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4439C -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4439C
CN100594439C CN200410070401A CN200410070401A CN100594439C CN 100594439 C CN100594439 C CN 100594439C CN 200410070401 A CN200410070401 A CN 200410070401A CN 200410070401 A CN200410070401 A CN 200410070401A CN 100594439 C CN100594439 C CN 1005944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glossiness
color density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70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0966A (zh
Inventor
丰原裕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80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0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44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44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8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eveloper properties or quality, e.g. charge, size, flowability
    • G03G15/0849Detection or control means for the developer concen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静电图像;显影装置,用于使用色调相同但密度不同的调色剂来使静电图像显影;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定影装置,用于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材料上定影。其中根据记录材料的光泽度来改变用于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色调相同但密度不同的调色剂的用量比例。

Description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成像设备形成的图像在光泽度方面的均匀性,该成像设备可以在其中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来形成图像的模式中和其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不形成图像的模式中操作。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泽度受到记录介质自身的影响,从而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因为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所以不能形成具有用户所期望的光泽度的图像。
近年来,对提高电照相成像设备的成像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换句话说,对能够不仅在其低密度区域上而且还在其高密度区域上形成与原稿或所期望的图像逼真的图像的成像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2002-148893中所公开的成像设备采用两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色密度较高的调色剂(下面称为高色密度调色剂)和色密度较低的调色剂(下面称为低色密度调色剂)。另外,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2001-318499披露了一种可以根据图像类型在两种不同的可切换模式中操作的成像设备:其中使用了高色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和其中只是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更具体地说,当形成主要关心其色密度(色调)层次的照片图像时,该成像设备在其中使用了高色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中操作,以便提高色密度再现程度。相反,当形成色调层次不是特别重要的印刷图像时,该成像设备在其中只是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中操作,由此减少了调色剂使用以便降低成像成本。
但是,只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来形成印刷图像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使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图像定影时,产生出在密度上与未定影图像不同的定影图像。
换句话说,当在其中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和其中仅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的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时,由于在图像密度上的差异,所以会产生出在使记录介质上未定影图像定影时定影图像在密度上与未定影图像不同的问题。
该问题在使用光泽度更高的记录介质时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无关地形成其光泽度符合用户要求的图像的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解决在使未定影图像定影时由于图像密度和记录介质的光泽度而出现的图像的光泽度变得与原来水平不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静电图像;
显影装置,它能够使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来使静电图像显影;
调色剂成像装置,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定影装置,用于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介质上定影,
其中根据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来调节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将更加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显示出其总体结构。
图2为用于控制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图3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低光泽纸的查询表(LUT)的图案。
图5为一曲线图,显示出用于高光泽纸的查询表(LUT)的图案。
图6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高光泽纸和低光泽纸模式中在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高色密度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和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
图7为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过程的流程图。
图8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中光泽纸模式的查询表(LUT)的图案。
图9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高和低光泽纸模式中,以及在中光泽纸模式中在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高色密度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和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
图10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高光泽纸的另一个查询表(LUT)的图案。
图11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其中使用另一种查询表的高光泽纸模式中在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高色密度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和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
图12为一曲线图,显示出用于其中使用了三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的高光泽纸模式的查询表(LUT)的图案。
图13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使用图12中的查询表时在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高色密度调色剂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和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
图14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为用于控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流程图。
图16为一曲线图,显示出在通过使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以高、中和低光泽模式操作在高光泽纸上形成图像时所实现的在色密度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
图17为使用了六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的一串列式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显示出其总体结构。
图18为一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该设备与图17中的成像设备一样使用了六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但是只采用了单个感光鼓来实现与由图17中的成像设备所实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该图显示出其总体结构。
图19说明了影响光泽度的区域层次机理。
图20为一曲线图,显示出记录介质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使用量和光泽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特征方面,在使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时,根据用于调色剂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来改变在用于调色剂成像的这些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通过采用这种成像方法,可以与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无关地形成其光泽度符合用户要求的图像。
更详细地说,除了实心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各种图像都具有许多没有任何调色剂的区域。因此,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泽度受到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影响。
因此,根据用于形成给定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来改变在用于形成给定图像的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通过采用这种方法,从而可以通过改变没有任何调色剂的给定图像区域的尺寸来调节给定图像的光泽度。因此可以与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无关地形成其光泽度符合用户要求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方面,采用两种或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根据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以及期望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在定影时所实现的密度来改变在用于成像的这些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通过采用该方法,因为通过定影所实现的光泽度受到图像密度和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的影响,所以可以解决在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时调色剂图像在光泽度上与目标等级(所要求的等级)偏离的问题。
这时,参照图19,将对图像的光泽度为什么受到图像密度的影响进行说明。当形成具有所要求密度的图像时,通过调节记录介质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量来实现所要求的密度。可以通过调节其上将要形成的记录介质的每单位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量来获得具有所要求密度的图像。除了实心图像之外的所有图像具有边界线部分(t),每个边界线部分位于图像的给定实心区域和没有承载任何调色剂的相邻区域之间。该边界线部分(t)不会反射沿着特定方向的光。因此,边界线部分(t)越长,则由图像沿着特定方向反射光更不容易。更具体地说,图像的给定区域密度越低,则其边界线部分(t)越长,从而造成该区域沿着与其中投射在调色剂层表面上的光的反射(偏转)方向不同的方向反射投射在其上的光。因此,密度越低的图像区域其光泽度越低。相反,密度越高的图像区域在边界线部分(t)上越短,因此在沿着与其中投射在调色剂层表面上的光的反射(偏转)方向不同的方向所反射(偏转)的光量上越小,因此其光泽度越高。换句话说,图像的光泽度受到图像密度的影响。
另外,图像的光泽度还受到其上形成该图像的记录介质本身的光泽度的影响。
具体地说,当在高光泽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其上形成该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的作用显著。
图20为显示每单位面积的高光泽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和在定影之后的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从图20中可以看出,当在高光泽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量较小的区域,以及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大的区域,其光泽度都比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为中等的区域的光泽度高。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大的区域其光泽度高的原因在于该区域的边界线部分(t)的长度较短,如上文所述。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小的区域其光泽度高的原因在于该区域覆盖有较少量的调色剂,因此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对该区域的光泽度的影响比其上的调色剂的大。如上所述,当在具有高水平光泽度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图像的光泽度有相当大的变化。
相比较而言,当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不是特别高时,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对其上形成的图像的光泽度的作用是无关紧要的。因此,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少的图像区域基本不会因为记录介质的光泽度而提高光泽度。显而易见,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所使用的调色剂量较多的图像区域不会因为记录介质的光泽度而提高光泽度。另外,光泽度低的记录介质其平滑度不会很高。因此,如果其上用于形成图像的调色剂量很大,所得到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表面不会变得平滑和平坦,发散的偏转(反射)投射在其上的光。因此即使边界线部分(t)因为每单位面积所用的调色剂量相当大而更短,该区域的光泽度也不高。
如上所述,由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其被定影时达到的光泽度受到图像密度的影响,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越高,图像密度对由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在其被定影时达到的光泽度的作用越大。
因此,本发明根据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调整两种或者多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因此,在密度相对较高并且因此其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使用量较高的图像区域之间,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的调色剂使用量变化较小。因此,边界线部分(t)的长度变化较小。因此,可以减少图像光泽度的偏离,该图像的光泽度归因于图像密度,并且当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自身的光泽度更高时,该图像的光泽度更高。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顺便提一句,如果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部件、部分等具有与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同样的附图标记,则其二者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因此,一旦对它们进行了描述,可以不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照相全色成像设备的示意截面图,显示了其整体结构。该实施方式中的全色成像设备包括位于设备顶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读取器1R,以及位于设备底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打印台1P。
该设备的成像操作如下。也就是,将原稿30放置在读取器部分1R的原稿放置玻璃板31上,采用曝光灯32对原稿30进行扫描,从而原稿30所反射的光由透镜33聚焦在全色CCD传感器34上。结果,获得了代表原稿30的彩色成分的视频信号。这些视频信号由未显示的放大电路放大,然后送至未显示的视频处理单元,该信号在其中进行处理。然后将它们利用未显示的成像数据存储部分的方式送至打印台1P。
对于打印台1P,不仅向其送出来自读取器部分1R的信号,而且送出来自计算机的视频信号、来自复印机的视频信号等。
但是,此处假设视频信号来自读取器部分1R来描述成像工位1P的成像操作。
打印台1P包括:一对感光鼓1a和1b,作为图像承载部件;一对预曝光灯11a和11b;一对电晕放电类型的第一充电装置2a和2b;一对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a和3b;一对电位电平传感器12a和12b;一对用于保持显影装置的转盘4a和4b;以及两套光谱特征不同的显影装置(41,42和43)以及(44,45和46),安装在转盘上;一对转印装置5a和5b;以及一对清洁装置6a和6b。该对感光鼓1a和1b被可旋转地支撑,从而它们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其它部件设置在感光鼓1a和1b外周表面的附近,其设置方式为环绕着感光鼓1a和1b。
显影装置41-46分别充有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LM)、黄色调色剂(Y),黑色调色剂(K),以及低色密度青调色剂(LC)。顺便提一句,除此之外,该成像装置可以装配有含金属颜色例如金色或者银色的调色剂的显影装置、含有荧光调色剂的显影装置等等。
该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1-46含有双组分显影剂,也就是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物。但是,它们可以含有单组分显影剂。采用这种显影装置不会产生任何问题。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所采用的显影装置的数量是6个。但是只要该数目不小于4即可,该数目可以是4或更大的任何数目。
从读取器部分1R送来的视频信号由激光器类型的曝光光学系统3a和3b的激光器输出部分100转换为光学信号。该光学信号,也就是用视频信号调制的激光的光束,由光学多面体偏转(反射),传送穿过透镜,由多个反射镜偏转(反射),然后投射在感光鼓1a和1b的外周表面上。
当打印台1P处于操作中时,感光鼓1(1a和1b)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就成像顺序而言,首先,由预曝光灯11(11a和11b)从感光鼓1(1a和1b)的外周表面上除去电荷。然后,由第一充电装置2(2a和2b)对感光鼓1(1a和1b)的外周表面均匀充电,并且用对应于原稿的颜色组分中的一个的视频信号调制过的激光光束对该表面进行曝光。结果,在感光鼓1(1a和1b)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对于所要形成的图像所分出的每个颜色组分都进行上述步骤。
接着,通过使转盘4(4a和4b)转动而使在颜色组分上与在感光鼓1(1a和1b)上的静电潜像相对应的显影装置运动到显影工位。然后,操作该显影装置使感光鼓1(1a和1b)的外周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用基本上由树脂和颜料构成的调色剂形成的图像)。
由于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如上所述一样构成,所以其曝光段和相应的显影工位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与所要形成的图像颜色无关,从而使得颜色不同的单色图像不会在除了颜色之外的性能上不同。
参照图1,以预定的定时从调色剂存储部分61-66(料斗)中的一个给每个显影装置提供调色剂,从而在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比例(或调色剂量)保持恒定。调色剂存储部分61-66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基于激光的曝光光学系统3a和3b附近。
通过转印装置5(5a和5b)将已经形成在感光鼓1(1a和1b)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第一次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上。由于要形成多个单色图像以形成单个全色图像,所以将它们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
中间转印带5围绕着主动辊51、随动辊52、辊53和辊54伸展,并且由主动辊51驱动。在中间转印带5与主动辊51相反的一侧上,设有一转印带清洁装置50,它可以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接触或分开。
在中间转印带5与从动辊52相反的一侧上,设有用于检测已经从感光鼓1(1a和1b)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的位置偏差和色密度的传感器55,该传感器提供了用于在色密度、调色剂供应量、图像书写定时、图像书写启动点等方面上连续调节每个成像工位。
在将必要数量的颜色不同的单色调色剂图像分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之后,使转印带清洁装置50压靠在主动辊51上以在从中间转印带5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除去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
同时,分别通过记录介质输送部件81、82、83和84中的一个从记录介质存储部分71、72和73中的一个或手动送纸部分74将记录介质一张张地输送给一对定位辊85,通过这对定位辊在记录介质歪斜的情况下使它们笔直并且以预定的定时将这些记录介质松开以输送给二次转印工位56,在该转印工位中将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一张记录介质上。
在沿着二次转印工位56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给定记录介质上之后,通过记录介质输送部分86将该记录介质输送给热辊式定影装置9。在该定影装置9中,使调色剂图像定影,然后将该记录介质排放进接纸盘或后处理装置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9的热辊的表面层不是由橡胶形成的。它是这样一种表面层,它是通过用由氟化树脂形成的管实际上覆盖整个热辊来形成的。为该热辊设置这样的表面层延长了热辊的使用寿命以及定影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这些调色剂层厚度不会明显降低,将通过定影装置9施加用来定影的压力大小设定为相对较小的数值。
在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之后,通过转印带清洁装置50将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除去,并且重新将该中间转印带5用于在每个成像工位中进行的第一次转印过程。
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图像的操作如下。紧接着在转印介质穿过定影装置9之后,驱动输送通道引导件91,从而通过记录介质输送通道75将转印介质暂时引导进反向通道76。然后,这对反向辊87反向转动,从而往回输送记录介质,也就是说沿着与刚才引导转印介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将转印介质输送进反向通道76,换句话说在刚才将转印介质引导进反向通道76时作为尾端的转印介质的端部变为前端。因此,使该转印介质运动进双面打印模式通道77。之后,通过一对双面打印模式辊88将转印介质穿过双面打印模式通道77输送给上述一对定位辊85。然后如果它歪斜了,则将它矫直,并且以预定的定时将它松开,从而通过上述成像过程将图像转印到该转印介质的与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印介质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检测其上要形成图像的转印介质的光泽度。显然,在提前知道要用于成像的转印介质的光泽度时,用户可以在成像开始之前手动地将转印介质的光泽度输入进设备控制部分101,而不用依靠转印介质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成像操作开始之前,根据由分别设有转印介质输送部件71-74的转印介质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提供的信息来确定将要用于成像的转印介质的光泽度。将所确定的所用转印介质的光泽度回馈给成像条件,这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通过提供上述布置,可以为用于成像的转印介质形成最优的图像,而不会增加用户必须进行的步骤数。
这时,将对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模式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该成像设备设有两种色调相同但是色密度不同的青色调色剂,即色密度较高的青色调色剂(下面可以称为“高色密度青色调色剂”)和色密度较低的青色调色剂(下面可以称为“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以及两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品红色调色剂,即色密度较高的品红色调色剂(下面可以称为“高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和色密度较低的品红色调色剂(下面可以称为“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
两种调色剂其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说明一般指的是,这两种调色剂在包含在基本上由树脂和着色组分(颜料)构成的调色剂中的着色组分的光谱特性方面相同,但是在着色组分的量上不同。换句话说,低色密度调色剂指的是两种色调相同的调色剂中色密度更低的一种调色剂。
另外,两种调色剂色调相同的说明一般指的是这两种调色剂在它们所包含的着色组分(颜料)的光谱特性方面相同。但是,它包括这样的情况,其中在严格意义上,这两种调色剂在着色组分的光谱特性方面是不相同的,但是它们在颜色例如品红、青、黄、黑等的一般感觉上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在这两种调色剂其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时,调色剂在色密度方面较低的说明(低色密度调色剂)指的是当每单位记录介质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为0.5mg/cm2时,由该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密度在定影之后不大于1.0,而调色剂在色密度方面较高的说明(高色密度调色剂)指的是每单位记录介质面积所使用的调色剂量为0.5mg/cm2,由该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密度在定影之后不小于1.0。
在该实施方式中,已经如此调节在高色密度调色剂中的颜料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的该调色剂量为0.5mg/cm2时,由该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密度在该调色剂层定影时将变为1.6,而已经如此调节在低色密度调色剂中的颜料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的该调色剂量为0.5mg/cm2时,由该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的光学色密度在该调色剂层定影时将变为0.8。灵活地结合使用高和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和高和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以实现在色调层次方面不同的青色和品红色。
在图2中给出了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处理视频信号所遵循的基本流程。
参照图2,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与所期望的图像的颜色成分例如R、G、B等相对应的输入视频信号在颜色方面转换成表示C(青)、M(品红)、Y(黄)和K(黑)颜色成分的视频信号。然后,根据查询表(将称为LUT)例如在图3中所示的查询表将C、M、Y和K视频信号按色密度分开,这将在后面作更详细地说明(高和低色密度视频信号分配LUT过程)。之后,表示高色密度的视频信号和表示低色密度的视频信号受到其自身的伽玛校正处理,并且用来驱动激光驱动器以便输出图像。
这时,将对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进行说明。
图3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操作的流程图。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光泽度方面将记录纸分成两组:低光泽组和高光泽组。如由在图3中的成像操作控制流程图所示一样,当使用属于低光泽组的记录纸时,该成像设备在低光泽纸模式中操作,而在使用属于高光泽组的记录纸时,该成像设备在高光泽纸模式中操作。更具体地说,通过激光输出部分来改变在这两种色调相同但色密度不同的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使用其光泽度不小于30的记录纸时,该设备在高光泽纸模式中操作,而当使用其光泽度不大于30的记录纸时,该设备在低光泽纸模式中操作。通过激光输出部分100根据由记录介质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提供的信息来在高和低光泽纸模式之间切换。顺便说一下,可以根据由用户手动输入进设备控制部分中的信息来在高和低光泽纸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在预期到其中在低光泽纸上形成图像的情况时提供低光泽纸模式,并且采用该模式来控制成像设备,从而在所产生出的印制品的光泽度和形成该印制品所用的成本之间实现最优的平衡。在该模式中,只使用高色密度调色剂(高色密度调色剂的比例为100%;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比例为0%),并且参照如在图4中所示的这种查询表来确定将要沉积在记录纸上的高色密度调色剂的量。
在高光泽纸模式中,使用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并且参照在图5中所示的这种查询表来确定将要沉积在记录纸上的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量。
图6显示出在调节了用于成像的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之间的比例(下面可以简称为调色剂使用比例)之后在所要使用的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与输入信号电平之间的关系。在高光泽纸模式中,如图5所示,除了高色密度调色剂之外还使用了低色密度调色剂。因此,在图6中,在输入信号电平范围上在所使用的调色剂总量上的变化在其中图像密度较高的范围部分中较小。
可以用由在图7中所示的流程图表示的直接映射过程来代替上述颜色转换过程和调色剂使用分配过程(LUT过程)。在该情况中,低光泽纸模式和高光泽纸模式之间的差异与上面所述的相同。该直接映射过程是这样一种过程,它将RGB输入信号直接转换成六种颜色,即c(青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LC(低色密度青色)、LM(低色密度品红色)。另外,根据打印模式来改变映射过程:该成像设备如此设计,从而在该设备处于低光泽纸模式中时,用于成像的低色密度调色剂的量小于在该设备处于高光泽纸模式中时的量。换句话说,记录介质的光泽度越高,则用于成像的低色密度调色剂的量越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根据由用于检测用于成像的转印介质的光泽度的装置提供的信息或由用户给出的指令来在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之间适当调节调色剂使用比例。因此,可以获得具有用户所期望的光泽度的图像,而与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无关。另外,可以降低由于在使用高光泽记录介质时在图像密度上的差异而出现的光泽度偏差。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可以如此构成,从而它也可以在中光泽纸模式中操作,其中在使用中光泽度记录介质时使用该设备。在中光泽纸模式中,使用了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并且用于在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之间分配调色剂使用比例的查询表是如在图8中所示的查询表。在中光泽纸模式中的调色剂使用总量小于在高光泽纸模式中的总量。图9显示出在低、中和高光泽纸模式之间在沉积在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量和由输入信号电平表示的图像密度之间的关系方面的比较。在该实施方式中,当用于成像的记录介质其光泽度不大于20时,采用低光泽纸模式,并且当它们不小于20并且不大于40时,采用中光泽纸模式。另外当它们不小于40时,采用高光泽纸模式。
激光输出部分根据由记录介质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提供的信息从低、中和高光泽纸模式中设定纸张模式。顺便说一下,还使得激光输出部分能够根据由用户手动输入进设备控制部分中的信息来在低、中和高光泽纸模式之间选择一种模式。
顺便提一句,在高光泽度纸张模式中,可以使用图10所示的查询表。当使用图10所示的查询表时,根据给定的输入信号而置于记录介质上的高和低彩色密度调色剂的总量在输入信号电平范围的其中输入信号电平不小于128的整个部分大致相同。因此,当使用图10中的查询表时,与使用图8中的查询表的情况相比,在图像的密度高的区域中的光泽度中的变化较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色调一致但是色密度不同的两种调色剂(高和低彩色密度调色剂)。但是可以使用色调一致但是色密度不同的三种或者更多的调色剂。
图1中显示了使用色调或者色密度不一致的六种调色剂的成像装置。该六种调色剂是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黑色调剂色、高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以及超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换句话说,在这六种调色剂中的三种调色剂是色密度不同的青色调色剂。在颜料量中调整高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从而当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沉积的该调色剂的量是0.5mg/cm2时,当调色剂层定影时,这种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光学色密度水平会变为1.6。在颜料量中调整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从而当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沉积的该调色剂的量是0.5mg/cm2时,当调色剂层定影时,这种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光学色密度水平会变为0.8。另外,在颜料量中调整超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从而当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沉积的该调色剂的量是0.5mg/cm2时,当调色剂层定影时,这种调色剂形成的调色剂层(调色剂图像)的光学色密度水平会变为0.4。
在该成像设备的显影装置41-46中,分别存储品红色调色剂、高色密度青色调色剂、超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黑色调色剂以及低色密度青色调色剂。当图1所示的成像设备的六个显影装置逐一的填充有上述调色剂时,其所采用的成像方法与当该成像设备的六个显影装置逐一填充有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黑色调色剂、高色密度青色调色剂以及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时所采用的方法一样。
图12显示了当在高光泽纸张模式中使用采用了色密度不同的三种青色调色剂的成像设备时所使用的查询表。
当使用图12的查询表时,根据输入信号而沉积在每单位面积的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的总量在输入信号电平范围的其中输入信号电平不小于64的整个部分大致相同。
[实施方式2]
图1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截面图,显示了其总体结构。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是具有六个图像承载部件1a、1b、1c、1d、1e和1f的串联型。
该成像设备的元件、部件、部分等中其功能如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相同,将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给出的那些参考标记的相同参考标记来表示。以下,描述该成像设备的结构。
参考图14,成像设备具有六个显影装置、六个感光鼓作为图像承载部件。
换句话说,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是全色成像设备。它包括位于设备的顶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读取器IR,以及位于设备的底部中的数字彩色图像打印段IP。
该设备的成像操作如下。也就是,将原稿30放置在读取器部分1R的原稿放置玻璃板31上,采用曝光灯32对原稿30进行扫描,从而原稿30所反射的光由透镜33聚焦在全色CCD传感器34上。结果,获得了代表原稿30的彩色成分的电信号(视频信号)。这些视频信号由未显示的放大电路放大,然后送至未显示的视频处理单元,该信号在这里进行处理。然后将它们利用未显示的成像数据存储部分的方式送至打印段1P。
对于打印段1P,不仅向其送出来自读取器部分1R的信号,而且送出来自计算机的视频信号、来自复印机的视频信号等。
但是,此处假设视频信号来自读取器部分1R来描述成像工位1P的成像操作。
打印段1P包括:六个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作为图像承载部件;六个预曝光灯11(11a、11b、11c、11d、11e和11f);六个电晕放电类型的第一充电装置2(2a、2b、2c、2d、2e和2f);六个激光器类的曝光光学系统3(3a、3b、3c、3d、3e和3f);六个电平传感器12(12a、12b、12c、12d、12e和12f);分别含有六种光谱特征不同的调色剂的六个显影装置40(41、42、43、44、45和46);六个转印装置5(5a、5b、5c、5d、5e和5f);以及六个清洁装置6(6a、6b、6c、6d、6e和6f)。该六个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被可旋转地支撑,从而它们可以沿着图中所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其它部件逐一设置在对应的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外周表面的附近,其设置方式为环绕着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
在该实施方式中,六个图像承载部件1(1a、1b、1c、1d、1e和1f)和六个预曝光灯11、六个电晕放电类型的第一充电装置2、六个激光器类的曝光光学系统3、六个电平传感器12、六个显影装置40、六个转印装置5、以及六个清洁装置6按照环绕图像承载部件1的方式逐一位于六个图像承载部件1的外周表面的附近,形成六个成像工位。但是,成像工位的数量不限于6个。它可以是不小于4的任何数量。
显影装置41-46分别充有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LM)、低色密度青调色剂(C)、黄色调色剂(Y)、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以及黑色调色剂(K)。
该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41-46含有双组分显影剂,或者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物。但是,它们可以含有单组分显影剂。采用这种显影装置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显影剂,也就是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黄色调色剂(Y)、低色密度品红色调色剂(LM)、低色密度青调色剂(LC)以及黑色调色剂(K)。
从读取器部分1R送来的视频信号由激光器类型的曝光光学系统、也就是扫描仪3(3a、3b、3c、3d、3e和3f)转换为光学信号。该光学信号,也就是用视频信号调制的激光的光束,由光学多面体偏转(反射),传送穿过透镜,由多个反射镜偏转(反射),然后投射在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的外周表面上。
当打印机的成像段1P处于操作中时,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就成像顺序而言,首先,由预曝光灯11(11a、11b、11c、11d、11e和11f)从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上除去电荷。然后,由第一充电装置2(2a、2b、2c、2d、2e和2f)对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均匀充电,并且用对应于上述六种调色剂中的特定一种调色剂的曝光光束进行曝光。结果,在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图像。对于所要形成的图像所分出的每个颜色组分都进行上述步骤。
接着,使得显影装置41、42、43、44、45和46操作用来使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的外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用基本上由树脂和颜料构成的调色剂形成的图像)。
参考图14,每个显影装置被按照预定时序提供有来自调色剂存储部分61-66(定量给料器)之一的调色剂,从而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比例(或调色剂的量)保持恒定。调色剂存储部分61-66紧接着位于激光器类型的曝光光学系统3附近。
已经在感光鼓1(1a、1b、1c、1d、1e和1f)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按照层的方式由转印装置5(5a、5b、5c、5d、5e和5f)顺序转移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5上(第一次转印)。
中间转印带5围绕着主动辊51、从动辊52以及辊54拉伸,并由主动辊51驱动。在中间转印带5的距离主动辊51的相对一侧,设置有转印带清洁装置50,该装置可以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相接触或者相分开。
在颜色不同的必要数量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按照层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之后,转印带清洁装置50压在主动辊51上,以除去在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5上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
同时,从记录介质存储部分71、72和73之一,或者从手动送纸部分74,分别由记录介质输送部件81、82、83和84之一逐张将记录介质传送至一对定位辊85,如果记录介质是歪曲的,则由该辊弄直,并按照预定的时序将记录介质释放,以输送至二次转印工位56,在此处,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其中的一个记录介质上。
在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工位56中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记录介质被以记录介质传送部分86的方式传送至热辊类型的定影装置9。在定影装置9,定影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记录介质排放到输送盘或者后处理装置。
在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之后,由转印带清洁装置50除去在中间转印带5上残留的调色剂,然后,将中间转印带5再次用于在每个成像工位中进行的第一次转印处理中。
用于在记录介质的两个表面形成图像的操作如下。紧接着转印介质经过定影装置9之后,驱动传送路径引导器91,暂时将转印介质通过记录介质传送路径75引导到反向路径76。然后,一对反向辊87反向旋转,将转印介质传送回来,也就是,将转印介质沿着与转印介质引导到反向路径76的方向的相反方向传送,换句话说,在该转印介质引导至反向路径76时被拖着的转印介质的末端变为引导端。结果,转印介质移动进入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然后,由一对双面打印模式辊88将转印介质通过双面打印模式路径77传送至前述的定位辊85。然后,如果该介质是歪曲的,由该定位辊85弄直,并按照预定的时序释放,从而通过上述成像过程在转印介质的相对于其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表面的相对表面上转印图像。
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通过进行实际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成像设备所执行的同样成像过程来形成图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有的记录介质输送部件71-74也分别设有记录纸张光泽度检测装置110-113,这些装置在记录介质被送出记录介质输送部件71-74时分别检测记录介质的光泽度,并将所检测到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反馈给将在后面描述的成像条件。很明显,关于记录介质光泽度的指令可以由使用者如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手动输入。
以下将描述当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按照关于光泽度的不同模式操作时如何对其进行控制。
如从作为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流程图的图12中可以明显看出的,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可以按照关于光泽度的三种不同模式来操作,也就是低光泽模式、中等光泽模式、高光泽模式,这些模式的光泽度不同。三种模式之间的切换由激光输出部分100来进行。
更具体地说,表示R、G、B等颜色的视频信号被转换为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的颜色。然后,所得到的对应于C、M、Y和K的视频信号根据三种光泽度模式中的一种进行处理;所得到的视频信号对应于所选择的光泽度模式、参考LUT之一进行分配(基于LUT的视频信号分配处理)。然后分配给高色密度调色剂的一套视频信号、以及分配给低色密度调色剂的一套视频信号通过γ校正过程输出,并用于驱动激光器驱动器以输出图像。
为了进一步的描述,参考图15,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中的一种成像模式是低光泽模式,希望该模式用于在光泽度低的高质量的纸张等上面形成图像,第二种成像模式是中等光泽模式,希望该模式用于在光泽度不大于40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第三种成像模式是高光泽模式,希望该模式用于光泽度不小于40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关于用于该实施方式的视频信号分配LUT,当处于低光泽模式时,使用图4中的LUT,而当处于中等和高光泽模式时,使用图5中的LUT。
以下,将描述在前述的三种模式每一种如何控制成像设备的操作速度。
参考图15,当处于标准低光泽模式时,该成像设备按照200mm/sec操作。但是,通过按照该速度操作该设备而可以实现的光泽度大致不大于20,相当低。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成像装置的操作速度,或者至少是定影速度,根据所选择的光泽度模式发生变化。也就是,当处于中等光泽模式时,定影装置按照150mm/sec操作,当处于高光泽模式时,定影装置按照100mm/sec操作。
当成像设备如上构成时,每种模式中的光泽度特征变得如图16所示,它被优化了。这意味着光泽度受到定影速度的相当大的影响。
通常,成像设备或者至少其定影装置的操作速度根据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厚度而改变。在该成像设备中也进行这种控制。例如,当使用其重量不小于150g/m2的记录纸张时,处于标准低光泽模式的最佳成像速度是100mm/sec。因此,当处于中等和高光泽模式时,成像速度分别设定在75mm/sec和50mm/sec。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所检测到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来切换成像模式。另外,也根据所检测的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控制视频信号在高和低色密度调色剂之间的分配比例,以及成像速度(至少是定影速度)。因此,可以形成一种与记录介质的光泽度最佳匹配的图像。
尽管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成像设备如图1或者图14构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如图17和18所构成的成像设备,这些应用所获得的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的成像设备中所获得的效果相同。
尽管已经参考了此处描述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细节,这种应用希望可以覆盖会落入改进目的或者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改进或改变。

Claims (2)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用于承载静电图像;
显影装置,用于使用色调相同的低色密度调色剂和高色密度调色剂使所述静电图像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
转印装置,用于将所述显影装置提供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定影装置,用于使所述显影图像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定影;
模式选择装置,用于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光泽度小于预定光泽度时选择低光泽纸模式,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光泽度不小于所述预定光泽度时选择高光泽纸模式;
其中,在所述高光泽纸模式下所述低色密度调色剂的使用比例比在所述低光泽纸模式下所述低色密度调色剂的使用比例大。
2.如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光泽度为30。
CN200410070401A 2003-07-31 2004-08-02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4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4677 2003-07-31
JP204677/2003 2003-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0966A CN1580966A (zh) 2005-02-16
CN100594439C true CN100594439C (zh) 2010-03-17

Family

ID=34263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704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4439C (zh) 2003-07-31 2004-08-02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110686B2 (zh)
CN (1) CN1005944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9521A (ja) * 2003-07-31 2005-02-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8922B2 (ja) 2005-08-31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837708A1 (en) * 2006-03-21 2007-09-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providing prints with fluorescent pigments containing toners and the print item
US7945177B2 (en) * 2006-09-29 2011-05-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settable resolution grades
KR101079578B1 (ko) * 2007-02-09 2011-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물성이 상이한 복수의 현상제를 갖는 현상카트리지 및 이를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7831164B2 (en) * 2008-03-21 2010-11-09 Xerox Corporation Fuser with gloss feedback control
US20090317559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gloss in uv curable overcoat compositions
US8043665B2 (en) * 2008-11-03 2011-10-2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gloss in UV curable overcoat compostitions
JP5085715B2 (ja) * 2010-03-30 2012-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9261808B2 (en) 2012-05-02 2016-02-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Highlighting color toner images with fluorescing toners
JP7205081B2 (ja) * 2018-06-06 2023-0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4871A (ja) 1990-11-30 1992-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0535038A (ja) 1991-07-26 1993-02-12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JP3433205B2 (ja) 1993-07-07 2003-08-04 株式会社ホクエツ 融雪溝用の止水板および融雪溝装置
US6215552B1 (en) * 1994-07-18 2001-04-10 Xerox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process control based upon both the roughness and the thickness of a substrate
JP2750105B2 (ja) 1995-11-06 1998-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3518257B2 (ja) * 1997-06-18 2004-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3728129B2 (ja) 1999-02-09 2005-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4146A (ja) 1999-11-01 2001-05-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408476B2 (ja) 1999-11-19 2003-05-19 エヌイーシー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平面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01154538A (ja) 1999-11-30 2001-06-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90315A (ja) 2000-04-05 2001-10-1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498910B2 (en) 2000-04-07 2002-12-24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with light and dark hue toners
JP2001318499A (ja) 2000-05-10 2001-11-16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768800B2 (ja) 2000-10-31 2006-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41606A (ja) 2001-05-15 2002-1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227351B2 (ja) * 2002-04-12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材の種別判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58466A1 (en) 2005-03-17
US7110686B2 (en) 2006-09-19
CN1580966A (zh) 200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28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ccomplishing uniformity in glossiness
CN101248397B (zh) 具有用于增强光泽的附加加热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305200B2 (en) Printing system with extended color gamut
US6352806B1 (en) Low toner pile height color image reproduction machine
US681990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terchangeable developing devices
CN100594439C (zh) 能够改变多种调色剂之间的使用比例的成像设备
JP20152069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053767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00027035A1 (en) Dynamic adjustable custom color printer and custom color images
US71203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wo or more toners for ordinary paper or OHP sheet
EP1126331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thicker imag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respect to is heat capacity by using a smaller amount of toner
US6888645B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556805B1 (en) Dual cam set transfer assist blade system
US6198903B1 (en) Reproduction machine having a stalling preventing transfer station sheet placement assembly
EP1022893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81832B2 (ja) 同一色相で濃度の異なる複数のトナーの使用比率を、記録媒体の光沢度に応じて変更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5867635A (en) Selectable quality control and productivity in a color reprographic printing machine
JP20041451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845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単色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3497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728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