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6822C - 物品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86822C CN100586822C CN200510048399A CN200510048399A CN100586822C CN 100586822 C CN100586822 C CN 100586822C CN 200510048399 A CN200510048399 A CN 200510048399A CN 200510048399 A CN200510048399 A CN 200510048399A CN 100586822 C CN100586822 C CN 10058682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delivery section
- throughput direction
- cam
- ce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12—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of shaking devices, i.e. devices for producing movements of low frequency and large amplitu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5/00—Conveyors comprising a cyclically-moving, e.g. reciprocating, carrier or impeller which is disengaged from the load during the return part of its movement
- B65G25/04—Conveyors comprising a cyclically-moving, e.g. reciprocating, carrier or impeller which is disengaged from the load during the return part of its movement the carrier or impeller having identical forward and return paths of movement, e.g.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02—Jigging conveyors comprising helical or spiral channels or conduits for elevation of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08—Supports or mountings for load-carriers, e.g. framework, bases, spring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1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 B65G27/28—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with provision for dynamic balancing
- B65G27/3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jigging movements with provision for dynamic balancing by means of an oppositely-moving mass, e.g. a second convey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7/00—Jigging conveyors
- B65G27/34—Jigging conveyors comprising a series of co-operating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0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 B65G47/1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 B65G47/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 B65G47/1407—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 B65G47/1414—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articles from disorderly-arranged article piles or from loose assemblages of articles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mechanical or pneumatic means during feeding the articles being fed from a container, e.g. a bowl by means of movement of at least the whol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65G47/1421—Vibratory mov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3—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 B65G49/064—Transporting devices for sheet glass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gging Conveyo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它能抑制为了输送物品施加振动给输送部而产生的作用于该设备上的力。所述物品输送设备,包括:输送部,它用于线性约束待输送物品的输送方向;凸轮机构,通过将在输送方向上至少具有输送方向分量的往复线性运动传递给输送部来施加振动给输送部,其中所述振动使物品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封装部它用于支撑凸轮机构;以及平衡器,它用于抑制由凸轮机构施加振动给输送部产生的作用于封装部上的力。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4年10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10751的优先权,结合在本文中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物品输送设备,其用于将例如散装件的物品线性排列成行,同时输送它们并一次一个地提供上述物品。通常称这种设备为“送料器”。存在各种类型的送料器,包括振动型和皮带型的送料器,但是振动型的送料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振动型送料器是一种用于输送置于输送部上物品输送部振动、例如利用物品相对于输送部的相对滑动现象进行输送的设备。
这种振动型送料器的一个例子是一种在平直路径上输送物品的线性送料器。例如,这种线性送料器具有输送物品的输送部和凸轮装置,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输送部被支撑在板簧的顶部,所述板簧竖直地安装在用作凸轮装置基座的壳体的任一端部,并且设置在壳体上凸轮机构的凸轮与设置在输送部中的凸轮随动件相互啮合。在预定的方向上输入凸轮机构的驱动力,使得输送台振动(也就是执行往复线性运动),这样在预定的方向上移动在输送部上的物品。
参考图16A至16C,下文描述了该线性送料器的输送机构。图16A描述了作用在物品上的力的简图,此时物品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图16B描述了作用在物品上的力的简图,此时物品从第二位置运动到第一位置。图16C描述了作用在物品上的力的简图,此时物品已返回到第一位置。
所述送料器具有一输送部410,输送部410将输送方向线性约束在一个直线方向,并且输送部410在第二位置X2和第一位置X1之间振动,所述位置分别设定在输送方向的前后位置(在下文中,所述运动被称为“往复运动”)。如图16A所示,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在向前方的第二位置X2移动时,抑制了物品W相对于输送部410的相对滑动,从而物品W随输送部410一起移动。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在向后方的第一位置X1移动时,物品W相对于输送部410滑动,只有输送部410移动到第一位置X1,而物品W保持在前端第二位置X2。如图16C所示,通过重复上述往复运动,相对于输送部410逐量向前供给物品W,从而完成物品的输送(例如,参见JP2003-40424A)。
在上述传统的线性送料器中,通过使输送部振动实现物品的输送。因此,输送部的振动也会由凸轮机构传递给壳体,所述凸轮机构用作驱动件使输送部振动。换句话说,即使当线性送料器能准确地输送物品,也会存在由壳体振动而导致不能准确地输送物品的危险。例如,当线性送料器被置于具有低刚度的工作台和类似物上时,传递给壳体上的振动被工作台放大,且使置于其上的线性送料器自身剧烈振动,从而存在不能准确地输送物品的危险。另外,也存在由于工作台和壳体的振动而产生噪音的危险。
发明内容
根据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获得了本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物品输送设备,其能抑制为了输送物品而施加到输送部上的振动所产生的作用于设备上的力。
用于实现该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个物品输送设备,物品输送设备包括:输送部,用于线性约束待输送物品的输送方向;凸轮机构,用于通过将往复线性运动传递给输送部,从而给输送部施加振动,往复线性运动至少具有在输送方向上的输送方向分量,其中所述振动使物品在该输送方向上输送;用于支撑凸轮机构的封装部;以及平衡器,用于抑制由于将振动施加给输送部的凸轮机构而产生的作用于封装部上的力。
通过阅读参照附图的本发明说明书的描述,本发明的除上文之外的其它技术特征将会清楚。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参考下列的说明书,进一步完整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其中:
图1是本发明物品输送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物品输送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外部附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线IV-IV的箭头方向的横向剖视图;
图5A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示出了输出部在上止点的状态;图5B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示出了输出部在下止点的状态。
图6A说明了第一凸轮机构如何在竖直方向上不阻碍输出部往复运动的图,图6B说明了第二凸轮机构如何在输送方向上不阻碍输出部往复运动的图;
图7是描述重物设置方法的模型图;
图8是描述油膜阻尼器的原理图;
图9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用于描述油膜阻尼器;
图10示出了一个形成于引导面上的沟槽成型图案的例子;
图11是描述通过振动作用机构作用于输送部的输送部运动轨迹的和平衡器操作的一个例子的示图;
图12是描述由两个重物的旋转运动产生离心力的示图;
图13是描述作用于壳体的力的示图;
图14示出了施加平衡器到线性送料器的另一例子的正向横截面图,其中由凸轮机构移动的输出部仅在输送方向上运动;
图15是沿图14中线XV-XV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6A是描述作用给物品的力的简图,此时输送部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运动,图16B是描述作用给物品的力的简图,此时输送部从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运动,图16C是描述物品位置的简图,此时输送部返回到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说明书的描述以及附图的说明,至少下述内容是清楚的。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包括:输送部,用于线性约束输送物品的输送方向;凸轮机构,用于通过将至少在输送方向上具有输送方向分量的往复线性运动传递给输送部,从而给输送部施加振动,其中所述振动使物品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用于支撑凸轮机构的封装部;以及平衡器,用于抑制由于凸轮机构施加振动给输送部从而作用在封装部上的力。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在输送物品过程中,由施加振动给输送部所产生的作用于封装部上的力能被平衡器抑制。即,当施加振动给输送部时,减小了作用于封装部上的力,这样封装部就不至于振动。因此,抑制了使整个物品输送设备振动的振动,并且能准确地输送物品,而且也能抑制由振动产生的噪音。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平衡器是这样一种机构,在该机构中具有预定重量的重物重心在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的反方向上运动。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具有预定重量的平衡器的重物的重心在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的反方向上运动,这样输送部和重物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且由输送部和重物各自的运动产生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即,由重物运动产生的力产生作用以抵消由输送部运动产生的力,这样由施加振动到输送部而产生的作用到封装部上的力能被可靠地抑制。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平衡器是这样一种机构,其中重物绕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旋转轴旋转,旋转轴的位置不在重物的中心且支撑在封装部上。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重物绕不在其重心位置的旋转轴旋转,这样由旋转重物可以产生在预定方向上作用的离心力。由于旋转轴正交于输送方向,当重物旋转时,重物重心在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上运动,能使此时产生的离心力产生作用以抵消由输送部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旋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由平衡器产生的离心力在竖直方向(上/下方向)和输送方向上作用。因此,离心力不在正交于输送方向并且使物品沿绕曲轨迹输送的水平方向上作用,因此能更精确地输送物品。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提供了多个重物。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通过改变重物的数量,调整重物的质量与输送部的质量相关联。因此,一种构造平衡器能在平衡器的结构中容易改变重物的质量,产生一合适的力,该力的大小与输送部运动产生的力相符。因此,能适当地抑制由施加振动给输送部而传递给封装部的振动。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多个重物被分成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当重物组的重心在输送方向上与旋转轴平齐时,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第二重物组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置于同侧,并且当重物组的重心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旋转轴对齐时,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第二重物组的重心置于相对的侧面,旋转轴插在它们之间。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由于重物被分成两组,当两重物组的重心在输送方向上与旋转轴对齐时,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第二重物组的重心在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置于同侧,这样由旋转两重物组产生的离心力在同一方向上作用。因此,由旋转重物产生的离心力在输送部在输送方向上的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上有效地作用。另外,当重物组的重心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旋转轴对齐时,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第二重物组的重心置于相对的侧面,旋转轴插在它们之间。这样,由旋转各个重物组产生的离心力在相反的方向上相互作用。因此,由各自重物组产生的离心力发生作用以相互抵消。所以,能减小由旋转重物所产生的并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力。由于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所以通过使一个重物的相位相对于另一重物的相位变化180°能够实现一种平衡器,该平衡器在输送物品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有效作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作用力。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第一重物组的总质量和第二重物组的总质量被设定成相等。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能容易地使两重物组各自产生的离心力相等。因此,当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的相对侧时,由各自重物组产生的离心力能相互抵消,而不会作用到封装部上。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第一重物组的总质量和第二重物组的总质量被设定成互不相等。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能容易地使两重物组各自产生的离心力彼此不相等。因此,由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中的任一个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大于另一个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所以,当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第二重物组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的相对侧时,能使这样一种力作用于封装部上,该力与由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中的任一个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另一个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之间的差值一致。所以,即使当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的相对侧时,能抑制例如由输送部运动而产生的及作用在封装部上的力。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在每个第一和第二重物组中,重物的数量为一个。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至少提供两个重物,这样通过旋转在相反方向上的两重物,能实现结构最简单的平衡器,该平衡器中在水平方向上有效作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不会产生任何不必要的作用力。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重物上设置有绕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齿轮;从预定驱动源输入旋转运动到凸轮机构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通过旋转输入轴操作平衡器。该旋转轴用于输入驱动力到凸轮机构,使输送部执行往复线性运动。因此,不需要提供具有操作平衡器的驱动力的输入件,并且以简单结构操作平衡器。特别地,为了在相反的方向上使输送部和重物运动,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的相位必须与平衡器旋转运动的相位匹配。因为驱动输送部的凸轮机构的输入轴驱动平衡器,所以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的相位能容易且合适地与平衡器旋转运动的相位匹配。因此,能更加有效地抑制作用到封装部上的力。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输送部的往复线性运动的周期与重物旋转运动的周期相匹配。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为了让输送部的往复线性运动的在输送方向上的相位与重物旋转时在输送方向上的相位彼此反相,输送部和重物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因此,由输送部的往复线性运动所产生的力与由重物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力,通过在输送方向上使它们在相反方向上作用而抵消。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重物的旋转数是输入轴旋转数的整数倍。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输送部和重物两者都由从输入轴输入的驱动力操作,因此当输入轴完成一圈并且回到原位置时,重物也回到其初始位置。所以,不管输入轴的旋转量如何,总是能使输送部和重物在输送方向上以相反的方向运动。
在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中,优选的是,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重物被配置在输入轴插在它们之间的位置上。
根据这种物品输送设备,两个重物置于相对侧,而输入轴插在所述重物之间。因此,两个重物各自具有的第一齿轮啮合输入轴上的第二齿轮,这样它们就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所以,两个重物容易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为了输送物品而施加振动给输送部时作用于设备上的力。
物品输送设备的概述
首先,参考图1-3对用作物品输送设备的线性送料器进行概述。
图1是物品输送设备的一个例子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其外部俯视图,并且图3是沿图2中线III-III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
如图中所示,作为物品输送设备的线性送料器1具有输送部10,用于将待输送物品的输送方向线性约束成直线;并且一个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的振动作用机构20。振动作用机构20具有用于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的两个凸轮机构30和60,作为封装部的壳体24用于支撑凸轮机构30,一个平衡器70用于抑制由凸轮机构30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而产生的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
在这种线性送料器1中,所述振动是由两凸轮机构30和60所产生的并施加给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合成的。即,第一凸轮机构30将预定驱动源(未示出)提供的运动转换为沿至少有一个输送方向分量的第一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并将其传送给输送部10。第二凸轮机构60将预定驱动源(未示出)提供的运动转换为沿至少有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分量的第二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并将其传送给输送部10。所以,由两个凸轮机构30和60产生的振动使物品相对于输送部10滑动,如背景技术的部分所描述的一样。
通过两种方法能控制相对滑动的状态,该方法包括第一方法,其在往复运动中改变作用在物品W自身上的惯性力,第二方法,其在往复运动中改变在物品W和输送部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线性送料器1中,作用在物品W自身上的惯性力由第一凸轮机构30控制,在物品W和输送部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由第二凸轮机构60控制。即,分别通过第一凸轮机构30的下面将要描述的凸轮曲线的设计和第二凸轮机构60的下面将要描述的凸轮曲线的设计,能对第一方向往复线性运动和第二方向往复线性运动各自独立地设定为期望的往复线性运动。即,通过凸轮曲线的设计能获得由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限定的二维平面内给定的运动轨迹,从而使物品输送设备就设定运动轨迹而言具有良好的自由度。因而,不仅具有单一运动轨迹的振动,而且具有复杂运动轨迹的振动都能被施加到输送部10上,因此,按照诸如被输送物品W的类型或输送容量等所要求的参数,以最合适的振动施加到输送部10是可能的。
应该注意到,如图1所示,下述描述基于这种假设:第一方向与输送方向匹配,第二方向与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匹配。但决不局限于此,例如,对于第一方向往复线性运动而言,包括除输送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分量也是可能的,同样地,对于第二方向往复线性运动而言,包括除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分量也是可能的。
然而,采用上述设想是优选的,这是因为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分别包括仅一个输送方向分量和仅一个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分量,那么当设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往复运动时,这样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不论是否受到另一往复线性运动的影响。所以,由上述两个往复线性运动合成所形成的输送部10的振动能容易地被设定于期望的运动轨迹。
另外,线性送料器1具有平衡器70,用于抑制由凸轮机构30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而产生的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这种平衡器70是一个重物运动机构,其中具有预定质量的重物72的重心在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的反方向上运动,并且每个重物72绕沿水平方向放置的旋转轴74旋转。每个旋转轴74位于与相应重物72的重心不同的位置,并且被支撑在壳体24上。这样设定使得在重物72的旋转过程中,当这些重物72的重心与旋转轴74与输送方向一致时,这些重物72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74位于同侧,而当这些重物72的重心与旋转轴74与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一致时,这些重物72的重心位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74的相对的侧上。这样,通过旋转重物72,产生了离心力,该离心力作用在与物品W在输送方向上运动时出现的惯性力相反的方向上,从而使作用在壳体24上的力被抑制。
下述描述是根据这样理解,输送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竖直方向,但决不局限于此。例如,对输送方向而言,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竖直倾斜一预定的角度,以便沿斜向上方向或斜向下方向输送物品W。
另外,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该的结构中,驱动源(未示出)由两凸轮机构30和60(未示出)和平衡器70共用,即在该结构中,来自于单一驱动源的运动借助于单一输入轴22被输入到凸轮机构30和60和平衡器70上。这种结构仅仅是用作示例,但决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提供专门的驱动源用于两个凸轮机构30和60和平衡器70中的每一个或任何几个。
然而,在上述结构中,共用单一驱动源是优选的。这是因为一个相同的输入运动容易将第一凸轮机构30产生的往复线性运动和第二凸轮机构60产生的往复线性运动以及平衡器70的旋转运动同步。
线性送料器的实施例
图4至5B是描述线性送料器的实施例的视图。图4是沿图3中线IV-IV的箭头方向的横向剖视图。图5A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示出了输出部在上止点的状态;图5B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示出了输出部在下止点的状态。应该注意到,在剖视图中,一些部件在侧视图和/或俯视图上表示。在所有示图中,沿剖面添加了剖面线。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起见,在下述描述中输送方向也可用“前/后”来表述,而竖直方向也可用“上/下”来表述。另外,垂直于输送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方向用“左/右”来表述。
(1)输送部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部10有一主要构件12,其为一长条形带状平板,该平板有一水平的上平面12a。主要构件12的上平面12a起在其上输送物品的输送部的作用,因此输送方向为沿主要构件12纵向的水平方向,且输送部12a的法线方向为竖直方向。
凸出部分14在纵向上沿主要构件12的整个长度连续形成于主要构件12的上平面12a的左右两边,并且这对凸出部分14将输送方向线性约束成直线。
(2)振动作用机构
振动作用机构20支撑输送部10,同时根据预定的运动轨迹振动输送部10,并且置于输送部10的下方。应该注意到,所述运动轨迹是一种在二维平面内的轨迹,该二维平面由输送方向和竖直方向限定,并且所述运动轨迹是通过合成上述两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获得的。
振动作用机构20设置有一个大体成长方体的盒状壳体24,在上述壳体的上表面壁24a中具有一大体成矩形的开口24f;输出部26,它位于其覆盖开口24f的位置,并且用于支撑输送部10;第一凸轮机构30和第二凸轮机构60,它们置于壳体24内,并将运动轨迹的运动施加给输出部26;平衡器70,它用于抑制由凸轮机构30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而产生的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以及输入轴22,它用于将来自于驱动源的旋转运动输入到凸轮机构30和60和平衡器70上。
(2-A)输入轴
如图3所示,输入轴22是一大体成圆形棒状件,其设置于沿输送方向的轴线C22的方向上。输入轴22的端部,通过轴承23将输入轴22支撑于壳体24的前面壁24c和后面壁24d上,从而能使输入轴22相对于壳体24绕轴线自由旋转。
应该注意到,输入轴22的一个端部容纳在壳体24内,而其另一端部穿过在壳体24的前面壁24c中形成的通孔24g伸出到外部。所述另一端部借助合适的联轴器(未示出)与诸如马达之类的驱动源(未示出)连接,绕轴线的旋转运动从驱动源被输入到输入轴22上。
应该指出的是,第一和第二凸轮机构30和60的第一凸轮32和第二凸轮62,以及一第二锥齿轮76形成于输入轴22的外圆周上。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形成在每个重物72上的一第一锥齿轮78啮合,以便于传送动力使构成平衡器70的重物72旋转。这些在后文中将要讨论。
(2-B)输出部
如图2所示,输出部26置于上平面壁24a的开口24f内,并且具有一主要构件26a。主要构件26a是比开口24f稍小的平板件。
用于固定连接输送部10底面的连接面形成于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的上表面26b中。当输送部10固定于所述连接表面时,输送部10与输出部26一起起一个单一部件的作用,并且在与输出部26相同的运动轨迹上移动。
如图3所示,长方体提升件28置于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的底面26c上。提升件28有两个作用。它的第一个作用是,将从安置在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下方的第二凸轮60输出的竖直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传送给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这种作用在描述第二凸轮机构60的部分中加以说明。
它的第二个作用是作为一种引导结构,该引导结构约束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以引导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使其只能在输送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移动。即,如图4和图5A所示,提升件28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面28a被制成平行于由所述两方向限定的二维平面的平坦面。提供有平行于端面28a的引导面29a的引导件29固定在壳体24的内表面上的一些部分上,这些部分与端面28a相对。由于引导面29a和端面28a之间的滑动,所以输出部26能沿二维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平稳移动。
应该注意到,在引导面29a和端面28a之间提供一预定间隙G是优选的(参见图9),作为粘性流体的油保持在间隙G中。以这种方式,赋予间隙G一种所谓的油膜阻尼器的功能是可以的。这些将在下文中进行讨论。
如图3所示,提升件28分别置于沿输出部主要构件件26a的底面的输送方向上的前后两端部,即输出部26在输送方向的两个位置被引导,因此输出部26可靠地避免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而且,如图3和图5A所示,由诸如橡胶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件27也可沿开口24f的整个内圆周设置在输出部26和壳体24的开口24f之间的间隙中。密封件27具有所谓的油密封作用,其阻止填充到壳体24内空间的凸轮润滑油向外泄漏。至于弹性材料的类型,因为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在输送方向上前后移动,所以具有弹性变形量大于往复运动量的材料是理想的。
(2-C)第一凸轮机构
图3所示的第一凸轮机构30用于产生运动轨迹的输送方向分量运动,并将其施加给输出部26;即,它将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送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并将其传送给输出部26。
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轮机构30由所谓的肋凸轮(ribcam)构成。即,它提供一种肋凸轮32和凸轮随动件36。肋凸轮36作为第一凸轮,其由形成于输入轴22的外圆周上的环状肋34构成。凸轮随动件36作为第一凸轮随动件,第一凸轮随动件置于输出部的主要构件26a中,并与肋34啮合。
这种凸轮随动件36的结构已广为人知;即,每一凸轮随动件36具有一旋转轴A和一覆盖在旋转轴A外圆周并绕该旋转轴旋转的外环R。旋转轴A固定于凸轮机构的随动件侧面的一元件(此处的输出部26)上,但外环R是这样布置的,即当它被使用时,它在凸轮的凸轮面上旋转运动。应该注意到,后面将要描述的第二凸轮机构的凸轮随动件66具有同样的结构。
如图3所示,两个凸轮随动件36并排地沿输送方向前后竖直地置于输出部主要构件26a的底面26c上,且两凸轮随动件36通过各自的外环R夹住肋34的侧面34a和34b,并在侧面34a和34b上滚动。应该注意到,侧面34a和34b是凸轮面。
另一方面,形成肋凸轮32上肋34的位置沿旋转方向在输送方向上是变化的,所述输送方向是输入轴22的轴线方向。肋凸轮32的凸轮曲线通过所述变化量表示。
所以,当肋凸轮32随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一起旋转时,被两凸轮随动件36夹在中间的肋34的位置也在输送方向上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所述变化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凸轮随动件36。与这种情况相关联,输出部26也在输送方向上前后移动,因此固定在输出部26上的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执行与肋凸轮32的凸轮曲线一致的往复线性运动。根据本实施例的肋凸轮32的凸轮曲线如此设定,使得在输入轴2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肋凸轮3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输出部26往复运动三个周期。而且它这样设定,使得输出部26向前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向后运动的速度变化相同,仅仅是方向不同。
应该注意到,如图3所示,肋34的侧面34a和34b形成为曲面,该曲面在竖直方向上处于肋34和凸轮随动件36接触的位置,且凸轮随动件36的旋转轴A也在竖直方向上。因此,肋凸轮32和凸轮随动件36之间的接触,约束了二者在输送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但允许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图6A是说明了第一凸轮机构如何在竖直方向上不阻碍输出部往复运动的图,图6B是说明了第二凸轮机构如何在输送方向上不阻碍输出部往复运动的图。如图6A的点划线所示,凸轮随动件36在竖直方向上能相对运动,同时保持夹住肋凸轮32的肋34的状态。
所以,当输出部26通过下面将要描述的第二凸轮机构60在作为第二方向的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时,固定在输出部26上的凸轮随动件36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这样情况下,夹住肋凸轮32的凸轮随动件36能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于肋凸轮32滑动,因此无论什么情况下在竖直方向上不会阻碍输出部26的往复运动。所以,通过第二凸轮机构60,输出部26能很平稳地执行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线性运动。
所述两凸轮随动件36夹住肋34。因此,如图6B的点划线所示,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期间,肋34上的位置变化能可靠地在前方和后方传送到输出部26上。因此,由肋凸轮32的凸轮曲线所表示的振动能通过输出部26施加给输送部10,且任何情况下不受“齿隙”的影响。
(2-D)第二凸轮机构
图3所示的第二凸轮机构60产生具有运动轨迹的竖直方向分量的运动,并将这种运动施加给输出部26;即,它将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竖直方向的往复线性运动,并将其传送给输出部26。
每个第二凸轮机构60由一种所谓的面凸轮(face cam)构成。即,如图3和图5A所示,它提供一种盘状面凸轮62作为第二凸轮,其形成于输入轴22上。凸轮随动件66作为第二随动件,其置于提升件28上并与形成在面凸轮62的一个平板面上的环状槽65啮合。
如图3所示,在输送方向的前后安置一对面凸轮62,其与一对前后提升件28相一致。面凸轮62设置在输送方向上,以便前面凸轮62置于前提升件28的后部,后面凸轮62置于后提升件28的前部。面凸轮62的平板面分别相对于各自提升件28的前侧端面或后侧端面。
如图5A所示,环状槽65绕输入轴22的轴线形成在与提升件28相对的面凸轮62的平板面中。取决于周向的位置,离轴线C22的径向距离是不同的。面凸轮62的凸轮曲线通过半径变化来表示。
另一方面,每个凸轮随动件66在与面凸轮62相对的各自提升件28的端面上竖直地置于作为面凸轮62的旋转轴线的轴线C22的上方,并且凸轮随动件66安装在面凸轮62的环状槽65中。
所以,当面凸轮62随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一起旋转时,随着这种旋转一起,凸轮随动件66在环状槽65的内圆周面65a上旋转运动,同时凸轮随动件66根据它们安装其内的环状槽65的径向沟槽位置的变化在竖直方向移动。然后,凸轮随动件66设置于其上的提升件28以及输出部26自然地也竖直移动,因此,固定在输出部26上的输送部10在竖直方向上执行与面凸轮62的凸轮曲线一致的往复线性运动。
在这个例子中,当面凸轮62随输入轴22的旋转运动一起旋转时,两凸轮随动件66与各自环状槽65相啮合的位置也在竖直方向上变化。因此,凸轮随动件66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与所述位置变化一致。输出部26也在竖直方向上与上述运动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固定到输出部26上的输送部10根据面凸轮62的凸轮曲线在竖直方向上执行往复线性运动。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凸轮62的凸轮曲线是如此设定,使得在输入轴2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即在面凸轮6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输出部26往复运动三个周期。而且,它是这样设定的,使得输出部26向前运动的速度变化与其向后运动的速度变化相同,仅仅是方向不同。
应该注意到,如图3所示,环状槽65的内圆周面65a形成的曲面平行于输送方向,且凸轮随动件66的旋转轴A也在输送方向上。因此,面凸轮62和凸轮随动件66彼此约束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但允许在输送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即,如图6B的点划线所示,凸轮随动件66在输送方向上能够相对运动,同时保持安置在面凸轮62的环状槽65中。
所以,当输出部26通过第一凸轮机构30在作为第一方向的输送方向上来回移动时,通过提升件28固定在输出部26上的凸轮随动件66也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这样情况下,安置在环状槽65中的凸轮随动件66能在输送方向上相对于环状槽65滑动,因此无论如何输出部26不会阻碍在输送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所以,根据第一凸轮机构30,输出部26能平稳地执行输送方向上的往复线性运动。
另外,凸轮随动件66安装在环状槽65内。因此,如图6A的点划线所示,就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往复运动而言,环状槽65位置的变化能可靠地传递到输出部26。因此,由面凸轮62的凸轮曲线所表示的振动能通过输出部26施加给输送部10,且不受所谓“齿隙”的明显影响。
上述结构的一个结果是第二凸轮机构60通过输出部26支撑输送部10的总重。一般而言,凸轮机构具有高刚度。所以,不必采用不稳定的支撑结构,例如利用诸如上文提及的板簧之类的低刚性的弹性件支撑输送部10,通过所述刚性第二凸轮机构60能使竖直方向的均匀振动施加到整个输送部12a上。所以,能有效地抑制输送的不均匀性。另外,第二凸轮机构60在输送方向的前后两位置上支撑输出部26,这也增加了支撑的稳定性,并对抑制输送的不均匀性起到更大的效果。
(2-E)平衡器
通过给壳体24一个力,该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的方向相反,所述作用于壳体上的力由在输送方向上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所引起的惯性力产生,图3中示出的平衡器70抑制了由输送物品W的运动引起的壳体24的振动。平衡器70具有右重物721和左重物722,分别置于输入轴22的右左两边,所述旋转轴74用作为各个重物72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一齿轮与各自的旋转轴74共轴,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并且沿输入轴22的外圆周上设置。
每个重物72大致为半圆形重物盘,其质量被设定为预定质量,并且旋转轴74所插入的孔72b置于虚拟圆的中心,该虚拟圆由虚拟地延长半圆形的周长而形成。因此,限定大致为半圆形的重物72的中心有一部分72a,其在所述弧侧的相对侧上突出,所以能形成所述孔。重物72如此被设定,使得当两重物721和722执行旋转运动且位于在水平方向上的输送部10的相对侧上时,由输送部10产生的惯性力大致与由重物72产生的离心力相等。设定重物72的方法在下文讨论。
旋转轴74向着壳体24内部在左右方向上从壳体24的各个斜壁的内表面中水平突出,并且放置成两个旋转轴74的轴线和输入轴22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而且,在每个旋转轴74的前端侧,也就是在每个重物72的内侧,作为第一齿轮的第一锥齿轮78绕旋转轴74的轴线设置,第一齿轮的直径超内部减小。
作为与第一锥齿轮78啮合的第二齿轮的第二锥齿轮76置于输入轴22上,因此其直径向后部减小。第二锥齿轮76的齿数被设定为第一锥齿轮78齿数的整数倍。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二锥齿轮76的齿数被设定为第一锥齿轮78齿数的三倍。因此,它设定为,使得在输入轴2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第二锥齿轮76旋转一圈,此时第一锥齿轮78旋转三圈。即,它设定为,使得在输入轴22旋转一圈的过程中,输出部26执行三个周期的往复运动,并且重物72旋转三圈。另外,它设定为,使得输出部26和重物72反相运动,并且输出部26的往复线性运动的周期与重物72的旋转运动周期匹配。
另外,由于为左右重物721和722设置的第一锥齿轮78与第二锥齿轮76啮合,此时它们位于插在它们之间的输入轴的相对两侧,所以左右重物721和722沿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两重物721和722分别置于右侧和左侧,它们设定为,当它们的重心和旋转轴74的轴线与水平方向一致时,重物在输送方向上相对于其旋转轴位于同侧,然而当重物的重心和旋转轴74的轴线与竖直方向一致时,重物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插在它们之间的其旋转轴的相对的侧上。另外,分别置于右侧和左侧的两重物721和722被设定为,它们在与输出部26在输送方向上的往复运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即,当输出部26向前运动时,重物721和722向后运动,并且当输出部26向后运动时,重物721和722向前运动。因此,当输出部26在其最前端位置时,重物721和722在其最后端位置,并且当输出部26在其最后端位置时,重物721和722在其最前端位置。
<设定重物质量的方法>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中,两重物721和722如此被设定,使得当两重物721和722执行旋转运动且位于在水平方向上的输送部10的相对侧上时,由输送部10产生的惯性力大致与由两重物721和722产生的离心力相等。虽然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重物721和722,但是当设定它们时,假设用单个重物72来考虑,每个重物721和722的质量为得到的质量的一半。
图7示出了描述设定重物72的方法的模型图。如图所示,输出部26和输送部10的质量为M(kg),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的行程为h(m),重物72的质量为m(kg),重物72的旋转轴线至其重心的距离为r(m),重物72的旋转角速度为ω(rad/s)。除了这些外,a为输出部26和输送部10的最大加速度(m/s2),th为单个行程的运动时间(s),Am为无量纲最大加速度,以及N(rpm)为重物的旋转数。这里,由每个凸轮曲线决定的无量纲最大加速度Am根据凸轮曲线已经被获得。另外,最大加速度a(m/s2)指的是输出部26和输送部10的最大加速度(m/s2),它由下述公式1中无量纲最大加速度Am表示:
a=(h·th2)·Am 公式1
由输出部26和输送部10产生的惯性力I和由重物72产生的离心力F可由下述公式2和公式3分别获得:
I=M·a 公式2
F=2m·r·ω2 公式3
因此,重物如此设定,使得惯性力I等于离心力F。即重物如此设定,获得下述公式4为:
2m·r·ω2=M·a
m·r=[(M·Am/2){h/(th2·ω2)}] 公式4
此处,将th=(1/2)(60/N)和ω=(N/60)2π代入公式4中,即得公式5:
m·r=(M·Am·h)/(2π2) 公式5
在公式5中,“m”和“r”为变量,并且“M”,“Am”,“h”为常量。因此,通过设定“m”和“r”以满足公式5,由输送部10产生的惯性力能大致等于由重物72产生的离心力。
(2-E)油膜阻尼器
滤油阻尼器是一种利用油的粘性的阻尼器,油起到粘性流体的作用;即,利用油膜的剪切力作为阻尼力,减弱相互相对设置的两物体相对运动。
图8示出了描述油膜阻尼器的模型图。图9是沿图3中线V-V的箭头方向的竖向剖视图,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如图所示,例如,描述两平行平面板128和129,它们被放置成使它们的平坦面彼此相对,在它们之间有一预定间隙G。当粘性流体保持在两平行平板128和129之间预定的间隙G中且其中一平行平板128相对于另一平板运动时,在粘性流体中就会出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速度梯度,这就会导致在相对运动相反的方向上有力施加给平行平板128。所述力成为减弱相对运动的阻尼力。
此处,在这个实施例中,填充凸轮润滑油到上文提及的壳体24的内部空隙S中(参见图4)。因此,如图9所示,如果在壳体24的引导件29的引导面29a和面对引导面29a的提升件28的端面28a之间提供一预定间隙G,那么所述间隙G被填充润滑油时起着油膜阻尼器的作用。
例如,由输送部10弯曲变形所形成的结构原因而导致输送部自身的不利振动,上述油膜阻尼器能使所述不利振动通过油膜的粘性阻力而被阻尼。因此基于凸轮机构30和60的预设振动能施加给输送部10。
应该注意到,上述间隙G的尺寸可设定在0.005mm至0.05mm之间。这是因为上述间隙G的尺寸至少被设定为0.005mm,这样就能可靠地避免引导面29a和端面28a之间的实体接触,并且在引导面29a和端面28a之间的油膜对于不利振动能有效地起到阻尼作用。在另一方面,如果设定间隙G的尺寸不大于0.05mm,那么输出部10晃动很小。
另外,优选地,在沟槽面29a或端面28a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多条槽,因为这样使得上述沟槽在间隙中容易储存粘性流体,并且使油膜阻尼器可靠地形成于间隙中。图10示出了一个形成于引导面上沟槽成型图案的例子。在该例子中,所述沟槽29b在引导面29a上形成菱形状的网格,如图所示。
(3)根据实施例的输送部的运动轨迹和平衡器的操作
此处,描述了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输送部10和平衡器70的操作。应该注意到,此处描述的输送部10的操作是基于一个运动轨迹示例而实现的,该运动轨迹根据设定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凸轮曲线而获得。所以,输送部10的操作无论如何不局限这种运动轨迹,取决于凸轮曲线的设定。还能获得与诸如输送容量等所要求的参数相符的运动轨迹,并且平衡器70的运动轨迹可被设定成与输送部10的运动轨迹一致。
图11是描述输送部10运动轨迹的一个例子的图,该运动轨迹是通过振动作用机构20和平衡器70的操作作用于输送部10产生的。图11的最上层示出了水平运动的时间图,所述水平运动为输送方向上的往复线性运动;从顶端向下的第二层是竖向运动的时间图,所述竖向运动为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顶端向下的第三层示出了右重物721的相位,最底层示出了左重物722的相位。图11的例子示出在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执行一个往复运动循环的时间周期内,输送部10的时间图和重物的相位。因此,图11示出了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输送部10的时间图和重物721和722的相位,在该周期内输入轴22,即肋凸轮32和面凸轮62转动1/3圈,左右重物722和721转动一圈。最上层的时间图示出了输送部10的水平运动位置变化-时间图,从顶端向下的第二层时间图示出了竖直运动位置变化-时间图,下面两层图示出了在预定时间处两重物72的旋转位置。应该注意到,上述四层图共用同一时间轴。
在该例子中,描述基于下述假设,当旋转运动被输入到输入轴22,使得肋凸轮32和面凸轮62旋转时,输送部10与输出部26作为单个元件的重心在X1(x1,y1)和X2(x2,y2)之间往复运动。另外,这里描述了输入轴22连续旋转的同时,输送部10在X1和X2之间执行单个往复运动的操作。即,图11中所示的时间点t0是指输入轴22在连续旋转过程中的特定瞬间,而不是指回转式送料器1停止的状态。在时间点t0时,输送部10位于X1的位置上,X1位于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区域的最后部,以及输送部10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区域的最下端。另外,关于重物72,两重物721和722的重心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并且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前方。
在时间点t0上,当输入轴22旋转时,输送部10开始在输送方向上向前运动且在竖直方向上向上运动。此时,右重物721顺时针旋转,而左重物722逆时针旋转。
在时间点t1上,输送部10到达X0位置处,X0为输送部在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区域的中间位置,在竖直的方向上,它也到达其往复运动区域的中间位置。此时,右重物721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下方,左重物722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上方。
当输入轴22继续旋转时,在时间点t2上,输送部10运动到X2处。X2位于其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区域的最前端位置,且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区域的最高位置处。此时,右重物72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运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其重心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后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并且左重物72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运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处其重心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后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即,在时间点t2上,当输送部10到达X2位置时,X2位置位于它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区域的最前端,两重物721和722运动到该位置,在该位置其重心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后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同时它们彼此以相反的方向旋转。所以,当输送部10位于位置X2,该X2位置位于其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区域的最前端位置时,两重物721和722的重心位于与输送部10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旋转轴74介于它们之间。然后,输送部10向后运动到X1,重物721和722继续旋转。
此后,在时间点t3上,输送部10到达其在输送方向往复运动的区域的中间位置,它也到达其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区域的中间位置X0。此时,右重物721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上方,左重物722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下方。
然后,在时间点t4时,当输入轴22完成1/3圈时,输送部10返回到X1位置处,X1位置位于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区域的最后部,以及输送部10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区域的最下端。此外,右重物721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运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其重心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前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左重物72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运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其重心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前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即,在时间点t4上,当输送部10到达X1位置时,X1位置位于输送方向上其往复运动区域的最后端,两重物721和722运动到该位置,在所述位置其重心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最前方,并且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同时它们彼此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即,两重物721和722的重心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并且位于在输送方向上旋转轴74的轴线的前方。
由凸轮机构和平衡器引起作用到壳体上的力
接下来,通过图11和图12,根据t0到t4的每个时间点描述由凸轮机构和平衡器引起的作用到壳体上的力。图12是描述由两个重物的旋转运动产生离心力的示图。
在时间点t0上,在输送方向上向后运动的输送部10的运动变化到向前运动。因此,在输送方向上施加给输送部10上的加速度最大,向后作用的惯性力最大。在另一方面,在竖直方向上,在竖直方向上向下运动的输送部10的运动变化到向上运动。因此,在竖直方向上施加给输送部10的加速度最大,向下作用的惯性力最大。即在物品W和输送部10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这样使物品W随输送部10一起运动,而不是在输送部10的上表面12a上滑动。另外,虽然两重物721和722在不同的方向上旋转,但是它们在时间点t0上处于这种状态,在此种状态下,重物721和722重心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轴线的前方,这样关于两重物721和722,在输送方向上向前的离心力最大,如图12所示。此时,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不产生力。
在时间点t1上,输送部10位于其在输送方向上运动区域的中间位置,并且向前运动的速度最大,因此其加速度为“0”。因此,施加给输送部10且在输送方向上作用的惯性力为“0”。另外,在竖直方向上,由于输送部10被提升,即其位于输送部10运动距离的中间位置,所以向上运动的速度最大,且加速度为“0”,因此在竖直方向上的惯性力为“0”。另外,右重物721在一位置上,在该位置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正下方。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向下作用的离心力最大。另一方面,左重物722在一位置上,在该位置其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正上方。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向上作用的离心力最大。在本实施例中,两重物721和722具有相同的质量,并且它们的重心还被设定于同一位置,因此由重物721和722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相互抵消,如图12所示。
在时间点t2上,在输送方向上向前运动的输送部10的运动变化到向后运动。因此,在输送方向上施加给输送部10上的加速度最大,向前作用的惯性力最大。在另一方面,在竖直方向上,在竖直方向上向上运动的输送部10的运动变化到向下运动。因此,在竖直方向上施加给输送部10的加速度最大,向上作用的惯性力最大。另外,虽然两重物721和722在不同的方向上旋转,但是它们在时间点t2上处于这种状态,在此种状态下重物721和722重心与旋转轴74的轴线呈水平位置,并且在输送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轴线的后方,这样关于两重物,在输送方向上向后的离心力最大,如图12所示。此时,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不产生力。
在时间点t3,输送部10位于其在输送方向上运动区域的中间位置,并且向后运动的速度最大,因此其加速度为“0”。因此,施加给输送部10且在输送方向上作用的惯性力为“0”。另外,在竖直方向上,由于输送部10被降低,即其位于输送部10运动距离的中间位置,所以向下运动的速度最大,且加速度为“0”,因此在竖直方向上的惯性力为“0”。另外,右重物721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的正上方。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向上作用的离心力最大。另一方面,左重物722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直接位于旋转轴74的轴线正下方。因此在竖直方向上向下作用的离心力最大。在本实施例中,两重物721和722具有相同的质量,并且它们的重心还被设定于同一位置,因此由重物721和722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相互抵消,如图12所示。
在时间点t4上,输送部10返回到位置X1,并且右重物721和左重物722也完成一圈并回到它们的原位置,即它们都返回到如在时间点t0的同一状态。
然后,通过凸轮随动件36、肋凸轮32、输入轴22以及轴承23,由输送部10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被传递给壳体24。另一方面,通过旋转轴74,由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被传递给壳体24。因此,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由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所生成的合力作用在壳体24上。
图13是描述作用于壳体的力的示图。如图13所示,在输送方向上,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作用的方向与由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作用的方向相反。由于两重物721和722的质量和重心如此设置,使得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在输送方向上产生的惯性力等于由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在输送方向上产生的离心力,由于输送部10的惯性力和由两重物721和722的离心力,其作用方向相反,且相互抵消,因此不会在输送方向上产生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
另一方面,在竖直方向上,两重物721和722旋转运动分别产生的离心力相互抵消,所以由两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很难作用于壳体24。因此,在竖直方向上,由输送部10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不能被抵消而几乎直接作用。
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性送料器1,在输送物品W的过程中,由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产生的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能被平衡器70抑制。即,当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时,由于减小了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所以壳体24不至于振动。因此,抑制了线性送料器1本身的振动,并且能准确地输送物品W,而且也能抑制由振动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重物721和722围绕分别置于与重物的重心不同位置的各自的旋转轴74旋转,所以通过旋转重物721和722容易产生在预定方向上作用的离心力。由于旋转轴74正交于输送方向,当重物721和722旋转时,重物721和722的重心在输送部往复线性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上运动,此时能使产生的离心力抵消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因此,由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产生的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能可靠地被抑制。特别地,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旋转轴74沿水平方向设置,所以重物721和722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在竖直方向和输送方向上作用。因此,离心力不在正交于输送方向并且使物品沿绕曲轨迹被输送的水平方向上作用,因此能精确地输送物品。在本实施例中,已描述了重物721和722的旋转轴74沿水平方向安置的例子。然而,如果旋转轴74安置在一个方向,例如在正交于输送方向的竖直方向上,那么能使由重物721和72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以抵消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然而,旋转轴74沿水平方向安置更加有利,因为离心力除了在其作用的方向外不在其它方向上作用,以便在输送物品的过程中抵消作用在壳体24上的力,如上文所述。
特别地,由于两重物721和722各自的质量被设定为相等,所以由两重物721和722各自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也容易地使其相等。因此,当两重物721和722如此安置,使得重物721和722的重心在输送方向上与旋转轴74平齐时,两个重物721和722的重心相对于旋转轴74置于同一侧,从而由重物721和72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同一方向上作用。这样使得旋转重物721和722产生的离心力有效地作用在输送部10在输送方向上的运动方向的反方向上。另外,当两重物721和722如此安置,使得它们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与旋转轴74对齐时,两重物721和722的重心位于插入它们之间上旋转轴74的相对两侧,从而由重物721和72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竖直方向上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即,由重物721和722产生的离心力相互抵消。因此,由两重物721和722旋转产生并在竖直方向上作用的力保持很小。由于两重物721和722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所以能通过一个重物相对于另一重物变化180°的相位来实现一个平衡器70,该平衡器在水平方向上有效作用,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作用力。
另外,两重物721和722上都设有绕旋转轴74旋转的第一锥齿轮78,并且每个第一锥齿轮78与设置在用于提供输入给第一和第二凸轮机构30和60的输入轴22上的第二锥齿轮76啮合,因此可以通过旋转输入轴22来操作平衡器70,输入轴22用于输入驱动力给第一凸轮机构30使输送部10执行往复线性运动。因此,不必提供用于操作平衡器70的动力源和用于动力的输入件,所以以简单的结构来操作平衡器70。特别地,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性送料器1,必须使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的相位与平衡器70旋转运动的相位匹配;因为驱动输送部10的第一凸轮机构30的输入轴22驱动平衡器70,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的相位能容易且合适地与平衡器70旋转运动的相位匹配。因此,能有效地抑制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从而避免振动。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性送料器1,彼此反方向旋转的两重物721和722如此安装,使得输入轴22被介于它们之间,因此两重物721和722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输入轴22的相对两侧。即,两重物721和722各自具有的第一锥齿轮78与输入轴22上的第二锥齿轮76以这种方式啮合,即它们以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因此,两重物721和722容易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示例中两重物721和722各自的质量被设定为相等。然而,通过将两重物721和722各自的质量设定为彼此不同,在竖直方向上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能被抑制。例如,通过设定右重物721的质量大于左重物722的质量,由右重物72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大小大于由于左重物72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因此,当右重物721和左重物722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74的相对侧时,能使一种离心力作用于壳体24上,该离心力对应于由右重物721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左重物72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之间差值。也就是说,即使当两重物721和722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旋转轴74的相对侧时,能抑制作用于壳体24的力。此时,在输送方向上的离心力也存在一差值。然而,由两重物721和722而产生的离心力在输送方向上作用于同一方向,因此在输送方向上,由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也能基本上被抵消,与两重物721和722具有相同的质量的情况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地分配抵消输送部10往复线性运动产生的惯性力所需的质量,让两重物721和722具有不同的质量是有利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使用的示例中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重物。然而,也可在左右两侧提供多个重物。例如,重物为一盘也是可能的,多个重物盘堆叠为一重物组作为单个重物,并且随着右或左旋转轴74旋转。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被堆叠的重物盘的数量,能改变重物组的总质量,因此也能改变所产生的离心力。所以,例如,即使当更换输送部改变输送部的质量时或当输送的物品质量变化相当大时,通过改变重物盘的数量能容易地抑制作用于壳体上的力。
另外,当使左右重物的质量彼此不同来抑制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时,具有不同总质量的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通过设定左右两边重物盘的不同数量,能容易地被设定以具有合适质量的重物组作为平衡器。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使用的示例中通过凸轮机构使输出部26在输送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运动。然而,使用通过凸轮机构使输出部至少在输送方向上执行往复线性运动的线性送料器,使由凸轮产生的输出部的相位与平衡器的重物的相位匹配,能有效地抑制作用于壳体24上的力。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旋转轴74的旋转数是输入轴22的三倍。然而,不局限于此,满足于旋转轴74的旋转数是输入轴22的整数倍即可。此时,旋转轴74的旋转数与输入轴22的旋转数的比值容易由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齿数决定。
图14示出了施加平衡器到一种线性送料器的另一例子的正向横截面图,在该线性送料器中由凸轮机构移动的输出部仅在输送方向上运动;图15是沿图14中线XV-XV的横截面图;在图14和图15中,那些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零件由相同的标号示出。
如图所示,用于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输出部26的机构方面,此例中的线性送料器2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线性送料器1。即,在上面讨论的例子中,输出部26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也由凸轮机构形成,而在此例中,通过以一个斜度来设置第一凸轮机构30,输出部26在倾斜方向上运动,从而使力在竖直方向上作用。
即使在这种结构的线性送料器2中,在输送方向上,通过使由平衡器70的旋转运动而产生的离心力在由输出部26和输送部10的往复线性运动而产生的惯性力的方向的反方向上作用,由施加振动给输送部10而作用于壳体25的力能可靠地被抑制。
其它实施例
上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比如下述的修改也是可能的。
在上述发明的实施例中,仅有单个第一凸轮机构30置于输送方向的大致中间部。然而,设置的数量和设置的位置并不局限如此,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凸轮机构30,或在输送方向的端部设置第一凸轮机构30。然而,当仅提供单个第一凸轮机构30时,从输送方向上呈前/后对称的观点来看,如图3所示的所述第一凸轮机构置于大致中间部分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凸轮机构60分别置于输送方向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然而,设置的数量和设置的位置并不局限如此,也可设置单个第二凸轮机构60或三个或多个第二凸轮机构60,且第二凸轮机构60也可置于输送方向的中间部。然而,从支撑输出部26的稳定性的出发点来看,至少配置两个在两点或多点上提供多点支撑是有利的,并且将它们尽可能分开安置是有利的。
虽然详尽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对其做各种变化、替代和更改。
Claims (8)
1.一种物品输送设备,包括:
输送部,它用于线性约束待输送物品的输送方向;
凸轮机构,它用于通过将至少在所述输送方向上具有输送方向分量的往复线性运动传递给所述输送部而给所述输送部施加振动,其中所述振动使所述物品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输送;
封装部,它用于支撑所述凸轮机构;以及
平衡器,它用于抑制由于将所述振动施加给所述输送部的所述凸轮机构而产生的作用在所述封装部上的力,
其中所述平衡器是这样一种机构,在该机构中具有预定质量的重物的重心在与所述输送部的所述往复线性运动相反的方向上运动,
其中设置有多个所述重物,在所述平衡器中所述重物绕正交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设置在与所述重物的中心不同的位置上,并且支撑在所述封装部上;
其中所述多个重物被分成第一重物组和第二重物组;
其中该第一重物组和该第二重物组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以及
其中
当所述第一重物组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重心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位置对齐时,所述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置于同侧,以及
当所述第一重物组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重心在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旋转轴位置对齐时,所述第一重物组的重心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重心置于插在它们之间的所述旋转轴的相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所述旋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重物组的总质量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总质量被设定成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重物组的总质量和所述第二重物组的总质量被设定成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重物组中,所述重物的数量为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所述输送部的所述往复线性运动的周期与所述重物旋转的周期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所述重物上设置有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第一锥齿轮;
其中将旋转运动从预定驱动源输入到所述凸轮机构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
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其中所述重物的旋转数是所述输入轴旋转数的整数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输送设备,
其中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所述重物设置在各自的位置上,在上述位置处,所述输入轴插在所述重物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10751A JP4570438B2 (ja) | 2004-10-26 | 2004-10-26 | 物品搬送装置 |
JP2004310751 | 2004-10-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9959A CN1799959A (zh) | 2006-07-12 |
CN100586822C true CN100586822C (zh) | 2010-02-03 |
Family
ID=357093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48399A Active CN100586822C (zh) | 2004-10-26 | 2005-10-26 | 物品输送设备 |
CN2005101373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9960B (zh) | 2004-10-26 | 2005-10-26 | 物品输送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373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9960B (zh) | 2004-10-26 | 2005-10-26 | 物品输送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88722B2 (zh) |
EP (1) | EP1652798B1 (zh) |
JP (1) | JP4570438B2 (zh) |
KR (1) | KR100651011B1 (zh) |
CN (2) | CN100586822C (zh) |
DE (1) | DE602005007146D1 (zh) |
TW (1) | TWI2722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831378A (en) * | 2006-10-04 | 2008-08-01 | Sankyo Seisakusho Kk | Product transport apparatus |
US8272502B2 (en) * | 2009-11-12 | 2012-09-25 | Pax Products, Inc. | Shaker conveyor with elliptical gear drive system |
JP6041730B2 (ja) * | 2013-03-27 | 2016-12-14 | Ntn株式会社 | 振動式部品搬送装置 |
JP6202427B2 (ja) * | 2013-06-06 | 2017-09-27 | テクノダイナ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 物品搬送装置 |
JP6781369B2 (ja) * | 2016-04-11 | 2020-11-04 | シンフォニア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パーツフィーダ |
CN107444696B (zh) * | 2017-08-29 | 2022-10-14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半自动单种粒料分装机 |
CN107539530B (zh) * | 2017-08-29 | 2022-10-18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半自动单种粒料分装机及其运行方法 |
CN108033239A (zh) * | 2018-01-11 | 2018-05-15 | 浙江大学 | 一种用于圆柱形零件传送的排列装置 |
JP7316166B2 (ja) * | 2019-09-24 | 2023-07-27 | Juki株式会社 |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
CN112066368B (zh) * | 2020-08-18 | 2022-06-07 |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掺烧造纸污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
CN114803321B (zh) * | 2022-04-26 | 2024-05-17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煤矿开采用矿用传送带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6199A (en) * | 1981-10-08 | 1984-03-13 |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 Cam-operated multistroke feed mechanism |
US4543919A (en) * | 1981-12-28 | 1985-10-01 | Carson Douglas T | Engine |
US5178258A (en) * | 1990-01-25 | 1993-01-12 | Smalley Alfred E | Inertial conveyo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760836A (en) * | 1954-04-06 | 1956-11-07 | Vokes Ltd | Improvements in reciprocating trough conveyors |
DE2349126C2 (de) * | 1973-09-29 | 1982-07-29 | Günter 7500 Karlsruhe Zierpka | Vorschubeinrichtung zum schrittweisen Material- und/oder Werkstücktransport |
US4567979A (en) * | 1984-10-02 | 1986-02-04 | Hoehn Robert A | Cam follower assembly for indexing conveyors |
JPS63288812A (ja) * | 1987-05-20 | 1988-11-25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平行クランク型物品移送装置 |
US5046602A (en) * | 1990-01-25 | 1991-09-10 | Smalley Mfg. Co. | Inertial conveyor system |
JPH04354714A (ja) * | 1991-05-30 | 1992-12-09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加振装置 |
US5351807A (en) * | 1994-03-23 | 1994-10-04 | Paul Svejkovsky | Drive mechanism for a linear motion conveyor |
JP2002347913A (ja) * | 2001-05-28 | 2002-12-04 | Shinko Electric Co Ltd | 振動コンベア |
JP4695784B2 (ja) * | 2001-07-23 | 2011-06-08 | 株式会社三共製作所 | 物品搬送装置 |
-
2004
- 2004-10-26 JP JP2004310751A patent/JP45704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
- 2005-10-19 TW TW094136557A patent/TWI272231B/zh active
- 2005-10-24 EP EP05256582A patent/EP165279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10-24 KR KR1020050100077A patent/KR1006510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10-24 DE DE602005007146T patent/DE602005007146D1/de active Active
- 2005-10-26 CN CN200510048399A patent/CN100586822C/zh active Active
- 2005-10-26 US US11/260,050 patent/US7188722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0-26 CN CN2005101373240A patent/CN179996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6199A (en) * | 1981-10-08 | 1984-03-13 | Kabushiki Kaisha Komatsu Seisakusho | Cam-operated multistroke feed mechanism |
US4543919A (en) * | 1981-12-28 | 1985-10-01 | Carson Douglas T | Engine |
US5178258A (en) * | 1990-01-25 | 1993-01-12 | Smalley Alfred E | Inertial conveyor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99960B (zh) | 2010-09-08 |
KR100651011B1 (ko) | 2006-11-29 |
US20060180495A1 (en) | 2006-08-17 |
DE602005007146D1 (de) | 2008-07-10 |
TW200626452A (en) | 2006-08-01 |
EP1652798B1 (en) | 2008-05-28 |
KR20060049303A (ko) | 2006-05-18 |
TWI272231B (en) | 2007-02-01 |
JP2006124046A (ja) | 2006-05-18 |
EP1652798A1 (en) | 2006-05-03 |
US7188722B2 (en) | 2007-03-13 |
CN1799959A (zh) | 2006-07-12 |
CN1799960A (zh) | 2006-07-12 |
JP4570438B2 (ja) | 2010-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86822C (zh) | 物品输送设备 | |
CN1689940B (zh) | 物品输送设备 | |
CN100584713C (zh) | 物品输送设备 | |
WO2012147838A1 (ja) | 物品分別搬送装置 | |
US20180008943A1 (en) | Orbital shaker with balancing device | |
CN102939478A (zh) | 具有固定方向轨道运动的运动链 | |
CN101678487B (zh) | 齿轮加工机床的减振机构 | |
TW584607B (en) | Vibration conveyor | |
CN101157414A (zh) | 产品输送设备 | |
KR20120074243A (ko) | 유리판의 연속 연마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연속 연마 방법 | |
JP6990798B1 (ja) | 振動式物品搬送装置および振動式物品搬送方法 | |
JP3175501U (ja) | 方向転換可能な振動移送又は振動充填装置 | |
JP2021075383A (ja) | 振動コンベヤ | |
JP3211949U (ja) | 往復振動型運動装置 | |
CN213036167U (zh) | 水泥包装自动套袋机立式空袋输送机 | |
JP6757535B1 (ja) | 搬送装置 | |
CN1519181A (zh) | 板供应装置 | |
JP7338855B2 (ja) | 刷版仕分装置 | |
CN106110734B (zh) | 具有振动功能的网格宽度连续调节滤网和连续调节方法 | |
TW202200248A (zh) | 搖擺裝置 | |
SU1097480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вибрационно-центробеж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 |
JP2006199415A (ja) | 物品搬送装置 | |
JPS5849442B2 (ja) | 振動コンベア | |
JP201204585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SU709343A1 (ru) | Центробежно-вибрационна установк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