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0832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0832C
CN100430832C CNB2005100917238A CN200510091723A CN100430832C CN 100430832 C CN100430832 C CN 100430832C CN B2005100917238 A CNB2005100917238 A CN B2005100917238A CN 200510091723 A CN200510091723 A CN 200510091723A CN 100430832 C CN100430832 C CN 10043083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terminal
image
imaging device
bias
bias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17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34362A (zh
Inventor
津坂周作
松岛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4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4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083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083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高压电路板和主电路板配置于左框架的外侧表面,并且提供一输送路径以便从送纸辊的外周边表面的最外层部位附近的进给位置开始往成像位置向下倾斜。因此,主体外壳内的成像部其高度可降低。结果,可使得激光打印机的高度降低。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如激光打印机。
背景技术
此前,所熟知的成像装置如激光打印机包括:位于装置主体下部的、可以容纳多张处于堆叠状态的纸张的纸匣;以及位于装置主体上部的、用以输出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的出纸盘。
这样的成像装置中,纸匣中最上面的纸张朝着装置主体前侧传递。而且,从纸匣中传递出来的纸张在装置主体的前端部使得其输送方向转变为反方向,在纸匣上面沿着按前后方向延伸的输送路径朝着装置主体的后侧输送,并且在沿着输送路径输送时使其成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在装置主体的后端部又一次使得其输送方向转变为反方向,并且由出纸盘从出纸盘后面输出。
相对于装置后侧,所提供的输送路径大致为水平或者略微向上倾斜。因而,输送路径和纸匣两者之间有空间出现,该空间配置有一控制电路板和一电源电路板,由此可达到对装置主体内空间的有效利用(参见例如JP-A-7-143300和US2004/0095456A1)。
电子摄像方案的成像装置中,在装置主体中配置有:一用于以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来高速扫描的扫描单元;以及一包括充电器、感光鼓、显影辊、转印辊、清洁器等在内的处理卡盒。
这样的成像装置中分别配置有:一给充电器加上放电偏压、显影偏压、转印偏压以及清洁偏压的高压电源电路板;显影辊;转印辊;以及清洁器,还配置有一支持电动机以旋转驱动感光鼓、显影辊和转印辊等的齿轮片,并且还配置有一齿轮传动装置以传送驱动力。
提议过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动力驱动电路板包括一高压电源电路部分、一电动机、以及一驱动部分,它们垂直配置于彼此相对的电路板表面(参见例如US6778197B1)。
发明内容
近年来,出现了减小成像装置体积的要求以及降低成像装置高度的要求。JP-A-7-143300和US2004/0095456A1中所披露的结构中,成像装置的高度仍然不够低,而且,电路板安置在输送路径和纸匣之间,使得成像装置的高度进一步降低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缩小成像装置的体积,对处理卡盒的驱动力输入和电力输送最好是应从装置主体的同一侧表面进行。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将高压电源电路板和齿轮片配置在相对于处理卡盒而言的同一侧表面。
但将高压电源电路板和齿轮片配置在相对于处理卡盒而言的同一侧表面时,由高压电源电路板加上的偏压可能会在齿轮片周边发生漏电。
本发明提供一种其高度降低的成像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过将高压电源电路板和齿轮片配置在同一侧壁侧来得到体积缩小的装置,而且可防止高压电源电路板加上的偏压在齿轮片周边发生漏电的成像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成像装置,包括:进给单元,使记录介质进给;成像单元,将图像形成在进给单元所进给的记录介质上;输出单元,将其上经过成像单元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输出;电源电路板,其上装配有一对成像单元输送电力的电源,并且从记录介质的横向角度观察,该电源电路板配置在成像装置其中至少一个侧面部;控制电路板,其上装配有一控制成像单元的控制器,该控制电路板配置在其中至少一个侧面部;以及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从输送路径的最高点向下倾斜至成像单元形成图像的成像部位,该最高点位于成像位置的上游,该输送路径配置为:进给单元拾取记录介质的拾取方向和输送路径输送处于成像部位的记录介质的成像状态输送方向设定为彼此相反;并且该成像状态输送方向和输出其上经过成像单元成像的记录介质的输出方向也设定为彼此相反。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的成像装置,包括:相互对立的、两者间有一预定间隙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处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产生成像单元的驱动力的驱动源;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送到成像单元的第一齿轮;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支撑第一齿轮的齿轮片;产生加到成像单元上的偏压的高压电路板,该高压电路板设置成在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与齿轮片相对,该高压电路板具有偏移部分,可从齿轮片上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拆卸;以及输出偏压的电源电压输出端,位于高压电路板的偏移部分。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是主要部分的侧面横截面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第一实施例,并示出一例前盖处于闭合的情形;
图2是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面横截面图,示出前盖打开的状态;
图3为示出进纸托盘从图1所示的实体外壳中拆除的状态下托盘容纳空间的上面部分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左侧框架的外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右侧框架的内侧图;
图6为示出进纸托盘从图1所示的实体外壳中拆除的状态下托盘容纳空间的上面部分,并示出增强板拆除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主要部分的侧面横截面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并示出一例前盖处于闭合的情形;
图8是图7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面横截面图,示出前盖打开的状态;
图9为图7所示的进纸托盘的左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进纸托盘的右视图;
图11为图7所示的鼓卡盒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鼓卡盒的侧面横截面图;
图13为图7所示的处理卡盒的左视图;
图14为图7所示的处理卡盒、左框架、以及右框架的平面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左框架的外侧图;
图16为示出图15所示的高压电路板配置的示意图;
图17为沿图15所示的剖切线XVII-XVII切开的横截面图;
图18为高压电路板拆除后的状态下左框架的外侧图;
图19为沿图15所示的剖切线XIX-XIX切开的横截面图;
图20为图14所示的左框架的内侧图;
图21为沿图15所示的剖切线XXI-XXI切开的横截面图;
图22为图14所示的右框架的外侧图;
图23为图14所示的右框架的内侧图;
图24为主要部分的透视图,示出图22所示的托盘锁片的结构;
图25为主要部分的透视图,示出图22所示的接地压力盘的结构;
图26为图7所示的处理卡盒和左框架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7A和图27B为说明图25所示的耦合组件的进退动作的立体图,其中图27A示出耦合组件的前进状态,图27B示出耦合组件的后退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为主体部分的侧面横截面的示意图,展示了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第一实施例。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体外壳2、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3的进给部4、在所进给的纸张3上成像的成像部5。
主体外壳2中,用以安装脱卸下面说明的处理卡盒18的安装/脱卸口6形成于一侧的侧面上,并配备有打开和关闭安装/脱卸口6的前盖7。
前盖7可转动支撑于装插在其底端部的盖轴(未示出)。因此,当前盖7绕盖轴关闭时,安装/脱卸口6如图1所示由前盖7关闭,而当前盖7以盖轴为支点打开(向下倾斜)时,安装/脱卸口6就被打开,如图2所示。处理卡盒18可通过安装/脱卸口6装载到主体外壳2或是从主体外壳2中卸除。
在正规的说明书中,在每台激光打印机1和处理卡盒18(包括后面说明的显影卡盒)中,安置前盖7的侧面称为“前侧”,相反一侧称为“后侧”。
进给部4在主体外壳2的底部包括:可拆除的安装在从前到后开放式延伸的托盘容纳处110的进纸托盘8;进纸辊9和安置在进纸托盘8前端上方的分离垫10;安置在进纸辊9后侧的拾取辊11;安置在进纸辊9前侧下方、与进纸辊9相对的挤压辊12;以及安置在进纸辊9后侧上方的定位辊13。
包含在进纸托盘8内部的是由金属制成的纸张托盘14,纸张可以堆叠的方式放在上面。纸张压片14可转动的支撑于其后端,因而其前端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运动。
用以撑起纸张压片14的前端部的杠杠15安置在进纸托盘8的前端。杠杠15的形状从横截面的方向看大致为字母L形,因而能够从纸张托盘的前端部转到纸张压片14的底部。杠杠的上端部固定在安置于进纸托盘8前端部的杠杠轴16上,而其后端部紧靠纸张压片14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因而,当如图所示的顺时针的旋转驱动力输入到杠杠轴16时,杠杠15就以杠杠轴16为支点转动,杠杠15的后端部将纸张压片14的前端部举起。
当纸张压片14的前端部举起时,纸张压片14上的最外层纸张3就被压向拾取辊11,并随着拾取辊11的转动而被拾取,被拾取的纸张3沿着拾取方向D1输送至位于拾取辊11前方并略高于拾取辊11的进纸辊9和分离垫10之间的空隙中。
当进纸托盘8从主体外壳2上拆除时,纸张压片14使其前端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往下移动,并最终进入到沿进纸托盘8的底部表面延伸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纸张3可以堆叠的方式放在纸张压片14上。
在进纸辊9的前端部的上方,配有圆弧形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四分之一的圆弧的导向组件85,以消除进纸辊9在其最外端和最上端之间的外部周边表面区域。更具体的说,圆弧形导向组件85形成沿着进纸辊9的外周边表面弯曲的弯板形状,并且其横截面大致为四分之一的圆弧。导向组件85所占有的空间和进纸辊9在其最外端位置和最上端位置之间的外部周边表面区域基本相等。
沿拾取方向D1由拾取辊11传送的纸张3在进入进纸辊9和分离垫10之间时被可靠的分开。然后,纸张3在进纸辊9的转动作用下朝进纸辊9和挤压辊12之间的空隙输送。而且,已经穿过进纸辊9和挤压辊12之间空隙的纸张3进入到进纸辊9和圆弧形导向组件85之间的间隙中,并在进纸辊9和圆弧形导向组件85的间隙中沿着进纸辊9的外周边表面输送。因此,纸张3的输送方向由进纸辊9和分离垫10之间的纸张的拾取方向D1转变到和拾取方向D1相反的、为向后的成像状态输送方向D2。
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由树脂制成的导向板86安置在进纸辊9的后部。导向板86包括:从进纸辊9的上部附近就开始往后向下倾斜的上游部位87;从下面连接到形成凹部形状以隐藏下面说明的转印辊30的上游部位87的后侧连接的中游部位88;以及与中游部位88后端连接的、具有往后向上倾斜的上表面的下游部位89。
定位辊13由上下两个相对的辊筒所构成,它们配置为低位辊筒在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的前端部突出于导向板86的上表面、高位辊筒和低压辊筒挤压接触这样的状态。
在进纸辊9和分离垫10之间输送的纸张3,在靠近进纸辊9的外周边表面的顶端部的进纸位置P与进纸辊9的外周边表面脱离,以输送到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而且,经过定位辊13定位后,输送到导向板86的上游侧部位87上的纸张3在导向板86的上游侧部位87上以往后向下倾斜的方向输送,并在定位辊13的转动作用下沿着上游侧部位87的上表面输送,并输送到成像部的成像部位(介于后面说明的感光鼓28和转印辊30之间的压印部位,这里感光鼓28上的色粉图像转移到纸张3上)。也就是说,从靠近进纸辊9的外周边表面的顶端的进纸位置P延伸到成像部位,并且从进纸辊9外周边表面和圆弧形导向组件85之间的间隙向下倾斜到感光鼓28和转印辊30之间的间隙的输送路径90在导向板86的上游侧部位87上形成。
成像部5包括:扫描部17、处理卡盒18、以及定影部19。
扫描部17安置在主体外壳2内部的一上部部件上,它包括:未示出的激光光源、驱动为转动的多棱镜20、fθ透镜21、反射器22、透镜23以及反射器24。由激光光源发射出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由多棱镜20偏转并通过fθ透镜21,如虚线所示。随后,激光束的光学路径由反射器22反射通过透镜23。接着,光学路径由反射器24向下反射。因此,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形式投射到后面说明的处理卡盒18的感光鼓28的表面。
处理卡盒18可脱卸的安装到扫描部17下方的主体外壳2。处理卡盒18包括鼓卡盒25和可脱卸的安装到鼓卡盒25上的显影卡盒26。
鼓卡盒25介于一对侧板27之间,每个侧板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激光打印机中配置为在纸张3的横向上彼此相对而与前后方向成直角(此后简称为“横向”)。显影卡盒26装在前侧上,而感光鼓28、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辊30、以及清洁刷都被安装在后侧上。
感光鼓28包括:圆柱形鼓体32,其最外层表面层为由聚碳酸酯等制成的正电光敏层;以及金属制成的鼓轴33,它在鼓体32的长度方向上沿着鼓体32的轴心延伸。鼓轴33不可转动,支撑于鼓卡盒25的两个侧板27上,而鼓体32相对于鼓轴33可旋转支撑,因此,感光鼓28安置为可相对于两个侧板27之间的鼓轴33转动。
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与感光鼓28反向安装,中间留有空隙以避免和感光鼓28接触,并且位于感光鼓28后侧的斜上方。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为正电充电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它包括充电导线和钨格栅等。由后面说明的高压电路板95对充电导线加上放电偏压,并由高压电路板95对格栅加上格栅偏压,由此产生电晕放电以使感光鼓28的表面均匀充电为具有正向极性。
转印辊30旋转支撑于鼓卡盒25的两个侧板27上,并安排成在上下方向上从下侧与感光鼓相对并接触,而且在转印辊和感光鼓28两者之间形成压印。转印辊30构成为金属制成的辊轴34覆盖有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辊35。由后面说明的高压电路板对转印辊30加上一转印偏压。
清洁刷31安置成刷子末端从感光鼓28后面接触感光鼓28的鼓体32表面的状态。由后面说明的高压电路板对清洁刷31加上清洁偏压。
显影卡盒26以可脱卸方式安装到鼓卡盒25上,其包括后侧打开的卡盒状机壳36、进纸辊37、显影辊38、以及设置在机壳36中的层厚调节刀39。显影卡盒26可随鼓卡盒26整体的装载到主体外壳2上,或是从主体外壳2上脱卸。
机壳36中,配有从机壳上表面向下突出的分隔板40,它在前后方向的中间往宽度方向延伸,而且在分隔板40前面的内部空隙用作色粉容纳仓41,而分隔板40后面的内部空隙被用作显影仓42。
色粉容纳仓41中,正电荷特性的非磁性单组分色粉作为显影剂。所用的色粉为聚合型色粉,它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可聚合单体,例如,苯乙烯基单体(如苯乙烯)和丙烯基单体(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丙烯酸甲酯)用已知的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法进行共聚得到。这样的聚合型色粉为球状,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并且其可得到高质量的成像。
附带提一下,着色剂如碳黑、石蜡等也可复合到这样的色粉,为了增强流动性,也可添加如二氧化硅等添加剂。色粉颗粒的直径大约为6~10μm。
并且,用以搅拌色粉容纳仓41中的色粉的搅拌器43安置在色粉容纳仓41中。搅拌器43由色粉容纳仓41的中心部位处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搅拌器旋转轴44所支撑,搅拌器43以搅拌器旋转轴44为支点转动。由此,色粉容纳仓41中的色粉得到搅拌并从位于分隔板40下面的色粉排放孔45排放到显影仓42。
显影仓42中,进纸辊37旋转支撑于两个侧板之间,侧板安置在前下部并在机壳36的横向方向上相对。进纸辊37包括金属制成的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进纸辊轴46和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覆盖于进纸辊轴46周边的泡绵辊筒47。
显影仓42中,显影辊38旋转支撑于两个侧板之间,侧板被安置在前下部并在机壳36的横向方向上相对。而且,显影辊被安排成其部分表面可暴露为突出于机壳36的后面,并在显影卡盒26装到鼓卡盒25中时,它在前后方向上与感光鼓相对并接触。显影辊38包括金属制成的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显影辊轴48和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覆盖于显影辊轴48周边的橡胶辊筒49。橡胶辊49由含碳颗粒等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其表面覆盖有氟化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并且,橡胶辊筒49被安排与进纸辊37的泡绵辊筒47相接触以相互挤压。从后面说明的高压电路板对显影辊38加上显影偏压。
层厚调节刀39由金属簧片组件制成,在其末端部配有绝缘硅橡胶制成的半圆形截面的下压橡胶组件50。层厚调节刀39由位于显影辊38上面的机壳36支撑,且其下端部从前侧与显影辊38的橡胶辊筒49相对,因此,在层厚调节刀39的弹力作用下,下压橡胶组件50就和橡胶辊筒49挤压接触。
在搅拌器43的搅拌下,从色粉排放孔45排放到显影仓42的色粉在进纸辊37的旋转作用下进给到显影辊38的橡胶辊筒49上。在此情况下,色粉在进纸辊37的泡棉辊筒47和显影辊38的橡胶辊筒49之间被部分的充电成为具有正向极性。进给到橡胶辊筒49上的色粉在显影辊38的旋转作用下进入到橡胶辊筒49和层厚调节刀39的下压橡胶组件50的空隙中,变成一预定厚度的薄层以便在橡胶辊筒49上载送。
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感光鼓28的表面具有均匀的正电荷,然后暴露于扫描部17所发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由此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随后,当显影辊38的橡胶辊筒49所携带的带正电的色粉在显影辊38的旋转作用下带到感光鼓28的对面并与其接触,其进给得到形成于感光鼓28表面的静电潜像,也就是说,带均匀正电荷的感光鼓28的表面其暴露于激光束从而电势较低的暴露部位,便得到选择性的载送,由此可转化为可视图像。因此,通过反向显影形成色粉图像。
随后,感光鼓28和转印辊30经过驱动旋转将输送路径90输送来的纸张3插入其中输送,纸张3在感光鼓28和转印辊30之间输送,因此,携带于感光鼓28表面的色粉图像就转印到纸张3上。
转印完成后,当在感光鼓28的旋转作用下感光鼓28和清洁刷31相对时,由于感光鼓和纸张3接触所造成的粘附于感光鼓28表面的纸屑粉由清洁刷31刷除。
定影部19置于导向板86的下游部位89的后侧上(成像状态中输送方向D2的下游侧),它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定影架51、以及可旋转支撑于定影架51并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配置的加热辊52和加压辊53。
加热辊52包括金属元素管111、以及位于金属元素管111内的加热卤素灯112。它可由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所输送的动力得到旋转驱动。
加压辊53安排在加热辊52的下方并与其相对,以对加热辊52加压。加压辊53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为金属制成的辊轴80覆盖有橡胶材料制成的辊筒81,并可由加热辊52的旋转驱动力得到驱动。
上面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纸张3,在感光鼓28和转印辊30的旋转作用下,在导向板86的下游部位89往后向上倾斜的方向上沿着下游部位89的上表面输送。而且,纸张3进入到定影架51中并通过加热辊52和加压辊53之间的空隙。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热辊52所进行的加热和加压辊53所施加的压力,转印到纸张3上的色粉可受到加热固定于纸张3上。
定影部位19的后侧,形成有倾斜纸张输出路径82,它向后延伸并以大于导向板86的上表面的角度向上倾斜;以及弯曲纸张输出路径91,它从倾斜纸张输出路径82后侧末端边缘弯成大体呈C形截面。作为输出单元的排纸辊83配置在弯曲纸张输出路径91的上端。
在加热辊52和加压辊53的旋转作用下,在定影部19中已经使色粉固定的纸张3输送到倾斜纸张排放路径82,并通过倾斜纸张输出路径82进而通过弯曲纸张输出路径91。当纸张3到达排纸辊83时,在排纸辊83的旋转作用下,以与成像状态输送方向D2相反的往前输出方向D3输出,并输出到主体外壳2的上表面形成的纸张输出托盘84。
图3为进纸托盘8从主体外壳2上脱卸后的状态下托盘容纳处110的上部的示意图。主体外壳2配有树脂制成的左框架92和右框架93,两者安排成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而且,导向板86在左框架92和右框架93两者间延伸,而处理卡盒18(参见图1)安装到导向板86的上方。
如图4所示,在侧视图中,左框架92大体上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在其外侧表面装配有齿轮片94、作为电源电路板的高压电路板95、以及作为控制电路板的主电路板96。
齿轮片94由金属薄板制成,支撑将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送到处理卡盒18等的齿轮。齿轮片94安排为从左框架92的前端边缘开始向后延伸,并沿着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的下端边缘延伸以使安装了齿轮这一侧面可面向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
高压电路板95是一用以提高从打印机1外部输入的100V电压的单相电压的所安装的电源电路板,以产生高压偏压并分别施加到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9、转印辊30、清洁刷31、以及显影辊38。高压电路板95从横向的外侧安排在齿轮片94的相反方向,从而在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的前上部,安装有变压器的表面可正对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同时电路板95的下端部可以与齿轮片94的上端部重叠。
主电路板96是一控制电路板,它包括控制激光打印机的各部分动作的CPU。从侧视图观察主电路板96大致形成字母L的形状,并且安排在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处形成于齿轮片94以及高压电路板95的后侧的空隙中,因而主电路板不会与齿轮片94或者高压电路板95重叠。
如图5示,按侧视图观察,右框架93大体上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在右框架外侧表面装配有低压电路板97和风扇98。
低压电路板97是一用以降低从打印机1外部输入的100V电压的单相电压的电源电路板,以产生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所需的低电压。低压电路板97安排为安装有变压器等的电路板表面可正对右框架93的外侧表面,并且该电路板可从右框架93的后端边缘沿其下端边缘向前延伸。
风扇98的作用是将处理卡盒18和定影部1产生的热量排放出外壳2,配置成在右框架93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和低压电路板97的上方,使右框架93的横向内侧和横向外侧连通。
如图6所示,导向板86包括与上游部位87的前部结合的辊子支撑部99,其可旋转支撑进纸辊9、拾取辊11、以及定位辊13。
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切割部位100形成于辊子支撑部99的横向中心部,用作进给单元的进纸辊9和拾取辊11在前后方向上并列位于切割部位100。具体来说,进纸辊9由金属制成的、从左框架92开始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进纸辊轴101所支撑,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可旋转设置于切割部位100以便进纸辊轴101可旋转的横穿切割部位100的左侧面和悬于导向板86的下表面的肋部102。而且,拾取辊11由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拾取辊轴103所支撑,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可旋转设置于切割部位100以便拾取辊轴以可旋转方式由切割部位100的两个横向侧面所承受。
俯视图中,定位辊13置于拾取辊11的上方,置于拾取辊11的两个横向侧面上,并由金属制成的、从左框架92开始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定位辊轴113所支撑。
定位辊轴113旋转支撑于左框架92和左定位辊13两者之间的导电材料制成的导电轴承114上。而且,接地导体115其中的一端与导电轴承114相连接。接地导体115其中另一端绕于突起部116的外周边表面。当下面说明的增强板106固定为紧靠从导向板86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突起部116时,接地导体115的另一端就与增强板106相接触。而且,用于进纸辊的接地导体117其中一端与进纸辊轴101相连接,用于进纸辊的接地导体117其中另一端则与导电轴承114相连接。因此,进纸辊轴101和定位辊轴113与增强板106电连接,该增强板106与下面说明的挡热板109通过一导线119相互电连接,而且挡热板109也通过导线(未示出)与低压电路板97以及主电路板96的接地终端相互电连接,由此来接地。
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的后部,在横向方向上排成一列的多个圆形孔104,成为用于通过上游部位87在上下方向上通风的第一通风孔。
而且,导向板86的中间部位88上,在横向方向上并列形成有多个矩形孔,成过用于通过中间部位88在上下方向上通风的第三通风孔。
如图3所示,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用以增强导向板86的增强板106,以及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用以阻断定影部19所放出的热量的挡热板109都设置于导向板86的底部。
增强板106置于导向板86和辊子支撑部位99的上游部位87的相反方向上,在导向板96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其形状大体上为长方形板,该长方形板从导向板86的前端边缘延伸到导向板86形成矩形孔的形成部位这一侧。具体来说,增强板106从下面覆盖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和辊支撑部位99,并且相对于形成于导向板86的中间部位88的矩形孔105,其后端边缘(其在成像状态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端缘)位于前侧(在成像状态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通过在其前端边缘按平面图观察呈矩形切割增强板106,增强板106在与该切割部位100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切割孔107。因此,进纸辊9和拾取辊11通过切割孔107暴露于下面。换言之,增强板106设置为其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切割孔107两侧的部分均可以从横向方向的两者外侧保持进纸辊9和拾取辊11。
增强板106形成有多个圆形孔108,成为用于通过增强板106在上下方向上通风的第二通风孔,这样允许导向板86上形成的圆形孔104通风。形成有多个圆形孔108以便其总开孔面积可大于导向板86形成的多个圆形孔104的总开孔面积。而且,多个圆形孔104以圆点的形式形成于与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相对的增强板106。
平面图上形状大致为U形的、用作增强增强板106的强度的凹部118,形成于增强板106中朝下凹陷并包围切割孔107。
挡热板109置于与导向板86的下游部位89相反的方向,并在前后方向上与增强板106相距预定的距离,并且其所形成的大致为长方形的形状在导向板86的横向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挡热板109设置成从下面覆盖导向板86的下游部位89。因此,挡热板109阻断定影部19的热辐射,由此防止热辐射传到导向板86下面安装的进纸托盘8中的纸张3。
如上所述,打印机1中,高压电路板95和主电路板96置于左框架92的外侧表面上,并非置于输送路径90的下面。因此,输送路径90形成为从进纸位置P往成像位置向下倾斜,因而可以使主体外壳2中成像部5的高度位置降低。结果,可以使得激光打印机1的高度降低。而且,高压电路板95和主电路板96都置于左框架92上,因而激光打印机1的宽度也可减小。
高压电路板95未置于导向板86的下表面的结构中,用于屏蔽高压电路板95等的金属片就不必安装在导向板86的下表面,因此导向板86的强度会降低。反之,在激光打印机1的结构中,增强板106置于导向板86的下表面,因此导向板86的强度可增强。因而,可防止导向板86的变形等。
增强板106由金属片制成,树脂制成的导向板86的强度可得到可靠的增强。
进纸辊9和拾取辊11由导向板86的辊支撑部位99所支撑,因此,当驱动这些辊时,辊支撑部位99的负载较大。但由于设置增强板106,因而可防止辊支撑部位99的变形。
由于进纸辊9和拾取辊11置于辊子支撑部位99的横向中心部形成的切割部位100处,与进纸辊9和拾取辊11置于导向板86下面的结构相比,激光打印机1的高度可进一步降低。
切割孔107形成于增强板106中,而相对于该切割孔107的增强板106在横向方向上两侧部定位为从横向方向的两外侧保持进纸辊9和拾取辊11。因此,导向板86的辊支撑部位99的切割部位100的周围可得到可靠的增强,可以进一步防止辊支撑部位99的变形等。
由于凹部118形成于增强板106中,因而可以进一步加强增强板106的强度。因此,导向板86的辊支撑部位99的切割部位100的周围可得到可靠的增强,可以进一步防止辊支撑部位99的变形等。
由于多个圆形孔108形成于增强板106中,因而可防止基于导向板86的上游部位87的后部所形成的多个圆形孔104的通风为增强板106所挡住。
由于增强板106的多个圆形孔108的总开孔面积大于导向板86所形成的多个圆形孔104的总开孔面积,因而可更为可靠地防止圆形孔104的通风为增强板106所挡住。
将处理卡盒18所产生的热辐射到主体外壳2外面的气流可由安装在右框架93上的风扇98来推动,而从圆孔108到圆孔104的气流也可在前面所述气流的推动作用下,在主体外壳2内流动。因此,主体外壳2的内部可保持足够的通风。
由于多个矩形孔105形成于导向板86的中间部位88,因而转印辊30周围的氛围可通过矩形孔105来保持通风。因此,可达到稳定的转印。
由于增强板106的后端边缘相对于导向板86的中间部位88所形成的矩形孔105位于前侧位置,可以防止矩形孔105为增强板106所关闭。因此,可以确保矩形孔105的通风。
由于增强板106是接地的,因而可防止电荷在增强板106上累积。因此,可防止从增强板106上发生电荷放电,因而可防止这种放电造成图像质量变差。
由于进纸辊轴101和定位辊轴113也是接地的,因而可防止电荷在这些轴上累积。而且,进纸辊轴101和定位辊轴113是通过安装在这些轴附近的增强板106接地的,可以简化用于进纸辊9和拾取辊11接地的布线结构。
第二实施例
图7和图8是主要部分的侧面横截面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成像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激光打印机201包括:主体外壳202、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203的进给部204、在所进给的纸张203上成像的成像部205。
主体外壳202中,用以安装脱卸下面说明的处理卡盒218的安装/脱卸口206形成于一侧的侧面上,并配备有打开和关闭安装/脱卸口206的前盖207。
前盖207可转动支撑于装插在其底端部的盖轴(未示出)。因此,当前盖207绕盖轴关闭时,安装/脱卸口206如图7所示由前盖207关闭,而当前盖207以盖轴为支点打开(向下倾斜)时,安装/脱卸口206就被打开,如图8所示。处理卡盒218可通过安装/脱卸口206装载到主体外壳202或是从主体外壳202中卸除。
在正规的说明书中,在每台激光打印机201和处理卡盒218(包括后面说明的显影卡盒)中,安置前盖207的侧面称为“前侧”,相反一侧称为“后侧”。
进给部204在主体外壳202的底部包括:可拆除的安装在从前到后开放式延伸的托盘容纳处310的进纸托盘208;进纸辊209和安置在进纸托盘208前端上方的分离垫210;安置在进纸辊209后侧的拾取辊211;安置在进纸辊209前侧下方、与进纸辊209相对的挤压辊212;以及安置在进纸辊209后侧上方的定位辊213。
如图7~10所示,进纸辊208整体的包括:在平面图中呈矩形的底板259;包围底板259上方空间的前壁260、后壁261、左侧壁262、右侧壁263,它们分别垂直的竖在底板259的周边边缘。
前壁260和底板259的前端边缘相连。如图9和图10所示,前壁260上形成有从侧视角度看大致为矩形的抓手部位264。抓手部位264抓住后,纸张托盘208可在相对于主体外壳202的前后方向上滑行,由此,纸张托盘208可从主体外壳202上拆除或装在主体外壳202上。
后壁261和底板259的后端边缘相连。
如图9所示,左侧壁262和底板259的左端边缘相连。它包括:从侧视角度看大致为矩形的齿轮安装部位265;位于高度比齿轮安装部位265略低处的从齿轮安装部位265向后延伸的左壁后部266。齿轮安装部位265中安装有:当纸张托盘208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与装在外壳202上的、后面说明的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相啮合的输入齿轮267,以及与输入齿轮267相啮合的杠杠驱动齿轮268,它由输入齿轮267传来的驱动力驱动旋转。
如图10所示,右侧壁263与底板259的右端边缘相连。并且,它包括:从侧视角度看大致为矩形的右壁前部269;位于高度比右壁前部269略低处的从右壁前部269向后延伸的右壁后部270。右壁后部270的前面末端处装配有作为锁定机构的从侧视角度看大致为矩形的锁片接合部271,当纸张托盘208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时,后面说明的托盘锁片279与其相接合。并且,在纸张托盘208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时,在前后方向上,右壁后部270的中间部位形成有接地孔272,接地孔中装有后面说明的托板接地触点383。
如图7和图8所示,纸张托盘208包括:在底板259上的、金属制成的可以放置堆叠状的纸张203的纸张托板214;以及位于纸张托板214前侧的、用以将纸张托板214的前端部分向上举的杠杠215。
纸张托板214可晃动的支撑于其后部,由此其前部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运动。
从截面来看,杠杠215的形状大致为字母L形,以能在纸张托板214底下,从纸张托板的前端转动。杠杠215的上端部固定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后面称作“横向”)上延伸的杠杠轴216上,而其后端则和纸张托板214的前端下表面紧靠。除此之外,杠杠轴216还贯穿左侧壁262并在横向上突出于左侧壁262,而杠杠齿轮268则相对不可转动的固定于从左侧壁262突出的杠杠轴216的左端。杠杠轴216在底板259的上方,旋转支撑于未示出的肋部上。
当纸张托盘208安装在主体外壳2上时,后面说明的安装在主体外壳上的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与输入齿轮267相啮合。在啮合状态下,当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传来的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齿轮267时,随着输入齿轮267的转动,杠杠215就以杠杠轴216为支点转动,杠杠215的后端就举起纸张托板214的前端。
当纸张托板214的前端被举起时,纸张托盘214上的最外层纸张203就被压向拾取辊211,并随着拾取辊211的转动,被拾取的纸张203朝进纸辊209和分离垫210之间的空隙传输。
当纸张托盘208从主体外壳202上拆除时,输入齿轮267和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之间的啮合也就解除了,纸张托盘214的前端会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进入到纸张托盘214沿进纸托盘208的底板259延伸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纸张203可以堆叠的方式放在纸张托盘214上。
在进纸辊209的前端的上方,配有圆弧形的、横截面的形状大致为四分之一的圆弧的导向组件285,以消除进纸辊209在其最外端和最上端之间的外部周边表面区域。更具体的说,圆弧形导向组件285形成沿着进纸辊209的外周边表面弯曲的弯板形状,并且其横截面大致为四分之一的圆弧。导向组件285所占有的空间和进纸辊209在其最外端和最上端之间的外部周边表面区域基本相等。
由拾取辊211所传送的纸张203在进入进纸辊209和分离垫210之间时,被可靠的分开。然后,纸张203在进纸辊209的转动作用下,朝进纸辊209和挤压辊212之间的空隙传输。而且,已经穿过进纸辊209和挤压辊212之间的空隙的纸张203进入到进纸辊209和圆弧形导向组件285之间的间隙中,并在进纸辊209和圆弧形导向组件285的间隙中沿着进纸辊209的外周边表面传输。
从前向后延伸的、由树脂制成的导向板286被安置在进纸辊209的后部。导向板286包括:从进纸辊209的上部附近就开始向后倾斜的上游部位287;从下面与形成凹部以隐藏转印辊230的上游部位287的下端连接的中游部位288;以及和中游部位88下端相连接的下游部位289,它具有向后倾斜的上表面。
定位辊213由上下两个相对的辊筒构成,它们被安排成这样的状态:低位辊筒在导向板286的上游部位287的前端突出于导向板286的上表面,高位辊筒和低压辊筒挤压接触。
在进纸辊209和分离垫210之间传输的纸张203,在靠近进纸辊209的外周边表面的顶端的置从进纸辊209的外周边表面脱离,以输送到导向板286的上游部位287上。而且,经定位辊213调整后,输送到导向板286的上游部位287上的纸张203在导向板286的上游部位287上以向下倾斜的方向输送,并在定位辊213的转动作用下沿着下游部位287的上表面输送,并被输送到成像部的成像部位(介于后面所说明的感光鼓228和转印辊230之间的压印部位,在这里,感光鼓228上的色粉图像被转移到纸张203上)。
成像部205包括:扫描部217、处理卡盒218以及定影部219。
扫描部217被安置在主体外壳202内部的一个上部部件上,它包括:未示出的激光光源、可转动的多棱镜220、fθ透镜221、反射器222、透镜223以及反射器224。由激光光源发射出的携带图像数据信息的激光束,被多棱镜220偏转并穿过fθ透镜221,如虚线所示。随后,激光束的光学路径被反射器222反转并穿过透镜223。接着,光学路径被反射器224向下弯曲。因此,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形式投射到后面说明的处理卡盒218的感光鼓228的表面上。
处理卡盒218可拆卸的被安装到主体外壳202中扫描部217的下方。处理卡盒218包括鼓卡盒225和可拆卸的被安装到鼓卡盒225中的显影卡盒226。
如图11和图12所示,鼓卡盒225包括:卡盒状框架291,卡盒状框架291中装有过程元件,换句话说,感光鼓228是感光组件;用作充电单元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用作转印单元的转印辊230;以及用作清洁单元的清洁刷231。
卡盒状框架291整体上包括:左侧壁296、右侧壁297、底壁298以及前壁299和后上壁300。
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在其横向区间上被安排为彼此相对,每个壁面都是这样的:从侧视图看大致呈弓形的后壁部位205,从侧视图看大致呈矩形的前壁部位305,从侧视图看大致呈矩形的延伸壁部位307,按顺序连续的从相应的侧壁的后侧朝其前侧的方向上形成。
前侧壁部位306包括:当显影卡盒226安装上时,用作后面说明的显影辊轴248的辊轴末端的导向的辊轴导向部位315;安排在和辊轴导向部位315的后端相连的辊轴接受部位316,它可接受被辊轴导向部位315导向的显影辊轴248的辊轴末端。
辊轴导向部位315作为前侧壁部位306的上端边缘形成,并在前后方向上,从前侧壁部位306的中间部位向下倾斜的朝后延伸,并且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成扁平状。
辊轴接受部位316和辊轴导向部位315的后端相连。通过从其前端边缘将突出壁317切割成矩形(从侧视图看),辊轴接受部位316形成于从辊轴导向部位315的后端突出的突出壁317上。辊轴接受部位316的下端边缘和辊轴导向部位315的后端边缘相连。
延伸壁307和前侧壁306在横向上齐平,并和前侧壁306相连。
底壁298大致上为平板状,它被安装以在前后方向上和左侧壁296以及右侧壁297的下端边缘相连。
前壁299形成以从底壁298的前端边缘向上弯成直角。前壁299大致上呈矩形平板状,并且,它和左侧壁296以及右侧壁297相交,因此其两个横向末端都被侧壁弯成直角。
后上壁300形成平板状,朝后向下倾斜,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和左侧壁296以及右侧壁297的后壁部位305分别相连。后上壁300具备在横向上和底壁298后端边缘相连的后端边缘。除此之外,后上壁300在其前部配有横向延伸且平面图形大致为矩形的激光入口321。后上壁300上整体形成有:在后上壁的后部的倾斜上部上,支撑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的充电支撑部位322,在后部的内侧部位支撑清洁刷231的清洁刷支撑部位323。
卡盒状框架291中,鼓容纳部位302被定义为:前部敞开、分别由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的后壁部位305,后上壁300以及在上下方向上和后上壁300相对的底壁298的后部围成的闭合空间。显影卡盒容纳部位303被定义为:前部敞开,前部与下面将提到的延伸部位304相连,后部与鼓容纳部位302相连,别由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的前侧壁部位306,和在前后方向上,与对应的前侧壁部位306横向相连的底壁298的中间部位围成的闭合空间。并且,延伸部位304被定义为:上端敞开,后部和显影卡盒容纳部位303的,分别由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的延伸侧壁部位307、和对应的延伸侧壁部位307横向相连的底壁298的前部、以及前壁299所围成。
如图12所示,感光鼓228被安装在鼓容纳部位302中。感光鼓228包括:圆柱形鼓体232,其最外层表面层为由聚碳酸酯等制成的正电光敏层;金属制成的鼓轴233,它在鼓体232的长度方向上沿着鼓体232的轴心延伸。鼓轴233不可转动,支撑于鼓卡盒225的两个侧板227上,而鼓体232则相对于鼓轴233被可旋转支撑,因此,感光鼓228被安置为可相对于两个侧板227之间的鼓轴233转动。
如图13所示,鼓轴233的左端部位从鼓卡盒225的左侧壁296突出,并且左端部位的末端表面被作为鼓的接地极,上面装有后面说明的鼓接地触点366。
如图12所示,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被安装在鼓容纳部位302中,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在感光鼓228的后侧的垂直上部被充电支撑部位322所支撑,并且与感光鼓28反向安装,中间留有空隙以避免和感光鼓28接触,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包括电线274和栅格275。
在充电支撑部位322内部,电线274在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之间延伸。如图13所示,由金属片材制成的线极276被装到线274的左端,并且线极276被固定以在左侧壁296的后侧壁部位205的上前端(鼓接地电极273的上方),从形成于上下方向上的缺口暴露到横向外部。
如图12所示,栅格275被安排成沿横向包围线274的底侧,并在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之间延伸。如图13所示,金属片材制成的栅格电极277与栅格275相连。这里,在左侧壁296的后侧壁部位205的后端部位(鼓接地电极273的垂直上方),栅格电极277被固定以从形成于从后侧壁部位205的下部倾斜到其后部的垂直上部的方向上的缺口暴露到横向外部。
转印辊230位于鼓容纳部位302中,转印辊230旋转支撑于左侧壁296和右侧壁297之间,并被安排成在上下方向上从下面和感光鼓228相对并接触,而且在转印辊和感光鼓228之间形成压印线。转印辊230是这样构成的:金属制成的辊轴234,覆盖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辊235。
如图13所示,大致成矩形的转印电极孔278形成于左侧壁296的后侧部位205的下端(在鼓接地电极273之下),转印电极279则嵌在转印电极孔278以朝横向暴露。转印辊轴234的左端紧靠转印电极279。
如图12所示,清洁刷231位于鼓容纳部位302中,并被感光鼓228的后侧的侧面的清洁刷支撑部位323所支撑。清洁刷231由大量的刷毛植在大致为矩形的横向延伸的延长支撑板上所构成。这里,清洁刷231被安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和感光鼓228相对,因此,在清洁刷被清洁刷支撑部位323所支撑的状态下,刷毛可以沿着横向接触感光鼓228的表面。由金属片材制成的清洁刷电极280被固定在清洁刷231的支撑板的左侧末端,清洁刷电极280被固定,以在左侧壁296的后侧部位205的后端(鼓接地电极273的后方),从形成于上下方向上的缺口暴露到横向外部。
显影卡盒226可拆卸的被安装在显影卡盒容纳部位303中。如图7和图8所示,显影卡盒226包括:后侧打开的卡盒状机架236、走纸辊237、显影辊238和用作定影单元的层厚调节刀239。组件37~39安装在机架236中。
在色粉容纳仓241中,带正电荷的非磁性单组分色粉被作为显影剂。所用的色粉为聚合型色粉,它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可聚合单体,例如,苯乙烯基单体(如苯乙烯)和丙烯基单体(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丙烯酸甲酯)用已知的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法进行共聚得到。这样的聚合型色粉为球状,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并且它可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着色剂如碳黑、石蜡等也可复合到这样的色粉中,为了增强流动性,也可添加如二氧化硅等添加剂。色粉颗粒的直径大约为6~10μm。
用以搅拌色粉容纳仓241中的色粉的搅拌器243被安置在色粉容纳仓241中。搅拌器243被在色粉容纳仓241的中心部位横向延伸的搅拌器旋转轴244支撑。
显影仓242中,进纸辊237旋转支撑于两个侧板之间,侧板被安置在前面下部部件上并在机架236的横向方向上相对。进纸辊237包括金属制成的并横向延伸的辊轴246和导电泡沫材料制成的覆盖于辊轴246周边的泡绵辊筒247。
显影仓242中,显影辊238被安装在仓的后下部,并且被安排成可与进纸辊237接触,并且其后侧部部分从机架236朝后暴露。显影辊38包括金属制成的显影辊轴248和导电橡胶材料制成的覆盖于辊轴248周边的橡胶辊筒249。更具体的说,橡胶辊249由含碳颗粒之类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其表面覆盖有氟化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附带提一下,显影辊轴248的两个末端都从机架的两个侧板突出到横向外部,并且辊轴左面末端的端面被用作显影辊电极281,它与后面说明的显影辊触点263相接触,如图13所示。
层厚调节刀239由金属页弹簧组件制成,在其末端配有绝缘硅橡胶制成的半圆形的下压橡胶组件250。层厚调节刀239由位于显影辊238上方的机架236支撑,且其下端在前侧和显影辊238的橡胶辊筒249相对,因此,在层厚调节刀239的弹力作用下,下压橡胶组件250就和橡胶辊筒249挤压接触。
如图13所示,用作给搅拌器243、进纸辊237以及显影辊238输入机械驱动力的输入齿轮282被安装在机架236的左侧板上。输入齿轮282在其中间部位形成有连接孔,连接孔中连接有相对不转动的、后面说明的耦合组件386。在这里,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齿轮传输机械,输入齿轮282和搅拌器转动轴244、进纸轴246以及显影轴248连接,以便能够传输驱动力。当驱动力从耦合组件386输入到输入齿轮282中时,搅拌器转动轴244、进纸轴246以及显影轴248在驱动力的作用下旋转。
当驱动力从耦合组件386输入到输入齿轮282中以使搅拌器以搅拌器转动轴244为支点而转动时,色粉容纳仓241中的色粉就被搅拌并通过位于分配板240下面的色粉排放孔245排放到显影仓242。在进纸辊237的转动作用下,通过搅拌器243的转动而被排放到显影仓242的色粉输送到显影辊238的橡胶辊筒249上。在此情况下,色粉在进纸辊237的泡棉辊筒247和显影辊238的橡胶辊筒249之间被部分的充电成为阳极。输送到橡胶辊筒249上的色粉在显影辊238的转动作用下进入到橡胶辊筒249和层厚调节刀239的下压橡胶组件250的空隙中,并变成预定厚度的薄层以便能在橡胶辊筒249上运载。
通过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感光鼓228的表面均匀的带正电,然后暴露于扫描部217发出的激光束并被高速扫描,由此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随后,当显影辊238的橡胶辊筒249所携带的、带正电的色粉在显影辊238的转动作用下被带到感光鼓228的对面并与其接触,它被输送给形成于感光鼓228表面的静电潜像,也就是位于带均匀正电荷的感光鼓228的表面并暴露于激光束的、电势较低的暴露部位,色粉被选择性的输送,由此可转化为可视图像。因此,色粉图像可由反向显影形成。
随后,感光鼓228和转印辊230被驱动并旋转以将输送路径90输送来的纸张203插入其中并输送,纸张203在感光鼓228和转印辊230之间被输送,因此,携带于感光鼓228表面的色粉图像就被转印到纸张203上。
转印完成后,当在感光鼓228的转动下,感光鼓228和清洁刷231相对时,由于感光鼓和纸张203接触所造成的黏附于感光鼓228表面的纸屑被清洁刷231刷除。
定影部19被安置于处理卡盒218的后侧上,它包括:横向延伸的定影架251,可旋转支撑于定影架251并在上下方向上被安排成相对的加热辊252和加压辊253。
加热辊252包括:金属元素管193、位于金属元素管193内的加热卤素灯194,它可由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输送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
加压辊253被安排在加热辊252的下方并和其相对,以对加热辊252加压。加压辊253以这样的方式构成:金属制成的辊轴254覆盖橡胶材料制成的辊筒255,并可由加热辊252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旋转。
在定影部219中,当纸张203穿过加热辊252和加压辊253之间的空隙时,输送到纸张203上的色粉就被热固定。色粉已经被固定的纸张203被输送到在上下方向上朝主体外壳202的上表面延伸的纸张排放路径256。通过安装在纸张排放路径末端的纸张排放辊257,传送到纸张排放路径256的纸张203被输送到形成于主体外壳202的上表面上的纸张排放盘258上。
图14为激光打印机201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均由树脂制成并在横向上安排为相互面对的作为第一侧壁的左框架331和作为第二侧壁的右框架332被安排在主体外壳202中。导向板286在左框架331和右框架332之间延伸,而处理卡盒218被安置在导向板286的上方。
如图15所示,从侧视图上看,左框架331大致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由传输齿轮338来输入驱动力的多个输入齿轮,如进纸辊齿轮333,支撑于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齿轮片334、高压电路板335和主电路板336也都安排在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
齿轮片334由金属片材制成,并被安排为从左框架331的前端边缘开始,沿着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的下端边缘向后延伸。支撑于和左框架正对的齿轮片334的表面的是: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337;将电动机337传来的驱动力传到感光鼓228、纸张托盘208(杠杠215)和进纸辊209的作为第一齿轮的多个传输齿轮338。
高压电路板335是一块用以提高从打印机201的外部输送100V电压的单相电压的被固定的电源电路板,以产生高压偏压并分别施加到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转印辊230、清洁刷231和显影辊238。从侧视图看,高压电路板335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它被从外侧的横向上安排在齿轮片334的反方向,因此,其下端部分可以和齿轮片334的上端部分在横向(左框架331和右框架332之间相反的方向)上重叠。
如图16所示,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安装有:充电变压器339,作为变压器以产生放电偏压供给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转印变压器340,作为变压器以产生转印偏压供给转印辊230;显影变压器341,作为变压器以产生显影偏压供给显影辊238;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作为补充电压输出终端以输出放电偏压;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作为补充电压输出终端的另一个偏压输出终端以输出转印偏压;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作为补充电压输出终端的又一个或第三个偏压输出终端以输出显影偏压;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作为补充电压输出终端的又一个或第三个偏压输出终端以向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的栅格输出栅格偏压;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作为补充电压输出终端的又一个或第三个偏压输出终端以向清洁刷231输出清洁偏压;用以切换输出和停止分别从各偏压输出终端342~346来的偏压的晶体管347、348和349;用以防止晶体管347受热损坏的挡热板350;用以接地的接地终端351和352;和外部通电的连接器353、354和355;以及用以侦测由未示出的定位后传感器(一种感知纸张203到达以控制扫描部217发出的激光束的发射时间)组成的电流计的位置的光学检测器395。
充电变压器339、转印变压器340、显影变压器341和晶体管348、349被安排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的、在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的区域。而晶体管347、接地终端351和352、连接器353/354/355以及检测器395被安排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的、在横向上与齿轮片334重叠的区域。也就是说,在装配到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的零件中,相对较高的零件被安排在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的表面区域,而相对较矮的零件被安排在横向上与齿轮片334重叠的表面区域。
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被安排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的、在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的区域。
更具体的说,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充电变压器339被安排在前后方向上的上端部件和中间部件上,横向不与齿轮片334重叠,在充电变压器339的后面,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被按顺序从前侧被并列安排。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也安排在充电变压器339的后面。转印变压器340被安排在前侧的上端,横向不与齿轮片334重叠。显影变压器341被安排在前侧的下端(转印变压器340的下方),横向不与齿轮片334重叠。除此之外,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被安排在显影变压器341的前面,而晶体管348和349被安排在显影变压器341后部的垂直对面上,挡热板350被安排在后侧的下端,横向与齿轮片334重叠,晶体管347被安排在挡热板350的上部。而且,接地终端351和连接器354、355沿着高压电路板355的下端边缘,在挡热板350底下并排,接地终端352被安排在高压电路板355的后面底角处。连接器353被安排在接地终端352的正上方。
根据这样的安排,被固定在和左框架331正对的高压电路板335的表面的零件中,包括充电变压器339在内的相对较高的零件被安排在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的表面区域,由此,这些相对较高的零件都在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上与齿轮片334重叠,如图17所示。
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的距离,要比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之间的距离、和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之间的距离、和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之间的距离都要大,因此,可以确保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不会有漏电现象发生。
如图18所示,在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上,分别由电线缠绕构成的弹簧型的连接组件356、358、359和360被安排成朝横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在前后方向上的外侧表面的上端边缘的中间部位,以及在横向上,分别和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相对的部位。在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的前上端附近,由电线缠绕构成的弹簧型的连接组件357被安排成朝横向外侧突出的状态,在横向上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相对的位置。
在正对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正对的连接组件356和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正对的连接组件356之间,形成有作为防护组件的防止其间漏电的发生的肋部367,它从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突出。
肋部367被安排在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所处的、充电变压器339刚开始有滑动摩擦的位置。如图19所示,肋部367形成有倾斜的表面367C,它在和高压电路板355相对的前端表面367A和表面367B之间,朝横向外侧向上倾斜,这里,当高压电路板355装配到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时,充电变压器339通过滑动表面367C和肋部367被引导到肋部367的前侧。而充电变压器339的后端面被肋部367的前端面367A的滑动摩擦所制约,高压电路板335被带到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的附近。然后,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就可靠的靠向连接组件356。也就是说,肋部也作为导向单元对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进行导向以靠向连接组件356。
当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被肋部367的前端面的滑动摩擦所制约时,当高压电路板355装配到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由此,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和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就分别在横向上和连接组件356、357、358、359和360弹性接触。
高压电路板355被安排成和齿轮片334重叠,未示出的螺丝穿越接地终端351和352,被钉在形成于齿轮片334上的螺纹孔中,由此,高压电路板355可被固定在齿轮片334上,并且它和齿轮片334是电连通的,并穿过齿轮片334接地。
同时,如图20所示,电线触点361、转印触点362、显影辊触点363、栅格触点364和清洁触点365被安排在左框架331的内侧表面。当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这些触点分别处于和安排在处理卡盒218左侧表面的电线电极276、转印电极279、显影辊电极281、栅格电极277以及清洁电极280相对的位置,而且这些触点分别和电极紧靠。
通过作为放电偏压导体的电线368(参见图18),电线触点361和处于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对面的连接组件356相连。因此,在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情况下,高压电路板355的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处理卡盒218的电线电极276之间经连接组件356、电线368和电线触点361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并且从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输出的放电偏压被施加到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的电线274中。
通过另一个作为放电偏压导体的电线369(参见图18),转印触点362和处于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对面的连接组件357相连。因此,在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情况下,高压电路板355的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和处理卡盒218的转印电极279之间经连接组件367、电线369和电线触点362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并且从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输出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230中。
通过另一个作为偏压导体的电线370(参见图18),显影辊触点363和处于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对面的连接组件358相连。因此,在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情况下,高压电路板355的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和处理卡盒218的显影辊电极281之间经连接组件358、电线370和显影辊触点363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并且从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输出的放电偏压被施加到显影辊238中。
通过另一个作为偏压导体的电线371(参见图18),栅格触点364和处于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对面的连接组件359相连。因此,在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情况下,高压电路板355的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和处理卡盒218的栅格电极277之间经连接组件359、电线371和栅格触点362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并且从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输出的栅格偏压被施加到栅控式电晕充电器229的栅格275中。
通过另一个作为偏压导体的电线372(参见图18),清洁触点365和处于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对面的连接组件360相连。因此,在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情况下,高压电路板355的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和处理卡盒218的清洁电极280之间经连接组件360、电线372和清洁触点365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并且从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输出的清洁偏压被施加到清洁刷231中。
而且,如图20所示,鼓接地触点366被安排在左框架311的内侧表面上。当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鼓接地触点366被安排在和处于处理卡盒218的左侧表面上的鼓接地电极273相对的位置,并且在这里鼓接地电极273和鼓接地触点紧靠。鼓接地触点366和齿轮片334是电连通的,并穿过齿轮片334接地。因此,当安排在处理卡盒218左侧表面的鼓接地电极273,通过处理卡盒218在主体外壳202上的安装被紧靠鼓接地触点366时,感光鼓238的鼓轴233就穿过鼓接地电极273、鼓接地触点366和齿轮片334接地。
作为第二齿轮的旋转支撑于左框架331的部分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被暴露向左框架331的内表面并位于其前侧的下端部位。当纸张托盘208(参见图7)被固定到主体外壳202上时,输入齿轮267和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啮合。当杠杠传输齿轮377在电动机337(参见图15)的驱动力作用下,按照图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图20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输入齿轮267则逆时针旋转,而杠杠驱动齿轮268顺时针旋转,因此,纸张托板214的前端就被杠杠215举起,如前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被驱动按图20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它赋予输入齿轮267动力以推动在其安装方向上的纸张托盘208,由此,纸张托盘208可在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与后面说明的托盘锁片279的协同作用下,从这样经过调节的主体外壳202上拆除。
如图18所示,和连接组件356、358、359和360在上下方向上正对的并且和高压电路板335在横向(左框架331和右框架332之间正对的方向)上重叠的齿轮片334的上端部位覆盖有防止漏电在高压电路板335(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传输偏压输出终端343、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和齿轮片334之间发生的绝缘薄层373。
绝缘层373由半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形状和齿轮片334的下端部位的轮廓相对应。绝缘层373包括:被安排成和齿轮片334在横向上相对的对立表面部位396;从对立表面部位396的上端边缘和前端边缘,在其与齿轮片334对立的方向上弯曲并延伸的边缘部位397。齿轮片334和高压电路板通过对立表面部位396而绝缘,齿轮片334和连接组件356、357、358、359以及360通过边缘部位397而绝缘。
主电路板336为控制电路板,它包括控制激光打印机201的各部位操作的CPU等等。如图15所示,从侧视图看,主电路板336大致形成字母L的形状,并且它被安排在形成于齿轮片334上的空隙中,而高压电路板335在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上,因此,主电路板不会和齿轮片334或者高压电路板335重叠。
如图22示,在侧视图中,右框架332大体上形成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并且在其外侧表面装配有低压电路板374和风扇375。
低压电路板374是一块用以降低单向电压的电源电路板,并从打印机201的外部输送给它100V的电压,以产生驱动电动机337(参见图15)所需的低电压。低压电路板374被安排为安装有变压器等的电路板表面可正对右框架332的外侧表面。,并且电路板可从右框架332的后端边缘沿其下端边缘向前延伸。而且,低压电路板374是通过接地线376和右框架332接地(与地连接)的。
风扇375的作用是将处理卡盒218和定影部219产生的热量排放到主体外壳202的外面,它被安置成在低压电路板374的上方,将右框架332的横向内侧和横向外侧连成一体。
如图23所示,朝横向外侧凹陷的凹槽378形成于右框架332的内侧表面和其前侧的下端部位。用作防止纸张托盘208(参见图7)被卸下的锁紧机构,托盘锁片279也包含在凹槽378中。
如图24所示,托盘锁片279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其末端弯曲以从凹槽378中伸出的弯曲臂380;和弯曲臂380的末端相连的邻接部位381,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其截面是字母U型。弯曲臂380的底端可旋转的固定于在凹槽378内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382。未示出的弹簧和弯曲臂380相连,邻接部位381则通常被弹簧在突出于凹槽378的方向上推动。
当纸张托盘208被安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锁片接合部位271被安排在纸张托盘上临近托盘锁片279的邻接部位381的位置。随着锁片接合部位271的运动,由于受到未示出的弹簧的推力,托盘锁片279在从邻接部位381撤回到凹槽378的方向上受挤压。当锁片接合部位271越过邻接部位381时,由于未示出的弹簧的作用力,托盘锁片279又回复到邻接部位381突出于凹槽378的方向,并且邻接部位381又从锁片接合部位271的前侧被带回。因此,纸张托盘208可以被防止从主体外壳202上意外脱落。
如图23所示,当纸张托盘208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右框架332的内侧表面配备有作为接地触点的适合形成于纸张托盘208上的接地孔272(参见图11)的托板接地触点383。
如图25所示,托板接地触点383可用电线弯成一定的角度来形成,并且它从形成于右框架332的内侧表面上的缺口384横向向内突出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托板接地触点383可在横向上弹性形变。当纸张托盘208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托板接地触点383发生弹性形变以撤回缺口384中,并且它相对于纸张托盘208的右侧壁263滑动。当纸张托盘208已经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托板接地触点383从缺口384向前进,并且它进入纸张托盘208的接地孔272,以靠近纸张托盘208中的金属制成的纸张托板214。
形成托板接地触点383的电线的一端沿着右框架332的外侧表面向前延伸,并进一步向上弯曲以从下面和位于导向板286的下游部位289的对面的金属片385相接触。而且,金属片385和低压电路板374(参见图22)通过未示出的接地线电连通。因此,当纸张托盘208装在主体外壳202上容纳靠近纸张托板214的托板接地触点383时,纸张托板214和低压电路板374通过托板接地触点383和金属片385而电连通,从而接地。
如图26所示,左框架331配备有:可拆卸的耦合组件386,它可拆卸的和输入齿轮282的连接孔283(参见图13)相连;用以装拆耦合组件的臂形组件387。
臂形组件387被安排在耦合组件的前面,左框架331和齿轮片334之间,和装有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臂形组件387整体上还包括: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臂形部位388;安排在臂形部位388后端的凸轮部位389。
凸轮部位389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狭槽,耦合组件可穿过狭槽而装插。如图27A和27B所示,在横向上形成的较粗的后退部位390被安排在凸轮后端的周围,在横向上形成的较细的前进部位391被安排在凸轮前端的周围。
臂形组件387被支撑以在前后方向上可沿着左框架运动,在耦合组件386穿过凸轮装插在臂形组件的后端的状态下。臂形组件387被安排为可随前盖207的打开与闭合而在前后方向上运动。
耦合组件386被安排为横向上和装在主体外壳202上的处理卡盒218的输入齿轮282的连接孔283相对。从装在主体外壳202中的电动机337(参见图15)传来的转动驱动力被输入到耦合组件386。耦合组件386在横向上被挤推弹簧392(参见图20)朝里,也就是说,朝连接孔283推动。
当由于将处理卡盒218安装到主体外壳202或是从主体外壳202上卸除,而前盖207被打开时,和前盖207相连的臂形组件387就朝前运动,并且后退部位390开始和如图27B所示的耦合组件386接合。然后,耦合组件386在挤推弹簧392的推力作用下,从输入齿轮282的连接孔283处后退。
当由于将处理卡盒218安装到主体外壳202上以后,前盖207处于闭合状态时,前盖207相连的臂形组件387就朝后运动,前进部位391开始和如图27A所示的耦合组件386接合。然后,耦合组件386在挤推弹簧392的推力作用下,前进到输入齿轮282的连接孔283处以被相对不可转动的连接。因此,从耦合组件386传来的驱动力就被传送到输入齿轮282,而进纸辊237、显影辊238以及搅拌器243则被传输到输入齿轮282的驱动力驱动旋转。
如上所述,在激光打印机201中,高压电路板335至少是,其部件被安排为在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并且高压电路板335的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等部位不与齿轮片334重叠。除了通过将高压电路板335和齿轮片334合理的安排在左框架331的外部表面从而可使得激光打印机201的尺寸被缩减之外,偏压在齿轮片334周边的泄漏也被防止了。
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沿着高压电路板335的末端边缘并排放置,高压电路板335的这些排放区域不与齿轮片334在横向上重叠。因此,这些终端和和齿轮片334之间的距离可以拉大,偏压在齿轮片334周边的泄漏可被进一步防止。
在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不发生偏压泄漏的距离也可被保证,因此,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偏压泄漏的发生也可被防止。
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的距离可以比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之间的距离、和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之间的距离、和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之间的距离都要大,因此,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和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之间的泄漏的发生可被防止。
肋部367被插入到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正对的连接组件356和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正对的连接组件358之间,因此其间的泄漏也可被防止。
当要将高压电路板355安装到左框架331的外侧表面上时,肋部也作为导向单元对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进行导向以靠向连接组件356。因此,不仅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能被可靠的和连接组件356靠近相连,同时还可简化结构并减少零件数量。而且,在连接中,充电变压器339可以和肋部367的前端表面367A之间滑动摩擦,由此,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紧靠连接组件356这一连接动作的效率可被提高。肋部367具有倾斜的表面367C,因此,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靠近连接组件356时,在充电变压器339能被可靠的和肋部367的前端表面367A进行滑动摩擦。
电线触点361、转印触点362、显影辊触点363、栅格触点364和清洁触点365被安排在左框架331的内侧表面。因此,用以分别将这些触点和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转印偏压输出终端343、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相连的电线368、369、370、371和372可被缩短,并能得到简化的布线结构。
当处理卡盒218被装在主体外壳202上时,安装在处理卡盒218左侧表面的鼓接地电极273紧靠位于左框架内侧表面的鼓接地触点366,由此,感光鼓228的鼓轴233可通过鼓接地电极273、鼓接地触点366以及齿轮片334而接地。因此,,感光鼓228的鼓轴233的接地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
用以控制耦合组件386的前进和后退的臂形组件387被安排在耦合组件386的前面,耦合组件386位于装有放电偏压输出终端342、显影偏压输出终端344、栅格偏压输出终端345以及清洁偏压输出终端346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因此,臂形组件387可在前后方向上运动并且各偏压输出终端的妨碍可被防止。
臂形组件387被安排在左框架331和齿轮片334之间的空隙中,左框架331和齿轮片334之间的空隙可被高效的用作排放臂形组件387的空间。
高压电路板335被安排为其安装有充电变压器339的表面和齿轮片334的侧面正对。因此,充电变压器339可被防止向高压电路板335的横向外表突出。因此,打印机201的横向尺寸可被进一步缩小,其结果是,可实现打印机201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相对较高的零件如充电变压器339被安排在高压电路板335的横向上不与齿轮片334重叠的表面区域,因此,较高的零件被安排为在和横向正交的方向上与齿轮片334重叠,因此,高压电路板335和齿轮片334之间的间距可被缩短。所以,打印机201的横向尺寸可被进一步缩小,并可实现打印机201尺寸的进一步缩小。
高压电路板335上的偏压输出终端和安排在左框架331的内侧表面的触点通过相应的连接组件356、357、358、359和360而电连通,同时绕过齿轮片334。因此,用以连接各偏压输出终端和相应的触点的电线不必从片334穿过。其结果是,可实现用于各偏压输出终端和相应的触点的电连通的布线结构的简化。
各连接组件356、357、358、359和360的电线缠绕构造都可被简化。
纸张托盘208被装配在主体外壳202上,并且下压板接地触点383紧靠在纸张托板214上,因此,通过下压板接地触点383和金属片385,纸张托板214可以和低压电路板374电连通,并且可以通过低压电路板374而接地。
纸张托盘208可在杠杠驱动力传输齿轮377和托盘锁片279的协同作用下,从主体外壳中有条理的拆除。因此,托盘锁片279不一定要装在左框架331上,并且纸张托盘2080的条理化拆除的构造也可简化。
用以和处理卡盒218电连通的电线触点361、转印触点362、显影辊触点363、栅格触点364和清洁触点365,以及处理卡盒218的驱动系统(电动机337和传输齿轮338)集中被安排在左框架上。因此,右框架232的设计限制就被放松了。因此,右框架232可被设计成能稳定支撑处理卡盒218。根据这种设计,处理卡盒218可以被稳定的支撑,因此可实现电力和驱动力到处理卡盒218的稳定馈送。
上面的说明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这两个独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上述两个实例中所包含的发明主题,从而形成兼有上述两个实例长处的成像装置。
引用上述实例之目的仅为阐述和说明之用,绝非为了尽述或将此发明限于已披露之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提示或由对此发明的实际应用中所得到的修正及变更是完全可能的。挑选及描述此实例是为了解释此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案以期使相关经验人员在不同实例中能利用此发明以及做各种修正以适应预期的专门用途。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面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说明限定。

Claims (59)

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给记录介质的进给单元;
在进给单元进给的记录介质上成像的成像单元;
将经过成像单元成像的记录介质输出的输出单元;
装有对成像单元输送电力的电源的电源电路板,该电源电路板沿记录介质横向观察时配置于成像装置的侧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部分;
装有控制成像单元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配置于所述侧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侧面部分;以及
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该输送路径从输送路径的最高点向下朝着由成像单元形成图像的成像位置倾斜,该最高点位于成像位置的上游,该输送路径安排为:
进给单元拾取记录介质的拾取方向和输送路径输送处于成像位置的记录介质的成像状态输送方向设定为互相相反;并且
该成像状态输送方向和输出单元输出经过成像单元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输出方向设定为互相相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路径配有与记录介质下表面相对的导向板,
其中在该导向板的下表面和至少在导向板的位于成像状态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配有一增强板。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由树脂制成,而增强板由金属薄板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在上游侧端部支撑进给单元。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通过从导向板的上游侧端部切除进给单元设置的区域而形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板从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保持进给单元。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板形成有包围进给单元的凹部。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形成有让空气通过导向板的第一通风孔,
其中增强板形成有让空气通过增强板并允许第一通风孔通风的第二通风孔。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板形成有多个第一通风孔,而增强板形成有多个第二通风孔,
其中第二通风孔的总开孔面积大于第一通风孔的总开孔面积。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产生从第二通风孔流向第一通风孔的气流的风扇。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转印记录介质的图像的转印单元,
其中导向板设置为在转印单元之下延伸,
其中导向板在与转印单元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第三通风孔,第三通风孔让空气通过导向板。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板的在成像状态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端缘相对于第三通风孔位于成像状态输送方向的上游侧。
1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强板接地。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给单元通过增强板接地。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记录介质的横向方向观察时,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配置于成像装置的同一侧端部。
1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电路板包括产生要加到成像单元上的偏压的高压电路板。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配置在所述侧面部分中同一个侧面部分。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为彼此相对、且两者间有一预定间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驱动源,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产生用于成像单元的驱动力;
从驱动源向成像单元传送驱动力的第一齿轮;以及
齿轮片,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支撑第一齿轮,
其中成像单元配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高压电路板设置成在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与齿轮片相对并具有偏移部分,该偏移部分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从齿轮片偏移,和
该高压电路板配有输出偏压并配置于所述偏移部分的电源电压输出端。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电压输出端配置于高压电路板的偏移部分的一端缘。
2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齿轮片重叠部位的绝缘片,该重叠部位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与高压电路板重叠。
21.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携带显影剂图像的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以及
使感光组件上所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向导线输出放电偏压的放电偏压输出端;以及
向转印单元输出转印偏压的转印偏压输出端,其中放电偏压输出端和转印偏压输出端以两者之间不会发生漏电的距离配置。
22.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和格栅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感光组件的清洁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
将转印偏压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输出端;以及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格栅上的格栅偏压、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以及要输出到清洁单元的清洁偏压中至少之一,
其中放电偏压输出端和转印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长于放电偏压输出端和另一个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和转印偏压输出端和另一个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中至少之一。
23.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充电偏压输出到充电单元的充电偏压输出端;
将转印偏压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输出端;以及
将显影偏压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输出端,
其中充电偏压输出端和转印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长于充电偏压输出端和显影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和转印偏压输出端和显影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中至少之一。
24.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和格栅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感光组件的清洁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以及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要输出到格栅上的格栅偏压、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以及要输出到清洁单元的清洁偏压中至少之一,其中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第一侧壁并且与放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导体;
设置在第一侧壁并且与其它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导体;以及
一屏蔽组件,装插在第一侧壁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防止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有漏电发生。
25.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终端包括:
将充电偏压输出到充电单元的充电偏压输出端;以及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和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中至少之一,
其中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在第一侧壁并且与充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导体;
设置在第一侧壁并且与其它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导体;以及
一屏蔽组件,装插在第一侧壁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防止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有漏电发生。
26.按照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单元包括导线和格栅,
其中充电偏压输出端包括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
其中充电偏压导体包括与放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导体。
27.按照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放电偏压输出端与第一导体连接时,该屏蔽组件引导该放电偏压输出端的移动。
28.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压电路板配有一产生放电偏压的充电变压器,
其中该放电偏压输出端配置于该充电变压器的上面,
其中屏蔽组件配置在当放电偏压输出端与第一导体连接时屏蔽组件与充电变压器滑动接触的位置。
2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一感光组件,
其中感光组件通过齿轮片接地。
30.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可开盖,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开口打开或闭合;
可后退组件,在第一侧壁到接合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内前进,在该结合部位上,该可后退组件将驱动力传送到成像单元,而在接合部位到释放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外后退,在该释放部位上,释放传送到成像单元的驱动力;以及
配置在可开盖和可后退组件之间的臂部,该臂部使可后退组件随着可开盖的打开或闭合而前进后退,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相对于可后退组件而言配置在与设置有臂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
31.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路板配有往齿轮片突出的变压器。
32.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路板配置为其至少一部分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与该齿轮片相对,
其中变压器设置于该偏移部分。
33.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的触点,该触点连接为用以将偏压加到成像单元上。
34.按照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为与中间插有齿轮片的第一侧壁和高压电路板相对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将触点与高压电路板电连接,同时避开齿轮片。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由导线段形成。
36.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可开盖,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开口打开或闭合;
可后退组件,在第一侧壁到接合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内前进,在该结合部位上,该可后退组件将驱动力传送到成像单元,而在接合部位到释放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外后退,在该释放部位上,释放传送到成像单元的驱动力;以及
配置在可开盖和可后退组件之间的臂部,该臂部使可后退组件随着可开盖的打开或闭合而前进后退,
其中臂部配置在第一侧壁和齿轮片之间。
37.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低压电路板,配置于第二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产生低于高压电路板所产生的电压的电压;
放置板,放置由成像单元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纸张;以及
接地触点,与低压电路板电连接,并设置为从第二侧壁突出,接地触点与放置板相接触。
38.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放置板,放置由成像单元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纸张;
卡盒,其中间容纳有放置板,并且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锁定机构,设置于第二侧壁,并对卡盒的脱卸进行控制;以及
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一侧壁,并将放置板从放置记录介质的放置位置移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位置,
其中第二齿轮在一方向上旋转,在该方向卡盒沿卡盒的安装方向被推压,
其中卡盒通过锁定机构和第二齿轮的协同来控制卡盒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脱卸。
39.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为彼此相对、其两者间有一预定间隔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配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单元;
驱动源,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产生用于成像单元的驱动力;
从驱动源向成像单元传送驱动力的第一齿轮;
齿轮片,设置在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支撑第一齿轮;
高压电路板,产生要加到成像单元上的偏压,配置在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与齿轮片相对,该高压电路板具有偏移部分,该偏移部分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偏移齿轮片;以及
输出偏压并在偏移部分设置于高压电路板上的电源电压输出端。
4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电压输出端配置于高压电路板的偏移部分的一端缘。
41.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覆盖齿轮片重叠部位的绝缘片,该重叠部位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重叠高压电路板。
42.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携带显影剂图像的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其中该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以及
将转印偏压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输出端,
其中该放电偏压输出端和该转印偏压输出端以两者之间不会发生漏电的距离配置。
43.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和格栅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感光组件的清洁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
将转印偏压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输出端;以及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格栅上的格栅偏压、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以及要输出到清洁单元的清洁偏压中至少之一,
其中放电偏压输出端和转印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长于放电偏压输出端和另一个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和转印偏压输出端和另一个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中至少之一。
44.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充电偏压输出到充电单元上的充电偏压输出端;
将转印偏压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输出端;以及
将显影偏压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输出端,
其中充电偏压输出端和转印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设定为长于充电偏压输出端和显影输出端之间的距离和转印偏压输出端和显影偏压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中至少之一。
45.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具有导线和格栅并且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以及
清洁感光组件的清洁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要输出到格栅上的格栅偏压、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以及要输出到清洁单元的清洁偏压中至少之一,其中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于第一侧壁并且与放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导体;
设置于第一侧壁并且与其它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导体;以及
一屏蔽组件,装插在第一侧壁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防止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有漏电发生。
46.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
感光组件;
对感光组件充电的充电单元;
使感光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
将感光组件上携带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包括:
将充电偏压输出到充电单元的充电偏压输出端;
另一个偏压输出端,输出要输出到转印单元的转印偏压和要输出到显影单元的显影偏压中至少之一,
其中成像装置进一步包括:
设置于第一侧壁并且与充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导体;
设置于第一侧壁并且与其它偏压输出端连接的第二导体;以及
一屏蔽组件,装插在第一侧壁处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防止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有漏电发生。
47.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单元包括导线和格栅,
其中充电偏压输出端包括将放电偏压输出到导线上的放电偏压输出端,
其中充电偏压导体包括与放电偏压输出端连接的导体。
48.按照权利要求4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放电偏压输出端与第一导体相连接时,屏蔽组件引导放电偏压输出端的移动。
49.按照权利要求4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压电路板配有产生放电偏压的充电变压器,
其中放电偏压输出端配置于充电变压器的上面,
其中屏蔽组件配置在当放电偏压输出端与第一导体连接时屏蔽组件与充电变压器滑动接触的位置。
50.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像单元包括感光组件,
其中感光组件通过齿轮片接地。
51.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可开盖,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开口打开或闭合;
可后退组件,在第一侧壁到接合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内前进,在该结合部位上,该可后退组件将驱动力传送到成像单元,而在接合部位到释放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外后退,在该释放部位上,释放传送到成像单元的驱动力;以及
配置在可开盖和可后退组件之间的臂部,该臂部使可后退组件随着可开盖的打开或闭合而前进后退,
其中电源电压输出端相对于可后退组件配置于与设置有臂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
52.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路板配有往齿轮片突出的变压器。
53.按照权利要求5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电路板配置为至少其一部分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正对方向上与该齿轮片相对,
其中变压器设置于该偏移部分。
54.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于第一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的触点,该触点连接为用以将偏压加到成像单元上。
55.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为与中间插有齿轮片的第一侧壁和高压电路板相对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将触点与高压电路板电连接,同时避开齿轮片。
56.按照权利要求5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由导线段形成。
57.按照权利要求5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可开盖,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开口打开或闭合;
可后退组件,在第一侧壁到接合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内前进,在该接合部位上,该可后退组件将驱动力传送到成像单元,而在接合部位到释放部位的相反方向上往外后退,在该释放部位上,释放传送到成像单元的驱动力;以及
配置在可开盖和可后退组件之间的臂部,该臂部使可后退组件随着可开盖的打开或闭合而前进后退,
其中臂部配置在第一侧壁和齿轮片之间。
58.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低压电路板,配置于第二侧壁的与成像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产生低于高压电路板所产生的电压的电压;
放置板,放置由成像单元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纸张;以及
接地触点,与低压电路板电连接,并设置为从第二侧壁突出,接地触点与放置板相接触。
59.按照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放置板,放置由成像单元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纸张;
卡盒,其中容纳有放置板,并且以可脱卸方式安装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锁定机构,设置于第二侧壁,并对卡盒的脱卸进行控制;以及
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一侧壁,并将放置板从放置记录介质的放置位置移向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位置,
其中第二齿轮在一方向上旋转,在该方向卡盒沿卡盒的安装方向被推压,
其中卡盒通过锁定机构和第二齿轮的协同来控制卡盒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脱卸。
CNB2005100917238A 2004-08-10 2005-08-09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043083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3699 2004-08-10
JP2004233700 2004-08-10
JP2004233699A JP4348624B2 (ja) 2004-08-10 2004-08-1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3699 2004-08-10
JP2004-233700 2004-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4362A CN1734362A (zh) 2006-02-15
CN100430832C true CN100430832C (zh) 2008-11-05

Family

ID=3603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7238A Active CN100430832C (zh) 2004-08-10 2005-08-09 成像装置
CN 2005201114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72417Y (zh) 2004-08-10 2005-08-10 成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1140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72417Y (zh) 2004-08-10 2005-08-1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48624B2 (zh)
CN (2) CN10043083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8624B2 (ja) * 2004-08-10 2009-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6268A (ja) * 2006-05-25 2007-12-06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3777A (ja) * 2009-04-06 2010-10-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934807B2 (en) 2011-11-30 2015-01-1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16579B2 (ja) * 2012-03-14 2015-11-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623B2 (ja) 2012-05-29 2016-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1142B2 (ja) * 2012-10-31 2016-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566B2 (ja) 2014-03-28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567B2 (ja) 2014-03-28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0932A (ja) * 2014-07-11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61906A (ja) * 2015-03-05 2016-09-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6209A (ja) * 1993-04-08 1994-10-21 Hitachi Ltd 複写装置
JPH07143300A (ja) * 1993-11-12 1995-06-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US20040095456A1 (en) * 2002-08-19 2004-05-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frames formed of resin containing no glass fibers
US20040131378A1 (en) * 2002-11-08 2004-07-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872417Y (zh) * 2004-08-10 2007-0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96209A (ja) * 1993-04-08 1994-10-21 Hitachi Ltd 複写装置
JPH07143300A (ja) * 1993-11-12 1995-06-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US20040095456A1 (en) * 2002-08-19 2004-05-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frames formed of resin containing no glass fibers
US20040131378A1 (en) * 2002-11-08 2004-07-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872417Y (zh) * 2004-08-10 2007-0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72417Y (zh) 2007-02-21
JP4348624B2 (ja) 2009-10-21
JP2006053254A (ja) 2006-02-23
CN1734362A (zh) 2006-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0832C (zh) 成像装置
CN102262387B (zh) 可动地安装有可拆卸地保持调色剂箱的保持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43880B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0373267C (zh) 影像形成设备
CN100472345C (zh)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CN101614987B (zh) 显影盒
US7555238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angularly shifted belt unit
US7689139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to process cartridge, developer cartridge 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28084C (zh) 成像设备
US863915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hotosensitive unit
CN1971444A (zh) 显影剂盒和成像设备
EP1804137A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US20120195636A1 (en) Develop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902179B (zh) 成像设备
CN102262374B (zh) 具有保持器单元且调色剂箱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09414A (zh)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6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EP2437123A2 (en) Developing Device, Waste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374523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968031A (zh) 显影装置和安装显影装置的方法
CN10377749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36301B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4520774A (zh) 处理盒
CN102968025B (zh) 显影装置和安装显影装置的方法
US20120163867A1 (en) Charging Unit and Discharg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