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0813C -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 Google Patents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60813C CN100560813C CNB2008100140177A CN200810014017A CN100560813C CN 100560813 C CN100560813 C CN 100560813C CN B2008100140177 A CNB2008100140177 A CN B2008100140177A CN 200810014017 A CN200810014017 A CN 200810014017A CN 100560813 C CN100560813 C CN 1005608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on nitride
- nanometer rod
- sodiumazide
- silica flour
- hou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固相反应在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材料的方法,是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按摩尔比0.386-0.926∶0.476-0.953∶1∶0.171-0.256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60±5℃反应12±0.5小时;或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0.804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或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混和酸洗涤除去单质硅,得氮化硅纳米材料。本发明方法反应温度较低,所得产物形貌好、纳米棒的直径均匀,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氮化硅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高压釜中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合成氮化硅纳米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硅具有显著的高熔点、高硬度、强韧性、高热稳定性以及优良的耐磨和抗腐蚀能力等性质,因而成为极好的工程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荷兰《材料科学》(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3(24):5803-5810DEC 1998)报道拉长的β-Si3N4颗粒有抑制陶瓷易碎的性质,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陶瓷材料的补强增韧剂。美国《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 71(16):2271-2273OTC 1997)报道了用碳纳米管为模板在1400℃将硅粉、SiO2在氮气中生长出氮化硅纳米棒。美国《国际材料快报》(ACTA MATERIALIA 53(10):2981-29902005)报道了1600℃下,通过SiO2的碳热还原氮化法得到β-Si3N4纳米棒。但这些制备反应都需要很高的反应温度,而且高温下获得产品的尺寸较大,一般都在μm以上。美国《国际材料快报》(SCRIPTAMATERIALIA 54(3):447-4512006)报道了利用SiCl4和NaN3在100-150℃合成出氮化硅纳米枝晶。然而该方法重复很困难,反应压力较大,使之难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选用廉价环保的硅粉原料在较低温度下大量制备氮化硅纳米棒及纳米晶等纳米材料,对提升氮化硅陶瓷的性能以及扩大其生产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高压釜中,60-170℃的温度条件下,固相反应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产率约为40%-50%。
具体步骤如下: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按摩尔比0.386-0.926∶0.476-0.953∶1∶0.171-0.256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60±5℃反应12±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较为均匀,分布在60-150纳米之间,长度在300-1050纳米之间。产率约为40%。叠氮化钠全部分解为氮气,高压釜中的最大压力基于95atm。
上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按摩尔比0.5-0.7∶0.8-0.9∶1∶0.2-0.22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60℃反应12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若在上述反应的基础上,将单质碘换成铝粉,反应的初始温度会升高,但是这一技术也很重要。获得的氮化硅纳米材料不仅质量好,产率也提高到50%,而且得到的是纯相的β相氮化硅纳米棒。具体步骤如下:
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0.804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以β-Si3N4为主的氮化硅纳米棒。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较为均匀,分布在100-150纳米之间,长度在400-1400纳米之间。
上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按摩尔比0.5-0.7∶0.8-1.0∶1∶0.804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反应10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以β-Si3N4为主的氮化硅纳米棒。
如果不加入碘或铝粉,同样也可在170℃的条件下得到结晶性很好的氮化硅纳米材料,具体步骤如下表示:
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较为均匀,分布在60-90纳米之间,长度在140-550纳米之间;氮化硅纳米颗粒的直径在25-50纳米之间。产率约为40%。叠氮化钠全部分解为氮气,高压釜中的最大压力基于127atm。
上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按摩尔比0.5-0.7∶0.8-1.0∶1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反应10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上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中,所述氢氟酸与硝酸制成混和液的体积比优选1∶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将制备氮化硅的反应温度降低到100℃以下,而且还可控制氮化硅的物相,所得产物形貌较好,易于加强陶瓷的韧性;再者本发明方法简便、环境及设备条件要求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在60℃、12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
图2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
图3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
图4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在60℃、12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6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a)氮化硅纳米棒(b)氮化硅纳米颗粒。
图7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在60℃、12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8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9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a)氮化硅纳米棒(b)氮化硅纳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合成
取0.8g硅粉,3g粉末状氨基硫脲,3g叠氮化钠和2g碘单质,混合均匀后,装入20mL特制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并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在60℃(炉温控制在±5℃)反应12小时;停止加热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开釜,将所得产物经酸、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为1∶3)洗涤除去单质硅;在50℃下真空干燥6小时,最后得到灰白色粉末产品。
采用德国Bruker D8ADVANCE X光粉末衍射仪以Cu Kα射线(波长λ=1.54178)为衍射光源对产物作X光衍射分析。
图1为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在60℃、12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由图1可见,X光衍射谱图表征为六方相的氮化硅,为α,β两相的混合物。实验结果证实,硅粉和碘的用量不仅影响产物的结晶性,而且还影响整个反应的起始反应温度:当硅粉的用量增至1.2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温度可以降低到50℃;当碘的用量大于2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反应温度最低也只能降低到60℃。
使用H70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产物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图4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在60℃、12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分布在60-150纳米之间,长度在300-1050纳米之间。除此之外,还存在少量的纳米颗粒。
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形貌氮化硅纳米材料的成份,我们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了氮化硅纳米棒和纳米晶的晶格条纹。图7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中β相氮化硅纳米棒的(101)晶面清晰可见,其面间距为0.267纳米。
以上分析证实了实验获得的产品是结晶性良好的氮化硅纳米棒及纳米晶。
实施例2:β相氮化硅纳米棒的低温合成
取0.8g硅粉,5g粉末状氨基硫脲,3g叠氮化钠和1g铝粉,混合均匀后,装入20mL特制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并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在170℃(炉温控制在±5℃)反应10小时;停止加热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开釜,将所得产物经酸、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为1∶3)洗涤除去单质硅;在50℃下真空干燥6小时,最后得到灰白色粉末产品。
图2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较强的衍射峰可指标为简单六方格子的β-Si3N4,与β-Si3N4标准粉末衍射卡(JCPDS#33-1160)的结果相符合。
图5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较为均匀,分布在100-150纳米之间,长度在400-1400纳米之间。
图8是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中β相氮化硅纳米棒的(101)晶面清晰可见,其面间距为0.272纳米。
以上分析证实了实验获得的产品是结晶性良好的氮化硅纳米棒。
实施例3: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合成
取0.8g硅粉,4g粉末状氨基硫脲和3g叠氮化钠,混合均匀后,装入20mL特制不锈钢反应釜中,密封并置于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内,在170℃(炉温控制在±5℃)反应10小时;停止加热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到室温;开釜,将所得产物经酸、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为1∶3)洗涤除去单质硅;在50℃下真空干燥6小时,最后得到灰白色粉末产品。
图3为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光衍射谱(XRD)。由图3可见,X光衍射谱图表征为六方相的氮化硅,为α,β两相的混合物。如果反应温度低于165℃,则得不到结晶的产品。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实验可以获得结晶性很好的产物。在本实验过程中,硅粉的用量对产物的结晶性影响比较大:当硅粉的用量少于0.4克时,即使升高温度,产物的结晶性也很差,比较适宜的硅粉用量在0.5-1.2克之间。
图6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产物的形貌由纳米棒(图6a)和纳米晶(6b)两部分组成。从图4a中我们可以看到,所得的氮化硅纳米棒的直径较为均匀,分布在60-90纳米之间,长度在140-550纳米之间;图4a中氮化硅纳米颗粒的直径在25-50纳米之间。
图9是用硅粉、氨基硫脲和叠氮化钠在170℃、10小时条件下制备产物的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中观察到β相氮化硅纳米棒(图9a)的(101)晶面清晰可见,α相氮化硅纳米颗粒(图9b)的(210)晶面清晰可见,它们的面间距分别为0.266和0.254纳米。
以上分析证实了实验获得的产品是结晶性良好的氮化硅纳米棒及纳米晶。
Claims (7)
1.一种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按摩尔比0.386-0.926∶0.476-0.953∶1∶0.171-0.256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60±5℃反应12±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碘按摩尔比0.5-0.7∶0.8-0.9∶1∶0.2-0.22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60℃反应12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3.一种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0.804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以β-Si3N4为主的氮化硅纳米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和铝粉按摩尔比0.5-0.7∶0.8-1.0∶1∶0.804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反应10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以β-Si3N4为主的氮化硅纳米棒。
5.一种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按摩尔比0.386-0.926∶0.716-1.193∶1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5℃反应10±0.5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粉、粉末状氨基硫脲、叠氮化钠按摩尔比0.5-0.7∶0.8-1.0∶1混合均匀,密封在高压釜中,于170℃反应10小时;产物经酸洗、水洗至pH中性,离心分离和干燥,然后将所得产品经氢氟酸与硝酸混和液洗涤除去单质硅,即获得α,β-Si3N4纳米棒及纳米晶。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利用固相反应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氟酸与硝酸制成混和液的体积比为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8100140177A CN100560813C (zh) | 2008-01-21 | 2008-01-21 |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8100140177A CN100560813C (zh) | 2008-01-21 | 2008-01-21 |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4303A CN101294303A (zh) | 2008-10-29 |
CN100560813C true CN100560813C (zh) | 2009-11-18 |
Family
ID=40064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81001401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813C (zh) | 2008-01-21 | 2008-01-21 |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6081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5750B (zh) * | 2011-05-18 | 2013-01-23 | 西北大学 | 硫代氨基脲辅助低温合成氮化硅微米棒状晶体材料的方法 |
CN102161479A (zh) * | 2011-05-18 | 2011-08-24 | 西北大学 | 溶剂热法低温合成氮化硅纳米棒状晶体材料的方法 |
CN106747640B (zh) * | 2017-01-13 | 2019-10-25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氮化硅纳米线增强多孔碳化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08
- 2008-01-21 CN CNB2008100140177A patent/CN1005608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合成氮化硅纳米丝. 陈进等.材料导报,第S1期. 2006 |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合成氮化硅纳米丝. 陈进等.材料导报,第S1期. 2006 * |
氮化硅纳米线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 王峰等.物理化学学报,第10期. 2007 |
氮化硅纳米线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的影响. 王峰等.物理化学学报,第10期. 200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4303A (zh) | 2008-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i et al. | Synthesis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wo-dimensional carbide MXene Ti3C2 | |
Yang et al.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nanorods of α-MnO2 and γ-MnOOH | |
Pfeiffer et al. | Synthesis of lithium silicates | |
CN101891192B (zh) | 一种固相反应合成碳化物纳米粉体的方法 | |
Kim et al. | Mullite whiskers derived from kaolin | |
CN103539210A (zh) | 一种钼酸钴微晶的制备方法 | |
CN103922295B (zh) | 一种氮化硼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
CN101746826B (zh) | 一种制备五氧化二铌纳米空心球的方法 | |
Gopal et al. | Sol-gel synthesis of Ga2O3 nanorods and effect of precursor chemistry on their structur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 |
CN101863663B (zh) | 燃烧法制备亚微米级碳化钛多晶粉末 | |
CN100560487C (zh) | 一种低温制备立方碳化硅纳米线的方法 | |
CN104671245A (zh) | 一种碳化铪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0560813C (zh) | 氮化硅纳米材料的低温固相反应制备 | |
CN101525134B (zh) | 一种用废塑料低温制备立方碳化硅超细粉的方法 | |
CN103539090B (zh) | 一种高取向排列的氮化碳纳米棒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81103A (zh) | 六方相TbPO4·H2O纳米/微米多级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 | |
CN102674350B (zh) | 一种碳化钛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 |
Lu et al. | Synthesis of Bi2SiO5 powder by molten salt method | |
CN101811677B (zh) | 空心多孔四足氮化钛的制备方法 | |
CN110902721B (zh) | 一种棒状氟钽酸铵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hen et al. | Low-temperature preparation of α-Al2O3 with the assistance of seeding a novel hydroxyl aluminum oxalate | |
CN101239709B (zh) | 碘辅助低温制备氮化硅纳米材料的方法 | |
CN100560485C (zh) | 利用溶剂热反应低温合成氮化硅纳米材料的方法 | |
CN103787407B (zh) | 反应球磨法制备纳米TiCN/Al2O3复合粉末的方法 | |
Yang et al. | One-step route to single-crystal γ-Mn3O4 nanorods in alcohol–water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