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1609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1609A
CN101211609A CNA2007103023999A CN200710302399A CN101211609A CN 101211609 A CN101211609 A CN 101211609A CN A2007103023999 A CNA2007103023999 A CN A2007103023999A CN 200710302399 A CN200710302399 A CN 200710302399A CN 101211609 A CN101211609 A CN 101211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ring component
disc motor
rotating disk
out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2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口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11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16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 G11B33/121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the apparatus comprising a single recording/reproducing device
    • G11B33/123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onto a chassi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包括直径稍大于光盘电动机(13)的外径的夹持环(43),该夹持环设置在位于光盘电动机附近的非工作区中。因此提供了可以可靠地夹住(夹持)光盘的夹持机构。也就是说,用于控制光盘的载入和推出的凸轮滑动件(31)与夹持杆(37)和夹持环(43)协同操作,其中夹持杆在形成于凸轮滑动件中的凸轮槽中移动。因此,凸轮滑动件、夹持杆和夹持环使光盘电动机围绕其轴旋转,从而可靠地将光盘电动机移动至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从诸如光盘等圆盘状记录介质读取数据并且可以将数据写入光盘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装置(光盘驱动器)已经得到了长期的实际应用,各种光盘装置都构造成对光盘施加激光束,从而从光盘再现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
光盘驱动器包括光学拾取(光学头)装置、载入机构、光盘电动机以及控制电路。光学拾取装置在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上径向移动。在如此移动的同时,光学拾取装置可以从光盘读取数据以及将数据写入光盘。载入机构构造成将光盘载入(光盘驱动器中的)规定位置,并且可靠地将光盘从光盘驱动器中推出。光盘电动机使光盘旋转。控制电路执行各种控制,以便于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以及从光盘再现数据。
目前,在摄影机中可以使用(直径为8cm的)小型光盘作为记录介质。
因此,需要光盘驱动器在传统的12cm光盘和8cm光盘上都能够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No.2004-39198披露了一种用于光盘驱动器中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设计为将置于夹持位置的光盘夹到转盘上。在该夹持机构中,光盘主轴单元具有位于夹持位置的转盘,并且可以朝向和背离光盘移动,另外设置有在夹持位置的另一侧面向光盘的上壳。光盘主轴单元朝向光盘移动,然后将光盘推压到外壳上,从而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将光盘夹到转盘上。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No.2004-39193披露了一种用于光盘驱动器中的光盘释放机构。该光盘释放机构设计为从光盘主轴单元的转盘上释放光盘。在该光盘释放机构中,光盘主轴单元可以相对于盘盖沿轴向移动。当光盘主轴单元朝着释放光盘的方向移动时,使光盘与盘盖接合。结果,光盘留在盘盖上,并从转盘上释放。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No.6-243654披露了一种盘盒驱动器,其具有设置在规定位置的盘盒以及可以上下移动的主轴电动机。在该盘盒驱动器中,随着主轴电动机上下移动,每个盘盒载入位置都设置在盘盒的上半部的上表面上。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9198和No.2004-39193中分别披露的夹持机构和光盘释放机构具有使电动机上下移动的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使电动机向上移动,从而使电动机与设置在顶板上的突出部接合,由此夹持光盘。该移动机构使电动机向下移动,从而使电动机与设置在底板上的突出部接合,由此释放光盘。该移动机构具有两个彼此垂直延伸的凸轮滑动件。凸轮滑动件连接在一起并一起受到驱动。不可避免地,光盘传送机构和光盘定位机构不仅复杂,而且增加了包括夹持机构或光盘释放机构的光盘装置的制造成本。
这意味着,诸如个人计算机等包括光盘驱动器的任何便携式装置不可避免地会增加重量。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6-243654披露的盘盒驱动器中,随着主轴电动机上下移动,确实可以将每个盘盒载入位置都设置在盘盒的上半部的上表面上。然而,该盘盒驱动器的机械结构是复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这样一种夹持机构的吸入式光盘装置,该夹持机构可以节省空间、可以简化结构并且可以可靠地夹住(夹持)光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盘装置包括:转盘,其支撑光盘,所述光盘能够从所述转盘上移除;光盘电动机,其具有与所述转盘连接的轴,并且构造成使所述转盘以规定速度旋转;环部件,其直径大于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径,并且构造成使所述光盘电动机旋转;多个突出部,其设置在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周面上,并且接受所述环部件的旋转运动;多个滑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环部件的面向所述光盘电动机一侧,并且所述滑动部件通过旋转运动使所述多个突出部在与旋转方向垂直的轴向上移位;以及凸轮机构,其线性地移动以使所述环部件旋转。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述发明内容部分以及下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光盘驱动器)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将12cm光盘插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图1)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示出使光盘电动机旋转的一部分元件;
图4是图2和图3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示出在夹持环旋转时光盘电动机如何上下移动;
图5A和图5B是图2和图3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示出如何将光盘电动机旋转至退避位置从而使得可以插入或推出光盘,另外说明如何将光盘夹持到光盘电动机的转盘上;
图6是图2、图3和图4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说明如何旋转光盘电动机以从光盘电动机的转盘上释放光盘;
图7A至7C是图2至图4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说明光盘电动机如何在上下移动时旋转(保持在通常位置时);
图8A至8C是图2至图4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说明光盘电动机如何在上下移动时旋转(在旋转时);
图9A至9C是图2至图4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说明了光盘电动机如何在上下移动时旋转(光盘正在播放时);
图10A和图10B是详细示出如何将12cm光盘插入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
图11A和图11B是详细示出如何将8cm光盘插入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图1所示光盘装置的示意图,示出光盘已经插入光盘装置并保持在可旋转状态下(因为载入臂和光盘保持杆处于退避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例。图1和图2所示的光盘装置是所谓的吸入式光盘装置,将光盘插入其中从而可以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以及从光盘再现数据。光盘装置设计为例如用于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中。图1示出光盘装置,其中已经移除外壳的一些覆盖件。图2示出图1所示光盘装置并且示出如何将光盘插入光盘装置中,其中移除一些部件并加入一些部件。
图1和图2所示光盘装置具有底盖(即底座)11和光盘电动机13。光盘电动机13大致在底座11的中心处安装在底座11上。转盘15固定在光盘电动机13的轴(没有用附图标记表示)上,用于保持光盘。
在转盘15(光盘电动机13)附近设置有载入臂19,该载入臂19可以围绕设置在底座11上的预定位置处的支点17旋转。
载入臂19具有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第一定位突出部19a设置在相距支点17规定距离的位置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可以与沿箭头A的方向朝向转盘15插入的光盘的圆周的一部分接触。第二定位突出部19b设置在第一定位突出部19a与支点17之间。第一定位突出部19a设置并成形为不管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的光盘的直径为多少,在光盘的记录表面与转盘15接触之前,该第一定位突出部19a与光盘的外周接触。第二定位突出部19b设置并成形为不管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的光盘的直径为多少,当光盘的中心孔与转盘15的中心大致对齐时,该第二定位突出部19b与光盘的外周接触。
在底座11的相对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换句话说,沿箭头A的方向看,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分别位于转盘15的右侧和左侧。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与载入臂19协同操作,以支撑正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的光盘并且将光盘向载入臂19引导。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在转盘15两侧彼此相对。这样,沿与支撑转盘15的光盘电动机13的轴平行的方向看,转盘15位于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之间。
在第一导向件23附近设置有光盘保持杆27。光盘保持杆27具有光盘保持销27a,该光盘保持销27a与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协同操作以保持正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的光盘。光盘保持杆27可以围绕设置在光盘保持杆27上的规定位置处的支点27b朝向转盘15旋转。弹性部件29将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朝向彼此偏压。也就是说,弹性部件29一直施加将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朝向彼此并朝向转盘15周围拉的力。
第一导向件23由支点23a、光盘主导向件23b、光盘副导向件23c和弹性部件23d构成。支点23a连接光盘主导向件23b和光盘副导向件23c。弹性部件23d施加将光盘主导向件23b和光盘副导向件23c朝向彼此拉的力(拉力)。第二导向件25由支点25a、光盘主导向件25b、光盘副导向件25c和弹性部件25d构成。支点25a连接光盘主导向件25b和光盘副导向件25c。弹性部件25d施加将光盘主导向件25b和光盘副导向件25c朝向彼此拉的力(拉力)。
图2和图3示出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其中移除并未示出载入臂、第一光盘导向件、第二光盘导向件以及光盘保持杆。
如图2和图3所示,如上所述转盘15固定在光盘电动机13上,光盘电动机13大致设置在底座11的中心处。
机械底座33在光盘电动机13周围设置在底座11上并背离支点17延伸。机械底座33例如在三点处固定在底座11上。机械底座33支撑可以朝向和背离光盘电动机13移动的拾取头(PUH)。
在机械底座33和支点17之间设置有夹持杆37。当凸轮滑动件31平行移动时,夹持杆37可以围绕光盘电动机13的轴旋转预定角度。夹持杆37还可以沿着凸轮滑动件31中形成的夹持凸轮槽31a围绕夹持杆支点37a旋转预定角度。夹持杆37具有与夹持凸轮槽31a接合的凸轮接合突出部37b。因此,当凸轮滑动件31平行移动时,夹持杆37旋转预定角度。
当载入电动机41的正向或反向旋转运动通过一系列齿轮39传递到凸轮滑动件31时,凸轮滑动件31可以在底座11上平行地移动。假定凸轮滑动件31沿图3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移动。那么,夹持杆37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当夹持杆37旋转时,支撑光盘电动机13的夹持环43围绕光盘电动机13的轴旋转。结果,被电动机推压弹簧45推压在夹持环43上的光盘电动机13如上所述围绕自己的轴旋转规定角度。
图4示出当夹持环如上面参照图2和图3所述旋转时光盘电动机如何上下移动。
如上面参照图1所述,光盘装置1是吸入式的。因此,光盘装置1执行将光盘传送至外壳内的载入操作以及将光盘从外壳内推出的推出操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光盘引导至规定位置(夹持位置),类似地除非光盘从光盘装置推出,否则光盘电动机保持退避在光盘移动路径之外。
为了将光盘电动机13保持退避在光盘移动路径之外,如下所述适当地设计光盘电动机13的外壳(电动机壳体)和光盘装置1的底座11。于是光盘电动机13整体地围绕其轴旋转。因此,光盘电动机13(具体地说,转盘15)可以接近底座11,从而背离光盘移动路径移动。
在底座11的大致中心处设置有环形导向壁47。环形导向壁47与设置到位的光盘电动机13的旋转轴线11a同轴,并且环形导向壁47的直径稍大于容纳光盘电动机13的电动机壳体的外径。
在环形导向壁47与旋转轴线11a(参见图6)之间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升降导向件49。升降导向件49设置在直径与电动机壳体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圆上,并且以大致相等的90°或更大的角度间隔彼此间隔开。升降导向件49可以限制光盘电动机13的位置,并且如下所述还可以使光盘电动机13能够(沿着与光盘电动机13的轴平行的方向)上下移动。每个升降导向件49具有一对保持电动机推压弹簧45的钩子53。电动机推压弹簧45将光盘电动机13推压在底座11上,而升降导向件49保持住光盘电动机13。
在电动机壳体的中空圆筒形外周面上以与升降导向件49大致相同的角度间隔设置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如图5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有三个突出部)。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具有与布置在环形导向壁47和光盘电动机13的壳体之间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参见图5B)相同的相位。在组装光盘装置1的过程中,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分别置于升降凸轮55R、55C和55L(参见图5B)上。
电动机推压弹簧45施加在钩子53上的负荷一直将电动机壳体(光盘电动机13)推压在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上。在该情况下,电动机壳体保持在底座11上。如图5B所示,升降凸轮55R、55C和55L具有退避部分(限定通常位置)、与退避部分连接的滑动部分、与滑动部分连接的平坦部分(限定光盘播放位置)以及与平坦部分连接的突出部分。通常位置是光盘电动机13可以设置的最低位置。滑动部分的高度沿周向变化。当夹持环43绕其轴线旋转规定角度时,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各自从退避位置移动至相应升降凸轮的突出部分。结果,电动机壳体(光盘电动机13)与底座11之间的距离改变。升降凸轮55C的突出部分比升降凸轮55R和55L的突出部分低预定值。因此,设置在底座11上的(三个)升降导向件49分别引导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这限制光盘电动机13在平面方向上的位置。电动机推压弹簧45在形成于底座11上的三对钩子53上受到拉伸,并将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推压在升降凸轮55R、55C和55L上。于是将光盘电动机13设置在高度方向上的特定位置处。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的突出部分用于升高光盘电动机13,使得光盘电动机13在夹住(夹持)光盘时的位置比旋转光盘以从光盘再现信号或将信号写入光盘时的位置更高一点。因此,升降凸轮55R、55C和55L的突出部分可以用于升高光盘电动机13,从而使得更容易夹持光盘。
夹持环43在外周面上具有环接合突出部43a。环接合突出部43a设置为与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11上的夹持杆37的端部接合。注意到,凸轮接合突出部37b设置在形成于凸轮滑动件31中的夹持凸轮槽31中,该凸轮滑动件31在底座11上前后滑动。于是,当凸轮滑动件31如此滑动时,夹持杆37和夹持环43旋转。
图6说明如何从光盘装置的转盘15上(从夹住或夹持状态)释放光盘。
转盘15与光盘电动机13一体形成并具有光盘支撑面。转盘15具有用于将光盘压在光盘支撑面(即光盘电动机13的电动机壳体的一侧)上的(三个)球形夹持爪15a。电动机壳体的一部分用作夹持壳15b和基座15c(台座单元)。夹持壳15b可以配合到所载入的光盘的中心孔中。基座15c可以支撑光盘的围绕其中心孔的部分。球形夹持爪15a朝向光盘的外周并朝向光盘电动机13的底部(即底座11侧)施加规定压力。这样,球形夹持爪15a将光盘朝向光盘电动机13的底部(即朝向底座11侧)推压。
顶盖111具有电动机壳体(转盘)孔111a和夹持肋111b。电动机壳体孔111a防止在夹持环43旋转从而将光盘电动机13向上移动至夹住(夹持)位置(或者移动至升降凸轮55R、55C和55L的突出部分)时,顶盖111与转盘15和球形夹持爪15a接触。夹持肋111b将球形夹持爪15a朝向底座11侧推压,从而使得球形夹持爪15a可以可靠地保持光盘。因此,当夹持环43旋转时光盘可以可靠地保持在转盘15上。
在底座11上设置有光盘释放突出部101。当夹持环43旋转从而使光盘电动机13向下移动时,光盘释放突出部101使光盘越过球形夹持爪15a而从底座11释放。结果,可以将光盘从光盘装置1排出。于是,当夹持环43旋转从而使光盘电动机13向下(朝向底座11)移动时,可以使光盘可靠地从转盘15和球形夹持爪15a释放。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当凸轮滑动件31滑动时,夹持环43旋转,从而使光盘电动机13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光盘电动机13向上移动时,光盘被夹住(夹持到)在转盘15上。当光盘电动机13向下移动时,光盘从转盘15释放。
更具体地说,为了夹持光盘,使光盘电动机向上移动。当光盘电动机向上移动时,光盘也向上移动,这是因为光盘与随电动机壳体一体形成的转盘15的球形夹持爪15a干涉。此时,光盘由球形夹持爪15a保持并推压在固定于光盘电动机13的轴上的转盘15的光盘支撑面上。当如此推压光盘时,光盘由夹持肋111b保持并与转盘15的夹持壳15b(外壳)轴向对齐。
为了从夹持状态释放光盘,使光盘电动机13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被球形夹持爪15a推压在转盘15上的光盘向下移动。此时,光盘抵靠在光盘释放突出部101上并从球形夹持爪15a释放,于是从转盘15释放。
下面将参照图7A至7C、图8A至8C以及图9A至9C详细说明在凸轮滑动件31滑动时光盘电动机13如何上下移动。其中,图7A、图8A和图9A示出光盘电动机13与底座11之间的位置关系;图7B、图8B和图9B示出凸轮滑动件31的平行移动与夹持环43和夹持杆37的旋转运动之间的关系;图7C、图8C和图9C示出光盘电动机13与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A至7C示出处于“下方”位置或通常位置的光盘电动机13,此时光盘电动机13最靠近底座11。如图7B所示,连接夹持杆37的支点37a和凸轮接合突出部37b的直线与凸轮滑动件31的无齿部大致平行。当光盘电动机13保持在“下方”位置时,形成于夹持环43上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位于最低位置(退避位置),并且光盘电动机13的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位于非常靠近底座11的最低位置,并且保持在水平位置。
图8A至8C示出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这些升降凸轮55R、55C和55L处于光盘电动机13的“下方”位置(退避位置)与光盘播放位置(平坦位置)之间的倾斜部分,或者位于使光盘电动机13上下移动的滑动部分。如图8B所示,连接夹持杆37的支点37a和凸轮接合突出部37b的直线与凸轮滑动件31的无齿部不平行。如图8A所示,由于滑动部分,光盘电动机13相对于底座11的中心的垂线,即相对于通常位置或光盘播放位置处光盘电动机13的轴方向倾斜角度θ。该倾斜角θ是因为升降凸轮55C的突出部分比55R和55L的突出部分低而形成的。
因此,与光盘电动机13仅仅平行移动的情况相比,如上面参照图6所述作用于球形夹持爪15a与光盘的中心孔之间以夹住(夹持)或释放光盘的推压力可以大幅降低。
为了夹住(夹持)光盘,使光盘电动机13稍微倾斜(角度θ)然后移动到夹持位置。为了从夹住状态(即夹持状态)释放光盘,使光盘电动机13稍微倾斜(角度θ)然后从夹持位置移动。因此,小的负荷就足以夹住(夹持)光盘以及从夹住(夹持)状态释放光盘。
图9A、9B和9C示出处于完全夹持状态的光盘电动机13。更准确地说,这些附图示出光盘电动机13的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其位于平坦位置(光盘播放位置),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的平坦部分等高。如图9B所示,夹持杆37的支点37a和凸轮接合突出部37b的直线与凸轮滑动件31的无齿部限定最大的角度。形成于凸轮滑动件31中的夹持凸轮槽31a相对于无齿部以最大角度倾斜。此时,光盘电动机13的凸轮邻接突出部13R、13C和13L分别被压在夹持环43的升降凸轮55R、55C和55L上,并因此保持在水平位置。
由于凸轮滑动件31如图7B、8B和9B所示平行移动,因此如后面参照图10A和10B、图11A和11B以及图12所述,可以容易地将12cm光盘以及8cm光盘载入并置于光盘装置1中。
图10A和10B示出从上下方向看到的底座11。
下面将参照图10A和10B、图11A和11B以及图12说明,随着凸轮滑动件31如图7B、8B和9B所示平行移动,如何将12cm光盘以及8cm光盘载入并置于光盘装置1中。
如图10A所示,将光盘(12cm光盘)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或推入)光盘装置1。光盘的外周最终在给定点处与光盘保持杆27的光盘保持销27a接触。然后光盘被朝向载入臂19(并朝向转盘15)引导,并且与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接触。如上所述,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被施加预定拉力并被拉向转盘15。因此,光盘在由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支撑的同时被朝向转盘15引导。
随着光盘在该状态下被进一步推入,载入臂19围绕支点17旋转,从而背离转盘15移动。
随着光盘被进一步插入光盘装置1(或者随着载入臂19旋转),第一光盘导向件23的支点23a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的支点25a逐渐向外移动,从而防止光盘以任何不期望的方式移动。
随着光盘被进一步推入光盘装置1,第一光盘导向件23的支点23a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的支点25a分别移动至其最外侧位置。结果,如图8B所示,第一光盘导向件23的光盘主导向件23b和光盘副导向件23c大致沿直线延伸,并且第二光盘导向件25的光盘主导向件25b和光盘副导向件25c大致沿直线延伸。于是,在光盘的中心到达转盘15之前,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传送光盘。
随着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旋转,由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保持的光盘被进一步传送,直到如图10B所示光盘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对齐为止。此时,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协同操作,从而可靠地将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对齐。
更准确地说,当将12cm光盘插入光盘装置1时,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向外侧移动。当光盘到达足够深的位置(图10B)时,由载入电动机(未示出)驱动凸轮滑动件31,以进一步传送保持在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与光盘保持杆27的光盘保持销27a之间的光盘。
当凸轮滑动件31进一步滑动时,连杆21的接合突出部CO进入LO Cam POS(12LO)。于是,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移动,从而引导光盘直到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或者光盘电动机13的轴)对齐。同时,光盘保持杆27的接合突出部HO进入HO Cam POS(12LO)。于是,光盘保持销27a移动,从而推动光盘直到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或者光盘电动机13的轴)对齐。如此将光盘设置在转盘15上该光盘将被夹持的规定位置。
当如上面参照图7A至7C、图8A至8C以及图9A至9C所述将光盘插入光盘装置1时,转盘15(光盘电动机13)从底座11附近的退避位置向上移动。从而将光盘夹持在转盘15上。结果,如图12所示,光盘设置在光盘装置1中并且可以旋转。
为了旋转光盘,如图12所示,弹簧力解除机构(未示出)对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解除将两者朝向转盘15偏压的拉力。于是,阻止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与光盘的外周接触。
为了推出光盘,使载入臂19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使光盘移动至光盘推出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推出光盘。
可以将8cm光盘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光盘装置1。在该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光盘的外周最终与光盘保持杆27的光盘保持销27a接触。然后光盘被朝向载入臂19(并朝向转盘15)引导,并且与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接触。如上所述,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被施加预定拉力并被拉向转盘15。因此,光盘在由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支撑的同时被朝向转盘15引导。
随着光盘在该状态下被进一步推入,载入臂19围绕支点17旋转,从而背离转盘15移动。
此时,第一光盘导向件23的支点23a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的支点25a防止光盘以任何不期望的方式移动。与将12cm光盘插入光盘装置1的情况不同,支点23a和25a几乎在其初始位置或者在实际上未旋转的情况下(参见图11A和11B)将光盘置于光盘装置1的大致中心处。图11A示出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即将对齐之前的状态。
随着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进一步旋转,由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保持的光盘被进一步传送,直到如图11B所示光盘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对齐为止。此时,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协同操作,从而可靠地将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对齐。
如图11A所示,在与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接触并位于第一光盘导向件23和第二光盘导向件25及其支点23a的支点25a附近的同时,8cm光盘被引导至光盘装置1中。由于凸轮滑动件31受载入电动机(未示出)驱动,光盘保持杆27的光盘保持销27a将光盘进一步深入地传送到光盘装置1中。
当凸轮滑动件31进一步滑动时,连杆21的接合突出部CO进入LO Cam POS(8LO)。于是,载入臂19的第一定位突出部19a和第二定位突出部19b移动,从而引导光盘直到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或者光盘电动机13的轴)对齐。同时,光盘保持杆27的接合突出部HO进入HO Cam POS(8LO)。于是,光盘保持销27a移动,从而推动光盘直到光盘的中心与转盘15的中心(或者光盘电动机13的轴)对齐。如此将光盘设置在转盘15上该光盘将被夹持的规定位置。由于光盘的直径为8cm,凸轮滑动件31的移动量不如插入12cm光盘的情况那样大。
为了旋转8cm光盘,弹簧力解除机构(未示出)对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解除将两者朝向转盘15偏压的拉力。于是,阻止光盘保持杆27和载入臂19与8cm光盘的外周接触。
如上所述,在光盘电动机附近的非工作区中设置直径稍大于光盘电动机外径的环状部件。这样,可以提供能够节省空间并且可靠地夹住(夹持)光盘的夹持机构。也就是说,在该光盘装置中,用于控制光盘的载入和推出的凸轮滑动件与夹持杆和夹持环协同操作,以便于使光盘电动机围绕其轴旋转,其中夹持杆在形成于凸轮滑动件中的凸轮槽中移动。因此可以可靠地将光盘电动机移动至退避位置,从而使得能够载入或推出光盘。这样,可以采用简单的结构使光盘电动机上下移动,从而夹持光盘以及从夹持状态释放光盘。
形成于使光盘电动机旋转的环状部件上的三个凸轮(数量为奇数)在相位上变化。因此光盘电动机可以相对于底座(即基座部件或底盖)的法线(或者相对于基座部件的中心的垂线)倾斜规定角度。换句话说,转盘的表面可以相对于光盘的朝向和背离转盘移动的表面倾斜。因此,可以减小用于夹持和释放光盘的驱动负荷。结果,可以节省用于夹持和释放光盘的电力。此外,由于光盘电动机在位于不夹持任何光盘的“下方”位置时可以与底座(底盖)平行,因此可以在光盘电动机的底部与底座(底盖)之间设置足够的间隙。因此,可以减小上下冲击,从而能够使光盘装置更薄。
用于使光盘电动机上下移动的三个凸轮部件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如果这三个凸轮部件如此形成,则传动损失小于多个凸轮部件彼此连接并受驱动的情况。另外,凸轮部件可以相对于彼此以较高的精度定位,并因此可以用于夹持水平位置的光盘(从而使得激光束可以垂直地施加到光盘上)。因此,可以减小在从光盘再现或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时光盘所经受的平面振动,从而确保稳定地再现和记录数据。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入式光盘装置中,可以可靠地将光盘电动机移动至与正插入或排出的光盘不干涉的退避位置,并且可以以小的推力夹持光盘。
此外,构成将光盘电动机移动至退避位置的结构的三个凸轮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因此,传动损失小于多个凸轮部件彼此连接并受驱动的情况。另外,该结构可以夹持光盘,因此可以减小在从光盘再现或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时光盘所经受的平面振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得知其它的优点及变型。因此,更广义上的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相应地,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7)

1.一种光盘装置,包括:
转盘(15),其支撑光盘,所述光盘能够从所述转盘上移除;
光盘电动机(13),其具有与所述转盘连接的轴,并且构造成使所述转盘以规定速度旋转;
环部件(43),其直径大于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径,并且构造成使所述光盘电动机旋转;
多个突出部(13R、13C、13L),其设置在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周面上,并且接受所述环部件的旋转运动;
多个滑动部件(55R、55C、55L),其设置在所述环部件的外周面上;以及
凸轮机构(37),其移动以使所述环部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部件(111),其将光盘推压在所述转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释放部件(101),其将夹持的光盘从所述转盘上释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是包括彼此一体形成的第一平坦部分、第二平坦部分以及倾斜部分的环状部件,所述第一平坦部分限定通常位置,所述第二平坦部分限定光盘播放位置,所述倾斜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平坦部分和所述第二平坦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具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比所述第一平坦部分与所述第二平坦部分之间的距离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具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比所述第一平坦部分与所述第二平坦部分之间的距离长,并且将光盘推压在所述盖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第一平坦部分、第二平坦部分、倾斜部分以及突出部分以至少90度的角度间隔大致等间距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第一平坦部分、第二平坦部分、倾斜部分以及突出部分以至少90度的角度间隔大致等间距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一个突出部分的高度不同于其它突出部分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一个突出部分的高度不同于其它突出部分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滑动部件具有用于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凸轮机构以及用于使所述凸轮机构产生旋转运动的支点。
12.一种光盘装置,包括:
转盘(15),其支撑光盘,所述光盘能够从所述转盘上移除;
光盘电动机(13),其具有与所述转盘连接的轴,并且构造成使所述转盘以规定速度旋转;
基座部分(11),其支撑所述光盘电动机,从而使所述光盘电动机能够围绕所述光盘电动机的轴旋转;
环部件(43),其直径大于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径,所述环部件在面向所述光盘电动机的一侧具有多个接合部件(55R、55C、55L),所述接合部件构造成与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周面接合,以便于使所述光盘电动机旋转;
多个接合突出部(13R、13C、13L),其设置在所述光盘电动机的外周面上,以至少90度的角度间隔大致等间距地布置,并接受来自所述环部件的接合部件的推力;以及
凸轮机构(37),其移动以使所述环部件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环部件的接合部件旋转时,所述接合部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接合部件的旋转方向延伸的轴线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的长度与其它接合部件的长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接合部件都是包括彼此一体形成的第一平坦部分、第二平坦部分以及倾斜部分的环状部件,所述第一平坦部分限定通常位置,所述第二平坦部分限定光盘播放位置,所述倾斜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平坦部分和所述第二平坦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接合部件具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比所述第一平坦部分与所述第二平坦部分之间的距离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的至少一个接合部件的长度与其它接合部件的长度不同。
CNA2007103023999A 2006-12-27 2007-12-27 光盘装置 Pending CN1012116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3297A JP2008165889A (ja) 2006-12-27 2006-12-27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353297 2006-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1609A true CN101211609A (zh) 2008-07-02

Family

ID=3958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3023999A Pending CN101211609A (zh) 2006-12-27 2007-12-27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63280A1 (zh)
JP (1) JP2008165889A (zh)
CN (1) CN1012116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6234A (zh) * 2008-10-31 2011-11-16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9654U (ja) * 1983-11-24 1985-06-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ロ−デイングデイスクプレ−ヤ
US4680748A (en) * 1984-12-19 1987-07-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orded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US4663677A (en) * 1985-07-24 1987-05-05 Iomega Corporation Magnetic disk drive having a movable drive motor loading mechanism
JPH07118136B2 (ja) * 1986-06-13 1995-12-1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H02141956A (ja) * 1988-11-22 1990-05-31 Sony Corp デイスクの回転駆動装置
JPH03141070A (ja) * 1989-10-25 1991-06-17 Ricoh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着脱機構
US5177731A (en) * 1990-12-21 1993-01-05 Tamashim Denki Co, Ltd. Disk drive and pickup unit for an optical disk player
JPH06301984A (ja) * 1993-04-12 1994-10-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GB2279490B (en) * 1993-06-30 1997-03-26 Tanashin Denki Co Disk playback apparatus
US6009061A (en) * 1994-08-25 1999-12-28 Discovision Associates Cartridge-load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base plate and cartridge receiver latch
US5912786A (en) * 1996-06-03 1999-06-15 Iomega Corporation Disk drive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spindle motor loading mechanism
JP3499450B2 (ja) * 1998-09-11 2004-02-23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カートリッジのチャッキング装置
KR100421007B1 (ko) * 2001-07-13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큐 조정기능을 갖춘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EP1313099B1 (en) * 2001-10-19 2004-12-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sk recording or playback device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the device
KR100468763B1 (ko) * 2002-09-03 2005-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로딩모터 제어장치
CN101142627B (zh) * 2005-04-12 2010-05-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装置
TW200721147A (en) * 2005-11-25 2007-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8299956A (ja) * 2007-05-31 2008-12-11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5889A (ja) 2008-07-17
US20080163280A1 (en) 200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5792A (zh) 光盘装置
CN101211609A (zh) 光盘装置
JP3995455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000783A (zh) 盘驱动装置和基座单元
CN101211621A (zh) 光盘装置及用于光盘装置中的底座
JP3822621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211610A (zh) 光盘装置
KR100461296B1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의 디스크 로딩장치
WO2006109796A1 (ja) ディスク装置
CN101192430A (zh) 光盘设备
JP2005322311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278453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KR20050084026A (ko) 디스크 플레이어
CN101171638B (zh) 具有用于保护光学拾取单元的装置的光盘设备
KR100720349B1 (ko) 스윙 암을 구비한 디스크 체인저
JP3976696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0444660A (ja) ディスクレコードプレーヤ及びこのプレーヤ用の心決め装置
JP3806692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513477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486509B1 (ko) 광디스크 고정장치
JP4482910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ロック装置
JP3992598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369380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16614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1043595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