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9025C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9025C
CN100469025C CNB2004800000824A CN200480000082A CN100469025C CN 100469025 C CN100469025 C CN 100469025C CN B2004800000824 A CNB2004800000824 A CN B2004800000824A CN 200480000082 A CN200480000082 A CN 200480000082A CN 100469025 C CN100469025 C CN 10046902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000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8315A (zh
Inventor
迫田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8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8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02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02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Abstract

提供了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执行的通信,其中当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来执行访问控制,使得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时,使从通信站发送的“经过处理而不容易出错的报头区域如分组的物理层报头部分”至少具有提取分组有效载荷中的信息所需的信息以及用于控制由于另一个分组的发送而产生的分组发送的访问保留的字段,从而可以执行使用该字段的处理。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例如执行数据通信等的无线LAN(局域网:局部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特别涉及使用CSMA(载波检测多路访问)执行访问的情况下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无线LAN系统中的介质访问控制,由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方法等规定的访问控制是广泛公知的。IEEE802.11方法的详细描述见国际标准ISO/IEC 8802-11:1999(E)ANSI/IEEE标准802.11,1999版,部分11:无线LAN介质访问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等。
使用图12来说明根据传统IEEE 802.11方法的访问竞争方法。在IEEE 802.11方法中,定义了四种IFS(帧间空间)作为分组间隔。这里说明其中的三种。作为IFS,SIFS(短IFS)、PIFS(PCF IFS)和DIFS(DCFIFS)按照从短到长的长度次序来定义。在IEEE 802.11中,采用CSMA(载波检测多路访问)作为基本介质访问过程,其中,在发送器发送某东西之前,退避(back-off)定时器在一个随机时间段上工作,同时监视介质的状态,并且只有当在该时间段内不存在发送信号时才给予发送权。
当根据CSMA过程(称作DCF:分布式协调功能)发送正常分组时,首先在完成某分组的发送之后的DIFS时间段内监视介质的状态,如果在该时间段内不存在发送信号,则执行随机退避,并且如果在该时间段内还不存在发送信号则给予发送权。另一方面,当发送具有极高紧急度的分组如作为确认响应信号的ACK时,允许在SIFS分组间隔之后发送该分组。因此,有可能比根据CSMA过程发送的正常分组更早地发送具有高紧急度的分组。
这就是为什么定义不同类型的IFS的原因,并且对于分组发送权的冲突,根据IFS是SIFS、PIFS还是DIFS,确定优先级次序。
下一步,以作为IEEE 802.11的扩展标准的IEEE 802.11a为例,并且使用图13和14对帧格式(分组格式)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根据IEEE 802.11a的帧格式的图。前置(preamble)被添加到每个分组的首部以表示分组的存在。根据该标准,已知符号模式被定义为前置,并且接收器根据该已知模式判断接收信号是否有资格为前置。
在前置之后,定义了信号字段。对分组的信息部分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存储在信号字段中。对分组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称作PLCP报头(物理层收敛协议报头),并且PLCP报头包括表示信息部分的发送速率的速率字段(另外,还包括作为PLCP报头的一部分的业务字段,但是,下面为了简化说明起见而将其统称作信息部分)、表示信息部分的长度的数据长度字段、奇偶校验比特、编码器的尾比特等。接收器根据PLCP报头的速率和长度字段的解码结果执行随后信息部分的解码操作。
抗噪声的编码被应用于存储PLCP报头的信号部分,并且以等于6Mbps的速率执行发送。另一方面,普通分组中的信息部分以在接收器中根据SNR等产生尽可能少的错误的范围内提供最高比特速率的发送速率模式来发送。如图13所示,在IEEE 802.11a中定义了总共八种发送速率模式即6,9,12,18,24,36,48和54Mbps。
因此,在发送和接收设备处于附近的情况下,选择具有高比特速率的发送速率模式,并且在位于远处的通信站中对该信息进行解码可能是不可能的。信息部分作为PSDU(物理层业务数据单元)被传送到作为上层的链路层。
图14是示出PSDU的帧字段的图。虽然在IEEE 802.11中定义了一些帧类型,但是这里仅说明对于说明必要的三种帧。
帧控制字段和持续时间字段共同地定义在每个帧中。表示帧的种类、使用等的信息存储在帧控制字段中。而且,后面详细说明的用于NAV(网络分配向量)的信息存储在持续时间字段中,并且在其中写入直到完成分组事务为止的时间段。在数据帧中,不同于上述,存在用来指定发送源、目的通信站等的四个地址字段、顺序字段(SEQ)、作为要提供给上层的净信息的帧主体以及作为校验和的FCS(帧校验序列)。在RTS帧中,不同于上述,存在表示目的地的接收器地址(RA)、表示发送源的发送器地址(TA)以及作为校验和的FCS。在CTS帧和ACK帧中,不同于上述,存在表示目的地的RA和作为校验和的FCS。
使用图11和15来说明IEEE 802.11中的RTS/CTS过程。在特殊(ad hoc)环境的无线LAN网络中,通常公知的是,发生隐藏终端的问题并且根据RTS/CTS过程的CSMA/CA公知为用于解决大部分该问题的方法。该方法也用于IEEE 802.11中。
使用图11来说明RTS/CTS过程中的操作的例子。图11示出将某信息(数据)从通信站STA0发送到通信站STA1的例子。在发送实际信息之前,通信站STA0根据CSMA过程向作为信息目的地的通信站STA1发送RTS(请求发送)分组。当通信站STA1接收到该分组时,向通信站STA0发送用来反馈接收到RTS的CTS(清除发送)分组。当在通信站STA0中无故障地执行CTS的接收时,则认为介质是无阻的并且立即发送信息(数据)分组。在通信站STA1中无故障地完成接收之后,返回ACK以完成一个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
使用图15来说明在该过程中发生的操作。在图15中,对存在通信站STA2、STA0、STA1和STA3并且只有彼此相邻的通信站才处于电波的传达范围内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假定为通信站STA0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信息的情况。在根据上述CSMA过程确认介质在预定时间段(从时间T0到时间T1)内是无阻的之后,通信站STA0在时间T1开始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2的RTS分组。表示分组是RTS的信息被写入在RTS分组的帧控制字段中,直到完成那个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为止的时间段(也就是,直到时间T8为止的时间段)被写入在持续时间字段中,目的通信站(STA1)的地址被写入在RA字段中,并且其地址(STA0)被写入在TA字段中。
这里,应当注意这样一点,即通信站STA0需要在发送RTS的时候确定完成事务的时间,因此有必要使随后发送和接收的CTS分组、数据分组和ACK分组的发送速率模式在发送RTS的时候变得确定。
该RTS分组也由通信站STA0附近的通信站STA2接收。当接收到RTS信号时,通信站STA2在发现前置时开始接收操作,并且还根据通过对PLCP报头进行解码而获得的信息对PSDU进行解码。从PSDU中的帧控制字段识别出分组是RTS分组并且知道通信站STA0要发送某信息。而且,从RA字段识别出通信站STA2不是目的通信站。然后,为了不中断通信站STA0的发送,通信站STA2在不监视介质的情况下知道介质处于占用状态,并且停止发送直到完成该事务为止,也就是,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直到完成ACK发送的时间T8为止。该操作称作设置NAV(网络分配向量)等。在设置了NAV的状态中,NAV在持续时间字段所表示的时间段上有效,并且通信站STA2处于发送禁止状态直到时间T8为止。
另一方面,该RTS分组也由作为其目的地的通信站STA1接收。当通过对PSDU进行解码,通信站STA1以类似于上述过程的方式识别出通信站STA0要发送被定址到其的分组时,STA1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3返回CTS分组。CTS分组的发送速率模式应当相同于RTS的发送速率模式。而且,分组是CTS分组被写入在PSDU的帧控制字段中,直到完成事务为止的时间段(也就是,直到时间T8为止的时间段)被写入在持续时间字段中,并且目的通信站(STA1)的地址被写入在RA字段中。
该CTS分组也由通信站STA1附近的通信站STA3接收。通信站STA3通过使用类似于上述的过程对PSDU进行解码而识别出“某一附近通信站预期接收分组直到时间T8为止”。然后,为了不中断通信站STA1的接收,通信站STA3设置NAV以停止发送,直到完成事务为止。NAV在持续时间字段所表示的时间段上有效,并且通信站STA3也处于发送禁止状态直到时间T8为止.
另一方面,该CTS分组也由作为其目的地的通信站STA0接收。通信站STA0通过使用类似于上述的过程对PSDU进行解码识别出通信站STA1准备接收,并且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5开始数据分组的发送。当在时间T6完成数据分组的发送并且通信站STA1无错误地对数据进行解码时,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7返回ACK,并且通信站STA0接收ACK以在时间T8完成一个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当时间T8到达时,作为附近通信站的通信站STA2和STA3清除(takedown)NAV,从而返回到正常发送和接收状态。
简而言之,通过交换上述RTS分组和CTS分组,在接收到RTS的“作为发送站的STA0的附近站”中禁止发送,并且在接收到CTS的“作为接收站的STA1的附近站”中禁止发送,从而在不受从附近站发送的突然发送信号干扰的情况下执行被定址为从通信站STA0到通信站STA1的信息发送以及ACK的返回。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H8-98255公开了无线通信的这种访问控制的传统例子。
同时,在IEEE 802.11中,有必要使RTS、CTS和数据分组的发送速率在发送RTS的时候被确定,从而在RTS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写入直到完成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为止的时间段。然而,根据该过程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问题1:(RTS分组和)CTS分组的到达范围。
虽然CTS分组的发送在正常情况下应被定址到有可能中断数据分组接收的所有通信站,但是根据IEEE 802.11标准,CTS分组需要以相同于数据分组的发送速率来发送,并且仅以具有最小必要抗噪声特性的发送速率在发送站与接收站之间执行发送。因此,因为当从接收站(CTS发送站)来看时CTS分组只能被传送到存在于高达与发送站相同的距离的范围内的通信站,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此外,对于RTS分组,同样也是如此。
- 问题2:(发送禁止间隔NAV的影响)
此外,根据IEEE 802.11,使接收到被定址到其他终端的RTS/CTS分组的终端停止发送处理(NAV)直到完成事务为止;然而,实际上甚至是不影响发送了CTS的终端中的接收的通信也受到限制。由于该操作,线路的可用性未被改善。
- 问题3:CTS分组未被返回时的影响
当“数据分组的目的站”不能够正确地接收RTS分组或者当它由于某原因而被设成发送禁止状态时,由于CTS分组未被返回到“数据分组的发送源站”,因此不执行数据分组的发送。然而,接收到RTS分组的附近通信站进入发送禁止状态直到完成数据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为止而不管CTS是否被返回,这是麻烦的。
- 问题4:发送速率的不完美性质
虽然有必要使数据分组的发送速率在发送RTS分组之前被确定,但是由于发送站不能够获得接收站中的实时接收状态,因此以与接收站的接收状态相对应的最优发送速率发送数据分组的可能性很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其目的在于解决在通信系统如无线LAN系统中执行访问控制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执行的通信,其中在执行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而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的访问控制的情况下,提取分组有效载荷中的信息所需的信息以及控制由于分组发送而产生的分组的访问保留(access reservation)的字段至少包括在“经过处理而不容易出错的报头区域如分组的物理层报头部分”中;并且可以执行使用该字段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是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执行的通信,其中在执行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而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的访问控制的情况下,直到完成接收由于相关分组的发送而产生的新分组为止的时间段的信息被写入在用于控制从通信站发送的分组的访问保留的字段中,从而可以执行基于该信息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是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执行的通信,其中在执行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而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的访问控制的情况下,并且当从包括在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目的地地址判断出分组未被定址到其时,中止发送过程,直到包括在该分组中的访问保留字段中所表示的时间为止。
此外,本发明是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执行的通信,其中在执行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而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的访问控制的情况下,并且当在接收分组中识别出延迟接收确认响应信号的返回的指令之后将某信号发送到接收分组的发送源时,将接收确认响应信号包括在该信号中。
根据本发明,可以扩大发送请求分组的到达范围以及发送请求确认响应分组的到达范围,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优良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有可能防止不返回发送请求确认响应分组时的麻烦。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根据最近接收状态判断在发送信息的时候所使用的发送速率,从而可以精确地进行发送速率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布置示例说明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配置示例方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详细配置示例方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帧格式的示例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SMA/CA(例子1)的示例时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SMA/CA(例子2)的示例时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帧字段的示例说明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例子1)的示例说明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例子2)的示例说明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过程(例子3)的示例说明图;
图11是传统访问控制的示例时序图;
图12是传统分组间隔的示例说明图;
图13是传统帧格式的示例说明图;
图14是传统帧字段的示例说明图;以及
图15是传统CSMA/CA的示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到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的通信传输路径是无线的,并且还假定使用单个传输介质在多个设备之间建立网络的情况(在链路未通过频率信道分离的情况下)。然而,即使存在多个频率信道作为传输介质也同样适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的通信是存储转发型通信,并且信息以分组为单元来传输。
此外,每个通信站还能根据基于CSMA(载波检测多路访问)的访问过程执行用于在异步模式下直接发送信息的特殊通信。
在没有特定安设控制站的这类自主分散式无线通信系统中,每个通信站通过在一个信道上向附近其他通信站通知信标信息来使其存在为附近其他通信站所知,并且还向它们通知网络结构。由于通信站在发送帧循环的开头发送信标,因此发送帧循环以信标间隔来定义。而且,每个通信站通过仅在等于发送帧循环的时间段内在该信道上执行扫描操作,发现从附近站发送的信标信号,并且通过对写入在信标中的信息进行解码而知道网络结构(或者进入网络)。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设备的布置的例子。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未安设特定控制站,并且每个通信设备以自主分散方式工作以形成特殊网络。在该附图中,示出通信设备#0到#6被分布在同一空间中的状态。
此外,在该附图中,以虚线示出每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范围,并且不仅通信可与存在于该范围内的另一个通信设备相互执行,而且该范围被定义为由其自身发送的信号干扰其他通信设备的范围。换句话说,通信设备#0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1和#4执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1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0、#2和#4执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2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1、#3和#6执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3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2执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4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0、#1和#5执行通信的范围内;通信设备#5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4执行通信的范围内;并且通信设备#6处于可以与附近通信设备#2执行通信的范围内。
当在某些特定通信设备之间执行通信时,存在“隐藏终端”,也就是,可以在一侧被通信对方的通信设备听到但是在另一侧不能被通信设备听到的通信设备。
图2是组成应用于本实施例的系统的通信站的无线发送和接收设备的配置示例方框图。在本例中,天线1通过天线共享单元2连接到接收处理单元3和发送处理单元4,并且接收处理单元3和发送处理单元4连接到基带单元5。对于接收处理单元3中的接收处理方法和发送处理单元4中的接收处理方法,例如可以应用适于相对较短范围通信且适用于无线LAN的各种通信方法。具体地说,可应用UWB(超宽带)方法、OFDM(正交频分复用)方法、CDMA(码分多路访问)方法等。
基带单元5包括接口6、MAC(介质访问控制)单元7、DLC(数据链路控制)8等,并且在各个处理单元中执行在该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根据访问控制方法的各层处理。
图3进一步详细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站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结构。该附图中所示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形成网络,同时通过在未安设控制站的自主分散型通信环境下执行相同无线系统内的信道访问来避免冲突。
如图3所示,无线通信设备100包括:接口101、数据缓冲器102、中央控制单元103、信标产生单元104、无线发送单元106、定时控制单元107、天线109、无线接收单元110、信标分析单元112和信息存储单元113。
接口101与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交换各种信息集。
数据缓冲器102用于临时存储通过接口101从所连接的设备发送的数据,并且用于临时存储在通过接口101发出之前通过无线传输路径接收的数据。
中央控制单元103统一地执行无线通信设备100中一系列信息发送和接收处理和传输路径访问控制的管理。在中央控制单元103中执行操作控制例如信标冲突时候的冲突避免处理。作为冲突避免的处理过程,可以列出站的信标发送位置的偏移、其信标发送的中止、向另一个站的信标发送位置改变请求(信标发送位置的偏移或其中止)等;并且后面将描述这些处理过程的详细信息。
信标产生单元104产生周期性地与附近无线通信设备交换的信标信号。为了让无线通信设备100利用无线网络,指定其信标发送位置、来自附近站的信标接收位置等。这些信息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13中,并且还通过在信标信号内写入信息来向附近无线通信设备通知这些信息。对于信标信号的结构,后面将作说明。由于无线通信设备100在发送帧循环的开头发送信标,因此由无线通信设备100使用的信道中的发送帧循环由信标间隔定义。
无线发送单元106对临时存储在数据缓冲器102中的无线发送数据和信标信号执行预定调制处理。另外,无线接收单元110在预定时间执行从另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息和信号如信标信号的接收处理。
作为无线发送单元106和无线接收单元110中的无线发送和接收方法,例如可以应用适于相对较短范围通信且适用于无线LAN的各种通信方法。具体地说,可应用UWB(超宽带)方法、OFDM(正交频分复用)方法、CDMA(码分多路访问)方法等。
天线109在预定频率信道上无线发送定址到另一个无线通信设备的信号,或者收集从另一个无线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在图3的配置中,仅提供一个天线,从而不能并行执行发送和接收。
定时控制单元107执行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定时控制。例如,控制位于发送帧循环首部的其信标发送定时、来自另一个通信设备的信标接收定时、与另一个通信设备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定时以及扫描操作循环等。
信标分析单元112分析从附近站接收的信标信号,并且分析附近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在等。例如,诸如相邻站中的信标接收定时和有关附近信标的接收定时的信息作为附近设备信息存储在信息存储单元113中。
信息存储单元113存储在中央控制单元103中执行的执行过程命令(描述冲突避免处理过程等的程序)如一系列访问控制操作、从接收信标的分析结果中获得的附近设备信息等。
下一步,图4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分组的帧格式的例子。表示分组存在性的前置被添加到每个分组的首部。然后,在前置之后定义了信号字段。在信号字段中,存储了对分组的信息部分(有效载荷)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其中包括表示信息部分的发送速率的速率字段、表示信息部分长度的数据长度字段、奇偶校验比特、编码器的尾比特等。到这一点,帧格式与现有技术(图14的例子)相同。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物理层报头的PLCP报头为经过处理而不易出错的报头区域”,并且作为PLCP报头的字段,其中PLCP报头是物理层报头,存在:功率字段,表示分组发送功率;持续时间字段,表示完成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之后直到完成发送由于接收上述分组而要发送的分组为止的持续时间;以及类别字段,包括有关是否在那个分组的发送之前执行接收响应确认的信息。
例如,当通信设备#0发送数据到通信设备#1时,为了保护由于由通信设备#0发送的RTS分组而产生的通信设备#1的CTS分组发送,在RTS分组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写入直到完成从设备#1发送CTS为止的时间段。由于其他终端在完成CTS的发送之前禁止发送,因此可以保护从通信设备#1的CTS分组发送。类似地,在从通信设备#0发送到通信设备#1的数据分组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写入直到完成从设备#1发送ACK为止的时间段。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对于在持续时间字段中设置的时间信息,考虑紧邻之前所接收的分组的发送质量来确定所要发送的下一个分组的发送速率,并且可以设置从所确定的发送速率算出的持续时间值。从而,由于发送RTS的站按照传统在发送RTS的时候确定了数据速率以计算持续时间值,因此存在一个问题是不能考虑由于传输路径中以后状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发送速率变化;然而,根据本实施例,不发生该问题。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与发送分组(RTS、CTS、数据、ACK等)的种类无关地执行控制使得不设置长于所需的NAV,因此改善了介质的可用性。
另外,虽然可以确定从相关分组的发送开始时间直到完成发送由于接收相关分组而发送的分组为止的时间段存储在持续时间字段中,但是除了发送时间段内的分组发送被无条件地禁止之外,其操作几乎相同于现有技术,因此下面省略其说明。
原来,只有接收相关分组所需的信息被写入在PLCP报头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不仅上述信息而且有关“是否在分组发送之前执行接收响应确认”的预备信息以及有关“由于接收那个分组而要发送的下面分组”的下面分组的保留信息被写入在PLCP报头中。此外,还存在相关分组的发送功率也被写入以用作一条用于在接收方决定发送功率的信息。其余部分与现有技术保持相同。虽然为简化说明起见下面说明定义了所有这些字段的例子,但是所有这些字段没有必要都被定义以获得本发明的有效性。
当识别出分组接收并且根据PSDU的解码结果判断出分组未被定址到其时,每个通信站执行使发送在PLCP报头中的持续时间字段所表示的时间段上总是被禁止的处理。
而且,在识别出分组接收并且根据PSDU的解码结果判断出分组未被定址到其的情况下,并且当从PLCP报头中的类别字段提取表示“在分组发送之前没有执行接收响应确认”的信息时,每个通信站在判断出分组未被定址到其的时候使接收操作停止,并且转入正常发送和接收状态。
特别抗噪声即噪声特性优良的编码应用于存储PLCP报头的信号部分,并且以低于发送信息部分(有效载荷部分)的最小速率的例如大约4Mbps来发送。此外,当接收SNR低使得接收功率也低时,不能发现前置部分,并且不可能识别出分组被接收。因此,当识别出分组已被接收时,可以无错误地提取持续时间字段而与信息部分的发送速率无关。
图7是示出PSDU的帧字段的图。这里,仅对说明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方面所需的四种帧进行说明。
在每个帧中,共同定义存储表示帧的种类、使用等的信息的帧控制字段。在该字段中不安排按照传统所存在的持续时间字段,因为根据本实施例,在作为物理层报头的PLCP报头中发送持续时间字段。在数据帧中,除了按照传统所定义的字段之外,还存在表示ARQ方法的ACK类型字段和表示ACK对象帧的ACK SEQ字段。在RTS帧中,除了按照传统所定义的字段之外,还存在表示ARQ方法的ACK类型字段、表示ACK对象帧的ACK SEQ字段以及表示以后发送的数据帧的比特数的数据长度字段。在CTS帧中,除了按照传统所定义的字段之外,还存在表示以后发送的数据帧的发送速率的速率字段、表示ARQ方法的ACK类型字段以及表示ACK对象帧的ACK SEQ字段。在ACK帧中,除了按照传统所定义的字段之外,还存在表示ACK对象帧的ACKSEQ字段。
当接收到分组时,通信站通过参考帧的目的地地址字段来判断分组是否被定址到其,这类似于现有技术例子。
- CSMA过程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RTS/CTS过程的示例图。
在图6中假定相同于图15的现有技术例子中所述的状态.下面主要是对不同于现有技术之处进行说明,并且类似于现有技术例子的过程的说明被部分省略。
在根据传统CSMA过程确认介质在特定时间段(从时间T0到时间T1)无阻之后,通信站STA0在时间T1开始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2的RTS分组。直到完成接收由于接收RTS而发送的CTS为止的时间段(即,从T2到T4的时间段)被写入在RTS分组的持续时间字段中。这里,也有可能对直到时间T4为止的时间段提供一些容限,使得直到大约时间T5为止的时间段作为被写入的时间长度被写入在持续时间字段中。此外,表示“在发送分组之前没有与接收方的分组交换(具体地说,紧邻在时间T1之前没有从RTS分组的目的地接收到任何分组)”的信息被写入在类别字段中。此外,表示RTS分组的发送功率的信息被写入在功率字段中。而且,表示存储在被预期紧邻其后所发送的数据分组中的比特数的信息被写入在PSDU内的数据长度中。
该RTS分组也在位于通信站STA0附近的通信站STA2中被接收。即使通信站STA2失败于对PSDU进行解码,也很有可能正确地对PLCP报头部分进行解码,因为该部分在噪声特性方面是优良的。从PLCP报头中的速率字段和数据长度字段识别时间T2,并且通过进一步参考持续时间字段来识别时间T4,以通过在直到T4为止的时间期间设置NAV来实现发送禁止。
该RTS分组也被作为目的地的通信站STA1接收。通信站STA1对PLCP报头进行解码,并且可以通过参考PLCP报头中的持续时间字段等以类似于通信站STA2的方式试图在直到T4为止的时间段内设置NAV;然而,当STA1还成功于对PSDU进行解码而识别出该分组被定址到其时,则不执行NAV的设置。此外,STA1识别出存在从通信站STA0被定址到其的数据分组的发送请求,并且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3返回CTS分组。通信站STA1评估在返回CTS分组之前接收的RTS分组的质量,并且根据该评估结果,确定以后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发送速率。由于确定过程不是本实施例的特征,因此将省略其说明。
在确定发送速率之后,根据由RTS分组表示的数据分组中的比特数和所确定的发送速率计算数据分组的时间长度,并且直到作为完成发送由于接收CTS分组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时间的T6为止的时间段以类似于上述过程的方式被写入在CTS分组的PLCP报头内的持续时间字段中。还存在为了具有一定容限而写入直到大约T7为止的时间的情况。此外,因为由于接收RTS分组而执行定址到RTS分组的发送源的CTS分组发送,所以在类别字段中写入表示“存在分组发送之前存在与接收方的分组交换”的信息.
此外,已被写入在RTS分组中的功率字段中所表示的发送功率设为发送功率,并且表示该发送功率的值被写入在功率字段中。如果通信站STA1不能以已被写入在RTS分组中的功率字段中所表示的发送功率发送,则在STA1能够执行发送的发送功率范围内设置与RTS分组中所表示的发送功率最接近的值,并且该发送功率被写入在CTS分组的功率字段中。此外,所确定的发送速率被写入在CTS分组的PSDU内的速率字段中。以噪声特性优良(在很多情况下为最优良)的发送速率执行CTS分组本身的PSDU的发送,以便可以尽可能地降低不能够对CTS分组进行解码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当通信站STA1失败于对PSDU进行解码时,即使它成功于对RTS分组的PLCP报头进行解码,通信站STA1也通过在从PLCP报头获得的持续时间字段等中所表示的直到T4为止的时间段内设置NAV来变成发送禁止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预期时间T4之前不从通信站STA1返回CTS分组,因此通信站STA0试图根据随机退避过程重新发送RTS分组。此时,通信站STA2也在时间T4清除NAV,从而进入正常可发送状态,并且由于CTS分组未被返回而引起的破坏可以最大程度地被最小化。
当通信站STA1成功于对RTS分组的PSDU进行解码时,根据上述过程在时间T4按照预期返回CTS分组。由于以噪声特性优良的发送速率转发CTS分组,因此很有可能可以无错误地执行PSDU的发送和接收。
该CTS分组也由位于通信站STA1附近的通信站STA3接收。当通信站STA3对CTS分组的PLCP中的持续时间字段等进行解码,并且还确认PSDU中的RA地址未被定址到其时,通信站STA3在持续时间字段等中所表示的时间段上设置NAV,以停止发送。结果,通信站STA3变成发送禁止状态直到作为持续时间字段中所表示的时间的T6为止。
该CTS分组也由作为目的地的通信站STA0接收.通过对PSDU进行解码,通信站STA0识别出通信站STA1准备接收并且还预期以速率字段中所表示的发送速率进行接收.通信站STA0在相同于上述的过程中以所指示的发送速率产生数据分组,并且还将直到完成接收由于接收数据分组而发送的ACK分组为止的时间段写入到PLCP报头的持续时间字段中。而且,因为由于接收CTS分组而执行定址到CTS分组的发送源的数据分组发送,所以在类别字段中写入表示“在发送相关分组之前存在与接收方的分组交换”的信息。
此外,写入在CTS分组中的功率字段内所表示的发送功率设为发送功率,并且在功率字段中写入表示该发送功率的值。如果通信站STA0不能以写入在CTS分组中的功率字段内所表示的发送功率发送,则在通信站STA0能够执行发送的发送功率范围内设置与CTS分组中所表示的发送功率最接近的值,并且在被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功率字段中写入该发送功率。在上述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分组开始在SIFS间隔之后以来自CTS分组的时间T5被发送。
此外,当先前已被发送的RTS分组的发送功率不同于CTS分组中所表示的发送功率时,还存在设置发送RTS分组时候的发送功率的情况。
数据分组由位于通信站STA0附近的通信站STA2接收,并且通过对数据分组中的PLCP报头信息进行解码,通信站STA2理解直到时间T6为止执行数据分组的发送,并且还预期使发送被禁止直到此后的时间T8为止;并且通信站STA2从时间T6到时间T8设置NAV以使发送被禁止。即使数据分组的PSDU不能被正确解码,也执行该过程。
自然地,数据分组也由作为目的地的通信站STA1接收,并且当在时间T6完成数据分组发送并且通信站STA1已能够无错误地对此进行解码时,在SIFS间隔之后的时间T7返回ACK,并且通信站STA0接收此,从而在时间T8完成一个分组的发送和接收事务。虽然通信站STA1根据与产生CTS分组的时候相同的过程产生ACK分组,但是通信站STA1通过在ACK分组的PLCP报头内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存储0值等来向附近站通知“在完成ACK分组发送之后不存在使发送被禁止的时间区域”。
通信站STA3在时间T6清除NAV,并且通信站STA2在时间T8清除NAV,以返回到正常发送和接收状态。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TS/CTS过程的另一个示例图。
类似于IEEE 802.11,以紧邻在数据分组之后返回ACK分组的图6情况为例;然而,还存在不紧邻在数据分组之后返回ACK分组的情况。该情况的例子在图5中进行描述。
预期使发送在完成相关分组的发送之后被禁止的时间长度以[μ秒]为单位被写入在图5的例子中所发送的分组的持续时间字段中。然而,持续时间字段不是总是需要包括以[μ秒]为单位写入长度信息的字段,并且只要持续时间字段包括可以指示不同于目的地的通信站在期望时间段上处于发送禁止状态的信息或信息组,就可以实现其目的。
在类别字段中,当在没有先前通知的情况下发送相关分组(例如,RTS分组)时,存储1值,并且当在有先前通知的情况下发送分组(例如,通过接收到RTS分组作为触发而发送的CTS分组)时,存储0值。
下表概括了持续时间字段的值与类别字段的值之间的关系。
 
持续时间字段     1或更大的值 1或更大的值 0 0
类别字段 1 0 1 0
处理状态 分组接收期间以及在持续时间中所表示的时间段为发送禁止时间段. 虽然在分组接收期间发送是可能的,但是在持续时间中所表示的时间段为发送禁止周期.或者,分组接收期间以及在持续时间中所表示的时间段为发送禁止时间段.  直到完成接收分组为止的时间为发送禁止时间段. 在识别出持续时间和类别字段均为0的时候,发送变得可能.
在图5的例子中,直到时间T5为止采取与图6所示完全相同的过程,并且当通信站STA0在时间T5发送数据分组时,通过在PLCP报头内的持续时间字段等中存储0值,向附近站通知“在完成发送ACK分组之后没有使发送被禁止的时间段”。
该数据分组由位于通信站STA0附近的通信站STA2接收,并且通过对数据分组的PLCP报头中的信息进行解码,通信站STA2识别出在那个分组的发送之前与接收方执行了分组交换,执行那个数据分组的发送直到时间T6为止,并且在此之后不存在使发送被禁止的时间段;另外,通信站STA2通过参考PSDU的目的地地址字段而知道分组未被定址到其。然后,(在知道分组未被定址到其,在发送那个分组之前存在与接收方的分组交换,以及在完成那个分组的发送之后不存在使发送被禁止的时间段之后),通信站STA2在知道分组未被定址到其的时候结束接收操作,并且返回到正常发送和接收状态。当通信站STA2处理应被发送的数据时,激活CSMA的随机退避过程,从而激活用于获取发送权的过程。
其他过程与图6所述相同。然而,当数据分组也由作为目的地的通信站STA1接收时,并且当在时间T6完成了数据分组的发送并且通信站STA1已能够无错误地对该数据分组进行解码时,以另一个机会执行ACK分组的发送。根据图5所示的过程,由于通信站STA2可以避免在图15所示的传统方法中直到时间T8为止的发送禁止时间段之下的状态,因此线路效率将被提高。
- ACK变种
使用图8到10来说明如图5所示不紧邻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后返回ACK分组的情况的ARQ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至少两个变种作为用于返回ACK的方法,其中定义了如图5所示的立即ACK以及延迟ACK,在立即ACK中紧邻在无错误地接收数据分组之后返回ACK,并且在延迟ACK中,当无错误地接收数据分组时在对直到发送ACK为止的预定时间段进行计时之后返回ACK。下面过程由延迟ACK采用。
1.当无错误地接收到数据分组时,激活直到发送ACK分组为止的计时器,并且在计时器结束(期满)的时候试图发送ACK分组.
2.当在上述计时器结束之前发送被定址到应向其返回ACK的目的通信站的某分组时,还在该数据中写入ACK信息,并且复位上述定时器。
也可以以下面过程作为延迟ACK的另一个例子。
1.当无错误地接收到数据分组时,记录无错误地接收分组的情况;然而,ACK未被发送。
2.当被定址到应向其发送ACK的目的通信站的某分组使得被发送时,还在所要发送的数据中写入ACK信息。
3.当对于所发送的数据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返回ACK时,发送重新发送请求(request-to-resend)。
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于上述例子,没有包括用于返回ACK的定时器。用于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返回ACK时发送重新发送请求的控制是一般重新发送过程。
在ACK中存在多个变种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在所要发送的数据的控制帧等中定义表示ACK返回方式的ACK类型字段,并且发送方在RTS帧和数据帧内的该字段中写入表示从接收方返回ACK的方式的请求信息,并且在CST帧内的该字段中写入表示ACK返回方式的确认信息。此外,由于存在每一个帧被ACK共享的可能性,因此定义了ACK SEQ字段。ACK SEQ字段的使用如下所述。
例如,假定通信站STA0向通信站STA1发送具有SEQ编号023的链路层分组的情况。此时,编号023被写入在数据分组的SEQ字段中。例如,当返回该数据分组已被接收的通知时,编号023被写入在ACK SEQ字段中。由于可以在RTS/CTS/数据/ACK的任何帧中返回数据分组已被接收的通知,因此在图7所示的所有帧中定义了ACK SEQ字段。这里,为了便于简化说明,仅描述了一个ACK SEQ字段;然而,实际上在每个帧中可以存在多个ACK SEQ字段。
- 图8中的例子说明
图8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第一示例图。这里,以从通信站STA0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两个数据分组的情况为例。
通信站STA0根据CSMA过程在时间T0激活数据分组的发送过程以开始退避计时,以便获得发送权。由于在时间T1完成退避计时,并且确认介质在该时间段内无阻,因此发送RTS分组。此时,在R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请求采用延迟ACK返回ACK的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2返回CTS分组。此时,在C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按照指示采用延迟ACK返回ACK的确认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3发送数据分组。此时,在数据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再次写入请求采用延迟ACK(延迟Ack)返回ACK的信息,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并且在SEQ字段中写入分组的顺序号(例如,023)。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4激活用于返回ACK的计时器。此外,在计时器结束之前,通信站STA0在发生随机时间段的延迟之后的时间T5发送RTS分组,以便再次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数据分组。此时,在R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请求这次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6返回CTS分组。此时,在C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确认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此外,由于通信站STA1保存尚未被发送的被定址到通信站STA0的ACK,因此使作为具有顺序号023的先前接收分组的接收确认响应的ACK信息共享ACK SEQ字段,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作为ACK对象的数据帧的顺序号023。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7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同时确认无错误地接收到先前数据帧。此时,在数据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再次写入请求采用立即ACK(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并且在SEQ字段中写入分组的顺序号(例如,024)。
由于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识别出预期要立即发送ACK,因此这次在时间T8立即返回ACK分组。在ACK分组的ACK SEQ字段中写入先前接收的顺序号024。
- 图9中的例子说明
图9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第二示例图。同样在本例中,以从通信站STA0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两个数据分组的情况为例。
在图8所示的第一例子中,示出在从通信站STA0发送的第一数据分组中指示延迟ACK而在来自其的第二数据分组中指示立即ACK的情况。在图9所示的第二例子中,示出在两个数据分组中都指示延迟ACK的情况。由于直到时间T4为止的过程相同于图8的第一例子,因此省略其说明。
类似于上述第一例子,通信站STA1在时间T4激活用于返回ACK的计时器。
在该计时器结束之前,通信站STA0在发生随机时间段的延迟之后的时间T5发送RTS分组,以便再次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数据分组。此时,在R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请求再次采用延迟ACK返回ACK的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6返回CTS分组。此时,在C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确认按照指示采用延迟ACK返回ACK的信息。此外,由于通信站STA1保存尚未被发送的被定址到通信站STA0的ACK,因此使作为具有顺序号023的先前接收分组的接收确认响应的ACK信息共享ACK SEQ字段,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作为ACK对象的数据帧的顺序号023。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7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同时确认无错误地接收到先前数据帧。此时,在数据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再次写入请求采用延迟ACK返回ACK的信息,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并且在SEQ字段中写入分组的顺序号(例如,024)。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确认信息已被无错误地取出之后激活用于返回ACK的计时器。这次,由于在直到计时器结束为止的时间段内尚未发生被定址到通信站STA0的分组发送,因此通信站STA1激活被定址到通信站STA0的ACK帧的发送过程。当定时器结束时,在发生随机时间段的延迟之后的时间T9发送ACK帧,以便发送ACK帧。此时,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作为先前接收数据帧的顺序号的编号024。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10立即发送那个ACK帧的响应信号,同时通过提取ACK帧的ACK SEQ字段识别出顺序号为024的数据分组已被无错误地解码。响应信号被要求仅具有与传统ACK帧类似的字段。
在上述例子中,虽然通过参考涉及延迟ACK的发送和接收并且无错误地接收到数据的站设置用于返回ACK的定时器的情况例子来进行说明,但是即使当不包括用于返回ACK的定时器时也采取几乎相同的序列。
在这种情况下,在时间T9和其后发生该情况与上述图9之间的差别。
虽然通信站STA1保存尚未被返回的ACK信息,但是这尚未被发送。在此时间点,通信站STA0根据在预定时间段上尚未返回在时间T7先前发送的具有顺序号024的分组的ACK判断出顺序号024可能尚未被接收;并且在时间T9发送用于请求重新发送的RTS分组(附图中未示出)。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写入表示分组已经被接收的ACK信息之后的时间T10返回CTS分组(也存在代替CTS分组返回ACK分组的情况)。此时,由于通信站STA1不请求重新发送,因此在CTS(ACK)分组的持续时间字段中存储0值。接收到该CTS分组的通信站STA0识别出具有顺序号024的分组已被无任何问题地接收。
虽然表示发送源的通信站的字段在上述例子中不存在于ACK帧中,但是也存在表示发送源的通信站的字段存在于ACK帧中的情况。
- 图10中的例子说明
图10是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的第三示例图。同样在本例中,以从通信站STA0发送被定址到通信站STA1的两个数据分组的情况为例。
在图8和图9所示的例子中,示出通信站STA0在发送第二数据分组之前遵循随机退避过程的例子。在图10所示的第三例子中,作为例子示出在两个数据分组中都指示立即ACK并且允许发送站发送连续数据分组的情况。
通信站STA0根据CSMA过程在时间T0激活数据分组的发送过程以开始退避计时,以便获得发送权。在时间T1,由于完成退避计时,并且确认介质在该时间段内无阻,因此发送RTS分组。此时,在R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请求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2返回CTS分组。此时,在CTS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确认按照指示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并且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3发送数据分组。此时,在数据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再次写入请求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并且在SEQ字段中写入分组的顺序号(例如,023)。此外,在类别字段等中通知数据分组也用作下一个数据分组的RTS消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在时间T4返回立即ACK。在ACK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写入先前接收的顺序号023。此外,在类别字段等中通知ACK分组也用作下一个数据分组的CTS消息。
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0在时间T5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同时确认无错误地接收到先前数据帧.此时,在数据分组的ACK类型字段中再次写入请求采用立即ACK返回ACK的信息,在ACK SEQ字段中写入表示分组不被ACK信息共享的信息,并且在SEQ字段中写入分组的顺序号(例如,024)。
由于接收到上述信息的通信站STA1识别出预期要立即发送ACK,因此这次在时间T6立即返回ACK分组。在ACK分组的ACK SEQ字段中写入先前接收的顺序号024。
另外,可以考虑以抗噪声的发送速率发送CTS。由于在PLCP报头中不写入持续时间字段等,因此根据信息单元的发送速率可能存在不能在远程通信站中无错误地提取持续时间字段等的情况。然而,在一起使用RTS/CTS过程的CSMA/CA中,有必要还将CTS发送到有可能成为干扰源的通信站。
因此,对于CTS分组,如果以最抗噪声的发送速率执行发送而与数据分组等的发送速率等无关,则有可能降低数据分组接收期间的干扰,从而可以高效地执行发送和接收。
应当注意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专门执行发送和接收的通信设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有可能的是,例如在执行各种数据处理的个人计算机设备上安装用于执行与本实施例的发送单元或接收单元等同的通信处理的板、卡等之后,安装软件以使计算机设备侧的算术处理装置执行基带单元中的处理。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内通过检测从另一个站发送的信号来执行访问控制,使得分组的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其中:
每个通信站发送其发送速率可被修改的包括报头区域和有效载荷区域的分组;以及
在所述报头区域中至少设置关于提取所述分组的有效载荷中的信息所需的信息和保护所述分组的发送方对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另一分组的接收所需的信息的字段,
其中,保护所述分组的发送方对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所述另一分组的接收所需的所述信息表示禁止发送处理的时间段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以具有优良噪声特性的发送速率发送所述分组的报头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分组的报头区域被定义为物理层报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禁止发送处理的时间段的长度是通过时间或分组长度来标识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将表示该分组是否是由于另一个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信息设为在所述报头区域中发送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基于用于保护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分组的发送的信息以及表示该分组是否是由于另一个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分组的信息,判断是允许发送的时候还是不允许发送的时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将表示分组发送功率的字段设为要在所述报头区域中发送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当接收到该分组的通信站执行将另一个分组发送到发送了该分组的通信站时,以尽可能接近于在所述分组内表示发送功率的字段中写入的发送功率的功率执行发送。
9.一种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检测从网络内的另一个通信设备发送的信号来执行访问控制,使得通信定时可以不与另一个站的通信定时发生冲突,其包括:
发送和接收单元,执行与其他通信设备的发送和接收;以及
控制单元,使其发送速率可被修改的包括报头区域和有效载荷区域的分组从所述发送和接收单元发送;并且在所要发送的分组的报头区域中至少设置关于提取所述分组的有效载荷中的信息所需的信息和保护所述通信设备对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另一分组的接收所需的信息的字段,
其中,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设置的保护所述通信设备对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所述另一分组的接收所需的所述信息表示禁止发送处理的时间段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以具有优良噪声特性的发送速率发送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设置的分组的报头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设置的分组的报头区域被定义为物理层报头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禁止发送处理的时间段的长度是通过时间或分组长度来标识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将表示该分组是否是由于另一个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信息设为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设置的在报头区域中发送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基于保护由于所述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分组的发送所需的信息以及表示所述分组是否是由于另一个分组的发送而直接产生的分组的信息,所述控制单元判断是允许发送的时候还是不允许发送的时候。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将表示分组发送功率的字段设为通过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而设置的在报头区域中发送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当所述发送和接收单元执行将分组发送到在所述发送和接收单元中所接收的分组的发送源时,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发送功率以采用尽可能接近于在所述接收分组内表示发送功率的字段中写入的发送功率的功率执行发送。
CNB2004800000824A 2003-02-03 2004-02-03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902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26461 2003-02-03
JP26461/2003 2003-02-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1651A Division CN101159518B (zh) 2003-02-03 2004-02-03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8315A CN1698315A (zh) 2005-11-16
CN100469025C true CN100469025C (zh) 2009-03-11

Family

ID=3284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0082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69025C (zh) 2003-02-03 2004-02-03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200710147165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9518B (zh) 2003-02-03 2004-02-03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165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9518B (zh) 2003-02-03 2004-02-03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4) US7653043B2 (zh)
EP (3) EP1592175A4 (zh)
JP (2) JP4561630B2 (zh)
KR (1) KR100971540B1 (zh)
CN (2) CN100469025C (zh)
WO (1) WO2004071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9025C (zh) * 2003-02-03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04071022A1 (ja) * 2003-02-03 2004-08-19 Sony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6050519A (ja) * 2003-10-24 2006-0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274961B2 (en) 2003-10-24 2012-09-25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of adjusting a RTS/CTS transmission protocol
KR100703686B1 (ko) * 2004-01-26 2007-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통신에 있어 가상 캐리어 센싱을 위한 정보송수신 및 정보 설정 방법과 이를 구현하는 장치
CA2553917C (en) * 2004-01-26 2016-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or virtual carrier sensing i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US7664130B2 (en) 2004-03-01 2010-02-16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995921B2 (en) 2004-09-10 2015-03-3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support for a smart antenn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02004046854A1 (de) * 2004-09-27 2006-05-04 Siemens Ag Vielfachzugriffsverfahren für isochronen oder quasi-isochronen Datenverkehr
US7590078B2 (en) * 2004-10-05 2009-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ng legacy spoofing in reduced functionality user terminals
US7724858B2 (en) * 2004-11-29 2010-05-25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latency for multiple receivers
JP4834072B2 (ja) * 2005-03-07 2011-12-07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ワイヤレスパケット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ブロック肯定応答プロトコル
US8830846B2 (en) * 2005-04-04 2014-09-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ponsiveness in exchangi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4747646B2 (ja) * 2005-04-11 2011-08-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92051B2 (ja) * 2005-04-14 2011-06-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48235B2 (ja) * 2005-06-17 2010-09-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ノード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07053072A1 (en) * 2005-11-07 2007-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licit signaling for link adaptation
TWI281329B (en) * 2005-12-08 2007-05-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for enhancing network efficiency,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for
KR100728297B1 (ko) 2006-01-17 2007-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의 무선 자원 처리 방법 및 그장치
EP2037613B1 (en) * 2006-05-29 2012-12-26 Kyocera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JP4770635B2 (ja) * 2006-08-09 2011-09-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車間通信システム、車車間通信方法
US20080056227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Motorola, Inc. Adaptive broadcast multicast syste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792138B2 (en) * 2006-09-13 2010-09-07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Foundation Distributed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in IEEE 802.11 wireless location area networks (WLANs)
US8879448B2 (en) * 2006-12-22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Media media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7995985B2 (en) 2007-09-10 2011-08-09 Utc Fire & Security Americas Corporation, Inc. Wireless security messaging model
US8134958B2 (en) * 2007-10-08 2012-03-13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ynchronous two-phase rate and power control in WLANs
CN101420418B (zh) * 2007-10-24 2011-10-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通信的方法及信标设备
US8320358B2 (en) * 2007-12-12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blinded-node problem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498578B2 (en) * 2008-05-16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9974065B2 (en) * 2008-06-25 2018-05-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trol blank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503359B2 (en) * 2009-06-26 2013-08-06 Intel Corporation Use of delayed clear-to-send and denial-to-send in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s
CN104506286B (zh) * 2009-12-18 2018-02-16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帧的方法和设备
US9173191B2 (en) 2009-12-20 2015-10-27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communicating with a group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20076081A1 (en) * 2010-03-31 2012-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US8989066B2 (en) 2010-03-31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US9173234B2 (en) 2010-03-3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ection mechanism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US20120020269A1 (en) * 2010-07-20 2012-01-26 Gong Michelle X Media access techniques for multiple user transmissions
CN101973031B (zh) * 2010-08-24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云机器人系统及实现方法
JP5429754B2 (ja) * 2010-10-15 2014-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送信方法並びに受信方法。
US8411632B2 (en) * 2010-11-04 2013-04-02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scheme
US9137823B1 (en) 2011-05-23 2015-09-1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ownlink and uplink staggering techniques with aid bitmap segmentation
KR101517321B1 (ko) * 2011-06-08 2015-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물리계층을 이용한 프레임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72156A1 (en) * 2011-06-16 2012-12-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medium access
US9049733B2 (en) * 2011-07-07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9025466B2 (en) * 2011-07-07 2015-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hannel acc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42123B2 (en) * 2011-09-02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ferral mechanism for improved medium reuse in wireless networks with transmit power imbalances
US8842692B2 (en) * 2011-09-06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ultiple devices to share a data transmission period
US8971213B1 (en) * 2011-10-20 2015-03-03 Cisco Technology, Inc. Partial association identifier comput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JP5627019B2 (ja) * 2011-11-22 2014-1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9155027B1 (en) 2011-11-23 2015-10-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802.11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
US9204371B2 (en) 2011-11-23 2015-12-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802.11 restricted access windows
US9001780B2 (en) * 2012-01-27 2015-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issues related to multi-TA group support
KR101917174B1 (ko) * 2012-02-24 2018-11-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사이의 스트림 전송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50013481A (ko) * 2012-03-30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445349B1 (en) 2012-04-18 2016-09-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802.11ah duty cycle based channel access priorities
US9735855B2 (en) 2012-04-18 2017-08-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3184889A1 (en) * 2012-06-08 2013-12-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tricting channel access to a wireless station oper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wer saving scheme
CN102724069B (zh) * 2012-06-14 2015-04-22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热堆叠系统中双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JP5958106B2 (ja) * 2012-06-15 2016-07-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共有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共有プログラム
US9148873B1 (en) 2012-07-05 2015-09-2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 types of physical layer devices access to a wireless medium
US8953634B2 (en) * 2012-09-04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data during an allocated time period
US9858208B2 (en) 2013-03-21 2018-0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for securing contents of removable memory
KR101838412B1 (ko) * 2013-06-21 2018-03-13 콘비다 와이어리스, 엘엘씨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계층 교차적 및 애플리케이션 교차적 긍정 응답
US9253743B2 (en) * 2013-06-27 2016-02-02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ed latency and improved beacon reception in devices capable of providing multiple wireless interfaces via a single radio
CN105706515A (zh) * 2013-10-25 2016-06-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接收机信道预留
US20150341858A1 (en) * 2014-05-21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power savings in sps-configured volte with c-drx
CA2953541C (en) * 2014-07-11 2023-01-3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043480B2 (en) * 2014-08-29 2018-08-07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Inter-device conflict resolution on a multimedia link
KR101657884B1 (ko) * 2014-09-18 2016-09-20 한국과학기술원 통신 자원의 효율 개선을 위한 rts/cts 핸드쉐이킹 방법
BR112017005503A2 (pt) 2014-09-19 2017-12-05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e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de rede de área local sem fio
US9693368B2 (en) * 2015-01-26 2017-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ndwidth acquisition in contention-based networks
US9900826B2 (en) * 2015-04-16 2018-02-20 Netgear, Inc. Beacon prot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6070774B2 (ja) * 2015-06-19 2017-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6578831B2 (ja) * 2015-09-08 2019-09-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MX2018010250A (es) * 2016-03-02 2018-09-27 Sony Corp Aparato de procesamiento de informacion,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metodo de procesamiento de informacion y programa.
KR20200119789A (ko) * 2018-02-09 2020-10-20 소니 주식회사 통신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6540A (en) * 1991-01-14 1996-08-13 Concord Communications, Inc. Automatic topology monitor for multi-segment local area network
US5684796A (en) * 1994-05-03 1997-11-04 Bay Networks Group,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maintaining agent topology information in a multi-segment network
JP2600622B2 (ja) 1994-09-22 1997-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dma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制御信号の送信制御方法
JPH098255A (ja) 1995-06-16 1997-01-10 Fujitsu Ltd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5721725A (en) * 1995-10-30 1998-02-24 Xerox Corporation Protocol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or network data communication
US6067291A (en) * 1997-09-23 2000-05-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th enhanced carrier sense provision
US7184413B2 (en) * 1999-02-10 2007-02-27 Nokia Inc. Adaptiv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3784982B2 (ja) * 1999-02-26 2006-06-14 株式会社東芝 再送制御方法
US7054329B2 (en) * 2000-07-07 2006-05-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llision avoidance in IEEE 802.11 contention free period (CFP) with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s (BSSs)
JP3469188B2 (ja) * 2000-10-13 2003-11-2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中継方法、無線パケット中継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局
US7185099B1 (en) * 2000-11-22 2007-02-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computer systems using a sliding send window for ordered messages in a cluster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JP2002198974A (ja) * 2000-12-26 2002-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接続装置
US20020172186A1 (en) * 2001-04-09 2002-11-21 Peter Larsson Instantaneous joint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RTS/CTS based channel access
US7206840B2 (en) * 2001-05-11 2007-04-17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WLANs
US7164671B2 (en) * 2001-12-27 2007-01-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verlappi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ONAV) for avoiding collision in the IEEE 802.11 WLAN operating under HCF
US6693888B2 (en) 2001-06-06 2004-02-17 Networks Associates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that specifies the types of frames to be captured and to be displayed for an IEEE802.11 wireless LAN
US7570656B2 (en) * 2001-06-18 2009-08-04 Yitran Communications Ltd.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powerline carrier bas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JP3770399B2 (ja) * 2001-07-06 2006-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管理方法、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通信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中央管理装置
US20030023915A1 (en) * 2001-07-30 2003-0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519030B2 (en) * 2001-11-19 2009-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Adaptive MAC fragmentation and rate selection for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US6977944B2 (en) * 2002-01-12 2005-12-20 Conexant, Inc.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having stations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modulation formats
US7164904B2 (en) * 2002-01-28 2007-01-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processor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GB0228396D0 (en) * 2002-12-05 2003-01-08 Synad Technologies Ltd Terminating frame reception
US7263105B2 (en) * 2002-12-18 2007-08-28 Intel Corporation WL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facing between a MAC sublayer and a physical layer
JP4407126B2 (ja) * 2003-01-09 2010-0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0469025C (zh) * 2003-02-03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04071022A1 (ja) 2003-02-03 2004-08-19 Sony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274961B2 (en) 2003-10-24 2012-09-25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of adjusting a RTS/CTS transmission protocol
JP2006050519A (ja) 2003-10-24 2006-0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5074205A1 (en) * 2004-02-02 2005-08-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nhanced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mechanism for optimal reuse of the spectru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77019B2 (ja) 2004-03-04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768988B2 (en) * 2005-02-22 2010-08-03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erform network medium reserv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92175A1 (en) 2005-11-02
JP4561630B2 (ja) 2010-10-13
US8619806B2 (en) 2013-12-31
EP2357759A1 (en) 2011-08-17
JP5136570B2 (ja) 2013-02-06
US20100157967A1 (en) 2010-06-24
CN1698315A (zh) 2005-11-16
EP2357759B1 (en) 2016-02-03
EP3029872B1 (en) 2020-04-01
KR100971540B1 (ko) 2010-07-21
US20120230349A1 (en) 2012-09-13
KR20050096840A (ko) 2005-10-06
CN101159518A (zh) 2008-04-09
JPWO2004071021A1 (ja) 2006-06-01
US7653043B2 (en) 2010-01-26
US20050105504A1 (en) 2005-05-19
JP2010124490A (ja) 2010-06-03
WO2004071021A1 (ja) 2004-08-19
US7715426B2 (en) 2010-05-11
EP1592175A4 (en) 2010-03-17
EP3029872A1 (en) 2016-06-08
US8249093B2 (en) 2012-08-21
CN101159518B (zh) 2012-02-22
US20080273525A1 (en) 200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9025C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EP25954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frame to hidden node in wireless lan
US7133381B2 (e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s for 802.11
US7305004B2 (e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s for 802.11
EP1667364B1 (en) Radio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packe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300804B (zh) 防止无线局域网中的多个站彼此冲突的介质访问设备和方法
US20020150095A1 (en)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s for 802.11
US737313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EP2947948A1 (en)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684935B1 (ko) 효율적인 전이중 통신을 위한 ieee 802.11 기반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