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6002C -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6002C
CN100536002C CNB2003101199512A CN200310119951A CN100536002C CN 100536002 C CN100536002 C CN 100536002C CN B2003101199512 A CNB2003101199512 A CN B2003101199512A CN 200310119951 A CN200310119951 A CN 200310119951A CN 100536002 C CN100536002 C CN 10053600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racking
magnet
lens carrier
foc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99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8780A (zh
Inventor
朱埰旻
金英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74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2766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300164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1354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0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0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0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包括透镜支架的光拾取传动机构,该透镜支架具有用于把光会聚在光盘上,安装在其一侧且在一预定的方向被启动的物镜,和多个彼此面对面的轭架的磁体。在这多个磁体之间可装置一聚焦线圈和一跟踪线圈,且配置在Y轴方向,通过与磁体的电磁力在聚焦和跟踪方向启动透镜支架。

Description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光盘驱动器,更具体地说,涉及光拾取传动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重现光盘中所存记录信号的装置称为光盘驱动器。这种光盘具有一个光拾取单元和一个物镜驱动单元,用于允许一光点跟踪光盘一信号轨道的中心,从而减小与光盘转动有关的光盘表面振动和偏心率等因素对物镜所会聚的光束的影响或将其减到最小。这样的物镜驱动单元称为光拾取传动装置。物镜驱动单元允许一个装有物镜的驱动单元(在以后称之为“透镜支架”)上、下、左、右移动,以便完成伺服功能,诸如将会聚的光束聚焦和跟踪在光盘的信息记录表面上。
另外,在如笔记本这样的便携式电脑中使用的光盘驱动器的光拾取传动装置应制成尽可能的薄和尽可能的轻,来满足诸如空间限制和掌握方便等方面的技术规格。尤其是,由于反射镜和光盘驱动器物镜之间的间隙是决定光盘驱动器或光拾取传动装置之总高度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一种减小间隙的结构。为了满足此要求,需要一种前凸型的物镜,用于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下面将描述一种现有技术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如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器100包括物镜101,它以凸出型式安装在透镜支架102的一侧前表面上;聚焦线圈103,它沿着一线圈架110的周界面绕制,其中线圈架110具有在透镜支架102中部形成的第一外壳凹槽102a;和一跟踪线圈104,它绕在所述聚焦线圈103一侧的左/右部分。
另外,拾取器基座106具有突出的U字型轭架106a,而磁体105附着在突出轭架106a的一个横向表面(面对的表面)上。这样的磁体105和轭架106a分别朝第一外壳凹槽102a和第二外壳凹槽102b突出,这样,磁体105彼此面对。
在拾取器的基座106中,利用螺母120和螺孔108a和106c,把与轭架106a隔开一预定距离的支架106b、框架109以及附在框架后表面的电路基片108结合并固定起来。另外,通过一对金属丝悬架107支承透镜支架102,其中所述金属丝悬架107连接在框架109和基片111之间,并且被固定在透镜支架的两个横向表面的中央部位。
聚焦线圈103围绕着第二外壳凹槽102b的周界面安装,而跟踪线圈104安装在聚焦线圈103前端的两侧。位于透镜支架102内部的单个凹槽被线圈架110分成第一外壳凹槽102a和第二外壳凹槽102b,聚焦线圈103和跟踪线圈104围绕线圈架110绕制。
每个跟踪线圈104的一个边侧部分位于磁体105之间。而且,每个跟踪线圈104面朝彼此面对面的磁体105的左/右侧。
在这结构中,如果对聚焦线圈103和跟踪线圈104加一电流,则聚焦和跟踪线圈103和104都会受到聚焦和跟踪线圈103和104与磁体105之间的电磁互作用力的影响,从而与透镜支架102在一起移动。聚焦线圈103和跟踪线圈104在按照费雷明左手法则的方向上受到与磁体的互作用力的影响。
此时,如果聚焦和跟线圈103和104与磁体105的互作用使得一电磁力加到聚焦和跟踪线圈103和104上,则线圈架110在聚焦方向(Z)和跟踪方向(Y)与透镜支架102一起移动。突出在透镜支架102一侧的物镜101被移动,从而控制光点聚焦在光盘上的位置(未示出)。
如图2和3所示,使用上面描述的磁路结构,透镜支架102的质量中心位置(G)处于跟踪线圈104和聚焦线圈103之间。此时,位于两磁体105之间的第一聚焦线圈103a的操作中心位置(C1)形成在第一聚焦线圈103a的左/右侧中部和线圈厚度中部的交点上,而跟踪线圈104的操作中心位置(C2)形成在跟踪线圈左/右侧的中部和线圈厚度中部的交点上。因此,聚焦和跟踪线圈103和104的各操作中心位置(C1、C2)位于不同的点上。这是由于聚焦线圈103位于两磁体105之间,而跟踪线圈104位于聚焦线圈103的一个外侧(例如,左/右两侧)所引起的。
另外,把包括具有装配着线圈103和104的线圈架110在内的透镜支架102的质量中心位置(G)设计在聚焦和跟踪线圈103a和104的操作中心位置(C1、C2)之间。一般来说,聚焦和跟踪线圈103a和104的操作中心位置(C1、C2)与质量中心位置(G)在一个位置上相一致会使该传动装置在最好的或优化的操作状态下运行。当质量中心(G)不能与两个线圈103a和104的操作中心位置(C1、C2)都一致,而只允许与一个中心位置相一致时,线圈的工作特性被恶化。
因此,把质量中心(G)设计在线圈103a和104的操作中心位置(C1、C2)之间。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由于透镜支架102的质量中心位置(例如,移动中心位置G)是不一致的,所以在聚焦或跟踪操作时,透镜支架102存在倾斜移动的缺点(例如,不是在准确的Y和Z方向移动)。另外,第二聚焦线圈103b的操作中心位置(C3)位于聚焦线圈103的对面一侧。由于这些位置(C3,103b)的泄漏磁通量位于磁体105的后表面,所以它的作用力与聚焦操作的方向相反。
图4a和4b示出在图1光拾取中传动机构线圈的,磁通量密度和向量的分布图。如图4a所示,如果在线圈103中施加电流,则聚焦线圈103有非平衡分布的磁通量密度。就是说,在磁体105之间的第一聚焦线圈103a部分,具有由磁体105互作用而集中起来的磁通量,但是由于在轭架后表面上的第二聚焦线圈103b部分,被轭架106a阻挡,所以它不受磁体105影响。
图4b示出现有技术跟踪线圈的磁通量分布和矢量分布。由于跟踪线圈104配置在磁体105的左/右侧,所以磁通量集中在磁体105的中央方向上。
如图5所示,在轭架106a内侧的第一聚焦线圈103a受到与磁体105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而在轭架106a外侧的第二聚焦线圈103b被轭架106a阻挡而较少受到或不受到磁体105的影响。另外,如图5所示,磁体105的磁力线与磁体105的中央偏离得较少,而在磁体105的边上则有很大散布。同时,该磁力线从轭架106a偏离而泄漏到外面。位于轭架106a外面的第二聚焦线圈103b受到这个泄漏磁通量的影响。
如图5所示,来自聚焦线圈103的箭头示出了根据用费雷明左手法则的磁力线分布施加到聚焦线圈103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正如上面所述,即使在外面的第二聚焦线圈103b也受到泄漏磁通量所影响的力。而相对于来自聚焦线圈103总的力来说,这造成了力的不非衡分布。就是说,如图6所示,施加到位于轭架106a内部第一聚焦线圈103a的力(Fu)和施加到位于轭架106a外部第二聚焦线圈103b的力(Fd)是不平衡的。因此,出现俯仰模式(示于图10a),在该模式中线圈架110和透镜支架102前后摇摆。就是说,线圈架110和透镜支架102在图6中的箭头(P)方向摇摆。
另外,在外面的第二聚焦线圈103b不是用来作聚焦操作的,因此光拾取传动器机构,的灵敏度被所绕线圈的质量增加和电阻增加而降低。因而,它阻碍了随着取决于光盘的高倍率速度能力而来的一个高速度。
另一方面,在取决于轨道方向(T)的左/右跟踪线圈104的移动时,由于该移动中心位置和质量中心位置(G)彼此不一致,所以有滚动的模式出现(示于图10b)。如图7所示,当线圈架110在停止状态时,光拾取传动机构100的总质量中心(G)和线圈架110的移动中心位置(H)彼此是一致的。诸附图中的箭头示出了由磁体105施加到跟踪线圈104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施加到跟踪线圈104的力的大小取决于磁通量和流径跟踪线圈104电流的大小,且在电流是不变的情况下只取决于磁通量的大小。因此,磁通量在磁体105的中央部分是最大的,而在其外面的边缘处逐渐变小。又一次,如图7所示,当跟踪线圈在中间位置时,由于磁通量关于跟踪线圈104的中央是对称分布的,所以可让跟踪线圈的质量中心位置(G)和移动中心位置(H)彼此一致。
但是,如图8所示,如果线圈架110被聚焦线圈103向上聚焦,则由磁体105施加到跟踪线圈104的力朝跟踪线圈104向下被偏移。因而,由于线圈架110的向下跟踪的力大于其向上跟踪的力,所以在箭头方向(R1)产生了转矩。与此相反,如图9所示,如果线圈架被聚焦线圈103向下聚焦,由磁体105施加到跟踪线圈104的力朝跟踪线圈104向上被偏移。因而,由于线圈架110向上的跟踪力大于其向下的跟踪力,所以在箭头方向(R2)产生了转矩。结果,根据线圈架110的聚焦操作,与跟踪线圈104的移动中心位置(H)未能与质量中心位置(G)一致,这个不一玻造成在箭头所示方向(R1、R2)滚动的滚动模式。
在现有技术透镜支架102中,光拾取传动机构的频率特性由装置在两侧的金属丝悬架107的刚度所决定。但是,由于光拾取传动机构本身是一个装置结构,它有一个振动频率,而当光拾取传动机构在该频率上再叠加振动时,在透镜动架102的固有振动模式时它是共振的。
在具有透镜支架的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中,透镜支架被振动得在一种整个透镜支架被变形的模式中具有扭转或变转的模式。在现有技术透镜支架中,聚焦操作或跟踪作应在初始变形频率为17.2kHz之前完成,所以,在重现的高倍率速度时,聚焦或跟踪控制变得困难。由于在透镜支架中的这个类型的振动模式造成物镜同时振动,使光束直接受到影响,这样就难于控制应跟着光盘的传动机构。
另外,透镜支架102的固有振动频率是由透镜支架102的形状所决定的一个特性。物镜101被透镜支架本身的振动模式一起振动。因而,由于光束是失真的,所以随着这光盘的控制特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结构中,在传动机构中的诸如俯仰模式和滚动模式的转动振动模式能在聚焦和跟踪操作时影响相位和基本频率特性的振动,而造成光信号的恶化。如果增加磁体105的尺寸来增加用于改良交流电灵敏度的磁通量密度,由于泄漏通量也会一起增加,所以造成子共振。因此,对增加磁通量密度有一个限度。而且,在高倍率速度与高密度光记录和重现装置中,更会严重地发生俯仰模式和滚动模式现象,从而,造成光信号的退化。
另外,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有一缺点,因为当在高通的频率范围内包括高维共振频率时,则当线圈架在变形时,物镜被变形即在线圈架中物镜位置也被改变,从而造成光盘来被准确地聚焦。因而,不能准确读出光盘的轨道信号,从而造成重现退化或不可能重现。
通过引用把上面的资料结合在此,在其中有属用于附加的即另一些细节,特性和/或技术背景的恰当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至少是要解决上面的诸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述的诸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拾取传动机构,它基本上排除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更多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成使透镜支架具有质量中心位置和力中心位置相一致的光拾取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在其中,与透镜支架在一起的在两个磁体间工作的线圈被排列在Y轴方向,使得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信置和力中心位置对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在其中,聚焦圈和跟踪线圈全部配置在透镜支架的工作区范围内,并在两磁体之间,使得所绕线圈的表面分别面朝磁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在其中,为了驱动特性的高录敏度和稳定性,聚焦线圈的力中心位置和跟踪线圈的力中心位置在X轴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可以是彼此一致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在其中,把在两磁体间彼此以不同方向绕制的线圈,在两个磁体间配置有相当宽的距离间隔,使得可减小或消除由反电动力引起的轭架振动,并可改良伺服随动装置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它在透镜支架中有一构筑得能让线圈安置并固定在那里的线圈支架,以便减轻透镜支架的重量以保证驱动可靠性。
为获得至少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的全部或部分,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正如在这里具体实施的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它包括具有装在它的一侧用来在光盘上会聚光的物镜的透镜支架,其中把透镜支架构筑得在聚焦和跟踪方向移动,具有多个第一支架部件的基座,每个支架有一磁体附着在那里,其中磁体彼此面对着面以及具有聚焦线圈和在跟踪方向直接串联附着到聚焦线圈的至少一个跟踪线圈,其中透镜支架包括从那里延伸的第二支承部件,构筑来支承在磁体间的驱动部件,且其中驱动部件在聚焦和跟踪方向随着,磁体的电磁力来启动透镜支架。
为进一步获得至少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的全部或部分,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正如在这里具体实施的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光拾取传动机构,它包括一基座,这基座包括具有多个彼此面对面磁体的磁支承单元,构筑成要在跟踪和聚焦方向被区动的透镜支架,这透镜支架包括装在其第一侧部分的物镜和装在位于两个磁体间的其第二侧部分上的磁驱动单元,其中,透镜支架质量中心位置基本上与磁驱动单元的力中心位置相一致。
为进一步获得至少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的全部或部分,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正如在这里具体实施的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它包括彼此面对面固定的,在其间具有磁场区的单磁体,具有装在其一侧用于启动的物镜,并具有对称地装置在磁体的磁场范围中彼此直接连接的跟踪和聚焦线圈的透镜支架,用于承透镜支架的框架和用于把框架柔性地附着到透镜支架的多个金属丝悬架。
为进一步获得至少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的全部或部分,并根据本发明的意图,正如在这里具体实施的和广泛描述的,提供了一种形成光拾取传动机构的方法,它包括制作在其中有一传动区的透镜支架,绕制聚焦和跟踪线圈,把至少一个跟踪线圈直接附着到至少一个聚焦线圈以形成沿着透镜支架的跟踪方向延伸的驱动单元,把物镜连接到透镜支架的第一侧,而把驱动单元连接到透镜支架的第二侧,并把透镜支架柔性地附着到框架,使得该驱动单元完全地被支承在启动区中。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202,302),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用于把光会聚在一光盘上,在其另一端具有一驱动区,其中所述透镜支架被构造成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移动;
基座(206),它具有一对第一支承部件(206a),每个支承部件都固定着一块磁体(205),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成对的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以及
驱动部件,它具有第一聚焦线圈(203)和第一跟踪线圈(204),所述第一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一侧;
其中,所述基座(206)包括第二支承部件(224),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驱动部件支撑在所述磁体之间,并且所述驱动部件会同所述磁体通过电磁力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透镜支架。
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拾取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
透镜支架,它被构造成在跟踪和聚焦方向上被驱动,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包括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包括一驱动区;
基座,它包括一个磁体支承单元,所述磁体支承单元具有一对磁体,所述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面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
驱动部件,它位于所述磁体之间并且具有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一跟踪线圈,所述第一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一侧,其中所述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力中心位置相一致。
依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该装置包括:
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具有一对单磁体以及跟踪和聚焦线圈,所述单磁体被固定成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所述跟踪和聚焦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交替布置并相互直接连接,并且所述跟踪和聚焦线圈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区中;
框架,用于在所述透镜支架的所述另一端支承所述透镜支架;以及
多个金属丝悬架,用于把所述框架柔性地附着到所述透镜支架。
依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形成光拾取机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驱动区;
将一物镜固定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另一端;
将一对磁体固定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区内,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
绕制一聚焦线圈和一跟踪线圈;
沿所述透镜支架的跟踪方向,把所述跟踪线圈直接附着到所述聚焦线圈,以形成一驱动单元;
把所述驱动单元放置到所述磁体之间;以及
把所述透镜支架柔性地附着到一框架,以便在所述驱动区内完全支承所述驱动单元。
本发明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性将部分地在下面的叙述中公布,而部分则在下面的描述后对本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就会变得清晰,或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学会。可以认识和实现正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提供的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考下面的附图作出详细的描述,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指的是相同的元件,
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3示出在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的磁路中用于代表质量中心位置和力中心位置的线圈和磁体的平面图;
图4a-4b是示出聚焦与跟踪线圈的磁通量分布和矢量的图;
图5和6是示出在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的磁力线和转矩的图;
图7到9是示出在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的由跟踪线圈引起的滚动模式;
图10a和10b是在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中,用于示出俯仰模式,滚动横式和摇摆模式的频率对相位的关系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出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12示出图11的透镜支架的拆散透视图;
图13a和13b是示出图11的线圈和磁体结构的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出的在磁体间的距离和互连长度的图;
图15a和15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出的在光拾取传动机构中的聚焦和跟踪线圈的磁通量/向量的分布图。
图16a和16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示出的光拾取传动机构的频率/相位关系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出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透镜支架拆散的透视图;以及
图19a和19b示出图17的线圈和磁体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光拾取单元传动装置的图。如图11到13所示,该光拾取传动装置可包括透镜支架202,透镜支架202具有物镜201,物镜201安装在透镜支架一侧的上部,并从上部突出,并且在一内部段具有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以及一线圈支架220。可把聚焦线圈203放在透镜支架202中部的线圈支架上,并将其水平地绕制,使其基本上具有矩形的形状。可把跟踪线圈204放在线圈支架上,位于聚焦线圈203的前、后横向表面上,并将其垂直地绕制,使其具有矩形的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想要受到如此限制。因为线圈的形状是可改变的。轭架206a和磁体205从拾取器基座206突向透镜支架202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金属丝悬架207可在它们的左/右侧分别支承透视支架202。可把主基底208电连接到线圈203和204,而固定到拾取器基座206背后的框架209可支承金属丝悬架207。
较佳的是,单磁体205通过单极(N:S)面向线圈203和204,且它具有的面向区域比聚焦线圈203和跟踪线圈204的组合区域更宽。
另外,光拾取传动机构200可用聚焦线圈203的一个内部中心位置可以是聚焦的力中心位置,对称跟踪力中心位置和透镜支架质量中心位置,来表出它的特征。另外,如图13a-b所示,在两磁体间的距离可以是3.6mm。
透镜支架202可具有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用于支承线圈203和204的线圈支架220(例如,如图12所示)是整体地形成在位于透镜支架内部两侧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之间。
如图11到13所示,在光拾取传动器200中,在透镜支架202一侧的上部装着物镜201,而在透镜支架202和框架209的两侧之间都连接一对金属丝悬架207,以便在一预定的自由度下来支承透镜支架202。可为附着到框架209后表面的主基底208和位于透镜支架202的左/右横向表面的基底(例如,接触点)211流通电流而对金属丝悬架电连接。
如图12所示,透镜支架202在另一侧的内部段具有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并有整体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之间的线圈支架220。线圈支架220可以在透镜支架202的内底面上,沿Y轴方向,并在其中央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凸台224,跟踪线圈位置凹槽222位于或形成在凸台224的左/右两侧。较佳的是,把聚焦线圈203密接并组合到十字形凸台224上面,而把跟踪线圈204放在线圈位置凹槽222上。由于聚焦线圈203可平卧地放置,而跟踪线圈204可直立地放置,所以聚焦线圈203和左/右跟踪线圈204可紧凑地组合在Y轴的方向上。
较佳的是,把聚焦线圈203和跟踪线圈204用结合工艺彼此紧凑地组合起来,然后放置于或固定到线圈支架220。因此,可省去用来固定聚焦和跟踪线圈的线圈架,从而减轻相对于现有技术透镜支架的重量。而且,可在十字形凸台224以及在透镜支架202中向内地形成凸台225的凹槽225a的周界和外部之间填塞树脂215,分别来固定线圈203和204。
另外,由于在透镜支架202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202a和202b中能放置形成在拾取器基座206上的U形轭架206a,而磁体205可附着到轭架的内部横向表面,所以,水平绕制的聚焦线圈203的两个横向表面都面对磁体205,而以矩形垂直绕制的跟踪线圈204的两个横向表面都面对磁体205的左/右侧。作为一个实施例,该磁体具有单极性。
线圈支架220的基座可包括彼此各不相同的薄层。这样,线圈支架220中十字形凸台224之基座223的高度不同于线圈位置凹槽222之底表面226的高度,以便调节聚焦线圈203的高度和跟踪线圈204的高度。透镜支架202可用一种材料(例如,塑料)与线圈支架224的十字形凸台222,基座223,和线圈位置凹槽222的底部表面构成一体,或也可制成分离的组合式结构。
如图13a和13b所示,本发明的诸实施例可用在磁体205之间配置线圈203和204的结构。磁体205的中心可面对聚焦线圈203,而在磁体205的两侧分别配置左/右跟踪线圈204。就是说,每个线圈是沿着示于图11的Y轴方向配置的。而且,较佳的是,由于磁体205具有比聚焦线圈203和跟踪线圈204的面对着面的区域更宽的区域,所以磁通量分布可依靠聚焦和跟踪线圈203和204的聚焦和跟踪操作来取得平衡。
由于磁体205配置在聚焦线圈的前后,并与其对中,而跟踪线圈204配置在它的左/右,所以聚焦线圈203的中心位置可以是质量中心位置,同时也可以是取决于聚焦或跟踪操作的力中心位置,换句话说,在两磁体205之间的中心位置(G)较佳地成为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驱动的中心位置。这就是说,聚焦线圈203的操作中心位置和沿Y轴方向与聚焦线圈203对中的两个跟踪线圈204的力矩中心位置能在这个位置(G)上彼此一致。如把透镜支架202的质量中心位置构筑得与这个位置(G)一致,则可让各线圈的操作中心位置与透镜支架202的质量中心位置一致。因而,由于线圈203和204的中心位置(G)能较佳地变为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驱动的力中心位置,或者聚焦线圈203的中心位置能变为跟踪线圈204的力中心位置,所以在磁体205之间的中心能变为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启动的力中心位置。
因而,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透镜支架202之聚焦驱动或/和跟踪驱动的操作中心位置最好在沿着示于图11的X轴方向上的一中心位置(G)处彼此相一致,而且,由于磁体205面向聚焦线圈203的两侧,所以可减少或阻止泄漏磁通量,而可更精确地或更准确地移动一个移动体(例如,透镜支架)。
如果对两磁体205之间的聚焦线圈203或/和跟踪线圈204施加电流,则线圈会受到磁体205与聚焦线圈203和跟踪线圈204的互作用电磁力的影响,并协作移动透镜支架202。根据弗雷明左手法则来决定聚焦线圈203和跟踪线圈204的受力方向。
当聚焦和跟踪线圈203和204与磁体205的互作用产生电磁力而施加到线圈上时,允许该线圈结构(例如,线圈本身)和移动件(例如,透镜支架)在聚焦方向(Z轴)或跟踪方向(Y轴)上移动。因而,在透镜支架202的同时物镜201会移动,由此来调节在光盘上聚焦的光点位置(未示出)。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跟踪线圈和磁体的侧视图。如图14所示,依据跟踪线圈204和磁体205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跟踪线圈,可额外提供互连长度(1),从而来改善伺服随动装置的稳定性。而且,在磁体205之间的距离(d)比现有技术的距离要宽,这样,可减少或消除由磁体205之间互作用产生的反电磁力(例如:反EMF)来改善性能。
现在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拾取传动机构的操作。这些操作可应用到传动机构200并用它来作描述。不过,不想使诸实施例受到这样的限制。
图15a和15b是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拾取传动机构的聚焦和跟踪线圈的磁通量/向量的分布图。图15a示出两磁体205和聚焦线圈203的磁通量分布。如图15a示出两磁体205和聚焦线圈203的磁通量分布。如图15a所示,如果把恒定方向的电流加到聚焦线圈203,则磁通量分布从面对着磁体205的一个横向表面朝向左/右横向表面的中心向前起作用来完成聚焦操作。这样,由于该实施例能利用全部聚焦线圈,所以能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磁通量,而在没有基本损耗的情况下,能很大地取得磁通量的主量。与此相反,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具有从在磁体外的聚焦线圈产生的泄漏磁通量(见图1)。
图15b示出在两磁体和跟踪线圈之间产生的磁通量分布。如图15b所示,如果把恒定方向的电流加到跟踪线圈204,则磁通量分布从面向磁体205的该横向表面朝向上/下横向表面的中心向前起作用,来完成跟踪操作。
在示于图11的结构中,透镜支架的频率特性通过模拟示出在第一频率(例如21.6kHz)有弯曲状态,而示出在第二频率(例如,27.8kHz)有扭转状态。与已在现有技术结构中产生初始变形的17.2kHz频率相比,初始变形产生在21.6kHz,因此,约4.4kHz的差数能保证在高倍率快速重现状态中放大聚焦或跟踪的控制区,使得能提供高临界程度的伺服随动机构增益,能提供较高临界程度的频率或能改善或保证伺服随动机构的稳定性。
图16a-16b是示出根据图11的实施例,在叠加聚焦振动和叠加跟踪振动时,在透镜部分测量的频率/相关系图,在这关系图中,由于聚焦力中心位置和跟踪力中心位置是较佳地彼此一致的,所以质量中心位置可与X轴的焦点力中心位置的一个位置相一致。因而,俯仰模式和摇摆模式被减少到几乎不存在,而驱动特性则愈来愈稳定。
图16a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在一种类型的光拾取传动机构中叠加聚焦振动时的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图,而在俯仰模式中俯仰相位延迟具有+0.14°的值。图16b是在叠加跟踪振动时的相位与频率的关系图,而摇摆相位延迟具有-0.05°的值和滚动相位延迟具有+4.10°的值。在现有技术光拾取传动机构中,聚焦力中心位置和跟踪力中心位置彼此是隔开一些距离的,而质量中心位置应放在适当的地方(例如,在...之间),使得俯仰相位延迟=+5.31°,摇摆相位延迟=-5.38°),而在滚动模式中的相位延迟则具有+4.62°的值。
图17到19b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拾取传动装置。如图17到19b所示,该传动装置包括透镜支架302,在透镜支架302的一侧具有物镜301,并且最好在它的另一侧,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302a和302b之间整体地开成一线圈支架320。而且,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302a和302b中安装着相互对着面的磁体305和轭架306a,以及聚焦线圈303和跟踪线圈304配置在两磁体305之间的线圈支架320上。
可把在线圈支架320上的跟踪线圈304面对面,且是上/下地装置。与多个磁体的中心留有一点距离,而把聚焦线圈305面对面装置,且是左/右地,离开多个磁体305的两侧都留有一点距离。较佳的是,线圈支架320在透镜支架,302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302a和302b之间整体地形成,而用来支承跟踪线圈一个表面(例如,后面)的跟踪线圈的支承凸台322可在其中央部形成上/下地,以及用来支承聚焦线圈的聚焦线圈支承凸台324可在其中央部左/右地形成。
如图17到19b所示,透镜支架302较佳的是在其一侧的上部具有物镜301,且在其另一侧可构筑磁路。就是说,在另一侧透镜支架的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302a和302b中装置有磁体305和轭架306a。如图18所示,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302a和302b之间的线圈支架302上,可以是线圈303和304。轭架306a可以从拾取器基座306突出,或也可从轭架板通过分离的连接单元突出。
线圈支架320可具有直立地形成在其中央部分前/后的跟踪线圈凸台322,并有形成在其两侧的聚焦线圈凸台322的外横向表面上分别装置有跟踪线圈304,使得它们分别面对磁体305的中央部分,而在聚焦线圈的支承凸台324上装置有聚焦线圈303,使得它们分别面对磁体305的横向表面部分。
此时,如图19a和19b所示,彼此分开一点距离装置的跟踪线圈304的中心和聚焦线圈303的中心可以彼此一致,且线圈303和304的中心可与透镜支架302的质量中心位置(G)一致,就是说,在透镜支架302的启动区范围和磁体305的磁场区之内较佳的是装置线圈303和304,这样能使透镜支架302的启动中心和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共同放在一个位置(G)上。在透镜支架302另一侧的中央部位可配置成十字型的线圈303和304,使得十字型的线圈303和304的中心位置(G)变成为透镜支架302的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聚焦和跟踪启动的力中心位置。
如图17到19b所示,磁驱动部分的中心(例如,磁体和线圈)可以是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和同时是取决于跟踪和聚焦驱动的力中心位置,这位置较佳地放在透镜支架的启动区或磁体的磁区范围之内的位置。而且,一聚焦线圈结构和一聚焦线圈结构可以是(例如,至少每种各一个)对称地配置在透镜支架的另一侧,使得它们即使在两根轴或三根轴启动之时也能更稳定地被驱动。
较佳的是,在沿着透镜支架的X轴方向的一位置上装备具有能使质量中心位置,聚焦操作中心位置,和跟踪操作中心位置一致的光拾取传动机构,为的是能减少泄漏磁通量而可增加磁通量的主量。另外,可省去线圈架来减少质量,从而实现高灵敏度,另外,可在两磁体之间即在磁场区内装置这两种线圈,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增加了两磁体间的空隙,从而减少了由于反电动力(例如,back EMF)引起的轭架振动量,这种振动可通过磁体间短距离间隙产生。就是说,可以减少或消除由另外磁力影响的一个要素。
如上所述,一种光拾取传动机构的诸实施例及其方法具有各种优点。在一种光拾取传动机构的诸实施例中,可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配置在两磁体之间,以便使光拾取传动机构的质量中心位置和取决于跟踪和聚焦驱动的力中心位置能共同放在一个位置上,这样,可增加驱动可靠性和传动机构稳定性。而且,从透镜支架省去了线圈架来减轻透镜支架的重量,以及线圈支架可与透视支架是一体的,而透镜支架的两个横向表面可由线圈支架支承在安装线圈的位置上来减少透镜支架的变形。可把跟踪和聚焦线圈对称地集中在两磁体之间(例如,包括至每种一个线圈结构),使得在两磁体之间的距离可取得较宽来减小反电动力。另外,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对称地配置在两磁体之间来减少诸如因为在力中心位置和质量中心位置之间的差异而产生的滚动模式和俯仰模式的现象效应。
上述的诸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且并不把它当作对本发明的限制。可容易地把本说明书尖用到其它类型的装置,力求把本发明的描述作为说明,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提出的范围。许多可替换、修改和变化的装置对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书中,力求把方法加功能的条项用来覆盖在此描述的,作为完成所述功能的各种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的诸等价方案而且还是等价的诸种结构。

Claims (23)

1、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202),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用于把光会聚在一光盘上,在其另一端具有一驱动区,其中所述透镜支架被构造成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移动;
基座(206),它具有一对第一支承部件(206a),每个支承部件都固定着一块磁体(205),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成对的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以及
驱动部件,它具有第一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所述第一聚焦线圈被安装成面向所述磁体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被安装成分别面向所述磁体的两端;
其中,所述透镜支架(202)包括第二支承部件(220),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驱动部件支撑在所述磁体之间,并且所述驱动部件会同所述磁体通过电磁力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透镜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有聚焦线圈支承凸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并且所述透镜支架具有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位置凹槽,所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位置凹槽分别位于聚焦线圈支承凸台的两侧,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有线圈支承凸台(224),它面对所述磁体的中心,用于支承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并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还具有两个线圈位置部位,它在所述跟踪方向上位于所述线圈支承凸台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并且每个磁体具有单极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圈位置部位是两个凹槽。
5、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302),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用于把光会聚在一光盘上,在其另一端具有一驱动区,其中所述透镜支架被构造成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移动;
基座(306),它具有一对第一支承部件(306a),每个支承部件都固定着一块磁体(305),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成对的第一支承部件和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以及
驱动部件,它具有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以及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被安装成面向所述磁体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被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被安装成分别面向所述磁体的两端;
其中,所述透镜支架(302)包括第二支承部件(320),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驱动部件支撑在所述磁体之间,并且所述驱动部件会同所述磁体通过电磁力在聚焦和跟踪方向上驱动所述透镜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有第一跟踪线圈支承凸台(322)和第二跟踪线圈支承凸台(32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支承凸台与所述磁体平行,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支承凸台分别支承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并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还具有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支承凸台(324),用于分别支承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支承凸台沿所述跟踪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跟踪线圈支承凸台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具有第一线圈支承凸台(322)和第二线圈支承凸台(322),它面对所述磁体的中心,用于支承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并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还具有两个线圈位置部位,它们在所述跟踪方向上位于所述线圈支承凸台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第二聚焦线圈,并且每个磁体具有单极性。
8、一种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它被构造成在跟踪和聚焦方向上被驱动,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包括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包括一驱动区;
基座,它包括一个磁体支承单元,所述磁体支承单元具有一对磁体,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
驱动部件,它位于所述磁体之间并且具有第一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所述第一聚焦线圈被安装成面向所述磁体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两侧,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被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一部分处,所述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力中心位置相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线圈被绕制成矩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支承单元中的每个磁体具有单极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力中心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力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力中心位置,这两个力中心位置都与所述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相一致。
12、一种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它被构造成在跟踪和聚焦方向上被驱动,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包括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包括一驱动区;
基座,它包括一个磁体支承单元,所述磁体支承单元具有一对磁体,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开一段距离,并且所述磁体位于所述驱动区中;
驱动部件,它位于所述磁体之间并且具有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以及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安装成面向所述磁体的中央部位,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被安装成分别面向所述磁体的两端;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被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一部分处,所述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与所述驱动部件的力中心位置相一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被绕制成矩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支承单元中的每个磁体具有单极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力中心位置包括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的力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力中心位置,这两个力中心位置都与所述透镜支架的质量中心位置相一致。
16、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具有被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之一部分处的第一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被安装成分别面向所述磁体的两端;
基座,它具有一对单磁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单磁体的磁体支撑件,所述单磁体被固定成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其间具有一磁场区,所述第一聚焦线圈以及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交替布置并相互直接附着,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以及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位于所述单磁体的磁场区中;
框架,用于连接所述磁体支撑件;以及
多个金属丝悬架,用于把所述框架柔性地附着到所述透镜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聚焦线圈被安装成面向所述单磁体的中央部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包括:
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每个外壳凹槽中都安置了一个单磁体,
其中,所述线圈支架沿聚焦方向形成,所述第一聚焦线圈以及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具有水平绕制的表面,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分别具有垂直绕制的表面。
19、一种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物镜,在其另一端具有被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之一部分处的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外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被安装成分别面向所述磁体的两端;
基座,它具有一对单磁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单磁体的磁体支撑件,所述单磁体被固定成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其间具有一磁场区,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沿所述跟踪方向交替布置并相互直接附着,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位于所述单磁体的磁场区中;
框架,用于连接所述磁体支撑件;以及
多个金属丝悬架,用于把所述框架柔性地附着到所述透镜支架,
其中,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被安装成面向所述单磁体的中央部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包括:
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每个外壳凹槽中都安置了一个单磁体,
其中,所述线圈支架沿聚焦方向形成,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第二聚焦线圈以及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凹槽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分别具有垂直绕制的表面,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分别具有水平绕制的表面。
22、一种用于形成光拾取机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驱动区;
将一物镜固定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另一端;
将一对磁体固定在一基座上,并且利用一磁体支撑件将所述磁体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区内,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
绕制第一聚焦线圈以及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
沿所述透镜支架的跟踪方向,把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聚焦线圈的两侧,以形成一驱动单元;
利用所述透镜支架的一部分把所述驱动单元支撑在所述磁体之间;
将所述磁体支撑件固定到一框架上,以便所述驱动单元被完全支撑在所述驱动区内;以及
把所述透镜支架柔性地附着到所述框架。
23、一种用于形成光拾取机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在其一端具有一驱动区;
将一物镜固定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另一端;
将一对磁体固定在一基座上,并且利用一磁体支撑件将所述磁体安置在所述透镜支架的驱动区内,所述磁体的磁极面彼此相对并且沿垂直于跟踪方向的方向彼此隔离一段距离;
绕制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以及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
将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面对所述磁体的中心设置,并沿所述透镜支架的跟踪方向,把所述两个第一聚焦线圈和第二聚焦线圈直接附着到所述第一跟踪线圈和第二跟踪线圈的外侧,以形成一驱动单元;
利用所述透镜支架的一部分把所述驱动单元支撑在所述磁体之间;
将所述磁体支撑件固定到一框架上,以便所述驱动单元被完全支撑在所述驱动区内;以及
把所述透镜支架柔性地附着到所述框架。
CNB2003101199512A 2002-11-26 2003-11-26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00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20074086A KR100727661B1 (ko) 2002-11-26 2002-11-26 광픽업용 엑츄에이터
KR10-2002-0074086 2002-11-26
KR1020020074086 2002-11-26
KR1020030016486 2003-03-17
KR10-2003-0016486 2003-03-17
KR1020030016486A KR100713542B1 (ko) 2003-03-17 2003-03-17 슬림형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780A CN1508780A (zh) 2004-06-30
CN100536002C true CN100536002C (zh) 2009-09-02

Family

ID=3247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99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002C (zh) 2002-11-26 2003-11-26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280442B2 (zh)
CN (1) CN10053600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48819A (ja) * 2003-05-21 2004-12-09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コイル製造装置
KR100682064B1 (ko) * 2005-05-18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 기록/재생장치
KR101309708B1 (ko) * 2012-03-02 2013-09-17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광 픽업의 렌즈 구동 유닛 및 이를 적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6736A (ja) 1988-08-23 1990-02-26 Toshib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
JPH03165330A (ja) * 1989-11-22 1991-07-17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
NL9001492A (nl) * 1990-06-29 1992-01-16 Philips Nv Electro-optische aftastinrichting, alsmede optische speler voorzien van de aftastinrichting.
US5446712A (en) * 1991-04-22 1995-08-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system having a precision angular displacement mechanism including a flat metal spring
KR920022223A (ko) 1991-05-13 1992-12-19 강진구 광학계 구동장치
US5416756A (en) * 1991-11-07 1995-05-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Lens actuat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frequency response for optical disk drive
JPH07105550A (ja) * 1993-10-01 1995-04-21 Sharp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US6278669B1 (en) * 1998-03-04 2001-08-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mpany, Ltd.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JP2000011408A (ja) * 1998-06-24 2000-01-14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6341104B1 (en) * 1998-08-03 2002-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of tilt control type
US6608802B1 (en) * 1999-03-18 2003-08-19 Hitachi, Ltd. Disk drive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sumption
US6344936B1 (en) * 1999-09-29 2002-0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bjectiv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KR20010075739A (ko) 2000-01-17 2001-08-11 구자홍 광 픽업 엑츄에이터
US6657944B2 (en) * 2000-03-01 2003-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bjective lens driving device
KR100403587B1 (ko) * 2001-04-20 200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액튜에이터
JP200628604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09395A1 (en) 2004-06-10
CN1508780A (zh) 2004-06-30
US7280442B2 (en) 2007-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77640A (en) Two-axis moving coil actuator
CN100380467C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312676C (zh) 光拾取执行器
KR100518873B1 (ko)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CN101022017B (zh) 物镜驱动装置
JPH04102232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676759B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盘装置
CN100536002C (zh) 用于记录/重现装置的细长型光拾取传动装置
JP2003109234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0372002C (zh) 小型光学拾取致动器
CN101156201A (zh) 物镜驱动装置、控制电路、光盘装置及物镜驱动方法
US20050190662A1 (en) Read/write head for optical disk driv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comprising such a read/write head
JPH0810664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9219031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11306566A (ja) 磁束集中型の磁化方式の光ピックアップアクチュエ―タ
US6788638B1 (en)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having a magnetic flux-controlling member
US20070121435A1 (en) Objective-lens actuator,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KR100713542B1 (ko) 슬림형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JPS6076039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0357331A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0392733C (zh) 光学拾取致动器、光学拾取器、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JP200534675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378190B2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9283072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3487548B2 (ja)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