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7891B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7891B
CN1827891B CN2006100515253A CN200610051525A CN1827891B CN 1827891 B CN1827891 B CN 1827891B CN 2006100515253 A CN2006100515253 A CN 2006100515253A CN 200610051525 A CN200610051525 A CN 200610051525A CN 1827891 B CN1827891 B CN 1827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disk
feeding
limit rotation
feeding adjustment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51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7891A (zh
Inventor
宫崎耕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7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7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7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包括:将设在机框上的调节盘(送料调节盘)的转动在该调节盘转动了最初的约1圈的位置上进行限制的转动限制构件;以及为许可调节盘(送料调节盘)的后一次1圈的转动而可解除该转动限制构件的转动限制的限制解除构件,从而,不仅能用调节盘(送料调节盘)的一圈旋转对控制对象(送布量)进行微调,而且能简单地用调节盘(送料调节盘)的多圈旋转扩大对控制对象(送布量)的调节范围。

Description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每次转动操作旋转1圈都能进行转动范围的限制及限制解除的调节盘(送料调节盘)、利用该调节盘(送料调节盘)的操作可缩小及扩大所调节的控制对象(送布)的控制量(送布量)的调节范围的技术。
(2)背景技术
以往在工业用缝纫机和家庭用缝纫机上,设有一种能将加工布的送布方向切换成正送料或逆送料、并能通过送料调节盘的转动操作来调节向各方向的送布量的送料调节机构。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6-292778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Laid-Open No.6-292778(1994))的缝纫机,在缝纫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将正送料面和逆送料面形成V字状的送料调节器以及前端部具有可与V字状的凸轮面抵触的送料调节螺钉的操作盘,同时在机座部的内部,具有通过连杆与送料调节器连接并产生送料牙(feed dog)的送布量的送料切换器。在该缝纫机中,通过转动操作操作盘来变更送料调节器的倾斜度,从而使送料切换器的倾斜度也发生变更,由此可变更送料牙的送布量。
但是,在该缝纫机中,在操作盘上设置有限制凸起,在缝纫机本体侧设置有限制部,手动操作操作盘的转动操作范围是操作盘的限制凸起抵触到缝纫机本体侧的限制部上的范围、即限制在旋转1圈部分的转动范围内。因此,送料牙的送布量调节范围被限制在操作盘的旋转1圈部分的调节范围。
如前所述,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292778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中,用于通过手动操作来调节送布量的操作盘的操作量被限制在旋转1圈,存在该操作所对应的送布量的可调节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例如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中,因为所需要的送布量的调节范围是0~约2.5mm的范围,故即使操作盘的操作量被限制在只能旋转1圈,在该操作范围内也仍然可适应通常的曲折缝。
然而,在将锯齿形锁缝缝纫机兼作平缝缝纫机(直线缝缝纫机)的场合,必须对应曲折缝所需要的0~约2.5mm的送布量,同时也必须对应平缝所需要的2~3mm的大的送布量。该场合,必须调换成通过操作盘的旋转1圈可在0~约5mm范围内变更送布量的送料调节器,或者不得不使用通过操作盘的旋转1圈操作可在0~约5mm范围内加大变更送布量的另一种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从而存在单台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送布量通用性、适应性差的问题。
并且,与可在0~约2.5mm范围内变更送布量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相比,在通过操作盘的旋转1圈操作可在0~约5mm范围内加大变更送布量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中,送布量相对操作盘的单位转动量的变化率大,故存在送布量的微调困难的问题。
(3)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设在缝纫机的机框上的调节盘,根据该调节盘的调节量可调节控制对象的控制量,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调节盘转动了最初的约1圈的位置上限制所述调节盘转动的转动限制构件;以及为许可所述调节盘后一次的1圈转动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构件对所述调节盘的转动限制的限制解除构件。
在本发明中,在手动转动操作设置在机框上的调节盘的场合,通过转动限制构件限制该调节盘的最初约1圈的转动范围,防止无意中进入后一次1圈的转动范围,可在与调节盘的最初约1圈转动的调节量对应的控制范围内调节控制对象的控制量。
在扩大控制量的调节范围的场合,通过限制解除构件解除限制解除构件的转动限制,将调节盘的操作范围简单切换到后一次的1圈转动。由此,控制对象的控制量可在与调节盘的后一次的1圈转动的调节量对应的控制范围内来进行调节。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缝纫机的机框上的送料调节盘;根据该送料调节盘的调节量来调节转动角度的送料调节器;根据该送料调节器的转动角度来产生送料牙的送布量的送料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送料调节盘转动了最初的约1圈的位置上限制所述送料调节盘转动的转动限制构件;以及为许可所述送料调节盘后一次的1圈转动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构件对所述送料调节盘的转动限制的限制解除构件。
在本发明中,在手动转动操作设置在机框上的送料调节盘的场合,通过转动限制构件限制该送料调节盘的最初约1圈的转动范围,防止无意中进入后一次的1圈的转动范围。由此,可根据送料调节盘的最初的约1圈的调节量来调节送料调节器的转动角度,根据该转动角度变化送料切换器的姿势,产生与送料调节盘的最初转动1圈的调节量对应的送布量。
在扩大送布量的调节范围的场合,通过限制解除构件解除限制解除构件的转动限制,使送料调节盘的操作范围简单切换到后一次的1圈转动。由此,可根据送料调节盘的后一次的约转动1圈的调节量来调节送料调节器的转动角度,根据该转动角度变化送料切换器的姿势,产生与后一次转动1圈的调节量对应的送布量。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2的转动限制构件具有:设在所述送料调节盘上的卡合部;可进退地设置于所述机框内的转动限制销;以及设在所述机框内、将所述转动限制销向所述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弹性施力的施力构件,技术方案2的限制解除构件具有:与所述转动限制销卡合的卡合构件;通过该卡合构件进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销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操作的解除操作部。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3的解除操作部与所述卡合构件一体形成。
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的限制解除构件配设在所述送料调节盘的附近。
这些发明的目的及新的特征,通过对照附图阅读如下所述的详细说明,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了解。
(4)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设置在锯齿形锁缝缝纫机上的送料牙驱动机构和送料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送料牙驱动机构和送料调节机构的底面的立体图。
图4是锯齿形锁缝缝纫机的柱部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5-1是送布量为零时的正送料调节盘的主视图。
图5-2是送布量为零时的正送料调节机构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
图6是正送料调节机构和转动限制机构的主要部分横剖俯视图。
图7是正送料调节器的侧视图。
图8-1是送布量小时的正送料调节机构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
图8-2是送布量小时的正送料调节盘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解除转动限制销的限制状态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10-1是送布量大时的正送料调节机构的主要部分纵剖侧视图。
图10-2是送布量大时的正送料调节盘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正送料调节盘的刻度和正送布量的关系的线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的相当于图9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的相当于图7的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包括:机座部1、立设在机座部1的右侧部分的柱部2、从柱部2的上部向左方与机座部1相向地延伸的机臂部3、设置在机臂部3的左部的头部4。在机座部1的内部有剪线机构(未图示)、旋梭(未图示)等公知的机构。在该旋梭中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卷绕底线的梭心。
在机臂部3的内部有由缝纫机电机驱动的主轴(未图示),在头部4的内部有利用来自主轴的传动而上下驱动针杆5的针杆驱动机构(未图示)、使针杆5左右摆动的针杆摆动机构(未图示)等公知的机构。柱部2包括:用于调节将加工布向正方向送布的正送布量的正送料调节盘35、用于调节将加工布向逆方向送布的逆送布量的逆送料调节盘60、用于通过手动操作实施回针的回针柄64。
其次,对在前后方向(送布方向)驱动送料牙14、同时在上下方向驱动送料牙14的送料牙驱动机构10进行说明。在此,后面叙述的送料调节机构30与送料牙驱动机构10连接。
如图2、图3所示,在机座部1将轴长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下轴11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框F上。该下轴11由通过图外的同步皮带连接的缝纫机电机向一方向驱动旋转。在下轴11的左端部固定有偏心轴12,该偏心轴12的左端部通过上下运动连杆13连接到送料牙14的送料台15上。
另一方面,在下轴11的后侧将与该下轴11平行的摆动轴16可旋转地支承在机框F上,固定在该摆动轴16上的送料杆17的上端部支承送料台15的后端部。在下轴11由缝纫机电机驱动旋转时,偏心轴12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摆动,但其中水平方向的摆动成分受到上下运动连杆13的抑制,故送料台15以其后端部为摆动支点进行上下运动。
在下轴11的前侧配设有呈横向圆筒形的送料切换器20。在该送料切换器20上与轴向正交地形成有呈弯曲形状的滑动槽20a,在该滑动槽20a上可滑动地卡合有滑动块(方块)21。在滑动块21上连接有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接杆22的前端部,该连接杆22的后端部连接在固定在摆动轴16的右端部上的摆动杆23上。
连接杆22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稍后侧连接在偏心轮25的一端部上。该偏心轮25是外嵌在固定在下轴11上的偏心凸轮24上的环状构件。送料调节机构30调节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量。
在下轴11旋转时,偏心轴25随着该旋转而进行上下运动,故连接杆22以其后端部为摆动支点进行摆动,连接在该连接杆22的前端部上的滑动块21沿滑动槽20a上下运动。此时,对应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角度,连接杆22通过滑动块21前后摆动,即在送布时间内进行正送料摆动或逆送料摆动,故通过连接在连接杆22上的摆动轴16的转动,送料台15进行前后摆动。
其次,对根据所述正送料调节盘35或逆送料调节盘60的操作量、产生用于正送料或逆送料的送布量的送料调节机构30进行说明。送料调节机构30具有产生正送布量的正送料调节机构31和产生逆(负)送布量的逆送料调节机构32,首先对正送料调节机构31进行说明。
如图5-2所示,在柱部2的机框F的前壁上贯穿前后方向地形成有螺孔Fa,在该螺孔Fa中,可转动地螺合有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即,通过来自柱部2前侧的作业者的转动操作,正送料调节盘35通过轴构件35a进行进退移动(前后移动)。在柱部2的内部,在轴构件35a的后侧配设有正送料调节器36,通过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37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机框F上。
在该正送料调节器36的后端部,通过支承销38与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连接杆39的上端部连接。如图2及图3所示,该第1连接杆39的下端部通过第2连接杆40与固接于送料调节轴42右端部的送料调节杆41连接。并且第2连接杆40也与后述逆送料调节机构32连接。固接于送料调节轴42左端部的动作杆43与送料调节连杆44的后端部连接,该送料调节连杆44的前端部与送料切换器20的右端部连接。
在利用具有这种连接结构的正送料调节机构31或逆送料调节机构32、通过第1、第2连杆39、40及送料调节杆41使送料调节轴42转动的场合,送料调节连杆44随着该转动而前后摆动,通过该前后摆动使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角度变化,可调节送布量。
在正送料调节器36的前端部,形成有止挡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的球状前端部的凸轮部36a。如图7所示,在该凸轮部36a上形成有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以及与该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下侧连续的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相对于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正交的面S,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具有倾斜角α,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同样具有倾斜角β,如图7所示,这些倾斜角α及倾斜角β设定成β比α小。
凸轮部36a上的从u点至v点的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在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最初旋转的1圈相对应的长度L1范围内形成为平面状。并且,凸轮部36a上的从v点至w点的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在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后一次旋转的1圈相对应的长度L2范围内形成为平面状。
下面对紧靠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的最左侧设置的转动限制机构50进行说明。如图4、图6所示,在构成限制解除构件51的圆形限制解除板51a(相当于卡合构件)上,其顶端部(前端部)固接有细的导销52及粗的转动限制销53(相当于转动限制构件)。
在此,限制解除构件51具有限制解除板51a、以及占据该限制解除板51a的大致左半部分地一体形成的解除操作部51b。转动限制销53具有贯穿限制解除板51a向前方伸出的锐角状的前端部53a。
柱部2的机框F具有形成为前后方向的引导孔Fb及销孔Fc。导销52从前方嵌入引导孔Fb中。转动限制销53与对其向前方弹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54(相当于施力构件)一起嵌入销孔Fc中,并可在机框F内沿前后方向进退。正送料调节盘35具有形成在与机框F的前壁相向的后面的外周附近的环状壁部35c,在该环状壁部35c上,将多个点状凹部(未图示)隔开微小的规定距离形成为圆形。
由此,将由压缩螺旋弹簧54向前方施力的转动限制销53的锐角状前端部53a以推压状地与形成在环状壁部35c上的点状凹部中的某1个卡合,从而可将正送料调节盘35保持在进行手动操作的操作位置上。转动限制销53因通过该锐角状前端部53a始终从后方被推压,与环状壁部35c抵触,故通过作业者的转动操作,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进退移动同步地进行前后进退移动,限制解除板51a也随着该进退移动一边被导销52所引导,一边前后进退移动。
在限制解除板51a的前面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部35b的后面之间,在与前述同步地进退移动的期间,始终存在规定的卡合间隙S。正送料调节盘35在环状壁部35c周向的一部位具有向后方凸出地一体形成的块状卡合部35d。如图6所示,该卡合部35d向后方凸出的凸出尺寸t小于卡合间隙S。
如此形成的卡合部35d在使正送料调节盘35转动操作旋转1圈时,抵触到转动限制销53的前端部53a上,起到限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的作用。这种卡合部35d的转动限制,具体地说是在使正送料调节盘35从送布量为“0”的转动位置逆时针转动最初的约旋转1圈后的位置上产生的。
图9表示这种转动限制产生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限制解除板51a从机框F的前壁离开,例如可通过用作业者的手指将限制解除板51a的解除操作部51b向后方推入,从而使该限制解除板51a移动到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通过该移动,转动限制销53也向后方退避移动,故在该退避量超过卡合部35d向后方凸出的凸出尺寸t时,转动限制销53解除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限制,可进行正送料调节盘35的后一次的1圈转动。
这样,在正送料调节盘35切换到后一次旋转1圈的转动区域的场合,轴构件35a前端的向凸轮部36a抵触的抵触部从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向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移动,正送料调节器36的转动角度随时变化。即,根据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量对应的正送料调节器36的转动角度,如前所述,可通过送料调节轴42来调节(变更)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角度即正送布量。
如图1、图4所示,在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部35b的前面设有白色的显示面35e。在该显示面35e的外周侧以0.25mm的间隔使用黑色数字及粗线记号记载着最初旋转1圈的正送布刻度“0~2.5”。并且在显示面35e的内周侧以0.5mm的间隔使用空心数字及粗线记号记载着后一次旋转1圈的正送布刻度“2.5~5”。在与操作部35b的紧靠上侧相对应的机框F的前面上凹设有圆形的对合凹部Fd,通过使该对合凹部Fd与显示面35e的数字、粗线记号一致,从而可设定对应的正送布量。
下面对逆送料调节机构32进行说明。图2、图3所示的逆送料调节盘60的轴构件60a,与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相同,可转动地螺合在前后贯穿地形成在柱部2的机框F的前壁上的螺孔(未图示)中。即,逆送料调节盘60利用作业者的转动操作通过轴构件60a进行进退移动(前后移动)。在轴构件60a的紧靠后侧配设有逆送料调节器61,该逆送料调节器61通过朝向左右方向的逆送料轴62可转动地被支承在机框F上。
在逆送料轴62上固接有连接杆63的一端部及回针柄64的基端部。连接杆63的另一端部与第1连接杆39的下端部及第2连接杆40的上端部连接。在逆送料调节器61的前端部形成有大致铅直方向的凸轮面61a,逆送料调节盘60的轴构件60a的球状前端部从前方与该凸轮面61a抵触。
通过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逆送料调节盘60,从而通过轴构件60a的进退移动可随时变更逆送料调节器61的转动角度。即,根据与逆送料调节盘60的调节量对应的逆送料调节器61的转动角度,通过逆送料轴62、连接杆63、第2连接杆40、送料调节杆41和送料调节轴42来变更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角度,可调节(变更)逆送布量。
但是,在通过正送料调节盘3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使正送布量增大时,正送料调节器36从侧面看是顺时针转动,因第1连接杆39向下方移动,故逆送料轴62和连接杆63从侧面看是顺时针转动。此时,因逆送料调节器61从逆送料调节盘60的轴构件60a分离,故不与逆送料调节器61干扰,可产生正的送布量。
另一方面,在通过逆送料调节盘6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使逆送布量增大时,逆送料调节器61从侧面看是逆时针转动,因第1连接杆39向上方移动,故正送料调节器36从侧面看是逆时针转动。此时,因正送料调节器36从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分离,故不与正送料调节器36干扰,可产生逆的送布量。
如图1、图4所示,在逆送料调节盘60的操作部60b的前面设有白色的显示面60c,在该显示面60c上用黑色数字记载着送布刻度“0~-5”。在与该操作部60b的紧靠上侧相对应的机框F的前面上凹设有圆形的对合凹部Fe,使该对合凹部Fe与显示面60c的数字一致,从而设定对应的逆送布量。
下面说明正送料调节机构31和转动限制机构50的作用及效果。
手动操作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部35b,如图5-1所示,在设定正送布量为“0”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的前端部,如图5-2所示,与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里侧的u点抵触。此时,正送料调节器36成为了特定的姿势,送料切换器20的绕水平轴的转动角度成为摆动轴16不摆动的特定角度,正送布量为“0”。
图8-1及图8-2表示对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部35b进行最初的约旋转1圈的转动操作、直到正送布量从“0”变到“2.5”的状态。此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的前端部,如图8-2所示,沿着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移动,到达该凸轮面36b跟前侧的v点。这期间,正送料调节器36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1所示,可将正送布量调节到最大的“约2.5mm”。
当这样对正送料调节盘35进行了最初的约旋转1圈的转动操作后,卡合部35d与转动限制销53的前端部53a抵触,故转动限制机构50限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由此,对于作为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所需的“0~约2.5mm”的正送布量,可将正送料调节盘35在最初的约旋转1圈的操作范围内进行微调,而不会无意中设定大的正送布量。
与此相对,在将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作为平缝缝纫机(直线缝缝纫机)使用时、即在需要有超过2.5mm的3~4mm的大的正送布量时,作业者用手指进行将限制解除板51a的解除操作部51b向后方推入的操作。通过该操作,限制解除板51a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向后方移动,转动限制销53同时向后方退避,故转动限制销53的前端部53a不与卡合部35d干扰,可进行后一次旋转1圈的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操作。
图10-1表示对正送料调节盘35的操作部35b进行了后一次的约1圈的转动操作、直到正送布量从“2.5”变到“5”的状态。此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的前端部,如图10-2所示,沿着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移动,到达该凸轮面36c跟前侧的w点。这期间,正送料调节器36根据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的倾斜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1所示,可将正送布量调节到最大的“约5mm”。
这样,当对正送料调节盘35进行后一次的约1圈的转动操作后,卡合部35d也与转动限制销53的前端部53a抵触,故转动限制机构50也限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由此,可在“2.5~5mm”的范围内进行正送布量的微调,而不会无意中设定小的正送布量。
如上所述,在具有正送料调节盘35、正送料调节器36及送料切换器20的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的正送料调节机构31中,因为设置有具有转动限制销53和限制解除构件51的转动限制机构50,故转动限制销53限制正送料调节盘35的最初的约1圈的转动范围,可防止无意中进入后一次1圈的转动范围。因此,通过对正送料调节盘35的最初的约1圈的转动操作来调节正送料调节器36的转动角度,通过对应该转动角度的送料切换器20的姿势变化可产生送布量“0~约2.5mm”。
在需要更大的送布量时,仅通过推压限制解除构件51的简易操作即可解除转动限制销53的转动限制。通过该解除可使正送料调节盘35进行后一次1圈的转动操作,通过同样产生的送料切换器20的姿势变化,可产生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后一次1圈的调节量对应的送布量“约2.5~5mm”。
可在机框F内前后进退的压缩螺旋弹簧54对转动限制销53弹性施力,锐角状前端部53a可卡合在正送料调节盘35的卡合部35d上。并且限制解除构件51具有:与转动限制销53卡合的限制解除板51a;通过该限制解除板51a进行可解除转动限制销53与卡合部35d的卡合的解除操作的解除操作部51b。由此,仅需推压解除操作部51b,使被弹性施力的转动限制销53克服施力进行移动,即可容易地解除转动限制销53与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35d的卡合。转动限制销53设置在机框F内部,从而可实现具有该转动限制销53、限制解除构件51等的转动限制机构50的小型化以及提高其操作性。
另外,因解除操作部51b与限制解除板51a一体形成,故可减少零件数,不仅能使具有转动限制销53、限制解除构件51等的转动限制机构50小型化,而且可提高组装性和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因为限制解除构件51配设在正送料调节盘35的附近,故作业者单手即可同时操作正送料调节盘35和限制解除构件51,可提高利用限制解除构件51的解除操作的操作性。
下面说明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局部变形的变形例。
1)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设置有局部性变更了转动限制机构50的转动限制机构50A。该转动限制机构50A通过操作解除操作钮73a使转动限制销71后退,由此解除利用转动限制销71的转动限制。
即,在机框F上形成有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1对的销孔Ff、Fg和俯视看呈大致矩形的凹部Fh,凹部Fh和销孔Ff、Fg被盖板70挡住,形成前端被覆盖的状态。该盖板70通过多个小螺钉(未图示)固接在机框F上,在盖板70上形成有1对插通孔70a、70b。
在右侧的销孔Fg中嵌入转动限制销71(相当于转动限制构件)及对其弹性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72,转动限制销71通过销孔Fg和右侧的插通孔70b前后可滑动地被支承。在凹部Fh的内部沿前后方向配设有限制解除轴73。该限制解除轴73使后端部嵌入左侧的销孔Ff内而得到支承,且前端部具有解除操作钮73a(相当于解除操作部)。将该解除操作钮73a插通在左侧的插通孔70a中,从而前后可滑动地被支承。
盖板70在左端部的高度方向中段部具有向后方延伸地一体形成的水平的支承壁70c,在该支承壁70c上,摆动杆74(相当于卡合构件)的左端部通过小螺钉75可水平摆动地被支承。摆动杆74的靠近基端部的部位,贯穿在限制解除轴73上形成为水平状的矩形截面的贯通孔(未图示),在其右端部,与转动限制销71上所形成的卡合孔(未图示)卡合。
摆动杆74在限制解除轴73的贯通部位上通过小螺钉76与限制解除轴73连接,与限制解除轴73朝前后方向的移动同步地进行前后摆动,与此同时转动限制销71也在前后方向进行移动。限制解除构件77由摆动杆74和限制解除轴73的解除操作钮73a等构成。
转动限制销71的前端部分71a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地形成为锐角状,能以推压状地与正送料调节盘35上所形成的环状壁部35c的多个点状凹部中的某1个卡合。由此,正送料调节盘35可保持在手动操作的操作位置上。
在如此构成的转动限制机构50A中,在使正送料调节盘35转动了最初的约1圈后,卡合部35d与转动限制销71的前端部71a抵触,限制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转动。由此,可在“0~约2.5mm”的范围内进行正送布量的微调,不会无意中设定大的正送料量。
在需要有3~4mm的大的正送布量时,如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作业者用手指进行将解除操作钮73a向后方推入的操作。该场合,因解除操作钮73a离正送料调节盘35的左侧很远地进行配置,故方便对解除操作钮73a进行解除操作。在推入操作解除操作钮73a时,摆动杆74朝后方摆动,同时转动限制销71也向后方退避,因此,转动限制销71的前端部71a不与卡合部35d干扰,可进行正送料调节盘35的后一次1圈的转动操作。
2)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是朝向与柱部的机框的前壁的相向面向后方凸出地设置的,但也可与此相反地将设置在所述相向面上的凹部作为卡合部,在该凹部放入转动限制销的前端,从而限制送料调节盘的转动。
3)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对用于限制送料调节盘的旋转、解除该限制的适用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限制日本专利实公平3-31268号公报记载的线张力调节装置使用的线张力调节盘、日本专利实开昭62-202278号公报所记载的压脚调整装置使用的压脚压力调节盘、日本专利特开平9-285674号公报所记载的切刀驱动机构的切刀高度调节盘等装设在缝纫机上的各种调节盘的转动、解除该限制的用途。
4)图13所示的变形例具有局部变更了正送料调节器36的正送料调节器36A。该正送料调节器36A的凸轮部36a具有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1圈转动相对应的长度L3,并且在该凸轮部36a上,形成具有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约240°旋转部分相对应长度的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e以及具有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约120°转动相对应的长度的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f。相对于与正送料调节盘35的轴构件35a正交的面S,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e具有倾斜角α,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f同样具有倾斜角β,如图13所示,这些倾斜角α及倾斜角β设定为β比α小。
采用该变形例的话,在使正送料调节盘35旋转1圈期间,可利用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e产生小的送布量“0~约2.5mm”,并且可利用与其连续的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f连续产生大的送布量“约2.5~5mm”,对于单台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的送布量来说,可大大提高通用性及适应性。
5)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36e和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36f也可形成为平面以外的面,例如弯曲面。另外,也可连续且平滑状地形成第1送料调节凸轮面36b、36e和第2送料调节凸轮面36c、36f。
6)也可在正送料调节器36的凸轮部36a上分别连续地形成具有与正送料调节盘35旋转1圈相对应的长度的第1~第3送料调节凸轮面。由此,可大幅度扩大锯齿形锁缝缝纫机M的送布调节量。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知,采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话,在具有调节盘、根据该调节盘的调节量可调节控制对象的控制量的缝纫机中,因为设置有转动限制构件和限制解除构件,故转动限制构件限制调节盘的最初的约1圈的转动范围,可防止无意中进入后一次1圈的转动范围。
并且根据需要,仅需通过限制解除构件解除转动限制构件的转动限制,即可将调节盘的操作范围切换到后一次的1圈,故可简单将控制对象的控制量扩大到调节盘的后一次1圈的控制范围内。
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话,在具有送料调节盘、送料调节器及送料切换器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中,因为设置有转动限制构件和限制解除构件,故转动限制构件限制送料调节盘的最初的约1圈的转动范围,可防止无意中进入后一次1圈的转动范围。因此,根据送料调节盘的最初的约旋转1圈的调节量来调节送料调节器的转动角度,通过对应该转动角度的送料切换器的姿势变化,可产生与送料调节盘的最初的1圈的调节量对应的送布量。
并且根据需要,仅需通过限制解除构件解除转动限制构件的转动限制,即可将送料调节盘的操作范围切换到后一次的1圈,故可简单将送布量的调节范围扩大到送料调节盘的后一次1圈的调节范围。
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话,因为转动限制构件具有受到施力构件的弹性施力的转动限制销与设在送料调节盘上的卡合部相卡合的结构,限制解除构件具有:与转动限制销卡合的卡合构件;通过该卡合构件操作转动限制销、可解除与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的卡合的解除操作部,故通过解除操作部对被弹性施力的转动限制销进行推压、使其克服施力的简易操作,即可解除转动限制销和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的卡合。
并且,因为转动限制销及施力构件设置在机框内,故可实现具有转动限制构件、限制解除构件等的转动限制机构的小型化及提高其操作性。其他方面起到与技术方案2相同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话,因限制解除构件的解除操作部与卡合构件一体形成,故可减少零件数,能使具有转动限制构件、限制解除构件等的转动限制机构小型化,同时可提高组装性和实现低成本化。其他方面起到与技术方案3相同的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话,因为限制解除构件配设在送料调节盘的附近,故可同时操作送料调节盘和限制解除构件,可提高利用限制解除构件的解除操作的操作性。其他方面起到与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相同的效果。
以上,在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形态,其意图只不过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性内容,不能狭义性地解释为本发明只是限定于这种具体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书所表达的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形来实施。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包括设在缝纫机的机框上的调节盘,根据该调节盘的调节量可调节控制对象的控制量,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调节盘转动了最初的1圈的位置上限制所述调节盘转动的转动限制构件;以及
为了许可所述调节盘后一次的1圈转动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构件对所述调节盘的转动限制的限制解除构件。
2.一种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包括:设于缝纫机的机框上的送料调节盘;根据该送料调节盘的调节量来调节转动角度的送料调节器;根据该送料调节器的转动角度来产生送料牙的送布量的送料切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送料调节盘转动了最初的1圈的位置上限制所述送料调节盘转动的转动限制构件;以及
为了许可所述送料调节盘后一次的1圈转动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构件对所述送料调节盘的转动限制的限制解除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限制构件具有:设在所述送料调节盘上的卡合部;可进退地设置于所述机框内的转动限制销;以及设在所述机框内、将所述转动限制销向所述送料调节盘的卡合部弹性施力的施力构件,
所述限制解除构件具有:与所述转动限制销卡合的卡合构件;通过该卡合构件进行可解除所述转动限制销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操作的解除操作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操作部与所述卡合构件一体形成。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解除构件配设在所述送料调节盘的附近。
CN2006100515253A 2005-02-28 2006-02-27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Active CN1827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4247 2005-02-28
JP2005-054247 2005-02-28
JP2005054247A JP2006238905A (ja) 2005-02-28 2005-02-28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送り調節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7891A CN1827891A (zh) 2006-09-06
CN1827891B true CN1827891B (zh) 2011-06-01

Family

ID=3694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515253A Active CN1827891B (zh) 2005-02-28 2006-02-27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238905A (zh)
CN (1) CN1827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86760B1 (ko) 2007-05-25 2007-12-18 윤성용 미싱용 땀수 다이얼 고정장치
KR101006540B1 (ko) 2007-07-06 2011-01-07 주식회사 썬스타 다이얼위치고정장치, 상기 다이얼위치고정장치에 의해고정되는 땀수조절다이얼장치, 및 상기땀수조절다이얼장치가 장착된 미싱
KR100847085B1 (ko) * 2008-04-30 2008-07-18 한상만 재봉기의 땀수 조절장치
KR200468812Y1 (ko) 2008-06-11 2013-09-11 주식회사 썬스타 땀수 조절 다이얼의 위치고정장치
JP5160356B2 (ja) * 2008-09-16 2013-03-13 Juki株式会社 ミシン
CN102619028B (zh) * 2012-04-16 2013-08-07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 一种同步切边包边超大排屑窗口的上下复合送料缝纫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01A (en) * 1988-08-01 1991-04-02 Ssmc Inc. Feeding rate adjusting unit of a sewing machine
CN1297078A (zh) * 1999-11-22 2001-05-30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量调节装置
CN1407161A (zh) * 2001-08-08 2003-04-02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送料机构
CN2584626Y (zh) * 2002-09-18 2003-11-05 上海宝狮缝纫机有限公司 平缝缝纫机倒、顺送料机构的针距调节装置
CN1456727A (zh) * 2002-05-08 2003-1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针送料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01A (en) * 1988-08-01 1991-04-02 Ssmc Inc. Feeding rate adjusting unit of a sewing machine
CN1297078A (zh) * 1999-11-22 2001-05-30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量调节装置
CN1407161A (zh) * 2001-08-08 2003-04-02 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送料机构
CN1456727A (zh) * 2002-05-08 2003-1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针送料缝纫机
CN2584626Y (zh) * 2002-09-18 2003-11-05 上海宝狮缝纫机有限公司 平缝缝纫机倒、顺送料机构的针距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7891A (zh) 2006-09-06
JP2006238905A (ja) 2006-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7891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CN101012605B (zh) 缝纫机的送布调节装置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06400326B (zh) 缝纫机
US2173299A (en) Shoe sewing machine
CN1796633B (zh) 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JP5095305B2 (ja) ジグザグミシン
CN101144229A (zh) 缝纫机
KR200478819Y1 (ko) 안창 재봉기
KR20030014566A (ko) 재봉틀의 이송 기구
CN101144231A (zh) 缝纫机
CN1793472B (zh) 缝纫机的送料调节机构
JPH0728966B2 (ja) シリンダ−ベツドミシンの差動送り装置
US7568440B2 (en) Threa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CN101445999A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US4188895A (en) Needle bight control mechanism
US4744139A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 worktabl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sertion machine
CN101046040B (zh) 锁眼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JP2024004098A (ja) ミシン
JP2000300876A (ja) ミシンの間欠布送り装置
CN101135091B (zh) 缝纫机
JP2016185299A (ja) 上送り停止機構を備えたミシン
US4380204A (en) Needle and feed cam arrangement for a zig zag sewing machine
US4216734A (en) Sewing machine with universal upper feed
JPH0673579B2 (ja) ミシンのペン書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