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2605A -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2605A
CN101012605A CNA2007100047830A CN200710004783A CN101012605A CN 101012605 A CN101012605 A CN 101012605A CN A2007100047830 A CNA2007100047830 A CN A2007100047830A CN 200710004783 A CN200710004783 A CN 200710004783A CN 101012605 A CN101012605 A CN 101012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work feed
feed amount
cam par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47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2605B (zh
Inventor
足立隆
长田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12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2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2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2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22Work-fee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setting length of stitch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02Work-feeding means with feed dogs hav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当地调节缝纫机的送布量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缝纫机(100)具备沿送布方向向正反方向输送布料的送布机构、和调节送布机构输送布料的送布量的送布量调节机构。而且,作为用于转动送布量变换体(8)的传递机构,设有独立地上下移动调节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的第二凸轮构件(18)的基座调节板(26)及偏心辊(27)。由此,能够分别独立地设定调节第一凸轮构件(1)或第二凸轮构件(18)的任一个的送布量。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正反方向输送布料的送布机构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已知有具备配置在缝纫机底板内且在正方向或反方向输送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的送布机构、和调节该送布机构的送布量的送布量调节机构的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所述以往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如图10所示,具备与主轴电机(省略图示)连动而转动的水平送布轴113、以对应于该水平送布轴113的转动量的水平移动量即送布间距输送布料的送布齿116。
另外,上述送布量调节机构如图10所示,具备:固定于水平送布轴113的送布臂112;与水平送布轴113并行配置且具有与轴方向正交的槽108a的送布量变换体108;保持送布量变换体108的送布量变换轴108b;一端与送布臂112转动自如地连结且另一端经由角块110由送布量变换体108的槽108a支撑为滑动自如的双臂曲柄(bell crank)109;被固定于送布量变换轴108b的送布变换调节臂105;下端部经由偏心销106与送布变换调节臂105连结的送布连结杆104;一端与送布连结杆104的上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且另一端固定于反送布杆轴117的送布调节臂103;由送布调节臂103支撑的送布调节销102;具有上部及下部倾斜的大致“コ”字状的凸轮部且与送布调节销102卡合而将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分别限定为规定量的第一凸轮构件101;用于手动调节所述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102的卡合位置的第一送布转盘107。进而,近年来,还开发出具备:在不同于上述第一凸轮构件101的位置与送布调节销102卡合的第二凸轮构件118、和用于手动调节该第二凸轮构件118与送布调节销102的卡合位置的第二送布转盘120的缝纫机。在该情况下,第二凸轮构件118通常退避到送布调节销102离开的位置,在有使用的要求时,经由工作连杆119,通过气缸(省略图示)引出到与送布调节销102卡合的卡合位置。
而且,若转动第一送布转盘107或第二送布转盘120,则第一凸轮构件101或第二凸轮构件118前后移动,到将相对于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限制为规定送布量的凸轮部的距离被变更。由此,送布量变换体108经由送布调节销102、送布调节臂103、送布连结杆104、送布变换调节臂105、送布量变换轴108b而转动。另外,伴随于此,嵌合在送布量变换体108的槽108a内的角块110的移动方向被变更,双臂曲柄109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被变更,经由水平送布轴113相对于送布齿116的水平方向(送布方向)的移动量得到调节。
可是,若转动第一送布转盘107或第二送布转盘120,则第一凸轮构件101或第二凸轮构件118前后移动,送布调节销102与凸轮部的绝对的距离被改变。即,通过调节第一送布转盘107及第二送布转盘120,改变相对于正送布方向及反送布方向的绝对的送布量。
另一方面,若调节偏心销106,则送布调节销10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此,在大致“コ”字状的凸轮部中,例如,在正送布的情况下,送布调节销102抵接于上侧的倾斜(凸轮部),在反送布的情况下,送布调节销102抵接于下侧的倾斜(凸轮部)。通过预先由凸轮部(送布调节体)限制该抵接位置,在切换正送布和反送布时,能够在不需要调节作业的情况下以规定的送布量输送布料。即,通过调节偏心销106,改变送布调节销102的相对于上下的凸轮部的相对的上下位置,从而改变相对于正方向的送布量与相对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比率。
如此,现有的缝纫机采用如下结构:通过转动偏心销106,调节相对于送布量变换体108的倾斜的送布调节销102、第一凸轮构件101及第二凸轮构件118的位置关系。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7672号公报
然而,对于具有两个凸轮构件101、118的上述现有的缝纫机而言,存在如下问题:若通过偏心销106,调节一个凸轮构件101的正送布与反送布的送布量的比率,则相对于另一凸轮构件118的正送布与反送布的送布量的比率也随之改变,相反,在调节了相对于凸轮构件118的正方向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比率的情况下,凸轮构件101的送布量的正反比率也随之变更。另外,由此,出现了如下问题:到底只将由哪一个凸轮构件限制的送布量作为恰当的送布量,或者因不得不设定在它们的中间位置,所以未必能够将由第一及第二凸轮构件101、118限制的送布量同时设定为期望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恰当地调节缝纫机的送布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具备:送布机构,其具有送布齿,沿送布方向分别向正反方向输送布料;和送布量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送布机构输送布料的送布量,该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送布量调节机构具备:送布调节体,其可转动地被支撑,且具有根据该转动而朝向变化的槽部;传递机构,其具有抵接构件,通过将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或反方向的操作,使所述送布调节体分别向正反方向转动;移动构件,其嵌合于所述槽部,对应于在所述送布调节体的转动作用下的所述槽部的朝向、改变送布量及送布的正反方向并传给所述送布齿;第一及第二凸轮部,其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第一操作部,其操作所述第一凸轮部,用于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第二操作部,其操作所述第二凸轮部,用于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第一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以及第二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技术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具备:支撑所述第二凸轮部的支撑构件;和支撑该支撑构件并且能够相对于缝纫机机架移动的调节板。
技术方案三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具备:支撑所述第二凸轮部的支撑构件;和连接所述第二凸轮部和所述支撑构件的偏心销。
技术方案四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一至技术方案三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中,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独立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技术方案五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中,所述抵接构件具备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抵接构件,所述传递机构具备:第一传递机构,其具有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传递机构,其具有所述第二抵接构件,所述第一凸轮部,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所述第二凸轮部,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送布量调节机构通过操作第一及第二操作部来独立地操作第一及第二凸轮部。由此,抵接于各凸轮部的抵接构件移动,经由第一传递机构转动送布调节体。另外,通过送布调节体的转动来改变槽部的朝向,经由移动构件独立地调节在送布机构作用下的相对于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进而,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抵接构件与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另外,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抵接构件与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即,能够按第一及第二凸轮部独立地调节将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或切换为反方向时的送布量。因此,对于由一个凸轮部调节的相对于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可与由另一个凸轮部调节的相对于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的设定无关地来独立调节。由此,对于将限制送布量的凸轮部切换为第一凸轮部或第二凸轮部之前和之后的送布量,均能够设定为期望的适当的送布量。另外,通过将由各凸轮部限制的送布量在缝制前预先设定为期望的适当的送布量,从而在缝制中切换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时以及切换送布方向时,不必进行该送布量的微调。因此,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缝制中的送布量及送布方向的切换动作,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技术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经由调节板安装在缝纫机机架上的至少一个支撑构件,可相对于缝纫机机架移动调节。由此,能够独立地调节由该支撑构件支撑的各凸轮部。即,在第一或第二调节机构中,至少一个由支撑构件和调节板实现。由此,能够获得与技术方案一所述的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通过作为第一调节机构而设置的偏心销,相对于各凸轮构件移动调节抵接构件。而且,第二调节机构通过相对于偏心销移动调节第二凸轮构件而实现。由此,能够获得与技术方案一或技术方案二所述的发明同样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四所述的发明,送布量调节机构通过第一操作部操作第一凸轮部,经由第一传递机构转动送布调节体。另外,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抵接构件与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进而,通过第二操作部操作第二凸轮部,经由第二传递机构转动送布调节体。另外,通过第二调节机构,调节第二抵接构件与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即,能够按第一及第二凸轮部独立地调节将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或反方向时的送布量。因此,对于由一个凸轮部调节的相对于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可与由另一个凸轮部调节的相对于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的设定无关地来独立调节。由此,对于将限制送布量的凸轮部切换为第一凸轮部或第二凸轮部之前和之后的送布量,均能够设定为期望的适当的送布量。另外,通过将由各凸轮部限制的送布量在缝制前预先设定为期望的适当的送布量,从而在缝制中切换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时以及切换送布方向时,不必进行该送布量的微调。因此,能够容易且顺利地进行缝制中的送布量及送布方向的切换动作,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I方向向视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缝纫机中由第一送布调节体(例如,P=9mm)调节送布量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缝纫机中由第二送布调节体(例如,P=0mm)调节送布量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节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的调节体周边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1-第一凸轮构件(第一凸轮部);2-送布调节销(抵接构件);3-送布调节臂;4-送布连结杆;5-送布调节变换臂;6-偏心销(第一调节机构);6a-偏心销(第二调节机构);7-第一送布转盘;8-送布量变换体(送布调节体);8a-槽部;8b-送布量变换轴;9-双臂曲杆;10-角块(移动构件);11-水平送布杆;12-送布臂;13-水平送布轴;14-送布台臂;15-送布台;16-送布齿;17-反送布杆轴;18-第二凸轮构件(第二凸轮部);19-第二送布调节体杆;20-第二送布转盘;21-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2-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3-第一送布调节体销;24-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5-正面窗板;26-基座调节板(第二调节机构);26a-偏心销(第二调节机构);27-偏心辊(第二调节机构);27a-偏心调节板(第二调节机构);28-拉伸弹簧;100-缝纫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送布方向(图2、图8、图9中的箭头F)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未图示的缝纫机横臂部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
首先,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具备沿送布方向向正反方向输送布料的送布机构、和调节所述送布机构的布料的送布量的送布量调节机构。
此外,缝纫机100除了具备上述各结构以外,例如还具备上下驱动针的未图示的针上下运动机构和缝制后切断缝纫线的切线机构等用于进行送针缝制的各种机构,但由于这些机构与现有公知的机构一样,所以本实施方式中不再详述。
(送布机构)
送布机构如图2所示,具备:与未图示的主轴电机连动而转动的水平送布轴13;固定于该水平送布轴13的一端的送布台臂14;一端由送布台臂14支撑且转动自如、另一端经由连杆构件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从未图示的上下送布轴向侧方伸出的水平伸出臂的送布台15;和固定于送布台15的上部的送布齿16。
该送布机构通过与主轴电机连动的未图示的上下送布轴的转动,经由水平伸出臂、连杆构件对送布台15的另一端赋予上下方向的摆动。另外,通过水平送布轴13的摆动,经由送布台臂14对送布台15的一端赋予水平方向的摆动。而且,通过这些上下及水平方向的摆动动作的连动,送布齿16,以与由后述的送布量调节机构调节的水平送布轴13的转动量对应的水平移动量即送布间距,在正方向或反方向上输送布料。
(送布量调节机构)
送布量调节机构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作为送布量调节体的送布量变换体8,其被能够转动地支撑、并具有与轴方向交叉的槽部8a;送布量变换轴8b,其保持送布量变换体8;作为移动构件的角块10,其与槽部8a嵌合、且对应于由送布量变换体8的转动引起的槽部8a的形成方向的变化而使得水平方向的移动量变化;第一凸轮构件1及第二凸轮构件18,其调节送布量变换体8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倾斜(转动位置)、具有将由后述的切换机构切换送布方向时的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限制为规定送布量的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其作为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分别独立地支撑这些第一及第二凸轮构件1、18;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其作为第一和第二操作部,用于独立地操作各凸轮部;以及传递机构(第一传递机构),其对应于在各转盘7、20作用下的各个凸轮部的移动来使送布量变换体8转动。
具体而言,该送布量调节机构具备固定于水平送布轴13的送布臂12(参照图2)。在送布臂12上转动自如地连结有形成为大致L字状的双臂曲柄9的一端,双臂曲柄9的另一端经由转动自如地与该双臂曲柄9连结的角块10、而滑动自如地嵌合在送布量变换体8的槽部8a内。
送布量变换轴8b配置在缝纫机底板内,与上述水平送布轴13和未图示的下轴并行地延伸设置。而且,若该送布量变换轴8b在绕轴方向转动,则沿槽部8a的角块10的移动方向被改变,在水平送布轴13的转动量增减的同时还切换正反的送布方向。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改变在上述送布齿16作用下的送布量即送布间距及正反送布方向。
传递机构(第一传递机构)如图2所示,具备:轴支撑送布量变换体8的送布量变换轴8b;被固定于送布量变换轴8b的送布变换调节臂5;下端部经由偏心销6与送布变换调节臂5连结的送布连结杆4;一端与送布连结杆4的上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且另一端部被固定于后述的反送布杆轴17的送布调节臂3;以及由送布调节臂3支撑的作为抵接构件的送布调节销2。
送布变换调节臂5的一端紧密固定于送布量变换轴8b的一端,其另一端从送布量变换轴8b的一端大致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该送布变换调节臂5的另一端,经由偏心销6转动自如地连结着送布连结杆4的下端部。
送布连结杆4大致沿Z轴方向配置,在其上端转动自如地连结有送布调节臂3的一端。
送布调节臂3的另一端紧密固定于后述的切换机构的反送布杆轴17。另外,在上述的送布调节臂3的一端,在与送布连结杆4相反侧的侧面设有送布调节销2。
送布调节销2从送布调节臂3的一侧沿Y轴方向延伸设置。
而且,若在后述的第一凸轮构件1及第二凸轮构件18的各凸轮部的作用下送布调节销2上下移动,则送布调节臂3的一端以反送布杆轴17为中心大致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圆弧运动。由此,送布变换调节臂5的另一端经由送布连结杆4上下移动,对送布量变换体8施加转动力。
另外,送布连结杆4和送布变换调节臂5的下端可通过转动偏心销6来调节其安装位置、尤其是其上下位置。即,通过转动偏心销6,能够对送布调节销2的上下位置和送布量变换体8的转动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微调节。即,送布调节偏心销6作为第一调节机构而作用,其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凸轮构件1、18的各凸轮部调节送布调节销2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从而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比率。
第一凸轮构件1及第二凸轮构件18如图2所示,沿Y轴方向并行设置,分别具备大致“コ”字状的凸轮部。
第一凸轮构件1,其下部经由沿Y轴方向设置的第一送布调节体销23而转动自如地被后述的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支撑。另外,该第一凸轮构件1的与上述送布调节销2靠近的侧面开口而形成为大致“コ”字状。即,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该第一凸轮构件1的相对的上下端缘分别成为大致V字状的倾斜部,该大致V字状的倾斜部形成为越靠近前端侧、相互间隔的距离越大,并且上述第一凸轮构件1的相对的上下端缘成为本发明的第一凸轮部,其在相对的上侧或下侧的各自的倾斜部(端缘)抵接于送布调节销2时,将该送布调节销2的上下位置限制于规定高度(参照图3、图5及图6)。
而且,通过操作设置于反送布杆轴17的未图示的反送布切换杆,送布调节销2被在与凸轮部的上侧倾斜部和下侧倾斜部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大致“コ”字状的凸轮部中,由上侧的倾斜部限制朝向正送布方向即送布方向F输送布料时的送布量(送布间距),由下侧的倾斜部限制反送布方向的送布量。
在第一凸轮构件1的上端侧连结有拉伸弹簧28的一端,由该拉伸弹簧28始终向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侧(图3、图5及图6的右侧)施力。另外,在第一凸轮构件1的上述凸轮部的相反侧的一侧,抵接有后述的第一送布转盘7的前端部A,克服拉伸弹簧28的施加力来进行沿Y轴方向的第一凸轮构件1的定位。而且,通过旋转操作该第一送布转盘7,第一凸轮构件1的凸轮部前后移动,由此调节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即,第一送布转盘7成为本发明的第一操作部。
第二凸轮构件18,其上部经由沿Y轴方向设置的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而转动自如地被后述的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支撑。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下部的送布调节销2侧的端缘开口而形成为大致“コ”字状。而且,该第二凸轮构件18也与上述第一凸轮构件1同样,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状的该第二凸轮构件18的相对的上下端缘,分别成为大致V字状的倾斜部,该大致V字状的倾斜部形成为越靠近前端侧、相互间隔的距离越大,并且上述第二凸轮构件18成为本发明的第二凸轮部,在相对的上侧或下侧的倾斜部(端缘)中,由上侧的倾斜部限制正送布方向的送布量(送布间距),由下侧的倾斜部限制反送布方向的送布量。
而且,通过操作设置于反送布杆轴17的未图示的反送布切换杆,送布调节销2被在与凸轮部的上侧倾斜部和下侧倾斜部抵接的状态之间切换。
即,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具备将由后述的切换机构切换送布方向时的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限制为分别不同的送布量的两个凸轮部。
在该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在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的下方,且凸轮部的上方),转动自如地连结有沿X轴方向设置的第二送布调节体杆19的一端(参照图5及图6)。另外,在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上述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的上部侧,抵接有后述的第二送布转盘20的前端部B,进行沿Y轴方向的该第二凸轮构件18(尤其,其凸轮部)的定位。而且,通过旋转操作该第二送布转盘7,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前后移动,由此,调节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即,第二送布转盘20成为本发明的第二操作部。
在第二送布调节体杆19的另一端,连结有输出部沿X轴方向进退移动的气缸(省略图示),利用该气缸能够使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沿X轴方向自由移动。该气缸在输出部突出时,将第二凸轮构件18维持在图5及图6的右侧(参照图5),并且在该输出部收缩时,将第二凸轮构件18维持在图5及图6的左侧(参照图6)。
即,在气缸的输出部突出了的状态下,第一凸轮构件1的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在气缸的输出部收缩了的状态下,第二凸轮构件18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即,该气缸作为切换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的凸轮部的切换机构而发挥作用。
而且,在输出部收缩时,第二凸轮构件18以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为中心沿图3、图5及图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其上部侧抵接于第二送布转盘20的前端部B,并且设于该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下部的大致“コ”字状的凸轮部抵接(卡合)于送布调节销2。
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凸轮构件1及第二凸轮构件18,通过使各送布调节体1、18的凸轮部分别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独立地将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限制为规定量。
此外,第一凸轮构件1或第二凸轮构件18的各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的卡合位置、和对应于该卡合位置的送布齿16的送布量的对应关系被预先设定为,在调节送布量的后述的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在绕轴方向旋转一圈的范围内,能够在规定的送布量的范围内进行调节。另外,如上所述,各凸轮部是在V字的相互面对的倾斜部的各自两处抵接送布调节销2的结构,送布调节销2在送布调节偏心销6的作用下上下运动,因此,可利用该送布调节偏心销6对各凸轮部调节正送布量与反送布量的比率。
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如图3及图4所示,沿Z轴方向上下并行设置,且设于缝纫机100的作业者侧的侧面。这些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在其一侧的中央部分别具备螺旋状的前端部A、B。
前端部A、B分别拧入在后述的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上形成的螺纹孔,以在X轴方向贯通的状态设置这些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即,在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而在绕轴方向转动时,前端部A、B沿X轴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其X轴方向的位置。
在前端部A抵接有上述第一凸轮构件1的上部,进行以第一送布调节体销23为中心转动的第一凸轮构件1的定位。另外,在前端部B抵接有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上部,进行以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为中心转动的第二凸轮构件18的定位。
即,第一送布转盘7及第二送布转盘20作为用于分别手动调节所述各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的卡合位置的、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操作部而设置。
而且,若转动第一送布转盘7或第二送布转盘20,则与第一凸轮构件1或第二调节体18中任一个的凸轮部卡合脱离的送布调节销2上下移动,经由送布调节臂3、送布连结杆4、送布变换调节臂5而转动送布量变换体8。由此,嵌合在送布量变换体8的槽内的角块10的移动方向被改变,双臂曲柄9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被改变,由此经由水平送布轴13调节送布齿16的相对于水平方向(送布方向)的移动量。
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设置在缝纫机机架的纵机身部内,且安装于该纵机身部的作业者侧的内壁。
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经由不移动的固定板,而通过螺钉被固定在纵机身部(缝纫机机架)的内壁上。另一方面,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如图2及图3所示,经由基座调节板26而被安装于缝纫机机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的基座调节板26能够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其上下位置。
具体而言,基座调节板26经由止动螺钉而被安装于缝纫机机架。插通所述止动螺钉的孔形成为比该止动螺钉的直径稍大的孔、或者形成为长孔。另外,在基座调节板26的下方设有偏心辊27。
偏心辊27由分段螺钉固定于缝纫机机架,其周面抵接于基座调节板26的下表面。而且,在松开固定基座调节板26的分段螺钉的状态下,使偏心辊27在绕轴方向转动,由此能够调节基座调节板26的安装高度(参照图7(A)、(B))。
即,通过调节基座调节板26的相对于缝纫机机架的上下位置,改变在该基座调节板26固定的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的高度。伴随于此,改变由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支撑的第二凸轮构件18的高度。因此,改变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倾斜部)和送布调节销2抵接的高度。
即,基座调节板(调节板)26及偏心辊27作为第二调节机构而发挥作用,其调节送布调节销2与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与反方向的送布量的比率。
送布量调节机构具备用于切换送布的正方向和反方向的切换机构。
该切换机构具备:一端经由送布调节销臂3而与送布调节销2连结的反送布杆轴17、与该反送布杆轴的另一端侧连结的未图示的反送布杆、使用了电信号或由手动操作所驱动的致动器的反送布装置或其任一个。
而且,若由操作员进行反送布操作,则反送布杆轴17在绕轴方向转动。伴随于此,送布调节销3以反送布杆轴17为中心转动,送布调节销2在圆弧的轨道上大致上下地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反送布操作,在送布调节销2抵接于上述的各送布调节体1、18的各凸轮部的上侧的倾斜部时,限制相对于正方向的送布量。该送布量成为由该抵接确定的(限制的)对应于送布量变换体8的倾斜的送布齿16的送布量。
另外,通过反送布操作,在送布调节销2抵接于上述的各送布调节体1、18的各凸轮部的下侧的倾斜部时,限制相对于反方向的送布量。该送布量成为由该抵接确定的(限制的)对应于送布量变换体8的倾斜的送布齿16的送布量。
(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其次,基于图5及图6,对缝纫机10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于不使用第二凸轮构件18时的送布量调节动作进行说明。第二凸轮构件18,在只要不输入未图示的操作开关、气缸的输出轴就突出的状态下,将第二送布调节体杆19维持在图5的右方向。由此,第二凸轮构件18以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上部与第二送布转盘20的前端部B成为分离的状态,设于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下部的凸轮部不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参照图5)。
在向正方向输送布料时,将未图示的反送布杆固定在上位置。伴随于此,反送布杆轴17向图5所示的C方向转动,送布调节销2以反送布杆轴17为中心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即,送布调节销2抵接于第一凸轮构件1的上侧的凸轮部(参照图5)。其抵接的高度是通过转动第一送布转盘7并克服拉伸弹簧28的施力使第一凸轮构件1摆动而被调节到期望的位置。
另外,在向反送布方向输送布料时,将未图示的反送布杆固定在下位置。由此,反送布杆轴17向图5所示的D方向转动,送布调节销2以反送布杆轴17为中心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送布调节销2抵接于第一凸轮构件1的下侧的凸轮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第一凸轮构件1限制了送布量的情况下,正反方向均设定为较大的送布间距。
其次,对使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时的送布量的调节动作进行说明。
驱动未图示的气缸,使其输出部收缩而将第二送布调节体杆19维持在图6的左方向。由此,第二凸轮构件18以第二送布调节体销24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变为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上部与第二送布转盘20的前端部B抵接了的状态,设置在第二凸轮构件18的下部的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卡合(参照图6)。所述凸轮部与送布调节销2的卡合位置、即由该凸轮部限制的送布调节销2的高度,由通过转动第二送布转盘20而调节的前端部B的位置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第二凸轮构件18而限制了送布量时,与由第一凸轮构件1限制时相比,正反方向均设定为较小的送布间距。
在将由第一凸轮构件1限制的相对于正方向及反方向的送布量调节到期望值时,通过操作第一送布转盘7和偏心销6,正反方向均设定为规定的送布量。
而且,在使用了第一凸轮构件1的状态下,在由于产生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不一致等原因而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比率时,对偏心销6进行操作。由此,调节正反的送布量的比率。此外,由于送布调节销2的高度被改变,所以不仅第一凸轮构件1,与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的卡合位置也改变,在第二凸轮构件18的使用时,正反送布比率也产生变动,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通过转动操作偏心辊27,上下地移动调节基座调节板26。因此,在调节了第一凸轮构件1的正反送布比率之后,通过偏心辊27对于第二凸轮构件18也调节正反送布比率,由此能够对双方的凸轮构件调节正反送布比率。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即使在使用两个凸轮部的任一个来限制正送布量及反送布量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正送布量及反送布量的比率均调节到期望的比率。
另外,例如,在各工序分别使用了两个凸轮部的情况下,不必在每个工序调节布料的向正方向或反方向的送布量,能够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结构为,只有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可经由基座调节板26相对于缝纫机机架进行上下地移动调节,但也可构成为,第一送布调节体基座21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均可上下地移动调节。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使用同样的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上下地移动调节第二凸轮构件18的第二调节机构,在具备偏心销26a及偏心调节板27a的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轮构件18经由偏心销26a而被支撑于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
偏心销26a的两端被转动自如地支撑于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其一个端部贯通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其突出的部分与大致T字状的偏心调节板27a的基端部固定在一起(参照图8)。
在偏心调节板27a上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经由该长孔利用螺钉30将偏心调节板27a固定在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的侧面。即,偏心调节板27a作为本发明的定位构件而发挥作用。
而且,通过在拧松了螺钉30的状态下上下地操作偏心调节板27a,使偏心销26a在绕轴方向转动。由此,能够与第一凸轮构件1分别独立地变更、调节第二凸轮构件18的相对于送布调节销2的高度。即,构成为,通过因作为定位构件的偏心调节板27a的移动而引起的偏心销26a的转动,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经由第一传递机构的各凸轮部的相对于送布量变换体8的位置。由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第二凸轮构件18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在相对于缝纫机机架不进行上下位置调节的情况下被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只能对第二凸轮构件18的高度进行独立地调节,但例如,通过同样的结构,也可以只能对第一凸轮构件1的高度进行调节,另外,也可构成为,第一凸轮构件1及第二凸轮构件18均能够上下地移动调节。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送布调节臂3、送布连结杆4、送布调节变换臂5作为第一传递机构,具备用于向送布量变换体8传递转动力的新的第二传递机构,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传递机构如图9所示,具备:从送布量变换体8延长的在同轴上连结(固定)的第二送布变换调节臂5a;下端部经由偏心销6a而与送布变换调节臂5a连结的送布连结杆4a;一端与送布连结杆4a的上端部转动自如地连结且另一端部固定于后述的反送布杆轴17的送布调节臂3a;以及被送布调节臂3a支撑的送布调节销2a。
而且,若由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使送布调节销2a上下地移动,则送布调节臂3a的一端以反送布杆轴17为中心大致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圆弧运动。由此,送布变换调节臂5a的另一端经由送布连结杆4a而上下移动,对送布量变换体8施加转动力。
另外,对于送布连结杆4a和送布变换调节臂5a的下端,通过转动偏心销6a可调节其安装位置、尤其是其上下位置。即,通过转动偏心销6a,可对送布调节销2a的上下位置和送布量变换体8的转动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微调。即,偏心销6a作为第二调节机构发挥作用,其通过调节送布调节销2与第二凸轮构件18的凸轮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节正反送布量比率。
即,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各凸轮部构成为,可分别经由第一传递机构或第二传递机构而独立地转动送布量变换体8,能够获得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第二凸轮构件18及第二送布调节体基座22在相对于缝纫机机架不进行上下位置调节的情况下被固定。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具备:
送布机构,其具有送布齿,沿送布方向分别向正反方向输送布料;和
送布量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送布机构输送布料的送布量,
该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布量调节机构具备:
送布调节体,其可转动地被支撑,且具有根据该转动而朝向变化的槽部;
传递机构,其具有抵接构件,通过将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或反方向的操作,使所述送布调节体分别向正反方向转动;
移动构件,其嵌合于所述槽部,对应于在所述送布调节体的转动作用下的所述槽部的朝向、改变送布量及送布的正反方向并传给所述送布齿;
第一及第二凸轮部,其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
第一操作部,其操作所述第一凸轮部,用于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
第二操作部,其操作所述第二凸轮部,用于调节正方向和反方向的送布量;
第一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以及
第二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具备:支撑所述第二凸轮部的支撑构件;和支撑该支撑构件并且能够相对于缝纫机机架移动的调节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具备:支撑所述第二凸轮部的支撑构件;和连接所述第二凸轮部和所述支撑构件的偏心销。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独立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构件具备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抵接构件,
所述传递机构具备:第一传递机构,其具有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和第二传递机构,其具有所述第二抵接构件,
所述第一凸轮部,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
所述第二凸轮部,通过将所述送布方向切换为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操作,相对于所述第二抵接构件在两个部位与其抵接,限制所述送布调节体的相对于绕轴方向的转动范围,由此独立地设定所述送布机构的在正方向及反方向上的送布量,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一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一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所述第二调节机构调节所述第二抵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凸轮部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来调节正方向的送布量和反方向的送布量的平衡。
CN2007100047830A 2006-01-31 2007-01-30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Active CN101012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22931 2006-01-31
JP2006022931 2006-01-31
JP2006022931A JP4823700B2 (ja) 2006-01-31 2006-01-31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2605A true CN101012605A (zh) 2007-08-08
CN101012605B CN101012605B (zh) 2012-06-27

Family

ID=38329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47830A Active CN101012605B (zh) 2006-01-31 2007-01-30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23700B2 (zh)
CN (1) CN101012605B (zh)
DE (1) DE10200700454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1671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624760B (zh) * 2008-07-09 2013-07-17 余晋 手提封包机的抓料机构
CN103215756A (zh) * 2012-01-18 2013-07-2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调节装置
CN103469499A (zh) * 2013-09-23 2013-12-25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倒固缝送布机构
CN10501915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送布机构
CN103215756B (zh) * 2012-01-18 2016-11-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调节装置
CN10675783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刘飞凤 领口缝纫机
CN108532135A (zh) * 2018-05-28 2018-09-14 池州市旭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送料轮调整机构
CN110541249A (zh) * 2019-09-18 2019-12-06 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包缝机上送布量的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01719A (ja) 2009-11-11 2011-05-26 Juki Corp ミシンの送り調節機構
EP2845939B1 (en) 2013-09-05 2018-01-03 JUKI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DE102015207998B3 (de) * 2015-04-30 2016-08-04 Dürkopp Adler AG Stichlängen-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Nähmaschine sowie Näh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Stichlängen-Stellvorrichtung
DE102015207996B3 (de) * 2015-04-30 2016-10-27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DE102017216725A1 (de) * 2017-09-21 2019-03-21 Dürkopp Ad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Nähmaschine sowie Näh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11663254A (zh) * 2019-03-05 2020-09-15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结构及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284051A (de) * 1950-08-11 1952-07-15 Orelli Franz Von Umsteuerbare Stoffvorschubeinrichtung an einer Nähmaschine.
CH290562A (de) * 1951-04-25 1953-05-15 Orelli Franz Von Umsteuerbare Stoffvorschubeinrichtung an einer Nähmaschine.
DE875430C (de) * 1951-04-25 1953-05-04 Franz Von Orelli Umsteuerbare Stoffvorschubeinrichtung
JPS5595687A (en) * 1979-01-11 1980-07-21 Kubota Lt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board and its manufacture
JPS6012914B2 (ja) * 1980-03-29 1985-04-04 アサノエレコ株式会社 液体サイクロン形分離装置
JPH06292778A (ja) * 1993-04-08 1994-10-21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2000051557A (ja) * 1998-08-07 2000-02-22 Juki Corp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JP4107763B2 (ja) * 1999-01-27 2008-06-25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CN1117896C (zh) * 1999-11-22 2003-08-13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量调节装置
JP4267520B2 (ja) * 2004-05-24 2009-05-27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760B (zh) * 2008-07-09 2013-07-17 余晋 手提封包机的抓料机构
CN103031671A (zh) * 2011-09-29 2013-04-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3031671B (zh) * 2011-09-29 2014-09-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3215756B (zh) * 2012-01-18 2016-11-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调节装置
CN103215756A (zh) * 2012-01-18 2013-07-2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调节装置
CN103469499A (zh) * 2013-09-23 2013-12-25 星锐缝纫机(嘉兴)有限公司 缝纫机倒固缝送布机构
CN105019152A (zh) * 2015-06-30 2015-11-04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送布机构
CN106757831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刘飞凤 领口缝纫机
CN106757831B (zh) * 2016-12-20 2019-03-05 石狮市伟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领口缝纫机
CN108532135A (zh) * 2018-05-28 2018-09-14 池州市旭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送料轮调整机构
CN108532135B (zh) * 2018-05-28 2023-11-24 池州市旭豪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缝纫机送料轮调整机构
CN110541249A (zh) * 2019-09-18 2019-12-06 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包缝机上送布量的机构
CN110541249B (zh) * 2019-09-18 2024-04-30 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调整包缝机上送布量的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7004549A1 (de) 2007-09-06
JP2007202667A (ja) 2007-08-16
CN101012605B (zh) 2012-06-27
JP4823700B2 (ja)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2605B (zh)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CN102061575A (zh) 缝纫机的布料进给装置
CN101100788A (zh) 缝纫机
CN1827891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AU560875B2 (en) A feeding mechanism in a sewing machine
US6145457A (en) Sewing machine having needle bar oscillating mechanism, needle bar interrupting mechanism and thread tension releasing mechanism
JPH04164485A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布送り歯の軌跡調節機構
US4428311A (en) Pattern selec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s
JP2001162076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US2725023A (en) Sewing machine
CN214193679U (zh) 一种缝纫机的送布牙组件
CN101240483A (zh) 缝纫机
EP3875654B1 (en) Sewing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double needle distance
CN1600933B (zh) 缝纫机的挑线杆装置
CN101046040B (zh) 锁眼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CN101575779B (zh) 双重环缝缝纫机
JPH11207067A (ja) ミシンの布押え装置
JP2682346B2 (ja) 針送り機能付きミシンの針送り/下送り切換え装置
US4714040A (en) Sewing machine four motion speed
US4380204A (en) Needle and feed cam arrangement for a zig zag sewing machine
US4362114A (en) Table top embroidering machine having a plurality of embroidering units and to an adjustable table top therefor
JP2006122231A (ja) 間欠押え上下駆動装置及びミシン
SE468898B (sv) Anordning i sicksacksymaskin
JPS5818857Y2 (ja) ミシンの送り量規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