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3805C - 构件结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构件结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3805C
CN100513805C CNB2004800152992A CN200480015299A CN100513805C CN 100513805 C CN100513805 C CN 100513805C CN B2004800152992 A CNB2004800152992 A CN B2004800152992A CN 200480015299 A CN200480015299 A CN 200480015299A CN 100513805 C CN100513805 C CN 10051380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xing part
furthers
joining device
relati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52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8930A (zh
Inventor
善田阳一
松崎克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u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ku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600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587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oku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ku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8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8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38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380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18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using screw-thread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55Member ends joined by inserted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10T403/7077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for telescoping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10T403/7077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for telescoping members
    • Y10T403/7079Transverse p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10T403/7077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for telescoping members
    • Y10T403/7079Transverse pin
    • Y10T403/7081Multiple retain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75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 Y10T403/7077Interfitted members including discrete retainer for telescoping members
    • Y10T403/7079Transverse pin
    • Y10T403/7084Bolt, rivet, or scr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提供对管构件相互间进行固定时,即使其壁厚很薄,也能得到充分紧固力的构件结合装置。为此,本发明为了对具有成对的相对壁(53·53)的第一构件(5)和具有成对的相对壁(311·311)的第二构件(31)进行结合,构成了具备在上述第一构件(5)的规定处在其相对壁(53·53)间架设的第一架设构件(81)、在上述第二构件(31)的规定处在其相对壁(311·311)间架设的第二架设构件(82)、以及使这些第一架设构件(81)及第二架设构件(82)相互向靠近的方向拉近的拉近机构(6)的构件结合装置(8),利用上述拉近机构(6)产生的拉近力,对上述第一构件(5)和第二构件(31)进行压紧结合。

Description

构件结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如管构件及槽钢构件那样对具有成对的相对壁的构件相互之间进行结合时使用的构件结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例如像管构件那样用螺钉等使空心构件相互之间紧固并结合时,如专利文献1(特开平5-146316号公报)所示,用螺钉对重合的外形尺寸相互各异的、空心构件相互分离的外侧的壁相互之间进行紧固。
或者,可以举出了把空心构件相互间的外形尺寸设成相同,突出设置从一方的空心构件被插入另一方的空心构件内的内构件,并对在插入位置上使一方的空心构件的外壁和另一方的空心构件的内构件进行结合的方法等。
但是,如上所示,对相互分离的壁相互间进行紧固时,与对紧贴的壁相互间进行紧固的情况不同,为了该紧固力使壁凹向厚度方向进行作用,不能超越壁的厚度方向的刚性进行紧固。因此,壁的厚度较薄时,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紧固力很难使构件相互间可靠固定。此外,由于设在壁上的螺钉孔和螺钉间的公差以及螺钉孔加工误差等原因,经常在结合状态下产生一些松动。
另一方面,就后者情况而言,除了同样具有在结合状态下产生一些松动的不良情况外,还担心由此引起得不到使空心构件的端面相互间对接结合这种理想的结合状态(即端面相互间的对接部分产生意外的间隙)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力图提供对管构件相互间进行固定时,即使其壁厚很薄也能得到充分紧固力,且不产生松动,根据需要可使管构件的端面相互间可靠地紧贴并结合的构件结合装置。
也就是说,本发明相关的构件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为了使具有成对的相对壁的第一构件和具有成对的相对壁的第二构件进行结合的装置,其中,具备在上述第一构件的规定处在其相对壁间架设或使之介于其间的第一架设构件、在上述第二构件的规定处在其相对壁间架设或使之介于其间的第二架设构件、以及使这些第一架设构件及第二架设构件相互向靠近的方向拉近的拉近机构,利用上述拉近机构产生的拉近力,对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进行压紧结合。
如果是这样的话,利用拉近机构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拉近时,该力介于第一、第二架设构件沿着相对壁的面板方向作用。因此,拉近机构产生的拉近力不会凹向厚度方向进行作用,与现有的系结机构相比,第一、第二构件即使由比较薄的材料组成也可以充分地使构件相互间压紧固定。这里,没有必要与相对壁相互平行,例如也包含像圆管相互朝向的壁那样。此外,由于是使拉近力沿着相对壁的面板方向作用,由此使构件相互间压紧结合,所以拉近力直接成为压紧力,从而排除了发生松动的原因。
另外,本发明相关的构件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为结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装置,其中,具备在上述第一构件的规定处突出设置的定位机构、被设在上述定位机构的突出部具有内螺纹孔的第一固定部、设在上述第二构件的规定处具有螺钉穿通孔的第二固定部、通过使螺钉旋合以使这些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拉近的拉近机构,该拉近机构设定使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线,以产生通过拉近力使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沿着其接合面滑动的分力,上述定位机构,通过限制其滑动移动,以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
如果是这样的话,利用其拉近力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向靠近的方向紧密接合的同时沿着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面产生滑动方向的分力时,上述定位机构在规定处限制上述滑动移动,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可以得到可靠控制。这样的话,可以使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靠地紧贴并结合在规定位置上。此外,由于定位机构的突出部可以设定在壁厚上,所以通过在该突出部设置第一固定部,可以使内螺纹部分更长地设定。通过这样做,可以使螺钉旋合产生的拉近机构的拉近力更加可靠。
进而,上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具备对应于与上述滑动力近似垂直的朝向的力的防止偏移机构,由此该防止偏移机构限制与上述滑动力近似垂直的偏移作用,从而可靠地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这样的话,可以把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可靠地紧贴并结合在规定位置上。
还可以举出,在第一构件上介于第一构件以对相邻的第二构件相互间进行连结的形式加以适用时,作为使第二构件间的结合强度轻松提高,并且在其连结部使之弯曲时的理想形式,上述第一构件具备相互背离且随着朝向下方稍微向靠近的朝向倾斜的一对的接触面,并使上述第二构件的端面压紧该接触面以使该第二构件结合。
为了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合中可以对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定位,最好上述第二构件为管构件,同时上述第一构件具备断面轮廓形状与上述第二构件一致的管状的外构件和从其外构件的各端面突出到外方的内构件,把上述外构件的各端面作为上述接触面,把上述内构件的突出部分嵌入第二构件的端部,以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结合。这样的话,由于上述内构件在作为上述定位机构及上述防止偏移机构的作用上奏效,所以可以使两构件的接触面和端面无间隙可靠地紧贴并结合。
此外,作为为了在结合的同时可以可靠地进行上述定位的具体形式,如上所述,使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和第二架设构件或者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线设定为侧视时不与上述接触面垂直相交,如果事先由拉近力产生使接触面和端面滑动的分力的话,则由于该滑动力的作用,上述内构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第二构件的内周面紧密接合,从而可以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
为了能够从外部切实地对拉近机构进行操作,最好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使其连结方向与水平方向大致一致地进行配置,分别使被设在第一构件上的第一架设构件和被设在位于其两侧上的各第二构件上的第二架设构件连接的线侧视时成八字形而设定。
为了在连结限界部分的下侧有效防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因自重及承载载荷而分开,最好把侧视时成八字形的线设定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的上下方向的下半部领域。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工作台的总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工作台的总侧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工作台的总仰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顶板支持结构体的总侧视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连结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连结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7是表示图3的A领域中内部结构的横剖面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形态中主支架和辅助支架结合结构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中连结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A)及剖面图(B)。
图10是该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该实施形态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该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形态其他变形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相关的构件结合装置,适用于如图1等所示的工作台1。该工作台1,具备顶板2、主要支持该顶板2的主支架3以及把上述主支架3支持在其两端部上的支脚体4。
顶板2,如图1、2、3所示,把构成矩形板状的一对顶板要素21在深度方向对接并把它沿顶板要素21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设置而成。在各顶板要素21上,为了提高刚性,在其下面安装了侧支架22及辅助支架23。侧支架22,沿着顶板要素21的一方的长边构成被设在离它一定距离内方的角管状。辅助支架23,有多个被配置在上述各侧支架22间(本实施形态为三个),在与各顶板要素2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以构成连结一对顶板要素21之间的角管状。
主支架3,沿着顶板2的长度方向延伸,把多个构成纵长角管状的主支架要素31顺次连结。在本实施形态中该主支架3,相互对接的一对顶板要素21的限界附近的每一个,从整体上看有多个(2个)并列设在顶板2的中央。此外,主支架3间,在需要处间断地安装了为提高刚性及设定分离距离用的间隔套管支架32。上述主支架要素31,与上述顶板要素21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使之与各顶板要素21对应配置在其下方。
支脚体4,被配置在上述顶板2的左右两端部上,各支脚体4,具备构成一对角管状的支脚要素41、把各支脚要素41相互间在其上端部连结的构成角管状的横架构件42、被安装在上述支脚要素41下面的调整装置(图中未显示)。而且,上述横架设构件42的中央部内面结合了上述主支架3的端部,利用这些支脚体4及主支架3,如图4所示,独立形成可自立的顶板支持结构体7。
此外,该工作台1,属于可以使上述主支架要素31及顶板要素21的数量增减以改变长度尺寸的类型。
此外,在该工作台1上,在没有把顶板2放置在上述顶板支持结构体7上的状态,即在顶板2引起的载荷没有作用或者几乎没有作用的载荷非作用状态下,如图4所示,将成为上述主支架3的顶板支持面3a的中央部从其两端部向上方胀起的胀起形式P,同时,在把上述顶板2放置在上述顶板支持结构体7上的载荷作用状态下,由于该载荷引起的主支架3的挠曲,上述顶板支持面3a将成为作为齐平面或近似齐平面的齐平面形式Q。
具体地为把上述主支架3做成胀起形式P而在相邻的主支架要素31间的连结部使它弯曲,侧视时主支架3构成部分多角形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图5、6、7所示,在上述连结部,把相邻的主支架要素31相互间介于连结构件5进行连结。
连结构件5,具备断面轮廓形状与上述主支架要素31一致的管状的外构件51和被嵌入其外构件51内周由焊接等接合的上方进行开口的槽钢状的内构件52。上述内构件52,从上述外构件51的各端面51a突出在外方,其厚度尺寸比外构件51的厚度尺寸大以便保证为使主支架要素31相互间结合的刚性及强度。上述外构件51,承担着作为把主支架要素31的端面31a压到其各端面上的接触面51a的作用,随着相互背离的该上述各接触面51a朝向下方,稍微向靠近的方向倾斜。而且,把上述内构件52的突出部分嵌入主支架要素31的端部,同时通过把主支架要素31的端面31a接触到上述接触面51a上以便在该部分上进行弯曲。此外,主支架要素31的端面31a设置成与其长度方向垂直。另外,上述内构件52的突出部分,至少在宽度方向被牢固地嵌入主支架要素31的端部中。
这样的工作台1如下进行组装。
首先,连结主支架要素31以构成主支架3,同时在其主支架3的各端部安装支脚体4的横架设构件42,独立形成可自立的顶板支持结构体7。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上述主支架3中的顶板支持面3a的中央部成为从其两端部向上方胀起的胀起形式P。
而且,把顶板要素21放置在上述顶板支持结构体7的上方进行固定。该顶板要素21,在合适的时候安装侧支架22及辅助支架23。放置顶板要素21时,相邻的顶板要素21间形成少许间隙进行配置。而且,这样在整个顶板要素21,即装上了顶板2的其载荷作用下主支架3挠曲,主支架3的顶板支持面3a成为作为齐平面或近似齐平面的齐平面形式Q,结果,顶板面2a也成为平面。此外,这时顶板要素21间的间隙也消除且顶板要素21相互间无间隙地紧贴地系结。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第一构件的连结构件5和作为第二构件的主支架要素31的结合,将利用以下说明的构件结合装置8。
该构件结合装置8,具备在连结构件5的规定处S1与其深度方向相对的相对壁53·53间架设的第一架设构件81、在主支架要素31的规定处S2与深度方向相对的相对壁311·311间架设的第二架设构件82、以及使这些第一架设构件81及第二架设构件82相互向靠近的方向拉近的拉近机构6,利用上述拉近机构6产生的拉近力,对连结构件5的接触面51a和主支架要素31的端面31a进行压紧并结合。
第一架设构件81是,把圆柱的一部分构成纵向以平面切断的形状,且在其外周面以形成圆柱面部81a和平面部81b而构成的实心块状。而且,把与该轴垂直相交的内螺纹孔81c在上述平面部81b的中央部进行开口而贯通。
第二架设构件82,构成与上述第一架设构件81近似相同形状,并替代上述内螺纹孔81c,设置了螺钉穿通孔82c。
这些各架设构件81·82,被设在上述各相对壁53·311上的贯通孔91·92支持着其两端部。这样的贯通孔91·92构成几乎无间隙使上述架设构件81·82嵌合的形状,各架设构件81·82的平面部81b·82b与上述拉近方向垂直相交,并且它们相互背离地支持。
上述拉近机构6,做成了使螺钉B从平面部82b穿通上述螺钉穿通孔82c,通过在上述内螺纹孔81c上旋合其螺钉B,可使上述各架设构件81·82拉近地构成。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使侧视时上述各规定处S1·S2连接的线即螺旋前进方向设定为不与上述接触面51a垂直相交,以产生通过拉近力使接触面51a和端面31a滑动的分力。而且,由于该滑动分力,图5所示的上述内构件52的外周朝下面52x和上述主支架要素31的内周朝上面31x紧密接合,从而可以控制上述主支架要素31和连结构件5的上下方向的定位作用。上述线,构成侧视时“八”字形,并位于连结构件5及主支架要素31上的上下方向的下半部领域。
此外,上述螺钉B的朝向,与上述拉近方向一致,设定为该头部位于斜下,但是为了插入为旋紧或旋松该螺钉B的螺丝刀等工具,在上述主支架要素31的端部下面设置了在下方开口的开口部31c,上述内构件52的外周底壁部分,设置了构件位置余量52c。当内构件52的突出量较少的话,不一定需要设该构件位置余量52c。
而且,在系结状态下,从上述开口部31c插入并被旋紧的螺钉B,完全埋没在主支架要素31及连结构件5内,至少从侧面或上方看不到螺钉B。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中,也把主支架3和辅助支架23在其重合部分利用上述相同的构件结合装置8A进行结合。
该构件结合装置8A,如图8所示,把在作为第一构件的辅助支架23的立起相对壁231·231间架设的第一架设构件81A和在作为第二构件的主支架3的立起相对壁311·311间架设的第二架设构件82A,通过利用了螺钉B1的拉近机构6A拉近,以对主支架3的上面和辅助支架23的下面进行压紧并结合。
关于第一架设构件81A和第二架设构件82A,虽然在标度上与上述不同,但是它们形态相同,故在这里省略说明。
此外,支持各架设构件81A·82A的贯通孔91A·92A以及拉近机构6A也是相同形态,所以省略说明。
另外,在该构件结合装置8A中,螺旋前进方向垂直竖立,并与结合面(主支架3的上面和辅助支架23的下面)垂直。
再有,为插入上述螺钉B1的插入孔23c设在辅助支架23上,在系结状态下,从上述插入孔23c插入且被旋紧的螺钉B1,完全埋没在主支架3及辅助支架23内,并看不到螺钉B1。
这样,利用本实施形态的话,利用拉近机构6·6A把连结构件5和主支架要素31,或者辅助支架23和主支架3拉近时,该力介于第一架设构件81·81A、第二架设构件82·82A,沿着相对壁53·311·231的面板方向进行作用。因此,拉近机构6·6A产生的拉近力不会使壁凹向厚度方向进行作用,与现有的系结机构相比,主支架要素31等即使由比较薄的材料组成,也可以对构件相互间进行压紧固定。
此外,由于架设构件81·81A、82·82A的任何一个都承担作为螺母座的作用,所以可以减少部件。
再有,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例如,也可以架设一个上述二个主支架通用的架设构件。这样,如果架设多个构件通用的架设构件的话,则可以使结构更加简化。此外,这时把架设构件固定在主支架上的话,也可以省略上述间隙套管支架。进而,架设构件,也可以在用焊接等方法把两端固定在相对壁上的状态下介于该相对壁间。
当然,架设构件形状等可进行各种变更,此外,第一、第二构件如果是甚至具有槽钢状构件等相对的壁也无妨。
此外,本发明,当第一构件或第二构件的任何一方或双方没有相对壁时,或者虽有相对壁但是没有利用该相对壁结构时,也将提供有效的构件结合结构。
例如,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相关的构件结合装置8B,如图9所示,可以举出把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横架设构件42和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横架设构件31介于连结构件50进行连结的形式。
连结构件50,如图9(A)及图9(B)所示,具备被安装在第一横架设构件42的规定处所设置的开口部分421上且被内置于第一横架设构件42中的里面接触部54、通过从该里面接触部54紧密接合贯通横架设构件42的开口部分421以突出在外部并作为定位机构及防止偏移机构发挥作用的突出部55。该突出部55,其宽度方向的外部尺寸事先设定的值,相对被连结在该第一横架设构件42上的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宽度方向的内部尺寸,应正好能使之紧密接合地嵌入其中;该上下方向的内部尺寸事先设定的值,相对被连结在该第一横架设构件42上的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上下方向的内部尺寸,应正好能使之宽松地嵌入其中。
另一方面,在从连结构件50的规定处S1即突出部55的突出端面朝向反突出方向向斜上方倾斜的位置上,形成了内螺纹状的第一固定部81B,在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规定处S2即低于上述第一横架设构件42的固定部的、与上述第一固定部81B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在该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相对的立起壁间架设与上述实施形态具有相同螺钉穿通孔的架设构件以形成第二固定部82B。
而且,通过使用螺栓状的拉近机构6B使这些第一固定部81B及第二固定部82B相互向靠近的方向拉近,由于该拉近机构6B引起的拉近力z,把第一横架设构件42的立起壁作为本发明的接合面42a,把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端面31a作为本发明的接触面31a,以使这些两横架设构件42和31相互间连结。
这时,本实施形态,由于上述第一固定部81B和第二固定部82B的位置关系,使侧视时S1和S2连接的线即螺旋前进方向实现了不与上述接合面42a垂直相交的设定。为此,拉近力z不仅作为把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端面31a压紧在第一横架设构件42的立起壁上的力y作用,而且还产生沿着接合面42a及接触面31a使第二横架设构件31相对第一横架设构件42滑动的分力x。而且,利用其滑动分力x,上述突出部55的外周朝下面55a通过接合上述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内周朝上面31b,以作为限制一定以上的滑动作用的定位机构发挥作用,此外,该突出部55的宽度方向的立起面在被紧密接合地插入在第二横架设构件31的立起壁的内壁上时作为限制宽度方向位移的防止偏移机构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可以通过把内螺纹状的第一固定部81B设置在具有容易设成厚壁的突出部55的连结机构50上,以便使内螺纹部分更长地设定,所以可以使螺钉旋合产生的拉近机构6B的拉近力更加可靠。
此外,螺钉B的朝向与上述拉近方向一致,设定为该头部位于斜下,但是为了插入为旋紧或旋松该螺钉B的螺丝刀等工具,在上述第二横架设构件31下面设置了在下方开口的开口部311。
而且,在系结状态下,从上述开口部311插入并被旋紧的螺钉B,完全埋没在第一横架设构件42及第二横架设构件31内,至少从侧面或上方看不到螺钉B。
上述实施形态,如果是可以设置开口部分421及连结构件50的地方的话,则是可以实施的。
此外,作为设在第二构件31上的第二固定部82B的形态,如图10立体图所示,也可以是在立起相对壁231·231间形成圆孔以穿通圆柱状的架设构件82。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作为第二固定部设置四角柱状的架设构件811。同图的架设构件811,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二构件310的立起相对壁间,是一个并不贯通立起相对壁的例子。
进而,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具有弯曲成“コ”字型的板构件313的立起相对壁314·314间对架设构件进行架设,把该板构件313插入作为第二构件的角管状的第二构件310内,通过焊接等方法与内壁联接,以便在角管状的构件310上设置第一固定部812。
这样,通过根据接合的构件及地方选择上述的这些形态并加以适用,就可以把本实施形态的适用范围应用更广。
此外,如图13所示,连结两个角管状的构件315·316时,也可以利用第一构件315的断面上的位于隔离构件317等上方的空间317a,以在第二构件316上形成与上述空间317a对应的断面形状的突出部分318,通过把该突出部分318插入上述空间317a中以作为本发明的防止偏移机构发挥作用。另外,把这种接合形态作为本实施形态相关的定位机构及防止偏移机构使用的话,可以更适合地结合两构件。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相关的构件结合装置中,通过与对构件进行接合的机构同时使用,则可以更适合且广泛地加以适用。
进而,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例,如图14所示,也可以通过在作为第一构件的支柱342的规定处S1用焊接等方法外加长方体状的连结构件350B,连结作为第二构件的横架设构件331。该连结构件50B,本体与上述连结构件50的突出部55相同,通过直接被嵌入在横架设构件331的端部331a,在作为定位机构及防止偏移机构的作用上奏效。该连结装置350B的规定处S1,设有被配设在倾斜的方向上的内螺纹状的第一固定部381C,通过图中未显示的拉近机构使该第一固定部381C和与上述的连结构件50相同以设在横架设构件31上的第二固定部382C拉近进行连结,表示与上述连结装置50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是这样的话,加上上述的连结装置50的作用和效果,则特别适合适用于,例如缺少为在支柱342的内部可插入里面接触构件等的空间,不能插入别的构件的情况,以及正如同图所示在支柱342上从多个方向连结横架设构件331的情况。
此外,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其他变形例,如图15所示,可以举出把安装在作为第一构件的支柱442上端部上的盖子作为连结构件450C利用以连结横架设构件431的形式。该连结构件450C,在该本体451的规定处,具有被配设在倾斜的方向上的内螺纹状的第一固定部481D、从本体451突出的突出部455、作为与支柱442上端部端面成同一形状的平板的上面部456。把该连结构件450C配置在支柱442上时,在该支柱442的端部上,一边把本体吞入一边放置连结构件450C的上面部456,然后通过使该连结构件450C向设在支柱442规定处S1上的第一开口部422的方向移动,以使突出部455向设在支柱442上的第二开口部423之外突出。另一方面,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在应与该支柱442接合的作为第二构件的横架设构件431的立起相对壁间事先架设作为第二固定部发挥作用的架设构件。而且,贯通该架设构件且贯通支柱442以使从横架设构件倾斜插入的螺钉等拉近机构旋合在上述第一固定部481D上,通过紧固,以使支柱442和横架设构件431之间拉近,由此可以把横架设构件431的端面431a压紧在支柱的外壁上进行紧贴并固定。
而且,这时,还产生作为分力作用于支柱442并在横架设构件431上向与拉近方向垂直的上方滑动的滑动力,通过使横架设构件431的底壁的上面系止在突起455的朝下面,可以把该突起455作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有效地发挥作用。
进而,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其他变形例,如图16所示,可以举出把作为第一构件的第一横架设构件510和作为第二构件的第二横架设构件520介于连结构件500进行连结的形式。
连结构件500,通过在设于第一横架设构件510规定处上的螺钉孔511的位置安装螺栓b2及螺母n2以便外加在第一横架设构件510上进行设置,它具备安装第二横架设构件520时露出在外部的中间部501、安装第二横架设构件520时通过被嵌入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内部以作为本发明相关的定位机构及防止偏移机构发挥作用的突出部502。该突出部502,其宽度方向的外部尺寸设定的值,相对第二横架设构件520宽度方向的内部尺寸可以紧密接合地嵌入;上下方向的内部尺寸设定的值,相对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下方向的内部尺寸可以宽松地嵌入。
另一方面,在从突出部502的突出端面502a朝向反突出方向向斜下方倾斜的位置上,设置了内螺纹状的第一固定部503,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板520a的规定处,使上板520a陷入成侧视时“ㄑ”字状,并在该陷入的倾斜面521上设置了设有螺钉穿通孔522的第二固定部523。而且,把连结构件500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接合时的中间部501的面作为本发明的接合面501a,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端面作为本发明的接触面520t。
这里,使用螺栓状的拉近机构6B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拉近时,不仅把接合面501a压紧在接触面520t上的力发生作用,而且还产生接触面520t沿着接合面501a向下方向滑动的力。并且,由于其滑动力的作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板520a通过接合突出部502以限制一定以上的滑动作用,该突出部502作为定位机构进行作用。这样,第一横架设构件510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介于连结构件500被连结在规定处。
如果是这样的话,第一横架设构件510的内部空间较窄时,也可以使第二横架设构件520连结。此外,突出部502由于可以设定为厚壁,所以通过在该突出部502上设置第一固定部503,则可以使内螺纹部分更长地设定。通过这样做,可以使螺钉旋合产生的拉近机构6B的拉近力更加可靠。进而,对第一横架设构件510施加的加工由于只是设置螺钉孔,所以可以很容易对连结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地方进行设定。此外,由于是介于连结构件500对第一横架设构件510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进行接续,所以通过适当地调整中间部501的形状,还可以适当地对连结第一横架设构件510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角度进行设定。
接着,如图17所示,可以举出把连结构件500b固定在第一横架设构件510b上的形式。连结构件500b,在连结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侧面上,在具有在长度方向延伸的轨道槽513的第一横架设构件510b上,具有可与该轨道槽513系合的系合面504,通过该系合面504与轨道槽513系合,以固定第一横架设构件510b及连结构件500b。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可靠地接续第一横架设构件510b和连结构件500b,同时可以沿着轨道槽513把第二横架设构件连结在所希望的地方上。
此外,如图18所示的连结构件500c那样,为了使拉近机构6B的拉近方向和连结构件500c所设置的第一固定部503c所面对的方向一致,可以举出设置倾斜的突出端面502c的形式。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可以使内螺纹部分更长地设定,所以可以进一步可靠地连结第二横架设构件520。
这里,把在图16~18所示的第2横架设构件520上设置第二固定部523的形式,以立体图表示在图19中。该形式,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板520a上设置开口520b,通过插入具有螺钉穿通孔522的固定构件521a以设置第二固定部523。如果是这样的话,对第二横架设构件520施加的加工由于只是设置开口520b,所以可以很容易使第二横架设构件520连结在连结构件500上。此外,图20所示的是,把设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上的开口520c做成单纯的长方形状,通过把由对具有螺钉穿通孔522b的短册状的板材进行弯折而制成的固定构件521b插入上述开口520c中以设置第二固定部523b的形式。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对第二横架设构件520施加的加工只是开设开口520c,并且只要通过弯曲板材,就可以制作固定构件521b,所以可以更简单地设置第二固定部523b。
进而,如图21所示,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规定处把相互平行的两个切口设在长度方向,通过在对该两个切口之间的部分进行冲压加工而设置的侧视时为“ㄑ”字状的陷入521c上设置螺钉穿通孔522c以形成第二固定部523c。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可以在不使用别的构件的情况下把第二横架设构件520连结到连结构件500等。
接着,如图22所示,可以举出通过从设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上的开口520d到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内部下方,把具有螺钉穿通孔522d的固定构件521d落入其中,并焊接在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下板520x上,以设置第二固定部523d的形式。如果是这样的话,固定构件522d在上部与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板520a相接,在下部与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下板520x相接。通过这样做,由于可以把对于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拉近机构6B的拉近力分散传递到第二横架设构件520的上板520a和下板520x上,所以可以使拉近力有效地作用于第二横架设构件520以便向连结构件500等进行连结。
其他的构成,也可以在不超过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利用可能性
利用以上详细叙述的本发明的话,由拉近机构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拉近的话,该力将介于第一、第二架设构件沿着相对壁的面板方向作用。因此,拉近机构产生的拉近力不会使壁凹向厚度方向进行作用,与现有的系结机构相比,第一、第二构件即使由比较薄的材料组成,也可以充分地对构件相互间进行压紧固定。
此外,利用本发明的话,如果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拉近的话,该力将产生使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沿着该接合面滑动的分力,由于其滑动分力作用,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向靠近的方向紧密接合,同时可以沿着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面控制滑动方向的定位作用。也就是说,因拉近机构产生的拉近力直接在定位作用上奏效,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有效准确地对两个方向进行定位。

Claims (18)

1.一种构件结合装置,其中,它是为了使具有成对的相对壁的第一构件和具有成对的相对壁的第二构件进行结合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上述第一构件的规定处在该第一构件的相对壁之间架设或使之介于该第一构件的相对壁之间的第一架设构件、
在上述第二构件的规定处在该第二构件的相对壁之间架设或使之介于该第二构件的相对壁之间的第二架设构件、以及
使这些第一架设构件及第二架设构件相互向靠近的方向拉近的拉近机构,
利用上述拉近机构产生的拉近力,对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进行压紧结合,
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的相对壁立起,
上述第一构件和上述第二构件的相对壁上分别设有贯通孔,
第一架设构件是把圆柱的一部分构成纵向以平面切断的形状,且在其外周面是以形成圆柱面部和平面部的方式而构成的实心块状,
第二架设构件构成与上述第一架设构件近似相同形状,
通过使具有上述平面部的第一架设构件及第二架设构件插通上述贯通孔,从而将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及第二架设构件架设在立起的相对壁之间,
上述贯通孔构成为几乎无间隙使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及第二架设构件嵌合的形状,
上述平面部与上述拉近的方向垂直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拉近机构是利用螺旋前进机构使上述第一架设机构和第二架设机构拉近紧固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拉近机构使螺钉穿通设在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和第二架设构件的任意一方上的螺钉穿通孔,通过使上述螺钉旋合在设于另一方的内螺纹孔上,以使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和第二架设构件拉近。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构成角管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在上述第一构件中,把相邻的第二构件相互间介于第一构件进行连结,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具备相互背离且随着朝向下方稍微向靠近的朝向倾斜的一对的接触面,并使上述第二构件的端面压紧该接触面以使该第二构件结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构件是管构件,同时上述第一构件具备断面轮廓形状与上述第二构件一致的管状的外构件和从其外构件的各端面突出到外方的内构件,把上述外构件的各端面作为上述接触面,把上述内构件的突出部分嵌入第二构件的端部,以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结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使上述第一架设构件和第二架设构件连接的线设定为侧视时不与上述接触面垂直相交,并事先由拉近力产生使接触面和端面滑动的分力,由于该滑动力的作用,上述内构件的外周面和上述第二构件的内周面紧密接合,从而可以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使其连结方向与水平方向大致一致地进行配置,分别使被设在第一构件上的第一架设构件和被设在位于其两侧上的各第二构件上的第二架设构件连接的线侧视时成八字形而设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侧视时成八字形的线设定在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的上下方向的下半部领域。
10.一种构件结合装置,其中,它是为结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述第一构件的规定处突出设置的定位机构、
被设置在上述定位机构的突出部具有内螺纹孔的第一固定部、
设在上述第二构件的规定处具有螺钉穿通孔的第二固定部、
通过使螺钉旋合以使这些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拉近的拉近机构,
该拉近机构设定使上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线,以产生通过拉近力使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沿着其接合面滑动的分力,上述定位机构,通过限制其滑动移动,以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
上述第二构件具有立起的相对壁,
上述第二构件的相对壁上分别设有贯通孔,
第一固定部是把圆柱的一部分构成纵向以平面切断的形状,且在其外周面是以形成圆柱面部和平面部的方式而构成的实心块状,
第二固定部构成与上述第一固定部近似相同形状,
通过使具有上述平面部的第二固定部插通上述贯通孔,从而将该第二固定部架设在立起的相对壁之间,
上述贯通孔构成为使第二固定部嵌合的形状,
上述平面部与上述拉近的方向垂直相交。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至少任何一个具备对应于与靠近的方向的力及滑动力的双方近似垂直的朝向的力的防止偏移机构,该防止偏移机构通过限制与上述靠近的方向的力及滑动力的双方近似垂直的方向的位移,从而可以控制上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定位作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二构件是管构件,同时上述第一构件具备突出到外方的内构件,通过把该内构件嵌入第二构件的端面,使上述内构件作为上述定位机构及上述防止偏移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内构件具有成对的相对壁,上述第一固定部是架设在上述相对壁间或使之介于其间的第一架设构件,上述管构件具有成对的相对壁,上述第二固定部是架设在上述相对壁间或使之介于其间的第二架设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何一项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构成角管状。
15.如权利要求10~13任何一项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在上述第一构件中,把相邻的第二构件相互间介于第一构件进行连结,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具备相互背离且随着朝向下方稍微向靠近的朝向倾斜的一对的接触面,并使上述第二构件的端面压紧该接触面以使该第二构件结合。
16.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一固定部被外加在上述第一构件上而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构件具有轨道槽,上述第一固定部通过与上述轨道槽系合而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构件结合装置,其中,上述第二固定部通过在设于第二构件规定处的开口插入具有螺钉穿通孔的固定构件而形成。
CNB2004800152992A 2003-06-04 2004-05-19 构件结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80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0043A JP4458774B2 (ja) 2002-10-28 2003-06-04 部材結合装置
JP160043/2003 2003-06-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8930A CN1798930A (zh) 2006-07-05
CN100513805C true CN100513805C (zh) 2009-07-15

Family

ID=3350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529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3805C (zh) 2003-06-04 2004-05-19 构件结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24130B2 (zh)
CN (1) CN100513805C (zh)
DE (1) DE112004000954B4 (zh)
WO (1) WO20041091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27088C2 (sv) * 2005-04-11 2005-12-20 Vaederstad Verken Ab Skarvanordning vid en lantbruksmaskin
US7744112B2 (en) * 2006-01-24 2010-06-29 Atc Leasing Company, Llc Low profile saddle mount
DE102006011760A1 (de) * 2006-03-13 2007-08-02 König + Neurath AG Rohrverbindung
US7818923B2 (en) * 2006-03-17 2010-10-26 Alvarez David J Tile spacer
US8622413B2 (en) 2006-08-09 2014-01-07 Atc Transportation Llc Front tow extended saddle
US7595565B2 (en) * 2007-08-14 2009-09-29 Jetpro Technology Inc. Do-it-yourself wind power generation wall
JP5426557B2 (ja) * 2007-10-03 2014-02-26 サン−ゴバン グラス フランス 2つの中空セクション部品端接続用コネクタ
WO2009115858A1 (en) * 2008-03-20 2009-09-24 Sidel Participations Coupling device for an article handling machine
US8784596B2 (en) 2010-11-19 2014-07-2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for making and joining composite sandwich shell edge joint
US8875931B2 (en) * 2010-11-19 2014-11-04 The Boeing Company Composite sandwich shell edge joint
JP5575035B2 (ja) * 2011-03-29 2014-08-2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フレーム構造
DE202013105425U1 (de) * 2013-11-28 2015-03-02 Rk Rose + Krieger Gmbh Verbindungs- Und Positioniersysteme Abstandshalter für eine Gleitführung und Hubsäule
GB2520947B (en) * 2013-12-03 2018-09-05 Stannah Stairlifts Ltd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stairlift rail from tubular sections
DE102015002272B4 (de) * 2015-02-20 2020-06-18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hemnitz Hohlprofilverbindung zum Verlängern oder rechtwinkligen Verbinden von rechteckige Querschnitte aufweisenden Hohlprofilen
US10316508B1 (en) * 2015-03-17 2019-06-11 Thomas G. Hendry Screen support assembly with wide lateral support efficiency
USD856781S1 (en) 2018-02-23 2019-08-20 Thomas G. Hendry Corner bracket for a screen enclosure assembly
USD941499S1 (en) 2018-02-23 2022-01-18 Thomas G. Hendry T-bracket for a screen enclosure assembly
US10738457B1 (en) * 2015-03-17 2020-08-11 Thomas G. Hendry Screen support assembly with wide lateral support efficiency
USD854710S1 (en) 2015-03-17 2019-07-23 Thomas G. Hendry Structural post for a screen enclosure
US9605425B1 (en) * 2015-03-17 2017-03-28 Thomas G. Hendry Screen support assembly with wide lateral support efficiency
USD879326S1 (en) 2018-02-23 2020-03-24 Thomas G. Hendry Structural beam for a screen enclosure assembly
US10508467B2 (en) * 2015-08-19 2019-12-17 biljax, inc. Engineered floor and scaffold systems
WO2018081415A1 (en) 2016-10-27 2018-05-03 Steelcase Inc. Flip top table
DE102018101993A1 (de) * 2018-01-30 2019-08-01 Frank Nickl Rohrverbindungsvorrichtung
USD954301S1 (en) 2020-01-20 2022-06-07 Thomas G. Hendry Structural beam for a screen enclosure
US11008760B1 (en) * 2020-01-23 2021-05-18 Lahui Tang Panel splicing structure capable of repeated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without damage and rapid splicing
EP3858678B1 (en) * 2020-01-30 2022-03-09 Thule Sweden AB Crossbar and coupling member for a crossbar
CA3129597C (en) 2020-09-02 2023-07-18 Bil-Jax, Inc. A floor struct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5929A (en) * 1993-08-19 1995-11-14 B-Line Systems, Inc. Ladder-type cable tray system
CN2415191Y (zh) * 2000-01-31 2001-01-17 梁少敏 一种杆件交叉连接的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386323A (fr) * 1963-11-15 1965-01-22 Vallourec Structures démontables en profilés perforés
FR1422373A (fr) * 1964-11-12 1965-12-24 Système de montage pour réalisations d'ensembles tubulaires
GB1199514A (en) * 1968-01-30 1970-07-22 Williams Holdings Ltd Edward Means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Parts.
GB1314878A (en) * 1968-01-30 1973-04-26 Williams Holdings Ltd Edwards Means for interconnecting two parts
CH471310A (de) * 1968-06-20 1969-04-15 Glissa Ag Eck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Fenster- und Türrahmen
DE2026946A1 (de) * 1970-06-02 1971-12-16 Vaw Ver Aluminium Werke Ag Anordnung zum Verbinden von Hohlprofilen
YU34064B (en) * 1970-10-03 1978-10-31 Lavracione Leghe Leggere Spa Profile particularly for manufacturing frames of wings for windows and doors
JPS50118154U (zh) 1974-03-11 1975-09-26
JPS5252732Y2 (zh) 1975-05-08 1977-11-30
FR2477443A1 (fr) * 1980-03-05 1981-09-11 Reith Charles Procede d'assemblage de profiles metalliques tubulaires
US4557467A (en) * 1984-08-14 1985-12-10 Lin Ta C Elbow of staircase hand rail
JPS61129913U (zh) 1985-01-31 1986-08-14
JPH0450825Y2 (zh) 1988-12-28 1992-12-01
US5127762A (en) * 1989-03-03 1992-07-07 Republic Tool & Mfg. Corp. Connector assembly
US5078534A (en) * 1990-12-19 1992-01-07 Samson Truss Corporation Flush nut connectors
FR2682738B1 (fr) * 1991-10-18 1995-02-10 Alcan France Sa Aluminium Embout de liaison entre deux profiles.
JP2754989B2 (ja) 1991-11-27 1998-05-20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テーブル
JP3181375B2 (ja) * 1992-05-30 2001-07-03 株式会社豊夢 接合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部材の接合方法並びに構造部材間の接合構造
US5504542A (en) * 1993-10-29 1996-04-02 Nidek Co., Ltd. Stereoscopic retinal camera having judging mechanism of alignment condition
JPH0858576A (ja) * 1994-08-17 1996-03-05 Itec Kk ガイドレールの接続構造
US6474747B2 (en) * 2000-11-30 2002-11-05 Homelite Technologies Limited Split boom coupling structure
ITBO20010162A1 (it) * 2001-03-21 2002-09-21 Butaz Internat Dispositivo di connessione angoalre per strutturre tubolari, in particolare per strutture ad uso sportivo
US6676326B2 (en) * 2001-06-25 2004-01-13 Wen-Chang Wu Square lamp post insertional conjoinment structure
JP4170726B2 (ja) 2002-10-28 2008-10-22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テーブル
JP4296903B2 (ja) 2003-11-13 2009-07-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ナット保持装置及びナットホルダ
JP4296913B2 (ja) 2003-12-03 2009-07-15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ボルト受け具及びボルト受け具の取付構造
AT7093U1 (de) * 2003-12-15 2004-10-25 Komperdell Sportartikel Gmbh Klemmvorrichtung für teleskopartig ineinander geschobene roh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5929A (en) * 1993-08-19 1995-11-14 B-Line Systems, Inc. Ladder-type cable tray system
CN2415191Y (zh) * 2000-01-31 2001-01-17 梁少敏 一种杆件交叉连接的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109129A1 (ja) 2004-12-16
US20060115324A1 (en) 2006-06-01
DE112004000954T5 (de) 2006-04-13
DE112004000954B4 (de) 2011-12-29
US7524130B2 (en) 2009-04-28
CN1798930A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3805C (zh) 构件结合装置
US20050284060A1 (en) Rigid foam building panel
KR100862881B1 (ko) 베이스 금속구 및 외벽 시공 구조
JP2005320860A (ja) 部材相互の接合金具および上下階縦枠材接合構造並びに接合方法
JP2010101099A (ja) 柱脚金物
JP2005343573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室
JP6245857B2 (ja) 橋梁の遊間における架設材の支持装置
JP2020111930A (ja) 木質梁接合構造
JP4326926B2 (ja) 梁受け金物
JP2004257111A (ja) ユニットハウス構造
TWI402401B (zh) 支持元件總成
JP3214851U (ja) 折板屋根用取付具
JP2908727B2 (ja) エキスパンションジョイント
JP4058636B2 (ja) 簡易建物の梁と屋根パネルとの連結具
JP4167609B2 (ja) ホールダウン金物およびその金物と支持ボルトとの固定構造
WO2018230014A1 (ja) 弾塑性エレメン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サイスミックタイ、ならびにボイラの支持構造体
JP4728742B2 (ja) 定力伸縮装置
JP2008291508A (ja) 耐力壁並列式の壁構造および建築構造物
JP7384633B2 (ja) 締め具及び固定具
JP6487806B2 (ja) 柱、柱の下部構造体との締結構造及び建物ユニット
JP2009114759A (ja) 建物ユニットの連結装置
JP2009197441A (ja) 梁・梁接合構造及び柱・梁接合構造
KR102551667B1 (ko) 곡선형 연결부재를 이용하여 내진성을 강화한 기둥과 보의 연결구조
JPS6344040A (ja) 柱・ブレ−ス接合部構造
JP2019060086A (ja) 屋根構造および建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8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18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