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7370C -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7370C
CN100527370C CNB2006101433975A CN200610143397A CN100527370C CN 100527370 C CN100527370 C CN 100527370C CN B2006101433975 A CNB2006101433975 A CN B2006101433975A CN 200610143397 A CN200610143397 A CN 200610143397A CN 100527370 C CN100527370 C CN 1005273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ping
substrate
technology
drain
altoge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433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9027A (zh
Inventor
李坤宪
黄正同
丁世汎
洪文瀚
郑礼贤
郑子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6101433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7370C/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9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9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73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737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提供一包括有一栅极结构的基底。随后进行一预非晶化工艺,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并进行一共注入工艺,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与一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形成一轻掺杂漏极。最后于该栅极结构两侧分别形成一间隙壁,以及形成一源极/漏极。

Description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以下简称为MOS)晶体管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改善瞬间增益扩散(transient enhanced diffusion,以下简称为TED)效应及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以及对逻辑元件高速度与低耗电的要求,MOS晶体管的尺寸也随之微缩至微米或纳米等级以下的微细化尺寸,而伴随着MOS晶体管微缩所产生短沟道效应,及其所造成的晶体管启始电压下降的问题,业界一般以制作具有超浅结(ultra shallow junction)的轻掺杂漏极(lightly doped drain,LDD)来克服。
现有超浅结形成技术是在完成MOS晶体管栅极制作后,于栅极两侧硅基底的浅表面注入低能量离子,再施以快速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以下简称为RTA)以产生最后的结区轮廓(junction profile)。然而在缩小元件尺寸的同时,源极、漏极与沟道的掺杂原子浓度必须提高,结深度减小及掺杂原子浓度分布形状会有较显著的变化,因此现有超浅结形成技术在90纳米技术已几乎到达了极限。当来到65与45纳米技术时代时,共注入(co-implantation)搭配预非晶化离子注入(pre-amorphization,以下简称为PAI)工艺、激光退火(Laser annealing)等则被视为最有机会达到新时代超浅结形成技术需求的方法。其中共注入的概念为离子注入工艺中因掺杂质撞击硅晶格而产生可观的空隙缺陷(interstitial defects),这些空隙缺陷在快速退火时将成为硼瞬间扩散的路径,增加扩散的速度,即产生瞬间增益扩散(TED)效应。TED效应除加深结外,也会使得侧向掺杂质分布不陡峭,使得MOS晶体管反而遭遇严重的短沟道效应。共注入技术则被认为可改善此一现象,例如施以碳离子共注入时,由于碳会与空隙缺陷形成键结,因此可降低因空隙缺陷所造成的硼TED效应与硼簇(boron cluster)的形成。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至图3为一现有采用共注入的方法形成超浅结的轻掺杂漏极(LDD)的P型MOS晶体管。如图1所示,该方法提供一基底100,基底100上则设置有一栅极介电层(gate dielectric layer)102与一栅极104。随后对基底100进行一PAI工艺110,以锑(Sb)或锗(Ge)作为主要选择,施以适当的能量与剂量使基底100的硅晶格结构产生破坏,以形成一非晶化区域112。此非晶化的结构用以降低硼的穿隧效应(channeling)与TED效应。
请参阅图2。接下来对基底100施行一共注入工艺120,将碳或氟以垂直基底100的角度注入基底100,随后再施以P型掺杂质注入工艺130,最后再进行一第一快速退火(RTA)工艺140,完成P型晶体管的超浅结的轻掺杂漏极(LDD)150的制作。请参阅图3,随后于栅极104侧边形成偏位间隙壁(offset spacer)160,并对基底100再施以一P型掺杂离子注入工艺170以及一第二RTA工艺180,以于偏位间隙壁160两侧的基底100内形成源极/漏极190。
然而,由于共注入工艺120以垂直基底100的角度注入基底100,其在后续第一与第二RTA工艺140、180中对于P型掺杂质横向扩散(lateraldiffusion)的控制仍未臻理想。因此,目前该技术领域仍需要一种可有效抑制前述TED效应以及横向扩散的方法,以避免超浅结轻掺杂漏极的掺杂轮廓因扩散而产生改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于此提供一种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尤指一种可有效改善TED效应及短沟道效应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供一基底,且该基底上包括有一栅极结构。随后进行一预非晶化(PAI)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并进行一共注入(co-implantation)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接下来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与一第一快速退火(RTA)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并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分别形成一轻掺杂漏极(LDD)。之后于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以及于该间隙壁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一源极/漏极。
根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供一基底,该基底包括有一栅极结构。之后进行一共注入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并形成一共注入掺杂区。接下来进行一预非晶化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以及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随后进行一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并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形成一轻掺杂漏极,以及于该基底内形成一源极/漏极。
根据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提供一基底,该基底包括有一栅极结构。随后进行一预非晶化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以及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接下来进行一共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再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随即进行一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并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分别形成一轻掺杂漏极,最后于该基底内形成一源极/漏极。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分别于进行预非晶化工艺之前、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之前以及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之后进行一共注入工艺,因此于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之后,即可减少第一掺杂质横向扩散与TED效应。换句话说,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藉由共注入工艺有效控制第一掺杂质的扩散,以获得良好的结轮廓,改善短沟道效应。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现有采用离子共注入的方法形成超浅结的源极/漏极延伸区域的P型MOS晶体管的示意图;
图4至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栅极长度与启始电压下降(roll-off)图;
图10至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13至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基底                102    栅极介电层
104     栅极                110    预非晶化工艺
112     非晶化区域          120    共注入工艺
130     P型掺杂质注入工艺   140    第一快速退火工艺
150     轻掺杂漏极(LDD)     160    偏位间隙壁
170     离子注入工艺        180    第二退火工艺
190     源极/漏极
200     基底                210    栅极结构
212     栅极介电层          214    栅极
220     预非晶化工艺        222    非晶化区域
230     共注入工艺          232    共注入掺杂质
240     第一离子注入工艺    242    第一掺杂质
250     第一快速退火工艺    260    轻掺杂漏极(LDD)
270     间隙壁              280    源极/漏极
300     基底                310    栅极结构
312     栅极介电层          314    栅极
320     共注入工艺          322    共注入掺杂质
330     预非晶化工艺        332    非晶化区域
340     第一离子注入工艺    342    第一掺杂质
400     基底                410    栅极结构
412     栅极介电层          414    栅极
420     预非晶化工艺        422    非晶化区域
430     第一离子注入工艺    432    第一掺杂质
440     共注入工艺          442    共注入掺杂质
450     第一快速退火工艺    460  轻掺杂漏极(LDD)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8,图4至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200,基底200可为半导体晶片、硅覆绝缘晶片(silicon-on-insulator,SOI wafer)等,基底200已完成浅沟隔离(STI)工艺以及阱(well)的掺杂工艺,而且基底200上已形成有至少由一栅极介电层212与一栅极214构成的栅极结构210。随后进行一预非晶化(PAI)工艺220,PAI工艺220可为一直角或斜角(angled)的PAI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210两侧的基底200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222。
请参阅图5。接下来进行一共注入(co-implantation)工艺230,以于该非晶化区域222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232。值得注意的是,该共注入掺杂质232是以一斜角离子注入工艺注入基底200,亦即此共注入工艺230为一斜角离子注入工艺,且该斜角θ的范围为0~45度;而该共注入掺杂质232包括有碳、氟、或氮。而注入能量可依注入位置而定,如3KeV至20KeV;剂量则可为1×1015至5×1015个原子/cm3
请参阅图6。随后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240,以于非晶化区域222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242,且第一掺杂质242与共注入掺杂质232注入于基底200的位置大致相同。且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242包括有可以提供额外空穴的受主(acceptor),例如硼(B)、镓(Ga)等三价元素;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242则包括有可以提供额外电子的施主(donor),例如磷和砷等五价元素。随后如图7所示,进行一第一快速退火(RTA)工艺250,利用炉管(furnace)或快速升温处理(rapid thermal process,以下简称RTP),于1000~1100℃的温度下活化共注入掺杂质232与第一掺杂质242,并使该非晶化区域222再结晶,而于非晶化区域222内分别形成一轻掺杂漏极(LDD)260。
请参阅图8,接下来于栅极结构210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270,间隙壁270可为一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偏位间隙壁(ONO offset spacer)等。在完成间隙壁270的制作后,再于间隙壁270两侧的基底200中进行一第二离子注入工艺,以于间隙壁270两侧的基底200内形成一源极/漏极预定区域。随后进行一第三RTA工艺,以于源极/漏极预定区域内形成一源极/漏极280,该些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于此不再赘述。此外,亦可依工艺或产品需求,于完成源极/漏极280的制作后,移除间隙壁270。至此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有效改善TED效应及横向扩散的MOS晶体管制作方法。
请再参阅图5,值得注意的是,于本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于进行共注入工艺230之后即进行一第二RTA工艺,利用炉管RTP提供一1000~1100℃的高温先行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232,使得共注入掺杂质232先与空隙缺陷形成键结。因此于后续工艺中,更可降低因空隙缺陷造成的TED效应。
另外,于本第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于进行共注入工艺230之前,增加一口袋型离子注入(pocket implantation)工艺,以于非晶化区域222与基底200交界附近形成一口袋型掺杂区。当然,此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亦可于共注入工艺230之后始进行,以抑制不正常的穿通(punch through)现象的发生。
请参阅图9。图9是栅极长度与启始电压下降(roll-off)关系图,其横轴表示多晶硅栅极蚀刻后(after-etch-inspect,AEI)临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以微米(μm)为单位,而纵轴表示启始电压Vts,以伏特(Volt)为单位,其中菱形点为现有MOS晶体管的量测值、圆形点代表本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量测值、而方形点则代表标准值。如图9所示,当现有多晶硅栅极长度越小时,越无法控制短沟道效应,MOS晶体管的启始电压亦随之下降;而当多晶硅栅极长度降到0.03μm时,现有MOS晶体管的启始电压已经下降到0,也就是说,该MOS晶体管根本无法使用。而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所得的MOS晶体管,其启始电压可提高至0.15至0.35,而符合期待的标准值,故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确可有效改善TED效应以及短沟道效应。
请参阅图10至图12。图10至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0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300,基底300上包括至少由一栅极介电层312与一栅极314构成的栅极结构310。随后进行一共注入工艺320,以于此栅极结构310两侧的基底300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322。值得注意的是,该共注入掺杂质322是以一斜角离子注入工艺注入基底300,亦即此共注入工艺320为一斜角离子注入工艺,且该斜角θ的范围为0~45度;而该共注入掺杂质包括有碳、氟、或氮。而注入能量可依注入位置而定,如3KeV至20KeV;剂量则可为1×1015至5×1015个原子/cm3
请参阅图11与图12。接下来对基底300进行一PAI工艺330,PAI工艺330亦可为一直角或斜角(angled)的PAI工艺,以于栅极结构310两侧的基底300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332。随后如图12所示,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340,以于非晶化区域332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342,且第一掺杂质342与共注入掺杂质322注入于基底300的位置大致相同。
随后如前所述,进行一第一快速退火(RTA)工艺,利用炉管或RTP,于1000~1100℃的温度下活化共注入掺杂质322与第一掺杂质342,并使此非晶化区域332再结晶,而于栅极结构310两侧的基底300内分别形成一轻掺杂漏极(LDD)。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342包括有可以提供额外空穴的受主,例如硼等物质;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342则包括有可以提供额外电子的施主,例如磷和砷等物质。接下来于栅极结构310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以及于间隙壁两侧的基底300内进行第二离子掺杂工艺与第三RTA工艺,以形成一源极/漏极。而该些间隙壁可依工艺或产品需求,于完成源极/漏极的制作后移除。该些工艺系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
于本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可于进行共注入工艺320后,立即进行一第二RTA工艺,利用炉管或RTP提供一1000~1100℃的高温先行活化共注入掺杂质322,使得共注入掺杂质322先与空隙缺陷形成键结。因此于后续工艺中,更可降低因空隙缺陷造成的TED效应。
另外,于本第二优选实施例中,亦可于进行共注入工艺320之前,增加一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以于非晶化区域332与基底300交界附近形成一口袋型掺杂区。当然,此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亦可于共注入工艺320之后始进行,以抑制不正常的穿通现象的发生。
请参阅图13至图16。图13至图1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3所示,首先提供一基底400,基底400上包括至少由一栅极介电层412与一栅极414构成的栅极结构410。随后进行一预非晶化工艺(PAI)工艺420,PAI工艺420亦可为一直角或斜角(angled)的PAI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410两侧的该基底400内形成一非晶化区域422。
请参阅图14与图15。接下来对栅极结构410两侧的基底400进行一第一离子注入工艺430,以于非晶化区域422内注入一第一掺杂质432。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432包括有硼等受主;当欲制作的MOS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时,第一掺杂质432则包括有磷和砷等施主。
随后如图15所示,进行一共注入工艺440,以于栅极结构410两侧的基底400内注入一共注入掺杂质442。值得注意的是,共注入掺杂质442是以一斜角离子注入工艺注入基底400,且该斜角θ的范围为0~45度;而该共注入掺杂质包括有碳、氟、或氮。而注入能量可依注入位置而定,如3KeV至20KeV;剂量则可为1×1015至5×1015个原子/cm3。
请参阅图16。进行一第一RTA工艺450,于1000~1100℃的温度下活化第一掺杂质432与共注入掺杂质442,并使非晶化区域422再结晶,而于栅极结构410两侧的基底400内分别形成一轻掺杂漏极(LDD)460。
接下来于栅极结构410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以及于间隙壁两侧的基底400内进行第二离子掺杂工艺与第二RTA工艺,以形成一源极/漏极。而该些间隙壁可依工艺或产品需求,于完成源极/漏极的制作后移除。由于该些工艺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故于此不再赘述。同样地,于本第三优选实施例中,亦可于进行共注入工艺440之前,增加一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以于非晶化区域422之间形成一口袋型掺杂区。当然,此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亦可于共注入工艺440之后始进行,以抑制不正常的穿通现象的发生。
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可结合选择性应变结构(selective strain scheme)技术,如用以制作具有高张应力薄膜的NMOS晶体管或具有高压应力薄膜的PMOS晶体管,改善元件效能,更提升MOS晶体管元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与驱动电流。亦可结合嵌入式硅锗源极/漏极(recessed SiGe Source/darin)或嵌入式硅碳源极/漏极(recessed SiCSource/drain)结构,改善寄生电阻问题,增加驱动电流与速度。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MOS晶体管的方法是分别于进行PAI工艺之前、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之前以及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之后进行一共注入工艺,因此于RTA工艺之后,即可该些共掺杂质可与空隙缺陷形成键结,而避免第一掺杂质因空隙缺陷所造成的TED效应与横向扩散的发生。换句话说,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是藉由共注入工艺有效控制第一掺杂质的扩散,以获得良好的结轮廓,改善短沟道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45)

1.一种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底,该基底上包括至少一栅极结构;
进行预非晶化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非晶化区域;
进行共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共注入掺杂质;
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第一掺杂质;
进行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并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分别形成轻掺杂漏极;
于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间隙壁;以及
于该间隙壁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是以斜角离子注入工艺注入该基底,且该斜角的范围为0~45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包括碳、氟、或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第二快速退火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快速退火工艺的温度介于1000~110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前,以于该非晶化区域之间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后,以于该非晶化区域之间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注入于该基底的位置大致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快速退火工艺的温度介于1000~1100℃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移除该间隙壁的步骤,进行于该源极/漏极形成之后。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硼。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磷或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该源极/漏极的步骤包括:
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间隙壁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预定区域;以及
进行第三快速退火工艺,以于该源极/漏极预定区域内形成源极/漏极。
16.一种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底,该基底包括至少一栅极结构;
进行共注入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注入共注入掺杂质,并形成共注入掺杂区;
进行预非晶化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非晶化区域;
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第一掺杂质;
进行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并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形成轻掺杂漏极;以及
于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是以斜角离子注入工艺注入该基底,且该斜角的范围为0~45度。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包括碳、氟、或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第二快速退火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后。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二快速退火工艺的温度介于1000~1100℃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注入于基底的位置大致相同。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前,以于该非晶化区域与该基底交界附近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后,以于该该非晶化区域与该基底交界附近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快速退火工艺的温度介于1000~1100℃之间。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步骤,于该轻掺杂漏极形成后于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间隙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移除该间隙壁的步骤,进行于形成该源极/漏极之后。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硼。
2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磷或砷。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该源极/漏极的步骤包括:
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间隙壁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预定区域;以及
进行第三快速退火工艺,以于该源极/漏极预定区域内形成源极/漏极。
32.一种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底,该基底包括至少一栅极结构;
进行预非晶化工艺,以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非晶化区域;
进行第一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注入第一掺杂质;
进行共注入工艺,以于该非晶化区域内再注入共注入掺杂质;
进行第一快速退火工艺,以活化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并使该非晶化区域再结晶,而于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内分别形成轻掺杂漏极;以及
于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是以一角度注入该基底,且该角度的范围为0~45度。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包括碳、氟、或氮。
35.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共注入掺杂质与该第一掺杂质注入于该基底的位置大致相同。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快速退火工艺的温度介于1000~1100℃之间。
37.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前,以于该非晶化区域之间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口袋型离子注入工艺,进行于该共注入工艺之后,以于该非晶化区域之间形成口袋型掺杂区。
39.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一步骤,于该轻掺杂漏极形成后于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间隙壁。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移除该间隙壁的步骤,进行于形成该源极/漏极之后。
41.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硼。
4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第一掺杂质包括磷或砷。
45.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该源极/漏极的步骤包括:
进行第二离子注入工艺,以于该间隙壁两侧的该基底内形成源极/漏极预定区域;以及
进行第二快速退火工艺,以于该源极/漏极预定区域内形成源极/漏极。
CNB2006101433975A 2006-11-08 2006-11-08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Active CN10052737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433975A CN100527370C (zh) 2006-11-08 2006-11-08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433975A CN100527370C (zh) 2006-11-08 2006-11-08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9027A CN101179027A (zh) 2008-05-14
CN100527370C true CN100527370C (zh) 2009-08-12

Family

ID=3940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33975A Active CN100527370C (zh) 2006-11-08 2006-11-08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73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9390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Reducing Local Mismatch of Devices Using Cryo-Implantation
CN102403227B (zh) * 2010-09-17 2013-10-23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台阶状硅锗源/漏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468167B (zh) * 2010-11-01 2013-11-0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87009B (zh) * 2010-12-02 2014-06-0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nmos器件源极和漏极的制作方法
KR101868803B1 (ko) * 2011-11-04 2018-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트레스 기억 기술(smt)을 이용한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2623346A (zh) * 2012-03-27 2012-08-01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CN103681248B (zh) * 2012-09-04 2017-02-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779281A (zh) * 2012-10-19 2014-05-07 德州仪器公司 制作晶体管的方法
CN103972102A (zh) * 2014-04-22 2014-08-06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超浅结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CN114121659B (zh) * 2020-08-28 2023-10-03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9027A (zh) 2008-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7370C (zh) 制作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方法
US770045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MOS transistor
KR100414736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트랜지스터 형성방법
KR101605150B1 (ko) 스트레인 유도 합금 및 그레이드형 도펀트 프로파일을 포함하는 인 시츄 형성되는 드레인 및 소스 영역들
US9041126B2 (en) Deeply depleted MOS transistors having a screening layer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0552974C (zh) 半导体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2623341B (zh) 一种mos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TW200405441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ultra-shallow super-steep-retrograde EPI-channel by boron-fluoride compound doping
CN103426769B (zh)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CN107611029B (zh) 利用工程掺质分布具有超陡逆行井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50044828A1 (en) Recrystallization of source and drain blocks from above
CN103199064A (zh) 形成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WO2012062791A1 (en) Creating anisotrpically diffused junctions 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devices
JP2012059783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060208A (ja) 高性能なサブ0.1マイクロメートルトランジスタ用のソース/ドレイン構造
CN102938375B (zh) 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及形成方法
CN101930922B (zh) Mos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KR100574172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TWI531005B (zh) 根據非晶化製程及熱處理於孔洞中形成有嵌入式應變誘導材料之電晶體
CN103811420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2737965A (zh) 一种Halo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7039277B (zh) 用于晶体管装置的应力记忆技术
CN104681436A (zh) P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Li et al. Integration benefits of carborane molecular implant for state-of-the-art 28-nm logic pFET device manufacturing
CN101814456B (zh) 集成电路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