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6839C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6839C CN100426839C CNB2006100073489A CN200610007348A CN100426839C CN 100426839 C CN100426839 C CN 100426839C CN B2006100073489 A CNB2006100073489 A CN B2006100073489A CN 200610007348 A CN200610007348 A CN 200610007348A CN 100426839 C CN100426839 C CN 10042683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casing
- installation unit
- unit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troboscope Apparatuses (AREA)
- Blocking Light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其扁平机壳包括记录介质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在该装置中,记录介质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中的一个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并且另一个安装单元布置在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一侧;以及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机壳的第一端面上,并且另一个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与机壳的第一端面相连的第二端面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包含于2005年2月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5-032571中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诸如存储卡的记录介质和电池的诸如数字相机和手持游戏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数字相机和手持游戏装置的电子装置使用上述的记录介质(以下称作存储卡)和电池。电子装置具有用于容纳存储卡的记录介质安装单元(以下称作存储卡安装单元)以及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安装单元。存储卡安装单元容纳存储卡并且电池安装单元容纳电池(例如,JP-A第276418/1994号)。
过去,电子装置在机壳(chassis)中设置有存储卡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大部分空间用于存储卡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使得难以使机壳小型化和变薄(像卡片一样薄)。
发明内容
需要通过设计存储卡安装单元、电池安装单元、印刷线路板等的布置来使机壳小型化和变薄(像卡片一样薄),并且需要改进电子装置的可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具有扁平机壳(外壳),其包括存储卡安装单元(容纳部)以及电池安装单元。存储卡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中的一个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另一个安装单元布置在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一侧。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机壳的第一端面上。另一个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与机壳的第一端面相连的第二端面上。更具体地,存储卡安装单元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电池安装单元布置在存储卡安装单元的一侧。主电路板布置为与存储卡安装单元重叠。
电池接触端子设置在主电路板的一侧并且位于存储卡安装单元与电池安装单元之间。电池接触端子与安装在电池安装单元中的电池的端子接触。
分隔板用于将机壳的内部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件安装空间。第一部件安装空间位于分隔板与机壳的第一主面之间。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位于分隔板与机壳的第二主面之间。第三部件安装空间没有分隔板。
第一部件安装空间包含记录介质安装单元、电池安装单元、以及主电路板。第一部件安装空间还包含构成频闪(strobe)单元的电容器、AF照明器、以及闪光单元。
电容器布置在电池安装单元与在机壳的第一端面对面的第三端面之间。AF照明器和闪光单元布置在存储卡安装单元与机壳的第三端面之间。液晶面板布置在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中。透镜单元布置在第三部件安装空间中。
构成透镜单元的成像透镜布置在闪光单元和AF照明器的一侧。光圈驱动单元设置在透镜单元的一侧。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进入第一部件安装空间。
主电路板和存储卡安装单元设置有切口,以接受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光圈驱动单元被移位以从透镜单元向机壳的第一主面突出。光圈驱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入液晶面板的一端的面板支撑孔。
机壳的第一主面设置有突出导孔,用于向机壳的第一主面引入光圈驱动单元的移位部(突出)。
分隔板的一端被定位于机壳的第二端面。其另一端通过一对臂被定位于机壳的第四端面。
带配件(strap fitting)设置在具有用于电池安装单元的开口的机壳的第二端面的外部。机壳的第二端面和带配件是通过铝压铸方法整体地形成的。
存储卡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中的一个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另一个安装单元布置在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一侧。近似布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机壳的第一端面上。另一个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与机壳的第一端面相连的第二端面上。如此,可以防止同一端面具有多个开口。此外,存储卡和电池可以从形成近似90°角的不同方向被插入到相应的安装单元中。
通常,电池重于存储卡。当电池安装单元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并且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作为机壳的第一端面的底端面中时,由于电池的自身重量,电池可能从电池安装单元中掉出。为了解决该问题,电池从设置在作为机壳的第二端面的机壳的侧端面中的开口插入。这防止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而从开口掉出。此外,轻于电池的存储卡安装到设置在机壳中心处的存储卡安装单元中。这降低了存储卡由于其重量而从开口掉出的可能性。
主电路板被设置为重叠在近似在机壳中心处的安装单元上。主电路板因此近似布置在机壳的中心处。这有利于主电路板与其外围部件之间的连接。
电池接触端子设置在主电路板的一侧,并位于存储卡安装单元与电池安装单元之间。当电池插入到电池安装单元中时,电池的尖端面处的端子可以与主电路板的一侧上的电池接触端子接触。
分隔板用于将机壳的内部分成第一、第二、和第三部件安装空间。第一部件安装空间位于分隔板与机壳的第一主面之间。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位于分隔板与机壳的第二主面之间。第三部件安装空间没有分隔板。以该方式,各个部件可以有序地布置在第一到第三部件安装空间中。
第一部件安装空间包含存储卡安装单元、电池安装单元、主电路板、和频闪单元。因此,主电路板可以与第一部件安装空间中的频闪单元等连接。更具体地,使用在电池安装单元与在机壳的第一端面对面的第三端面之间的自由空间来布置频闪单元的电容器。使用在电池安装单元与在机壳的第一端面对面的第三端面之间的自由空间来布置构成频闪单元的AF照明器和闪光单元。以该方式,各种部件可以被有效地布置而不会在狭窄的机壳中留下未使用的空间。液晶面板布置在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中。液晶面板的背面(底面)由分隔板支撑。这防止即使在液晶面板的正面被按压时使其产生的变形。
如上所述,分隔板在第一与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之间形成边界。在分隔板的一侧,第一部件安装空间包含存储卡安装单元、电池安装单元、主电路板等。在分隔板的另一侧,第二部件安装空间包含液晶面板。第三部件安装空间包含透镜单元。第三部件安装空间没有分隔板并且在机壳的第一与第二主面之间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因此,第三部件安装空间可以包含透镜单元,透镜单元是安装在机壳中的其它部件中最厚的。液晶面板和透镜单元布置为彼此不重叠。
光圈驱动单元从透镜单元的一侧突出。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进入第一部件安装空间。透镜单元需要光圈驱动单元。光圈驱动单元必然变得比透镜单元宽。当根据光圈驱动单元的宽度来设计透镜单元时,透镜单元的宽度整体上变大。为了解决该问题,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从透镜单元的一侧突出以进入第一部件安装空间。这排除了根据光圈驱动单元的宽度来设计透镜单元的需要。主电路板和存储卡安装单元设置有切口,以接受从透镜单元的一侧突出的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光圈驱动单元可以被引入到切口中。这使得将主电路板、存储卡安装单元、和透镜单元尽可能相互紧密地布置成为可能。
光圈驱动单元被移位以从透镜单元向机壳的第一主面突出。光圈驱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引入液晶面板的一侧的面板支撑孔。液晶面板的该侧被引入到面板支撑孔中。这使得将液晶面板和透镜单元尽可能相互紧密地布置成为可能。机壳的第一主面设置有用于将光圈驱动单元的移位部(突出)引向机壳的第一主面的突出导孔。朝向第一主面的移位部(突出)被引入到突出导孔中。移位部通过突出导孔突出到第一主面的外部。这防止整个机壳变厚。
分隔板的一端被定位于机壳的第二端面。分隔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对臂被定位于机壳的第四端面。这防止分隔板向机壳的第一主面或第一主面弯曲而改变第一或第二部件安装空间的容积。用于附着带的带配件设置在设置有用于电池安装单元的开口的机壳的第二端面的外部。带配件可以被用作把手,以容易地持住相机主体。带配件在电池盖打开时与其接触。电池盖打开或关闭电池安装单元的开口。以该方式,带配件限制了打开电池盖的角度并保护电池盖。
机壳的第二端面和带配件通过铝压铸方法整体地形成。这排除了将带配件装配到机壳的第二端面的需要。此外,带配件的厚度或形状可以被容易地改变,例如以使得带配件在其根部变厚而向端部渐细的方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基于下面的附图被详细描述,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移向第一位置(打开)的挡板的透视图;
图1B是示出了移向第二位置(关闭)的挡板的透视图;
图2A是示出了从背面观察的相机的透视图;
图2B是示出了从底部观察的相机的透视图;
图3是机壳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机壳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5是组装的机壳的截面图;
图6是机壳和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分隔板、液晶面板、和光学单元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组装有各种部件的分隔板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组装有各种部件的分隔板的另一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其分隔板组装有各种部件的机壳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挡板被移走时的透视图;
图12是挡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安装滚轮的透视图;
图14A是示出了肘节(toggle)弹簧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4B是示出了肘节弹簧的动作的另一说明图;
图15是肘节弹簧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了电池盖关闭时的透视图;
图17是示出了电池盖打开时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了电池盖和轴的透视图;
图19是附着有轴的电池盖的正视图;
图20A是示出了附着到轴的一端的弹簧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0B是示出了附着到轴的一端的弹簧的动作的另一说明图;
图20C是示出了附着到轴的一端的弹簧的动作的又一说明图;
图21是示出了电池盖打开以安装电池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了电池盖关闭以安装电池的透视图;
图23是示出了被防止向后滑动的电池释放杆(release lever)的说明图;
图24是示出了电池推出时的说明图;
图25是示出了电池将被电池释放杆推出时的说明图;
图26是带配件的侧视图;
图27是示出了没有附着有复式连接器的相机的透视图;
图28是示出了附着有复式连接器的相机的透视图;
图29是示出了复式连接器将与带配件接合时的截面图;
图30是示出了复式连接器将被解除时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了存储卡盖关闭时的盖旋转机构的截面图;
图32是示出了存储卡盖半开时的盖旋转机构的截面图;
图33是示出了存储卡盖打开时的盖旋转机构的截面图;
图34是示出了存储卡盖关闭时的掣子(click)机构的截面图;
图35是示出了存储卡盖半开时的掣子机构的截面图;
图36是示出了存储卡盖打开时的掣子机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37是示出存储卡盖打开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下列顺序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2)相机主体的结构;(3)挡板的结构;(4)滚轮的结构;(5)挡板滑动导轨的结构;(6)肘节弹簧的结构;(7)存储卡安装单元盖的结构;(8)电池安装单元盖的结构;(9)电池释放杆的结构;(10)带配件的结构;以及(11)其它实施例。
(1)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数字相机从第一主面(前面)观察时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数字相机从第二主面(背面)观察时的透视图。
数字相机1具有扁平、长方体形相机主体2。在其第一主面3上,设置有成像透镜4、用于发出自动聚焦辅助光的AF照明器5、以及闪光单元6。图1A示出了露出成像透镜4、AF照明器5、以及闪光单元6的第一位置。图1B示出了隐藏成像透镜4、AF照明器5、以及闪光单元6的第二位置。挡板(透镜盖)7设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光圈驱动机构184被容纳在机壳2中并部分地从机壳2的第一主面3突出。
光圈驱动机构184部分地突出并且在图1A所示的第一位置处以及在图1B所示的第二位置处被挡板7隐藏。
挡板近似形成为矩形。其四个角设置有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滚轮与相机主体2的第一主面3接触。沿移动方向,挡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一对第一和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5和16。挡板7使用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以及第一和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5和16以在相机主体2的第一主面3上的第一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如将在关于相机主体的结构的部分中详细描述的,第一挡板滑动导轨15包括第一挡板接合器25和第一挡板接合单元91。第一挡板接合器25设置在相机主体2上。轨道形的第一挡板接合单元91设置在挡板上并可滑动地抓住第一挡板接合器25。与第一挡板滑动导轨15类似,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6包括第二挡板接合器26和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第二挡板接合器26设置在相机主体2上。轨道形的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设置在挡板上并可滑动地抓住第二挡板接合器26。
如图1A所示,当挡板7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挡板按压弹簧(以下称作肘节弹簧)17施加弹力。该力将第一停止器18压向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第一停止器18设置在每个轨道形的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的一端。该状态露出成像透镜4、AF照明器5、和闪光单元6。如图1B所示,当挡板7移向第二位置时,肘节弹簧17的弹力将第二停止器19压向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第二停止器19设置在每个轨道形的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的另一端。该状态隐藏成像透镜4、AF照明器5、闪光单元6、以及部分的光圈驱动机构184。
如图2A和2B所示,相机主体包括存储卡安装单元66,其容纳诸如存储卡的记录介质。存储卡安装单元66在连接第一主面3和第二主面51的第一端面(底端面)65上开口。该开口用于从存储卡安装单元66安装或拆卸存储卡。存储卡安装单元66具有盖(以下称作存储卡盖)67,其打开或关闭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开口。相机主体包括与存储卡安装单元66垂直的电池安装单元69。电池安装单元69在连接第一主面3和第二主面51的第二端面(右端面)68上开口。该开口用于从电池安装单元69安装或拆卸电池。电池盖70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电池盖70的一侧设置有电池释放杆71、带配件72、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以及电源按钮74。带配件72在电池盖70打开时与其重叠。电池释放杆71允许电池被插入到电池安装单元69中或从电池安装单元69移出。电池释放杆71布置在电池盖的一侧,以便不与电池盖70重叠。电池安装单元69的内端面设置有电池接触端子112和电池排出(ejection,弹出)弹簧161。
当电池被插入到电池安装单元69中时,电池的端面按压电池排出弹簧161。电池排出弹簧161积聚力。当电池被放入电池安装单元69时,电池端面上的端子与设置在电池安装单元69内部的电池接触端子112接触。电池释放杆71的一端用于按压电池的背面以防止电池无意中从电池安装单元69移出。
使用电池释放杆71来释放在电池背面上的停止,电池可以从电池安装单元69移出。由于电池排出弹簧161的弹力,可以将电池从电池安装单元69中推出一定量。
(2)相机主体的结构
相机主体是通过在机壳8上组装各种部件构成的。如图3和图4所示,机壳8是通过连接具有第一主面3的顶盖板9与具有第二主面51的底盖板10而形成的。机壳8的第一端面(正常使用相机期间的底端面)65是通过将顶盖板9的第一边缘9a与底盖板10的第一边缘10a对准而形成的(见图2B)。
机壳8的第三端面(顶端面)是通过将顶盖板9的第二边缘9b与底盖板10的第二边缘10b对准而形成的(见图1A)。机壳8的第四端面(正常使用相机期间用户的左侧)75是通过将顶盖板9的第二边缘9c与底盖板10的第二边缘10c对准而形成的(见图1A)。
第四端面75垂直于顶盖板9和底盖板10,顶盖板9的一端9d和底盖板10的一端10d被打开以安装机壳8的第二端面(正常使用相机期间用户的右侧)68。
机壳的第二端面68是通过铝压铸或塑料注模形成的,以形成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见图3)。通过后面将描述的电池盖70来打开或关闭开口69a。如图4所示,带配件72在第二端面68的外部整体地形成。第二端面68的内部包含分隔板171以分隔机壳8。
分隔板171的一侧被定位到第二端面68的内部。分隔板17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臂172和173。第二端面68和第一和第二臂172和173将分隔板171定位于第一主面3和第二主面51之间并大致与其平行。如图5所示,分隔板171将机壳8分成第一部件安装空间174、第二部件安装空间175、和第三部件安装空间176。第一部件安装空间174位于分隔板171与机壳8的第一主面3之间。第二部件安装空间175位于分隔板171与机壳8的第二主面51之间。第三部件安装空间176没有分隔板171。参考标号52表示设置在第二主面51上的透明液晶显示窗口。
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部件安装空间174包含频闪单元180、存储卡安装单元66、主电路板181、电池接触端子112、扬声器57、以及电池安装单元69。频闪单元180包括AF照明器5、频闪闪光单元6、以及电容器179。
电池安装单元69设置在顶盖板9的第一主面3的内部。电池安装单元69的形状为扁平的近似为矩形的柱体。电池可以通过在靠近机壳8的第二端面68的一端中的开口69a被插入。当顶盖板9被组装到分隔板171上时,电池安装单元69位于分隔板171的上方。
附着主电路板181,使其放置在存储卡安装单元66上。存储卡安装单元66具有近似位于机壳8的第一端面65的中心处的开口66a。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一侧设置有电池接触端子112。电池接触端子112面向在电池安装单元69的端部的开口69b。当电池111通过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被安装在电池安装单元69中时,电池111的电源端子111a与在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一侧上的电池接触端子112接触。
AF照明器5和频闪闪光单元6放置在存储卡安装单元66与机壳8的第三端面61之间。电容器179放置在电池安装单元69与机壳8的第三端面61之间。
第二部件安装空间175包含液晶面板182。液晶面板182的背面被支撑在分隔板171上。液晶面板182的显示面通过设置在机壳8的底盖板10的第二主面51上的透明液晶显示窗口52显示给外部。
透镜单元183放置在第三部件安装空间176中。透镜单元183在垂直方向上提供光学系统。透镜单元183通过使用使光轴弯曲的棱镜来使用装配有光学变焦镜头的长薄透镜。成像透镜4设置在透镜单元183的一端。成像透镜4可以位于机壳的第三端面61侧,即,位于AF照明器5的一侧。在该状态下,透镜单元183被包含在第三部件安装空间176中。
透镜单元183的一侧设置有光圈驱动单元184。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进入第一部件安装空间174。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向机壳8的第一主面3移位(突出)。如图7所示,光圈驱动单元184的至少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可以接受液晶面板182的一侧的凹口185。如图10所示,凹口185允许液晶面板182更靠近透镜单元183放置。
如图6所示,主电路板181设置有接受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的切口186。
光圈驱动单元184向机壳8的第一主面3移位。如图9所示,至少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适合于设置在机壳8的第一主面3上的突出导孔187。光圈驱动单元184通过突出导孔187从机壳8的第一主面3突出。如图1A和图1B所示,从突出导孔187突出的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被可滑动地附着到机壳8的第一主面3的外部的挡板7隐藏。如图6所示,主电路板181通过多个连接器191和配线192连接到上述的部件。
图11示出了被移开的挡板7。成像透镜4设置为靠近扁平矩形机壳2的第一主面3的顶端的一角。AF照明器5和闪光单元6设置在成像透镜4的一侧上。
底板21附着在成像透镜4、AF照明器5、和闪光单元6的下面。底板21具有包含部分的光圈驱动单元184的第一开口22。底板21具有设置有开关操作单元24的第二开口23。开关操作单元24用于操作设置在机壳2中的挡板位置检测开关(未示出)。挡板位置检测开关用于检测挡板7是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底板21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接合器构成第一和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5和16。
如图12中的分解透视图所示,在底板21中的第一和第二开口22和23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和32,用于附着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和32具有多个凸起33。
开关操作单元24是通过将板簧弯曲成折线状而形成的。开关操作单元24的一侧设置有附着基部34以将开关操作单元24附着到底板21。附着基部34设置有多个凸起插入孔35,以插入设置在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上的凸起33。
当开关操作单元24插入到第二开口23中并且多个凸起33插入附着基部34上的多个凸起插入孔35中时,开关操作单元24附着到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
第一挡板接合器25是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第一挡板接合器25的一侧设置有附着基部41以将第一挡板接合器25附着到底板21。附着基部41设置有多个凸起插入孔42以适合设置在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上的凸起33。
如上所述,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上的凸起33被插入到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的附着基部34中的凸起插入孔35中。凸起33被插入到附着基部41中的凸起插入孔42中。凸起33的尖端被堵缝(caulk,铆接)以扩大直径。以该方式,第一挡板接合器25被附着到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而开关操作单元24的附着基部34被夹在第一挡板接合器25与机壳2的第一主面3之间。多个定位凸起43设置在第一挡板接合器25的附着基部41上。
定位凸起43在第一挡板接合器25附着到第一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1时被使用。此时,定位凸起43适合于底板21中的凸起插入孔44以定位第一挡板接合器25。第一挡板接合器25的附着基部41设置有第一弹簧锁定部45以锁定肘节弹簧17的一端。
与第一挡板接合器25类似,第二挡板接合器26是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第二挡板接合器26的一侧设置有附着基部46,以将第二挡板接合器26附着到底板21。附着基部46设置有多个凸起插入孔47以适合设置在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2上的凸起33。
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2上的凸起33被插入到附着基部46中的凸起插入孔47中。凸起33的尖端被堵缝以扩大直径。以该方式,第二挡板接合器26被附着到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2。设置定位凸起用于第二挡板接合器26的附着基部46。定位凸起48在第二挡板接合器26被附着到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2时被使用。此时,定位凸起48适合于第二挡板接合器附着部32中的凸起插入孔49以定位第二挡板接合器26。底板21中的第一开口22覆盖有光圈盖板50,以防止灰尘等通过第一开口22进入机壳2。如图2A所示,第二主面51与机壳2的第一主面3相对,并设置有诸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部52、模式选择开关53、菜单按钮54、控制按钮55、屏幕显示开/关按钮56、以及扬声器57。第三端面(顶端面)61将第一主面3与第二主面51连接,并设置有麦克风62、变焦按钮63、以及快门64。
(3)挡板的结构
如图12所示,挡板7包括框架形的内侧部81、金属板83、以及外侧部85。金属板83附着到框架形内侧部81。金属板83设置有开关操作单元按压部82,用于按压开关操作单元24。双面胶带84等用于将外侧部85附着到安装有金属板83的内侧部81的外部。
内侧部81具有近似矩形的切口窗口86。金属板83被附加以适合于切口窗口86。形成有开关操作单元按压部82和被切割并从金属板83升起的舌键88。舌键88具有锁定肘节弹簧17的一端的第二弹簧锁定部87。肘节弹簧17的另一端固定到设置在第一挡板接合器25的附着基部41上的第一弹簧锁定部45。
金属板83的外围具有多个凸起插入孔89。这些凸起插入孔89与在内侧部81的切口窗口86的周围的凸起90接合。这些凸起90的尖端被堵缝以扩大直径。以该方式,金属板83被附着到内侧部81。
内侧部81的四个角设置有与机壳2的第一主面3接触的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根据移动方向,内侧部81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一和第二轨道形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与附着到底板21的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接合。
第一挡板接合单元91沿形成在内侧部81的一侧的第一长孔93的一侧形成。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沿形成在内侧部81的另一例的第二长孔94的另一侧形成。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以及第一和第二轨道形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构成第一和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5和16。
(4)滚轮的结构
如图13所示,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中的每个均具有盘形的滚轮体95和从滚轮体95的两侧突出的旋转中心轴96。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放置在设置在内侧部81的四个角处的第一到第四滚轮接受器97中。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可绕旋转中心轴96旋转。
近似马蹄形的夹子98被附加到可旋转安装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的第一到第四滚轮接受器97中的每个的侧面。近似马蹄形的夹子98防止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从第一到第四滚轮接受器97中滑出。切口窗口98b设置在近似马蹄形的夹子98的一对相对侧98a中。切口窗口98b露出部分的盘形滚轮体95。
当内侧部81与机壳2的第一主面3重叠时,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与机壳2的第一主面3接触。
(5)挡板滑动导轨的结构
挡板滑动导轨引导挡板7的移动。如图14所示,挡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滑动导轨15。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6。
第一挡板滑动导轨15是通过将机壳2上的第一挡板接合器25与内侧部81上的第一轨道形挡板接合单元91接合而构成的。第二挡板滑动导轨16是通过将机壳2上的第二挡板接合器26与内侧部81上的第二轨道形挡板接合单元92接合而构成的。
第一挡板接合单元91通过形成在内侧部81的一侧的第一长孔93与第一挡板接合器25接合。第一挡板接合单元91轻微地将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压向机壳2的主面3。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通过形成在内侧部81的另一侧的第二长孔94与第二挡板接合器26接合。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轻微地将第一到第四滚轮11到14压向机壳2的主面3。沿着第一和第二长孔93和94的一侧,挡板7移向第一位置以露出成像透镜或移向第二位置以隐藏成像透镜。
如图14A所示,第一停止器18沿较长的方向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轨道形挡板接合单元91和92的一端。当挡板7移向第一位置时,第一停止器18接触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以防止进一步的移动。如图14B所示,第二停止器19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长孔93和94的另一端。当挡板7移向第二位置时,第二停止器19接触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以防止进一步的移动。第二挡板接合单元92的第一和第二停止器18和19包括近似马蹄形的夹子98,其防止第二和第四滚轮12和14从第一到第四滚轮接受器97中滑出。
(6)肘节弹簧的结构
当挡板7移向第一位置时,肘节弹簧17将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压向第一停止器18以保持挡板打开。当挡板7移向第二位置时,肘节弹簧17将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压向第二停止器19以保持挡板关闭。
如图15所示,肘节弹簧17也被称作螺旋弹簧并且包括线圈17a、第一臂17b、和第二臂17c。第一臂17b从线圈17a的一端延伸。第二臂17c从线圈17a的另一端延伸。
肘节弹簧17的第一臂17b可旋转地固定到第一挡板接合器25的附着基部41上的第一弹簧锁定部45。肘节弹簧17的第二臂17c可旋转地固定到附着到内侧部81的金属板83(见图12)的切口部88上的第二弹簧锁定部87。
如图14A所示,当挡板7移向第一位置时,肘节弹簧17将第一停止器18压向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以保持挡板打开。将挡板7从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旋转(倒转)肘节弹簧17的线圈17a。当挡板7到达特定位置时,肘节弹簧17在反方向上施加弹力。如图14B所示,肘节弹簧17将第二停止器19压向第一和第二挡板接合器25和26以保持挡板7关闭。
(7)存储卡安装单元盖(存储卡盖)的结构
存储卡盖67打开或关闭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开口。如图31的截面图所示,存储卡盖67包括端面对准部141(盖体)和主面对准部142。当盖关闭时,端面对准部141近似扁平的对准连接第一主面3和第二主面51的第二端面(底端面)65。主面对准部142近似扁平的对准第二主面51。
盖旋转机构143用于将存储卡盖67附着到机壳2。存储卡盖67可旋转地在关闭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开口66a的第一位置(图31)与打开开口66a的第二位置(图33)之间附着到机壳2。
盖旋转机构143包括存储卡盖67的枢轴144、长槽形轴承145、齿条146、以及齿轮147。长槽形轴承145可移动地将枢轴144附着到机壳2。当存储卡盖67被打开或关闭时,枢轴144旋转。齿条146和齿轮147使旋转的枢轴144沿长槽形轴承145移动。
枢轴144设置到存储卡盖67。长槽形轴承145设置到机壳2。齿轮147设置在枢轴144的外周面上。齿条146沿在长槽形轴承145中移动枢轴的方向设置。
长槽形轴承145设置为近似地平行于将存储卡148插入存储卡安装单元66的插入方向A或从存储卡安装单元66排出的排出方向B。关闭存储卡盖67在存储卡148的插入方向A上在长槽形轴承145内部移动枢轴144。打开存储卡盖67在存储卡148的排出方向B上在长槽形轴承145内部移动枢轴144。
如图34所示,设置了掣子机构151。当存储卡盖67关闭时,掣子机构151在插入方向A上将枢轴144压向长槽形轴承145的一端(图31)。当存储卡盖67打开时,掣子机构151在排出方向B上将枢轴144压向长槽形轴承145的另一端(图33)。
掣子机构151包括掣子轴152和弹簧(板簧)153。掣子轴152设置到存储卡盖67并随存储卡盖67的旋转而旋转。弹簧153设置到机壳2并与掣子轴152的外围表面接触。掣子轴152的外围表面设置有沿掣子轴152的旋转方向连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弹簧接触表面154和155。第一弹簧接触表面154允许弹簧153产生在存储卡148的插入方向A上将枢轴144压向长槽形轴承145的一端的力。第二弹簧接触表面155允许弹簧153产生在存储卡148的排出方向B上将枢轴144压向长槽形轴承145的一端的力。
在第一与第二弹簧接触表面154和155之间存在边界156。边界156提供了使弹簧153不产生旋转掣子轴152的力的中间位置。在掣子轴152的中心C与边界156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在掣子轴152的中心C与第一或第二弹簧接触表面154或155之间的径向距离。图37是存储卡盖67打开的透视图。一对盖旋转机构143设置在存储卡盖的两侧。一对掣子机构151设置在盖旋转机构143的内部。
在上述的结构中,根据实施例的存储卡盖67可以被关闭。在该状态,如图31所示,存储卡盖67的外表面近似与机壳2的外表面相对齐。打开存储卡盖67逐渐地使其从机壳2突出。当如图33所示完全打开时,存储卡盖67从机壳2的第二主面51突出到主面对准部142的高度。端面对准部(盖体)141变得与第二主面51平行。
(8)电池安装单元盖(电池盖)的结构
如图16所示,端面68将第一主面3与第二主面51连接。端面68设置有电池盖70、电池释放杆71、带配件72、以及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电池盖打开和关闭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电池释放杆71允许电池被插入电池安装单元69或从电池安装单元69移出。带配件72在电池盖70打开时与其重叠。电池释放杆71设置为在较长方向上靠近电池盖一端的外部。
电池盖70通过轴101可旋转地附着到机壳2。当如图16所示绕轴101顺时针旋转时,电池盖70与端面68重叠以关闭开口69a。在图16的状态下,如图17所示,电池盖70可以逆时针旋转近似100度以被打开。电池盖70与带配件72重叠,出于保护目的,带配件防止电池盖70进一步旋转。
如图18所示,轴101是由弹性金属杆制成的。轴101的一端设置有弹簧部102。当电池盖70关闭时,弹簧部102将电池盖70压向机壳2的端面68。当电池盖70打开时,弹簧部102将电池盖70压向带配件72。弹簧部102与轴101通过弯曲轴101的一端来整体地形成。如图20A、图20B、和图20C所示,弹簧部102接触为机壳2设置的弹簧接触表面103。
当如图20A所示电池盖70关闭时,弹簧部102接触为机壳2设置的弹簧接触表面103。弹簧部102在箭头A的方向上(顺时针)向轴101和电池盖70提供旋转力。弹簧部102将电池盖70压向机壳2的端面68。当电池盖70从图20A所示的状态在打开方向(由箭头B表示)上旋转时,弹簧部102被压向弹簧接触表面103并产生变形。如图20B所示,当电池盖70以一定角度(例如,45°)打开时,弹簧部102最大量变形。此时,弹簧部102达到中间位置,在该位置没有施加到轴101和电池盖70的旋转力。当电池盖70进一步从如图20B所示的状态在打开方向(由箭头B表示)上旋转时,弹簧部102在该方向上(由箭头B表示)产生弹力以打开电池盖70。如图20C所示,电池盖70被压向带配件72以使机壳2的开口69a打开。
(9)电池释放杆的结构
如图16和图17所示,电池释放杆71被附着到为第一端面68设置的杠杆引导部107。电池释放杆71的一端设置有电池接合部106,其可以在部分地关闭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的位置与打开开口69a的位置之间滑动。弹簧108设置在电池释放杆71的底部。弹簧108将电池释放杆71压向部分地关闭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的位置。倾斜电池推入表面106a形成在电池接合部106上。
如图21所示,电池释放杆71逆着弹簧108的力向后滑动到打开开口69a的位置,即,能够插入电池111的位置。电池111然后插入到电池安装单元69中。当电池111被插入到电池安装单元69中时,电池111的尖端面按压电池排出弹簧161以积聚力。在电池111的尖端面处的端子与在电池安装单元69的内端处的电池端子接触。
在电池111放置在电池安装单元69中之后,电池释放杆71可以通过被向后滑动而被释放。由于弹簧108的弹力,电池释放杆71自动地返回到部分地关闭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的位置。以该方式,电池释放杆71防止电池111从电池安装单元69被移出。如图22所示,关闭电池盖70,完成插入电池111的操作。
当电池盖70保持关闭时,存在向后滑动电池释放杆71的可能性。当电池释放杆无意中向后滑动时,由于在电池安装单元的内端处的电池接触端子112的弹力以及由于电池排出弹簧的弹力,电池111可能被推出电池安装单元69。当电池111被轻微地推出时,电池盖70的存在可能使电池111没有完全地安装在电池安装单元69中变得不明确。
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21所示,电池释放杆71设置有盖接合部113。另一方面,电池盖70设置有电池释放杆接合部114。如图23所示,关闭电池盖70使电池释放杆接合部114位于盖接合部113的一侧。当试图向后滑动电池释放杆71时,盖接合部113与电池释放杆接合部114接合。电池盖70保持关闭,以防止电池释放杆71向后滑动。
通过打开电池盖70,然后逆着由弹簧108施加的力向后滑动电池释放杆71,电池111可以从电池安装单元69移出。向后滑动电池释放杆71将电池111从所在的位置释放。如图24所示,电池111由于电池接触端子112的弹力从电池安装单元69中被推出。
在电池111由于电池接触端子112的弹力被推出之后,电池释放杆71可以被移动到电池111。如图25所示,电池推出表面106a设置在电池释放杆71的电池接合部106上。斜坡111b设置在电池111的板111a上。将电池释放杆71移动到电池111使电池推出表面106a按压斜坡111b,并进一步将电池111推出电池安装单元69。
(10)带配件的结构
出于安全目的,带配件72用于附着腕带、颈带等。此外,用户可以在将其拇指等放在带配件72上时感到易于持住机壳2。
如图2和图16所示,带配件72与机壳2整体地形成,使得其沿机壳2的第二主面51的侧缘从端面61上升起。带配件72具有在第二主面51上的第一表面72a和在第一表面72a对面的第二表面72b。第二表面72b与电池盖70接触。第二表面72b被形成为允许相对机壳2的端面61或电池安装单元69的开口69a成至少大于90°的倾角θ。第一表面72a设置有与复式连接器121(后面描述)的接合部127接合的槽形接合部115。当复式连接器121被连接到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时,接合部115防止复式连接器121从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移出。此外,带配件72设置有孔116以固定带。
图27示出了连接到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的复式连接器121。复式连接器121具有第一侧表面121a,其设置有DC输入端子122、USV端子123、和A/V输出端子124。复式连接器121具有第二侧表面121b,其设置有端子125和带配件插入凹口126。端子125被插入到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中。带配件插入凹口126用于与带配件72接合。带配件插入凹口126的内部设置有与带配件72的槽形接合部115接合的接合部127。复式连接器121具有第三侧表面121c,其设置有分离按钮128,该分离按钮用于将接合部127从接合部115分离。
如图27所示,端子125可以从相机1的一侧近似直地插入到复式连接器连接端子73中。如图28所示,带配件72因此被插入到带配件插入凹口126中。此外,接合部127与接合部115接合以将复式连接器121锁定到相机1。
图29是复式连接器121的部分截面图。爪形的接合部127可以绕轴131旋转并通过弹簧132突出到带配件插入凹口126中。当带配件72被插入到带配件插入凹口126中时,带配件72的尖端面72a按压接合部127的尖端斜面127a。接合部127在逆着由弹簧132施加的力的回缩方向上旋转。当带配件72被完全地插入到带配件插入凹口126中时,在带配件72的尖端面72a与接合部127的尖端斜面127a之间没有压力。接合部127通过弹簧132的力自动地旋转以与槽形接合部115接合。
按压分离按钮128将复式连接器121从相机1分离。如图30所示,接合部127在逆着由弹簧132施加的力的回缩方向上旋转。接合部127从槽形接合部115分离以从相机1分开。
如上所述,复式连接器121被构造为与带配件72接合。与不允许复式连接器与带配件接合的结构相比,该结构提供了下列效果。例如,连接到复式连接器121的软线可以被牵拉以施加较大的力。在该种情况下,力不是直接施加到连接器连接部,使得可以保护连接器或端子。例如,图1和图2表示成像装置的立体图。例如,图12到图26表示成像装置的平面图。弯曲的表面、柱形表面等可能包括在曲率半径、倾角等上的细微差别。如果有这样的差别,应该理解为制图的误差。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例如,图1和图2中的成像装置的立体图可能表面上与图16和图17中的立体图不同。弯曲的表面、柱形表面等可能包括在曲率半径、倾角等上的细微差别。如果有这样的差别,应该理解为制图的误差。截面图中截面线被部分地省略。
(11)其它实施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存储卡安装单元66设置在相机主体2的中心处。存储卡148从相机主体2的底端面65中的开口66a被安装或拆除。电池安装单元69与存储卡安装单元66垂直地设置。电池111从相机主体2的侧端面68中的开口69a被安装或拆除。根据另一结构,电池安装单元可以设置在相机主体2的中心处。电池111可以从相机主体2的底端面65中的开口69a被安装或拆除。存储卡安装单元66可以与电池安装单元69垂直地设置。存储卡148可以从相机主体2的侧端面68中的开口66a被安装或拆除。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将数字相机描述为电子装置的实例。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使用存储卡和电池的小型电子装置。例如,这样的电子装置不仅包括诸如数字相机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移动电话和手持游戏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 一种电子装置,其扁平机壳包括记录介质安装单元和电池安装单元,
其中,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和所述电池安装单元中的一个安装单元布置在所述机壳的中心处,并且另一个安装单元布置在布置在所述机壳的中心处的所述一个安装单元的一侧;
以及
其中,布置在所述机壳的中心处的所述一个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第一端面上,并且所述另一个安装单元的开口设置在与所述机壳的第一端面相连的第二端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记录介质安装单元对应于布置在所述机壳的中心处的所述一个安装单元,并且电池安装单元布置到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的一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主电路板,被布置为与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重叠。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电池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与所述电池安装单元之间,并且与安装在所述电池安装单元中的电池的端子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分隔板,用于将所述机壳的内部分成:
第一部件安装空间,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机壳的第一主面之间;
第二部件安装空间,在所述分隔板与所述机壳的第二主面之间;以及
第三部件安装空间,没有所述分隔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安装空间包含:
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所述电池安装单元、以及所述主电路板;以及
构成频闪单元的电容器、AF照明器、以及闪光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电容器布置在所述电池安装单元与在所述机壳的第一端面对面的第三端面之间;以及
其中,所述AF照明器和所述闪光单元布置在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与所述机壳的第三端面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液晶面板,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安装空间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透镜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三部件安装空间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构成所述透镜单元的成像透镜布置在所述机壳的第四端面侧。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光圈驱动单元,设置在安装在所述第三部件安装空间中的所述透镜单元的一侧;以及
其中,至少部分的所述光圈驱动单元进入所述第一部件安装空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记录介质安装单元设置有切口,以接受进入所述第一部件安装空间的至少部分的所述光圈驱动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光圈驱动单元被移位以从所述透镜单元向所述机壳的第一主面突出;以及
其中,所述光圈驱动单元的底部设置有面板支撑孔,用于引入所述液晶面板的一端。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机壳的第一主面设置有突出导孔,用于将所述光圈驱动单元的突出引向所述机壳的第一主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被定位于所述机壳的第二端面并且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通过一对臂被定位于所述机壳的第四端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还包括:带配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第二端面的外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装置,
其中,所述机壳的第二端面和所述带配件是通过铝压铸方法整体地形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32571A JP4353103B2 (ja) | 2005-02-09 | 2005-02-09 | 電子機器 |
JP2005032571 | 2005-02-09 | ||
JP2005-032571 | 2005-02-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9628A CN1819628A (zh) | 2006-08-16 |
CN100426839C true CN100426839C (zh) | 2008-10-15 |
Family
ID=36919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73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839C (zh) | 2005-02-09 | 2006-02-09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192890A1 (zh) |
JP (1) | JP4353103B2 (zh) |
CN (1) | CN100426839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78014B2 (en) * | 2006-02-28 | 2010-08-1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
CN101417181A (zh) * | 2007-10-26 | 2009-04-29 | 鹏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玩具 |
CN101539706B (zh) * | 2008-03-18 | 2011-06-2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滑动机构 |
JP4645706B2 (ja) * | 2008-09-01 | 2011-03-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
TWI403250B (zh) * | 2010-06-08 | 2013-07-21 | Ability Entpr Co Ltd | 電子裝置的門蓋結構 |
JP2012137626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Panasonic Corp |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
JP2013033234A (ja) * | 2011-07-01 | 2013-02-14 | Panasonic Corp | 筐体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
JP5541429B1 (ja) * | 2013-08-19 | 2014-07-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5541430B1 (ja) | 2013-08-19 | 2014-07-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
US9412979B2 (en) * | 2014-05-08 | 2016-08-09 | Arccos Golf Llc | Device for monitor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user activities involving swinging instruments |
CN104244642B (zh) * | 2014-09-22 | 2017-09-2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壳体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4726Y (zh) * | 1993-02-12 | 1994-02-02 | 深圳航科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游戏机 |
JPH09304819A (ja) * | 1996-05-10 | 1997-11-28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カメラの配置構造 |
JPH1090772A (ja) * | 1996-09-17 | 1998-04-10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蓋体の構造 |
JP2000188711A (ja) * | 2000-01-01 | 2000-07-0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的撮像装置 |
CN2411497Y (zh) * | 2000-02-02 | 2000-12-20 |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结构改进的数字相机 |
CN2610584Y (zh) * | 2003-04-14 | 2004-04-07 |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防止摇摆的电池盖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72864A (en) * | 1969-05-21 | 1971-03-30 | Sylvania Electric Prod | Television cabinet providing full access to chassis underside |
US3707109A (en) * | 1972-02-14 | 1972-12-26 | August Bohanec | Camera strap retractor |
JP2525385B2 (ja) * | 1986-12-18 | 1996-08-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2001008153A (ja) * | 1999-06-22 | 2001-01-12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タ付き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JP4302548B2 (ja) * | 2004-02-18 | 2009-07-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
-
2005
- 2005-02-09 JP JP2005032571A patent/JP43531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08 US US11/350,337 patent/US200601928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2-09 CN CNB2006100073489A patent/CN10042683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54726Y (zh) * | 1993-02-12 | 1994-02-02 | 深圳航科电子塑胶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游戏机 |
JPH09304819A (ja) * | 1996-05-10 | 1997-11-28 | Asahi Optical Co Ltd | カメラの配置構造 |
JPH1090772A (ja) * | 1996-09-17 | 1998-04-10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蓋体の構造 |
JP2000188711A (ja) * | 2000-01-01 | 2000-07-0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的撮像装置 |
CN2411497Y (zh) * | 2000-02-02 | 2000-12-20 |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结构改进的数字相机 |
CN2610584Y (zh) * | 2003-04-14 | 2004-04-07 |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防止摇摆的电池盖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192890A1 (en) | 2006-08-31 |
JP2006222599A (ja) | 2006-08-24 |
CN1819628A (zh) | 2006-08-16 |
JP4353103B2 (ja) | 2009-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26839C (zh) | 电子装置 | |
US6549791B1 (en) | Watch type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 |
CN102096279A (zh) | 框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00459832C (zh) | 电子设备 | |
JP4306143B2 (ja) | 携帯電話機 | |
JP4239967B2 (ja) | 撮像装置 | |
JP4389816B2 (ja) | 電子機器 | |
JP2008089754A (ja) | 蓋開閉装置 | |
JP4434153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910906B (zh) | 回转铰链机构及摄像装置 | |
JP3482915B2 (ja) | メモリカードおよびメモリカードホルダー | |
KR20010085945A (ko) | 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및 기억매체의 로딩방법 | |
JP3662861B2 (ja) | メモリーカード付携帯端末機器 | |
JP2007213911A (ja) | 電子機器 | |
JP4669746B2 (ja) | 情報記憶媒体挿入機器 | |
JP6173111B2 (ja) | 電子機器 | |
JP5040116B2 (ja) | 沈胴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JP4322356B2 (ja) | 小型電子機器 | |
KR100764032B1 (ko) | 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및 기억매체의 로딩방법 | |
JPH08129621A (ja) | 電子デバイス構体収納機構 | |
JP2007212642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蓋開閉機構 | |
JP2581432Y2 (ja) | メモリカード着脱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スチルカメラ | |
JP4525336B2 (ja) | 撮像装置 | |
JP3528845B2 (ja) | ビデオカメラ | |
JPH09293552A (ja) | メモリカード装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