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2308C -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 Google Patents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2308C
CN100552308C CNB2007101802739A CN200710180273A CN100552308C CN 100552308 C CN100552308 C CN 100552308C CN B2007101802739 A CNB2007101802739 A CN B2007101802739A CN 200710180273 A CN200710180273 A CN 200710180273A CN 100552308 C CN100552308 C CN 10055230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ever
door
box
til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802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466A (zh
Inventor
清野泰弘
鸣尾俊博
山本孝二
早川雄二
水田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5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23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23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14Aspects relating to the door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 H05B6/6417Door interlocks of the microwave heating apparatus and related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F24C15/022La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在形成微波炉的门开关时,两个开关被结合入一个单独的开关箱从而可实现尺寸的减小,并且开关部件的共用有助于减少部件的数量,由此降低成本。而且,设置适于与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关联地倾斜的接触部分转换结构可实现高精度的开关性能。

Description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本发明是申请日为2004年5月14日,申请号为200480013252.2的发明名称为“高频加热设备”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加热设备,在该设备中,多个开关有效地相结合以减小该设备的尺寸并且改善开关的开关性能,所述开关与该高频加热设备的门的开启和关闭相互协同被转换。
背景技术
现在将通过实例描述作为高频加热设备的微波炉的门开关机构。三种类型的开关,即闩锁开关、门开关和监视器开关,结合应用于微波炉的门开关机构中,以保证使用微波炉的安全,这些开关的操作伴随有开和关信号,这些信号的获得与门的开启和关闭存在时间差。
例如,安装于门的内表面上的门钥匙使微波炉前侧上的开口露出和关闭,该门钥匙与安装于微波炉主体上的诸如微开关的开关相对设置,当门关闭时门钥匙直接作用于主体上的开关从而执行开关操作。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开关的操作可能会由于开关安装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步进行,并且过大的力可能会通过当门被用力关闭时产生的碰撞作用到开关上。由于该原因,可能会存在诱导因素导致开关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无法进行开关的正常操作。
一种门开关机构已经公知(JP-A-11-214147),其中安装于微波炉的门的内表面上的两个操作销设置成以面对面的方式与设置于主体上的两个相应杠杆相对,并且其中内部位置中的微开关根据门的开启和关闭通过操作销和杠杆进行操作。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需要较长的杠杆,所以门开关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其尺寸被放大,由于所涉及的部件数量较大,那么会导致成本增加。而且,使用微开关需要复杂的绕线操作,因为三个微开关的端部根据其安装方向需要以各自不同的方向进行定向。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可通过将两个开关结合于一个单独的开关箱而实现紧凑的结构并且通过由开关部件的共用实现的部件数量减少而降低成本。而且,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波炉的门开关,该开关具有与门的开启和关闭共同倾斜的触点转换结构,从而实现操作开关的高度精确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波炉的门开关,该设备中多个开关通过多个倾斜杠杆的移动以各时间差进行转换,所述倾斜杠杆根据露出和关闭微波炉前侧开口的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倾斜,所述高频加热设备包括第一开关,其各接触部分在所述杠杆倾斜时通过形成于第一倾斜杠杆的内端处的第一凸轮使开关箱中的导电接触件进行弹性位移而被转换,第二开关,其各接触部分以不同于转换所述第一开关的接触部分的定时通过形成于所述第一倾斜杠杆的内端处的第二凸轮使所述开关箱中另一导电接触件弹性位移而被转换,以及在所述杠杆倾斜时通过形成于第二倾斜杠杆内端处的第三凸轮转换的第三开关。
根据本发明,由于两个开关可结合入一个单独的开关箱以及打开和关闭这两个开关的开关操作可特别地与第一倾斜杠杆的移动共同进行,所以第一倾斜杠杆可有效地用作两个开关的共用部件从而使该装置结构紧凑。特别的是,由于形成于第一倾斜杠杆内端的第一和第二凸轮也可用作开关操作部件,所以第一倾斜杠杆具有杠杆和凸轮的功能,虽然倾斜杠杆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但这样可减小开关部件的数量。而且,开关的尺寸和成本由于部件数量的减少也会降低。
当多个接触部分之间的转换与第一倾斜杠杆倾斜的位置相关联地以各时间差执行时,转换的定时可按照要求设定。因此,每个开关的接触部分可按照倾斜操作以高精度的定时进行操作。
板簧形状的导电件可用作所述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本身可通过将导电接触件形成为适于使它们相互接触和移开的任何弯曲或弯折形状而具有弹性返回力。接触部分与第一倾斜杠杆的倾斜力连动地通过沿接触部分间隙扩展的方向和沿间隙缩小的方向使每个导电接触件弹性移位而可靠地相互接触和移开。可靠、稳定的接触转换结构具有消除接触部分之间滞塞的能力,该结构可通过使用导电接触部分相互可滑动接触的配置而获得。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设置有一种用于微波炉的门开关,其中开关基部安装于与露出和关闭微波炉前侧开口的与门相关联的主体框架的内部;根据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不同的定时倾斜的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上的三个开关通过所述两个倾斜杠杆的移动以各时间差被转换。该门开关的结构如下,在开关箱上可倾斜地枢转的第一枢转部分以及用于开关操作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杠杆的内端;与安装于所述门上的门钥匙相关联的第一杠杆压力接收部分设置于在所述杠杆的外端处,所述开关箱结合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以面对所述第一凸轮的导电接触件,该开关的各接触部分随着所述杠杆的倾斜在第一导电接触件被所述第一凸轮推动和弹性移位而接触第二导电接触件时被转换,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以面对所述第二凸轮,该开关的各接触部分以不同于转换所述第一开关的接触部分的定时在所述第二凸轮推动已经与第三导电接触件接触的第四导电接触件从该第三导电接触件离开并且然后使所述第四导电接触件与第五导电接触件接触时被转换,其中,可倾斜地在所述开关基部上枢转的第二枢转部分以及与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上的第三开关的按钮相关联以推动该按钮的第三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杠杆的内端;与所述门钥匙相关联的第二杠杆压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杠杆的外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个开关可结合入一个单独的开关箱,所以该开关箱和第一倾斜杠杆可用作两个开关的共用部件。而且,打开和关闭第一开关的开关操作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二开关的开关操作的操作定时可精确地与杠杆倾斜时第一倾斜杠杆的每个位置相关联。例如,可进行设定以使第一开关的接触部分在第一倾斜杠杆倾斜时被第一次转换,并且使得在稍微一段时间延迟后转换第二开关的接触部分。
参照导电接触件的设置方向,由于接触件是围绕第一倾斜杠杆的第一枢转部分径向设置的,所以围绕第一枢转部分倾斜的第一倾斜杠杆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可有效地与导电接触件相关联。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各导电接触件的每个外端与从所述第三开关的外表面突出的端部的外端对齐从而沿着相同的方向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有开关的导电接触件的外端和端部可沿相同的方向突出,所以有利于绕线操作,以减小绕线的工时。尤其,当端部的外端都以相同的方向突出相同的高度时,进一步有利于绕线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可采用下述结构,其中,从所述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被枢转的枢转部分到所述杠杆外端的距离长于从所述枢转部分到内端的距离,从而将围绕枢转部分倾斜的所述倾斜杠杆的每个的杠杆外端的杠杆臂设定成大于所述杠杆内端的杠杆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杠杆的外端设定有较大的杠杆臂,所以根据杠杆远离,围绕枢转部分倾斜的杠杆外端的倾斜力可以是非常小的,倾斜力可有效地传输至杠杆的内端。因此,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在倾斜时具有较小的负载阻力,并可顺利地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可采用下述结构,其中,开关单元通过将所述第一倾斜杠杆整体结合入所述开关箱而形成。
该开关单元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元件,虽然其包括两个组件,即开关箱和第一倾斜杠杆,该单元可因此容易地组装于开关基部上。由于两个组件可预先组装为一个单独的单元,所以它们易于处理和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所述开关箱通过结合箱主体和箱外壳而形成,具有与所述箱主体形状相同的凹入处形成于所述开关基部的开关箱安装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状与箱主体相同的凹入处预先形成于开关基部上以作为结合有两个开关的开关外壳部分,所以构成该开关的组件可直接结合在该凹入处中,开关基部的部分因此可用来代替箱主体。因此可省略箱主体并由此减小部件的数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式,所述开关箱通过结合箱主体和箱外壳而形成,具有与所述箱外壳形状相同的外壳部分形成于所述开关基部的开关箱安装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状与箱主体相同的凹入处预先形成于开关基部上,所以开关箱可只通过将箱主体安装于开关箱上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基部的一部分因此可用于代替箱外壳。因此,可省略箱主体并由此减小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提供了包含和加热食物的加热腔,向所述加热腔提供高频的高频发生装置,面对所述加热腔的开启侧并具有操作销的可开启和可关闭的门,以及多个开关,每个开关被操作以导通用于在所述加热腔中加热的电源电路,其中提供了信号开关,该开关通过与所述操作销的操作连动的、安装于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一侧上的开关安装板上的第一杠杆进行操作以及主开关,该开关通过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连动的第二杠杆进行操作,其中所述信号开关结合有通过所述第一杠杆进行操作的短路开关。
根据本发明,由于信号开关结合有短路开关,所以不需要分别提供用作信号开关的微开关以及用作短路开关的微开关。因此可采用简单的结构并带来节省空间的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提供有包含和加热食物的加热腔,向所述加热腔提供高频的高频发生装置,面对所述加热腔的开启侧并具有第一操作销和第二操作销的可开启和可关闭的门,以及多个开关,每个开关被操作以导通用于在所述加热腔中加热的电源电路,其中提供了信号开关,该开关通过与所述操作销的操作连动的、安装于位于所述加热腔的一侧上的开关安装板上的第一杠杆进行操作,以及主开关,该开关通过安装于所述加热腔的前板上的销导引件和与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连动的、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板上的第二杠杆进行操作,所述信号开关结合有通过所述第一杠杆进行操作的短路开关。
根据本发明,信号开关与第一操作销的操作连动操作,并且该开关可通过安装于位于加热腔一侧上的开关安装板上的第一杠杆进行操作。主开关与第二操作销的操作连动进行操作,该开关由安装于加热腔的前板上的销导引件操作。信号开关结合有通过第一杠杆进行操作的短路开关。因此,信号开关和短路开关可容易地使用第一杠杆以各时间差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杠杆操作的所述信号开关和结合所述短路开关的开关单元设置成当所述加热腔的门打开时使所述信号开关的接触部分为关以及所述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处于开状态,并且当所述加热腔的门被关闭时,在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二操作部分推动所述短路开关的可动接触部分以将所述短路开关从关转换至开之后,所述第一杠杆的第一操作部分推动所述信号开关的可动接触部分打开该开关。
根据本发明,当加热腔的门关闭时,在第一杠杆的第二操作部分推动短路开关的可动接触部分以使短路开关从关转换为开之后,第一杠杆的第一操作部分推动信号开关的可动接触部分以打开该开关。因此,可使加热腔仅通过将预定时间设定为短路开关被关闭直到信号开关被打开所经过的间隔而确定门处于关闭状态之后进行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所述开关安装板以及覆盖所述信号开关和所述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的开关罩,其中该开关单元的结构为所述主开关安装于所述开关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杠杆的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开关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杠杆插入所述旋转轴从而由所述开关罩进行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当开关罩装接于开关安装板使,开关单元被覆盖,第一杠杆被插入旋转轴。因此,第一杠杆的支承简单地通过将该杠杆安装于开关安装板的操作而进行,这样可简化自动安装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凸缘在所述第一杠杆的旋转轴的前部延伸从而防止沿着所述第一杠杆流动的液体进入。
在这种情况下,在旋转轴的前部延伸的凸缘将沿着第一杠杆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任何液体排向外部从而防止液体进入开关单元,这就可防止任何液体进入开关单元并且由此可避免归因于接触部分等被侵蚀的错误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中的接触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的所述旋转轴后从而保持该部分少受沿所述第一杠杆流动的液体的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开关单元中的接触部分设置于旋转轴后方,所以沿着第一杠杆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任何液体不会进入开关单元。因此,可避免归因于接触部分等被侵蚀的错误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设置得较低从而保持其少受沿所述第一杠杆流动的液体的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设置得较低,并与沿着第一杠杆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液体路径分开,它们可被保持少受液体的侵蚀。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指示器,该指示器通过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开关单元的外部的颜色的不同表示包括所述信号开关和所述短路开关的所述开关单元的操作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的开和关状态可通过第一杠杆和开关单元的外部的颜色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指示器,该指示器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杠杆和所述开关单元的外部的标记表示包括所述信号开关和所述短路开关的所述开关单元的操作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部分的开和关状态可通过第一杠杆和开关单元的外部的标记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突起设置于所述开关单元的外部的顶端或底端上,从而防止包括所述信号开关和所述短路开关的所述开关单元的连接的绕线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开关单元顶侧和底侧上的突起可防止连接器与开关单元中信号开关和短路开关的错误安装,连接器得以可靠地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短路开关中的接触部分中的、在所述短路开关和所述主开关之间形成短路的接触部分在其一侧形成为基本上类似R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当构成短路电路的接触部分被短路时,由于接触部分之一形成为基本上类似R的形状,所以在接触部分之间产生的电弧电流均匀流过,这样可防止接触部分的漏泄,可靠地形成短路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安装板的接触操作部分形成为基本上类似梳子的形状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当所述第一杠杆移动时所述开关安装板和所述开光罩之间形成的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开关安装板的接触部分形成为基本上类似梳子的形状时,所以开关安装板和开关罩呈迷宫的形状。因此可防止灰尘进入开关安装板和开关罩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润滑油存储器形成于所述开关安装板和所述第一杠杆的接触操作部分,从而防止灰尘进入当所述第一杠杆移动时所述开关安装板和所述开光罩之间形成的间隙。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第一杠杆的接触操作部分的润滑油存储器可防止灰尘进入当杠杆移动时在所述开关安装板和所述开光罩之间形成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罩是透明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接触部分的状况可直接通过透明开关罩进行检查。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结合入所述开关单元的所述信号开关和所述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相互偏移并且在接触后相互摩擦。
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开关的接触部分和短路开关的接触部分相互移开并且在接触时相互摩擦。因此,每个接触部分总是被清除干净以防止出现电弧,由此可防止由于电流产生的接触部分的滞塞。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在结合入所述开关单元的所述短路开关的接触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返回。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杠杆可使用短路开关的接触件的弹性斥力返回,因此不需要在第一杠杆中结合作为返回弹簧的返回部件,由此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主开关设置成与所述第二杠杆相对并且处于所述第二操作销或第二操作钥匙的侧面上,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杠杆的旋转轴操作所述第二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主开关被设置成与第二杠杆相切,使第二杠杆返回的操作可使用结合在主开关中的开关返回机构直接进行。因此,可省略结合在第二杠杆中的返回弹簧等,由此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结构的特征在于,突起设置于所述第二杠杆上从而在所述短路开关被关闭之后当所述第二杠杆被推动以打开所述主开关时推动所述第一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第二杠杆的旋转,第一杠杆被该突起旋转以使短路开关关闭并且随后使主开关打开。因此,即使当门打开时第二杠杆被用力推动(故意推动),也可防止短路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高频加热设备中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壁部的外部透视图,图2是微波炉门开关的另一壁部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从第一壁部的侧面得到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从另一壁部的侧面得到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开关单元的外部透视图,图6是示出开关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开关单元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开关单元中接触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开关单元中触点转换的状态的操作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的倾斜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该开关组装状态的微波炉门开关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2是微波炉门开关的电路图。
图13是微波炉门开关的时间图,图14是表示开关基部用于代替外壳主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表示开关基部用于代替外壳的另一实施例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由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高频加热设备的一侧得到用于该设备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外部透视图。
图17是从该开关的另一侧得到的图16中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外部透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图20是图16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主开关的局部视图。
图21是示出电路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3(a)-(c)、24(a)-(c)和25(a)-(c)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操作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11、141、151和200表示微波炉门开关;13和144表示开关单元;15表示开关箱;16、146和155表示第一倾斜杠杆;24表示第二倾斜杠杆;143表示开关外壳部分(switch housing portion);153表示外壳部分;201表示开关安装板;202表示开关单元;203表示第一杠杆;204表示第二杠杆;205表示主开关(开关);207和208表示旋转轴;216表示开关罩;237表示凸缘;238表示润滑油存储器;240表示突起;250表示信号开关(开关);253表示短路开关(开关);C1和C2表示凸轮;SW1表示闩锁开关;SW2表示监视器开关;SW3表示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设备的多个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高频加热设备的微波炉门开关11通过将开关单元13和微开关(下文称之为闩锁开关)SW1安装于通过使纵向基部竖起设置的开关基部12的壁部上并且将闩锁开关机构14安装于另一壁部上而形成。
参照上述开关单元13,如图3所示,倒置L形的第一倾斜杠杆16的下部结合有开关箱15以形成整体,两个开关,即,用作第三开关的监视器开关SW2和用作第一开关的门开关SW3如下文所描述的那样并列地结合入开关箱15。开关箱15安装于开关基部12的壁部的上部,使得设置用于操作两个开关的第一倾斜杠杆16从外壳箱15中突出。
第一至第三圆柱轴17a至16c从开关基部12的壁部的上部突出,第四圆柱轴17d从开关基部12的壁部的下部突出。开关单元13的周边使用若干从开关基部12的壁部的上部突出的固定钉18固定以防止该单元脱落,并且第一圆柱轴17a被插入穿过开关单元13,由此开关单元13被安装于开关基部12并形成整体。
上述第一圆柱轴17a插入穿过插入孔19从而沿其安装方向穿过开关箱15延伸,由此,开关箱15被定位、固定并安装于开关基部12。
第二圆柱轴17b被插入穿过形成于第一倾斜杠杆16中的开槽20,从而保持第一倾斜杠杆在移动中不受干扰,第三圆柱轴17c在第一倾斜杠杆16由于相同原因倾斜的范围之外的位置处突出。而且,第二至第四圆柱轴17b至17d的孔用于将开关基部12安装于未示出的微波炉外壳。
而且,允许倾斜的钉21从开关基部12的壁部的上部突出,形成于第一倾斜杠杆16中的弧形导向槽22处于该杆高度中间的位置,从而沿该杆的倾斜方向延伸,该槽与允许倾斜的钉(tilt-permitting nail)21啮合以对杠杆的倾斜进行导向。
上述第一倾斜杠杆16通过将其下端部结合入将在下文描述的开关箱15而被可倾斜地枢转,并且在外力作用下围绕用作倾斜支点的内部枢转部分倾斜,该外力来自如下所述的当门被从杠杆的上端作为第一压力接收部分突出的压力接收突起23关闭时的门钥匙。当杠杆16围绕用作倾斜支点的枢转部分倾斜时,下面将要说明的形成于杠杆下端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操作以转换如下所述的操作开关SW2和SW3。
闩锁开关机构14通过将作为第二开关的闩锁开关SW1与第二倾斜杠杆24相结合而形成。闩锁开关SW1通过将从开关基部12的另一壁部突出的一对安装轴25插入穿过水平延伸过闩锁开关SW1的一对通孔26而进行枢转,并且闩锁开关SW1通过一对上和下啮合钉27与开关基部12整体啮合并固定。
上述第二倾斜杠杆24是L形的并且通过可倾斜地将从开关基部12的另一壁部突出的支点轴29插入穿过设置于L形的弯曲位置中的枢转孔28而进行枢转,如图4所示,并且从开关基部12的另一壁部的上部突出的倾斜允许钉30啮合杠杆24上的倾斜导向槽31,从而将第二倾斜杠杆24支承于开关基部12上,使得该杠杆不会脱落。
而且,从形成为L形的第二倾斜杠杆24的下端部突出的第三凸轮32被插入通过开关基部12中的水平通孔33,并且设置成面对安装于第一壁部上的闩锁开关SW1上的按钮34的上表面,当从该杠杆上端突出的用作第二杠杆压力接收部分的压力接收件35接收后文将要说明的来自门钥匙的外力时,第二倾斜杠杆24围绕作为倾斜支点的枢转孔28进行倾斜。此时,从所述杠杆24下端突出的用于开关操作的第三凸轮32促使闩锁开关SW1上的按钮34执行开关操作。当从该压力释放时,倾斜杠杆24在按钮34的返回作用下倾斜回到初始位置,闩锁开关SW1也返回至初始状态。
以与枢转孔28同心的半圆形形状从第二倾斜杠杆24突出的倾斜导向件36的倾斜由从开关基部12的另一壁部的下部突出的倾斜导向钉37导向以导引杠杆24的倾斜。
图5是通过将第一倾斜杠杆16的下端结合入开关箱15形成整体而得到的开关单元13的外部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单元13可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虽然该单元包括两个组件,即,开关箱15和第一倾斜杠杆16,并且开关单元13可预先分别制造。因此,所述开关单元13和微波炉的门开关易于组装、制造、管理并且选择材料质量的自由度也得以提高。各组件可使用不同的树脂材料制造,例如将具有高耐热性的热固性树脂用于箱主体和箱外壳,将低成本的热塑料树脂用于开关基部12。
参照开关箱15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其中包括第一倾斜杠杆16、返回弹簧38、第一至第五端部T1至T5,结合这些组件的箱主体39,覆盖主体的开启侧呈平板形状的箱外壳40。
上述第一倾斜杠杆16在其下端部具有枢转孔41,该孔如下文所述结合入箱主体39从而可倾斜地枢转该杠杆,用于安装环形返回弹簧38以促使所述杠杆16支承该杠杆于临界位置处的安装支座42,以及用于转换操作的第一凸轮C1和第二凸轮C2。
参照箱主体39,其主体的一侧是一开口,该凹入侧部分地开启用于安装该杠杆。倾斜支点轴44在面对开口43的凹入处的内表面上突出。该轴被插入通过第一倾斜杠杆16的枢转孔41从而采用可倾斜的方式安装该杠杆。第一倾斜杠杆16围绕用作倾斜支点的倾斜支点轴44在开关操作可被执行的范围内倾斜。
接下来,现在将具体描述开关单元13的内部结构。图7和8示出了该单元是如何被结合在箱主体39中的。箱主体39由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分隔板45在其中间被分为两部分以形成左和右腔46和47,门开关SW3和监视器开关SW2按照腔46和47的顺序并排设置。第一倾斜杠杆16的第二凸轮C2和第一凸轮C1位于各腔的上方并与其连动。
首先,门开关SW3由第一端部T1、第二端部T2和第二凸轮C2构成。作为采用细长矩形板形状的导电板弹簧件的第一和第二端部T1和T2的下部压配合于形成在箱主体39的下部的一侧上的压配合凹槽39a和39b(图中的左侧)中。两个端部T1和T2的外端从箱主体39的底表面突出并相互对齐从而可进行绕线,其内端在箱主体39内的腔46中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面对从而作为触点,所述第二凸轮C2面对第一端部T1的内端部,由此形成了接触开关结构,该结构根据所述第二凸轮C2的移动在第一端部T1的内端(自由端)与第二凸轮C2的内端(自由端)相接触或者移开时被打开/关闭。
监视器开关SW2由第三端部T3、第四端部T4、第五端部T5和第一凸轮C1构成。作为采用细长矩形板形状的导电板弹簧件的第三至第五端部T3至T5压配合于形成在箱主体39的下部的另一侧上的预压凹槽39c至39e(图中的右侧)中。三个端部T3至T5的外端从箱主体39的底表面突出并相互对齐从而可进行绕线,其内端在箱主体39内的腔47中基本上相互平行并且相互面对从而作为触点。
而且,端部固定件48从分隔板45开始延伸入监视器开关SW2一侧上的腔47,第三端部T3的内端被压配合并且固定于端部固定件48上的压配合凹槽39f。内端采用阶梯结构形成的第四端部T4的弯曲部分T41与第三端部T3的内端相接触。第一凸轮C1与弯曲部分T41上方的自由端相关联以形成接触开关结构,该结构中,第四端部T4的自由端从第三端部T3移开并且随后根据第一凸轮C1的移动与第五端部T5的自由端接触。
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端部T1和第四端部T4相当于转换接触部分的可移动端部,并且在如下所述的形成于第一倾斜杠杆16的底表面上的第一凸轮C1和第二凸轮C2的推进力的作用下进行弹性位移。第一至第五端部T1至T5除了第四端部T4以外在结构上是相同的,除了它们以不同的方向压配合并固定于箱主体39以外,因为它们是相同的部件所以是可互换的。
而且,第一凸轮C1与第二凸轮C2之间的第一倾斜杠杆16上被切割形成其上的止动凹槽49,该止动凹槽49定位于处在其下方的分隔板45的顶端部分45a,该顶端部分45a用作止动部分。由第一倾斜杠杆16的倾斜导致的凸轮的操作量通过制动凹槽49的长度设定。
在第一倾斜杠杆16、返回弹簧38以及端部T1至T5结合在箱主体39的凹入处之后,箱外壳40上的定位钉40a与从箱主体39的两侧和顶部突出的定位突起39g啮合并连接以耦合这些元件,使得箱主体39的开启侧关闭。
现在将参照图9描述微波炉门开关11的接触部分的开关操作。
正常情况下,当第一倾斜杠杆16的压力接收突起23如图9(A)所示没有被压下时,第一倾斜杠杆16被返回弹簧38推进,并且压力接收突起23处于可被压下的临界状态。此时,在监视开关SW2中,第四端部T4接触第五端部T5以形成正常的闭合接触或导电状态,该端部不接触第五端部T5以形成正常的开启接触或非导电状态。
在门开关SW3中,第一端部T1和第二端部T2没有接触,以形成正常的开启接触或者非导电状态。
当压力接收突起23开始接收外力以导致如图9(B)所示的第一倾斜杠杆16的初始倾斜时,与第一倾斜杠杆16形成整体的第一凸轮C1推动第四端部T4的自由端以沿着从第三端部T3接触部分离开的方向弹性移动该端部。因此,第三端部T3和第四端部T4的接触部分相互移开以形成非导电状态。然后,第四端部T4沿着形成导电状态的位移方向压向与其面对面的第五端部T5的接触部分。
当第一倾斜杠杆16被进一步倾斜时,如图9(C)所示,第二凸轮C2压向第一端部T1的自由端以弹性地移动该自由端。由于弹性移动,第一端部T1被压靠向第二端部T2的接触部分以形成导电状态,门开关SW3被转换为闭合位置。
从压力接收突起23压回的处于临界位置的闩锁开关机构14的压力接收件35以一定时间延迟由第一倾斜杠杆16推动。因此,第一倾斜杠杆16和第二倾斜杠杆24以所列出的顺序被推动,当第二倾斜杠杆24倾斜时第三凸轮32按下闩锁开关SW1的按钮34。
当作用于第一杠杆16上的外力被移除时,第一倾斜杠杆16接收返回弹簧38的返回力从而返回到初始压缩临界位置,返回弹簧两侧已经被弹性移位的端部T1和T4也弹性返回至初始位置从而使接触部分返回至图9(A)所示的初始临界状态。
相似地,第二倾斜杠杆24上的外力基本上同时被移除,第二倾斜杠杆24接收按钮34的返回力以返回至初始压下临界位置,接触部分从开转换至关,并且返回至初始临界状态。
由于并排设置的监视器开关SW2和门开关SW3如此所述设置于单元箱15内部的两侧上的固定位置中,所以在其安装位置不会出现变动。而且,两侧上的开关SW2和SW3可容易地设置成具有任意接触开关结构,其中,开关之一,即监视器开关SW2的接触开关定时根据第一倾斜杠杆16的移动不同于其他开关的接触开关定时,即门开关SW3。
因此,每个开关的接触部分可根据倾斜操作以精确的定时进行转换。
由于两个开关SW2和SW3可结合入一个单独的开关箱15,所以可有效地使用共用的部件,该装置可形成紧密的结构。特别地,虽然第一倾斜杠杆16是一个单独的部件,但是它具有杠杆功能和凸轮功能,而且该杠杆也是允许开关SW2和SW3两者通过一个倾斜操作进行转换的公共部件。因此,可减少开关部件的数量。
而且,如图10所示,监视器开关SW2和门开关SW3的端部T1至T5的外端分别沿着从闩锁开关SW3的底表面突出的端部T6和T7的外端的方向突出。因此,可选择下述结构,即端部的方向和位置有利于绕线操作,因此可减小绕线所需的工时。
而且,参照第一倾斜杠杆16和第二倾斜杠杆24,从杠杆被枢转的枢转部分到杠杆外端的距离长于从枢转部分到内端的距离,从而将围绕相应枢转部分倾斜的倾斜杠杆16和24的每个的杠杆外端的杠杆臂设定成大于杠杆内端的杠杆臂。
因此,围绕枢转部分倾斜的杠杆外端的倾斜力根据杠杆原理可能较小,倾斜力可有效地传送至杠杆的内端。因此,第一倾斜杠杆16和第二倾斜杠杆24在倾斜时具有较小的负载阻力并且可平稳地移动。
图11示出了具有开关单元13的微波炉的门开关11的安装状态。微波炉门开关11安装成使第一倾斜杠杆16的压力接收突起23面对形成于面对微波炉的垂直开启门上的门钥匙50的主体框架51上部中的上窗部52,使得第二倾斜杠杆24的压力接收突起35面对形成于该主体框架下方的下窗部53。
上钉54和下钉55从门钥匙50面对各窗部的一侧的上部突出,压力接收突起23和压力接收突起35随着门的开启和关闭而被推进从而前后移动,由此执行开关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倾斜杠杆16安装成使其倾斜方向与在开关操作(当门被关闭时)期间施加的外力的方向相同(图中的水平方向)。因此,第一倾斜杠杆16在接收外力时被倾斜地压下并且被倾斜,其两侧上的开关SW2和SW3的接触与第一倾斜杠杆16的倾斜移动共同进行精确地转换。
图12示出了微波炉的门开关的电路图。构成微波炉门开关11的每个开关SW1、SW2和SW3的端部如图所示连接于微波炉中的电路。
图13示出了构成微波炉门开关11的每个开关SW1、SW2和SW3的时间图。闩锁开关SW1和门开关SW3在微波炉的门被开启的下压临界状态下保持开启,当它们随着门的关闭而被下推时关闭信号被输出。相反,监视器开关SW2在微波炉的门被开启的下压临界状态下(自由位置)被保持关闭(第三端部T3和第四端部T4处于导电状态时),并且随着门被关闭(第三端部T3和第四端部T4处于导电状态时)而该开关被下推时其被开启。此时,微波炉的烹饪灯将通过例如由微波炉输出的信号开启。
当闩锁开关SW1和门开关SW3被关闭时微波炉被供能并进行烹饪,当开关开启时该操作被停止。不过,如果在开关SW1和SW3的接触部分出现问题,诸如触点被滞塞,那么开关SW1和SW3的接触部分即使在门被开启时也可能不会被开启。由于会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危险的电磁波可从微波炉中输出,所以采用下述电路结构,该结构中,监视器开关SW2的正常闭合触点最终闭合以使电源电路短路并且保险丝由此被烧断以断开电源。因此可保证安全。
图14示出了微波炉的门开关的另一实施例。在微波炉的门开关141中,采用与箱主体相似的凹入处形状的开关外壳部分143形成于开关基部142的一个壁部上。由返回弹簧145、第一至第五端部T11至T15和第一倾斜杠杆146构成的开关单元144结合入开关外壳部分143。该外壳的开启侧由箱外壳147关闭从而整体组装各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采用下述结构,即构成开关的部件直接结合在预先形成于开关基部142上的开关外壳部分143中,所以开关基部142的一部分可用于代替箱主体。因此,可减小组件的数量。
图15示出了微波炉门开关的另一实施例。在微波炉门开关151中,具有与箱外壳相同形状的外壳部分153形成于开关基部152的一个壁部上。结合有返回弹簧154、第一至第五端部T21至T25和第一倾斜杠杆155的箱主体156安装于外壳部分153。
在这种情况下,开关基部152的一部分可用于代替箱外壳,因为开关基部152形成有具有与在先箱外壳相同形状的外壳部分153。开关单元可仅通过将箱主体156安装于外壳部分而形成。因此,可省略箱外壳并减小组件的数量。
如上所述,由于不仅可将两个开关,即监视器开关和门开关,罩入一个单独的开关箱,而且可通过第一倾斜杠杆转换这两个开关,开关箱和第一倾斜杠杆可用作共用组件。因此,成本下降、空间节省和紧凑结构可通过减小部件的数量而实现。由于两个开关设置于开关箱中的固定位置,所以安装位置不会出现变化。由于开关操作与倾斜操作共同进行,所以开关可以以精确的定时操作,并且可实现可靠的、稳定的开关操作。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图16至2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高频加热设备的第二实施例。图16是由第二实施例的高频加热设备的一侧得到用于该设备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外部透视图。图17是从该开关的另一侧得到的图16中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外部透视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图17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分解透视图。图20是图16所示的微波炉门开关的开关单元的局部视图。图21是示出了电路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实例。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3(a)-(c)、24(a)-(c)和25(a)-(c)是操作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中部件相同或相当的部件的说明将被省略或简化。
如图16所示,用于高频加热设备的微波炉门开关200由开关安装板201、结合有第一杠杆203和第二杠杆204的开关单元202以及作为第二开关的主开关205构成。
用于安装第一杠杆203的突起207和用于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杠杆203的旋转轴208竖立于开关安装板201的一个表面206的上部。具有第一杠杆203并且被插入旋转轴208的开关单元202安装于围绕旋转轴208的开关单元固定部分209。主开关205安装入设置于突起207后面的主开关固定部分210。
如图17所示,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杠杆204的旋转轴212竖立于开关安装板201的另一表面211的中心部分,形成于第二杠杆204上的凸轮213穿过形成于中间部分的水平孔214延伸并从表面206上突出。
如图18所示,开关安装板201的开关单元固定部分209具有在表面206上方突出的三个定位钉215以及突出并环绕开关罩216的肋部217。开关单元202通过下述方式整体安装于开关单元固定板209,即将三个形成为从开关罩216的周围突出的舌片220与定位钉215相啮合,并将突起207插入通过第一杠杆203中的开槽218,将旋转轴208插入通过第一杠杆203的枢转孔219。此时,第一杠杆203被阻止从开关安装板201上脱落,并且通过将弧形导向孔221与形成为从该板的一个表面206突出的倾斜允许钉222相啮合而进行倾斜导向。压力接收突起223形成为从第一杠杆203突出。压力接收杠杆223在门关闭时门钥匙的外力作用下使第一杠杆203旋转。当开关罩216装接于开关安装板201时,开关单元202被遮盖,并且第一杠杆203被插入突起207。因此,对第一杠杆203进行的支承简单地通过将该杠杆安装于开关安装板201的操作而完成,这又简化了自动安装的结构。
开关安装板201的主开关固定部分210具有一对从表面206突出的安装轴224以及一对上下啮合钉225。主开关205通过一对啮合钉225整体安装于主开关固定部分210,一对安装轴224穿过一对水平延伸穿过主开关205的通孔226,从而枢转地支承该开关。主开关205与第二杠杆204相切。由于使第二杠杆204返回的操作可因此使用设置于主开关205上的按钮227返回时产生的斥力直接进行,因此不需要结合返回弹簧等,由此减少了部件的数量。
如图19所示,第二杠杆204的枢转孔228可旋转地围绕开关安装板201的另一表面211上的旋转轴212安装。第二杠杆204形成有V形的轮廓,并且在其一端形成有压力接收件229,在其另一端形成有凸轮213。由于压力接收件229根据来自门钥匙的外力使第二杠杆204旋转,所以凸轮213将主开关205的按钮227打开。第二杠杆204被阻止从开关安装板201上脱落,并且通过将弧形导向孔230和弧形导向突起231与形成为从另一表面211突出的倾斜允许钉232和233相啮合而进行倾斜导向。
开关单元202的第一杠杆203的基部234可旋转地容纳于开关罩216中,第一和第二操作部分235和236形成为沿径向方向从基部234的周边突出。开关罩216中安装有构成作为第一开关的信号开关250的正常开启可动接触端部251和固定接触端部252,以及构成作为第三开关的短路开关253的第一固定接触端部254、正常闭合可动接触端部255和第二固定接触端部256。因为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对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作了详细描述,所以这里进行了省略。开关罩216可形成为透明的。因此,内部接触的状态可被直接检查到。
由于开关单元202结合有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所以不需要独立提供用作信号开关的信号开关和用作短路开关的微开关。因此,可采用简单的结构,并且可具有节省空间的优势。信号开关250与第一操作销的操作共同进行,该开关由安装于位于加热腔一侧上的开关安装板201上的第一杠杆203操作。主开关205与第二操作销的操作共同进行,该开关由安装于加热腔的前板上的销导引件和安装于开关安装板201上的第二杠杆204共同进行操作。信号开关250结合由通过第一杠杆203操作的短路开关250。因此,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可容易地设定为使用第一杠杆203操作不同的次数。当加热腔的门关闭时,第一杠杆203的操作部分235促使短路开关253的可动接触部分由关到开,随后第一杠杆203的第二操作部分236促使短路开关253的可动接触部分打开。因此,可允许加热腔仅通过将预定时间设定为短路开关253被关闭直到信号开关250被打开所经过的间隔而确定门处于关闭状态之后进行操作。
在开关单元202中,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设置于突起207和208后,信号开关250由正常开启可动接触端部251和固定接触端部252的接触部分构成,短路开关253由第一固定接触端部254、正常闭合可动接触端部255和第二固定接触端部256的接触部分构成。因此,由于沿着第一杠杆203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液体不能进入开关单元202,所以可避免归因于接触部分等腐蚀的错误操作。由于构成短路开关253的第一固定接触端部254、正常闭合可动接触端部255和第二固定接触端部256的接触部分设置得较低,所以它们与沿着第一杠杆203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液体路径分开,它们可被保持少受液体的侵蚀。在短路开关253和主开关205之间形成短路的接触部分之一形成为基本上类似R的形状。因此,由于接触部分之一形成为基本上类似R的形状,所以短路时接触部分不会分开,可形成可靠的短路。信号开关250的接触部分和短路开关253的接触部分当接触时相互偏移并且摩擦接触。因此,每个接触部分总是保持干净从而防止出现电弧,由此可防止泄漏电流。第一杠杆203受短路开关253上的接触件的弹性力返回。因此,不需要结合诸如第一杠杆203中的返回弹簧的返回部件,因此可能减少部件的数量。
第一杠杆203形成有在基部234上方旋转轴的前部延伸的凸缘237。润滑油存储器238形成于基部234的下方从而以朝向周边的字符L的形状突出。凸缘237将沿着第一杠杆203流动的诸如肉汁或水的任何液体排向外部从而防止液体进入开关单元202,这就可防止任何液体进入开关单元202并且由此可避免归因于接触部分等被侵蚀的错误操作。润滑油存储器238防止灰尘通过在开关安装板201和开关罩216之间形成的允许第一杠杆203移动的缝隙进入,并且防止用于基部234的润滑油流向接触部分。
优选地,设置使用第一杠杆203和开关单元202的外部颜色之间差异的指示器。因此,可检查结合有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的开关单元202的操作位置,尤其是接触部分的开和关状态。可选择地设置利用设置在第一杠杆203和开关单元202的外部上的标记的指示器。因此,可检测接触部分的开和关状态。也可在开关单元202外部的顶侧或底侧设置突起。因此,不会错误地安装连接于开关单元中的信号开关250和短路开关253的连接器,因此连接器能被可靠地安装。
如图20所示,开关安装板201上的肋部217和开关罩216的边缘形成为基本上类似梳子的形状。由于开关安装板201和开关罩21的边缘因此形成迷宫形状,所以可防止灰尘进入开关安装板201和开关罩216之间的间隙。
根据现有技术,当第二杠杆204由作用力推动时,例如使用细线,短路开关253因为所述门被打开而处于开启状态,因此,保险丝被烧断。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如图21所示将正常闭合短路开关253并联于主开关205下游和继电器触点RL-1。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当主开关205出现滞塞时,第一杠杆203被压下以在短路开关253关闭后打开信号开关250,继电器触电RL-1被闭合以形成电源电路。当在这种状态下按下烹饪钮时,虽然门开启,磁控管也会开始操作,因此电磁波会泄漏。
相反,根据本发明,短路开关253并联于主开关205的下游和保险丝F,继电器RL-1串联于短路开关253和保险丝F之间连接的下游。在这种结构下,仅当主开关205滞塞时保险丝F被熔断,第一杠杆203被压下以在继电器触点RL-1滞塞时关闭短路开关253。不过,由于被隐藏的第二杠杆204没有被压下,所以主开关205保持处于关闭状态,并且不会形成电路。即使烹饪开始按钮在这种情况下被按下,磁控管也不会运行,因此可防止电磁波的泄漏。因此,即使在门被保持开启时第二杠杆204用力按下时,第一杠杆203可连同第二杠杆204进行操作以关闭短路开关253。
现在将参照图23(a)-(c)、24(a)-(c)和25(a)-(c)对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参照图23(a)-(c)、24(a)-(c)说明正常的操作。
如图23(a)所示,当门500打开时,第一杠杆203和第二杠杆204处于返回位置,并且短路开关253、信号开关250和主开关205分别为开、闭和开。当门500开始关闭时,因为第一杠杆203的压力接收突起223被推进,所以第一杠杆203开始旋转。
如图23(b)所示,由于第二杠杆204即使在门500开始关闭时也没有被推动,只有第一杠杆203被旋转,正常闭合可动接触端部255被第一操作部分235推动,并且离开第一固定接触端部255,从而将短路开关253关闭。
如图23(c)所示,由于在第二杠杆204保持没有被推动的情况下只有第一杠杆203被推动,所以正常关闭可动接触端部255被第一操作部分235推动并且电连接于第二固定接触端部256以使短路开关253打开。然后,第二操作部分236开始推动正常开启可动接触端部251。
如图24(a)所示,由于第一杠杆203的旋转,正常开启可动接触端部251被第二操作部分236推动以与固定接触端部252电接触,从而打开信号开关250。然后,门500开始推动第二杠杆204。
如图24(b)所示,随着门继续关闭,短路开关253被关闭,信号开关250然后被打开。然后,第二杠杆204独立于第一杠杆203旋转以打开主开关205。
如图24(c)所示,当短路开关253、信号开关250和主开关205分别关、开、开时,门500被关闭。
接下来,如图25(a)所示,当门500打开时,第二杠杆204处于返回位置A0,短路开关253、信号开关250和主开关205分别为开、关、关。
如图25(b)所示,当压力接收件229接收外力从而用力推动并旋转第二杠杆204从返回位置A0至位置A1时,突起240推动并旋转第一杠杆203。由于第一杠杆203的旋转,第一操作部分235推动并移动短路开关253的正常关闭可移动触点255,短路开关253由此被关闭。
如图25(c)时,当第二杠杆204再次被推动以从位置A1旋转至位置A2时,主开关205被打开。
如图25(d)所示,当第二杠杆204进一步被推动以从位置A2旋转至位置A3时,第二杠杆204的旋转停止。此时,主开关205打开,信号开关250保持关闭。因此,随着第二杠杆204旋转,第一杠杆203被突起240旋转以关闭短路开关253并且随后打开主开关205。因此,即使当门打开时第二杠杆204被用力推动(有意地推动),也可防止短路中的保险丝被熔断。
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对应关系如下,实现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第一开关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监视器开关。相似地,第二开关对应于门开关SW3;第三开关对应于闩锁开关SW1;第一枢转部分对应于枢转孔41和倾斜支点轴44;第二枢转部分对应于枢转孔28和支点轴29;第一杠杆压力接收部分对应于压力接收突起23;第二杠杆压力接收部分对应于压力接收件35;第一至第五导电接触件对应于第一至第五端部T1至T5、T11至T15和T21至T25。
本发明可根据权利要求公开的技术思想进行应用,并且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
虽然本发明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于技术人员显然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那修改和改经。
本发明以为2003年5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3-136683)为基础,其完整内容纳入本文以进行参考。
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两个开关可结合在一个单独的开关箱中,第一倾斜杠杆可作为允许两个开关的接触部分与杠杆的移动共同进行转换的共用部件。因此,可减少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并且减小装置的体积。由于两个开关可连同于第一倾斜杠杆的移动而以任意的定时进行操作,所以开关可具有可靠的和稳定的开关性能,因此,开关可结合在微波炉中以作为高安全度的开关。

Claims (6)

1、一种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开关基部安装于与露出和关闭高频加热设备前侧开口的门相关联的主体框架的内部;根据所述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以不同的定时倾斜的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上的三个开关通过所述两个倾斜杠杆的移动以各时间差被转换,其中:
在开关箱上可倾斜地枢转的第一枢转部分以及用于开关操作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一倾斜杠杆的内端;与安装于所述门上的门钥匙相关联的第一杠杆压力接收部分设置于在所述杠杆外端处;所述开关箱结合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以面对所述第一凸轮的导电接触件,该开关的各接触部分随着所述第一杠杆的倾斜在第一导电接触件被所述第一凸轮推动和弹性移位而接触第二导电接触件时被转换,所述第二开关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以面对所述第二凸轮的导电接触件,该开关的各接触部分以不同于转换所述第一开关的接触部分的定时在所述第二凸轮推动已经与第三导电接触件接触的第四导电接触件从该第三导电接触件离开并且然后使所述第四导电接触件与第五导电接触件接触时被转换,其中:
可倾斜地在所述开关基部上枢转的第二枢转部分以及与安装于所述开关基部上的第三开关的按钮相关联以推动该按钮的第三凸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杠杆的内端;与所述门钥匙相关联的第二杠杆压力接收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杠杆的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每个导电接触件的外端与从所述第三开关的外表面突出的端部的外端对齐从而沿着相同的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从所述第一倾斜杠杆和第二倾斜杠杆被枢转的枢转部分到所述杠杆外端的距离长于从所述枢转部分到内端的距离,从而将围绕枢转部分倾斜的每个倾斜杠杆的杠杆外端的杠杆臂设定成大于所述杠杆内端的杠杆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开关单元通过将所述第一倾斜杠杆整体结合入所述开关箱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所述开关箱通过结合箱主体和箱外壳而形成,其中,具有与所述箱主体相同形状的凹入处形成于所述开关基部的开关箱安装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其中,所述开关箱通过结合箱主体和箱外壳而形成,其中,具有与所述箱外壳相同形状的外壳部分形成于所述开关基部的开关箱安装表面上。
CNB2007101802739A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23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36683/03 2003-05-15
JP2003136683 2003-05-1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32522A Division CN1791770B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466A CN101135466A (zh) 2008-03-05
CN100552308C true CN100552308C (zh) 2009-10-21

Family

ID=334472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802739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52308C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CN20048001325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791770B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CN20071018027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8482B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32522A Expired - Lifetime CN1791770B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CN20071018027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8482B (zh) 2003-05-15 2004-05-14 高频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919735B2 (zh)
EP (1) EP1632722B1 (zh)
JP (2) JP4372099B2 (zh)
KR (1) KR101019125B1 (zh)
CN (3) CN100552308C (zh)
WO (1) WO20041020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5783B (en) * 2007-12-21 2012-07-18 Panasonic Mfg Uk Ltd Controlled door opening in domestic appliances
JP5403790B2 (ja) * 2009-02-06 2014-01-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EP2757858A4 (en) 2011-09-16 2016-04-13 Hitachi Ltd BASIC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JP5559352B2 (ja) 2012-05-31 2014-07-23 株式会社東芝 知見抽出装置、知見更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528884A (ja) 2014-09-17 2017-09-28 ワールプー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パッチアンテナを介した直接加熱
JP6740237B2 (ja) 2015-03-06 2020-08-12 ワールプー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高周波電力測定システム用の高出力増幅器の較正方法
US10904962B2 (en) 2015-06-03 2021-01-26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10085309B2 (en) * 2015-09-21 2018-09-25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Drawer-type microwave oven
WO2017119909A1 (en) 2016-01-08 2017-07-13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eating strategies
CN209046906U (zh) 2016-01-08 2019-06-28 惠而浦有限公司 射频加热设备
US10820382B2 (en) 2016-01-28 2020-10-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energy to cook foodstuff
JP6775027B2 (ja) 2016-02-15 2020-10-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食品を調理するために高周波電磁エネルギーを伝達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827569B2 (en) 2017-09-01 2020-11-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Crispness and browning in full flat microwave oven
US11039510B2 (en) 2017-09-27 2021-06-15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using asynchronous sensing strategy for resonant modes real-time tracking
US10772165B2 (en) 2018-03-02 2020-09-08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zone cooking according to spectromodal theory in an electromagnetic cooking device
US11404758B2 (en) 2018-05-04 2022-08-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In line e-probe waveguide transition
US10912160B2 (en) 2018-07-19 2021-02-02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oking appli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0133A (ja) 1983-04-28 1984-1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の安全装置
JPS61151916A (ja) 1984-12-24 1986-07-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ツチカバ−
US4745250A (en) * 1987-04-27 1988-05-17 Litton Systems, Inc. Interlock switch baseplate assembly
JPH0622921Y2 (ja) 1989-01-14 1994-06-15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蛍光表示素子
JPH0419925A (ja) 1990-05-11 1992-01-23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台円柱型電気接点
JPH03175215A (ja) * 1990-11-15 1991-07-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制御式調理器
JPH0517403U (ja) 1991-08-14 1993-03-05 三菱電機ホーム機器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H05335075A (ja) 1992-05-29 1993-1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の安全装置
KR100272367B1 (ko) * 1997-11-15 2000-11-15 구자홍 전자레인지의 도어 개폐구조
JP3653968B2 (ja) * 1998-01-28 2005-06-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3663908B2 (ja) * 1998-05-21 2005-06-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KR100341288B1 (ko) * 1998-11-11 2002-10-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직류전원을단속하는마이크로스위치의과전류를방지할수있는전자렌지
CN1136762C (zh) * 1999-01-14 2004-01-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安全装置
JP2001050543A (ja) 1999-08-06 2001-0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調理器
JP2001241672A (ja) * 2000-02-29 2001-09-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レンジ
JP2002195303A (ja) 2000-10-20 2002-07-10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マグネット式ファンクラッチ装置
US6634476B2 (en) * 2000-10-20 2003-10-21 Usui Kokusai Sangyo Kaisha, Limited Magnet type fan clutch apparatus
JP2002245892A (ja) 2001-02-19 2002-08-30 Omron Corp 電気機器の開閉ユニット
JP2002357324A (ja) * 2001-05-31 2002-12-13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3068165A (ja) * 2001-08-30 2003-03-07 Omron Corp スイッチ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レンジ用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03109470A (ja) 2001-09-28 2003-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32722B1 (en) 2019-09-04
US7919735B2 (en) 2011-04-05
CN1791770B (zh) 2010-05-05
US20070029175A1 (en) 2007-02-08
JP2009085591A (ja) 2009-04-23
JPWO2004102075A1 (ja) 2006-07-13
EP1632722A4 (en) 2014-03-12
WO2004102075A1 (ja) 2004-11-25
JP4372099B2 (ja) 2009-11-25
CN101135466A (zh) 2008-03-05
CN1791770A (zh) 2006-06-21
KR20060013537A (ko) 2006-02-10
CN101158482B (zh) 2012-02-01
EP1632722A1 (en) 2006-03-08
KR101019125B1 (ko) 2011-03-07
CN101158482A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2308C (zh) 高频加热设备的门开关机构
US4924686A (en) Contact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signals between a lock and key in a cylinder lock
CA1295691C (en) Interlock switch baseplate assembly
US20050037663A1 (en) Vehicle mounted electrical outlet box
US5859396A (en) Combination switch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00423152C (zh) 控制开关装置
AU734495B2 (en) Automotive combination switch
CN111786186B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GB2318921A (en) A switch for connection to a bus bar
CN101086929A (zh) 旋转型电气部件
US5708242A (en) Automotive lever switch assembly
CN112053912B (zh) 一种带机械锁机构的智能断路器
KR200471127Y1 (ko) 차량용 조수석 도어락 스위치 장치
CN211208366U (zh) 断路器的电动操作装置
EP0908906B1 (en) Switch
CA2016681C (en) Lever switch device
CN219832492U (zh) 一种船型开关
CN211456048U (zh) 用于电气锁的电极、电极组件、电气锁和钥匙
CN219085878U (zh) 指示机构和开关
CN217847754U (zh) 开关面板组件及智能开关
JP2000322982A (ja) 車両用レバースイッチ
JPH09320398A (ja) トリガースイッチ
KR101791620B1 (ko) 노브 표시등용 전원 라인을 개선한 썬루프 스위치
CN116092865A (zh) 一种多向开关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灯
CN110783153A (zh) 一种自动分合闸机构及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