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9339C -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9339C
CN100409339C CNB2003801044948A CN200380104494A CN100409339C CN 100409339 C CN100409339 C CN 100409339C CN B2003801044948 A CNB2003801044948 A CN B2003801044948A CN 200380104494 A CN200380104494 A CN 200380104494A CN 100409339 C CN100409339 C CN 1004093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recording medium
type recording
dish type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801044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7729A (zh
Inventor
村田守弘
光本洋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1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7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93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93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0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presence or absence of record in accessible stored position or on turntabl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11B19/124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diameter of dis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在前面板11的长的侧向开口12内部下缘部分,用于检测盘52、53的边缘的检测部71、72关于中心横向对称;以及用于检测放在托盘13的下表面有缺少部分61、62的反射箔60的检测部73。如果在托盘13中盘不在正常安装位置,用从那些三个检测部件的检测输出的组合,通过检测在偏移状态安装的盘52、53并且停止引入托盘13的操作,防止盘落入驱动器的内部。

Description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以及判别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形状记录媒介的方法,更准确地说,涉及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以及判别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其中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配置成使得在用头进行记录和/或再现的记录/再现位置安装盘形记录媒介。
背景技术
配置成在转动盘形记录媒介时用光学拾波器执行再现或记录操作的盘式记录和再现装置应用广泛。在上述的装置中,当用转台转动光盘时,通过向光盘径向移动光学拾波器,使光学拾波器访问用作盘形记录媒介的光盘,因此,容许预先确定的记录或预先确定的再现。
在上述的装置中,依据光盘的格式在光学拾波器的激光束波长方面光盘不同,例如,对CD(只读光盘)的情况780nm波长的激光束可用。另一方面,对DVD(数字通用盘)的情况,需要650nm波长的激光束。而且,对所谓DVR(可重写数字通用盘)的情况,符合可重写高密度记录格式的可用激光束的波长是405nm。
顺便提及,在日本专利第2939970中,公开有盘检测装置,其中,在有用于安装可用作记录媒介的盘的从托盘的盘播放器中,主托盘用于支承从托盘,以及用于容放不止一个主托盘的机壳,当将其上安装有盘的从托盘支承于假设在机壳内的存放位置时,在与盘的中心孔相匹配的位置各主托盘有通孔;并且在通过各主托盘的通孔的盘的装入方向上,与轴的延伸成一条直线的位置还有不止一个检测孔;以及还为了适合于盘的直径,盘检测单元包括一对光投影部件和光检测器,光检测器配备在与垂直地通过各主托盘的通孔的垂线延伸成一条直线的位置;以及在其之间放置不止一个主托盘;而且,在通过通孔的盘的装入方向上与轴的延伸成一条直线的位置上,从托盘有从托盘检测孔,容许确定盘的大小和存在或不存在;而且,通过检测孔、通孔和从托盘检测孔、以及主托盘在从假设在机壳外的打开位置到存放位置的转换时或者从托盘在从存放位置到播放位置的转换时来自光投影部件投影的光,用光检测器通过检测确定盘是否在预先确定的安装位置。
为适用于不同格式的光盘的记录和再现,当使用能够发射适合于所有不同格式的波长的激光束的光学拾波器时,单个光学拾波器提供对上述不同类型的光盘兼容的功能。
给足以兼容工作的单个光学拾波器安装两块透镜和适合于上述各自格式的波长的发射激光束的部件被认为是可行的,更详细地说,对DVR和DVD/CD,在这种情况下,然而,上述安装配置的使用引起问题——拾波器的大小如此增加以致带来又复杂且麻烦的调节。
考虑到上述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分别提供DVR光学拾波器和DVD/CD光学拾波器的技术,通过关于转台中心对称排列这些光学拾波器容许消除上述问题。在上述技术中,需要在用于记录和再现操作的盘形记录媒介的径向移动各自的光学拾波器。如上所述,当向盘形记录媒介径向地移动光学拾波器的时候,为了允许光学拾波器访问盘形记录媒介,在用托盘执行供给盘形记录媒介的情况下,提供如上所述的容许光学拾波器访问的有开口的托盘。
然而,如上所述,当形成开口时,该开口用于关于托盘的光盘安装位置的中心各自径向对称地移动光学拾波器,以便访问,假设沿托盘的长度方向提供大的开口。因此,盘形记录媒介,更详细地说,裸盘有通过上述大的开口掉落到托盘的下侧的危险。于是,掉落的盘可能会到达驱动器内损坏光学拾波器等。即使对光学拾波器等不引起任何损坏,当安装的盘偏移时,错误的卡盘会对裸盘的记录面引起损坏。
顺便提及,在上述日本专利2939970中所公开的检测单元,沿从托盘和主托盘的引入方向配置,以便与从托盘和主托盘的中心成一直线。因此,当安装的盘从引入方向偏移时,上述的检测单元可执行盘的检测,然而,当安装的盘从中心而不是引入方向向旁边偏移时,检测单元不能执行盘的任何检测。
本发明已着手考虑上述问题,并用来提供一种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当在托盘上形成大的开口时,因为在关于转台的中心互相相对的位置排列有不同格式的多个光学拾波器,确定而有效地消除由托盘的大的开口引起的问题,还提供判别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的发明涉及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它被配置,以便在记录和/或再现位置装入盘形记录媒介,并且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装入盘形记录媒介的移动路径上,包括一对检测部件以使位于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的移动路径的两侧;以及
容许检测部件检测安装的盘形记录媒介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是否横向偏离移动路径。
在上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优选的是,那一对检测部件关于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的移动路径对称排列。还优选的是,检测部件有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且执行检测操作,其中通过盘形记录媒介反射从光发射器发射的光并用光检测器接收从光发射器发射的光。
本申请另一个主要的发明涉及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它被配置,以便通过引入在其上安装有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在记录和/或再现位置装入盘形记录媒介,并且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检测托盘的预先确定的部分的检测部件,以及用于在托盘的引入路径上检测盘形记录媒介的盘检测部件。
在上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优选的是,在预先确定的位置,沿着托盘的引入方向,托盘检测部件有规定的检测的目标部,并且盘检测部件直接检测盘形记录媒介,依靠盘检测部件的检测和依靠托盘检测部件的检测的组合允许检测在托盘上是否适当地安装盘形记录媒介、或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还优选的是,在前面板,用于引入托盘的开口的周边装备托盘检测部件和盘检测部件。还优选的是,除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之外,托盘检测部件有在托盘侧的包括反射或不反射部分的检测的目标部,并且通过检测从光发射器发射的光是否被检测的目标部反射来执行检测操作。还优选的是,盘检测部件有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通过允许从盘形记录媒介反射从光发射器发射的光来容许光检测器执行检测操作。
优选的是,在用于安装盘形记录媒介的安装面相对的背面,沿着托盘的引入方向,托盘有附着的反射箔;没有反射箔的缺少部分与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一致;如果托盘检测部件检测到缺少部分以及如果盘检测部件检测到盘形记录媒介,判别为适当地安装了盘形记录媒介;当与上述情况不同时,判别为没有适当地安装盘形记录媒介。
优选的是,盘检测部件被成对地提供,安置在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的移动路径的两侧,在用于安装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的安装面相对的背面沿着托盘的引入方向附着反射箔;没有反射箔的缺少部分与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一致;如果托盘检测部件检测到缺少部分以及如果盘检测部件检测到盘形记录媒介,判别为适当地安装了盘形记录媒介;当与上述情况不同时,判别为没有适当地安装盘形记录媒介。
涉及判别方法的主要发明涉及在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中判别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特征是其中装置被配置成通过引入在其上安装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在记录/再现位置装入盘形记录媒介,并且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所述装置包括:
托盘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在托盘的预先确定的部位装备的检测的目标部;盘检测部件,在前面板,在用于引入托盘的开口的周边,用于检测在托盘上的盘形记录媒介,
其中当引入托盘的时候,依据来自托盘检测部件的检测输出和来自盘检测部件的检测输出的组合,判别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或是否适当安装了盘形记录媒介。
在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光盘(例如CD需要405nm蓝光激光束和780nm激光束,以及DVD需要650nm激光束)的记录和再现的盘播放器中,用单个的光学拾波器满足所有上述格式是困难的,于是提供格式互相不同的两种类型的光学拾波器,在这种情况下,在假定关于转台或主轴电动机互相对称的相对的侧安装这些光学拾波器。然后,在托盘的中心,提供足够适合于上述两种类型光学拾波器的大开口。而且,除容纳需要蓝光激光束的光盘的盒之外,在托盘上还提供用于直接安装各自具有12cm和8cm直径的裸盘的导轨或凹槽。
从而,因为裸盘与上述的导轨或凹槽不适当地匹配,具体在裸盘从上述的导轨或凹槽凸出的情况下,盘形记录媒介或裸盘的安装引起裸盘的不适当卡盘,在这种情况,错误的卡盘会引起裸盘记录面的损坏。而且,8cm直径的盘小于其他盘,当通过上述的托盘的大的开口落入假定在托盘的下侧的驱动器内时,会引起光学拾波器等的损坏。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包含在本申请中的发明的优选方式提供三种类型的光学检测装置和用于裸盘位置判定的放在托盘的较低表面上的反射部分。特别地,成对可用的检测部在假定关于托盘的横向中心横向对称的位置,容许通过各自的传感器裸盘的通道的定时的检测。另一方面,基于放在托盘上的反射部分的检测,剩余的检测部检测托盘的位置。然后,依据来自这些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组合,判别对裸盘的托盘的相对位置,且当有给定的裸盘不在正常的安装位置的判别时,引入托盘的操作,换句话说,在上述的判别给出的时间点装入操作中止,防止裸盘特别是8cm直径的裸盘落入驱动器内。因而,按照上述的优选方式,可消除特别由在引入方向在托盘纵向上形成的开口引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相应的透视图。
图2是引入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的托盘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基本单元的平面图。
图4是基本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基本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基本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安装了DVR用盒的基本单元的平面图。
图8是安装了DVR用盒的基本单元的侧视图。
图9是安装了DVR用盒的基本单元的透视图。
图10是安装了裸盘的基本单元的平面图。
图11是安装了裸盘的基本单元的侧视图。
图12是安装了裸盘的基本单元的透视图。
图13是显示光盘检测器配合状态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14是安装了检测器的前面板背面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15是托盘的底部平面图。
图16是引入托盘的状态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17是安装12cm直径裸盘的状态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18是放上8cm直径裸盘的状态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19是从斜上方看分离了托盘的状态的前面板的透视图。
图20是从前面板的长方形开口引入托盘的状态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21是在偏移向侧面的托盘上安装裸盘的状态的托盘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22是在偏移向侧面的托盘上安装裸盘的状态的托盘的放大的相应的透视图。
图23是显示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24是显示系统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25是显示检测的定时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结构的说明
图1和图2说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式记录和再现装置的整体结构,其中这个装置有扁平长方体形的外壳10。顺便提及,在图1和图2中,显示上部打开的外壳。然后,用于覆盖外壳10前面侧开口的前面板11有长的横向开口12,容许托盘13装入外壳10,并且通过长的横向开口12能够抽出。
大约在中心部分托盘13有用于接受盒或裸盘的凹部14,且还包括纵向伸展以穿过凹部14的开口15。在内侧,开口15邻接地有U形切口16,并且在这一侧有半圆形切口17。
在托盘13上,更具体地,在托盘内侧的一个侧部还装备驱动部18,而且,给驱动部安装用于驱动驱动部18的电机19。用位于外壳10内部(更具体地,在外壳内部的对侧)的步进部分20,以滑动方式支承托盘13,在这种情况下,包含在驱动部18的输出端的小齿轮与位于一个步进部分20的下侧的齿条啮合,因此,如图1和图2所示,容许托盘以这种方式单独移动,以便通过长的横向开口12自由地抽出和装入。
外壳10有底板,如图3至图6所示,在底板上部有基本单元25。基本部由金属薄板制成的机架形成,且在大约中心部分穿过托架26有包含在转动驱动部中的转台27。假定用位于转台下侧的电机直接驱动转台27。
基本单元25还有在前部配置的DVD拾波器31,还有转台27,在内侧还配置DVR拾波器32。在基本部中,通过它的相对的侧用导杆33和进给螺杆34支承DVD拾波器31,在这种情况下,用步进电动机35旋转地驱动进给螺杆34,因此,在光盘的径向容许DVD拾波器移动。
相反,假定用一对相对的导杆37和38引导位于内侧的DVR拾波器32,且除此之外,有用于在光盘的径向向光盘移动DVR拾波器32的进给螺杆39。假定由步进电机40驱动进给螺杆39。而且,进给螺杆39与拾波器32的螺母41螺纹啮合。
在基本单元25上,还装备一对直立在基本部前对侧的支承杆45,以及作为基本部的后部相对侧的每一个的整体部分的邻接地形成的支承臂46。当用升降机构向上移动基本单元25时,支承杆45以及支承臂46从托盘13的开口47和48突出,因此,容许在从盒的下面通过盒的四角部分支承的托盘13上安装DVR盒51。
现在说明用于检测盘形记录媒介的结构,更详细地说,在上述盘式再现装置中的裸盘的结构。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前面板11安装在外壳10的前表面侧,如图13和图14所示,印刷线路板70安装在前面板11的内部。印刷线路板70有用于检测盘的左侧的检测部71、用于检测盘的右侧的检测部72、以及用于检测托盘13的检测部73。顺便提及,如图23所示,这些检测部71、72和73分别包括光检测元件71a、72a和73a,以及光发射元件71b、72b和73b。然后,如图13所示,这些检测部71构造成通过弹性基片74馈给,并且还获得检测信号。
如图14所示,在前面板11的内部,更明确地,在长的横向开口12下缘的内部配置有有上述检测部71至73的印刷线路板70。于是,在位于长的横向开口12的下侧的外缘部分,前面板11有横向U形切口76、77和78,用检测部71、72和73足以有效地执行上述检测,通过切口76至78用检测部71至73容许检测操作。
上述检测部71和72两者都被假定直接检测裸盘52和5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裸盘52和53的表面的光的反射、用光检测元件71a和72a,执行从这些检测部的光发射元件71b和72b发射的光的检测。相反地,托盘13本身不产生反射光的效果,因此,在下表面,有反射箔60放在托盘13的引入方向,更明确地,在开口15延伸的方向上。反射箔60有一对缺少部分61和62。如此形成缺少部分61,使得与8cm直径的裸盘53的边缘的检测的连接是可操作的。相反地,这样排列缺少部分62,使得与12cm直径的裸盘52的边缘的检测的连接基本是可操作的。
如图17所示,在上表面托盘13有用于装入如上所述的DVR盒51的凹部14,并且凹部14还有用于装入12cm直径裸盘52的凹部81,而且,在凹部81中有用于接受8cm直径裸盘53的同心的凹部82。图17显示在凹部81中装入12cm直径裸盘52的托盘,而图18显示在凹部82中装入8cm直径裸盘53的托盘。
现在参考图23描述系统结构。用于检测DVR盒51的开关66、以及检测部71、72和73的光检测元件71a、72a和73a分别连接到用于执行控制操作的控制器65的输入侧。相反地,检测部71、72和73的光发射元件71b、72b和73b分别连接到控制器65的输出侧。而且,连接控制器65以便为托盘13的引入执行对电机19的控制。
(2)操作说明
现在描述按照上述结构的记录和再现装置的操作。如图2所示,当用在托盘13的凹部14中安装的DVR盒51执行时,向外壳10中的托盘13的引入容许在装置中安装DVR盒51,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上述安装时,步进电机35和进给螺杆34使DVD拾波器31移向假定在DVR盒51的外侧的部分,更明确地,在托盘13的前侧。然后,在那个时候,在基本单元25上分别用那一对支承杆45和那一对支承臂46支承DVR盒51。通过基本单元25的提升操作穿过托盘13的开口47和48,在托盘13的凹部14上支承杆45和支承臂46全部达到面,容许适当定位DVR盒51。
相反地,在托盘13的凹部14中安装裸盘52的情况下,托盘13的引入容许将托盘13引入到外壳10内。图10和12显示的是假定在这时候基本单元25上裸盘52的位置关系。换句话说,在上述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步进电机40使进给螺杆39向假定是在托盘13的内侧的部分移动DVR拾波器32。换句话说,DVR拾波器32位于裸盘52的外侧。换句话说,提供一种机制:移动DVR拾波器32以便防止至少DVR光学拾波器的透镜部分到达裸盘52的投影区域的内部。于是,步进电机35引起DVD拾波器31通过进给螺杆34移动到裸盘52的下面。在上面描述的状况下,用转台27旋转地驱动裸盘52,向裸盘52提供记录和/或再现。
如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上述的实施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是能够使用两种有相互兼容格式(例如DVD/CD和DVR)的盘形记录媒介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在这种记录和再现装置中,用金属薄板或树脂形成基本单元25,并在上述装置的外壳10内装备基本单元25。然后,构造基本单元25,在其上有在这侧或前侧布置的DVD/CD拾波器31,并且还有在内侧布置的DVR拾波器32。相反地,像用转台27一样,对两个拾波器使用单个电机作为共同的光盘转动电机,在转台27的圆周方向在相隔180°的位置,容许上述的两种类型的拾波器31和32关于转台27的中心在光盘的径向自由移动。顺便提及,两种类型的拾波器31和32被制做成独立地可倾斜和位置可调。
现在描述在记录和再现装置的外壳10的前面板11上装备的用检测部71、72和73检测裸盘52的操作。如图16所示,在托盘13上,提供用于装入DVR盒51的凹部14,而且,在凹部14中,凹部81用于装入12cm直径裸盘52,以及凹部82用于装入8cm直径裸盘53。图16显示既没有安装盒51也没有安装裸盘52和53的在空闲状态下的托盘。图17显示安装了12cm直径裸盘52的托盘。图18显示安装了8cm直径裸盘53的托盘。
如图19和20所示,特别如此布置用于分别检测裸盘52和53的左和右侧、以及与检测部71和72一致形成的U形切口76和77的检测部71和72,以便关于托盘13的中心横向对称,更明确地,在引入方向延伸并经过凹部81和82的中心线。于是,如图20所示,当安装的12cm直径裸盘52适当在凹部81中时,例如,在大约相同的时间通过U形切口76和77,那一对检测部71和72执行检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操作等于满足图25所示的模式1的操作。
假定大约与检测部71和72的检测操作同步,检测部73检测放在托盘13背面的反射箔60的缺少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反射箔60的缺少部分62用检测部73检测非反射相同定时、用那一对检测部71和72执行检测操作时,给出12cm直径裸盘52是在适当安装状态的判定。
这也适用8cm直径裸盘53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安装的8cm直径裸盘53是适当地在托盘13的凹部82中时,那一对左和右检测部71和72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执行检测操作。此外,在上述检测操作的时候,通过放在托盘13的下表面的缺少部分61执行非反射状态的检测。换句话说,用检测部件73执行缺少部分61的检测,当在大约相同的定时用那一对检测部71和72执行时,假定裸盘53的边缘的检测提供满足图25所示的模式2的状态。换句话说,在检测部73提供高电平检测输出的状况下,通过从高电平到低电平检测部71和72的检测输出变化,检测8cm直径裸盘53的适当配置。
相反地,如图21和22所示,例如,当在偏离托盘13的左方向或右方向上安装8cm直径裸盘53时,例如向左,使得提供裸盘53与凹部82不适当的匹配,如图25的模式2所示的检测操作没有发生。这是因为当在图21所示的状态下执行时,托盘13的引入引起左检测部71通过左切口76开始检测操作,例如早于如图22所示的适当定时。这种通过检测部71的检测操作早于通过检测部73的缺少部分61的检测操作。于是,通过右检测部72的检测操作跟在通过缺少部分61的检测部73的通过之后。因此,基于检测部71和72之间的定时差异,检测8cm直径裸盘53不正确的安装操作,在定时不同于通过检测部73的检测操作的定时,执行检测。
与上述检测相联系地,运行图25所示的控制器65,中止用于导入和相反地弹出托盘13的电机19的操作,由此消除了故障。
如图24所示,控制器65的CPU读取来自用于检测盒51的开关66的检测输出,然后,执行关于是否安装盒51的检测操作。然后,当检测盒51时,CPU中止所有光发射元件71b、72b和73b的光发射操作。相反地,当开关66在关闭位置,CPU设置所有光发射元件71b、72b和73b到打开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CPU驱动电机19起动引入托盘13的操作。通过三个检测部71、72和73这提供检测操作。在上述检测操作中,当在检测部73提供低电平输出的状态下获得通过检测部71和72的检测操作时,通过给出裸盘52和53偏离的判别,CPU中止装入。而且,控制器65使电机在相反方向旋转以弹出托盘13。相反地,当在检测部73提供高电平输出的状态下获得通过检测部71和72的检测操作时,通过给出裸盘正常安装状态的判别,CPU继续装入。
虽然通过参考所列举的实施例,已经对包括在本申请中的本发明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且包括在本申请中的本发明的技术概念的范围之内,可以做各种变化。例如,通过上述检测部可以做的关于检测部71、72和73的安装位置在设计上的各种变化、或检测操作等。
工业适用性
本申请的主要发明提供:在构造成在记录/再现位置装入盘形记录媒介并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的装置中,在用于装入盘形记录媒介的移动路径上,在盘形记录媒介中心的移动路径的两侧安置一对检测部件,容许检测部件检测安装的盘形记录媒介是否出现,以及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是否从移动路径向旁边偏移。
因此,按照上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当安装的盘形记录媒介从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的移动路径向旁边偏移时,依据一对检测部件之间的定时差别可确定地检测到盘形记录媒介的这种安装状态,阻止安装盘形记录媒介,更准确地说,阻止盘形记录媒介向旁边偏移。
本申请的另一个主要发明提供:在构造成通过引入在其上安装有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在记录/再现位置安装盘形记录媒介并且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的装置中,用于检测托盘的预先确定的部分的托盘检测部件;以及用于在托盘的引入路径检测盘形记录媒介的盘检测部件。
因此,按照以上所述的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可防止当在托盘的预先确定的位置通过不适当安装的盘形记录媒介执行时引入操作中涉及的故障。
涉及判别方法的主要发明提供:在构造成通过引入在其上安装有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在记录/再现位置安装盘形记录媒介并且用头执行记录和/或再现的装置中,用于检测在托盘的预先确定的位置提供的检测的目标部的托盘检测部件,以及盘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在托盘上的盘形记录媒介,在用于引入托盘的开口的周边,在托盘引入的时候依据来自托盘检测部的检测输出和来自盘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组合,在前面板判别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或者盘形记录媒介是否在正确地安装状态。
因此,安照如上所述的判别记录媒介的方法,依据来自托盘检测部的检测输出和来自盘检测部的检测输出的组合,可确定地检测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或者盘形记录媒介是否在正确安装状态。

Claims (5)

1. 一种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被构造成通过引入在其上安装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在记录/再现位置装入所述盘形记录媒介,并用光学拾波器执行记录和/或再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托盘的引入路径上,用于检测所述托盘的预先确定部分的托盘检测部件;以及用于检测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盘检测部件,
其中,所述托盘检测部件包括在预先确定的位置沿所述托盘的引入方向提供的检测的目标部,并且所述盘检测部件直接地检测所述盘形记录媒介,以及通过所述盘检测部件的检测和通过所述托盘检测部件的检测的组合,允许检测是否在所述托盘上适当地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以及
沿所述托盘的引入方向,在用于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安装面相对的背面附着反射箔;在与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相应的没有所述反射箔的地方形成缺少部分;以及如果所述托盘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缺少部分和如果所述盘检测部件检测到盘形记录媒介,判别为适当地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当与上述情况不一样时,判别为没有适当地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检测部件和所述盘检测部件设置在前面板的开口的外缘,所述托盘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或移出。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检测部件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检测器,且还包括在所述托盘侧包括反射箔或不反射部分的检测的目标部;以及执行检测操作,其中所述光检测器检测在所述检测的目标部是否反射从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光。
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检测部件包括所述光发射器和所述光检测器;通过允许从所述盘形记录媒介反射从所述光发射器发射的光,容许所述光检测器执行所述检测操作。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成对提供安置在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中心的移动路径的两侧的所述盘检测部件;在用于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托盘的安装面相对的背面上沿所述托盘的引入方向附着反射箔;在与所述盘形记录媒介的大小相对应的没有所述反射箔的地方形成缺少部分;以及如果所述托盘检测部件检测所述缺少部分和如果所述盘检测部件检测所述盘形记录媒介,判别为适当地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当与上述情况不一样时,判别为没有适当地安装所述盘形记录媒介。
CNB2003801044948A 2002-11-27 2003-11-13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3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4716A JP2004178711A (ja) 2002-11-27 2002-11-27 ディスク式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判別方法
JP344716/2002 2002-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7729A CN1717729A (zh) 2006-01-04
CN100409339C true CN100409339C (zh) 2008-08-06

Family

ID=32375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44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9339C (zh) 2002-11-27 2003-11-13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91455B2 (zh)
JP (1) JP2004178711A (zh)
KR (1) KR20050086456A (zh)
CN (1) CN100409339C (zh)
WO (1) WO2004049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2130B2 (ja) * 2003-08-20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トレイ
US20060212884A1 (en) * 2003-09-28 2006-09-21 Dongzuo Yang Slot-in disc loading system with various disc size compatibility
US7770189B2 (en) * 2004-11-16 2010-08-03 Transpacific Electronics, Llc Tray used in an optical disk drive
US7155730B2 (en) * 2004-04-15 2006-12-26 Firs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Inc. Structure for quickly installing and removing an optical disk drive
KR100616091B1 (ko) 2004-10-30 2006-08-28 주식회사 케이엠씨 광디스크 플레이어
US8057115B2 (en) * 2006-07-28 2011-11-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carrier
JP2009277340A (ja) * 2008-04-18 2009-11-26 Seiko Epson Corp 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のディスク搬送機構およびディスク処理装置
KR102538909B1 (ko) * 2016-01-14 2023-06-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전자부품 및 적층 전자부품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7452U (zh) * 1987-12-17 1989-06-28
JPH01170355U (zh) * 1988-05-18 1989-12-01
EP1018729A2 (en) * 1998-12-23 2000-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various sizes and types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s therein
CN1363930A (zh) * 2000-12-20 2002-08-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多光碟换碟器内的光碟尺寸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1631A1 (de) 1987-07-28 1989-02-09 Bader Paul Verschluss fuer eine maennliche harnroehre
JPH01124963A (ja) 1987-11-10 1989-05-17 Tokyo Gas Co Ltd 燃料電池
JP2628872B2 (ja) 1987-12-22 1997-07-09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偏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用コイル
JPH0617213Y2 (ja) * 1988-02-12 1994-05-02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357767A (ja) 1989-07-24 1991-03-13 Omron Corp 運行ダイヤの自動設定ファジィ制御装置
JPH073495Y2 (ja) * 1989-10-05 1995-01-30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ディスクサイズ検出装置
JPH05144151A (ja) 1991-11-19 1993-06-11 Sony Corp デイスク状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H07320390A (ja) 1994-05-26 1995-12-08 Sony Corp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の初期設定方法とその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939970B2 (ja) 1995-03-07 1999-08-25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検出装置
US5974016A (en) * 1997-05-30 1999-10-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c reader with automatic closing tray
WO2000070611A1 (fr) * 1999-05-14 2000-11-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ppareil a disque
TWI285885B (en) * 2001-10-17 2007-08-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artridge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7452U (zh) * 1987-12-17 1989-06-28
JPH01170355U (zh) * 1988-05-18 1989-12-01
EP1018729A2 (en) * 1998-12-23 2000-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various sizes and types of recording/reproducing mediums therein
CN1363930A (zh) * 2000-12-20 2002-08-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确定多光碟换碟器内的光碟尺寸的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1455B2 (en) 2007-03-13
KR20050086456A (ko) 2005-08-30
WO2004049325A1 (ja) 2004-06-10
JP2004178711A (ja) 2004-06-24
CN1717729A (zh) 2006-01-04
US20060015882A1 (en) 2006-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88751A (en) Im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5914929A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with means to recognize, read from and record to multiple types of optical disk types
JP3039768B2 (ja) ディスク情報処理装置
CN100409339C (zh) 盘式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及判别其盘形记录媒介的方法
CN1129901C (zh) 用于盘形记录介质的记录与/或重放装置
CN1649000B (zh) 盘驱动器
US4855990A (en) Disc player
CN101350204B (zh) 光学拾取装置及使用其的光盘装置
JP3801039B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US20040073990A1 (en) Disk driver
CN100383876C (zh) 检测时尚盘的设备和方法
KR20040052466A (ko) 디스크형 기록 매체의 반송 장치 및 기록 및/또는 재생 장치
JP3568190B2 (ja) スロットイン式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067498Y2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
KR20060046576A (ko) 어댑터 부재,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유닛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CN102339616B (zh) 光盘装置
JPH0728612Y2 (ja)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H05189862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自動交換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検査方法
KR100240416B1 (ko) 컴팩트 디스크 체인저의 디스크 로딩방법
JP3051353B2 (ja) 記録媒体保持体の位置付け装置
JP4369380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3196917A (ja) ディスクチェンジャー装置
JPH08106703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取扱装置
CN101211609A (zh) 光盘装置
JP20072341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