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2365C - 手把盖、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手把盖、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2365C
CN100402365C CNB2004100067949A CN200410006794A CN100402365C CN 100402365 C CN100402365 C CN 100402365C CN B2004100067949 A CNB2004100067949 A CN B2004100067949A CN 200410006794 A CN200410006794 A CN 200410006794A CN 100402365 C CN100402365 C CN 1004023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handgrip
lid
expand
forma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67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1884A (zh
Inventor
宫田保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1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23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23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 B60R21/216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vers for the inflatable member characterised by a tear line for defining a deploymen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7/00Safety equipment
    • B62J27/20Airba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发生事故时可以可靠保护乘员的摩托车中的气囊构成技术以及关联技术。在作为摩托车的自动二轮车上装有气囊装置(120),气囊装置(120)具有在前面发生冲撞时,向在乘员前面形成的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122),以及盖(126)。盖(126)可以覆盖或解除覆盖手把(104)和气囊(122),气囊(122)的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时,薄壁部开裂,解除对第2构成部(124)的覆盖。

Description

手把盖、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气囊装置的摩托车的构成技术。
技术背景
现在,已经知道有各种将气囊装置装在摩托车上,用以保护乘员的技术。例如在前方发生冲撞时,在自动二轮车中,容纳在安装于车体架上的箱子内的气囊利用膨胀的气体展开膨胀,由此将乘员束缚住的技术被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用此技术要注意确保拓宽气囊保护区域的可能性,而在像摩托车这样的四面开放结构的车体上安装气囊装置的情况下,要求用气囊可靠地束缚住乘员需要更有效的技术。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377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问题点提出的,把要提供一种在摩托车中,当发生事故时能可靠保护乘员的气囊的构成技术以及相关技术作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形成本发明中的各个发明。这些发明中所述的发明可以适用于安装有气囊装置的各种摩托车。在本说明书中,“摩托车”是指跨骑的车辆,也就是包括乘员跨坐在座椅上方式的各种车辆,例如乘员前面并列设置有燃料箱类型的自动二轮车、也包括在乘员座椅和支撑手把用的头管之间形成空间的踏板车型的自动二轮车。除了自动二轮车以外,还有具有三个以上车轮、乘员跨坐的车辆(例如送匹萨饼用的三轮机动车、走坏路用的三轮或四轮马车式机动车),此外,像机动雪橇等那样的利用雪橇或循环履带行进并且乘员跨坐的车辆也包括在上述“摩托车”中。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
在第一发明中,气囊装置具有气囊,此气囊在摩托车前方冲撞时其内部被提供膨胀气体。典型采用的结构是将上述气囊和使此气囊膨胀的装置,例如充气机等装入作为收纳体的保持架中,由充气机动作而向气囊内部提供膨胀气体。由此,气囊向乘员前方形成的乘员保护区域突出,展开膨胀。
本发明的手把盖是在装有气囊装置的各种摩托车上,具有可以覆盖或解除覆盖摩托车的手把部和气囊的结构。特别是本发明的手把盖其特征是:将原来用于覆盖手把部位的结构同时作为用于覆盖气囊的的盖。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供一种省掉气囊用的盖、特别是结构紧凑的气囊装置。
本发明中的所谓的“手把部”当然是指手把本身,是指安装在手把上的托架等各种部件,还指包括这些各种部件和手把的结构。本发明所谓的“覆盖气囊”的方式意思是指至少要覆盖气囊,不仅是用手把盖覆盖气囊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且例如也包括用手把盖覆盖包括气囊的气囊装置的构成部分以至整个气囊装置的方式。
本发明的手把盖具有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允许解除对气囊的覆盖的允许区域。本发明所谓的“允许区域”主要是包括具有可以解除对气囊的覆盖的结构的区域,典型的允许区域是具有受到气囊主体中气囊作用的展开力以及膨胀力而造成开裂或挤掉结构的区域。具体的结构有盖主体上形成比其它部位厚度薄的撕裂部分作为允许区域,气囊展开膨胀的同时,此撕裂部分(允许区域)开裂,从而解除对气囊的覆盖,以及使构成盖主体的一部分重叠而形成允许区域,气囊展开膨胀的同时,此允许区域的重叠被解除,从而解除对气囊的覆盖等。
将手把盖同时用作气囊盖的结构,典型的是可以将气囊安装在手把部。一般,在摩托车上手把部是朝向(临近)乘员前方形成的乘员保护区域的结构,在这样结构中,通过将气囊安装在手把部,气囊可以更稳定可靠地向乘员保护区域突出。此外,在手把部上安装气囊的结构容易确定气囊的配置位置,组装性能优良。
用铆钉类、螺栓类、扣钩类等的安装装置将此气囊安装在手把上,可以防止展开膨胀的气囊束缚乘员时气囊位置的偏离。此外,具有一定刚性的手把部起到展开膨胀后的气囊的受压部位的作用,利用手把可以可靠地承受乘员作用在气囊上的负荷。此外,一般有的情况下摩托车的手把部设置在容易妨碍气囊展开膨胀的位置,采用将气囊安装在此手把主体上的结构,可以使气囊的展开膨胀不容易受到手把部的妨碍。此外,采用沿长尺形状的手把径向大的范围内安装气囊的结构,可以提高气囊突出的方向性,可以有效控制气囊突出的方向。利用这样的结构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实现有效地保护乘员。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
在第一发明所述的手把盖,优选的是如第二发明所述,允许区域使用薄壁部构成。
本发明中的“薄壁部”规定为盖主体中与其它部位相比相对厚度较薄的部位(撕裂部分)。此薄壁部的方式有薄壁部的撕裂部分形成线形的方式、撕裂部分形成点状的方式、或撕裂部分成面状的方式等。采用的典型结构是在盖主体上设置使撕裂部分成线形的撕裂线。此薄壁部是与解除对气囊的覆盖相关的部位,受到气囊作用的展开力和膨胀力而开裂。由此,气囊展开膨胀时,因薄壁部的作用而解除对气囊的覆盖,允许此气囊向手把外部展开膨胀。这样的结构使可有效对气囊覆盖或解除覆盖的手把盖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
在第一发明所述的手把盖中,优选的是第三发明所述,允许区域由多个盖拼合片部分重叠的重叠部分构成。用此手把盖,在气囊展开膨胀时,例如因承受气囊作用的展开力和膨胀力,重叠的部分被挤掉,解除了重叠,从而由手把盖形成的对气囊的覆盖被解除。由此,在气囊展开膨胀时,允许此气囊向手把外部展开膨胀。这样的结构使可有效对气囊覆盖或解除覆盖的手把盖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
第四发明所述的摩托车特指装备有第一~第三发明中任1项所述的手把盖的摩托车。由此,提供一种可以在发生事故时有效地保护乘员的摩托车。
附图说明
图1为从乘员一侧看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自动二轮车100的图示,表示自动二轮车100上安装有气囊装置120的情况。
图2为表示图1中气囊装置120的结构的图示。
图3为表示图2中盖126的结构的图示。
图4为图3中A-A线断面的向视图示。
图5为图4的局部断面图。
图6为表示图2中的盖126在薄壁部126a展开状态的图示。
图7为示意表示气囊装置120展开初期的状态的图示。
图8为示意表示气囊装置120展开过程的状态的图示。
图9为图8的局部断面图。
图10为示意表示气囊装置120展开终了时的状态的图示。
图11为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盖226结构的图示。
图12为图11中B-B线断面的向视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从乘员一侧看的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踏板型自动二轮车100的图示,表示自动二轮车100上装有气囊装置120的结构的图示。图2为表示图1中气囊装置120结构的图示。图3为表示图2中盖126结构的图示。图4为图3中A-A线断面的向视图示。图5为表示图2中盖126薄壁部位126a展开状态的图示。图6为图2中气囊122的局部放大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0相当于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自动二轮车100是由发动机和主机架等组成的车体构成部分101、乘员可以跨坐的座椅103、手把104、前轮和后轮(图中省略)等为主体构成的踏板车。
规定自动二轮车100的车体构成部分101上方、乘员前方的区域为自动二轮车100在前方发生冲撞时的乘员保护区域130。在本实施方式中,“前方冲撞”包括自动二轮车100与前面冲撞对象(为方便起见图中没有表示)冲撞的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员保护区域130”定义为在因前方冲撞时的动能而使乘员向自动二轮车100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乘员向前方移动方向10上方移动,束缚向自动二轮车100的前方冲出的乘员,以保护乘员的空间。
车体构成部分101中车体前方的前身部102设置有手把104、气囊装置120和具有各种仪表、开关等的仪表板105等。特别是气囊装置120安装在手把104上,设置在临近上述乘员保护区域130。也就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气囊装置120设置成使后面要介绍的气囊122的突出(展开膨胀)的方向朝向乘员的前方侧。
如图2所示,气囊装置120是由以气囊122、容纳该气囊122的保持架保持架128、提供膨胀气体使气囊122从保持架保持架128展开膨胀的充气机129、安装部件125、盖126等为主体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122具有容纳于保持架128内的第1构成部123、设置在保持架128外的第2构成部124。第1构成部123例如被折叠成卷筒形,容纳于保持架128内部。
另一方面,第2构成部124利用保持架128外部的安装部件125沿长尺形状的手把104的径向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122一部分的第2构成部124设置在保持架128外部,此第2构成部124安装在车体侧部件的手把104上。手把104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手把部”。此第2构成部124可以设置成以整个气囊122容纳于保持架128的方式组装的状态下,使气囊122的一部分从保持架128展开(拉出),或可以预先设置在保持架128外部进行组装。
第2构成部124经由安装部件125安装在手把104上表面部分。此安装部件25根据需要可以使用铆钉类、螺栓类、扣钩类等。盖126具有对应于安装了第2构成部124的手把104形状的结构,将第2构成部124连同手把104一起覆盖。此盖126对应于本发明中的“手把”。
如图3和图4所示,利用盖安装部件126c将盖126固定在车体一侧。
此盖126在盖主体中具有厚度相对薄的薄壁部126a(撕裂部分)和厚度相对厚的厚壁部126b。薄壁部126a形成线形(线形)的撕裂线,此部位与盖主体的开裂(断裂、打开)有关。也就是,此薄壁部126a的厚度根据盖126受到的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的力来设定。因此,盖126的结构是在受到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时的展开膨胀力后,沿此薄壁部126a形成的撕裂线开裂(断裂、打开)。例如如图5所示,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时,盖126开裂成多片拼合片(图5中为10片)。此薄壁部126a构成本发明的“允许区域”。
其中如图6所示,优选的是沿手把104安装的第2构成部124预先折叠成规定形状,例如折叠成波纹形,然后用保护布127覆盖在它的四周。此保护布127的结构是可以保持折叠后的第2构成部124的状态,而且在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时可以允许该展开膨胀。例如可以使用不妨碍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的易断材料,可以用薄布作为保护布127。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第2构成部124折叠状态的破坏,而且使第2构成部124可以平滑地展开膨胀。
然后在图1~图6基础上参照图7~图10,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100和气囊装置120的作用进行说明。其中图7为示意表示气囊120展开初期状态的图示。图8为示意表示气囊装置120展开过程状态的图示。图9为图8的局部断面图。图10为示意表示气囊装置120展开终了时的状态的图示。
乘员乘坐的自动二轮车100在它的前进方向发生冲撞事故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乘员向自动二轮车100的前方(箭头10的方向)移动(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到前方的冲撞后气囊装置120动作,气囊122开始从气囊装置120向乘员保护区域130突出(展开)。通过从作为膨胀气体提供装置的充气机129向气囊122内提供膨胀气体,气囊122开始展开膨胀。气囊装置120展开初期状态如图4和图7所示。
如图7所示,在气囊装置展开初期,气囊122中的第1构成部123从保持架128飞出并展开膨胀。这种气囊122展开膨胀的方式相当于本发明的“展开膨胀”。例如如图5所示,在这种状态下,沿手把104配置的第2构成部124保持经由保护布127的覆盖而容纳于盖126内的状态。
然后继续向气囊122提供膨胀气体,气囊122进行展开膨胀的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
如图8所示,在气囊装置120展开过程中,气囊122中的第1构成部123进一步展开膨胀,扩大膨胀区域,另一方面第2构成部124开始展开膨胀。如图9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安装在手把104上的第2构成部124膨胀。此时,保护布127因第2构成部124的膨胀力而破裂。此外,盖126因第2构成部124的膨胀力在薄壁部126a上开裂,盖126对第2构成部124的覆盖被解除。从而允许解除覆盖的第2构成部124向盖126外部展开膨胀,向乘员保护区域130突出。这种方式相当于本发明的“气囊展开膨胀时,该盖主体在薄壁部开裂,由此解除对该气囊的覆盖,允许气囊向手把盖外部展开膨胀”的方式。
如图10所示,一旦气囊装120的打开结束后,由第1构成部123和第2构成部124组成的气囊122整体在乘员保护区域130中展开膨胀。在气囊122完全展开膨胀的状态下,膨胀后的气囊122充满乘员保护区域130,把因冲撞时的动能造成向车体前方(图1中箭头10的方向)移动的乘员可靠地束缚在此乘员保护区域130,使向自动二轮车100前方冲出的事防患于未然。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使盖126兼有气囊122用的盖的功能和手把104用的盖的功能,从而可以提供合理的气囊构成技术。特别是可以省掉气囊用盖或手把用盖,尤其是可以有效地提供紧凑的气囊装置。由于采用了具有薄壁部126a的盖126,可以紧凑地构成有效地覆盖或解除覆盖气囊122的盖。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利用将第2构成部124安装在手把104上,不容易发生被手把104等突起部分挂住而妨碍气囊122展开膨胀的事情。一般,有的情况下摩托车的手把设置在容易妨碍气囊展开膨胀的位置,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把104本身上安装第2构成部124,特别有效地防止因手把104妨碍气囊122展开膨胀的情况。因此在发生事故时可以实现对乘员有效的保护。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气囊装置120的结构可以提高气囊122第2构成部124突出的方向性,有效地控制气囊122突出的方向。也就是,现有的将整个气囊装在收纳体(保持架)内的结构,要使气囊向适当的突出方向突出,必须在气囊折叠方式等方面下工夫,而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使气囊122稳定可靠地向乘员保护区域130突出。特别是由于采用了沿长尺形状的手把104径向大范围安装第2构成部124的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这种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将气囊122的第2构成部124设置在保持架128外部,可以缩短整个气囊122完成展开膨胀的时间,可以提高对乘员束缚的性能。此外,这样的结构可以使保持架128小型化。特别是在自动二轮车100这样的乘员四周开放的车体上,由于要求采用更大气囊以可靠地束缚乘员,收纳体一般大型化,而采用本实施方式,不但可靠地保证气囊122对乘员的束缚性能,而且使作为收纳体的保持架128小型化。因此,可以有效使装有气囊装置120的自动二轮车100外表美观。也就是,特别是在自动二轮车100这样的乘员四周开放的车体上,一般要使用大的气囊,使收纳体大型化,而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解决此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利用安装部件125将第2部件124安装在手把104上的结构,展开膨胀后的气囊122束缚乘员时位置不容易偏离,而且由于具有一定刚性的手把104作为该气囊122的受压部来作用,因此用手把104可以可靠地承受乘员作用于气囊122的负荷。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只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应用和变化。例如也可以实施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如下各种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气囊122展开膨胀时在薄壁部126a开裂的盖126进行了描述,例如也可以用图11和图12所示结构的盖226。在这些图中与图3和图4表示的相同的要素采用同一符号。此盖226与上述结构的盖126相同,对应于本发明的“手把盖”。
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盖226是预先用多片盖拼合片226a构成的,将这些盖拼合片226a部分重叠,形成重叠部分(搭接部)226b。此重叠部分226b构成本发明中的“允许区域”。这样结构的盖226因承受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时的力,在重叠部分226b的盖拼合片226a的重叠被解除,第2构成部124的覆盖被解除。从而允许解除覆盖的第2构成部124向盖226外部展开膨胀,向乘员保护区域130方向突出。这种方式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当气囊展开膨胀时,重叠部分的重叠被解除,由此对该气囊的覆盖被解除。”方式。因此允许第2构成部124展开膨胀,整个气囊122在乘员保护区域130展开膨胀。重叠部分226b的大小(重叠范围)可以根据盖226承受的第2构成部124的展开膨胀力等适当设定。
利用盖226覆盖的气囊122展开膨胀时的情况与图8~图10所示的情况大体相同,不再进行详细的说明。在使用这样结构的盖226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与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盖126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薄壁部126a形成线状(线形)的撕裂线的盖126进行了说明,而该薄壁部126a的形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各种变化。例如薄壁形状的撕裂部分可以形成点状、以及撕裂部分形成点状或线状,而且是闭合的形状、或撕裂部分作成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盖126或盖226覆盖作为气囊122一部分的第2构成部124的结构,而也可以是利用盖126或盖226覆盖整个气囊122或包括气囊122的整个气囊装置12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对踏板型自动二轮车100进行了说明,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其它种类的摩托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当发生事故时,可以可靠保护乘员的摩托车中的气囊构成技术以及关联技术。

Claims (4)

1.一种手把盖,在具备有当前方发生冲撞时,气囊向乘员前方形成的乘员保护区域展开膨胀的气囊装置的摩托车中,可以覆盖或解除覆盖该摩托车的手把部和所述气囊,其特征在于,
盖主体具备有当所述气囊展开膨胀时允许解除对该气囊的覆盖的允许区域;
所述气囊具有收容于保持架内的第1构成部和设在保持架外的第2构成部;
所述盖主体,将所述第2构成部连同所述手把部一起覆盖,并且在所述第2构成部展开膨胀时开裂成多片拼合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允许区域采用在盖主体的各部位中,厚度相对薄的薄壁部构成;
所述气囊展开膨胀时,该盖主体在所述薄壁部开裂,由此解除对该气囊的覆盖,允许气囊向手把盖外部展开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把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允许区域由多个盖拼合片部分重叠的重叠部分构成;
所述气囊展开膨胀时,所述重叠部分的重叠被解除,由此解除对该气囊的覆盖,允许该气囊向手把盖外部展开膨胀。
4.一种摩托车,具备有权利要求1~3中任1项所述的手把盖。
CNB2004100067949A 2003-04-17 2004-02-26 手把盖、摩托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3042A JP2004314837A (ja) 2003-04-17 2003-04-17 ハンドルカバー、オートバイ
JP113042/2003 2003-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1884A CN1541884A (zh) 2004-11-03
CN100402365C true CN100402365C (zh) 2008-07-16

Family

ID=3315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79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365C (zh) 2003-04-17 2004-02-26 手把盖、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13831B2 (zh)
JP (1) JP2004314837A (zh)
CN (1) CN10040236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9136B2 (ja) * 2002-03-01 2008-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333463B2 (ja) * 2004-04-20 2009-09-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小型滑走艇
JP4162643B2 (ja) * 2004-09-10 2008-10-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乗員制止装置
JP5125614B2 (ja) * 2008-02-29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EP3786044B1 (en) * 2018-04-27 2022-10-19 Honda Motor Co., Ltd. Airbag device for saddle-type vehicles
CN114845928A (zh) * 2020-01-11 2022-08-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摩托车用安全气囊装置
DE102020103208A1 (de) * 2020-02-07 2021-08-12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ahrzeug mit wenigstens einer Lenkerstange, insbesondere Motorrad, mit einerSicherheitseinrichtung
DE102022124536A1 (de) 2022-09-23 2024-03-28 ADVENATE GmbH Fahrzeug mit Airba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757A (en) * 1988-11-01 1991-09-10 Jaguar Cars Limited Air bag restraint systems
US5215330A (en) * 1990-08-02 1993-06-01 Nsk Ltd. Pad for air bag device
JPH09328087A (ja) * 1996-06-11 1997-12-2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938231A (en) * 1996-06-19 1999-08-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bag device for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2002137777A (ja) * 2000-11-01 2002-05-14 Toyoda Gosei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106437A1 (de) * 2001-02-13 2002-08-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inspur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11679U1 (de) * 1997-07-03 1997-10-30 Trw Repa Gmbh Gassack-Modul
ES1041438Y (es) 1998-10-06 1999-11-16 Duch Victor Medina Dispositivo de seguridad en motocicletas.
US6846009B2 (en) * 2002-02-20 2005-01-2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bag apparatus for a compact vehicle
JP2004314835A (ja) * 2003-04-17 2004-11-11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4308586B2 (ja) * 2003-06-11 2009-08-0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6757A (en) * 1988-11-01 1991-09-10 Jaguar Cars Limited Air bag restraint systems
US5215330A (en) * 1990-08-02 1993-06-01 Nsk Ltd. Pad for air bag device
JPH09328087A (ja) * 1996-06-11 1997-12-22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5938231A (en) * 1996-06-19 1999-08-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bag device for a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2002137777A (ja) * 2000-11-01 2002-05-14 Toyoda Gosei Co Ltd 鞍乗型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106437A1 (de) * 2001-02-13 2002-08-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inspurfahrzeug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开2002-137777A 2002.05.14
特开平9-328087A 1997.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1884A (zh) 2004-11-03
US7213831B2 (en) 2007-05-08
JP2004314837A (ja) 2004-11-11
US20040207184A1 (en) 200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517C (zh) 气囊装置以及搭载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3025760U (ja) 円筒形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構成体とこれを含むエアバッグ複合機構
CN101007554B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2007152967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及び装置
CN100396540C (zh) 气囊装置和附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1007556B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CN100402365C (zh) 手把盖、摩托车
JP5060351B2 (ja) コラム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0354160C (zh) 气囊装置和带气囊装置的摩托车
JP2005053250A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314835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4576308B2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136790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および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04857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CN102837661A (zh)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JPH06344843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570078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非乗員保護装置
JP4051155B2 (ja)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14047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5140477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オートバイ
JPH02197450A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配設構造
JP2009006800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JP2015006839A (ja) 車両衝突被害軽減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