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3003C -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3003C
CN100393003C CNB021427453A CN02142745A CN100393003C CN 100393003 C CN100393003 C CN 100393003C CN B021427453 A CNB021427453 A CN B021427453A CN 02142745 A CN02142745 A CN 02142745A CN 100393003 C CN100393003 C CN 1003930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gnal
feedback data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7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1160A (zh
Inventor
牧田崇显
正冈伸博
中尾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ra Wireless SA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1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1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30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30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由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对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进行估算,根据其估算出的衰落速度由步骤常数判定器(11)决定最佳步骤常数。通过把该步骤常数反馈到反馈数据计算机(7),即使在衰落环境下等,也可使接收电平向作为目标的电平收敛。

Description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在移动体通信系统中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Gain Control:以下为AGC)的无线装置及用于在这种无线装置中调整AGC的增益收敛速度的增益控制方法。
现有技术
近年来,在急速发展的移动体通信系统(比如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以下称PHS)中,在基站与移动终端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在基站侧的无线接收系统中,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抽出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方式已被提出。
所谓自适应阵列处理是一种通过基于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接收信号,计算由基站的各天线的信号接收系数(权重)构成的权向量,实施自适应控制,除去干扰成分,正确抽出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处理。
在自适应阵列处理中,需要空间分散配置的多个天线,即阵列天线。比如,在由2根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中,在各天线中的接收信号分别以X1(t),X2(t)表示,各天线中的权重分别以W1,W2表示的场合下的阵列输出信号Y(t)由以下算式表达:
Y(t)=W1X1(t)+W2X2(t)
在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以S1(t)表示,来自成为干扰源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以S2(t)表示的场合下,各天线的接收信号由以下算式表达:
X1(t)=H11S1(t)+H12S2(t)+n1(t)
X2(t)=H21S1(t)+H22S2(t)+n2(t)
这里,H11表示从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天线1的传输路径特性,H12表示从成为干扰源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天线1的传输路径特性。H21表示从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天线2的传输路径特性,H22表示从成为干扰源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天线2的传输路径特性。n1(t)表示天线1的接收系统中的噪声,n2(t)表示天线2的系统中的噪声。此时的阵列输出由以下算式表达:
Y(t)=(W1H11+W2H21)S1(t)
+(W1H21+W2H22)S2(t)
+W1n1(t)+W2n2(t)
此时,假设满足下列算式的权重可计算出来:
(W1H11+W2H21)=1
(W1H21+W2H22)=0
这样,阵列输出信号由以下算式表达:
Y(t)=S1(t)+n(t)
式中,n(t)=W1n1(t)+W2n2(t)。
因此,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实施适当的权重计算,可以除去干扰成分,可接收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图11是用于功能性说明在采用上述多个天线实施自适应阵列处理的现有基站中按各天线设置的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12是表示用于在上述无线装置中对AGC增益收敛速度进行调整处理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11,由天线1接收的信号通过AGC放大器2被放大,通过正交检波器3被转换成由同相(In-phase)分量(I分量)和正交相位(Quadrature)分量(Q分量)组成的IQ信号后,被存储到存储器4内。
一度被存入存储器4内的IQ信号被提供给解调电路5。解调电路5还接收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天线的IQ信号,实施上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及解调处理,抽出来自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接收电平检测装置6从已被存储到存储器4内的IQ信号中求出该信号的接收电平。比如,计算从各帧接收信号的第60个符号开始的8个符号间的IQ信号振幅值。把该8个符号间的最大振幅值作为该帧的接收电平。
反馈数据计算机7根据由接收电平检测装置6求出的接收电平及被存储在存储器9内的步骤常数,计算用于决定下一帧的AGC放大器2的放大率的反馈数据。这里,如果把由接收电平检测装置6求出的接收电平设为P_max,把规定的目标值设为P_ideal,把步骤常数设为Step,则从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到接收下一帧时的反馈数据的变化量ΔFB可通过下列算式计算:
ΔFB=(P_max-P_ideal)/2Step
这样,如果把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的值设为FB,则接收下一帧时的反馈数据FB′以下列算式表达:
FB′=FB-ΔFB
由反馈数据计算机7计算出的反馈数据被一度存入存储器8内。被存入的反馈数据在下一帧被读出,被提供到AGC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上,从而在接收下一帧时被反映到AGC内。
接下来,参照图12,对用于在图11所示的无线装置中调整AGC的增益收敛速度的增益控制方法作以说明。此外,以下的处理通过无线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软件形式实现。
首先在步骤S1中,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进行正交检波。这里,作为从移动终端装置接收的中频信号的RXIF信号被转换成被实施了正交检波的RXIQ信号。
在步骤S2中,设定使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电平的检测开始的符号。这里,介绍一种从被接收信号的第60个符号开始实施接收电平检测场合下的示例。
在步骤S3中,对当前符号是否是实施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检测的符号区间进行判定。比如,在从第60个符号至第67个符号的8个符号区间内实施接收电平检测的场合下,如果自此将开始计算振幅的符号处于第68个符号以前,则转到该符号的振幅计算处理上,否则便转到反馈数据的计算处理上。
在步骤S4中,计算该符号的振幅。把IQ信号的I分量的平方值与Q分量的平方值相加。这里为简化处理,不进行上述相加值的平方根的求算处理。
在步骤S5中,判定在步骤S4中计算出的振幅A是否大于到目前为止所存储的最大振幅A_max。
在步骤S6中,如果在步骤S5中判定出A大于A_max,则把A_max置换为A。
在步骤S7中,计算振幅的符号向后一个符号进位。
在步骤S8中,根据从第60个符号至第67个符号的振幅中的最大振幅值及在存储器内被存储的固定的步骤常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
在步骤S9中,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该被计算后的反馈数据在接收下一帧时在AGC内被反映出来。
发明内容
在自适应阵列处理中,计算对从多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乘以权重,在对其合成时干扰成分的功率变小的权重。乘以权重的操作是指对从各天线接收的信号的振幅或相位进行适当调整的操作。因此,如果由于波形失真等使接收信号的振幅信息或相位信息产生错误,则自适应阵列处理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一般的放大器中,在输入输出特性中,当输出电平达到一定时将引起饱和,产生非线性区。因此将产生以下问题:比如在基于上述被固定的步骤常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场合下,由于基站与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有无障碍物以及衰落等的影响,如果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变动较大,则基站的放大器(AGC放大器2)进入该非线性区后,将产生接收波形失真,其结果是自适应阵列处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在受到基站与移动终端装置之间的距离、有无障碍物以及衰落等的影响,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电平变动较大的环境下,也可实施放大器不产生非线性动作的自适应阵列处理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具有: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衰落速度估算装置,其对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进行估算;步骤常数判定器,其根据由衰落速度估算装置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增益控制反馈电路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其中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反馈数据计算机,其基于信号电平及由步骤常数判定器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
理想的是,衰落速度估算装置计算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并根据帧间的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估算衰落速度。
理想的是,步骤常数判定器基于被预先求出的衰落速度与步骤常数的对应表,决定由衰落速度估算装置估算出的衰落速度中的最佳步骤常数。
理想的是,反馈数据计算机求出信号电平值与目标值的差值,将该差值按步骤常数次除以规定常数,然后乘以规定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并把该变化量加到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上,由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具有: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反馈数据转换装置,其基于被预先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反馈数据的对应表,把由接收信号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转换成决定增益控制反馈单元的增益的最佳反馈数据;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选择由反馈数据转换装置转换后的最佳反馈数据作为增益控制反馈电路的反馈数据的初始值。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具有: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其中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第1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第2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还具有: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选择第1反馈数据或第2反馈数据。
理想的是,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在由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的减少或增加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下,从第1反馈数据切换到第2反馈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具有: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其中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第1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第2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还具有:新终端检测器,其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是否被接收进行判定;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根据新终端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选择第1反馈数据或第2反馈数据。
理想的是,新终端检测器包括:解调电路,其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定信号进行解调;错误判定器,其对由解调电路解调后的信号中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判定,如果不存在错误,则判定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被接收。
理想的是,错误判定器在解调电路中被解调后的信号中不存在独特字错误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理想的是,错误判定器在解调电路中被解调后的信号中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理想的是,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括: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其对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各IQ信号的振幅值,把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
理想的是,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括: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其对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各IF信号的振幅值,把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的步骤;估算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的步骤;根据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AGC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的步骤,其中实施AGC的步骤,包含:基于信号电平及被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AGC的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的步骤。
理想的是,衰落速度估算步骤包括:计算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并根据帧间的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估算衰落速度的步骤。
理想的是,最佳步骤常数判定步骤包括:基于被预先求出的衰落速度与步骤常数的对应表,决定被估算的衰落速度中的最佳步骤常数的步骤。
理想的是,实施反馈数据计算的步骤包括下述步骤:求出信号电平值与目标值的差值,将该差值按步骤常数次除以规定常数,然后乘以规定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并把该变化量加到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上,由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的步骤;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基于被预先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反馈数据的对应表,把被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转换成决定AGC的增益的最佳反馈数据的步骤;选择转换后的最佳反馈数据作为反馈数据的初始值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的步骤,其中实施AGC的步骤,包含:用于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的第1步骤;用于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的第2步骤,还具有: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的步骤;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第1反馈数据或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理想的是,反馈数据选择步骤包括在被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的减少或增加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下,从第1反馈数据切换到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是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对信号实施依据信号电平的AGC的步骤,其中实施AGC的步骤,包含:用于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的第1步骤;用于提供使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的第2步骤,还具有: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是否被接收进行检测的步骤;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第1反馈数据或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理想的是,新移动终端装置检测步骤包括: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定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对由解调单元解调后的信号中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判定,如果不存在错误,则判定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被接收的步骤。
理想的是,用于判定是否存在错误的步骤包括在被解调后的信号中不存在独特字错误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步骤。
理想的是,用于判定是否存在错误的步骤包括在被解调后的信号中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步骤。
理想的是,实施AGC的步骤包含对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的步骤,信号电平检测步骤包含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各IQ信号的振幅值,把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理想的是,实施AGC的步骤包含对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的步骤,信号电平检测步骤包含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各IF信号的振幅值,把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本发明还包括:
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具有:
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
衰落速度估算装置,其对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进行估算;
步骤常数判定器,其根据由上述衰落速度估算单元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上述增益控制反馈单元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反馈数据计算机,其基于上述信号电平及由上述步骤常数判定器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
上述反馈数据计算机求上述信息电平值和目标之间的差分值,在仅以上述步骤常数次用规定的常数去除其差分值之后,乘于一定的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将其变化量与上述帧接收时的反馈数据相加,借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
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
估算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的步骤;
根据上述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的步骤,其中
实施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基于上述信号电平及上述被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的步骤;
实施上述反馈数据计算的步骤包括这样的计算步骤:
求上述信号电平值和目标值的差分值,在仅以上述步骤常数次用规定的常数去除其差分值后,乘以规定的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将其变化量与上述帧接收时的反馈数据相加,借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及4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8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1是用于功能性说明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AGC的现有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图12是表示用于在图11所示的现有的无线装置中对AGC增益收敛速度进行调整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以详细说明。此外,图中的相同或相当部分附加同一符号,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除了以下内容之外,与图11所示的无线装置相同。即图1所示的无线装置没有图11中的存储器9,而配置了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及步骤常数判定器11。
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根据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相关值,实施衰落速度估算。
接收响应向量由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按以下方法计算。这里为便于说明,假设通过由2根天线组成的阵列天线接收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以S1(t)表示,由天线1接收的信号以X1(t)表示,由图中未示出的其它天线接收的信号以X2(t)表示,天线1的杂音成分以n1(t)表示,其它天线的杂音成分以n2(t)表示。
此时的各天线中的接收信号以下列算式表达:
X1(t)=h1S1(t)+n1(t)
X2(t)=h2S1(t)+n2(t)
这里,h1表示从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天线1的传输路径,h2表示从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至其它天线的传输路径,是包括振幅与相位的以复数表示的参数。
这里,信号S1(t)的信号接收响应向量H以下列算式表达:
H=[h1,h2]T(T表示转置)
这里,假设S1(t),n1(t),n2(t)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此外,假设生成信号S1(t),作为参照信号r1(t),通过将接收信号X1(t)乘以参照信号r1*(t)(*表示复共轭),并取其总体平均,基于下列算式算出h1(t):
E[X1(t)r1(t)]
=E[X1(t)S1(t)]
=E[h1S1(t)S1*(t)]+E[n1(t)S1*(t)]
=h1E[S1(t)S1*(t)]+E[n1(t)S1*(t)]
h1
这里,同一信号之间的总体平均为1,无相关的信号之间的总体平均接近0,因此E[S1(t)S1*(t)]=1,
同样,通过将接收信号X2(t)乘以参照信号r1*(t),并取其总体平均,算出h2。由此计算出来自所需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S1(t)的接收响应向量H。
按上述方法,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首先计算出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并基于所计算出的接收响应向量,进一步计算出衰落速度。以下对衰落速度的估算方法作以说明。
把来自某帧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响应向量设为H(f),把来自下一帧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响应向量设为H(f+1)。如上所述,接收响应向量表示从移动终端装置至基站的传输路径。由于衰落速度为低速时,传输路径的波动较小,因而H(f)与H(f+1)的值接近,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增大。反之,衰落速度为高速时,传输路径的波动剧烈,因而H(f)与H(f+1)的值互不相同,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变小。
这里,预先求出多个衰落速度下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响应向量的各帧间的相关值,把存储了衰落速度与接收响应向量相关值的对应表的存储器(图中未示出)设置到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中。在实际通信时,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每帧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响应向量,求出帧间的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根据该相关值,并参照与上述的衰落速度的对应表,可以估算出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
步骤常数判定器11根据由衰落速度估算装置10估算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决定最佳的步骤常数。
与衰落速度对应的最佳步骤常数被按下述方法决定。首先,边改变步骤常数,边在规定的帧数内观测某衰落速度下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把接收电平最接近于目标值,而且分散量最小的步骤常数作为该衰落速度下的最佳步骤常数。
通过对多个衰落速度实施上述处理,可以制成衰落速度与最佳步骤常数对应的表格。通过把该对应表存入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等内,可以构成步骤常数判定器11。从步骤常数判定器11中读出的步骤常数被提供给反馈数据计算机7。
接下来,参照图2,对实施方式1下的增益控制方法作以说明。图2所示的流程图在以下几点与图12所示的现有示例的流程图不同。
首先在步骤S10中,基于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计算接收响应向量。
在步骤S11中,基于在步骤S10中计算出的接收响应向量计算衰落速度。
在步骤S12中,基于在步骤S11中计算出的衰落速度决定步骤常数。
按上述方法,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决定针对衰落速度的步骤常数而不是被固定的步骤常数,可以防止受衰落的影响而使AGC放大器2产生非线性动作。
实施方式2
图3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3,从天线1接收的信号通过AGC放大器2被放大,通过正交检波器3被转换成IQ信号,然后被存入存储器4内。
用于检测接收信号强度(以下称RSSI)的RSSI检测装置16对天线1中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RSSI进行实时检测。
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根据通过RSSI检测装置16检测出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RSSI,求出与之对应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切换装置18在信号接收开始时选择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的输出,并提供给AGC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由此,AGC增益的初始值被设定。
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的构成如下。在使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电平保持恒定的同时,使反馈数据变化,按照通过AGC放大器2后的信号的接收电平成为目标值的原则求出反馈数据。这样,通过在使来自保持恒定的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电平发生若干变化的同时,求出对应的反馈数据,可以制成RSSI与反馈的对应表,通过把它存入图中未示出的存储器等内,可以构成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
接收电平检测装置12根据通过正交检波器3后的IQ信号,计算接收电平。比如,在初始值设定后的4个试样的区间内计算IQ信号的振幅,把其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该瞬间的接收电平。
反馈数据计算机13根据由接收电平检测装置12求出的接收电平及被存入存储器15内的步骤常数,计算反馈数据。这里,如果把由接收电平检测装置12求出的接收电平设为P_max,把规定的目标值设为P_ideal,把步骤常数设为Step,则从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转为接收下一帧时的反馈数据的变化量ΔFB可按下列算式计算:
ΔFB=(P_max-P_ideal)/2Step
这样,如果把接收前一帧时的反馈数据值设为FB,则接收下一帧时的反馈数据FB′可通过下列算式计算:
FB′=FB-ΔFB
由反馈数据计算机13计算出的反馈数据被一度存入存储器内后,通过反馈数据切换装置18被提供给AGC增益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由于AGC放大器2的AGC增益的初始值被适当设定,因而反馈数据将立刻通过AGC被反映出来。
接下来,参照图4,对实施方式2下的增益控制方法作以说明。
首先,在步骤S13中,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天线端的RSSI进行检测。
在步骤S14中,实施从在步骤S13中被检测出的RSSI向反馈数据的转换。参照存储了RSSI与反馈数据的对应表的存储器,取出与在步骤S13中被检测出的RSSI对应的反馈数据。
在步骤S15中,使在步骤S14中被求出的反馈数据立刻在AGC中被反映出来。即,在步骤S14中被求出的反馈数据被作为初始值提供给AGC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
在步骤S16中,实施表示开始振幅计算的试样的序号的s的设定。即,在步骤S16中,对检测出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猝升的试样的序号进行设定。这里,假设在第40个试样中检测出了猝升。
在步骤S17中,j表示通过检测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接收电平,反馈数据被设定的次数。
在步骤S18中,如果通过检测接收电平,反馈数据的被设定次数为3次以上,则处理结束,否则将转入后续处理。
在步骤S19中,实施当前的试样是否是实施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电平检测的取样区间的判定。比如,在由s指定的试样后面的8个试样区间内实施接收电平检测的场合下,如果自此将要计算振幅的试样处于由s指定的试样后面的第8个试样之前,则转到该试样的振幅计算处理上,否则便转到反馈数据的计算处理上。
在步骤S20中,计算该符号的振幅。把IQ信号的I分量的平方值与Q分量的平方值相加。这里为简化处理,不进行上述相加值的平方根的求算处理。
在步骤S21中,判定在步骤S20中计算出的振幅A是否大于到目前为止所存储的最大振幅A_max。
在步骤S22中,如果在步骤S21中判定出A大于A_max,则把A_max置换为A。
在步骤S23中,使计算振幅的试样向后一个试样进位。
在步骤S24中,基于由s指定的试样后面的8个试样区间内的最大振幅值及步骤常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
在步骤S25中,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该被计算出的反馈数据立刻在AGC内被反映出来。
在步骤S26中,实施开始计算下一个振幅的试样的设定。
在步骤S27中,实施反馈数据被设定次数的更新。
按上述方法,根据实施方式2,通过根据信号接收开始时的RSSI设定AGC增益初始值,可以使由反馈计算机13及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计算出的反馈数据立刻通过AGC被反映出来。
实施方式3
图5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的其余部分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图5,RSSI检测装置16按图3中的相关说明,对由天线1接收到的信号的RSSI进行检测。
反馈数据切换装置19根据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RSSI,在信号接收开始时把从反馈数据转换装置17读出的反馈数据作为初始值提供给AGC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同时把被输入到AGC放大器2的增益控制输入端上的反馈数据从其接收电平低速收敛的第1增益控制反馈装置切换到其接收电平高速收敛的第2增益控制反馈装置上。比如,在RSSI与前帧相比减少20dBμV以上或增加3dBμV以上的场合下,实施切换。
此外,第1增益控制反馈装置基本上由AGC放大器2、接收电平检测装置6、反馈数据计算机7、存储器8、存储器9构成,使计算出的反馈数据适应于下一帧的信号接收值。此外,第2增益控制反馈装置基本上由AGC放大器2、接收电平检测装置12、反馈数据计算机13、存储器14、存储器15构成,使计算出的反馈数据立刻适应于当前接收帧。收敛速度的差异由被存储在存储器9、15中的步骤常数的不同而引起。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7,对实施方式3下的增益控制方法作以说明。
在图6的步骤S28中,实施在步骤S13中被检测出的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天线端中的RSSI的帧间比较。此时,通过保存1帧前的接收信号中的RSSI,与当前的RSSI进行比较,在其增加量超过规定阈值A比如5dBμV的场合下,或在其减少量超过规定阈值B比如10dBμV的场合下,实施接收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增益控制(参照图7),在相反的场合下,实施接收电平向目标值低速收敛的增益控制(参照图6)。此外,图6的处理与图12中的现有示例几乎相同,图7的处理与图4的实施方式2几乎相同。因此,省略其处理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下,通过根据RSSI把反馈数据切换到AGC放大器2上,可以使AGC的增益收敛速度达到最佳化。
实施方式4
图8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4下的增益控制方法一部分的流程图。此外图8所示的无线装置除以下几点外,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3下的无线装置相同。
首先,参照图8,反馈数据切换装置20除了基于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过的RSSI实施反馈数据的初始值设定之外,在判定接收到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场合下,实施从其接收电平低速收敛的第1增益控制反馈装置切换到其接收电平高速收敛的第2增益控制反馈装置上。
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接收的判定过程如下。在认为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正被接收,并对其进行解调,其结果是,无独特字错误,或者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的位数以下的场合下,反馈数据切换装置20判定正接收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增益控制方法的切换。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9,对实施方式4下的增益控制方法作以说明。
在图9的步骤S29中,在认为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正在被接收后,实施解调。
在步骤S30中,在步骤S29中被解调的信号无独特字错误的场合下,或者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的阈数以下,比如2位以下的场合下,实施接收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增益控制(参照图7),在相反场合下,实施接收电平向目标值低速收敛的增益控制(参照图9)。此外,图7的处理与图4的实施方式2几乎相同,图9的处理与图12的现有示例几乎相同。因此省略其处理说明。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通过在判定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正在被接收的场合下,实施增益控制方法切换,可以使AGC的增益收敛速度达到最佳。
实施方式5
图10是功能性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方框图。
接收电平检测装置24根据通过正交检波器3之前的RXIF信号的振幅计算接收电平。其它处理与实施方式2下的增益控制方法相同。此外,在实施方式1,3或4中,也可以同样采用RXIF信号检测接收电平,可以取得与采用RXIQ信号的场合同样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受衰落及接收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等的影响,接收电平大幅波动的环境下,通过对AGC的收敛速度的适当控制,也可使接收电平向目标值收敛。

Claims (24)

1.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具有:
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
衰落速度估算装置,其对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进行估算;
步骤常数判定器,其根据由上述衰落速度估算单元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上述增益控制反馈单元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反馈数据计算机,其基于上述信号电平及由上述步骤常数判定器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
上述反馈数据计算机求上述信息电平值和目标之间的差分值,在仅以上述步骤常数次用规定的常数去除其差分值之后,乘以一定的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将其变化量与上述帧接收时的反馈数据相加,借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衰落速度估算装置,计算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并根据帧间的上述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估算衰落速度。
3.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步骤常数判定器,基于被预先求出的衰落速度与步骤常数的对应表,决定由上述衰落速度估算装置估算出的衰落速度中的最佳步骤常数。
4.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具有:
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
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上述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
反馈数据转换装置,其基于被预先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反馈数据的对应表,把由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转换成决定上述增益控制反馈单元的增益的最佳反馈数据;
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选择由上述反馈数据转换装置转换后的最佳反馈数据作为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的反馈数据的初始值。
5.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具有:
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第1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
第2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
还具有:
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其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上述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
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根据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选择上述第1反馈数据或上述第2反馈数据。
6.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在由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的减少或增加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下,从上述第1反馈数据切换到上述第2反馈数据。
7.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具有:
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其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第1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
第2增益控制电路,其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
还具有:
新终端检测器,其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是否被接收进行检测;
反馈数据切换装置,其根据上述新终端检测器的检测结果,选择上述第1反馈数据或上述第2反馈数据。
8.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新终端检测器包含:
解调电路,其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定信号进行解调;
错误判定器,其对由上述解调电路解调后的信号中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判定,如果不存在错误,则判定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被接收。
9.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错误判定器,在上述解调电路中被解调后的信号中不存在独特字错误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10.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错误判定器,在上述解调电路中被解调后的信号中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
11.权利要求1至10之一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其对上述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
上述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由同相成分I及直角相位成分Q组成的IQ信号的各振幅值,把上述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
12.权利要求1至10之一记载的无线装置,其中
上述增益控制反馈电路包含:
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其对上述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
上述接收电平检测装置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中间频率I F信号的各振幅值,把上述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
13.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
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
估算移动终端装置的衰落速度的步骤;
根据上述估算的衰落速度,判定决定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的最佳步骤常数的步骤,其中
实施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基于上述信号电平及上述被判定为最佳的步骤常数,实施规定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的反馈数据的计算的步骤;
实施上述反馈数据计算的步骤包括这样的计算步骤:
求上述信号电平值和目标值的差分值,在仅以上述步骤常数次用规定的常数去除其差分值后,乘于规定的系数,计算反馈数据的变化量,将其变化量与上述帧接收时的反馈数据相加,借此计算下一帧的反馈数据。
14.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衰落速度估算步骤包含:
计算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响应向量,并根据帧间的上述接收响应向量的相关值估算衰落速度的步骤。
15.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最佳步骤常数判定步骤包含:
基于被预先求出的衰落速度与步骤常数的对应表,决定上述被估算的衰落速度中的最佳步骤常数的步骤。
16.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
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
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上述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基于被预先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反馈数据的对应表,把上述被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转换成决定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增益的最佳反馈数据的步骤;
选择上述转换后的最佳反馈数据作为反馈数据的初始值的步骤。
17.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
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其中
实施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用于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的第1步骤;
用于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的第2步骤,
还具有:
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在上述无线装置的天线端内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上述第1反馈数据或上述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18.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反馈数据选择步骤包含在上述被检测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的减少或增加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下,从上述第1反馈数据切换到上述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19.一种对来自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中的增益控制方法,具有:
对上述信号实施依据上述信号电平的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其中
实施上述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用于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慢速收敛的第1反馈数据的第1步骤;
用于提供使上述信号的电平向目标值高速收敛的第2反馈数据的第2步骤,
还具有:
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是否被接收进行检测的步骤;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选择上述第1反馈数据或上述第2反馈数据的步骤。
20.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新移动终端装置检测步骤包含:
对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定信号进行解调的步骤;
对由上述解调单元解调后的信号中是否存在错误进行判定,如果不存在错误,则判定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被接收的步骤。
21.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用于判定是否存在错误的步骤包含在上述被解调后的信号中不存在独特字错误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步骤。
22.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用于判定是否存在错误的步骤包含在上述被解调后的信号中报头部的位错误数处于规定阈值以下的场合下,判定接收了来自新移动终端装置的信号的步骤。
23.权利要求13至22之一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对上述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的步骤,
上述信号电平检测步骤具有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由同相成分I及直角相位成分Q组成的IQ信号的各振幅值,把上述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24.权利要求13至22之一记载的增益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步骤包含:
对上述信号的电平进行检测的步骤,
上述信号电平检测步骤具有在接收信号的规定区间内计算中间频率IF信号的各振幅值,把上述振幅值中的最大振幅值作为上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平的步骤。
CNB021427453A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0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88953A JP2003101427A (ja) 2001-09-21 2001-09-21 無線装置および利得制御方法
JP288953/01 2001-09-21
JP288953/2001 2001-09-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91215A Division CN102347740A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
CN200510137588.6A Division CN1790927B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1160A CN1411160A (zh) 2003-04-16
CN100393003C true CN100393003C (zh) 2008-06-04

Family

ID=1911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75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0927B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CNB0214274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3003C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CN2011103391215A Pending CN102347740A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758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0927B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及增益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91215A Pending CN102347740A (zh) 2001-09-21 2002-09-20 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无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6751450B2 (zh)
JP (1) JP2003101427A (zh)
CN (3) CN1790927B (zh)
TW (1) TWI2362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9001B2 (ja) * 2001-06-25 2004-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た復調装置
JP4097615B2 (ja) * 2004-03-23 2008-06-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4830342B2 (ja) * 2005-04-28 2011-12-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レベル制御装置、及び受信レベル制御方法
JPWO2007001052A1 (ja) * 2005-06-29 2009-01-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9081701A (ja) * 2007-09-26 2009-04-16 Kyocera Corp 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JP4942674B2 (ja) * 2008-01-29 2012-05-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制御方法
CN101882918B (zh) * 2009-05-07 2014-01-0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2111457A1 (ja) * 2011-02-18 2012-08-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増幅回路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JP5985931B2 (ja) * 2012-08-29 2016-09-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094A (zh) * 1998-09-16 2000-03-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方法、接收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US20010020867A1 (en) * 2000-03-03 2001-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utomatic gain controller an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1291A (en) 1986-09-22 1989-04-11 Stevens John 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ign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142695A (en) 1991-03-21 1992-08-25 Novatel Communications, Ltd.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receiver employing improved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an indication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JPH08186456A (ja) 1994-12-27 1996-07-16 Toshiba Corp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
JPH08293748A (ja) 1995-04-20 1996-11-05 Fujitsu Ltd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及び移動端末機及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JP3582929B2 (ja) 1996-03-07 2004-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Tdmaデータ受信装置
JPH09294146A (ja) 1996-04-25 1997-11-11 Sony Corp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JP2000059158A (ja) 1998-08-07 2000-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ジタル自動利得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自動利得制御機能を持った無線通信装置
JP3534233B2 (ja) 1999-01-08 2004-06-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利得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自動利得制御機能を持った無線通信装置
JP2000269759A (ja) 1999-03-18 2000-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回路を備えた受信装置、受信装置における自動利得制御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1086179A (ja) 1999-09-17 2001-03-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Agc回路及び通信端末
JP2001284996A (ja) 2000-03-31 2001-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ゲイン制御装置
JP2001345755A (ja) 2000-05-31 2001-12-14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装置
US7127223B2 (en) * 2004-09-09 2006-10-24 Navini Networks, Inc. Proactive gain control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receiv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094A (zh) * 1998-09-16 2000-03-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方法、接收装置、以及记录媒体
US20010020867A1 (en) * 2000-03-03 2001-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utomatic gain controller an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un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6240B (en) 2005-07-11
CN102347740A (zh) 2012-02-08
CN1411160A (zh) 2003-04-16
USRE40376E1 (en) 2008-06-10
JP2003101427A (ja) 2003-04-04
US20030058037A1 (en) 2003-03-27
US6751450B2 (en) 2004-06-15
CN1790927B (zh) 2011-12-28
CN1790927A (zh) 2006-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2970B1 (en) Low-complexity antenna diversity receiver
EP140417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ed signal predi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769107B2 (en) Semi-blind analog beamforming for multiple-antenna systems
KR101059608B1 (ko) 수신기, 이 수신기를 포함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 단말기를 사용한 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717092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combiner weights using an adaptive algorith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0630039B1 (ko) 적응 안테나 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48321B1 (ko) 동위상 합성 다이버시티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A2010472C (en) Diversity receiver arrangement for digital signals
WO20020510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assifying interference
USRE40376E1 (en) Radio apparatus carrying out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nd gain control method
EP1449314B1 (en) Variable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a received signal
KR20050019644A (ko) 적응 안테나 어레이를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데이터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20040030866A (ko) 선택가능한 반전 및 가변 이득에 의한 수신 다이버시티결합기
EP0802657B1 (en) Receiv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equalisation and differential detection
KR100933147B1 (ko) 적응 안테나 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2002330040A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自動利得制御方法
US20040077319A1 (en) Radio base system, sampling error reducing method, and sampling error reducing program
JP4878893B2 (ja) 無線装置
CN210274082U (zh) 多天线接收机
JP4357732B2 (ja)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H0490614A (ja) 等化器
CA2381434C (en) Spatial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radio) receiver
JPH1070496A (ja) 送信ダイバーシチを行なう送受信装置
JP2012034405A (ja) 無線装置
JPH06132940A (ja) アンテナ切替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ELLA WIRELES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0

Address after: Luxemburg Luxemburg

Patentee after: HERA WIRELESS S 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