底的拍摄装置(眼底照相机)的成像系统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由图像输入装置70、显示装置62、63、输入装置67、68等构成;其中图像输入装置70由眼底照相机主体部10、将眼底图像作为电子图像拍摄成像的CCD等成像元件40、输入已成像的眼底图像的电脑等组成。
眼底照相机主体部10中,发出红外线及可见光用以照明的观察灯11配置于球面镜12的曲率中心,来自观察灯11及球面镜12的光经由过滤可见光透过红外线并能够在光路上装卸的过滤器13、聚光镜14、作为拍摄用光源的闪光灯15及聚光镜16,入射到全反射镜17。
通过全反射镜17反射的照明光经过作为照明光圈的环形槽21、通过普通拍摄用黑点板81、立体拍摄用黑点板82及中转透镜22、被开孔全反射镜23反射,又经过接物镜24入射到被检眼E的前眼部(瞳孔)Ep。
环形槽21由移动遮光板19和固定光圈20组成,在照明光学系统内与前眼部(瞳孔)Ep大约共轭的位置配置。移动遮光板19如图5所示,由具有圆形遮光部19a、19b、19c的透明玻璃板构成,固定光圈20是中心部位有开口20a的的开口光圈,移动遮光板19通过移动到达如图5(A)、(B)、(C)所示的位置,照明光圈则转换为与遮光板19的位置相对应的照明光模式。
来自照明光学体系所照亮的眼底Er的反射光通过接物镜24、开孔全反射镜23、固定光圈31、移动光圈单元32、合焦镜35、成像镜36、半透明镜37和放大镜38a,入射到反射镜39。反射镜39在图示的位置,来自眼底的反射光入射到与对红外线有光感的眼底相共轭位置的CCD(拍摄装置)41,眼底由此被CCD 41拍摄;另外,反射镜39从光路脱离时,来自眼底的反射光射入到与对可见光有光感的眼底共轭的CCD(拍摄装置)40,眼底由此被CCD 40拍摄。
开孔全反射镜23如图2(C)所示,在全反射镜的中心部设有开口23a;固定光圈31如图2(B)所示,在中心部设有普通拍摄用拍摄光圈31a和设置于两侧的对焦标志投影用及立体拍摄用的拍摄光圈(2孔光圈)31b、31c,并紧密地固定在开孔全反射镜23上。
各拍摄光圈31a、31b、31c配置于与被检眼前眼部(瞳孔)大致共轭的位置,此时,拍摄光圈31a在中心与接物镜24的光轴(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26相一致的位置(第1位置)配置;为了获得立体观察用的左右图像,拍摄光路于瞳孔的共轭处左右分开,拍摄光圈31b在拍摄光路的左侧光路位置(第2位置)配置;同时,拍摄光圈31c在其右侧光路的位置(第3位置)配置。
另外,移动光圈单元32如图2(A)所示,具有缺口部32a、32b、32c;在缺口部32a的两侧,设置有使对焦标志向眼底反射的反射棱镜32d、32e(参照图4)。移动光圈单元32a上下移动,在向图3(A)所示位置移动时,将缺口部32a对准拍摄光圈31a的开口,即选择拍摄光圈31a,拍摄光圈转换为31a;此外,当向图3(B)、图3(C)所示位置移动时,缺口部32b、32c分别对准拍摄光圈31b、31c,选择拍摄光圈31b或31c,拍摄光圈转换为31b或31c。
另外,普通拍摄用黑点板81如图6所示中心有圆形的黑点81a,立体拍摄用黑点板82中心有黑点82a。黑点81a、82a与通过接物镜24拍摄光的反射光成像有关,分别配置于与拍摄光圈大致共轭的位置。如后述,在选择立体拍摄模式时,各黑点板81和82如图6(A)所示,都与挡板83相接,各黑点81a、82a的中心位置与照明光学体系光轴80相一致,黑点82a发挥作用;此外,当设定为普通拍摄模式时,黑点板82a从光路中脱离,黑点81a发挥作用。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拍摄光通过接物镜24的表面反射产生的反射光进入拍摄光圈。
返回到图1,接物镜24与开孔全反射镜23之间的光路上配置有可以装卸的前眼部透镜30,此外,还配置了光源27和光源28。对前眼部进行校准调整时,光源27利用红外线对前眼部Ep进行照射;对前眼部拍摄时,光源28对前眼部照射微弱的白色光。
另外,在眼底照相机设置有对焦标志投影光学体系。在该投影光学体系中,来自由红外LED形成的对焦标志用光源50的标志光通过透镜51、反射镜52、透镜53,被固定于移动光圈单元32的反射棱镜32d和32e分成两束光路,投影到眼底Er。为了进行聚焦调整,移动合焦透镜35时,与其联动透镜53的位置也发生移动,此时,反射棱镜32d、32e反射的对焦标志像的分离状态发生改变,所以检验者为了使标志像一致,移动合焦透镜35,对眼底进行对焦调整。
此外,荧光拍摄时在照明光学系统的光路上装入励磁过滤器18,在合焦透镜35的被检眼侧装入抑止滤光片34。再者,为使被检眼对着眼底照相机凝视,设置了由多个凝视灯55a~55d组成的内部凝视灯55。
采用CCD 41成像的眼底或前眼部的像被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通过由CPU等构成的控制运算部71进行图像处理,该图像在监视器62上显示为动图像。另外,还设置有作为立体观察专用显示器的立体监视器63,检验者可以通过该立体监视器63观察左右的图像,从而立体观察眼底。
此外,在操作设有控制杆的快门按钮66时,CCD 40将闪光灯15照亮的眼底拍摄成为静止图像。该眼底像暂存于图像输入装置70的高速存储器72,通过控制运算部71在设定的时机传送到作为外部存储装置的低速的硬盘(存储装置)73并保存,或显示于监视器62、立体监视器63。
再者,还设有键盘67、鼠标68等输入装置,通过该些输入装置,可以输入各种数据。
另外,在眼底照相机设置有由CPU等组成的控制部65,该控制部65与图像输入装置70的控制运算部71相连接,在互相交换信号的同时,操作快门开关,此时触发信号S1传输到CCD 40。使闪光灯15瞬间发光的闪光信号S2由控制部65或CCD 40产生。此外,控制部65还控制反射镜39、能过滤可见光透过红外线的过滤器13、励磁过滤器18、抑止滤光片34、前眼部透镜30、放大镜38a、38b在光路上的装卸。
此外,眼底照相机中还设置有可选择普通拍摄或立体拍摄等拍摄模式的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将所选择拍摄模式的指示信号输入控制部65,控制部65根据所选择的拍摄模式产生移动指示信号S3,使移动光圈单元32移动从而转换拍摄光圈,使移动遮光板19移动从而转换照明光圈,另外,还使黑点板82移动从而转换黑点。移动光圈单元32、移动遮光板19、黑点板82的移动都分别利用了执行元件(不作图示)。各执行元件总称为转换装置90,其作为假想线的集成块已作图示。
再者,眼底照相机中还设置了检测拍照的被检眼是左眼或是右眼的左右眼检测部70,检测的左眼或是右眼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部65。
在该结构中,通过监视器62观察利用光源27照明并由CCD 41形成的前眼部像,对前眼部进行校准;该操作完成后,将前眼部透镜30从光路脱离,,来自眼底的光通过开孔全反射镜23的孔23a、拍摄光圈31a、在CCD 41处成像,该像显示于监视器62。因此检验者可以观察眼底图像进行校准,另外,通过操作合焦透镜35进行聚焦调整。
眼底校准及聚焦调整完成后,操作快门按钮66,在该快门按钮66按动后拍摄动作开始;该拍摄动作运行后,来自各部的信号的流程及其产生时刻的各种情况在图7~图12中作例示说明。
如图7所示例中,按动快门按钮66后,根据拍摄模式触发信号S1不是1次而是多次传输到CCD 40。与该触发信号S1同步,移动指示信号S3被传输到转换装置90;图7(A)是为了便于理解信号的流程,将图1的各部作成模块进行简单的图示说明;另外,图7(B)是将眼底作为一张图像进行普通拍摄(单眼拍摄)的普通拍摄模式下信号的时机选择图,图7(C)是将眼底作为有视差的左右两张图像进行立体拍摄的拍摄模式下信号的时机选择图。
现在,用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选择普通拍摄模式。按下快门按钮66时,控制部65将触发信号S1传输到CCD 40,与此同步,移动指示信号S3被传输到转换装置90。转换装置90接收该移动指示信号S3,使移动光圈单元32向图3(A)所示位置移动,转换为拍摄光圈31a;此外,使移动遮光板19向图5(A)所示位置移动,转换为遮光部19a处于固定光圈20的开口20a中心的照明光圈;再者,如图6所示,使黑点板82从光路脱离,转换为黑点81a。另外,与该移动指示信号S3同步,使反射镜39从光路中脱离。其后,控制部65向闪光灯15传输闪光信号S2,闪光灯15闪光。利用闪光灯闪光照亮的眼底图像由CCD40拍摄成像,其图像信号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
此外,在设定为用于立体拍摄的立体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按钮的操作,来自控制部65的触发信号S 1被多次(2次)自动地输出;与最初的触发信号S1被传输到CCD 40同步,移动指示信号S3被传输到转换装置90。转换装置90接收该移动信号使移动光圈单元32向图3(B)所示位置移动,转换为拍摄光圈31b。另外,也使移动遮光板19向如图5(B)所示位置移动,遮光部19b移到固定光圈20的开口a,转换为照明光圈。此时,黑点在如图6(A)所示的位置,立体拍摄用黑点82b发挥作用。此外,与移动指示信号同步、反射镜39从光路中脱离,其后,控制部65向闪光灯15发出闪光信号S2,闪光灯15闪光,通过CCD 40将有视差的一侧的立体观察用眼底图像拍摄成像,该图像信号被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
另外,两次的触发信号S1从控制部65发出,与此同步,发出移动指示信号S3,移动光圈单元32在如图3(C)所示的位置,同时,移动遮光板19也向图5(C)所示位置移动,分别转换为拍摄光圈31c及遮光部19c位于固定光圈20的开口a中间的照明光圈。接下来,根据来自控制部65的闪光信号S2,闪光灯15闪光,通过CCD 40将有视差的另一侧的立体观察用眼底图像拍摄成像,该图像信号被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
这样,控制部65通过将普通拍摄和立体拍摄时各个拍摄动作、拍摄条件,即拍摄光圈位置、照明光圈位置、黑点位置等的拍摄条件,针对其拍摄设定为事先决定的拍摄条件,从而控制拍摄动作。
如图8所示例,其特征在于,避开由控制部65输出的触发信号S1和移动指示信号S3同步的产生,移动指示信号S3产生的时刻比触发信号S1产生的时刻有一定的提前量。
如图9所示例,其特征在于,快门按钮66被操作后,首先、通过控制部65输出移动指示信号S3使移动部件(32、19、82)移动至适合各拍摄的位置,从而设定适于各拍摄的拍摄条件。并且,与接收来自转换装置90的移动部件的移动完成信号S4同步,输出触发信号S1。为了检测各移动部件的移动完成情况,研究出例如下述的方法。
使用反射型传感器的情况下,在移动光圈单元32、移动遮光板19、黑点板82的局部设置反射面(或非反射面),进行检测;使用透过型传感器的情况下,将移动光圈单元32、移动遮光板19、黑点板82这些移动部件置于各自所设定的位置,呈隔断(或透过)传感器状设置;使用微动开关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光圈单元32、移动遮光板19、黑点板82等移动部件自身(或执行元件的驱动部分),在处于各移动部件所设定的位置时开关呈开启状配置。作为执行元件,在使用步进电动机时,通过步数检测移动完成情况。
在图10所示例中,将由CCD 40输出的图像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S5使用于闪光信号和移动指示信号。通过快门按钮66的操作触发信号S1被输入到CCD 40时,由CCD 40输出的图像同步信号S5被输入到控制部65,与此同步,产生移动指示信号S3及闪光信号S2;移动部件(32、19、82)移动至适于各拍摄的位置,同时,闪光灯15闪光进行拍摄(参照图10(B)的时间图)。另外,为了等待移动部件移动结束后使闪光灯闪光,如图10(C)的时间图所示,在与图像同步信号同步的移动指示信号S3发出后,最好隔一段时间再发出闪光信号S2。
在图11所述例中,通过快门按钮66的操作由控制部65向CCD 40发出触发信号S1,与其后由CCD 40发出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控制部65产生移动指示信号S3从而使移动部件移动,通过转换装置90转换为适于各拍摄位置的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并且,控制部65接收来自转换装置90、表示移动部件向各自所设定的位置移动完毕的信号S4时,产生闪光信号S2,闪光灯15闪光,从而进行拍摄。
在图12所述例中,通过快门按钮66的操作、来自控制部65并使移动部件分别向所设定位置移动的移动指示信号S3由转换装置90发出,通过转换装置90将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转换到适于各拍摄的位置。此时,控制部65接收来自转换装置的移动完成信号S4,与此同步向CCD 40发出触发信号S1。其后,与CCD 40产生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从控制部65发出闪光信号S2,闪光灯闪光,从而进行拍摄。
另外,图10、图11、图12例中只说明了立体拍摄的情况;在选择普通拍摄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快门按钮66的一次操作进行一次拍摄动作,此时,各动作的时机与图10、图11、图12的各立体拍摄中第一次拍摄动作的时机一样,不同的是通过转换装置90将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转换到适于普通拍摄的位置。
此外,在图7~图12的例中,选择先进行普通拍摄然后进行连续立体拍摄的3次连续拍摄模式时,通过1次快门操作连续进行3次拍摄动作;第1次设定为与普通拍摄相同的拍摄条件,其后的第2次、第3次设定为与立体拍摄的第1次、第2次拍摄相同的拍摄条件,然后进行拍摄。
再者,在上述各例中,触发信号的输出次数为多次时,其输出间隔应当事先与成像元件(CCD)的图像输入可预计的周期取得一致。
另外,控制部65在产生触发信号后,还产生了为使在一段时间内不发出触发信号的触发屏蔽信号、以不会根据闪光信号多次执行闪光等拍摄操作为目的的闪光屏蔽信号等;此外,为了有效的输入来自外部的闪光信号而在控制部产生闪光许可信号时,闪光许可信号的发出时间应当不同于普通拍摄和立体拍摄。例如,该发出时间在普通拍摄时应设为比1帧短,在立体拍摄时应设为比2帧长。再者,也可以设定一定的间隔,使闪光许可信号只发出与闪光信号产生的次数相一致的次数。
实施例2
图13所示实施例中,通过快门按钮的1次操作,使针对眼底照相机的闪光信号根据拍摄模式产生指定的次数并因此获取图像。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其详细结构与图1所示相同、也有同样的功能,其说明省略。
在该实施例2中,表示利用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所选择的拍摄模式的信号、与通过快门按钮66的操作由控制部65产生的触发信号S1被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据此,控制运算部71在设定为普通模式的情况下按动1次触发按钮66,此时,闪光信号S2分别向控制部65和CCD 40输出1次;在设定为立体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按动1次触发按钮,此时,闪光信号S2分别向控制部65和CCD 40输出多次(2次);另外,在选择3次连续拍摄的情况下按动1次触发按钮,此时,闪光信号S2分别向控制部65和CCD 40输出3次。
每次输出闪光信号S2时,闪光灯15就通过在控制部65的同步信号或图像输出装置70的同步信号进行闪光。此时,通过来自控制部65的移动指示信号S3,转换装置90分别将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的位置转换为适于各拍摄的位置,根据各拍摄模式进行拍摄。
另外,触发信号S1、闪光信号S2、移动指示信号S3的产生时刻如图7、图8所示,在同时使用移动完成信号S4的情况下适用于图9所示例。
此外,与实施例1相同,当闪光信号产生的次数为多次时,应当设置闪光信号的产生间隔,使其与成像元件(CCD)的输入预计周期相一致。
实施例3
图14所示的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2相同,通过1次快门按钮的操作,根据拍摄模式产生相应次数的闪光信号,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则标记相同的符号,其详细结构与图1所示相同、也有同样的功能,其说明省略。
在该实施例3中,操作快门按钮66后,根据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所选择的拍摄模式,转换信号S6输入到CCD 40和图像输入装置70。在选择普通拍摄时,转换为静止图像拍摄;另外,在选择立体拍摄时,转换为动图像拍摄。此外,在实施例3中,作为闪光信号S2使用由CCD 40输出的图像同步信号S5。
在该结构中,对利用拍摄模式选择装置69选择立体拍摄时的拍摄状况,参照图15、图16所示的时间图进行说明。因选择了立体拍摄,通过转换信号S6将CCD 40和图像输入装置70转换为动图像拍摄模式,来自CCD 40的动图像被屡屡地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
在图15(A)所示例中,快门按钮66被操作后,与其同步输出移动指示信号S3,据此转换装置90使移动部件(32、19、82)发生移动,转换为适于拍摄立体拍摄中有视差的一侧图像的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并且,与一定时间以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闪光信号S2,闪光灯15闪光,从而进行立体观察用的一侧图像的拍摄;其后,根据第2次的移动指示信号S3,利用转换装置90转换为适于拍摄有视差的另一侧立体观察用图像的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与其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第2次的闪光信号,从而拍摄该另一侧的图像。
在图15(B)所示例中,控制部65与接收了移动完成信号S4之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闪光信号S2;另外,在图15(C)所示例中,移动指示信号S3与操作快门按钮66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并在一定时间后产生闪光信号S2。
在图16(A)所示例中,移动指示信号S3与操作快门按钮66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并且,控制部65在接收移动完成信号S4之后发出闪光信号S2;另外,在图16(B)所示例中,移动指示信号S3与操作快门按钮66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并且控制部65与接收了移动完成信号S4之后的图像同步信号S5同步,产生闪光信号S2。
在图15(B)、(C)、图16(A)、(B)中第2次的闪光信号S2也分别在与第1次相同的时机产生。
这样,无论在哪个例中,来自CCD 40的动图像都被不断地输入到图像输入装置70中,将闪光灯闪光前后一定量的帧作为静止图像数据抽出并保存于存储器72,从中只选出适用于眼底像的图像,然后将该图像保存于硬盘73。
此外,上述例是立体拍摄;在选择普通模式的情况下,CCD 40和图像输入装置70被转换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通过快门按钮的1次操作产生1次闪光信号,闪光灯闪光,从而进行普通的单眼拍摄。闪光信号的产生时机采用如图15、图16所示的各时刻。
另外,在实施例1、2、3的各例中,已拍摄的各图像应当附带获取各图像时的拍摄模式类别、被检眼ID、拍摄时间、拍摄光量(闪光灯发光量)、左右眼区别、拍摄光圈的位置等信息存入存储器72,然后于设定的时刻传送到硬盘73,在硬盘73中保存。
再者,在实施例1、2、3中,需要调出并显示已存入存储器72或硬盘73的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拍摄模式变换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监视器)。例如,在显示利用普通拍摄所拍摄的单眼的眼底图像时自动选择监视器62,该眼底图像附带拍摄条件信息作为静止图像显示于监视器62;另外,在调出利用立体拍摄获得的左右2张图像并进行立体观察时使用立体监视器63,附带左侧位置信息的左图像在左侧显示,附带右侧位置信息的右图像并列于其右侧、并附带其它的拍摄条件信息予以显示。此外,在调出并显示利用3张连续拍摄所获得的3张图像时,使用监视器62反复显示3张图像中的每一张。通过该反复显示,表示为一种动画的立体图像。
另外,在实施例1、2、3中,成像元件(CCD)40和图像输入装置70并非设置于眼底照相机主体的外部,在内置于眼底照相机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同样适用。
此外,在实施例1、2、3中,并非是多张拍摄的每一次都使拍摄照明光(闪光灯)发光,在进行多张拍摄期间,也常常可以使其发出一定的光量。此时,由于无需每次拍摄都要对闪光灯发出控制信号,因此控制电路简单也是其一个优点。
实施例4
在图17(A)中所表示的并不是使用CCD作为成像元件以获取电子图像,而是使用有机械快门的银盐照相机92,将眼底图像拍摄于银盐胶片上的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7(B)所示,当快门按钮66被操作时,来自控制部65的触发信号S1被输入到转换装置90和银盐照相机92的快门机构,转换装置90与实施例1~3相同,转换为适于拍摄模式所设定拍摄的拍摄光圈、照明光圈和黑点,同时,打开银盐照相机92的快门。并且,在快门打开t1时间后,闪光信号S2输入到闪光灯15、并使闪光灯15发光。在进行普通拍摄的情况下,就此结束;但在设定为立体拍摄的情况下,经过曝光时间t2和胶卷卷动时间t3后,使其产生第2次触发信号S1,并利用转换装置90转换拍摄光圈等,在机械快门打开的时刻产生第二次闪光信号S2,从而进行第2次拍摄。闪光信号的产生间隔t4在某一例中大约为200ms。

Claims (11)

1.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一次拍摄动作;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连续进行多次的拍摄动作,并且每一个拍摄动作都要对该拍摄动作预先设定拍摄条件,从而控制拍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主体部、与该装置主体部连接并使被摄体成像的成像元件、用于输入已成像被摄体图像的图像输入装置构成;通过由前述装置主体部对前述成像元件和前述图像输入装置发出设定的信号,从而进行拍摄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主体部、与该装置主体部连接并使被摄体成像的成像元件、用于输入已成像被摄体图像的图像输入装置构成;通过由前述成像元件对前述装置主体部和前述图像输入装置发出设定的信号,从而进行拍摄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拍摄装置由拍摄装置主体部、与该装置主体部连接并使被摄体成像的成像元件、用于输入已成像被摄体图像的图像输入装置构成;通过由前述图像输入装置对前述装置主体部和前述成像元件发出设定的信号,从而进行拍摄动作。
5.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使拍摄用光源发光以进行静止图像拍摄;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动图像拍摄,其间,控制拍摄动作以使拍摄用光源多次闪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上述作为动图像被拍摄的图像中,将拍摄用光源闪光时的图像作为静止图像抽出并保存。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选择第2拍摄模式时,每进行一次拍摄动作都至少会有拍摄光圈的位置发生变化。
8.一种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能够控制拍摄动作的拍摄装置,并通过操作快门按钮使拍摄用光源瞬间闪光,以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其特征在于,具有:
选择装置,其可以选择拍摄模式。
控制装置,其在选择第1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进行一次拍摄动作;在选择第2种拍摄模式时,通过一次快门按钮的操作连续进行多次的拍摄动作,并且每一个拍摄动作都要至少将拍摄光圈设定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从而控制拍摄动作。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选择拍摄模式的信息被添附于通过该拍摄模式的拍摄所获取的图像上。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拍摄光圈的位置信息被添附于通过在该拍摄光圈位置的拍摄所获取的图像上。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被摄体是被检眼眼底。
CN2006101605399A 2006-02-08 2006-11-28 成像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5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0701 2006-02-08
JP2006-030701 2006-02-08
JP2006030701A JP4901230B2 (ja) 2006-02-08 2006-02-08 撮像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5442A true CN101015442A (zh) 2007-08-15
CN101015442B CN101015442B (zh) 2010-11-03

Family

ID=3817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053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5442B (zh) 2006-02-08 2006-11-28 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48625B2 (zh)
EP (1) EP1818007A3 (zh)
JP (1) JP4901230B2 (zh)
CN (1) CN101015442B (zh)
HK (1) HK11061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3081A (zh) * 2011-12-09 2014-12-10 史提芬·维杜纳 将复数的眼睛影像结合成为多聚焦全光影像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2225B2 (en) * 2004-01-02 2010-04-20 Vision Instruments Pty Ltd Devices to facilitate alignment and focusing of a fundus camera
US8643748B2 (en) * 2007-11-20 2014-02-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US8379115B2 (en) * 2007-11-20 2013-02-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electronic focus
JP5215675B2 (ja) 2008-01-16 2013-06-19 興和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
JP5268521B2 (ja) * 2008-09-25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665281B2 (ja) * 2009-04-30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
JP5623026B2 (ja) * 2009-04-30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および画像生成方法
JP5754878B2 (ja) 2009-07-10 2015-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JP4995244B2 (ja) * 2009-08-27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
US8419186B2 (en) * 2009-09-30 2013-04-16 Nidek Co., Ltd. Fundus observation apparatus
KR20140038937A (ko) * 2011-03-02 2014-03-31 코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안과 촬영 장치
JP5864123B2 (ja) * 2011-04-07 2016-02-17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底撮影装置
JP2013252319A (ja) * 2012-06-07 2013-12-19 Canon Inc 眼底カメラおよび眼底画像の撮影方法
US20220012459A1 (en) * 2018-11-16 2022-01-13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myopic progression using distor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7321A (en) * 1990-10-02 1996-09-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undus camera or opthalm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 flash light source system
JPH05329107A (ja) * 1992-06-03 1993-12-14 Topcon Corp 眼科撮影装置
US5713047A (en) * 1992-06-08 1998-01-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ye fundus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IL125483A (en) * 1998-07-23 2006-08-20 Talia Technologia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analyzing and imaging of three dimensional retinal data
US6585374B2 (en) * 2000-03-22 2003-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JP2001340301A (ja) * 2000-05-30 2001-12-11 Canon Inc 眼底撮影装置
JP4247701B2 (ja) * 2001-07-13 2009-04-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動画記録装置及び動画記録方法
JP3939967B2 (ja) * 2001-11-21 2007-07-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ストロボ装置
JP2004154289A (ja) * 2002-11-06 2004-06-03 Canon Inc 眼科撮影装置
JP4551118B2 (ja) * 2004-04-30 2010-09-22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底カメラ
JP4612371B2 (ja) * 2004-09-13 2011-01-12 興和株式会社 眼科撮影装置
JP4901201B2 (ja) 2005-12-08 2012-03-21 興和株式会社 眼底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3081A (zh) * 2011-12-09 2014-12-10 史提芬·维杜纳 将复数的眼睛影像结合成为多聚焦全光影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8007A3 (en) 2007-10-03
HK1106125A1 (en) 2008-03-07
EP1818007A2 (en) 2007-08-15
US7848625B2 (en) 2010-12-07
US20070183760A1 (en) 2007-08-09
CN101015442B (zh) 2010-11-03
JP2007209433A (ja) 2007-08-23
JP4901230B2 (ja) 2012-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5442B (zh) 成像系统
US7847853B2 (en) Image taking apparatus and lens apparatus
CN1977762B (zh) 眼底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901019B2 (ja) ファインダ
KR101151157B1 (ko) 디지털 카메라
JP4215100B2 (ja) 撮像装置
CN101511260B (zh) 眼科摄影装置
JP201210972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396229A (zh) 摄像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498593A (zh) 眼科摄影装置
CN100535735C (zh) 取景装置及照相机
CN102023458B (zh) 摄像装置
JP2005295577A (ja) 撮像装置
TW200823585A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194577B2 (ja) 撮像装置
JPH08196509A (ja) 立体眼底像検出装置
JP4194542B2 (ja) 撮像装置
US8152299B2 (en) Fundus camera
KR101533275B1 (ko) 촬상 장치
JP2000342538A (ja) 眼科撮影装置
JP2000037353A (ja) 眼科撮影装置
JP2002341427A (ja)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表示装置
JP2005284300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61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61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