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7554B -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7554B
CN101007554B CN2007100072796A CN200710007279A CN101007554B CN 101007554 B CN101007554 B CN 101007554B CN 2007100072796 A CN2007100072796 A CN 2007100072796A CN 200710007279 A CN200710007279 A CN 200710007279A CN 101007554 B CN101007554 B CN 1010075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occupant
airbag
folding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72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7554A (zh
Inventor
宫田保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7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7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5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7/00Safety equipment
    • B62J27/20Airba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4Frontal colli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65Type of vehicles
    • B60R2021/0088Cycles,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并提供一种在装载于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的技术。装载于自动二轮车(100)上的气囊装置(120),通过设法改变气囊的折叠形式,将气囊展开膨胀初期的解除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所需的解除阻力设定得低于其他气囊部位。

Description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于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的构筑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在摩托车上安装气囊装置来约束乘员的各种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公知有下述技术:在自动二轮车中,当发生前方碰撞时,收容于安装在车体框架上的壳体内的气囊借助膨胀气体而展开膨胀,由此约束乘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虽然提示了可以确保较宽的气囊约束区域的可能性,但是在安装于像摩托车这样的乘员周围为开放结构的车辆上的气囊装置中,对于在车辆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使气囊以所希望的形式展开膨胀而提高对乘员的约束性的要求较高。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37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载于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构成各个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上述各个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典型的为,可以适用于装载在各种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的结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车辆的典型示例的“摩托车”,广泛地包括跨骑式车辆、即乘员横跨座椅而就座的类型的车辆,例如在乘员座椅的前方并列设置燃料箱的旅游型自动二轮车、在乘员座椅与用于支撑手柄的头管之间形成空间部的踏板型自动二轮车都包含在内。此外,除了自动二轮车以外,还广泛地包括具有三个以上行驶轮并由乘员跨骑就座的车辆(例如用于送货等的三轮式摩托车、用于在恶劣路面上行驶的三轮或四轮货车式摩托车)、雪地车等利用雪橇或履带行驶并由乘员跨骑就座的车辆也包括在上述“摩托车”内。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是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其至少包括气囊、气囊收容部、气体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气囊,是约束乘员用的气囊,当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而约束乘员。将以规定折叠形式折叠后的该气囊,收容到本发明的气囊收容部中。
本发明的气体供给装置,当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为了使气囊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向该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典型的为,由下述机构构成本发明的气体供给装置:当检测出摩托车发生前方膨胀时产生气囊膨胀用气体,并且将所产生的该气囊膨胀用气体引导到气囊内。另外,这里所说的“前方碰撞”广泛地包括摩托车在其前侧与处于行驶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碰撞对象物,例如其他车辆、行人、障碍物等发生碰撞的形式。而且,这里所说的“乘员约束区域”被规定为,当乘员由于前方碰撞时的动能而要向摩托车前方移动时,用于约束在该乘员的前方移动方向上延伸并向车辆前方飞出的该乘员的空间。
特别是,本发明的气囊,被以下述折叠形式折叠并收容到气囊收容部中:解除该气囊各个部位中与乘员相向的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所需的解除阻力低于解除其他气囊部位的折叠时所需的解除阻力。这里所说的“其他气囊部位”被规定为气囊的各个部位中除与乘员相向的乘员侧气囊部以外的部位,典型的为,位于车辆前侧的车辆前侧气囊部相当于其他气囊部位。由此,在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的气囊展开膨胀初期,从气囊收容部突出的气囊,其乘员侧气囊部在其他气囊部位之前展开膨胀。这里所说的“解除阻力”,是从进行规定折叠之后的状态回复至进行该折叠之前的状态所需的用于解除折叠的阻力,实际上,与回复至折叠前状态的回复时间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当解除阻力相对较高时,解除折叠所需的时间相对变长;当解除阻力相对较低时,解除折叠所需的时间相对变短。采用本结构,在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的气囊展开膨胀初期,可以利用气囊的乘员侧气囊部迅速地约束乘员。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记载的气囊收容部配置得比乘员靠近车辆前侧,并且将气囊的乘员侧气囊部收容在该气囊收容部的收容空间后侧。即,在本发明中,将乘员侧气囊部配置在气囊收容部的收容空间中更接近乘员的位置上。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这种结构,通过将解除阻力相对较低的乘员侧气囊部配置在气囊收容部的收容空间后侧,可以在气囊展开膨胀初期,使乘员侧气囊部更加迅速地向乘员一侧展开膨胀。。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是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收容在气囊收容部中的气囊,对该气囊各部位中位于车辆前侧的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对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解除折皱状折叠时的解除阻力低于解除车辆前侧气囊部的卷状折叠时的解除阻力。卷状折叠,被规定为以卷状卷绕气囊的折叠形式;折皱状折叠,被规定为以折皱状折叠气囊的折叠形式。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可以提供下述一种气囊装置:将解除对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所需的解除阻力设定得较低,对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对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是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在该气囊装置中,技术方案3所述的收容在气囊收容部中的气囊,以向车辆前侧卷绕车辆前侧气囊部的方式对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且使乘员侧气囊部的折皱状折叠面沿上下方向堆叠地对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可以提供下述一种气囊装置:将解除对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所需的解除阻力设定得较低,以向车辆前侧卷绕车辆前侧气囊部的方式对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且使乘员侧气囊部的折皱状折叠面沿上下方向堆叠地对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是技术方案5所述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该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是装载有下述气囊装置的摩托车:在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向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使该气囊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从而约束乘员;其采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作为该气囊装置。
因此,若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装载有能够提高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的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在下述气囊装置中,当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向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使该气囊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从而约束乘员,特别是通过设法改变气囊的折叠形式,将气囊展开膨胀初期的解除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的解除阻力设定得低于其他气囊部位,从而可以提高气囊对乘员的约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表示在该自动二轮车100的车辆上装载气囊装置120后的状态。
图2是表示从车辆上方观察图1中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沿着图2中的自动二轮车的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4是图2的气囊装置120中将气囊121收容到保持器125内之前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中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初期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中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初期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中期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
图8是表示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中期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
图9是表示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中期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
图10是表示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完毕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利用图1和图2说明自动二轮车100的整体结构。在这里,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图,表示在该自动二轮车100的车辆上装载气囊装置120后的状态。图2是表示从车辆上方观察图1中的自动二轮车100时的状态的图。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自动二轮车10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或“摩托车”的一个示例。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二轮车100以由发动机或主框架等构成的车体构成部101、乘员可以横跨就座的座椅103、手柄104、前轮111以及后轮112等为主体,构成所谓旅游型的摩托车。
在自动二轮车100的车体构成部101的上方,就座于座椅103上的乘员的前方区域,被规定为自动二轮车100发生前方碰撞时的乘员约束区域150。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碰撞”广泛地包括自动二轮车100与前侧的各种碰撞对象物(为了便于说明,虽未特别图示,例如摩托车、除摩托车以外的各种车辆、行人、障碍物、导轨等碰撞对象物)发生碰撞的形式。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约束区域150”,是与本发明中的“乘员约束区域”对应的区域,被规定为下述空间:当就座于座椅103上的乘员由于前方碰撞时的动能而要向车辆前方移动时,用于约束在该乘员的前方移动方向线上延伸并向车辆前方飞出的该乘员的空间。
在车体构成部101中的车辆前侧的前部102上,设置了前大灯、各种仪表类、开关类、挡风玻璃等。在该前部102与座椅103之间的区域,在车体构成部件105的前方设置了燃料箱106,在该燃料箱的前方设置了气囊装置(也称为气囊模块)120。而且,在燃料箱106的两侧,设置了作为气囊装置120的构成部件之一的覆盖左右一对织带140、140的织带罩107、107。在气囊装置120不工作的通常状态下,各织带140在各织带罩107与车体构成部件105之间的收容空间内延伸,由于被各织带罩107覆盖,因而从外部看不见或不易看见。关于该织带140的详细情况,在下文对气囊装置120的结构进行说明时再详细描述。
在这里,参照图3和图4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的结构。在图3中表示沿着图2中的自动二轮车100的A-A线的剖面结构,在图4中表示在图2中的气囊装置120中收容到保持器125之前的气囊121的俯视图。另外,该气囊装置120,与就座于座椅103上的乘员的乘员约束区域(图1中的乘员约束区域150)相对地配置。该气囊装置120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气囊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以气囊121、充气机124、保持器125、模块罩130、织带140、140为主体构成。在图3中,图中右侧表示车辆后方,图中左侧表示车辆前方。
在气囊121上,如图4所示,形成与各织带140的一端141缝合的缝合部141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气囊121的各部位中、用于约束乘员头部的乘员头部约束部位(后述的“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上设有该缝合部141a,因此各织带140覆盖在乘员约束部位上。该气囊121,由与汽车用的气囊布相同的材料形成袋状,使与各织带140缝合的缝合部141a朝上地以规定折叠形式折叠后收容到保持器125中。
具体而言,该气囊121,以下述折叠形式收容到保持器125中:气囊各部位中在展开膨胀时朝向乘员(或车辆后方)的乘员侧气囊部122,使折皱面沿上下方向堆叠地对其进行折皱状折叠,以向车辆前侧卷状卷绕的方式对展开膨胀时朝向车辆前方的车辆前侧气囊部123进行卷状折叠(参照图3)。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皱状折叠,被规定为以折皱状折叠该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叠形式;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的卷状折叠,被规定为以卷状卷绕该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的折叠形式。而且,在保持器125的收容空间中的收容空间后侧设置乘员侧气囊部122,并且在收容空间前侧设置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在图3中,以箭头10表示该气囊121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的突出(展开)方向。该气囊121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气囊”。
各织带140,构成长形的连接固定体,其一端141被缝合在气囊121上,并且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侧的固定件(图1和图2中的固定件108)上。上述织带140、140,并列设置在气囊装置120与车体之间的两个部位上,并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将气囊121连接固定到自动二轮车100的车体一侧。由此,可以确保气囊121展开时的展开动作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利用织带140、140确保展开膨胀后的气囊121对乘员进行约束时的约束稳定性。尤其是,通过采用左右一对织带140、140,可以使气囊121左右保持良好平衡地展开膨胀,从而提高约束乘员时的稳定性。上述织带140、140,例如由与汽车用的安全带相同的织带材料(利用树脂纤维类加工成带状的材料)或与气囊布相同的材料形成带状。除了带状,还可以使各织带140形成绳状。此外,安装在气囊121上的织带140,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采用一根或多根。
充气机124,构成下述装置:当发生车辆碰撞时,为了使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121从保持器125展开膨胀,产生气囊用膨胀气体,并且将该气囊膨胀用气体供给到气囊121的内部。该充气机124,可以收容到袋状的气囊121中,并直接将所产生的气囊用膨胀气体供给到气囊121内;或者也可以经由气体供给通路而连接到气囊121上,通过气体供给通路将所产生的气囊用膨胀气体间接地供给到气囊121内。该充气机124,构成本发明中的“气体供给装置”。
保持器125,形成用于收容以上述折叠形式折叠的所述气囊121和充气机124的有底箱状的壳体。具体而言,该保持器125,至少具有用于收容气囊121的气囊收容部125a和用于收容充气机124的充气机收容部(凹陷部)125b。在该保持器125上形成的气囊开口125c,构成允许气囊121展开膨胀的开口部分。在气囊121的收容状态下,在该保持器125的外形内,将各织带140配置在气囊开口125c的开口平面上。该保持器125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气囊收容部”。
模块罩130,构成通过从上方覆盖保持器125的气囊开口125c来覆盖处于收容状态的气囊121的部件,至少具有顶板部131和立设部132。该模块罩130,典型的为,通过采用树脂材料的模具成型。该模块罩130的顶板部131,构成通过在保持器125的气囊开口125c的区域沿着开口面方向大致水平延伸而形成气囊装置120的上表面的板状部位。该模块罩130的立设部132,构成从顶板部131的下表面(内表面)在与该顶板部131和延伸面交叉的垂直方向上,沿着保持器125的保持器壁部125d(被安装部)延伸的板状部位。而且,在该立设部132的车辆后侧(乘员一侧),形成有将模块罩130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左右一对织带穿孔134、134,从而可以使织带140穿过各织带穿孔134而在模块罩130的罩内部与罩外部之间延伸。该立设部132,通过固定件126而安装固定到保持器壁部125d上,从而连接模块罩130和保持器125。此外,各织带穿孔134,设置在形成于立设部132上的薄壁部分(薄弱部分)、即所谓撕裂线135上。
接着,参照图5~图10等说明上述结构的气囊装置120的动作。在这里,在图5和图6中表示了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中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初期的状态。图7~图9均是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中期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的图,图10是从车辆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处于展开膨胀完毕状态的自动二轮车100的图。
自动二轮车100,当在其行进方向一侧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要向自动二轮车100的前方移动(飞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发生前方碰撞时,气囊装置120的充气机124工作,向气囊121内供给由该充气机124产生的膨胀气体开始。由此,在处于工作前的状态的图3所示的气囊装置120中,气囊121开始向箭头10的方向突出(展开)。于是,持续向气囊121内送入膨胀气体,从而在气囊121内从充气机124一侧依次形成膨胀部。
这时,如图5所示,在气囊装置120开始工作后不久,气囊立即借助其展开膨胀力从下面挤压模块罩130的顶板部131。模块罩130,当顶板部131受到来自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力时,则沿着撕裂线135开裂,以立设部132的车辆前侧为铰链向车辆前方展开,以解除保持器125的气囊开口125c的覆盖状态。由此,允许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动作,该气囊121通过保持器125的气囊开125c向保持器125的外部突出。而且,随着气囊121始展开膨胀动作,在缝合于该气囊121上的各织带140上通过一端141开始产生拉伸负荷。由此,各织带140,向上方推开织带罩107,解除该织带罩107的覆盖状态。
其中,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1,气囊各部位中的乘员侧气囊部122被以折皱状进行折叠,使其折皱状折叠面沿着上下方向堆叠,以向车辆前侧卷状卷绕的方式对车辆前侧气囊部123进行卷状折叠,在此状态下将气囊121收容到保持器125中。被折皱状折叠的乘员侧气囊部122,解除其折叠时的解除阻力低于被卷状折叠的车辆前侧气囊部123。这里所说的“解除阻力”,是从进行规定折叠之后的状态回复至进行该折叠之前的状态所需的用于解除折叠的阻力,实际上,与回复至折叠前状态的回复时间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即,当解除阻力相对较高时,解除折叠所需的时间相对变长;当解除阻力相对较低时,解除折叠所需的时间相对变短。
因此,如图6所示,该气囊121,在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的展开膨胀初期,该气囊121各部位中的乘员侧气囊部122,在包括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在内的其他气囊部位之前展开膨胀。利用展开膨胀后的乘员侧气囊部122迅速地约束乘员R。而且,根据乘员侧气囊部122在包括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在内的其他气囊部位之前展开膨胀的本结构(以下称作“第1结构”),由于其余的气囊部位(车辆前侧气囊部123)以先展开膨胀的乘员侧气囊部122为支撑而稳定地展开膨胀,所以可以起到能够确保气囊121展开时的展开动作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如上所述,由于也可以通过织带140、140(以下称作“第2结构”)获得该作用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气囊121的展开动作稳定性,优选同时设置第1结构和第2结构;在仅采用第1结构即可确保所需程度的稳定性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第2结构(织带140、140)。这里所说的乘员侧气囊部1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乘员侧气囊部”,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辆前侧气囊部”和“其他气囊部位”。
但是,在安装到摩托车上的这种气囊装置120中,优选该气囊121(乘员侧气囊部122)除了简单地在乘员R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150展开膨胀以外,还根据情况以适当形式展开膨胀。具体而言,当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相对于处于前倾姿势的乘员,当气囊121先向头部方向展开膨胀时,假设乘员头部受到向与乘员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进行动作的气囊121的负荷。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是使气囊121简单地在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而是提出了通过考虑向乘员头部和乘员胸部展开膨胀的顺序来进一步提高乘员约束性的技术方案。具体而言,当图6所示的气囊121进一步展开膨胀时,配置在该气囊121的上方并覆盖在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上的织带140、140限制该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动作,从而控制该展开膨胀动作。
根据这种结构,如图7所示,利用织带140、140限制乘员侧气囊部122中的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由此使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先向乘员胸部方向展开膨胀之后,使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这里所说的“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构成主要约束乘员R的头部或脸部的区域,而且“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构成主要约束乘员R的胸部的区域。在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先向乘员胸部方向展开膨胀的状态下,该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柔软地挡住并向车辆后方挤压处于前倾姿势的乘员R的胸部,从而扶起该乘员R的上身。而且,在该状态下,由于利用织带140、140限制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所以可以降低由向与乘员R的移动方向相向的方向进行动作的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作用于乘员R的头部上的负荷。
之后,图7所示的气囊121,利用织带140、140对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的限制作用,使车辆前侧气囊部123一边展开膨胀一边向车辆前方(例如图7中的空白箭头的方向)突出,经过图8所示的展开膨胀状态,使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向上方(例如图8中的空白箭头的方向)突出。向上方突出后的该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如图9所示,形成蔓延到乘员R的前侧的状态。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先向乘员胸部方向展开膨胀之后,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才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所以可以用气囊121柔软地挡住乘员R,并提高该气囊121对乘员的约束性能。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由于向车辆前侧对车辆前侧气囊部123进行卷状折叠,所以对顺利执行图7~图9所示的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的一系列展开膨胀动作、即向车辆前方展开膨胀之后向上方展开膨胀的动作有效。
而且,通过使整个气囊121向车辆前后方向(例如图9中的空白箭头的方向)突出,如图10所示,形成使气囊121完全展开膨胀后的展开膨胀完毕状态。在该展开膨胀完毕状态下,膨胀后的气囊121,充溢乘员R的前方形成的乘员约束区域150,由此,可以利用膨胀后的该气囊121来约束由于车辆膨胀时的动能而要向前方移动方向移动的乘员R,并在约束时缓和作用于乘员R的冲击。
另外,在该展开膨胀完毕状态下,各织带140,在气囊121与固定件108之间,形成大致沿直线状延伸的伸长状态,可以利用各织带140的张力限制气囊121朝向车辆上方或车辆前方的动作。而且,展开膨胀完毕的气囊121,其车辆前侧与前部102抵接,其两侧与手柄104抵接。由此,可以利用展开膨胀完毕的气囊121稳定地约束乘员R。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摩托车发生前方膨胀时的展开膨胀初期,以下述折叠形式(对乘员侧气囊部122进行折皱状折叠,对车辆前侧气囊部123进行卷状折叠的折叠形式)对气囊121进行折叠,使得该气囊121的各个部位中的乘员侧气囊部122在包含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在内的其他气囊部位之前展开膨胀,从而可以利用展开膨胀的该气囊121的乘员侧气囊部122迅速地约束乘员R。特别是,通过将解除阻力相对较低的乘员侧气囊部122配置在保持125的收容空间后侧,可以在气囊121的展开膨胀初期使乘员侧气囊部122更为迅速地向乘员展开膨胀,而且,由于通过设法改变折叠形式而将解除对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叠时的解除阻力设定得较低,所以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气囊121对乘员的约束性能。
另外,关于本结构,只要将乘员侧气囊部122解除折叠时的解除阻力设定得低于车辆前侧气囊部123即可,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叠形式和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的折叠形式的组合。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除了对乘员侧气囊部122进行折皱状折叠,对车辆前侧气囊123进行卷状折叠以外,例如,还可以采用下述形式:第1形式,对乘员侧气囊部122和车辆前侧气囊部都进行折皱状折叠,而且使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叠数少于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第2形式,对乘员侧气囊部122和车辆前侧气囊部都进行卷状折叠,而且使乘员侧气囊部122的折叠数(卷数)少于车辆前侧气囊部123等。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覆盖在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上的织带140、140,通过限制气囊121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使该气囊121的各个部位中的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先向乘员胸部方向展开膨胀以后,使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所以可以降低乘员头部约束部位122a作用于乘员R的头部的负荷。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提供了一种采用将气囊121固定到摩托车上的织带140、140作为限制该气囊121向乘员头部方向展开膨胀的装置的合理结构。另外,关于本结构,作为用于使气囊121的各个部位中的乘员胸部约束部位122b先向乘员胸部方向展开膨胀的装置,除了采用织带140、140以外,还可以通过设法改变气囊121的折叠形式来实现。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考虑进行各种应用或变形。例如,还可以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下述各个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记载了所谓旅游型的自动二轮车10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手柄与座椅之间具有允许乘员脚部横向移动的空间的踏板型等其他种类的摩托车、除自动二轮车100以外的其他摩托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记载了将气囊装置120配置在燃料箱106的前方的情况,只要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使气囊121向所需区域展开膨胀即可,可以适当改变气囊装置120在车辆内的配置位置。例如,还可以将气囊装置120适当配置在比图1所示位置靠后或靠下的位置上。

Claims (5)

1.一种安装在摩托车上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约束乘员用的气囊;
气囊收容部,收容以规定形式折叠的所述气囊;和
气体供给装置,在所述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为了使所述气囊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向该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
所述气囊的结构如下:以下述折叠形式折叠所述气囊并收容到所述气囊收容部中,使得解除该气囊各部位中与乘员相向的乘员侧气囊部的折叠时的解除阻力低于解除其他气囊部位的折叠时的解除阻力,由此在所述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的气囊展开膨胀初期,使所述乘员侧气囊部在其他气囊部位之前展开膨胀;
还包括并列设置的左右一对织带,所述织带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织带的一端缝合在所述气囊上,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侧的固定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收容部配置得比乘员靠近车辆前侧,并且将所述气囊的所述乘员侧气囊部收容在该气囊收容部的收容空间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收容在所述气囊收容部中的所述气囊,对该气囊各部位中位于车辆前侧的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对所述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解除所述折皱状折叠时的解除阻力低于解除所述车辆前侧气囊部的卷状折叠时的解除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收容在所述气囊收容部中的所述气囊,以向车辆前侧卷绕所述车辆前侧气囊部的方式对所述车辆前侧气囊部进行卷状折叠,并且使所述乘员侧气囊部的折皱状折叠面沿上下方向堆叠地对所述乘员侧气囊部进行折皱状折叠。
5.一种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装载有下述气囊装置:当摩托车发生前方碰撞时,通过向气囊供给气囊膨胀用气体,使该气囊在乘员前侧的乘员约束区域展开膨胀,从而约束乘员;其特征在于,
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作为所述气囊装置。
CN2007100072796A 2006-01-25 2007-01-25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75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6849 2006-01-25
JP2006016849A JP4773832B2 (ja) 2006-01-25 2006-01-25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2006016849 2006-0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7554A CN101007554A (zh) 2007-08-01
CN101007554B true CN101007554B (zh) 2010-09-08

Family

ID=37964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727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7554B (zh) 2006-01-25 2007-01-25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88264B2 (zh)
EP (1) EP1813518B1 (zh)
JP (1) JP4773832B2 (zh)
CN (1) CN101007554B (zh)
DE (1) DE60200700713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0071A (ja) * 2007-11-15 2009-06-04 Toyoda Gosei Co Ltd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793978B2 (en) * 2008-01-29 2010-09-14 Toyoda Gosei Co. Ltd. Constrained airbag deployment using an external tether
JP5032354B2 (ja) * 2008-01-31 2012-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83412B2 (ja) * 2009-09-30 2014-0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090223B2 (en) 2013-04-16 2015-07-28 Tk Holdings Inc. Airbag device
DE102013216711A1 (de) * 2013-08-22 2015-02-26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Aktivieren einer Persone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rad und Personenschutzsystem
WO2018221178A1 (ja) * 2017-06-02 2018-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90161045A1 (en) * 2017-11-29 2019-05-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bag assembly configured to deploy from a side wall of a vehicle to resist upward motion of the leg of an occupant,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irbag assembly
WO2021199362A1 (ja) * 2020-03-31 2021-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DE102021112849A1 (de) 2021-05-18 2022-11-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anordnung für ein von einem fahrer betreibbares fahrzeu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598A (en) * 1996-08-27 1999-02-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ir bag device
US6264237B1 (en) * 1999-07-28 2001-07-24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CN1410300A (zh) * 2001-10-02 2003-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458026A (zh) * 2002-05-15 2003-11-26 高田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572642A (zh) * 2003-06-11 2005-02-02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和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447B2 (ja) 1996-07-25 2004-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05182B2 (ja) * 1998-03-27 2003-05-1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619691B1 (en) * 1998-10-23 2003-09-16 Takata Corporation Passenger-side airbag device
US6692024B2 (en) * 2000-09-14 2004-02-17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Folded air bag
JP4465855B2 (ja) 2000-11-01 2010-05-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33910B2 (ja) 2000-11-02 2011-02-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137780A (ja) 2000-11-02 2002-05-14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807258B2 (ja) * 2001-06-27 2006-08-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932867B2 (ja) * 2001-11-07 2007-06-20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026079A (ja) * 2002-06-27 2004-01-29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314811A (ja) * 2003-04-16 2004-11-11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4636935B2 (ja) * 2005-05-09 2011-02-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鞍乗り型車両
JP4606243B2 (ja) * 2005-05-09 2011-01-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598A (en) * 1996-08-27 1999-02-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Air bag device
US6264237B1 (en) * 1999-07-28 2001-07-24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CN1410300A (zh) * 2001-10-02 2003-04-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CN1458026A (zh) * 2002-05-15 2003-11-26 高田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572642A (zh) * 2003-06-11 2005-02-02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和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70703A1 (en) 2007-07-26
US7588264B2 (en) 2009-09-15
CN101007554A (zh) 2007-08-01
JP2007196818A (ja) 2007-08-09
EP1813518A3 (en) 2008-03-12
JP4773832B2 (ja) 2011-09-14
DE602007007130D1 (de) 2010-07-29
EP1813518B1 (en) 2010-06-16
EP1813518A2 (en)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7554B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1007556B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1007555B (zh) 摩托车用气囊装置、摩托车
CN1330517C (zh) 气囊装置以及搭载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927641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0396540C (zh) 气囊装置和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951730A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2712288A (zh) 后部碰撞用气囊装置
CN1927642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927644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927643A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482277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CN100354160C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939797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0402365C (zh) 手把盖、摩托车
CN101549723A (zh) 气囊装置及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861464B (zh) 气囊装置、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51404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2006123687A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