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0568C -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0568C
CN100520568C CNB2005100569761A CN200510056976A CN100520568C CN 100520568 C CN100520568 C CN 100520568C CN B2005100569761 A CNB2005100569761 A CN B2005100569761A CN 200510056976 A CN200510056976 A CN 200510056976A CN 100520568 C CN100520568 C CN 1005205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medium
mentioned
optical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69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7224A (zh
Inventor
北林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7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7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05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05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02F1/133385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with cooling means, e.g. f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高效地对光调制元件冷却,可防止由该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像劣化的光学装置。包括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和具有与此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保持上述光调制元件的保持框,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入射侧和/或光束射出侧上形成与该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应开口,设置有封入冷却上述光调制元件的冷却媒体的容器状的冷却媒体封入部,此冷却媒体封入部具有在包含上述开口的空间中密封上述冷却媒体的第一冷却室和在避开上述开口的位置形成与上述第一冷却室分开形成的将另外的冷却媒体从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外部导入使其流通的第二冷却室。

Description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和冷却此光调制元件的冷却装置以及具有此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历来,在会议、学会、展示会等的演示及在家庭中的电影鉴赏等之中使用投影机。这种投影机的构成包括具有光源;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配置于此光调制元件的前级及后级进行入射光束的光学变换的多个光学部件的光学装置,将利用此光学装置形成的光学像进行扩大和投影。
近年来,为了做到投影机高辉度化及小型化,配置于投影机内部的光调制元件及光学部件的高温化显著。并且,这些光调制元件及光学部件抗热性差,容易发生热劣化。在光调制元件及光学元件发生热劣化时,会对光学像形成造成不良影响,有时会导致投影机功能维持发生障碍。因此,历来一般是使用由风扇等送入冷却空气空冷式冷却系统。然而,空冷式的散热能力有限,为确保送风量,必须使风扇高速转动或采用大型风扇,但又会产生不能满足投影机低噪声化及小型化的问题。因此,开始研究可以对这些光调制元件及光学元件进行高效冷却的其他冷却系统。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冷却系统,公知的有具备在内部使冷却媒体(冷媒液)循环来冷却发热元件的冷却结构的电子装置(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冷却结构中,在发热元件CPU上安装水冷套,由配管连接此水冷套、散热管及泵并利用泵使封入内部的冷却媒体循环而使CPU冷却。当投影机的光学装置采用这种冷却结构来冷却光调制元件的发热时,因为液体比空气的比热大,导热能力高,不仅可以高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而且因为不会产生风扇转动声音及摩擦风音,可以实现投影机的低噪声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24670号公报。
在投影机中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述的冷却结构时,为了高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必须利用冷却媒体对光调制元件的光学像形成区域进行冷却。在这种场合,在光调制元件中,形成光学像的光束是要透过冷却媒体的。于是,在冷却媒体长时间在冷却结构内循环时,有时由于杂质从冷却通路混入冷却媒体或由于光调制装置的热量使冷却媒体发生热劣化,冷却媒体会变色。在此场合,就会产生由于光束透过变色的冷却媒体而使在光调制元件中形成的光学像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防止在该光调制元件中形成的光学像劣化的光学装置。
本发明的光学装置,是一种具有其构成包括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和具有与此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保持上述光调制元件的保持框的光调制装置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入射侧和/或光束射出侧上形成与该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应开口,设置有封入冷却上述光调制元件的冷却媒体的容器状的冷却媒体封入部,此冷却媒体封入部具有在包含上述开口的空间中密封上述冷却媒体的第一冷却室和在避开上述开口的位置形成与上述第一冷却室分开形成的将另外的冷却媒体从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外部导入使其流通的第二冷却室。
根据本发明,光调制元件由密封到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第一冷却室中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此冷却媒体由在第二冷却室内流通的另一冷却媒体进行冷却。其中,入射到光调制元件的入射光束或从光调制元件射出的光束透过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因此,因为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不循环而对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所以可以抑制杂质混入冷却媒体等而使其劣化。另外,此冷却媒体,因为是由在第二冷却室内循环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的,可以抑制冷却光调制元件的冷却媒体的温度的上升。由此,不仅可以提高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对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而且可以防止该冷却媒体的热劣化。所以,不仅可以对光调制元件进行高效率的冷却,而且可以抑制光束透过的冷却媒体的劣化,防止由光调制元件形成的光学像的劣化。
另外,因为光束不透过在第二冷却室内流动的冷却媒体,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不需要光束透过性,并且不需要是无色透明的。所以,因为冷却媒体的选择范围可以扩大,可以使用便宜的冷却媒体,由此可以降低光学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第一冷却室内部配置由导热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上述第二冷却室成为此管状构件的内部空间是优选。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第一冷却室及第二冷却室可靠地分开,并且可以使冷却装置的结构简化。就是说,在第一冷却室中可以将成为第二冷却室的导热的管状构件配置成为围绕光束透过的开口并通过使第二冷却媒体在管状构件中流动而构成冷却媒体封入部。
另外,因为第二冷却室是作为管状构件内的空间构成的,可以使第二冷却室中的冷却媒体的流动良好。由此,可以防止在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停滞,第二冷却室中的冷却媒体对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冷却可以效率很好地进行。所以,可以有效地对第一冷却室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有效地对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
在本发明中,优选是将上述管状构件配置成为围绕上述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扩大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与上述管状构件的接触面积。据此,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热量传导到管状构件,可以很容易利用流过该管状构件内的冷却媒体对此管状构件的发热进行冷却。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冷却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
或者,在本发明中,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由导热材料构成,在该冷却媒体封入部中形成围绕上述开口部分隔壁,此分隔壁的内侧成为上述第一冷却室,外侧成为上述第二冷却室是优选。
根据本发明,因为是利用围绕光束透过的开口的分隔壁将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分开,并且此分隔壁是由导热材料构成的,可以将其在冷却媒体封入部内整体形成。由此,可以减少冷却媒体封入部的部件数目,可以简化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结构。另外,因为第一冷却室及第二冷却室是在冷却媒体封入部内整体形成的,这两个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中的任何一个都不需要在冷却媒体封入部内作为另一个构件进行设置。因此,可以简化冷却媒体封入部的制造工序。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分隔壁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形成向着该分隔壁的内侧和/或外侧突出的曲折部是优选。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分隔壁上形成的曲折部,可以使分隔壁和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及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至少一个的接触面积扩大。据此,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和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经分隔壁的热传导可以有效地进行。因此,可以高效地进行对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冷却,从而进一步提高光调制元件的冷却效率。
在本发明中,在上述保持框上,形成向着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的外侧突出的突起,具有盖在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外侧,通过与此突起结合,将该冷却媒体封入部固定于上述保持框的固定件是优选。
根据本发明,在将冷却媒体封入部安装到保持框的光束入射侧或光束射出侧之后,通过安装固定部与在保持框上形成的突起结合,可以简单地将冷却媒体封入部固定到保持框。因此,可以简化光学装置的制造工序。
在本发明中,冷却媒体封入部,设置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射出侧及光束入射侧的两方,具有联络各个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第二冷却室的流路连接构件是优选。
根据本发明,各个冷却装置,可以从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两面冷却光调制元件。由此,可以更有效地冷却光调制元件。另外,因为可以从该光调制元件的两面冷却光调制元件,可以使光调制元件的热分布均匀。所以,可以防止光调制元件局部高温化,可以在进一步抑制热劣化的同时,延长制品寿命。
此外,因为利用流路连接构件连接设置在各个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第二冷却室,可以将流过第二冷却室的冷却媒体的流路统一,可以简化光学装置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投影机,是一种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并将上述光学像扩大投影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光学装置。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与上述光学装置大致相同的效果。就是说,在利用密封到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第一冷却室的冷却媒体对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进行冷却的同时,可以利用在第二冷却室中流动的另一冷却媒体对此冷却媒体进行冷却。所以,可以有效地进行光调制元件的冷却。
另外,因为在形成光学像中利用的光束不透过冷却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的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所以即使是在流过第二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变色及在流动过程中发生杂质混入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对形成的光学像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可以在有效地进行光调制元件的冷却的同时防止光学像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投影机的概略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下方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的斜视图。
图3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装置主体的斜视图。
图4为从上方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变换装置的斜视图。
图5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变换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7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8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剖面图。
图9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学装置主体的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10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变换装置的斜视图。
图11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变换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2为从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上方观察的斜视图。
图13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4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封入构件的内部结构的斜视图。
图15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封入构件的变型的斜视图。
图16为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封入构件的变型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投影机1;光源装置(光源)411;光学装置44;液晶板(光调制元件、光调制装置)441;媒体循环构件(流路连接构件)448;液晶板保持框(保持框)61;开口部(开口)611;配合突起(突起)613A、613B;冷却媒体封入部621、73;开口部621A、621B;冷却室(第1冷却室)6211;配管622;
空间(第2冷却室)622A;固定件63;第1冷却室731A;第2冷却室731B;分隔壁7313;曲折部7313A、7313B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例1]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投影机的结构
图1为示出投影机1的概略结构示意图。
投影机1,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并将光学像扩大投影到屏幕上的装置。此投影机1,具有外壳2、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以及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5。
另外,在图1中,图示省略了,在外壳2内,在除了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以及投影透镜5以外的空间中,配置电源电路块、灯泡驱动电路等。
外壳2,由合成树脂等构成,形成一个将冷却单元3、光学单元4及投影透镜5容纳配置于其内部的大致为直方体形状。此外壳2,图示省略了,由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前面、背面以及侧面的上壳和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前面、背面以及侧面的下壳的构成,上述上壳及上述下壳互相由螺钉等固定。
另外,外壳2,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制,也可由其他材料形成,比如,也可由金属等构成。
另外,图示省略了,在此外壳2上形成用来利用冷却单元3从投影机1的外部向内部导入冷却空气的吸气口以及用来将在投影机1的内部升温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
此外,在此外壳2上,如图1所示,在投影透镜5的侧方在外壳2的角部位置,形成有将光学单元4的后述光学装置的散热器与其他构件隔离的分隔壁21。
冷却单元3,将冷却空气送入在投影机1内部形成的冷却流路,对在投影机1内的发热进行冷却。此冷却单元3,具有位于投影透镜5的侧方,从在外壳2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吸气口将投影机1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并使冷却空气吹到光学单元4的后述的光学装置的西洛克风扇(多叶片风扇)31以及从位于在外壳2上形成的分隔壁21内部,在外壳2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吸气口将投影机1外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到内部并使冷却空气吹到光学单元4的后述的散热器的作为冷却扇的轴流风扇32。
另外,此冷却单元3,图示省略了,除了西洛克风扇31和轴流风扇32之外,还具有用来冷却光学单元4的后述的光源装置以及未图示的电源电路块、灯泡驱动电路等的冷却风扇。
光学单元4,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通过光学处理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学像(彩色图像)的单元。此光学单元4,如图1所示,具有在沿着外壳2的背面延伸的同时,沿着外壳2的侧面延伸的从平面观察近似L字的形状。另外,关于此光学单元4的详细结构见后述。
投影透镜5,是由多个透镜组合的透镜组构成的。于是,此投影透镜5,将由光学单元4形成的光学像(彩色图像)扩大投影到未图示的屏幕上。
(2)光学单元的详细结构
光学单元4,如图1所示,具有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分色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光学装置44以及将这些光学部件41~43及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光学装置主体45容纳配置的光学部件用框体46。
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来对构成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液晶板的图像形成区域进行均匀照明的光学系统。此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如图1所示,具有光源装置411、第1透镜阵列412、第2透镜阵列413、偏振光变换元件414以及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有射出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灯泡416和反射从光源灯泡416射出的放射光的反射器417。作为光源灯泡416,多半使用卤化物灯、金属卤化物灯及高压水银灯。并且,作为反射器417,在图1中,采用的是抛物面镜,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由椭圆面构成的使由该椭圆面镜反射到光束射出侧的反射光束成为平行光的平行化凹透镜的结构。
第1透镜阵列412,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成为矩阵形状的结构。各小透镜将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
第2透镜阵列413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2大致相同的结构,具有小透镜排列成为矩阵形状的结构。此第2透镜阵列413,与重叠透镜415一起,具有使第1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的像在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液晶板上成像的功能。
偏振光变换元件414,是配置于第2透镜阵列413和重叠透镜415之间,将第2透镜阵列413发出的光变换为近似一类的偏振光的元件。
具体言之,利用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变换为近似一类的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由重叠透镜415最终在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液晶板上大致重叠。在使用调制偏振光型的液晶板的投影机中,由于只利用一类的偏振光,来自发出随机偏振光的光源装置411的光大致有一半不能利用。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光变换元件414,将光源装置411的射出光变换为大致一类的偏振光而提高光学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分色光学系统42,如图1所示,具有两片分色镜421、422及反射镜423,具有利用分色镜421、422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进行分色而分离成为红、绿、蓝三色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如图1所示,具有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及反射透镜432、434,具有将由分色光学系统42分离的红色光一直导入到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红色光用的液晶板的功能。
此时,在分色光学系统42的分色镜421中,在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41射出的光束的蓝色光分量受到反射的同时,红色光分量和绿色光分量透过。受到分色镜421反射的蓝色光,由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蓝色光用的液晶板。场透镜418,将从第2透镜阵列413射出的各部分光侧变换为相对该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置在其他的绿色光用、红色光用的液晶板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8也一样。
在透过分色镜421的红色光和缘色光之中,绿色光受到分色镜422的反射,通过场透镜418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绿色光用的液晶板。另一方面,红色光透过分色镜422并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再通过场透镜418到达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红色光用的液晶板。另外,之所以对红色光使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由于红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他色光的光路长度长,为了防止由于光发散等产生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之故。就是说,入射到入射侧透镜431侧的部分光束原样不变传递到场透镜418。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红色光的光路长度长,采用这种结构,也考虑到延长蓝色光的光路长度的结构。
光学装置44,如图1所示,是作为光调制元件的三片液晶板441(红色光用的液晶板441R、绿色光用的液晶板441G及蓝色光用的液晶板441B)、作为配置于从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出射侧的光学变换元件的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44一体形成的装置。
另外,光学装置44,具体的构成见后述,除了由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射出侧偏振片44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等构成的光学装置主体之外,还具有主箱、媒体压送部、散热器及媒体循环构件。
液晶板441,具有在由玻璃等构成的一对未图示的基板中密封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结构。其中,一方的基板是用来驱动液晶的驱动基板,具有互相平行排列的多个数据线,在与多个数据线正交的方向上排列形成的多个扫描线,与扫描线及数据线的交叉点相对应排列成为矩阵形状的像素电极以及TFT等开关元件。另外,另一方的基板,是相对上述基板空着一定间隔对置配置的对置基板,具有施加规定电压Vcom的共用电极。于是,这一对基板与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相电连接,上述扫描线、上述数据线、上述开关元件以及上述共用电极等与输出规定驱动信号的柔性印刷基板441E(图5)相连接。通过从上述控制装置经过此柔性印刷基板441E输入驱动信号,在规定的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共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控制该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之间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对从入射侧偏振片442射出的偏振光光束的偏振光方向进行调制。
入射侧偏振片442,是由偏振光变换元件414使汇集的各色光入射到偏振光方向为大致同一方向,在入射的光束之中,只使与由偏振光变换元件414汇集的光束的偏光轴大致同一方向的偏振光透过而吸收其他光束的器件。此入射侧偏振片442,比如,具有在蓝宝石玻璃或水晶等透光性基板上粘贴作为光学变换膜的未图示的视角修正膜及偏振膜的结构。
射出侧偏振片443,在从液晶板441射出的光束中,只使具有与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光束的透射轴正交的偏振光轴的光束透过而吸收其他的光束。此射出侧偏振片443,与入射侧偏振片442一样,具有在透光性基板上粘贴未图示的视角修正膜及偏振膜的结构。
另外,上述的视角修正膜是具有修正由液晶板441形成的光学像的视角的功能,透过配置此视角修正膜在扩大投影图像的视角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投影图像的对比度。
十字分色棱镜444,是对从射出侧偏振片443射出的每一种色光进行调制的光学像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光学元件。此十字分色棱镜444,形成在粘贴四个直角棱镜的平面图上为近似正方形形状,在粘贴各直角棱镜的界面上形成两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将从液晶板441R、441B射出并经过射出侧偏振片443的色光反射,而使从液晶板441G射出并经过射出侧偏振片443的色光透过。这样,就使经各液晶板441R、441G及441B调制的各色光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
光学部件用框体46,比如,由金属制构件构成,如图1所示,在内部设定规定的照明光轴A,将上述的光学部件41~43以及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光学装置主体容纳配置于相对上述照明光轴A的规定位置。另外,光学部件用框体46,并不限定于金属制构件,只要是导热材料,由其他材料构成也可以。此光学部件用框体46,具体图示省略了,是由容纳光学部件41~43以及光学装置44的后述的光学装置主体的容器形状的部件容纳构件和封闭部件容纳构件的开口部分的盖状构件构成。
其中,部件容纳构件分别构成光学部件用框体46的底面、前面及侧面。
在此部件容纳构件中,在底面上与光学装置44的液晶板441位置相对应地形成的未图示的三个孔。于是,利用冷却单元3的西洛克风扇31从投影机1外部导入到内部的冷却空气,从西洛克风扇31喷出,经过上述三个孔流向光学装置44的三个液晶板441中。
(3)光学装置的结构
图2为从下方观察光学装置44的斜视图。
光学装置44,如图2所示,具有将上述的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射出侧偏振片443以及十字分色棱镜444单元化的光学装置主体45,主箱445、媒体压送部446、散热器447及多个媒体循环构件448。
其中,媒体循环构件448,具有乙二醇溶液等冷却媒体可在内部流动的结构,在冷却媒体流过媒体循环构件448内部之际,该冷却媒体的热量放出。此媒体循环构件44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铝制的管状构件构成的,但也可以以铜、镁或钛等金属构成,或者也可以以导热的合成树脂及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冷却媒体,采用的是透明非挥发性乙二醇,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液体。
另外,光学装置主体45的结构将在后面详述。
主箱445,如图2所示,具有近似圆柱形的形状,由铝制的2个容器状构件构成,通过使两个容器状构件的开口部部分互相连接临时在内部贮存冷却流体。
在此主箱445的圆柱轴向大致中央部分上形成使冷却媒体流入内部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45A和使内部的冷却流体流出到外部的冷却媒体流出部445B。这些冷却媒体流入部445A和冷却媒体流出部445B,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分别连接媒体压送部446及散热器447。
媒体压送部446,具体图示省略了,比如,具有在近似直方体形状的铝制的中空构件内配置叶轮的结构。此叶轮,通过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转动,主箱445内的冷却媒体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流入到媒体压送部446内,流入的冷却流体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强制送到光学装置主体45。因此,在媒体压送部446上形成从主箱445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流入冷却媒体的流入部446A和使冷却媒体流出到光学装置主体45的冷却媒体流出部446B。
在这种结构中,媒体压送部446可以使上述叶轮的转动轴方向的厚度尺寸减小,可以配置于投影机1内部的空位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媒体压送部446,配置于投影透镜5的下方。
散热器447,如图1及图2所示,是配置于在外壳2中形成的分隔壁21内,在光学装置主体45中向各液晶板441等提供冷却使带有热量的冷却媒体放热的装置。此散热器447,图示省略了,具有冷却媒体从光学装置主体45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流入并且导入到主箱445的铝制管状构件和可导热与此管状构件接触的散热用翼片4471。由此,向光学装置主体45中提供冷却并受到加热的冷却媒体的热量,在管状构件内流动时,传导到翼片4471。此处,由翼片4471从上述的轴流风扇32送入冷却空气,利用此冷却空气冷却翼片4471。由此,可以有效地冷却冷却媒体。
图3为从上方观察光学装置主体45的斜视图。
光学装置主体45,如图3所示,具有十字分色棱镜444,承载于此十字分色棱镜444上面的中继构件451,三个光学变换装置6(对红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6R、对绿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6G及对蓝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6B),将这些光学变换装置6分别固定到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各光束入射面的三个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以及承载十字分色棱镜444的棱镜台座453。其中,光学变换装置6(6R、6G、6B)具有在保持液晶板441(441R、441G、441B)的液晶板保持框61和保持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同时,利用固定件63将冷却这些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冷却装置62(62A、62B)一体化的结构。关于此光学变换装置6在后面详述。
中继构件451,具体图示省略了,具有作为铝制的中空构件的第1中继部451A和第2中继部451B的组合结构。
第1中继部451A,构成中继构件451的上部,具有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与上述媒体压送部446相连接的一个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1和将流入到第1中继部451A的冷却媒体供给光学变换装置6的冷却装置62(62B)的三个冷却媒体流入部451A2。
第2中继部451B,构成中继构件451的下部,具有从各个光学变换装置6的冷却装置62(62A)流入冷却媒体的三个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和经媒体循环构件448与上述散热器447相连接的未图示的冷却媒体排出部。
在这些第1中继部451A及第2中继部451B的各个上形成内部流过冷却媒体的流路。就是说,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从在第1中继部451A中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1流入到第1中继构件451,从三个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2分别供给光学变换装置6的冷却装置62(62B)。另外,供给在冷却装置62中进行冷却的冷却媒体,从冷却装置62A经过在第2中继部451B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流入第2中继部451B内,从冷却媒体排出部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送出到散热器447。
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是利用用来将光学变换装置6固定在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光束入射面的导热材料构成的近似矩形形状的板状体。此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具体图示省略了,在接近中央处形成从光学变换装置6射出的光束透过的开口部。另外,在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的光束入射侧的面上,在其四个角部形成凹部。在此凹部中,棒状的销衬垫454从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的光束入射侧的面向面外方向突出嵌合。此销衬垫454,穿过在后述的光学变换装置6的液晶板保持框61上形成的孔612A(图5),完成光学变换装置6的定位之后,在销衬垫454的前端部分安装未图示的盖罩,将该光学变换装置6保持于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中。
棱镜台座453,具有近似X字形状的延伸的支脚部453A1,由将光学装置主体45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6的主体固定部453A和在此主体固定部453A的大致中央处形成近似直方体形状的承载十字分色棱镜444的承载部453B构成。
其中,在主体固定部453A上形成的支脚部453A1的前端部分上,分别形成近似圆形的孔453A2。在这些孔453A2中插入螺钉等固定件,此固定件通过与在光学部件用框体46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孔配合将光学装置主体45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46。
在承载部453B的上面,形成越向着大致中央处越突出的未图示的膨出部,在此膨出部上承载十字分色棱镜444。由此,在利用紫外线硬化或热硬化的粘接剂等固定之际,可以很容易相对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入射光束的光轴调整倾斜度。
图4为光学变换装置6的斜视图。另外,图5为光学变换装置6的分解斜视图。
光学变换装置6,在保持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为一体的同时,对这些光学部件441、442、443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冷却。此光学变换装置6,具有保持液晶板441的液晶板保持框61,安装于此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面上的冷却装置62A,同样安装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面上的冷却装置62B以及将这些冷却装置62A、62B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上的两个固定件63。
另外,关于冷却装置62A、62B的结构见后述。
液晶板保持框61,是由铝等导热材料构成的近似H形状的构件,通过与液晶板441组合而构成光调制装置。在此液晶板保持框61的内部,形成与液晶板441的外形尺寸大致相同的大小的未图示的容纳部。此容纳部,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背面侧,即保持液晶板441的场合的光束射出侧设置开口,液晶板441从此容纳部的开口嵌入到容纳部,该液晶板441保持于液晶板保持框61中。因此,液晶板441的射出面,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背面侧露出。
另外,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前面,即保持液晶板441的场合的光束入射侧的面上,在大致中央处形成近似矩形形状的开口部611。此开口部611,是供光束入射到液晶板441的光束透过口,成为图像形成区域。在此开口部611上露出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
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四角部分,在分别向上方及下方延伸的延伸部612上形成在光束的入射方向上贯通液晶板保持框61的孔612A。在这些孔612A中插入上述的销衬垫454。
此外,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宽度方向两侧面的大致中央处,形成与固定件63配合的配合部613。在这些配合部613中,在一方的侧面上形成的配合部613具有一个配合突起613A和中间夹持此配合突起613A形成的两个配合突起613B,在另一方的侧面上形成的配合部613具有一个配合突起613B和中间夹持此配合突起613B形成的两个配合突起613A。
配合突起613A、613B形成为分别向面外方向突出的剖面为近似三角形形状的突起,但其各自的形成方向不同。就是说,配合突起613A,是随着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向着光束入射侧,其突出的高度尺寸变大。反之,配合突起613B,是随着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向着光束射出侧,其突出的高度尺寸变大。
固定件63,是剖面为近似U字形状的板状构件,如上所述,在液晶板保持框61上固定冷却装置62A、62B。在此固定件63的大致中央处,形成光束透过的开口部631,并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形成向面外方向延伸的延伸部632、633。
其中,延伸部632,形成为从侧面观察为近似U字形状,在各个前端部分上形成开口部6321。另外,在延伸部633前端上还形成开口部6331。在这些开口部6321、6331中嵌入在上述的液晶板保持框61的配合部613上形成的配合突起613A、613B中的任何一个。
就是说,在固定件63,将冷却装置62A安装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进行固定的场合,在各个开口部6321、6331中嵌合在液晶板保持框61上形成的配合部613的各个配合突起613B。反之,在固定件63,将冷却装置62B安装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进行固定的场合,在各个开口部6321、6331中嵌合各个配合突起613A。由此,可以在液晶板保持框61中易于嵌合各个固定件63的同时,解除固定件63的嵌合很难。所以,利用固定件63,可以将冷却装置62A、62B可靠并且简单地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
图6为冷却装置62的斜视图,图7为其分解斜视图。另外,图8为冷却装置62的剖面图。
冷却装置62(62A、62B),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对在该液晶板保持框61内容纳的液晶板441进行冷却。另外,冷却装置62(62A、62B),在分别保持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同时对其进行冷却。
其中,冷却装置62A,如图6~8所示,具有封入冷却媒体的容器形状的冷却媒体封入部621和容纳于此冷却媒体封入部621中的冷却媒体流过的大致为U字形状的配管622以及将此配管622固定的固定构件623。
冷却媒体封入部621,是与液晶板保持框61触接,利用封入内部的冷却媒体,对液晶板441进行冷却的装置。在此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内部,形成作为密封冷却媒体的第一冷却室6211。
另外,在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在与容纳于液晶板保持框61中的液晶板441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使从光源装置411射出的光束透过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的开口部621A、621B。
其中,在开口部621A的周围,形成一条第1沟部621A1围绕该开口部621A,形成深度尺寸比第1沟部621A1小的第2沟部621A2围绕此第1沟部621A1。
在第1沟部621A1中安装有形成与第1沟部621A1的形状符合的近似矩形形状,在中央处形成用于透过光束的开口的橡胶等弹性构件624。另外,在第2沟部621A2中嵌合入射侧偏振片442与弹性构件624触接。就是说,此弹性构件624,是用来使封入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冷却室6211的冷却媒体不会从开口部621A泄漏的密封。
在开口部621B的周围,图示省略了,也形成与第1沟部621A1同样的沟部。在此沟部安装弹性构件624,此弹性构件624与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触接。由此,可以防止在使密封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冷却室6211中的冷却媒体与液晶板441直接接触之际,该冷却媒体从开口部621B泄漏。
在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上面621C上,固定件有配管622的固定构件623。在此上面621C的大致中央处,形成用来在冷却室6211中容纳配管622的开口部621C1,并且,在上面621C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分别形成孔621C3。
开口部621C1,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与冷却室6211连通。在此开口部621C1中,朝向内侧形成未图示的台阶。在此台阶部分,安装与上述弹性构件624同样的弹性构件621C2。由此,可以使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不会从开口部621C1泄漏。
另外,两个孔621C3的构成是为了在将固定构件623固定到上面621C时,用作拧入螺钉625的螺钉孔。
固定构件623,固定成为使固定构件623的底面与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上面621C触接。此时,设置于固定构件623中的配管622,容纳于在冷却媒体封入部621内部形成的冷却室6211中。
此配管622,是具有导热性的近似U字形状的管状构件,在内部有冷却媒体流过,此配管622内部的空间622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冷却室。在此配管622中形成使冷却媒体流入到配管622内的媒体流入部6221和在从此媒体流入部6221流入的冷却媒体流入到配管622内之后排出的媒体流出部6222。这些媒体流入部6221和媒体流出部6222,露出到固定构件623的上面623A。
另外,配管62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假设为铜制的,但也可以以铝、镁及钛等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
另外,在固定构件623的上面623A上,夹持于配管622的媒体流入部6221及媒体流出部6222形成用来向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冷却室6211供给冷却媒体的两个媒体供给口6231。这些供给口6231上分别安装有盖6232。就是说,固定构件623,固定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在将冷却装置62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之后,冷却媒体经过这些媒体供给口6231供给冷却室6211内,在冷却室6211内填充冷却媒体之后,该媒体供给口6231由盖罩6232密封。
此外,在上面623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在上下方向上形成贯通固定构件623的孔6234。这些孔6234是拧入在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上面621C上形成的孔621C3的螺钉625插入的孔。由此,固定构件623,固定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
其中,在固定构件623固定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之际,由此固定构件623保持的配管622,避开在冷却媒体封入部621上形成的开口部621A、621B配置。就是说,配管622,容纳于冷却室6211内,围绕从开口部621A透过开口部621B的光束的光束透过区域。由此,配管622,受到容纳而不进入光束透过区域。
在这种冷却装置62A中,如图8所示,密封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因为是直接接触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及入射侧偏振片442,可以有效地进行液晶板441及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冷却。其中,供给液晶板441及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冷却、带有热量的冷却媒体的热量,传导给容纳于同一冷却室6211内的导热性配管622。在此配管622中,从媒体压送部446经过中继构件451压送的另外的冷却媒体经过媒体流入部6221按照箭头A1方向流入。此冷却媒体,在箭头A2方向流过配管622的同时,对通过配管622传导的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经过媒体流出部6222在箭头A3方向排出。
由此,因为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可以由在配管622内流动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所以可以将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保持为低温,可以有效地对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及入射侧偏振片442进行冷却。另外,配管622,因为是配置成为围绕透过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开口部621A、621B的光束透过区域,可以在扩大与冷却室6211的冷却媒体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可以使配管622不进入光束透过区域内。所以,因为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和配管622内的冷却媒体的热交换效率可以提高,液晶板441及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冷却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另外,冷却液晶板441及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是密封的,只在冷却室6211内对流。此冷却媒体是由在配管622内流动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的,此冷却媒体,因为是在配管622内流动,光束不透过此冷却媒体。据此,即使是在配管622内流动的冷却媒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热劣化等引起变色发生的场合以及冷却媒体中混入杂质的场合,因为与光束透过的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不直接接触,并且,光束也不透过,可以防止这些冷却媒体的变色及杂质的混入对于由液晶板441形成的光学像的影响。所以,即使是由于冷却媒体的循环发生变色等等,也不会对形成的光学像产生影响,可以形成稳定的光学像。
此外,因为不使在光学像形成中利用的光束透过在配管622内流动的冷却媒体,所以不需要是无色透明的。因此,可以扩大冷却媒体的选择范围,可以利用廉价的冷却媒体而降低光学装置44的制造成本。
固定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B,如图6~8所示,具有与固定在光束入射侧的冷却装置62A同样的结构,但与冷却装置62A保持入射侧偏振片442相对,在冷却装置62B保持射出侧偏振片443这一点上不同。
另外,如图4及5所示,与保持构成62B的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开口部621A的相反侧的开口部621B,配置成为与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接触。密封到此冷却装置62B的冷却媒体封入部621内的冷却媒体,与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直接接触,对液晶板441进行冷却。
利用这种冷却装置62B,可以得到与上述冷却装置62A同样的效果。就是说,可以利用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对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直接进行冷却。另外,向液晶板441及射出侧偏振片443提供冷却而变热的冷却媒体,由流过配置于同样的冷却媒体封入部621中的配管622内的另外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由此,可以将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保持为低温,可以有效地对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高效率地冷却。此外,此配管622,因为是配置成为避开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光束透过区域,并且,因为可以由配管622将在配管622内流动的冷却媒体和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分开,即使流动的冷却媒体变色,也可以防止由液晶板441形成的光学像劣化。
其中,如图3所示,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B的媒体流入部6221,与在中继构件451的第1中继部451A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51A2相连接,媒体流出部6222,利用作为流路连接构件的媒体循环构件448,连接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A的媒体流入部6221。另外,冷却装置62A的媒体流出部6222,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与在中继构件451的第2中继部451B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相连接。
就是说,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在供给中继构件451的第1中继部451A之后,从第1中继部451A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2送出到配置于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B的媒体流入部6221,在冷却装置62B的配管622内流动。此时,在对密封到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的同时,从媒体流出部6222,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送出到配置于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侧的冷却装置62A的媒体流入部6221。送出到媒体流入部6221的冷却媒体,流过冷却装置62A的配管622内,在对冷却室6211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的同时,从媒体流出部6222排出。此媒体流出部6222,因为与在中继构件451的第2中继部451B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相连接,从冷却装置62A的媒体流出部6222排出的冷却媒体,经过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送出到第2中继部451B。送出到第2中继部451B的冷却媒体,如前所述,从未图示的冷却媒体排出部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送出到散热器447。
这样,因为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经过中继构件451,送出到冷却装置62B,可以对液晶板441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高效冷却。此处,在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中,射出侧偏振片443一方高温化的倾向高。因此,通过将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先供给冷却装置62B,可以有效地对其进行冷却。由此,因为可以抑制射出侧偏振片443的热劣化,可以形成稳定的光学像。
[2.实施例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光学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光学装置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光学装置主体的光学变换装置的结构中存在不同点。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的部分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部分,赋予同一符号,但其说明省略。
图9为实施方式2的光学装置主体45A的斜视图。
实施方式2的光学装置44的光学装置主体45A,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示出的光学装置主体45具有光学变换装置6相对,在具有光学变换装置7这一点上有不同,其他的结构,与光学装置主体45大致相同。就是说,光学装置主体45A,如图9所示,具有十字分色棱镜444,承载于此十字分色棱镜444上的中继构件451,三个光学变换装置7(对红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7R、对绿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7G及对蓝色光进行变换的光学变换装置7B),将这些光学变换装置7安装到十字分色棱镜444的各光束入射面的光学变换装置保持体452以及承载十字分色棱镜444的棱镜台座453。
图10为示出光学变换装置7的斜视图。另外,图11为光学变换装置7的分解斜视图。
光学变换装置7,如图10及图11所示,具有保持液晶板441的液晶板保持框61,配置于此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72(72A、72B)以及将这些冷却装置72(72A、72B)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固定件63。另外,配置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72B的后述的媒体流出部和配置于光束入射侧的冷却装置72A的媒体流入部,通过作为流路连接构件的媒体循环构件448相连接。
图12为冷却装置72的斜视图。图13为冷却装置72的分解斜视图。
另外,图14为示出构成冷却装置72的冷却媒体封入部73的第一封入构件731的内部的斜视图。
冷却装置72A、72B,如前所述,由固定件63分别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分别从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对容纳于该液晶板保持框61内的液晶板441进行冷却。另外,冷却装置72A、72B,分别保持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并对其进行冷却。
这些冷却装置72A、72B,如图12~14所示,具有冷却媒体封入部73。
冷却媒体封入部73,形成为近似矩形的容器形状,内部封入冷却液晶板441及入射侧偏振片442的冷却媒体。此冷却媒体封入部73,具有一个面,即光束入射侧的面开口的第1封入构件731和封闭此第1封入构件731的开口的第2封入构件732。
第1封入构件731,如图13及图14所示,是近似矩形的箱形体,由铝等金属形成。在此第1封入构件731上,在与第2封入构件732对置的面上或其相反侧的面上,分别形成开口部7311、7312。
其中,在开口部7311中,触接固定第2封入构件732并进行封闭。
另外,开口部7312,在与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开口部611露出的液晶板441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在形成开口部7312的第1封入构件731外面的该开口部7312的周围,图示省略了,形成与上述的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第1沟部621A1同样的沟部,在此沟部中安装弹性构件624。此弹性构件624,在将冷却装置72A安装于液晶板保持框61之际,与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触接,而在将冷却装置72B安装于液晶板保持框61之际,与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触接。
在第1封入构件731内部,形成具有波形形状的曲折部7313A的分隔壁7313。此分隔壁7313,以围绕开口部7312周围的方式与第1封入构件731形成一体。在由这一分隔壁7313分开的第1封入构件731的两个空间之中,内侧的空间,是密封用来冷却液晶板441和入射侧偏振片442或射出侧偏振片443的第1冷却室731A,而外侧的空间,为了对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构成为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流过的第2冷却室731B。
其中,因为通过将此分隔壁7313与第1封入构件731形成一体,不需要设置用于分开第1冷却室731A及第2冷却室731B的新构件,冷却媒体封入部73的结构可以简化。
另外,在分隔壁7313上形成的向着内侧及外侧突出的曲折部7313A,是用来扩大封入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及流过第2冷却室731B内的冷却媒体与分隔壁7313的接触面积的装置。由此,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的热量,可以很容易传导到分隔壁7313,并且利用在第2冷却室731B内流过的冷却媒体可以很容易对分隔壁7313进行冷却。所以,通过形成曲折部7313A,可以扩大与冷却媒体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对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的冷却效率。
由此,可以提高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对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或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冷却效率。
在与第1封入构件731的第2封入构件732对置的面的四角处分别形成螺钉孔7314。在这四个螺钉孔7314中,在安装第2封入构件732的状态下,拧入螺钉74。
另外,在第1封入构件731的上面及下面,形成使冷却媒体流过第2冷却室731B的媒体流通部7315及媒体流通口7316。其中,在媒体流通口7316中安装媒体循环构件448,连接冷却装置72A、72B的媒体流通口7316间。
第2封入构件732,如图12及13所示,是形成针对第1封入构件731的外形形状的近似矩形,封闭第1封入构件731的开口部7311的板状构件。另外,在与此第2封入构件732的第1封入构件731对置的面上,图示省略了,针对第1封入构件731的开口部7311的形状形成台阶,此台阶嵌合到开口部7311。另外,此嵌合部分,经过密封等封接构件嵌合。另外,在与第2封入构件732和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分隔壁7313的第2封入构件732对置的面之间也安装密封等封接构件,以使由分隔壁7313分开的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不会泄漏到第2冷却室731B。
在此第2封入构件732的大致中央处,在与在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开口部731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开口部732A。在与此开口部732A的第1封入构件731的相反侧的面的周围,形成在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621的开口部621A的周围形成的与第1沟部621A1及第2沟部621A2一样的第1沟部732A1及第2沟部732A2。其中,在第1沟部732A1中,安装弹性构件624,并且以与此弹性构件624触接的方式,在第2沟部732A2上,在冷却装置72A中安装入射侧偏振片442,而在冷却装置72B中安装射出侧偏振片443。
在形成这些第1沟部732A1及第2沟部732A2的面的四角处,形成插入上述螺钉74的孔7321。因此,在第2封入构件732与第1封入构件731触接的状态中,通过使螺钉74经过这些孔7321拧入在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螺钉孔7314,可以将第1封入构件731和第2封入构件732固定,
另外,在形成第1沟部732A1和第2沟部732A2的第2封入构件732的面上,在对角线上形成两个孔7322。这两个孔7322,是与在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第1冷却室731A连通,用来向该第1冷却室731A内供给冷却媒体的孔。因此,在将冷却装置72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之后,经过这些孔7322供给冷却媒体,在第1冷却室731A内填充冷却媒体,此冷却媒体在冷却装置72A中接触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及入射侧偏振片442,在冷却装置72B中接触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
另外,在这些孔7322中,在供给冷却媒体之后安装盖罩75,以防止密封于第1冷却室731A中的冷却媒体泄漏。
冷却装置72B的媒体流通部7315,如图9所示,与在媒体压送部446相连接的中继构件451的第1中继部451A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2相连接。另外,冷却装置72B的媒体流通口7316,如图10及图11所示,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与冷却装置72A的媒体流通口7316相连接。此外,冷却装置72A的媒体流通部7315,如图9所示,与在中继构件451的第2中继部451B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51B2相连接。
由此,从媒体压送部446压送的冷却媒体,经过中继构件451的第1中继部451A,经过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72B的媒体流通部7315,流到第2冷却室731B内,到达媒体流通口7316。此时,因为在冷却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的热量传递给在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分隔壁7313,沿着分隔壁7313流过第2冷却室731B内的冷却媒体,通过对传递给分隔壁7313的热量进行冷却而使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冷却。
到达冷却装置72B的媒体流通口7316的冷却媒体,经过媒体循环构件448送出到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的冷却装置72A的媒体流通口7316。送出到冷却装置72A的媒体流通口7316的冷却媒体,与在冷却装置72B的场合反向,沿着分隔壁7313流到第2冷却室731B内,在使对液晶板441的光束入射面及入射侧偏振片442进行冷却而变热的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受到冷却的同时,流向媒体流通部7315。到达此媒体流通部7315的冷却媒体,经过中继构件451的第2中继部451B流向散热器447。
由此,与上述的光学变换装置6的场合一样,因为冷却媒体首先供给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72B,可以有效地冷却高温化倾向高的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所以,除了可以稳定光学像形成之外,还可以延长这些制品的寿命。另外,因为可以将光学变换装置7的冷却媒体的流路统一,光学装置44的结构可以简化。
根据这种冷却装置72A、72B,可以获得与上述的冷却装置62A、62B大致相同的效果。
就是说,密封到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对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或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此时,向这些光学部件441、442及443提供冷却而变热的冷却媒体,由流过第2冷却室731B中的冷却媒体经过分隔壁7313进行冷却。由此,因为可以将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保持为低温,所以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高效率地冷却。
此外,分隔壁7313,因为形成为围绕开口部7311,在第2冷却室731B中流动的冷却媒体不能流入冷却媒体封入部73的光束透过区域内。据此,即使是在由于流过光学装置44的冷却媒体劣化而变色的场合以及杂质混入的场合,也不会对用来形成光学像的光束产生影响。所以,即使是在冷却媒体由于循环而劣化的场合,也可以防止光学像劣化。
[3.实施方式的变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型、改良等都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第1封入构件731上形成的分隔壁7313,是具有波形的曲折部7313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其他形状也可以。就是说,只要是能够扩大第1冷却室731A及第2冷却室731B内的冷却媒体和分隔壁7313的接触面积的形状就可以。另外,既可以不形成这种曲折部的结构,也可以是部分地形成曲折部的结构。
图15为示出作为第一封入构件731的变型的第一封入构件733的斜视图。
第一封入构件733,与上述的第一封入构件731一样,是由与第2封入构件732组合构成冷却媒体封入部73的构件。此第一封入构件733,与第一封入构件731一样,具有开口部7311、7312,分隔壁7313,孔7314,媒体流通部7315以及媒体流通口7316。另外,在由分隔壁7313分开的空间之中,其结构为内侧的空间,是第1冷却室731A,而外侧的空间,是第2冷却室731B。
在第一封入构件733上形成的分隔壁7313上,与第一封入构件731不同,形成向着第1冷却室731A及第2冷却室731B突出的凹凸型的曲折部7313B。此曲折部7313B,与形成为波形形状的分隔壁7313的曲折部7313A一样,是为了扩大密封到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及在第2冷却室731B内流动的冷却媒体与分隔壁7313的接触面积。据此,与曲折部7313A一样,因为扩大这些冷却媒体与分隔壁7313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从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向分隔壁7313的热传导的效率,并且,传递到分隔壁7313的热量,可以很容易地由流过第2冷却室731B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因此,可以利用第2冷却室731B内流过的冷却媒体高效地对第1冷却室731A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配管622是形成为近似U字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避开透过冷却媒体封入部内的光束透过区域设置配管的结构,可不问配管的形状。
图16为示出作为第一封入构件731的变型的第一封入构件734的内部正视图。
在第1封入构件734上,形成开口部7311、7312,通过安装第2封入构件732封闭开口部7311,形成冷却媒体封入部,形成将冷却媒体密封到内部的第1冷却室734A。
在此第1冷却室734上配置的盘旋的铜制配管7341围绕开口部7312的周围或围绕其大致一周半。在此配管7341的一个端部上,形成使冷却媒体从外部流入配管7341内的媒体流入部7342,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将在该配管7341内流动的冷却媒体送出到外部的媒体流出部7343。这两个媒体流入部7342及媒体流出部7343,由在第2封入构件732上形成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连通。就是说,在配管7341内,是使冷却媒体流过的第2冷却室734B。另外,围绕配管7341开口部的圈数可适当确定。
在这种结构的第1封入构件734中,对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的第1冷却室743A内的冷却媒体,由流过第2冷却室734B内,即配管7341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其中,配管7341,因为是盘旋配置成为围绕光束透过的开口部7312的周围,流过第2冷却室734B的冷却媒体不流入光束透过区域。由此,即使是流过第2冷却室734B的冷却媒体劣化,也可以防止光学像受到影响。另外,因为形成第2冷却室734B的配管7341的配置成为盘旋状,所以配管7341和第1冷却室的冷却媒体的接触面积可以飞跃地扩大。因此,第1冷却室734A内的冷却媒体,很容易受到在配管7341内流动的冷却媒体的冷却,可提高第1冷却室734A内的冷却媒体的冷却效率,可以高效地对液晶板441、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冷却媒体封入部621、73的冷却装置62、72,是分别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但也可以是固定于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任何一方。另外,在采用在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分别设置冷却装置62、72的结构时,可以更有效地对液晶板441进行冷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中继构件451的第1中继部451A上形成的冷却媒体流入部415A2,是与配置固定于液晶板保持框61的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B、72B的媒体流入部6221及媒体流通部7315相连接,但也可以与配置固定于光束入射侧的冷却装置62A、72A的相连接。另外,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侧与光束入射侧相比高温化倾向高,并且,与入射侧偏振片442相比射出侧偏振片443一方容易成为高温。因此,通过在开始时将冷却媒体送出到设置于光束射出侧的冷却装置62B、72B,可以向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提供温度更低的冷却媒体。从而,可以效率更高地进行液晶板441的光束射出面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冷却,可以使光学像的形成稳定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配管622、7341是以铜及铝等金属制作的,但也可以由特氟隆(注册商标)等挠性材料构成,也可以采用通过将冷却媒体流过的配管卷在构成第1冷却室的冷却媒体封入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而使配管与第1冷却室以可导热方式相接触,利用流过配管内的冷却媒体对第一冷却室内的冷却媒体进行冷却的结构。在此场合,因为可以在简化冷却媒体封入部的内部结构的同时,可以在光学装置44的组装之后,安装配管,所以可以简化光学装置44的制造工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62、72,是由固定件63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上,但也可以利用导热性粘接剂进行固定。另外,采用的是利用与液晶板保持框61配合的固定件63进行固定的结构,但如前所述,可以简单地将冷却装置62、72固定到液晶板保持框61。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冷却装置62、72,是在对液晶板441进行冷却的同时,对各个冷却装置62、72保持的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但最低限度对液晶板441进行冷却时,不一定必须对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保持和冷却。另外,在采用与液晶板441一起对这些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同时进行冷却的结构时,在与液晶板441一起对高温化显著的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进行冷却时,除了可以实现形成稳定的光学像之外,还可以抑制热劣化和越长制品寿命。另外,因为不需要新设置冷却入射侧偏振片442及射出侧偏振片443的冷却结构,可以简化光学装置44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对光学单元4具有平面观察时具有近似L字形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但并不限定于此,比如,也可以采用平面观察时具有近似U字形状的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的是使用三个液晶板441的投影机1的例子,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只使用一个液晶板的投影机、只使用两个液晶板的投影机或使用四个及四个以上的液晶板的投影机。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使用的是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板,但光入射面和光射出面也可使用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板。在此场合,通过将冷却装置62、72安装到液晶板的至少一方的面上,就可以达到上述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光调制元件使用的是液晶板,但也可以利用使用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元件。在此场合,可省略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偏振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只举出从屏幕观察方向进行投影的正面型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适用于从屏幕观察方向的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面型的投影机。
在以上的说明中揭示了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结构等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就是说,本发明主要是就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特定的图示及说明,但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目的范围,对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形状、材质、数量及其他详细的结构上由业者添加种种的变型。
因此,限定上面记述的形状、材质等的记述,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记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因此,以其形状或材质等的限定的一部分或全部限定以外的构件的名称的记述,也包含于本发明之中。
本发明可应用于投影机。

Claims (8)

1.一种光学装置,包括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的光调制元件,具有与此光调制元件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开口、保持上述光调制元件的保持框,和配置于该光调制元件的光束入射侧及光束射出侧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入射侧和光束射出侧上,设置有形成有与该光调制装置的图像形成区域相应的开口、封入冷却上述光调制元件的冷却媒体的容器状的冷却媒体封入部,
该冷却媒体封入部具有在包含上述开口的空间中密封封入上述冷却媒体的第一冷却室,和在避开上述开口的位置上与上述第一冷却室分开地形成的将另外的冷却媒体从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外部导入使其流通的第二冷却室,通过上述光调制元件和上述偏振片来封闭上述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冷却室内部配置有由导热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
上述第二冷却室成为该管状构件的内部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构件配置成为围绕上述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由导热材料构成,
在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中形成有围绕上述开口部的分隔壁,此分隔壁的内侧成为上述第一冷却室,外侧成为上述第二冷却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分隔壁的至少一部分之上,形成有向着该分隔壁的内侧和/或外侧突出的曲折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框上,形成有向着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的外侧突出的突起,
具有被覆于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外侧,通过与该突起接合,将该冷却媒体封入部固定于上述保持框的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媒体封入部,设置在上述光调制装置的光束射出侧及光束入射侧的两方,
具有连接各个冷却媒体封入部的第二冷却室的流路连接构件。
8.一种投影机,其将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息进行调制而形成光学像,将上述光学像扩大投影,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学装置。
CNB2005100569761A 2004-03-30 2005-03-24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05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0487A JP4419646B2 (ja) 2004-03-30 2004-03-30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100487/2004 2004-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7224A CN1677224A (zh) 2005-10-05
CN100520568C true CN100520568C (zh) 2009-07-29

Family

ID=35049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697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0568C (zh) 2004-03-30 2005-03-24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16988B2 (zh)
JP (1) JP4419646B2 (zh)
CN (1) CN100520568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657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08107656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10221506A (zh) * 2018-03-01 2019-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7271B2 (ja) * 2005-03-01 2008-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227969B2 (ja) * 2005-03-17 2009-02-18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KR100688978B1 (ko) * 2005-04-21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투사장치
US20070002191A1 (en) * 2005-07-01 2007-0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KR100628726B1 (ko) * 2005-07-26 2006-09-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투사장치
JP4301277B2 (ja) * 2006-09-29 2009-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8083355B2 (en) * 2006-09-29 2011-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JP5381449B2 (ja) * 2009-07-22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TWM380493U (en) * 2009-12-30 2010-05-11 Man Zai Ind Co Ltd Water-cooling heat-dissipating device
JP2013242466A (ja) * 2012-05-22 2013-12-05 Sony Corp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2016200656A (ja) * 2015-04-08 2016-1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8604770B (zh) * 2016-01-26 2020-07-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激光器装置
JP6885034B2 (ja) * 2016-11-25 2021-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8084726A (ja) * 2016-11-25 2018-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504470B2 (ja) 2016-12-22 2019-04-24 有限会社和氣製作所 受熱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87114B2 (ja) * 2017-06-01 2021-06-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6992502B2 (ja) * 2017-12-27 2022-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1694208B (zh) * 2019-03-14 2022-02-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JP2020201303A (ja) * 2019-06-06 2020-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0201426A (ja) 2019-06-12 2020-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54654A (ja) * 1984-08-27 1986-03-18 Fujitsu Ltd 液冷装置
JPH0743699Y2 (ja) * 1987-02-13 1995-10-0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投影型表示装置
JPH01159684A (ja) 1987-12-17 1989-06-22 Seiko Epson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H02275984A (ja) * 1990-03-26 1990-11-09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JPH04125538A (ja) * 1990-09-17 1992-04-27 Pioneer Electron Corp 偏光板及び液晶パネル用冷却装置
JPH10319381A (ja) * 1997-05-20 1998-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ライトバルブ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ライトバルブ装置を用いた液晶投写装置
JP3698086B2 (ja) 2001-10-16 2005-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子装置
JP3815382B2 (ja) * 2002-06-07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積層体、ケース、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冷却方法
JP3674783B2 (ja) * 2002-07-22 2005-07-20 株式会社桂精機製作所 ガス圧力調整器
JP3992005B2 (ja) * 2004-03-23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657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08107656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08107656B (zh) * 2016-11-25 2021-03-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和投影仪
CN110221506A (zh) * 2018-03-01 2019-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CN110221506B (zh) * 2018-03-01 2022-03-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20156A1 (en) 2005-10-06
JP4419646B2 (ja) 2010-02-24
US7216988B2 (en) 2007-05-15
CN1677224A (zh) 2005-10-05
JP2005284138A (ja) 2005-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0568C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EP1762892B1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projector with such liquid crystal panels, and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such a projector
CN100412624C (zh) 光调制元件、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US7150543B2 (en) Optical modulator holder,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US7585077B2 (en) 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jector
US7192143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JP4192882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7175283B2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projector
US20050117077A1 (en)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pparatus using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cooling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pparatus
CN100334502C (zh) 光调制元件保持体、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JP3966288B2 (ja)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017799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液冷装置
JP2007025384A (ja) 光変調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4015647B2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液冷装置
JP2004333526A (ja) 投射表示装置
JP6805751B2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06106250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冷装置
JP7416002B2 (ja) 光変調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0501563C (zh) 冷却单元的制造方法、冷却单元、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JP2005215198A (ja)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249950A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241863A (ja)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017786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とその液晶パネルの液冷装置
JP2006126456A (ja)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5275271A (ja) 光変調素子保持体、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