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65047C - 弹性履带 - Google Patents

弹性履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65047C
CN100465047C CNB2004800355249A CN200480035524A CN100465047C CN 100465047 C CN100465047 C CN 100465047C CN B2004800355249 A CNB2004800355249 A CN B2004800355249A CN 200480035524 A CN200480035524 A CN 200480035524A CN 100465047 C CN100465047 C CN 1004650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belt
projection
belt body
protrusion element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355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6291A (zh
Inventor
崔镕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nith Tra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enith Tra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nith Tra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Xenith Tra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0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04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一环状履带的弹性履带,其用作工程车辆的车轮,具有改善了的可靠度及耐久度。所述弹性履带包括一个履带体(2A)以及芯部(3),所述履带体由弹性材料形成并具有在其与地面接触一侧上突出的凸起(4L、4R、5L和5R),所述芯部具有向左和向右延伸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翼部(3L和3R),所述芯部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翼部与在履带体上形成的凸起相面对。所述履带体具有彼此平行地沿履带体纵向履带方向(Y1和Y2的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所述第一凸起单元具有左凸起(4L)和右凸起(4R),所述左凸起在两个翼部上方彼此面对,而所述的右凸起设置在所述履带体中部的右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左凸起呈旋转对称。所述第二凸起单元具有左凸起(5L)和右凸起(5R),所述左凸起在两个翼部上方彼此面对,而所述右凸起设置在所述履带体中部的右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左凸起呈旋转对称。

Description

弹性履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履带,特别地涉及一种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形式为一环状履带的弹性履带,所述的履带用作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例如在陡峭及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工作的工程车辆(work vehicle)的轮子。
背景技术
一般地,通常将铁链用作在恶劣工作条件下——例如在陡峭及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工作的工程车辆的轮子。然而,由于铁链的重量很重、油耗差、且噪音大,最近引入了弹性履带,用以替代铁链。
弹性履带具有一个履带体以及芯部。履带体基于弹性材料而制造且其形状为一环状履带。芯部嵌入在履带体中,并具有从履带体中心向左侧和右侧——即沿履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左翼和右翼。芯部沿履带的纵向设置、彼此平行且间隔一预定的距离。
在履带体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形成有高出的凸起,而凹入的泥土除去部分设置在相邻的凸起之间。凸起在履带体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中心分成左半和右半,并分别地由芯部的左翼和右翼覆盖。日本专利公开文献2002-29461公开了这样的一种弹性履带。
通过弹性履带,一侧凸起的接地表面与纵向履带方向上的相邻翼的突起重叠,而相对侧的凸起的接地表面与对应翼的突起重叠。
左侧和右侧凸起的接地表面的长度彼此不同,各左凸起的长度以及各右凸起的长度也是彼此不同的。接地长度不同的左侧和右侧凸起呈锯齿状地设置。
在上述文献中公开的弹性履带中,左侧和右侧凸起——其接地表面的地面接触长度不同——凸起呈锯齿状地设置,并与翼的突起重叠,从而增加了履带包绕着驱动轮的部分的柔度,防止了履带从链轮松开,并减少了振动。
然而,在这样的一种左侧和右侧凸起的接地表面的地面接触长度彼此不同的弹性履带中,地面接触长度较短的凸起的刚度易于降低。
此外,当弹性履带循环地运行时,施加在左侧和右侧凸起上的外力是不同的,这导致在弹性履带中产生应力。在此情形下,易于在应力集中的区域中形成裂纹,导致弹性履带可靠度及耐久度的降低。
此外,由于接地表面的地面接触长度不同凸起沿履带体的宽度方向从中部向左侧和右侧分开,并呈锯齿状地设置,所以,任意一对相邻芯部必与凸起重叠或跨在凸起上。为此,虽然略有提高,但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柔度、以及完全地消除履带松脱的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履带,其可靠度和耐久性增加。
可通过一具有以下特征的弹性履带来实现这个以及其它的目的。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弹性履带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环状履带体、以及具有翼部的芯部,所述翼部沿履带体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地延伸到履带体的中部。所述履带体具有在其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突出的凸起。所述的芯部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的翼部与形成在履带体上的凸起相面对。其中,形成在所述履带体上的所述凸起包括形成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右凸起和第一左凸起、以及形成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右凸起和第二左凸起。
第一和第二凸起单元彼此平行地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交替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右凸起与两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两个翼部上方、并设置在所述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右侧,而所述的第一左凸起设置在所述中部的左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的第一右凸起呈旋转对称。所述的第二右凸起与一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一个翼部上方、并设置在所述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右侧,而所述的第二左凸起设置在所述中部的左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的第二右凸起呈旋转对称。
在上述结构中,当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右凸起和第一左凸起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呈旋转对称、且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右凸起和第二左凸起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呈旋转对称时,可实现弹性履带的左右平衡。从而,当弹性履带循环地驱动时,可防止在其内产生应力,以及可提高其可靠性和耐久性。
此外,当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右凸起和第一左凸起与两个翼部彼此面对并位于所述两个翼部上方、、而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右凸起和第二左凸起与一个翼部彼此面对并位于所述一个翼部上方时,可获得足够的柔度,并可以可靠地防止履带从链轮上松开。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弹性履带中,形成在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右凸起处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与形成在第二凸起单元第二右凸起处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且形成在第一凸起单元第一左凸起处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与形成在第二凸起单元第二左凸起处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
通过上述的结构,可增强履带在纵向履带方向上的前后平衡,并且可防止在其中产生应力和振动。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弹性履带中,第一和第二左凸起的第一延伸部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且第一和第二右凸起的第二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类似地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
通过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右凸起以及第一和第二左凸起处、从而使得其沿着纵向履带方向延伸,所以,弹性履带的接地表面的面积增大了,因此,可以增加弹性履带的刚度。此外,由于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以,防止了在履带中产生应力。
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弹性履带中,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右凸起以及第一和第二左凸起外周处、并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处在同一侧上的侧壁的俯视长度小于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处在相对侧上的侧壁的俯视长度。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在履带体纵向履带方向上相邻凸起之间的距离是短的、以及履带体地面接触侧的凸起的面积增加,所以,可提高弹性履带的刚度。
虽然可以如此地设想:与和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同侧的侧壁的俯视长度类似,和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相对的侧壁的俯视长度也较短,但这样的结构不是优选的,原因在于各凸起的刚度不高,以及其对路面的穿透能降低。
依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弹性履带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形成的环状履带体、以及具有翼部的芯部,所述翼部沿履带体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地延伸到履带体的中部。所述履带体的凸起在其与地面接触的一侧突出。所述的芯部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的翼部与形成在履带体上的凸起相面对。其中,形成在所述履带体上的所述凸起包括形成相应的凸起单元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凸起单元设置在履带体沿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和右侧,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所述的第一凸起与两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两个翼部上方、并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而言设置在两侧,而所述的第二凸起与一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一个翼部上方、并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而设置在两侧。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延伸部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且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延伸部在履带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在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上部分地重叠。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凸起单元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同时位于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和右侧,且第一或第二凸起的延伸部在履带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在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使得至少一个凸起的接地表面与地面接触,所以,可减少弹性履带在循环驱动过程中相对于地面的上下运动的变化,并且可阻止振动的产生。
依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弹性履带中,形成于第一凸起上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与形成于第二凸起上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所有形成于履带体凸起上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增强了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以及在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循环转动方向)的平衡。此外,由于履带体的整体地面接触面积增加了,可提高履带体的刚度,且可防止弹性履带在转动过程中从链轮上松脱。
依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弹性履带中,位于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右侧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以及位于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分别地设置在履带体的右侧和左侧。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凸起设置在履带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和右侧,所以,至少一个凸起的接地表面必定与地面接触,与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凸起相比,其接触面积增大,可以更可靠地防止履带在转动过程中从链轮上松脱。
简而言之,通过依据本发明的结构,改善了弹性履带的左右平衡、同时提高了其刚度和柔度,还防止在其中产生振动。
附图说明
通过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同时参照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在所述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俯视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沿图1中B-B线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沿图1中C-C线的水平剖视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仰视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履带体的俯视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俯视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有芯部的弹性履带的俯视图;
图9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带芯部的弹性履带的俯视图;
图10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第一变例的俯视图;以及
图11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的第二变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完整的描述。
图1到4示出了一个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图1为弹性履带1A的俯视图,图2为弹性履带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3为弹性履带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而图4为弹性履带1A的仰视图。
弹性履带1A例如用作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例如在陡峭及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工作的工程车辆的轮子。弹性履带1A与链轨类似地形成为一环形的履带(环)但是为了简便起见,仅放大和示出了一部分的弹性履带1A。
大致上,弹性履带1A具有履带体2A以及芯部3。履带体2A由弹性材料(弹性体)——例如橡胶——形成,且形状为一环状的履带。如图1至5所示,在履带体2A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凸起4L、4R、5L和5R、连接孔6、以及泥土移除部分9L和9R。如图4所述,在履带体24与其地面接触侧相反的一侧上形成有导引件7L和7R、以及柔性槽10L和10R。为了易于说明,将在下文对履带体的特定结构进行描述。
芯部3由金属材料通过铸造或挤压制成。在此实施方式中,芯部3基于铸造金属。芯部3的左翼和右翼3L、3R从中心连接部分3A向左侧和右侧延伸,而其突起3B和3C形成在其中部。如图7所示,芯部3沿履带的纵向(由箭头Y1和Y2指示的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并嵌入在履带体2A中。
如图3所示,形成在芯部3上的左侧和右侧突起3B和3C沿履带的纵向彼此偏置,并成锯齿形式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左侧和右侧突起3B和3C的锯齿形式设置可以减少振动。此外,芯部的材料并不限于金属,而也可由刚性树脂、或混有增强纤维的刚性树脂形成。
芯部3的连接部分3A连接到链轮(未示)的驱动爪。为此,如图2所示,连接部分3A的内周向表面3A-1形成有一个弧度,使得链轮爪可与之平滑地耦合或脱离。此外,内周向表面3A-1外覆有橡胶层(3A-2),从而防止铁锈的形成。
如图1至3所示,上述构造的芯部3彼此之间平行地设置,并嵌入在履带体2A中,使得履带体2A和芯部集成一体,从而形成一弹性履带1A。用于容纳链轮爪的连接孔6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履带体2A宽度方向(附图中箭头Z1和Z2的方向)上的中部。
形成于芯部3处的连接部分3A如此地构造:使得芯部3位于连接孔6的前方和后方,同时与履带体2A结合在一起。即,为了驱动弹性履带1A,通过连接孔6而连接到芯部3连接部分3A的链轮爪对弹性履带1A施加一驱动力。当旋转轮属于外凸类型时,如图4所示,履带体2A的与地面接触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位于左侧和右侧突起3B和3C外侧的轨道式导引件(导轨)7L和7R。
此外,如图3所示,抗拉伸元件8L和8R嵌入在与芯部3的左翼和右翼3L、3R的接地表面位于同一侧的履带体2A中。抗拉伸元件8L和8R通过拉伸一刚索而形成,并嵌入在履带体2A的左侧和右侧。抗拉伸元件8L和8R基本上是环形的(具有环的形状),并防止履带体2A伸长。
如图4所示,在履带体2A的与接地表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柔性槽10L和10R,以增加其与链轮爪接合的包绕部分的柔性。柔性槽10L和10R沿履带的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延伸,以防止应力集中。
现在将主要参照图1至5,对履带体2A的凸起4L、4R、5L和5R进行说明。
凸起4L、4R、5L和5R在履带体2A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突起,形成一高出的形状。泥土移除部分9L和9R形成于对应的凸起4L、4R、5L和5R之间、均具有相应的凹入形状。在此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左凸起4L和第一右凸起4R形成一个第一凸起单元X1,而一对第二左凸起5L和第二右凸起5R形成一个第二凸起单元X2。在附图中,第一和第二凸起单元X1、X2由点划线包围起来。
将首先说明一凸起单元X1。第一凸起单元X1如此地构造:其下设置有两个芯部3。此外,第一凸起单元X1具有第一左侧凸起4L和第一右侧凸起4R。
第一左侧凸起4L在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上设置在履带体2A中部(图1中由箭头A所指示的点划线位置处)的左侧。第一左侧凸起4L与两个芯部3的左翼3L相面对。在第一左侧凸起4L的顶部形成第一左接地表面4L-1。
同时,第一右侧凸起4R设置在履带体2A中部沿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的右侧。第一右侧凸起4R与两个芯部3的右翼3L相面对。在第一右侧凸起4R的顶部形成第一右接地表面4R-1。
对于第一左侧凸起4L与第一右侧凸起4R的形成,所述的两个凸起形成有相同的形状、但相对于履带体2A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旋转对称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在此结构中,第一凸起单元X1具有一个连接孔6。
现在将对第二凸起单元X2进行说明。第二凸起单元X2如此地构造:其下方设置有一个芯部3。此外,第二凸起单元X2具有第二左侧凸起5L和第二右侧凸起5R。
第二左侧凸起5L设置在履带体2A中部A沿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的左侧。第二左侧凸起5L与芯部3的左翼3L相面对。在第二左侧凸起5L的顶部形成第二左接地表面5L-1。
同时,第二右侧凸起5R设置在履带体2A中部A沿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的右侧。第二右侧凸起5R与芯部3的右翼3L相面对。在第二右侧凸起5R的顶部形成第二右接地表面5R-1。
对于第二左侧凸起5L与第二右侧凸起5R的形成,所述的两个凸起形成有相同的形状、但相对于履带体2A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旋转对称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此外,第二左侧凸起5L和第二右侧凸起5R与第一左侧凸起4L和第一右侧凸起4R的形状基本相同。第二凸起单元X2具有两个连接孔6。
上述构造的第一和第二凸起单元X1和X2沿履带的纵向(Y1和Y2的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从而形成履带体2A。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弹性履带1A如此地构造:对于第一凸起单元X1,第一左侧凸起4L与第一右侧凸起4R相对于履带体2A在其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上的中部A旋转对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同时对于第二凸起单元X2,第二左侧凸起5L与第二右侧凸起5R相对于履带体2A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旋转对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
因此,可以保持履带体2A左右平衡,且在循环地操作弹性履带2时可防止在其内产生应力。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应力而在履带体2A内产生裂纹或断裂,且可以改善弹性履带2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第一凸起单元X1的第一左侧凸起4L与第一右侧凸起4R与两个芯部3的翼3L和3R相面对,而第二凸起单元X2的第二左侧凸起5L与第二右侧凸起5R与一个芯部3的翼3L和3R相面对。从而,由于在第一凸起单元X1和第二凸起单元X2之间的接触区域内只存在有以橡胶为基础的履带体2A而不存在芯部,可以获得足够的柔度、同时还可靠地防止履带的松弛并降低振动。
现在将对第一和第二凸起单元X1和X2的相应凸起4L、4R、5L和5R的形状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相应的凸起4L、4R、5L和5R在履带体2A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上突起,形成一高出的形状,同时,相应的凹入泥土移除部分9L和9R形成于对应的凸起之间。
此外,凸起4L、4R、5L和5R具有相应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和5R-1。因为凸起4L、4R、5L和5R的轮廓大致相同,相应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和5R-1的轮廓也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对于第一凸起单元X1,第一左侧凸起4L与第一右侧凸起4R绕中部A彼此对称地设置,同时对于第二凸起单元X2,第二左侧凸起5L与第二右侧凸起5R绕中部A彼此对称地设置。因此,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也绕中部A彼此对称地设置,同时,与地面接触的表面5L-1、5R-1也绕中部A彼此对称地设置。从而,提高了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5R-1沿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上的平衡性,并且防止了应力和振动。
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5R-1面积较大的一部分靠近中部A,而面积较小部分远离中部A。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较大(在附图中以箭头L1指示),而面积较小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较小(在附图中以箭头L2指示)。所有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5R-1中的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L1都是相同的。通过此结构,履带体2A沿其纵向(Y1和Y2的方向)履带方向保持平衡,而且可以防止应力和振动。
当纵向履带长度L增大时,在第一接地表面4L-1与第二接地表面5L-1处形成了一个第一延伸部(extension)13L,以及在右接地表面4R-1与5R-1处形成了一个第二延伸部13R。第一和第二延伸部13L及13R沿纵向履带延伸(第一和第二延伸部13L及13R的延伸长度由图5中的箭头D指示)。
在此实施方式中,形成于第一左接地表面4L-1处的第一延伸部13L的方向和形成于第二左接地表面5L-1处的第一延伸部13L的方向相同(沿附图中箭头Y1的方向)。此外,形成于第一右接地表面4R-1处的第二延伸部13R的方向和形成于第二右接地表面5R-1处的第二延伸部13R的方向相同(沿附图中箭头Y2的方向)。
通过上述的结构,形成于相邻的第一左凸起4L和第二左凸起5L处的第一延伸部13L不会互相干涉,同时,形成于相邻的第一右凸起4R和第二右凸起5R处的第二延伸部13R不会互相干涉。因此,可以加宽接地表面4L-1、4R-1、5L-1和5R-1,以及增加履带体2A的刚度。
同时,考虑到在驱动过程中履带体2A与路面之间的接触状态,第一和第二凸起单元X1和X2如此地构造:沿纵向履带方向,接地表面4L-1和4R-1彼此重叠,且类似地,接地表面5L-1、5R-1沿纵向履带方向彼此重叠。由此,实现了与地面之间大致连续的接触,以及防止了可能形成于弹性履带1A驱动过程中的振动。
此外,当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从第一凸起单元X1移动到第二凸起单元X2时,或者从第二凸起单元X2移动到第一凸起单元X1时,接地表面4L-1和5R-1沿履带纵向不彼此重叠,且接地表面5L-1和4R-1不沿履带纵向彼此重叠。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3L和第二延伸部13R——其沿履带纵向是彼此靠近的(由图5中的箭头T1和T2指示)——之间的距离设置为是短的。为此,在各凸起单元X1和X2之间的空间上,基本不会有连续的地面接触,从而,防止了可能形成于弹性履带1A驱动过程中的振动。
现在将对形成在凸起4L、4R、5L和5R外周上的侧壁进行说明。
由于各凸起4L、4R、5L和5R在履带体2A与地面接触的表面侧突起,形成一高出的形状,所以在其外周上具有一侧壁。在此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延伸部13L和第二延伸部13R处于同一侧的第一侧壁11的俯视长度(在图5中以E指示)小于与延伸部13L和13R相对的第二侧壁12的俯视长度(在图5中以F指示)。即E<F。
通过上述结构,可缩短第一延伸部13L和第二延伸部13R——其沿履带纵向彼此靠近地设置(由图5中的箭头T1和T2指示)——之间的距离。特别地,对于中部A的左侧而言,可缩短第一左凸起4L和第二左凸起5L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延伸部13L处尤其如此,同时,对于中部A的右侧而言,可缩短第一右凸起4R和第二右凸起5R之间的距离,在第二延伸部13R处尤其如此。
从而,通过履带体2A的地面接触侧,可增加各凸起4L、4R、5L和5R以及相应的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5R-1的面积,以及增加弹性履带1A的刚度。
虽然可以如此地设想:与和第一延伸部13L和第二延伸部13R同侧的侧壁的俯视长度类似,和第一延伸部13L和第二延伸部13R相对的侧壁的俯视长度也较短,但这样的一个结构不是优选的,原因在于各凸起的刚度不高,以及所谓的对地面的穿透能降低。
现在将对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进行说明。
图6到9示出了一个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图6为弹性履带1B的俯视图(在附图中以PL指示)以及仰视图(在附图中以BA指示)。图7为弹性履带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图8为带有芯部3的弹性履带1B的俯视图,而图9为示于图8中的弹性履带1B的俯视图,其中不带有芯部3。在图6至9中,类似的标号指代弹性履带1B的与图1至5中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相同的构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包括由第一左凸起4L和第一右凸起4R形成第一凸起单元X1、以及由第二左凸起5L和第二右凸起5R形成第二凸起单元X2。
相反地,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包括由第一右凸起4R和第二右凸起5R形成的右凸起单元XR1、由第一左凸起4L和第二左凸起5L形成的左凸起单元XL1,其中所述的第一右凸起4R和第二右凸起5R位于履带体2B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的右侧,而第一左凸起4L和第二左凸起5L位于履带体2B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的左侧。
虽然右凸起单元XR1和左凸起单元XL1的结构大致相同,但是其在左侧和右侧上彼此相对地设置,相对于履带体2A在宽度方向上(Z1和Z2的方向)的中部A旋转对称。此外,右凸起单元XR1彼此平行地设置、沿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间隔一预定的节距(pitch),同时位于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A的右侧,而左凸起单元XL1彼此平行地设置、沿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间隔一预定的节距,同时位于中部A的左侧。
位于履带体2A中部的右侧和左侧的右凸起单元XR1和左凸起单元XL1的节距并不彼此对应。因此,通过本发明,第一左凸起4L和第一右凸起4R彼此之间略微地偏置。现在将对其特定设置结构进行说明。
左凸起单元和右凸起单元将都以凸起单元XL1和XR1指示,第一左凸起4L和第一右凸起4R称为第一凸起4L和4R,第二左凸起5L和第二右凸起5R称为第二凸起5L和5R。
凸起单元XL1和XR1如此地构造:其下设置有三个芯部3。此外,如上所述,凸起单元XL1和XR1具有第一凸起4L和4R、及第二凸起5L和5R。第一凸起4L和4R在两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上方彼此面对。第一接地表面4L-1和4R-1形成在第一凸起4L和4R上。第二凸起5L和5R在一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上方彼此面对。第二接地表面5L-1和5R-1形成在第一凸起5L和5R上。
通过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设置在履带体2A中部的左侧和右侧的凸起单元XL1和XR1的节距并不彼此对应,相反地,设置在履带体中部A左侧的第一左凸起4L和第二左凸起5L与设置在履带体中部A右侧的第一右凸起4R和第二右凸起5R彼此之间沿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略微地偏置。即,各凸起4L、5L、4R和5R分开地设置在左侧和右侧。
通过左侧凸起4L、4R以及右侧凸起5L、5R的设置,在履带体1B的循环驱动过程中,至少一个凸起4L、4R、5L和5R的接地表面4L-1、4R-1、5L-1和5R-1与地面接触,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A相比,其接触面积增加了。为此,可更可靠地防止弹性履带1B在转动过程中从链轮上松开,以及增加弹性履带1B的可靠性。
此后,将说明各凸起单元XL1和XR1的凸起4L、4R、5L及5R形状。如上所述,凸起4L、4R、5L及5R具有对应的接地表面4L-1、4R-1、5L-1和5R-1。各凸起4L、4R、5L及5R的形状大致相同,且各接地表面4L-1、4R-1、5L-1和5R-1的形状也大致相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各接地表面4L-1、4R-1、5L-1和5R-1面积的较大部分靠近中部A,而面积较小的部分位于面积较大部分的外侧。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较大(在附图中以箭头L1指示),而面积较小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较小。在所有与地面接触的表面4L-1、4R-1、5L-1、5R-1中,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都是相同的(在附图中以箭头L1指示)。
通过上述结构,履带体2B沿其纵向(Y1和Y2的方向)履带方向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而且可以防止应力和振动的产生。通过形成面积较大部分,履带体2B的刚度增加,特别地,可以可靠地防止弹性履带在转动过程中从链轮上松开。
此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纵向履带长度L1也增大了,从而在相应的接地表面4L-1、4R-1、5L-1、5R-1处形成延伸部13L和13R。各延伸部13L和13R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
在此实施方式中,各凸起4L、4R、5L及5R的延伸部13L和13R——其沿履带体2A的宽度方向彼此面对——在纵向履带方向上(Y1和Y2的方向)彼此部分地重叠。特别地,在示于图9顶部的第二右凸起5R和第二左凸起5L中,形成于第二右凸起5R处的第二延伸部13R与形成于第二左凸起5L处的第一延伸部13L沿履带体2B的宽度方向(Z1和Z2的方向)彼此面对。此外,第二右凸起5R与第二左凸起5L不位于相同的水平线上,而是与后者略微地偏置。
为此,凸起5L及5R的延伸部13L和13R在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上(Y1和Y2的方向)彼此重叠,重叠部分为由附图中箭头S所指示的部分(称为重叠部分S)。与第一右凸起4R和第一左凸起4L类似,形成于第一右凸起4R处的第二延伸部13R与形成于第一左凸起4L处的第一延伸部13L在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上(Y1和Y2的方向)重叠,重叠部分S由附图中箭头S所指示。
由于各凸起4L、4R、5L及5R的延伸部13L和13R通过部分S而在履带体2A的纵向履带方向上重叠,当弹性履带1B循环地驱动时,至少一个凸起4L、4R、5L及5R的接地表面4L-1、4R-1、5L-1及5R-1必定与地面接触。因此,在循环驱动的过程中,弹性履带1B相对于地面的上下运动变化可以最小化,并且因此,可抑制振动的产生。
现在将对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的变例进行说明。图10示出了一个为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第一变例的弹性履带1C,而图11示出了一个为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第二变例的弹性履带1D。示于图10中的弹性履带与示于图5到9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将以类似的标号标记,并且省略对其的说明。
安装在弹性履带1C上的、依据第一变例的凸起单元XL2和XR2如此地构造:其下设置有五个芯部3。凸起单元XL2和XR2具有第一凸起14L和14R、以及第二凸起15L和15R。第一凸起14L和14R在三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的上方彼此面对。第一接地表面14L-1和14R-1形成于第一凸起14L和14R上。此外,第二凸起15L和15R在两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的上方彼此面对。第二接地表面15L-1和15R-1形成于第二凸起15L和15R上。
在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C中,位于履带体2C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和右侧的凸起单元XL1和XR1的节距并不彼此对应,且设置在履带体2C中部左侧的第一左凸起14L和第二左凸起15L与设置在履带体2C中部右侧的第一右凸起14R和第二右凸起15R彼此之间沿履带体2C的纵向履带方向略微地偏置。凸起14L、14R、15L和15R与接地表面14L-1、14R-1、15L-1和15R-1的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L3都是相同的。
同时,安装在弹性履带1D上的、依据第二变例的凸起单元XL3和XR3如此地构造:其下设置有7个芯部3。凸起单元XL3和XR3具有第一凸起24L和24R、以及第二凸起25L和25R。第一凸起24L和24R在四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的上方彼此面对。第一接地表面24L-1和24R-1形成于第一凸起24L和24R上。此外,第二凸起25L和25R在三个芯部3的左翼3L或右翼3R的上方彼此面对。第二接地表面25L-1和25R-1形成于第二凸起25L和25R上。
在依据本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D中,位于履带体2D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的左侧和右侧的凸起单元XL3和XR3的节距并不彼此对应,且设置在履带体2D中部左侧的第一左凸起24L和第二左凸起25L与设置在履带体2D中部右侧的第一右凸起24R和第二右凸起25R彼此之间沿履带体2D的纵向履带方向略微地偏置。凸起24L、24R、25L和25R与接地表面24L-1、24R-1、25L-1和25R-1的面积较大部分的纵向履带长度L4都是相同的。
在依据第一和第二变例的弹性履带中,如果依据第一和第二变例的弹性履带1C和1D也具有增加弹性履带刚度的优点,则可以获得与依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履带1B相同的效果,但其缺点为柔性降低且履带可能松开。因此,优选地,考虑用途适配的优化特征——刚度、柔度以及稳定性——而选择弹性履带1A到1D。

Claims (7)

1.一种弹性履带,包括:
一个履带体,所述履带体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一环状的履带,并具有在其与地面接触一侧突出的凸起;
芯部,所述芯部具有向左和向右延伸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处的翼部,所述芯部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的翼部与在履带体上形成的凸起相面对;
其中形成在所述履带体上的所述凸起包括形成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右凸起和第一左凸起、以及形成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右凸起和第二左凸起;
所述的第一右凸起与两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两个翼部上方、并设置在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右侧,而所述的第一左凸起设置在所述中部的左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的第一右凸起呈旋转对称;
所述的第二右凸起与一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一个翼部上方、并设置在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右侧,而所述的第二左凸起设置在所述中部的左侧,并相对于该中部与所述的第二右凸起呈旋转对称;且
所述第一凸起单元和第二凸起单元彼此平行地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交替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在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右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与在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右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且在第一凸起单元的第一左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与在第二凸起单元的第二左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第一和第二左凸起具有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且第一和第二右凸起具有与第一延伸部类似地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右凸起以及第一和第二左凸起外周处形成、并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处在同一侧上的侧壁的俯视长度小于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相对侧上的侧壁的俯视长度。
5.一种弹性履带,包括:
一个履带体,所述履带体由弹性材料形成为一环状的履带,并具有在其与地面接触一侧突出的凸起;
芯部,所述芯部具有向左和向右地延伸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翼部,所述芯部沿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使得所述的翼部与在履带体上形成的凸起相面对;
其中形成在所述履带体上的所述凸起包括形成相应的凸起单元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所述的第一凸起与两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两个翼部上方、并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而设置在两侧,而所述的第二凸起与一个翼部彼此面对、位于所述一个翼部上方、并相对于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而设置在两侧;
所述的凸起单元位于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左侧和右侧,并沿所述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
其中第一和第二凸起具有沿纵向履带方向延伸的延伸部,且第一和第二凸起的延伸部在履带体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在履带体的纵向履带方向上彼此部分地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在所述第一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设置为与在第二凸起处形成的接地表面的纵向履带长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弹性履带,其中位于所述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右侧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以及位于履带体宽度方向中部的左侧的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分别设置在所述履带体的右侧和左侧。
CNB2004800355249A 2003-12-04 2004-12-01 弹性履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0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6157 2003-12-04
JP406157/2003 2003-12-04
JP130001/2004 2004-04-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2554A Division CN101402378B (zh) 2003-12-04 2004-12-01 弹性履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6291A CN1886291A (zh) 2006-12-27
CN100465047C true CN100465047C (zh) 2009-03-04

Family

ID=3758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2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2378B (zh) 2003-12-04 2004-12-01 弹性履带
CNB2004800355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047C (zh) 2003-12-04 2004-12-01 弹性履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25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2378B (zh) 2003-12-04 2004-12-01 弹性履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402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9163B2 (ja) * 2009-04-22 2014-04-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ゴムクローラ
WO2015174367A1 (ja) * 2014-05-13 2015-11-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弾性ク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CN107848589B (zh) * 2015-07-30 2020-06-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弹性履带和弹性履带装置
JP7043963B2 (ja) * 2018-05-08 2022-03-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クローラ
US11572115B2 (en) * 2019-07-17 2023-02-07 Srj, Inc. Tread patter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376A (ja) * 1993-02-09 1994-08-23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の構造
JPH08239067A (ja) * 1995-03-04 1996-09-17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
US6106083A (en) * 1997-08-06 2000-08-2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rawler
US20010054845A1 (en) * 2000-06-23 2001-12-27 Choi Yong Jae Elastic crawl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2497B2 (ja) * 2001-12-13 2004-1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クロー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376A (ja) * 1993-02-09 1994-08-23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の構造
JPH08239067A (ja) * 1995-03-04 1996-09-17 Bridgestone Corp ゴムクロ−ラ
US6106083A (en) * 1997-08-06 2000-08-2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Rubber crawler
US20010054845A1 (en) * 2000-06-23 2001-12-27 Choi Yong Jae Elastic craw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2378B (zh) 2011-12-28
CN101402378A (zh) 2009-04-08
CN1886291A (zh) 2006-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85019B1 (en) Elastic crawler
CN100465047C (zh) 弹性履带
CN86107782A (zh) 履带、车轮和轮胎对地面的接触表面
CN1248897C (zh) 履带式工程车辆的行走装置
CN101402376A (zh) 用于重型履带车的履带板总成
KR20060033200A (ko) 체인 구동을 이용하는 무심금 고무 크롤러를 구비한언더캐리지
CN105799799A (zh) 履带底盘和具有履带驱动的工程机械
JP200732669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ガイド装置
CN101403590A (zh) 用于轻型履带车的履带板总成
JP4961114B2 (ja) タイヤ
JPS63154407A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KR100638885B1 (ko) 고무 크롤러 및 고무 크롤러 주행장치
EP0118912A2 (en) Rubber crawler
JP2000072057A (ja) 弾性クローラ用芯金及びこの芯金を用いた弾性クローラ及びこの弾性クローラ用芯金の製造方法
CN109789902B (zh) 弹性履带
JP4246371B2 (ja) 可変ゲージ式足回り装置
JPH11198873A (ja) 内周駆動型ゴムクロ−ラ及びゴムクロ−ラ装置
CN204021038U (zh) 履带式工程机械中底盘总成的导向机构
AU2018273028A1 (en) Track elements for forming a continuous over tyre track with strength enhancement structure
JP6021735B2 (ja)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KR101972567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KR101878319B1 (ko) 고성능 구동 바퀴 타이어 패턴
JP2003246283A (ja) 装軌車両のゴム履帯
JP3295613B2 (ja) 履帯用ゴムシュー
WO2024020668A1 (en) Track assembly, vehicle having same, wheel, and endless track for use with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