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0985C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0985C
CN100550985C CNB2007101102093A CN200710110209A CN100550985C CN 100550985 C CN100550985 C CN 100550985C CN B2007101102093 A CNB2007101102093 A CN B2007101102093A CN 200710110209 A CN200710110209 A CN 200710110209A CN 100550985 C CN100550985 C CN 1005509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lid
engagement portion
opening
extern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1102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7372A (zh
Inventor
金井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7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7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09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09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6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 H04N21/42661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client ;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for reading from or writing on a magnetic storage medium, e.g. hard disk dri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外部壳体以及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的扁平的硬盘驱动器。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硬盘收容单元,其具有相应于所述厚度的深度并且所述硬盘驱动器容纳在其中;开口,通过该开口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及盖,用来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硬盘驱动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技术领域中,提供例如摄像机等的电子装置,其中,在外部壳体内设有容纳单元以收容例如开关等部件。设置有盖来开关该容纳单元(请参见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H08-116479)。此外,在电子装置中,盖构成用手保持的把手。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相关技术的电子装置设有用于打开和封闭盖的铰链和用来将盖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所以使用了很多部件,这在进一步减小装置的尺寸方面是不利的。
另外,由于盖借助于铰链和锁定机构连接到外部壳体上,所以在控制当构成把手的盖由手握住时所形成的卡嗒声也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近年来,电子装置(例如摄像机)设有内置的硬盘驱动器。
在这样类型的电子装置中,当在硬盘驱动器上有强烈的冲击或振动时,可能出现磁盘和硬盘驱动器的磁头单元相互碰撞并且损坏。因此,理想的是在装配的最后阶段安装硬盘驱动器。
因此,容纳硬盘驱动器的硬盘收容单元可以设置在外部壳体的侧平面上。在装配的最后阶段,硬盘驱动器可容纳在在硬盘收容单元中,并且硬盘收容单元可由盖封闭。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部件的数量可能变大,使得不利于减小装置的尺寸。另外,另一个不利之处在于出现控制由手保持盖时所形成的卡嗒声的情况。
另外,在设有硬盘驱动器的电子装置中,考虑在购买后硬盘驱动器可由具有更大数据容量的其它硬盘驱动器替代,或者硬盘驱动器在损坏时需要维修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硬盘驱动器可容易从电子装置上拆下。
因此,理想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在减小部件数量和其物理尺寸方面是有利的,或者在控制盖的卡嗒声方面是有利的,或者可在装配的最后阶段中安装硬盘驱动器,或者硬盘驱动器可容易安装和拆卸。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外部壳体以及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的扁平的硬盘驱动器。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硬盘收容单元,其具有相应于所述厚度的深度并且所述硬盘驱动器容纳在其中;开口,通过该开口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及盖,用来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另外,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一接合凸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以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而另一个设有第一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另外,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二接合凸部,该第二接合凸部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突出,而另一个设有第二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二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二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平行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外部壳体以及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的扁平的硬盘驱动器。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硬盘收容单元,其具有相应于所述厚度的深度并且所述硬盘驱动器容纳在其中;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及盖,用来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盖设有:第一接合凸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以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以及第二接合凸部,其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突出。另外,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一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其与所述第二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平行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凸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接合,由此,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所述盖被可靠地防止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以及沿着与该深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等将所述盖连接到所述外部壳体上。另外,可以在所述外部壳体的侧面等上设置硬盘收容单元,因此能够在装配的最后阶段安装硬盘驱动器。另外,所述硬盘驱动器变得容易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该成像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该成像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成像设备的右侧视图;
图5是该成像设备的左侧视图;
图6是该成像设备的正视图;
图7是该成像设备的后视图;
图8是该成像设备的俯视图;
图9是该成像设备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该成像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1是沿图4中线AA所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沿图4中线BB所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该成像设备的右视图;
图14是在沿图13中线AA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15是在沿图13中线AA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16是在沿图13中线AA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17是在沿图13中线BB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18是在沿图13中线BB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19是在沿图13中线BB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20是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21是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图22是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以及
图23是用于解释所述盖安装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将对电子装置是成像设备的例子进行描述。
图1和2是成像设备10的立体图。图3是成像设备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成像设备10的右侧视图。图5是成像设备10的左侧视图。图6是成像设备10的正视图。图7是成像设备10的后视图。图8是成像设备10的俯视图。图9是成像设备10的仰视图。
如图1和2所示,成像设备10是摄像机,其利用硬盘驱动器44(见图3和10)来记录和再现例如动画、静像、声音等的数据。
成像设备10具有外部壳体12,外部壳体12具有大于左/右方向宽度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以及上/下方向的高度。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左/右”指的是当从后看成像设备10时的方向,在光学系统光轴方向的“对象侧”被称为“前”,而“成像元件侧”被称为“后”。
外部壳体12具有朝前的前面12A,朝后的后面12B,朝上的上面12C,朝下的底面12D,朝左侧的左侧面12E和朝右侧的右侧面12F。
其中组装有成像光学系统14的镜筒16设置成在外部壳体12上部的前面沿前/后方向延伸,从而其前部可以面对外部壳体12的前面12A。成像光学系统14具有变焦透镜,且构造成其变焦比可以连续改变。
用于摄取通过成像光学系统14获得的对象图像的成像元件18(见图10)形成在镜筒16的后端。
如图1和2所示,显示面板20设在外部壳体12的左侧部分以便能够开闭,该显示面板20例如是液晶显示设备,以显示由成像元件18摄取的对象图像等。当该显示面板20关闭时,其设在外部壳体12的左侧面12E上。此外,扬声器22设在外部壳体12的左侧面12E上。
如图1所示,热靴(shoe)24设在外部壳体12的上面12C的前部,例如视频灯和闪光灯之类的附件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热靴24中。
如图2、7和9所示,用于安装电池38的电池安装单元40设在外部壳体12的后面12B上。
如图2和9所示,多路连接器42设在外部壳体12的底面12D上。如图10所示,当成像设备10设置在支架200中时,多路连接器42连接到支架200侧的多路连接器202。
如图6所示,用于采集声音的麦克风26设在外部壳体12前面12A的下部。
如图1和2所示,成像设备10设有作为用于执行与成像相关的各种功能的操作开关的供电操作开关28、静像拍摄操作开关30、变焦操作开关32、模式切换操作开关34、移动图像拍摄操作开关36等。
供电操作开关28、静像拍摄操作开关30、变焦操作开关32和模式切换操作开关34设在外部壳体12的上面12C上。
移动图像拍摄操作开关36设在介于外部壳体12后面12B的顶部和底部之间、靠近右侧面12F的位置处。
供电操作开关28用于开启/关闭成像设备10的供电。
静像拍摄操作开关30用于利用成像元件18来拍摄静像。
变焦操作开关32用于改变成像光学系统14的变焦比。
模式切换操作开关34用于在静像拍摄模式和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之间切换。
移动图像拍摄操作开关36用于启动和停止移动图像的获取。
图10是表示成像设备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0所示,成像设备10设有视频信号放大器1002、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音频信号放大器1006、音频数据处理单元1008、显示器驱动单元1010、扬声器驱动单元1012、缓冲存储器1014、存储器控制单元1016、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接口单元1020、A/V信号发生单元1022、驱动电压单元1024、控制单元1026、接口单元1028、记录/重放单元1030、硬盘驱动器44、总线46、USB接口单元47等等。
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音频数据处理单元1008、显示器驱动单元1010、扬声器驱动单元1012、存储器控制单元1016、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接口单元1020、接口单元1028和记录/重放单元1030连接到总线46。
由成像元件18产生的图像信号在视频信号放大器1002中被放大,并被供应给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
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对该图像信号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并且产生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以提供给记录/重放单元1030。
由麦克风26采集的音频信号在音频信号放大器1006中被放大,并通过音频数据处理单元1008进行预定的信号处理,以作为音频数据提供给记录/重放单元1030。
在控制单元1026的控制下,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由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提供的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或由音频数据处理单元1008提供的音频数据提供给记录/重放单元1030。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或音频数据记录在硬盘驱动器44上。
另外,通过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由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提供的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或由音频数据处理单元1008提供的音频数据,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而插入在用于存储卡的存储卡插槽1019中的存储卡2上。
另外,通过显示器驱动单元1010,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由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提供的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提供给显示面板20,并使其显示图像。
此外,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通过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由存储卡2提供的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通过显示器驱动单元1010提供给显示面板20,并使其显示图像。它还把通过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由存储卡2提供的音频数据,通过扬声器驱动单元1012提供给扬声器22,并使其输出声音。
此外,记录/重放单元1030把由硬盘驱动器44再现的移动图像数据和静像数据通过显示器驱动单元1010提供给显示面板20,并使其显示图像。它还把由硬盘驱动器44再现的音频数据通过扬声器驱动单元1012提供给扬声器22,并使其输出声音。
缓冲存储器1014用于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016和总线46来读写包括图像数据或音频数据的数据。
通过操作供电操作开关28,控制单元1026开启/关闭成像设备10的供电。
另外,控制单元1026基于静像拍摄操作开关30的操作来向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和记录/重放单元1030发出指令,并把由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提供的静像数据提供给记录/重放单元1030,从而使静像数据记录在硬盘驱动器44上。
此外,控制单元1026基于变焦操作开关32的操作来向变焦驱动单元(图中未示)发出指令,并移动成像光学系统14的变焦透镜,从而改变成像光学系统14的变焦比。
另外,控制单元1026基于模式切换操作开关34的操作来向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发出指令,从而在移动图像拍摄模式和静像拍摄模式之间切换,在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使得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产生移动图像数据,而在静像拍摄模式下,使得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产生静像数据。
此外,在移动图像拍摄模式下,在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中产生的移动图像数据通过记录/重放单元1030被记录在硬盘驱动器44或存储卡2上。在静像拍摄模式下,在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中产生的静像数据通过记录/重放单元1030被记录在硬盘驱动器44或存储卡2上。
另外,控制单元1026基于移动图像拍摄操作开关36的操作来启动和停止移动图像数据的记录。换句话说,控制单元1026基于移动图像拍摄操作开关36的操作来向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和记录/重放单元1030发出指令,并使它们开始或停止把由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提供给记录/重放单元1030的移动图像数据记录到硬盘驱动器44上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26由微机(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或通用DSP)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权利要求中的信号处理单元由视频信号放大器1002、图像数据处理单元1004、控制单元1026、记录/重放单元1030等构成。
此外,A/V信号发生单元1022把由记录/重放单元1030或存储卡控制单元1018通过接口单元1020提供的移动图像(静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转换成要输出的预定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
此外,驱动电压单元1024把由电池38提供的电力调节到要供给到成像设备10每个部分的预定电压和电流,或者把通过外部电源输入端子1025由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调节到要供给到成像设备10每个部分的预定电压和电流。
此外,通过由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来给电池38充电。
USB接口单元47设在总线46和多路连接器42之间,并且在控制单元1026的指令的基础上、通过多路连接器42和支架200、借助总线46和外部装置之间的USB来进行数据通信。
换句话说,成像设备10布置成设在支架200中,以便其可以与外部装置通信。
支架200是用来设置成像设备10的基座,且具有:数据通信连接器210,个人电脑4的总线经由电缆与其相连;A/V连接器212,电视机6的图像输入端子和音频输入端子经由A/V电缆与其相连;外部供电端子214,外部电源8与其相连;等等。
每个连接器210、212和214都电连接到多路连接器202。
因此,当成像设备10设置在支架200中且多路连接器42和202彼此相连时,由A/V信号发生单元1022输出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被提供给与支架200的A/V连接器212相连的外部电视机6。
另外,在成像设备10设置在支架200中且多路连接器42和202彼此相连的情况下,由与支架200的外部供电端子214相连的外部电源8提供的电力通过多路连接器202和42被提供给驱动电压单元1024,从而驱动电压单元1024把所供给的电力调节到预定的电压和电流,并把它们提供给成像设备10的每个部分,或者给电池38充电。
另外,在成像设备10设置在支架200中且多路连接器42和202彼此相连的情况下,USB接口单元47与连接于支架200的数据通信连接器210的个人电脑4的总线相连,从而控制单元1026和个人电脑4能进行数据通信。
此外,为支架200提供一个或多个一端接地且另一端与多路连接器202的端子242相连的开关220。
和与开关220另一端相连的多路连接器202的端子242相应的成像设备10的多路连接器42的端子4202,连接到控制单元1026。
因此,当在成像设备10设置在支架200中且多路连接器42和202彼此相连的情况下操作开关220时,通过端子242和4202在控制单元1026中检测L级的信号。
通过基于检测L级的信号来控制USB接口单元47,控制单元1026借助成像设备10(电子装置)和个人电脑4(外部装置)之间的USB、通过USB接口单元47来执行预定的数据通信。
该预定的数据通信是这样一种操作,其把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硬盘驱动器44上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传送给例如个人电脑4,也就是备份数据的操作。
个人电脑4把传送的数据备份和记录在个人电脑4的硬盘驱动器中。
可选择地,借助设在其中的光盘驱动器,个人电脑4通过把传送的数据写入光盘例如DVD-R等中来进行备份。
因此,只需通过操作操作开关220,记录在成像设备10中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就能容易地备份在个人电脑4的硬盘驱动器或光盘中,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解决由于成像设备10的硬盘驱动器44故障等而导致的数据消失问题。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硬盘驱动器44及其收容结构。
图11是沿图4中线AA所取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沿图4中的线BB所取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成像设备10的右侧视图。图14至16是在沿图13中线AA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盖52的安装步骤的图。图17至19是在沿图13中线BB所取截面上用于解释盖52安装步骤的图。图20至23是用于描述盖52的安装步骤的图。
外部壳体12的右侧面12F设有硬盘收容单元50和盖52,所述盖打开和关闭硬盘收容单元50。当用盖52封闭硬盘收容单元50时,盖52的外面构成右侧面12F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是大部分)。
如图3所示,硬盘驱动器44如此设置,使得磁盘、磁头等组装在硬盘壳体45的内部。硬盘壳体45具有扁平的矩形的板状形状,其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并且在其周围设有两个减振件54。
硬盘收容单元50如此成形,使得其长度、宽度和厚度相应地在尺寸上大于硬盘壳体45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在本实施例中,硬盘收容单元如此成形,使得硬盘收容单元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大小允许容纳安装有减振件54的硬盘壳体45。
硬盘收容单元50如此设置,使得在深度方向上的一个面具有矩形的开口56,并且硬盘驱动器44在安装有减振件54的状态下、沿着硬盘收容单元50的深度方向穿过开口56安装和拆卸。
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一部分上,所述外部壳体的一部分包括限定开口56的四个边缘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包括上边缘的部分上。
此外,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一部分上,所述外部壳体的一部分包括与限定开口56的四个边缘其中之一的对置的另一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接合部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包括下边缘的部分上。
如图3、11和12所示,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设有第一接合凹部5802和第二接合凹部5804。
第一接合凹部5802设置在限定开口56上部的上边缘的延伸方向的中间处。如图12所示,第一接合凹部具有沿平行于硬盘收容单元50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的深度,沿着上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成形为在外部壳体12的外部朝外敞开。
如图3所示,两个第二接合凹部5804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接合凹部5802可沿限定开口56上部的上边缘的延伸方向定位在两个第二接合凹部5804之间。
如图11所示,每个第二接合凹部5804具有在垂直于硬盘收容单元50的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深度(在垂直于开口56上边缘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且在朝向硬盘收容单元50方向上的深度),并且沿着上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朝下的平的外面部分6002成形在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上。多个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成形在该外面部分6002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孔(图中未示出)相应地成形在外部壳体12上限定开口56前部的前边缘的前面、以及在外部壳体12上限定开口56后部的后边缘的后面。
如图3所示,用盖52开启和关闭开口56。盖52具有第一盖侧接合部64、主体板部62以及第二盖侧接合部66。
主体板部62具有矩形形状,其尺寸可以封闭开口56。
如图1所示,螺钉插入孔6210分别形成在主体板部62的前面和后面。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盖侧接合部64经由弯曲部分63与主体板部62的上侧连接或连续。第一盖侧接合部64在与主体板部62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垂直方向)突出。
弯曲部分63的内面和外面形成为,当用主体板部62封闭开口56、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定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并且第二盖侧接合部66设定在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上时,朝向硬盘收容单元50外部的凸形的弯曲。
如图16和图19所示,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置成包括第一板部6402,该第一板部6402沿垂直于主体板部62的方向在主体板部62的上边缘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盖侧接合部64具有经由弯曲部分63垂直于主体板部62的第一板部6402。
第一接合凸部6410和两个第二接合凸部6412设置在第一盖侧接合部64上(在第一板部6402上)。
当用主体板部62封闭开口56、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定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并且第二盖侧接合部66设定在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上时,第一接合凸部6410在平行于硬盘收容单元50的深度方向上突出,并且沿着第一板部6402的延伸方向延伸。
第一接合凸部6410沿第一板部6402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第二接合凸部6412之间。
每个第二接合凸部6412在垂直于硬盘收容单元50的深度方向的方向上(在垂直于第一板部640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并且在朝向硬盘收容单元50的方向上)突出,并且沿第一板部6402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19所示设置成,当用主体板部62封闭开口56并且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定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时,第一接合凸部6410与第一接合凹部5802接合。当第一接合凸部6410与第一接合凹部5802接合时,盖52在垂直于硬盘收容单元50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盖52在垂直于主体板部62的上边缘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在朝向或远离硬盘收容单元50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止。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成,盖52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止。
此外,如图16所示设置成,当用主体板部62封闭开口56并且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定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时,两个第二接合凸部641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接合凹部5804接合。当第二接合凸部6412与第二接合凹部5804接合时,盖52在平行于硬盘收容单元50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止。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成,盖52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被阻止。
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盖侧接合部66经由弯曲部分65与主体板部62连接或连续,并且沿与主体板部62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为垂直方向)突出。
弯曲部分65的内面和外面形成为,当用主体板部62封闭开口56、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并且第二盖侧接合部66设在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上时,朝向硬盘收容单元50外部的凸形的弯曲。
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盖侧接合部66布置成包括第二板部6602,该第二板部6602在主体板部62的下侧的整个长度上沿垂直于主体板部62的方向延伸。
第一盖侧接合部64和第二盖侧接合部66彼此相对,即第一板部6402和第二板部6602彼此面对。
如图11和12所示,在第二盖侧接合部66面对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的位置上形成平坦的内侧部分6610,该内侧部分6610可以与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的外侧部分6002接触。
如图20所示,多个螺钉插入孔6010与所述多个螺钉孔(图中未示出)同轴地形成在包括内侧部分6610的第二板部6602上。
如图14到23所示,开口56由主体板部62封闭,第一和第二接合凸部6410和6412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5802和5804中,并且外面部分6002和内面部分6610彼此接触,由此第一盖侧接合部64设在第一壳体侧接合部58上,并且第二盖侧接合部66设在第二壳体侧接合部60上。
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3所示,与螺钉孔螺纹接合的螺钉6012穿过螺钉插入孔6010被固定,螺钉6212穿过螺钉插入孔6210与外部壳体12的螺钉孔接合,这样盖52借助这些螺钉6012和6022与外部壳体12连接。
在盖52如上述那样连接到外部壳体12的状态下,如图11和12所示,第一盖侧接合部64的外面在与外部壳体12的上面12C连续的假想面上延伸,第二盖侧接合部66的外面在与外部壳体12的底面12D连续的假想面上延伸。因此,盖52不仅构成外部壳体12的右侧面12F的一部分,而且还构成外部壳体12的上面12C和底面12D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11和12所示,安装在靠近减振件54的第一盖侧接合部64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为硬盘壳体45的上侧位置处)的减振件54,夹在硬盘收容单元50底部和位于主体板部62面对硬盘收容单元50的内面且靠近第一盖侧接合部64的位置之间。此外,安装在靠近减振件54的第二盖侧接合部66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为硬盘壳体45的下侧位置处)的减振件54,夹在硬盘收容单元50的底部和位于主体板部62面对硬盘收容单元50的内面且靠近第二盖侧接合部66的位置之间。由于减振件54如上所述地被夹在中间,所以硬盘驱动器44被保持和容纳在硬盘收容单元50中。
进一步地,手带(grip belt)(图中未示出)设置成使得该手带可以沿着外部壳体12的右侧面12F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手带设置成使得该手带可以沿着盖52的外侧),手带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到外部壳体12的前面12A和后面12B,并且在盖52和手带之间形成右手插入空间。因此,成像设备10的使用者将他或她的右手插入盖52和手带之间,从而保持盖52和位于该盖52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以便进行摄像。
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盖52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凸部6410和6412分别与外部壳体12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5802和5804接合,并且外面部分6002和内面部分6610彼此接触,由此盖52连接到外部壳体12上。因此,可以阻止盖5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移动,而无需提供附加部件,这些附加部件是在使用相关技术的常见的铰接和锁定机构的结构中连接盖52所需要的。因此,有利于减少组件数量、降低成本以及小型化。
进一步地,由于盖52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凸部6410和6412分别与外部壳体12的第一和第二接合凹部5802和5804接合,所以阻止了盖52在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上移动。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盖52构成外部壳体12的右侧面12F,并且是在使用成像设备10时被保持的部分,从而在用手保持盖52时,确定地防止盖52发出卡嗒声,这有利于改善成像设备10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限定开口56的上边缘的延伸方向的两个位置处设置了两对第二接合凸部6412和第二接合凹部5804,一对第一接合凸部6410和第一接合凹部5802布置在这两个位置间,所以可以确定地阻止盖52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并且在用手保持盖52的一部分时更确定地防止盖52发出卡嗒声,因此有利于改善成像设备10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地,由于硬盘收容单元50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侧面,并且设置用于打开和封闭该硬盘收容单元50的盖52,所以可以在装配的最后阶段安装硬盘驱动器44。因此,尽管硬盘驱动器44内的磁盘和磁头可能彼此相撞,并且在施加强烈冲击和振动时可能被损坏,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装配的最后阶段安装硬盘驱动器44,所以有利于避免上述可能性。
此外,由于硬盘收容单元50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侧面,并且设置用于打开和封闭该硬盘收容单元50的盖52,所以只有硬盘驱动器44可以容易地连接到所述电子装置上和从所述电子装置上拆下。因此,结果是,在购买之后用另一个具有更大数据容量的硬盘驱动器44替换该硬盘驱动器44或者在修理(或者维修)该硬盘驱动器44时,那些硬盘驱动器44可以容易地被更换或修理。
更进一步地,由于硬盘驱动器44穿过硬盘收容单元50而设置在外部壳体12的右侧面12F处,所以可以将发热的热源(诸如成像元件18和显示面板20)布置在远离硬盘驱动器44的位置处(例如在靠近左侧面的位置处)。这种布置有利于提高硬盘驱动器44的操作稳定性并且有利于延长寿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一种情形,即第一接合凸部6410设置在盖52上,第一接合凹部5802设置在外部壳体12上,第二接合凸部6412设置在盖52上,并且第二接合凹部5804设置在外部壳体12上。然而,第一接合凸部6410可以设置在盖52上或者外部壳体12上,并且第一接合凹部5802可以设置在盖52和外部壳体12的另一个上。虽然第二接合凸部6412可以设置在盖52或外部壳体12上,并且第二接合凹部5804可以设置在盖52和外部壳体12的另一个上,但是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布置有利于减小装置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电子装置是成像设备10的情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成像设备,而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具有硬盘驱动器的各种电子装置。
本申请包含了2006年6月8日提交到日本特许厅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159659所涉及的主题,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在所附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变形和替换。

Claims (18)

1.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外部壳体以及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的扁平的硬盘驱动器,其中,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
硬盘收容单元,其具有相应于所述厚度的深度并且所述硬盘驱动器容纳在其中,
开口,通过该开口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及
盖,用来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
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的一个设有第一接合凸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以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而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的另一个设有第一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
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的一个设有第二接合凸部,该第二接合凸部在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突出,而所述盖或所述外部壳体的另一个设有第二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二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二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平行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是矩形的,
所述盖设有:矩形主体板部,其尺寸能够封闭所述开口;以及第一盖侧接合部,其与所述主体板部的四个侧面之一连接并且沿着与所述主体板部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一壳体侧接合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时,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
所述第一接合凸部或所述第一接合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上,而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以及
所述第二接合凸部或所述第二接合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上,而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
3.一种电子装置,其具有外部壳体以及厚度小于高度和宽度的扁平的硬盘驱动器,其中,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硬盘收容单元,其具有相应于所述厚度的深度并且所述硬盘驱动器容纳在其中;开口,通过所述开口沿着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可拆卸地安装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及盖,用来打开和封闭所述开口,
所述盖设有:第一接合凸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以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突出;以及第二接合凸部,其在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突出,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一接合凹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盖封闭时,所述第一接合凹部与所述第一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垂直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以及第二接合凹部,其与所述第二接合凸部接合,防止所述盖沿着平行于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深度方向的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是矩形的,
所述盖设有:矩形主体板部,其尺寸能够封闭所述开口;以及第一盖侧接合部,其与所述主体板部的四个侧面之一连接并且沿着与所述主体板部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一壳体侧接合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时,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
所述第一接合凸部和所述第二接合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上,所述第一接合凹部和所述第二接合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通过弯曲部分与所述主体板部连接,
弯曲部分面对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内面和作为与所述内面相对的面的外面每个都形成为,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到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时,朝向所述硬盘收容单元外部的凸状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布置成包括第一板部,该第一板部在一个所述侧面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主体板部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接合凸部,以及
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从而所述第一接合凸部可沿着所述一个侧面的延伸方向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接合凸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在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时,所述盖通过插入所述主体板部的螺钉插入孔中的螺钉连接到所述外部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设有第二盖侧接合部,该第二盖侧接合部与另一个侧面相连并且沿着与所述主体板部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另一个侧面与所述主体板部的四个侧面中的所述一个侧面相对,
所述外部壳体设有第二壳体侧接合部,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时,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设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以及
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和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彼此面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通过弯曲部分与所述主体板部相连,
所述弯曲部分面对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内面和作为与所述内面相对的面的外面每个都形成为,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被设置到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时,朝向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外部的凸状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包括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沿着垂直于所述主体板部的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另一个侧面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为这样的部分,即,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的外面部分被设定在设置在所述第二板部上的内面部分上,以及
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并且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时,所述盖借助于插入所述螺钉插入孔的螺钉而连接到所述外部壳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盘驱动器以在其周围安装有减振件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硬盘收容单元中,
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并且所述盖借助于通过所述螺钉插入孔且与所述螺钉孔螺纹接合的所述螺钉与所述外部壳体连接时,所述减振件上的位于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附近的位置被夹在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底部和这样的位置之间,该位置位于主体板部面对硬盘收容单元的内面且靠近第一盖侧接合部,以及所述减振件上的位于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附近的位置被夹在所述硬盘收容单元的底部和这样的位置之间,该位置位于主体板部面对硬盘收容单元的内面且靠近第二盖侧接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壳体具有朝上的上面、朝下的底面和朝侧向的侧面,
所述硬盘收容单元设置在所述侧面,
在所述开口由所述主体板部封闭、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上、并且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被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上时,所述主体板部的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外面构成所述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的与所述第一壳体侧接合部相对的外面构成所述上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的与所述第二壳体侧接合部相对的外面构成所述底面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侧接合部的所述外面在与所述上面连续的假想面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盖侧接合部的外面在与所述底面连续的假想面上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借助于模具一体地模制而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成像设备,并且包括:成像光学系统,其容纳在所述外部壳体中;成像元件,其获取通过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得到的对象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用来将基于由所述成像元件产生的图像信号所产生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硬盘驱动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为成像设备,并且包括:成像光学系统,其容纳在所述外部壳体中;成像元件,其获取通过所述成像光学系统得到的对象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用来将基于由所述成像元件产生的图像信号所产生的图像数据记录在所述硬盘驱动器上;其中所述外部壳体具有朝前的前面、朝上的上面、朝下的底面和朝侧向的侧面,
所述成像光学系统设置为可以从所述前面朝前,
所述硬盘收容单元设置在所述侧面上,
所述盖构成所述侧面,
手带侧向通过所述侧面、跨越所述外部壳体的前部和后部地设置,以及
手插在所述侧面和所述手带之间,以保持包括所述侧面的所述外部壳体的一部分。
CNB2007101102093A 2006-06-08 2007-06-08 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9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9659 2006-06-08
JP2006159659A JP4662165B2 (ja) 2006-06-08 2006-06-08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7372A CN101087372A (zh) 2007-12-12
CN100550985C true CN100550985C (zh) 2009-10-14

Family

ID=38873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1020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985C (zh) 2006-06-08 2007-06-08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692721B2 (zh)
JP (1) JP4662165B2 (zh)
KR (1) KR20070117504A (zh)
CN (1) CN100550985C (zh)
TW (1) TWI344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1075A1 (en) * 2008-06-02 2010-05-06 Provo Craft And Novelty, Inc. Cartridge system
JP5217941B2 (ja) * 2008-11-18 2013-06-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成形部品及び成形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2411400B (zh) * 2011-08-01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可外接存储卡的电子装置
CN112135079A (zh) * 2020-09-11 2020-12-25 江苏宽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476A (zh) * 1997-06-23 1999-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容纳结构
JP2000148300A (ja) * 1998-03-13 2000-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衝撃吸収保持体および衝撃吸収保持体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CN1403889A (zh) * 2001-08-30 2003-03-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模块装置
CN1697486A (zh) * 2004-05-11 2005-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附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3631U (zh) * 1990-02-08 1991-10-28
JPH089906Y2 (ja) * 1991-09-25 1996-03-21 岡谷電機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収納体
JPH08116479A (ja) * 1994-10-14 1996-05-07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
JP3802997B2 (ja) * 1999-07-14 2006-08-0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US20050182873A1 (en) * 2004-02-14 2005-08-18 Chao-Liang Wang Compound CD-ROM drive
JP2007166291A (ja) * 2005-12-14 2007-06-28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2007166289A (ja) * 2005-12-14 2007-06-28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148284B2 (ja) * 2006-07-19 2008-09-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3476A (zh) * 1997-06-23 1999-07-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容纳结构
JP2000148300A (ja) * 1998-03-13 2000-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衝撃吸収保持体および衝撃吸収保持体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CN1403889A (zh) * 2001-08-30 2003-03-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避震模块装置
CN1697486A (zh) * 2004-05-11 2005-11-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附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0529A (en) 2008-02-16
US7692721B2 (en) 2010-04-06
CN101087372A (zh) 2007-12-12
TWI344296B (en) 2011-06-21
JP2007329725A (ja) 2007-12-20
US20070296834A1 (en) 2007-12-27
KR20070117504A (ko) 2007-12-12
JP4662165B2 (ja)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92050B2 (en) Camera body, imaging unit mounted/removed on/from the camera body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423690B2 (en)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US7405751B2 (en) Image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photographic mode based on position of camera unit
CN100550985C (zh) 电子装置
US7660522B2 (en) Camera with display panel
JP7471605B2 (ja) 電子機器
JP4129801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外筐構造
JP2007329729A (ja) 撮像装置
KR101362915B1 (ko) 차량 탑재 기기 및 프론트 패널
JP2000350073A (ja) 電子カメラ用拡張ユニット及び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JP4044570B2 (ja) 撮像装置
JP20052776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328866A (ja) 電子機器
JP4011923B2 (ja) 電子機器
JP3930471B2 (ja) 映像撮影装置
CN100592764C (zh) 摄像装置
JP5272817B2 (ja) カメラボディ及びこのカメラボディに着脱される撮像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2007329726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KR200334204Y1 (ko) Dvr
JP4322955B2 (ja) カメラ
KR20050090778A (ko) 영상촬영장치
JP2006352760A (ja) 撮像装置
KR20050088003A (ko) 영상촬영장치
JP2010004179A (ja)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蓋体取付方法
JPH08125900A (ja)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