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3003C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93003C CN100593003C CN200610140933A CN200610140933A CN100593003C CN 100593003 C CN100593003 C CN 100593003C CN 200610140933 A CN200610140933 A CN 200610140933A CN 200610140933 A CN200610140933 A CN 200610140933A CN 100593003 C CN100593003 C CN 10059300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hange
- speed box
- box case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抑制成本的摩托车。摩托车(1)包括:发动机主体(11);与该发动机主体(11)相连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变速器箱(12);以及带式变速器(13),该带式变速器被收纳在上述变速器箱(12)内,通过带(32)来连接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11)的输出轴一侧的初级滑轮(30)和配置在后轮轴一侧的次级滑轮(31);其中,在上述变速器箱(12)上,以在与变速器箱(12)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隔的状态安装覆盖变速器箱(12)外侧面的罩(37),通过该罩(37)和变速器箱(12)外侧面形成流通行驶风的通风道(39)。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从发动机主体向后方延伸的变速器箱内收纳有带式变速器的摩托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上述变速器箱的冷却。
背景技术
作为收纳有带式变速器的变速器箱的冷却装置,例如有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27275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装置。在该以往装置中,在变速器箱的外侧面设置有箱盖,并在该箱盖和变速器箱之间形成有冷却空气通路。另外,曲柄轴延长至冷却空气通路,并在该曲柄轴的延长端上安装有冷却风扇。
在上述以往的冷却装置中,由于采用通过冷却风扇将外部空气向冷却空气通路内强制送风的方式,因此具有冷却能力高的优点。但是,由于采用在曲柄轴的端部设置冷却风扇的构造,因此需要将曲柄轴延长至冷却空气通路,还需要有对冷却风扇和曲柄轴延长端进行轴支承的轴承。从而存在部件数量增加、结构变复杂、成本变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够抑制成本的摩托车。
本发明的摩托车包括:发动机主体;与该发动机主体相连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变速器箱;以及带式变速器,该带式变速器被收纳在所述变速器箱内,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输出轴一侧的初级滑轮和配置在后轮轴一侧的次级滑轮用带连接起来;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器箱上,以在与变速器箱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隔的状态安装覆盖变速器箱外侧面的罩,通过该罩和变速器箱外侧面形成流通行驶风的通风道。
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由于可以用在由变速器箱外侧面和罩形成的通风道中流通的行驶风来冷却变速器箱,因而不需要送风风扇,由此可使得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单元的截面平面展开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单元的变速器箱部分的左视图;
图4是从内侧观察上述发动机单元的罩盖的侧视图;
图5是从上述罩盖的外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6是上述罩盖的仰视图;
图7是上述罩盖的截面平面图;
图8是上述箱盖以及罩盖的截面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前后、左右,是指坐在车座上进行观察时的前后、左右。
图中,1是速可达型摩托车,其具有以下大体结构。前叉3可左右转向地由低骨型车架前端的头管支承。该前叉3的下端上轴支承有前轮4,上端安装有转向把手5。另外,单元摆动式的发动机单元6可上下摆动地被上述车架的大致中央部支承。后轮7被该发动机单元6的后端部所支承,在该发动机单元6的上方安装有车座8。
另外,上述前叉3的周围被前罩9a包围,上述车座8的下侧周围被后罩9b包围。在该后罩9b和上述前罩9a之间形成有低地板的脚蹬部9c。另外,在上述车座8的下侧形成有通过该车座8来开闭的收纳箱9d。
另外,10是靠近前挡泥板4a而配置的前车灯。41是配置在后述变速器箱12的侧壁上的脚蹬起动踏板,42是配置在后述的发动机主体11的底部上的主支架,43是安装在车架上的侧支架。
上述发动机单元6包括:发动机主体11、与该发动机主体11相连并向后延伸的变速器箱12、以及收纳在该变速器箱12内的带式变速器13。
上述发动机主体11包括:左右分割式的曲轴箱14、与该曲轴箱14的前壁相连并大致水平地向前方延伸的汽缸体15、以及结合在该汽缸体15的前合面上的汽缸盖16。在形成于上述汽缸体15中的缸径15a内配置有可自由滑动的活塞17,该活塞17通过连杆18与曲柄轴19的曲柄销19a连接。
另外,上述汽缸盖16中配置有开闭驱动吸气阀、排气阀的气门传动装置。在该气门传动装置的凸轮轴16a的左端,按照可以一起旋转的方式连接有冷却水泵20的泵轴20a。16b是覆盖汽缸盖16的前端开口的头罩,21是点火塞。
另外,在上述曲柄轴19的右端部19b上安装有飞轮式永磁发电机22,在其外侧面安装有送风风扇23,这些部件被收纳在曲轴箱14的右半部14a内。另外,在上述送风风扇23的外侧配置有散热器24。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通过由送风风扇23吸入的外部空气来冷却散热器24。
在车辆侧方观察,上述变速器箱12呈从上述曲轴箱14的左端部起经过车辆左侧向后方延伸的近似椭圆形。该变速器箱12包括:与上述曲轴箱14的左半部14b一体形成并向后方延伸的箱主体25;和安装在该箱主体25的开口25a上的箱盖26。另外,28是安装在变速器箱12的上壁上的空气滤清器。
从侧方看,上述箱主体25呈近似椭圆的碟型,并且,在其前端上部一体形成有用于将该发动机单元6支承在车架上的发动机悬挂轴套部25a。另外,在上述箱主体25的后端上部一体形成减震器轴套部25b,减震器单元27介于该轮毂部25b和车架之间。
上述箱盖26呈与上述箱主体25相同的近似椭圆的碟形,其具有周壁部a和底壁部b,该底壁部b相当于本发明变速器箱的外侧面。该箱盖26由顶出销29a来定位,通过多个螺栓29b可装卸地安装到箱主体25上。另外,上述箱盖26具有前部26a和后部26b,该后部26b比前部26a偏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并在二者的边界部形成阶梯部26c。从车辆侧方观察,该阶梯部26c形成为具有竖边部26c′和斜边部26c″的近似梯形,其中,该竖边部26c′位于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该斜边部26c″从该竖边部26c′的上、下端向斜后方延伸。
上述变速器13具有:安装在上述曲柄轴19的左端部19c上的初级滑轮30、配置在后轮7一侧的次级滑轮31、以及缠绕在该两个滑轮30、31上的V形带32。
上述初级滑轮30具有:固定在上述曲柄轴19上的固定滑轮30a;和被配置成可在曲柄轴方向上移动、并与曲柄轴19一同旋转的可动滑轮30b。另外,在上述可动滑轮30b的发动机中心一侧的面上配置有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驱动该可动滑轮30b向轴向左方移动的驱动机构30c。
另外,上述次级滑轮31配有固定滑轮31a和可动滑轮31b,所述固定滑轮31a可相对输出轴33旋转、并且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地被安装在输出轴33上,所述可动滑轮31b可在轴向上移动、并与该固定滑轮31a一同旋转地被安装在该固定滑轮31a的轴套部上。另外,上述固定滑轮31a上连接有离心离合器31c的配重31d,该离心离合器31c的鼓轮31e固定在上述输出轴33上。该鼓轮31e呈底面向外膨胀成球面形的碗状。在上述箱盖26的后部26b的、与上述离心离合器31的鼓轮31e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盖膨胀部26d,该盖膨胀部26d与该鼓轮31e的底面形状相应地呈球面状向外膨胀。当上述次级滑轮31达到规定的旋转速度时,上述离心离合器31c连接,从而将该次级滑轮31的旋转传递给输出轴33。
另外,在上述箱主体25的后端部形成有减速齿轮箱34。该减速齿轮箱34由齿轮收纳部25c和收纳部盖34a密封性良好地构成,所述齿轮收纳部25c一体形成在上述箱主体25上,所述收纳部盖34c被安装在该齿轮收纳部25c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开口上。上述齿轮收纳部25c的后半部从箱主体25的后端面向后方突出,并相对于该箱主体25的开口25a偏向车宽方向内侧。
在上述减速齿轮箱34内收纳有减速齿轮机构35。该减速齿轮机构35将上述输出轴33的旋转从一体形成在输出轴33上的小齿轮33a经由图中未示出的中间轴的中间齿轮以及输出齿轮36a而传递给后轮轴36。上述后轮7花键嵌合在后轮轴36上,上述输出轴33的旋转通过上述减速齿轮机构35减速,并传递给后轮7。
在上述箱盖26的后部26b上留有间隔地配置作为覆盖本发明变速器箱外侧面的罩的罩盖37,其通过贯通上述箱盖26的螺栓29c可装卸地安装到箱主体25上。所述罩盖37由树脂制成,从车辆侧方观察,其与上述箱盖26的后部26b的形状基本相同,其前边缘部沿着上述阶梯部26c形成为近似梯形。另外,该罩盖37的前部37a与上述箱盖26的前部26a呈近似连续的面,在后部形成有对应箱盖26的盖膨胀部26d而向外部膨胀的罩膨胀部37b。另外,在罩盖37的后壁37c上形成有开口37d,接着该开口37d部分,导向部37e形成为棚架状。另外,以连接上述后壁37c和导向部37e的方式形成导向突起37f。37h、37i是上述螺栓29c、29d的插通孔。
另外,在上述罩盖37的后端部紧接着上述导向部37e一体地形成有齿轮罩部37g。该齿轮罩部37g比上述导向部37e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并覆盖上述箱主体25的齿轮收纳部25c的后方突出部。吸声部件40介于该齿轮收纳部25c和齿轮罩部37g之间,该吸声部件40粘贴在罩盖部37g的内表面上。48是螺合在上述箱主体25的齿轮收纳部25c上的注油口帽,48a是形成在上述罩盖37的齿轮罩部37g上的帽插通孔。
吸声部件38介于上述罩盖37和上述箱盖26的后部26b之间,该吸声部件38粘合在罩盖37的内表面上。在上述吸声部件38上形成有切口38a。该切口38a从罩盖37的前部下端向后端斜上方延伸。由该切口38a、上述罩盖37以及箱盖26包围的空间形成为通风道39,该通风道39从空气导入口39a导入行驶风、并从空气排出口39b将其排出。
上述通风道39的空气导入口39a形成在罩盖37的前部下端部,朝向路面、并大体向斜前方开口,空气排出口39b从罩盖37的开口37d向车辆后方开口。在这里,上述空气导入口39a位于V形带32通过初级滑轮30的部分附近,换言之,上述空气导入口39a位于加速时V形带32的松弛侧部分32′的附近。
上述松弛侧部分是指连接初级滑轮30、次级滑轮31的中心的直线的下侧部分,即V形带32的不作用驱动力的部分。另外,连接上述V形带32的滑轮中心的直线的上侧部分被称为张紧侧。
另外,用于安装上述罩盖37的螺栓29c配置在偏离上述通风道39的位置上,从而避免了阻碍通风。用于安装罩盖37的螺栓29d虽然位于上述通风道39的空气排出口39b,但由于该空气排出口39b具有较大面积,且仅有螺栓29d的头部突出到通风道内,因此不会阻碍通风。
在这里,图4是将上述吸声部件38粘贴在罩盖37的里面时的粘贴面的示意图。粘贴有本实施方式的吸声部件38的罩盖37不是平面,而是三维曲面,因此,若粘贴一张片状的吸声部件,则工艺性低下。因此如图4所示,分割成多个粘贴面38b~38f,然后粘贴对应该粘贴面的吸声部件。通过分割的吸声部件的彼此干涉,设在各个分割部边界的间隙a、b、c几乎被消除。另外,也可以不分割上述吸声部件,而是在除去通风道部分的整个面上粘贴吸声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行驶时,如图1中标有箭头的曲线A所示,行驶风的一部分流过脚蹬部9c和路面之间,从形成在变速器箱12下面的行驶风导入口39a被导入通风道39,并从空气排出口39b排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箱盖26上安装有罩盖37,并形成在该罩盖37和箱盖26之间流通行驶风的通风道39,因此,不需要特意设置送风风扇即可将行驶风导入通风道内。由此,能够通过罩盖37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变速器箱12内的声音向外部泄漏,并能够利用行驶风来冷却变速器箱12。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变速器箱12内的带32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延长带的寿命。
另外,由于在上述箱盖26和罩盖37之间夹有吸声部件38,并通过在该吸声部件38上形成切口38a来形成上述通风道39,因此,通过改进上述切口形状即可通过流通行驶风来冷却箱盖26的预期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变速器箱12内的温度上升,并能够通过吸声部件38进一步可靠地减少上述变速器箱12发出的声音。
由于上述通风道39的行驶风导入口39a位于上述带32通过上述初级滑轮30的松弛侧部分32′附近,因此,能够通过行驶风来冷却因驱动力而容易温度上升的上述带部分32′,由此也可延长带的寿命。
另外,由于上述行驶风导入口39a与路面相对、并稍向前方开口,因此,能够通过通风道39导入更多的行驶风。即,如本实施方式的摩托车1所示,对于在脚蹬部9c后方的被车体罩包围的部分安装有发动机单元6的摩托车的情况,如图1标有箭头的曲线A所示,行驶风主要在脚蹬部9c下面和路面之间流通。因此,通过将行驶风导入口39a形成为与路面相对并稍向前开口,能够有效地将行驶风导入通风道39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齿轮收纳部25c从变速器箱12向后方突出时,该齿轮收纳部25c形成为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在上述罩盖37中,覆盖齿轮收纳部25c的齿轮罩部37g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因此,车辆的处理变容易了。
即,若齿轮收纳部25c向车辆后方突出,则当处理车辆时,突出部容易干涉处理者的脚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齿轮收纳部25c和齿轮罩部37g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干涉问题。
另外,当形成上述通风道39时,箱盖26的后部26b通过阶梯部26c偏向车宽方向内侧,罩盖37仅覆盖该后部26b,并且该罩盖37的前部被形成为与箱盖26的前部26a近似连续的面,因此,能够在设置罩盖37的同时避免变速器箱12整体的车宽方向尺寸变大,能够使得车辆整个宽度变得紧凑。另外,当设置罩盖37时,若罩盖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则会存在有不舒服、设计差的问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罩盖37与箱盖26的前部26a呈现出连续面,因此能够避免上述设计上的问题。
由于将上述罩盖37安装到变速器箱12上的安装螺栓29c被配置在偏离上述通风道39的部位上,因此,能够避免因安装螺栓29c而增大风阻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车宽方向上将变速器箱分割成箱主体和箱盖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不受变速器箱的分割结构等的影响,例如也可适用于上下分割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速可达型摩托车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速可达型以外的摩托车。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包括:发动机主体;与该发动机主体相连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变速器箱;以及带式变速器,该带式变速器被收纳在所述变速器箱内,将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输出轴一侧的初级滑轮和配置在后轮轴一侧的次级滑轮用带连接起来;所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变速器箱上,以在与变速器箱外侧面之间留有间隔的状态安装覆盖变速器箱外侧面的罩,通过该罩和变速器箱外侧面形成流通行驶风的通风道,
所述通风道包括空气排出口,该空气排出口从所述罩的开口向车辆后方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和罩之间夹有抑制从变速器箱外泄声音的吸声部件,上述通风道由形成在该吸声部件上的切口部、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以及罩所围成的空间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风道的行驶风导入口位于加速时上述带的松弛侧部分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通风道的行驶风导入口与路面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器箱中,齿轮收纳部从该变速器箱向后方突出、并偏向车宽方向内侧,在上述罩中,覆盖上述齿轮收纳部的齿轮罩部向后方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罩安装到变速器箱上的安装部件被配置在偏离上述通风道的部位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罩仅覆盖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罩与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的剩余部分呈近似连续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的后部比前部偏向车宽方向内侧,上述罩覆盖上述变速器箱外侧面的后部,并与前部呈近似连续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02071 | 2005-10-17 | ||
JP2005302071A JP2007106382A (ja) | 2005-10-17 | 2005-10-17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755A CN1951755A (zh) | 2007-04-25 |
CN100593003C true CN100593003C (zh) | 2010-03-03 |
Family
ID=38032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0933A Active CN100593003C (zh) | 2005-10-17 | 2006-10-17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7106382A (zh) |
CN (1) | CN100593003C (zh) |
TW (1) | TW200728131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45795A (ja) | 2009-09-25 | 2012-12-13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JP2013099970A (ja) * | 2011-10-17 | 2013-05-23 | Yamah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 |
CN107848411B (zh) * | 2015-08-21 | 2020-06-1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座型车辆的动力单元 |
JP2018140732A (ja) * | 2017-02-28 | 2018-09-1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
2005
- 2005-10-17 JP JP2005302071A patent/JP200710638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09-12 TW TW095133702A patent/TW200728131A/zh unknown
- 2006-10-17 CN CN200610140933A patent/CN100593003C/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755A (zh) | 2007-04-25 |
TW200728131A (en) | 2007-08-01 |
TWI301464B (zh) | 2008-10-01 |
JP2007106382A (ja) | 2007-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86862C (zh) | 跨乘式车辆 | |
TWI471233B (zh)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
TWI449837B (zh) | 水冷式動力單元構造 | |
CN101240738B (zh) | 具有强制空气冷却的内燃机 | |
CN100593003C (zh) | 摩托车 | |
TW200417675A (en) | Breather device of engine | |
CN101249871B (zh) | 跨乘式车辆 | |
BRPI1101040B1 (pt) | motor para um veículo | |
JP5168650B2 (ja) | 内燃機関の補機配設構造 | |
JP4940214B2 (ja) |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レベルゲージ配置構造 | |
EP1170480B1 (en) | Motorcycle, especially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 |
JP6256017B2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US8091676B2 (en) |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uxiliaries of engine for snow vehicle | |
JP2015161324A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JP2005247049A (ja) | 車両用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US4342289A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specially air-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s and driving units | |
CN102834592A (zh) | 发动机的油路构造 | |
JP6461458B2 (ja) | ベルト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JP2010084652A (ja) | 内燃機関 | |
JP5521903B2 (ja) | ベルト式自動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H10231723A (ja) | Vベルト冷却構造を備えた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 | |
CN101850809B (zh) | 机动二轮车 | |
JP2012052601A (ja) | V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風取り入れ構造 | |
JP4106962B2 (ja)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バランサシャフト周辺構造 | |
JP3861545B2 (ja) | スノーモービル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