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7234C -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7234C
CN100537234C CNB2005800481284A CN200580048128A CN100537234C CN 100537234 C CN100537234 C CN 100537234C CN B2005800481284 A CNB2005800481284 A CN B2005800481284A CN 200580048128 A CN200580048128 A CN 200580048128A CN 100537234 C CN100537234 C CN 10053723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exible baffle
flexible
heating
divid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481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24088A (zh
Inventor
D·盖尔巴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o Inc
Original Assignee
Cre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o Inc filed Critical Cre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24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4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72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72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06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heated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combustion gases and charge; electrically heated
    • F27B9/1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heated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combustion gases and charge; electrically heated heated by hot air or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30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通过将物体表面移动到邻近一个或多个柔性隔板,实现对物体表面的快速加热。一个或多个柔性隔板同加压加热的空气流流体连通。一个或多个隔板设置成在没有空气流时接触物体的表面。空气流在一个或多个柔性隔板和表面的邻近部分之间产生间隙。穿过间隙的空气流以高热传递效率对表面的这些部分加热。要加热的物体可以包括基本为二维平面的物体如薄板,以及三维物体如滚筒。

Description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和加热物体的领域有关,尤其和用于快速加热基本为二维平面的物体如印刷板以及三维物体如印刷滚筒的加热器有关。
背景
胶版印刷机(offset printing press)中采用的印刷操作典型地使用平版印刷板。平版印刷板在包括将图像曝光在板基上的工艺中制作。板基典型地包括适于处理的薄铝合金片以便易感受到光和热辐射。
一种用于制造适于在胶版印刷机中使用的平版的工艺采用了膜掩模。这种掩模典型地通过使用称作“激光照排机(image-setter)”的低功率激光印刷机曝光高灵敏度的膜介质而制作。膜介质通常以一定方式处理,并随后放置在同平版接触的区域,平版又通过膜掩模“整片地(flood)”或者是“区域式地(area)”进行曝光。这种板在此称作“传统”印刷板。在这种工艺中使用的最普通的传统印刷板对光谱中紫外线区的辐射敏感。在除去不需要的涂层以及将板转换成准备在印刷机中使用的平版印刷表面的进一步化学处理步骤中,典型地需要放大曝光区和非曝光区的差异。
最近,一种直接通过使用称作制版机(plate setter)的特种印刷机的曝光平版印刷板的方法变得流行。制版机协同接收和调节用于发送到制版机的图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称为计算机直接制版或者“CTP”系统。CTP系统比激光照排机提供了实质性优点,因为它们消除了膜掩模以及同该额外步骤相关的关联工艺变更。CTP系统接收图像数据并将其格式化以使其适于输出到制版机内的曝光头。曝光头又根据图像数据控制典型的为激光的辐射源,以便在平版上对图片元素(像素)成像。
由CTP系统成像的平版印刷板典型地称作“数字”印刷板。由曝光头发出的辐射束引起数字板上的涂层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多数数字板包括高灵敏度光敏聚合物涂层(“可见光板”)或者热涂层(“热”板)。可见光板典型地通过10-100毫瓦(mW)的蓝紫激光二极管曝光。范围为1瓦(W)至100瓦(W)的高功率红外(IR)激光被用于曝光热数字板。
类似的平版印刷板采用膜基方法制作,许多类型的曝光或成像的数字印刷板典型地经受了进一步的化学处理步骤,该化学处理步骤除去不需要的涂层并将板转换成准备在印刷机中使用的平版印刷表面。
除开应用到成像或者曝光平版印刷板的方法外,在后续化学处理步骤期间,曝光的印刷板在化学溶液中清洗之前,常常在烘箱中预热或预烤。另外,在该化学处理步骤后,处理过的印刷板也可以在另一烘箱中进行后烤。
一旦曝光或成像后,印刷板典型地经受预热步骤以便使印刷板的图像状曝光区域在随后的化学显影或者处理步骤中是不溶的。印刷板未曝光区域保持可溶并且在化学槽中被清洗掉,用以制作出在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之间产生必要差异的最终印刷板。典型地,当在CTP制版机中曝光并随后经过该预热步骤时,印刷板被称作“负性”或“负性工作”板。使用传统膜掩模曝光的负性板具有这样的特征使得期望的“印刷图像”将在随后的整片曝光期间曝光。同样地,由CTP系统成像的负性板具有这样的特征使得期望的“印刷图像”通过CTP制版机自身成像。在上下文中,术语“印刷图像”指最后在印刷机上印刷的图像。在任何情形下,在印刷板上曝光的印刷图像通过预热步骤制成不可溶的,以致于印刷图像在随后的处理步骤之后保持原样。
“正性”或“正性工作”板本质上和负性板相反。背景图像或者非印刷图像直接在正性板上曝光。曝光的正性板典型地不经受预热步骤。实际上,曝光的背景图像在曝光时变得可溶。因此,可以化学处理正性板使得曝光或者成像的背景被清洗掉用以产生最终的印刷板,印刷板包括印刷机所需的必要的印刷图像。
处理过的印刷板的后烤通常旨在对印刷板给予特定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包括提高印刷机的板寿命。一些板制造商声称板寿命通过后烤能提高到五倍。不同的标准可用来确定板何时达到其寿命末期。当在板上成像的200lpi 1%的点的25%以上(more than 25% of200lpi 1% dots)在印刷期间脱落时(由视觉判断),一种这样的标准认为该板达到其寿命末期。后烤的好处不限于任何板的类型。传统板和数字板根据它们各自制造商的规程都可以进行后烤。
预热烘箱和后烤烘箱典型地为链条式烘箱。Strand在美国专利6323462中公开了链条式烘箱。
由于它们的加温时间很长,链条式烘箱典型地需要始终开启。链条式烘箱在尺寸上典型地非常大并因而具有实质的空间要求。当加工线需要预热能力和后烤能力时,加剧了这些空间要求。一致并且均匀的温度对处理板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进一步地提高了链条式烘箱的复杂性,链条式烘箱通常包括许多送风机、加热元件和广泛的管道系统。包含感应加热系统(也称为射频()加热)或者微波加热系统的烘箱可以提供快速加温,但由于它们要求许多千瓦的高频率的功率而变得昂贵。
加压空气轴承(也称作空气静压轴承),除了流体为空气外,同任何的加压流体轴承相似。类似于流体静压轴承,加压空气轴承具有称作轴承垫的多孔或者穿孔板,压缩空气允许经过多孔或者穿孔板出逸。压缩空气阻止在轴承垫和移动物体之间的接触。轴承垫可以结合任何透气装置,以及包括均匀且独特成形的开口或者任意形成的开口如烧结板内的开口。空气轴承可以是单边的或者双边的。在后者的实施例中,物体在两个平行垫之间不触及任何一个并且实际上为无摩擦的滑移。
空气轴承能够展示出对平面物体如印刷板格外快速的热传递。在通常的对流烘箱内,多数加热空气绕过印刷板,因此传热效率低。在加热的空气轴承烘箱内,可迫使多数加热空气流经在印刷板和轴承垫之间的相对小的平行间隙,因而导致非常好的热传递。另一个优点是这样的加热空气轴承烘箱可以是紧凑的,并且由于不要求加热大机壳而具有低的热质量。
在Oelbrandt等人的EP 0864944 A1中描述了结合加热的空气轴承用以加热印刷板的装置。Oelbrandt等人公开了一种空气轴承装置,空气轴承装置包括用作加热图像元件的两个平面空气轴承板,图像元件包括各种形式的纸、膜、塑料,层制品和印刷板。Oelbrandt等人公开了两个空气轴承板的间距在2-20毫米(mm)的范围内,并且将热空气施加到这个间距内的图像元件的两侧,用以在图像元件的任一侧以基本相同的温度提供基本相同的流动。
在美国专利5181329中,Devaney,Jr.等人公开了一种在图像处理操作中用于干燥传统的膜和纸的设备。Devaney,Jr.等人描述了在隔开的平行的空气轴承构件之间干燥纸板(web)或者膜板,空气轴承部件具有限定通道的平直表面,通过该通道,加热的空气被用于支撑薄板。除空气轴承的空气入口孔之外,在离入口孔预定距离处设置了空气轴承排气孔,以便维持通道内的热传递效率高于薄板内的热传递效率。
当平面物体如金属或者聚合物印刷板经过空气轴承烘箱传送时,有差别的热膨胀效果能够导致这些物体扭曲或者弯曲。扭曲量将取决于物体的横截面几何形状以及它的材料特性。特别地,当板从外界条件中进入加热的空气轴承烘箱时,板前缘部分易于膨胀。然而,没有进入加热的空气轴承内的板剩余部分不会膨胀,因为它仍然曝露于外界空气温度。于是限制板的加热的前缘部分自由地膨胀。因此,板前缘部分也许弯曲并且也许触到空气轴承垫中的一个或两个。也许会损坏印刷板上任何成像的或者曝光涂层。这可能导致印刷机上不受欢迎的印刷制品。
现有技术的空气轴承加热装置已通过将平面空气轴承垫进一步分隔开用以产生“空气轴承间隙”或“间隙”设法克服这些难点。尽管这或许阻止了平面物体的损伤,但降低了加热空气轴承的热传递效率。对于具有0.3mm厚度的典型的印刷板来说,已经了解到当空气轴承间隙在1mm以内或者大约为板厚度的三倍时,会发生最大热量的热传递。将空气轴承间隙提高到2mm,会降低大约30%到50%的热传递效率。10到20mm范围内的间隙充分地限制了空气轴承的热传递。
各种加热系统已在现有技术中应用,用以直接加热辊表面、滚筒表面或者支撑在这种滚筒上的薄板材料表面。这些系统典型地采用对流加热器、辐射加热器、传导加热器或者该三种中的两种甚或更多的结合。对于对流加热,将气体(典型为空气)加热到期望温度并在辊表面(或者支撑在其上的基底)上吹动。热传递量取决于在待加热表面上吹动的空气速度和空气迎角(attack angle)。由于空气在碰撞表面时快速逃逸,这种系统的效率稍微有限。辐射加热要求在加热器和加热物体之间的视线(line of sight),并且通过将电磁波导向物体而产生热传递。如先前所描述的,辐射加热昂贵并且消耗大量的能量。
将热施加到辊表面或者被支撑的薄板表面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传导的使用。当加热材料的薄板时,通常通过将薄板绕热传导辊推进而实现。将热流体如油或蒸汽注入到辊内。而辊将热传导到所支撑的薄板上。由于辊必须设计成经受热流体并且维持流体的温度,所以制作和运行传导热系统是复杂和昂贵的。在美国专利6733284中,Butsch等人描述了加热带的使用,将加热带包裹成至少同辊的一部分或者其上支撑的材料薄板密切接触。该带是相对辊的旋转表面或者薄板连续移动的环带。热通过传导从带的部分传递,该带的部分同各自的辊部分或者薄板部分接触。由于涉及到在带和被加热表面之间的接触,这种系统或许不适于包含脆弱表面的辊或者薄板。
仍有对实际的并且划算的能够加热平面物体如印刷板的加热装置的需求。这样的加热装置应能快速加温,以便加热装置可仅当需要时才关闭和开启。此外,结合这种加热装置的烘箱,理想地应是紧凑的并且具有接近于加热空气轴承热效率的高的热效率。
存在一种对简单的加热装置的特别需求,该加热装置能够用来加热三维物体如辊和滚筒或支撑在该辊或滚筒上的平面材料薄板的表面。这样的加热装置应优选地是紧凑的,并且其热效率接近于加热空气轴承的热效率。这样的加热装置应减少与将被加热物体表面的接触,特别是当物体为涂有光敏聚合物或者热光敏涂层的平版印刷板或辊时。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加热物体第一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至少一个第一柔性隔板,至少一个第一柔性隔板同加压和加热空气流的第一部分流体连通。柔性隔板设置成在没有空气流时接触第一表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柔性隔板和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之间产生带有空气流的第一部分的间隙,并且通过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加热第一表面的部分。该方法可以进一步为加热物体的第二表面而提供。第二表面移动到邻近至少一个第二柔性隔板,其中,第二柔性隔板同加压和加热空气流的第二部分流体连通。第二柔性隔板设置成当没有空气流时接触第二表面。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至少一个第二柔性隔板和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之间产生带有空气流的第二部分的间隙,并且通过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加热第二表面的部分。
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在移动第一表面时支撑物体。该方法也可以包括沿着基本为线性的路径或者基本为弯曲的路径移动第一表面。该方法也可以包括通过多个柔性隔板加热第一表面,其中,柔性隔板中的一个构造成长于另外的隔板。该方法也可以包括使空气再循环和过滤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加热物体的第一表面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将物体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至少一个第一柔性隔板的装置,其中第一柔性隔板同空气流的第一部分流体连通,以及其中第一柔性隔板设置成在没有空气流时接触第一表面。该设备还包括可运行的用于产生空气流和对空气流加压的空气循环装置,以及可运行的用于加热空气流的空气加热装置。至少一个第一正压室(plenum)将空气流的第一部分传送到第一柔性隔板,用以在第一柔性隔板和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之间产生间隙,以及通过空气流的第一部分加热第一表面的部分。该设备也可以包括第二柔性隔板,第二柔性隔板同空气流的第二部分流体连通,并且设置成当没有空气流时接触第二表面。第二正压室将空气流的第二部分传递到第二柔性隔板,用以在第二柔性隔板和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之间产生间隙,以及通过空气流的至少第二部分加热第二表面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设备,包括多个第一柔性隔板。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第一个长于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另一个。第一柔性隔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该两端紧固在邻近第一表面的表面上。该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用于当将物体表面移动到邻近第一隔板时支撑该物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设备包括可运行的用于再循环空气流的第三正压室。在一些实施例中,物体为平面物体或者圆柱形物体。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
附图简要说明
在仅以例子的形式图解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烘箱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烘箱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烘箱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烘箱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烘箱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烘箱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加热旋转滚筒的烘箱的截面图;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烘箱的截面图。
发明说明
为了更加全面的理解本发明,贯穿下列的说明阐明了具体的细节。然而,本发明可以不通过这些细节而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使本发明变得不明确,众所周知的元件没有示出或者描述。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当作说明性的理解而不是限制性的。
图1示出了包括两个基本相同的加热组件1和1A的烘箱100。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和1A可以彼此不同。物体3可以包括任何将被加热的介质,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纸、膜、塑料、层制品和印刷板。
物体3基本为平坦的并通过包括驱动辊4和4A的物体移动装置供给到烘箱100内。由于驱动辊4和4A接触物体3的两个平坦表面,在驱动辊4、4A和物体3之间的辊隙压力(nip pressure)应选择成将损坏物体3的任何曝光或者成像涂层的平坦表面的可能减小。其它适当的物体移动装置在本领域已为所知,并且可以用来代替驱动辊4和4A。例如,物体3可以承载在合适的传送器上。物体3承载在传送器上,有可能避免接触物体10的任何涂层表面。或者,物体3可以包括通过物体移动装置经过烘箱100拔出的材料薄板,物体移动装置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薄板传输机构。物体移动装置移动物体3到邻近其中每个加热组件1和1A内的多个柔性隔板11。
在其中烘箱100是预热烘箱的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和1A可以与位于烘箱100下游的板处理器2连接。驱动辊4和4A可通过调速带6或者其它同步装置与板处理器进给辊7和7A同步。由于涉及到升高的温度,期望用材料如硅橡胶制作能够在这些环境中运行的辊4、4A、7和7A。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板处理器2可以包括以同步方式导入物体的装备的任何其它零件。或者,本发明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烘箱100另外地或者单独地连接到烘箱上游的装置。在本发明还有的其它实施例中,烘箱100不同步地连接到其它装备上。
烘箱100包括空气循环装置,在图1的实施例中,空气循环装置位于其中每个加热组件1和1A内。空气循环装置是可运行的,用于产生空气流和对空气流加压。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空气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扇14。合适的循环风扇广泛地应用在已知类型如对流烘箱的家用烘箱中,而无需另外说明。循环风扇14位于加热组件1内部并且由马达5驱动,为了免于受热,马达5优选地位于烘箱100外部。如果需要,将马达5连接到循环风扇14的轴可以设有冷却盘(未示出)。冷却盘可以由优良的导热体如铝制成,并且安装在旋转轴上以便沿着轴从烘箱100内部传导散热。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加热组件1A与加热组件1相同,并因而相应地包含它自身的空气循环装置,该空气循环装置包括马达5A和循环风扇(未示出)。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加热组件可以在要加热的物体两侧采用单独的空气循环装置。
为了节约能量,空气循环装置可以再循环热空气。在其经过物体3后再循环热空气将进一步地提高热传递效率。空气再循环的优点包括避免了由于热空气的逃逸而加热了周围的物体,以及限制和破坏自被加热物体发出任何不稳定散发的能力。优选地安置在循环风扇14上游的过滤器(未示出)可被用于限制液体或者挥发性化合物由循环空气带走。此外,采用的任何空气加热装置可以另外包括催化转化器(未示出,但类似于机动车辆中的催化转化器概念),用以将有机化合物分解成简单气体如CO2、NO2和水蒸汽。提供这样的催化转化器能够降低或者防止系统中的有机沉淀物。尽管空气再循环具有许多好处,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没有包括空气再循环系统。
图2是图1所示烘箱沿A-A方向的截面图。其中每个加热组件1和1A都包括热绝缘壳体8和8A中的一个,以及空气加热装置。空气加热装置例如包括电加热元件9和9A。烘箱100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温度控制器16,温度控制器16具有测量加热组件1和1A之间空气温度的传感器17。用于电烘箱的温度控制器在本领域广为所知,并且商业上可从Omega公司(www.omega.com)买到样品。传感器17优选地包括快速响应热电偶传感器。
电源至少供给到温度控制器16和空气循环装置。此外,电源可以被切换以便仅当需要时才供电。烘箱100仅需要处于“热模式”中,其中,当可对物体3加热时,以期望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提供加热的空气流。这种运行模式将需要经测定通常为约5分钟范围内的烘箱加温时间。考虑到加温时间和进给机构的进给速度,当物体3在到达烘箱100之前抵达某一预定位置时相应地供电。任何接触传感器或者遥控传感器(未示出)可用于确定物体100何时处于预定位置,从而接合电源以将烘箱100置于它的加热模式。
在图2所示烘箱的加热组件1中,空气在正压室13中加热并经过小孔10流通,小孔10同围绕柔性隔板11的空间流体连通。在空气流动用以加热物体3之前,可操作正压室13用以获取均匀的空气压力(和均匀流动)。在流经孔10之后,空气在柔性隔板11和物体3之间流动(或者如果没有物体存在时,仅在柔性隔板11之间流动)并进入用于再循环的正压室12。热组件1A类似地运行。
现在参照图3,来自正压室12的空气被吸进循环风扇14(由图1所示的马达5驱动)。正压室12设置成通入循环风扇14的入口区域(位于循环风扇轮下方)。自循环风扇14,空气进给到正压室13内,在正压室13内空气通过加热器元件9加热并通过孔10排出。一对柔性出口密封件16和16A位于烘箱100的出口,以减小正压室12和12A的气流损耗,并且用以提高烘箱100的热传递效率。取决于出口密封件16和16A邻近的气流条件,随着物体3离开烘箱100,出口密封件16和16A可以或者不可以接触物体3。出口密封件16、16A和采用的任何入口密封件可以由合适的橡胶、聚合物或者适于相关温度的其它密封材料构造成。密封件16、16A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具有刷状结构,在刷状结构中,密封件包括许多单个的刚毛。
如图4所示,加热组件1和1A各自包括柔性隔板11。柔性隔板11优选地由大约为0.1-0.2mm厚的注有聚四氟乙烯(PTFE)的玻璃织物构造成。然而,任何其它抗热的薄的柔性材料都能被使用,例如金属板、薄片、玻璃纤维织物、聚酰亚胺如DuPont KaptonTM,以及纯聚四氟乙烯如DuPont TeflonTM等等。柔性隔板11固有地包括外形或者定向成使得它们的远端部分指向烘箱100内物体3的行进方向。当加热组件1和1A中都没有气流时,加热组件优选地设置成使得它们各自的柔性隔板11的远端部在该两个加热组件之间的空间18内以大约5到50mm的交叠部分而相互接触。对立的柔性隔板对可以设置成在相应的柔性隔板对之间提供初始的小的间隙,但在没有任何气流时,其中每个柔性隔板优选地突起到空间18内用以充分地接触物体3的相应表面。有可能设置柔性隔板11用以当没有任何气流时在隔板和物体3相应表面之间产生初始的小的间隙,但会以降低烘箱100运行期间的热传递效率为代价。此外,加热组件1和1A应进一步设置成使得在该二者之间形成的空间大于物体3因热导致的任何扭曲外形。
空气从孔10和10A对邻近的柔性薄板11之间的室19加压。如果任何特定室19的内部压力高于该特定室的外部压力,限定该特定室19的柔性薄板11将由于它们的柔性特性而弯曲以让若干空气逸出。由于最后的室19连接到再循环正压室12,而再循环正压室12连接到循环风扇13的低压侧,所以沿着如图4所示的室19产生压力梯度。该压力梯度确保在烘箱100入口的第一套接触的柔性隔板11(图4中最左边接触的隔板)将保持接触物体3,同时入口下游的隔板11将通过空气层与物体3隔开。接触的柔性隔板11(即至少在烘箱100入口的那套)应由合适的材料构造成,并且应设置成减小在其间的接触压力,以便不损坏物体3的任何敏感表面。上文中描述了一些用于隔板11的合适材料。
在所有接触的柔性隔板11的剩余套中,不管物体3是否存在都将在其间形成间隙。柔性隔板11优选地由允许形成压力梯度的均匀的无孔材料构造成。柔性隔板有可能包括多孔材料,但多孔性水平应当足够低以便允许经过柔性隔板建立压力梯度。就全部情况而言,选择柔性隔板11的硬度以使得空隙能够适应于所采用的空气压力而产生。当存在物体3时,将在每个柔性隔板11和物体3的表面之间存在薄间隙。在这些薄间隙的每一个内都将建立很薄的空气层。由于差不多所有相关的气流非常接近于物体3的表面传递,这些很薄的空气层中的每一个都是高效的热交换器。
令人惊奇地,这种设置可以提供的热传递效率类似于加热的空气轴承的热传递效率,加热的空气轴承包括近距离隔开的空气轴承表面。现有技术的加热的空气轴承系统需要相对大的空气轴承间隙(即以降低的热传递效率为代价)用以避免损坏因加热而产生扭曲的平坦物体,与之不同的是,由于柔性隔板11自然地弯曲并且顺着物体内的扭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物体内这些因热导致的扭曲并不敏感。
即使当物体移动到邻近柔性隔板11时扭曲了,间隙和相关的空气薄层将保持在柔性隔板11和相应的物体3的表面之间。这是由于在柔性隔板11和相应的物体3的邻近表面之间建立的每个薄间隙内的气流所产生的伯努利效应(Bernoulli effect)。具体地,由于在其间的气流速度,低压区域将在柔性隔板11的表面和相应的物体3的邻近表面之间产生。该低压区域将小于对立的柔性隔板11表面上的压力(即最接近孔10的柔性隔板的表面)。因而产生的压力差异将导致柔性隔板13适应物体3的扭曲表面,同时仍然始终维持相同的间隙。由于间隙不管平坦物体的任何扭曲而始终保持,所以也将维持相应的热传递效率。加热组件1和1A可以称为形成“顺从的”或者“隔板式”加热空气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循环装置(图1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循环风扇14)是可运行的,用以当烘箱处于它的加热模式时产生大约20毫巴(mbar)的空气压力。工作范围从5mbar到超过500mbar的压力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循环风扇14可进一步地运行用以产生期望的气流状态。期望的气流将尤其取决于要加热的物体尺寸和加热物体所需的速度。对于连续进给0.3mm厚的铝印刷板来说,当使用3千瓦(KW)到5千瓦的空气加热器元件9时,发现每一米宽的板,大约20升/秒(liter/sec)的气流是合适的(即对应于100摄氏度到250摄氏度的烘箱温度)。其中每个加热组件1和1A的长度(即沿着物体行进方向上的长度)选择成允许物体3的任何部分在该两个加热组件之间至少消耗数秒。在一个测试的具体实施例中,板进给速度为1米/分钟,而加热组件的长度为15厘米,产生大约10秒的加热“停留时间”。已成功地检测到短到2秒的加热停留时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当烘箱100不在使用中同时空气温度连续地保持在它的“加热模式”运行水平时,由循环风扇14产生的气流保持在低的水平。由于低的气流,电力消耗也可能是低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典型的气流要求是在实际加热物体期间所需水平的大约10%(即与20升/秒的加热模式值相对比的2升/秒),并且该模式内的实际电力消耗大约为正常的绝缘良好的烘箱的20%。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当感应到或者检测到物体3时,循环风扇14将气流提高到它的加热模式值。由于空气加热装置已经处于必需的加热温度中,所以非常迅速地实现了加温,典型良好地处于10秒以内。合适的系统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物体移动装置、空气循环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的运行,以便控制本发明中任何优选实施例的加温时间和运行着的加热状态。
图5示出了在其中仅采用加热组件1的烘箱100。烘箱100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1B,加热组件1B包括同平坦的空气轴承板20的多个开口21流体连通的正压室13。循环风扇(未示出)是可运行的,用以迫使空气经过正压室12A进入正压室13A。加热元件9A是可运行的,用以加热然后被迫穿过空气轴承板20的开口21的空气。加热组件1和1B优选地设置成使得在加热组件1和1B中都没有任何气流时,加热组件1的柔性隔板11接触空气轴承板20。或者,加热组件1的柔性隔板11可以设置成在没有气流时接触物体3相应的表面。
上文中关于图1到图4所描述的热传递效率的原理也应用到图5的加热组件中。加热组件1B将具有同“空气轴承间隙”相关联的热传递效率,该“空气轴承间隙”在空气轴承20和物体3的邻近表面之间形成。通过平衡进入其中每个加热组件1和1B的各自的气流,空气轴承间隙可以降低到足够小的值用以维持可同加热组件1的热传递效率相比较的热传递效率。然而,如果物体3经受了因热导致的扭曲,该降低的空气轴承间隙可以导致物体3不合需要的接触空气轴承板20。如果物体3具有单个的敏感表面(如印刷板的涂层侧),或许期望将物体3定向成使得它的敏感表面面向加热组件1。
柔性隔板11不需要设置成如图1到图5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示出的基本平坦的方式。在这些实施例中作为平坦物体的物体3,可以通过合适的弯曲装置弯曲以便顺着邻近多个柔性隔板的弯曲路径。弯曲装置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一连串的夹送辊30,夹送辊30可以将平坦物体弯曲成期望的曲线。显然,平坦物体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辊弯曲。弯曲平坦物体3有利地使其变硬用以有助于反抗因热导致的热扭曲。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通过邻近加热组件1C的多个柔性隔板11的弯曲路径传送物体3。加热组件1C的柔性隔板11设置成基本匹配弯曲路径的曲率。柔性隔板11设置成当加热组件1C内没有气流时接触弯曲的平坦物体3。如同在本发明的先前实施例中,加压气流通过正压室13内的加热元件9加热,并且经由孔10进入由柔性隔板11形成的室内。在柔性隔板11和物体3相应的邻近表面之间形成的小间隙内,发生了热传递。
容易地明白,本发明的适用性不局限于基本为二维的平面物体。本发明也可以作用在非平面的三维物体如旋转滚筒的表面。图7示出了包括旋转滚筒的物体3A,物体3A的表面邻近加热组件1C的多个柔性隔板旋转。物体3A包括不同类型的旋转滚筒,旋转滚筒包括但不限于:辊、印刷滚筒和鼓以及印刷套。印刷滚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以及凸版印刷滚筒。印刷套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性版以及凸版印刷套。辊可以包括在任何工业应用中需要加热的任何辊,该工业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印刷机以及纸和塑料装卸机械。此外,平面物体如印刷板可以附着在三维印版如滚筒或套上,并且使其表面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加热。柔性隔板11可以设置成如本发明其它实施例所描述的一样。在柔性隔板11和旋转物体3A表面之间形成的小间隙内发生热传递。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烘箱100。烘箱100包括两个基本相同的加热组件1D和1E。加热组件1D和1E可同加热组件1(图1所示)相比较,因为它们各自包括类似的正压室12和13、出口密封件16和16A,以及类似的空气循环装置(未示出)和空气加热装置(未示出)。加热组件1D和1E在它们的加热隔板构造上不同。柔性隔板11和11A仍然位于烘箱100的入口处。如本发明先前的实施例中那样,这些“入口”柔性隔板可以在物体3经过烘箱100的整个行程内同其接触。然而,不同于本发明先前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加热组件1D和1E分别包括单个的长的柔性隔板40和40A用以代替在内的多个柔性隔板。柔性隔板40和40A优选地包括如先前描述的用于柔性隔板11和11A的同样的材料。柔性隔板40和40A可以远长于柔性隔板11和11A,并且它们的长度主要依照时间确定,为了保证充足的热传递,该时间为物体3的特定部分在柔性隔板40和40A之间所期望消耗的时间。在早期描述的例子中,对于在物体3行进方向上的长为15厘米的加热组件,成功地采用了大约为10厘米长的隔板40和40A。柔性隔板40和40A固有地包括外形或者定向成使得它们基本与烘箱100内物体3的行进方向对齐。此外,当加热组件1D和1E内都没有任何气流时,加热组件优选地设置成使得它们各自的柔性隔板对11、11A和40、40A在该两个加热组件之间产生的空间内相互接触,或者备选地接触物体3相应邻近的表面。以较低的热传递效率为代价,可以允许在柔性隔板40和40A之间的小间隙。
在柔性隔板11、11A,40和40A之间形成简单的加压室。由于这个加压室连接到再循环正压室12和12A,而再循环正压室12和12A连接到空气循环装置的低压侧,所以不管物体3是否存在,在柔性隔板40和40A之间形成的间隙处产生压力梯度。当物体3存在时,将在每个柔性隔板40、40A和物体3相应的表面之间存在薄间隙。再一次地,将在这些薄间隙中的每一个内建立非常薄的空气层。因而,如同先前所描述的那样,一旦空气加热装置加热上游的空气,该非常薄的空气层将导致在柔性隔板40、40A和物体3的表面之间的非常高效的热传递。柔性隔板40和40A由于它们的长度在某些条件下或许易于摇摆或颤动。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隔板40和40A可以分别如虚线42和42A所描绘的那样紧固。在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中,由另外紧固的柔性隔板40和40A产生的封闭容积优选地通到低压区如正压室12和12A。
应当注意到在上文公开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多个柔性隔板产生的压力室已用于经过特定的柔性隔板产生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导致该特定的柔性隔板在其和物体的邻近表面之间产生间隙,该间隙导致本发明热传递的好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这些压力室可以通过特定的柔性隔板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密封件产生,该额外的密封件在成形的外形和结构上不同于该特定的柔性隔板(如适于相关温度的标准的橡胶和/或聚合物密封件)。或者,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以不采用压力室而是使用其它的加压装置,用以经过特定的柔性隔板如图8中柔性隔板40产生压力差。这样的加压装置可以包括在特定的柔性隔板和要加热物体的邻近表面的上游交汇处直接注入高压空气。
当作例子,类似于图1至图4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实验性烘箱由两个加热组件制成,该加热组件包括由涂有玻璃纤维、可从Andrew Roberts公司(www.andrewroberts.com)获得的0.1毫米厚的聚四氟乙烯(TeflonTM)制成的柔性隔板。其中每个柔性隔板都具有2厘米×75厘米的柔性面积,并且在每个隔板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厘米。使用的空气循环装置包括由3450转/分钟(RPM)的马达驱动的20厘米(直径)×6厘米的(20cm diameter by6cm)高压力的送风机,送风机和马达都来自KooltronicsTM的型号KBB58(www.kooltronics.com)。在每个加热组件内,空气加热器包括220V、1500W的线圈。热绝缘件包括来自Zircar(www.zircar.com)的25mm的MicrosilTM。对于烘箱内大约为200摄氏度的空气温度来讲,0.4毫米的铝板在大约10秒内从20摄氏度加热到150摄氏度。烘箱的最大尺寸(两个加热组件)为25厘米x30厘米x120厘米。而且铝板当穿过烘箱处理时不会损坏或者有痕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加热许多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纸、膜、塑料、层制品和印刷板。此外,这些物体可以是片状或者薄板的形状,并且可以以基本线性的或者曲线的形式在结合了本发明任一优选实施例的任一加热装置内传送。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以用于加热非平面的三维表面的表面,这些三维表面包括但不限于辊、印刷滚筒和鼓、印刷套。此外,物体如印刷板可以附着到三维印版如滚筒或套上,并且使其表面由本发明实施例加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物体3移动到邻近特定加热组件的柔性隔板时,物体3可以支撑在各种支撑装置上。这种支撑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轴承板、辊和传送器。此外,平面物体可以通过将其直接安装在包括滚筒的支撑装置上而获得支撑。在这种实施例中,通过滚筒的旋转,平面物体的表面向邻近特定加热组件的隔板移动。显然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的支撑装置相对柔性隔板将是静止的,而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将相对于柔性隔板移动。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合并进平版加工线。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预热烘箱内,其中,板在化学处理前用热的方法预先激活。根据本发明的预热烘箱可以是紧凑的并因而适于作为单机装置,或者可以是化学处理器单元的整体部件。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预热烘箱可以制成具有短的加温时间。这样的烘箱可以合并到计算机直接制版(CTP)装置内。
根据本发明的烘箱可以用作或者用于后烤烘箱,该后烤烘箱可以用来对处理的印刷板给予额外特性。此外,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是紧凑的。包含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烤烘箱可以是单机单元或者合并进化学处理本身。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加热多种类型的平版印刷板。这些可以包括使用膜掩模曝光的传统的印刷板。这些也可以包括在CTP装置内成像的数字板。这些数字板可以包括包含光敏聚合物涂层或者热涂层的板。尽管传统印刷板和数字印刷板都典型地采用片状的形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排除以薄板形式加热的板材。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特别地适于印刷板的制造过程,其中,板经历了数次加热循环,特别是在将光敏聚合物涂层或者热光敏涂层施加到板基的期间。
为了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及为了更好地懂得对本领域的现有贡献,从而概括了本发明的重要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懂得基于本发明所公开的概念,将容易地作为基础应用到用于实现本发明各个用途的其它方法或者设备的设计中。因而最重要的是,作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包括那些不认为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等同的方法和设备。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中不脱离其精神或范围的许多变更和修改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将根据下列权利要求限定的主旨进行解释。

Claims (50)

1.一种用于加热物体至少第一表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将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至少第一柔性隔板,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
i.同空气流的至少第一部分流体连通,和
ii.设置成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至少第一表面;
b.对所述空气流加压和加热,其中,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一部分是可运行的,用于:
i.在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和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第一间隙;以及
c.通过所述第一间隙传送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一部分,以便加热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包括至少第二表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a.将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移动到邻近至少第二柔性隔板,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同所述空气流的至少第二部分流体连通,并且设置成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至少第二表面;
b.对所述空气流加压和加热,其中,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是可运行的,用于:
i.在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和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第二间隙;以及
c.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传送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以便加热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和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进一步设置成其中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接触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以及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二柔性隔板,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和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进一步设置成其中在存在所述空气流时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的第一构件接触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的第一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进一步设置成指向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行进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移动期间将所述物体支撑在支撑装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进一步设置成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支撑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进一步包括移动所述支撑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移动期间不使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物体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动到邻近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包括沿着下列中的至少一个移动所述至少第一表面:
a.基本线性的路径,和
b.基本曲线的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柔性隔板,并且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构件构造成长于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另外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包括至少第二表面,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a.将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移动到邻近多个第二柔性隔板,其中:
i.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同所述空气流的至少第二部分流体连通,并且设置成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至少第二表面;和
ii.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构件构造成长于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另外构件;
b.对所述空气流加压和加热,其中,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是可运行的,用于:
i.在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的所述至少一个构件和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第二间隙,以及
c.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传送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以便加热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再循环和再利用所述空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所述空气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催化转化器传送所述空气流。
16.一种用于加热物体的至少第一表面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a.用于移动所述物体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移到邻近至少第一柔性隔板,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
i.同空气流的至少一部分流体连通,和;
ii.设置成在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至少第一表面;
b.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是可运行的,用于产生所述空气流和对所述空气流加压;
c.空气加热装置,所述空气加热装置是可运行的,用于对所述空气流加热,和
d.至少第一正压室,所述第一正压室是可运行的,用于将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一部分传送到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其中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一部分是可运行的,用于:
i.在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和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间隙,和
ii.对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加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a.至少第二柔性隔板,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
i.同所述空气流的至少第二部分流体连通;
ii.设置成当没有所述空气流时接触所述物体的至少第二表面;
b.至少第二正压室,所述第二正压室是可运行的,用于将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传送到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其中所述空气流的所述至少第二部分是可运行的,用于:
i.在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和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产生第二间隙;和
ii.对所述至少第二表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加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柔性隔板,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构件长于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的至少一个另外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柔性隔板,并且所述至少第二柔性隔板包括多个第二柔性隔板,并且其中:
a.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长于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构件;和
b.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构件长于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另外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柔性隔板包括:
a.第一端部;和
b.第二端部,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固定在邻近所述至少第一表面的至少一个另外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可运行的用于再循环和再利用所述空气流的至少第三正压室。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气流过滤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催化转化器。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是可运行的,用于控制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用于移动所述物体的所述装置;
b.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
c.所述空气加热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为平坦的物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为印刷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坦的印刷板包括以下中的一个:
a.数字印刷板,所述数字印刷板已在计算机直接制版装置中成像;和
b.传统印刷板,所述传统印刷板已通过膜掩模成像。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包括以下中的一个:
a材料片;和
b.材料板。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a.所述物体为圆柱形的;和
b.用于移动所述物体的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旋转所述物体的装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印刷滚筒;
b.印刷套;和
c.安装在滚筒上的印刷板。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滚筒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a.凹版印刷滚筒;
b.胶版印刷滚筒;和
c.柔性版印刷滚筒。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成支撑所述物体的支撑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空气轴承。
3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为烘箱。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为以下中的一个:
a.预热烘箱;和
b.后烤烘箱。
36.一种用于加热物体表面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柔性隔板,所述柔性隔板具有至少向路径突出的顶端;
机构,所述机构用于沿着所述路径将所述物体表面移动经过所述柔性隔板;
加热加压的空气源,所述空气源在所述隔板的第一侧提供加热加压的空气用以提供跨过所述隔板的压力差,当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压力差足以偏转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表面,以及沿着自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隔板的第二侧的方向提供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流动的加热加压的空气薄层。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隔板的顶端越过所述路径突出。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移动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的所述机构沿着自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二侧的方向移动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基本横向于所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延伸。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隔板包括多个柔性隔板中的第一个,每个所述的柔性隔板具有至少向所述路径突出的顶端,所述加热加压空气源连接成用以在所述多个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侧提供加热加压的空气以便提供跨过所述隔板的压力差,当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压力差足以偏转所述隔板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表面,并且沿着自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隔板的第二侧的方向提供在所述隔板顶端和所述物体表面之间流动的加热加压的空气薄层。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构成第一表面,所述物体具有同所述第一表面对立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设备包括与所述第一柔性隔板对立的第二柔性隔板,其中,所述加热加压空气源在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一侧提供加热加压空气用以提供跨过所述第二隔板的压力差,当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压力差足以偏转所述隔板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沿着自所述第二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第二隔板的第二侧的方向提供在所述第二隔板顶端和所述物体第二表面之间流动的加热加压的空气薄层。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不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第一柔性隔板顶端和所述第二柔性隔板顶端在没有跨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压力差时相互重叠。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隔板构成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一个,所述多个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至少向所述路径突出的顶端;
所述第二柔性隔板构成多个第二柔性隔板中的一个;
所述加热加压的空气源连接成在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侧和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的第一侧提供加热加压的空气,用以提供跨过每个隔板的压力差;
当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多个第一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上的压力差足以偏转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并且沿着自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隔板的第二侧的方向提供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流动的加热加压的空气薄层;和
当存在所述物体时,所述多个第二柔性隔板中的每一个上的压力差足以偏转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沿着自所述隔板的所述第一侧到所述隔板的第二侧的方向提供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流动的加热加压的空气薄层。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物体不存在时,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在没有所述压力差时相互接触。
45.根据权利要求36至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构成第一表面,所述物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对立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设备包括支撑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空气轴承。
46.一种用于加热物体的表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传递物体的所述表面经过柔性隔板,所述柔性隔板具有设置成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的顶端,以及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吹动加热的空气,所述加热的空气偏转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并且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提供流动的加热空气薄层。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递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依次经过一系列的柔性隔板,每个柔性隔板都具有设置成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的顶端,以及在每个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吹动加热的空气,所述加热的空气偏转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并且在所述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提供流动的加热空气薄层。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构成第一表面,所述物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对立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至少一个第二柔性隔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柔性隔板具有设置成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顶端,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吹动加热的空气,所述加热的空气偏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隔板的所述顶端以便不接触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隔板的所述顶端和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之间提供流动的加热空气薄层。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隔板包括多个第二隔板。
50.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构成第一表面,所述物体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对立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方法包括在传递所述物体的所述表面经过所述隔板的同时将所述物体的所述第二表面支撑在空气轴承上。
CNB2005800481284A 2005-02-18 2005-02-18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A2005/000207 WO2006086869A1 (en) 2005-02-18 2005-02-1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 objec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4088A CN101124088A (zh) 2008-02-13
CN100537234C true CN100537234C (zh) 2009-09-09

Family

ID=3691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481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234C (zh) 2005-02-18 2005-02-18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03076A1 (zh)
EP (1) EP1877256B1 (zh)
JP (1) JP4531821B2 (zh)
CN (1) CN100537234C (zh)
AU (1) AU2005327496A1 (zh)
DE (1) DE602005026461D1 (zh)
WO (1) WO20060868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1605B2 (en) * 2008-04-08 2012-10-09 Machflow Energy, Ing. Bernoulli heat pump with mass segregation
GB0818109D0 (en) * 2008-10-03 2008-11-05 Hoggard Peter J Sublimation printing
US8550166B2 (en) * 2009-07-21 2013-10-08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Self-adjusting in-flow control device
CN101982576B (zh) * 2010-10-15 2012-04-25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va纤维的热风干燥法及干燥烘箱
US8660682B2 (en) * 2010-11-22 2014-02-25 Honeywell Asca Inc. Air wipe and sheet guide temperature control on paper and continuous web scanners
CN104089467A (zh) * 2014-07-21 2014-10-08 覃建明 旋切板材多线均匀脱水烘干设备
JP2017067330A (ja) * 2015-09-29 2017-04-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106113899B (zh) * 2016-06-23 2018-12-04 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板基涂布工艺用的双面烘干系统
CN106113898B (zh) * 2016-06-23 2018-12-28 成都新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板基涂布后的烘干机构
WO2019059159A1 (ja) * 2017-09-19 2019-03-28 中部電力株式会社 過熱水蒸気を用いた加熱装置及び加熱方法
CN107825840A (zh) * 2017-11-15 2018-03-23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纺织用织布印花装置
CN108507278B (zh) * 2018-03-29 2019-11-05 宁波希奇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染布料烘干收卷装置
JP7377024B2 (ja) * 2019-08-26 2023-11-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乾燥装置並びにその乾燥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CN111169148A (zh) * 2019-12-06 2020-05-19 江苏悦达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性高的印刷烤版设备
CN111121397B (zh) * 2019-12-26 2022-07-19 安徽省墨凡嘉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羽绒制品的鹅绒防飞绒甩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9753A (en) * 1939-06-17 1942-07-14 Eastman Kodak Co Air squeegee
NL91058C (zh) * 1956-07-19
GB879091A (en) * 1958-10-22 1961-10-04 Julien Dungler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thermal treatments at high pressure
NL7404009A (nl) * 1974-03-25 1975-09-29 Wavin B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opwarmen van een kunststofbuiseinde.
US4262998A (en) * 1977-06-01 1981-04-21 Coulter Systems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attachment for use with an optical projecting system
US4192516A (en) * 1978-12-26 1980-03-11 Owens-Corning Fiberglas Corporation Seals for ovens
DE3629794A1 (de) * 1986-09-02 1988-03-17 Agfa Gevaert Ag Entfeuchtungsvorrichtung fuer durch eine nassbehandlungseinrichtung gefuehrte fotografische schichttraeger
US5022167A (en) * 1988-09-05 1991-06-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ying apparatus
DE3927627A1 (de) * 1989-08-22 1991-02-28 Hoechs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einer auf einem bewegten traegermaterial aufgebrachten fluessigkeitsschicht
US5136323A (en) * 1990-12-28 1992-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fluid medium
US5181329A (en) * 1990-12-28 1993-01-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Drying apparatus
WO1992012465A1 (en) * 1990-12-28 1992-07-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5167080A (en) * 1991-11-08 1992-12-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a web of indeterminate length
JPH06130641A (ja) * 1992-10-16 1994-05-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ES2169805T3 (es) * 1996-06-24 2002-07-16 Sundwig Gmbh Dispositivo para eliminar liquido de la superficie de una banda.
EP0864944A1 (en) * 1997-03-14 1998-09-16 Agfa-Gevaert N.V. Thermal processing system
CA2332926C (en) * 1998-05-23 2009-09-15 Patentsmith Technology, Ltd.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convection oven with grease management and smoke reduction capabilities
JP2000193370A (ja) * 1998-12-25 2000-07-14 Ricoh Co Ltd 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US6323462B1 (en) * 2000-06-23 2001-11-27 Wisconsin Oven Corporation Conveyor oven usable as pre-bake oven in a print plate imag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6652273B2 (en) * 2002-01-14 2003-11-2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5327496A1 (en) 2006-08-24
CN101124088A (zh) 2008-02-13
EP1877256B1 (en) 2011-02-16
US20080203076A1 (en) 2008-08-28
JP4531821B2 (ja) 2010-08-25
DE602005026461D1 (de) 2011-03-31
EP1877256A1 (en) 2008-01-16
WO2006086869A1 (en) 2006-08-24
JP2008536076A (ja) 2008-09-04
EP1877256A4 (en)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7234C (zh) 用于加热物体的方法和设备
FI91061C (fi) Puristustaivutusmenetelmä ja -laite lasilevyjen taivuttamiseksi
EP2344336B1 (en) Sublimation printing
US78285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ly heating printing plates
US7225560B2 (en) Computer to plate curing system
JP2767727B2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封孔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EP0560248B1 (en)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dr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0864944A1 (en) Thermal processing system
JP4460392B2 (ja) 乾燥機
US20170165978A1 (en) Drying device and inkjet printer system including drying device
US3942259A (en) Apparatus for drying photosensitive shee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inting plates
CN218645904U (zh) 配向膜印刷版干燥装置
JP2003167457A (ja) ベルト定着装置
US69798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rmally processing an imaging material employing a preheat chamber
JP20030989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20535219U (zh) 一种织带烫金装置
JP7463840B2 (ja) 加熱装置
JP2003280166A (ja) 乾燥装置
CN219360582U (zh) 一种复合面料热转印装置
JP2003311925A (ja) 乾燥ステーションを備えた印刷機
JP3980994B2 (ja) 乾燥装置
CN116783555A (zh) 具有减少的热聚合的印版曝光方法和设备
JP2000221658A (ja) 写真感光材料の乾燥装置
AU610064B2 (en) Processing of exposed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s
JP2008241091A (ja) シート乾燥方法およびシート乾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