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1512C -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1512C
CN100371512C CNB2003101133619A CN200310113361A CN100371512C CN 100371512 C CN100371512 C CN 100371512C CN B2003101133619 A CNB2003101133619 A CN B2003101133619A CN 200310113361 A CN200310113361 A CN 200310113361A CN 100371512 C CN100371512 C CN 1003715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weft
weft yarn
picking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133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6510A (zh
Inventor
伴场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6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6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5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5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1/00Auxiliary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r associated with looms
    • D03J1/005Displays or displaying data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53Arrangements or lay out of air supply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02General arrangements of driv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纬时间计算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可利用已知的投纬条件计算得出近于实际值的打纬时间的计算方法。其适用于流体喷射式织机的投纬装置,该流体喷射式织机包括供给纬纱正常投纬用的压力流体的同时,对应于投纬使纬纱与压力流体一同喷射的投纬喷嘴及为控制纬纱长度配置于纬纱测长存储装置旁,对应于投纬喷嘴喷射开始,释放纬纱的纬纱卡扣元件。该种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将表示纬纱进入经纱开口内时间的打纬时间基于已知的投纬条件设定值计算得出。投纬条件设定值包含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纬纱卡扣元件释放时间、及织机旋转数或压力流体压力值中的至少一项。

Description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喷射式织机上的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自喷嘴喷出的流体进行投纬的喷射织机即流体喷射式织机,其纬纱前端部以通过投纬喷嘴的状态存储于测长存储装置。开始投纬即打纬时间时,测长存储装置的卡脚释放纬纱,同时利用投纬喷嘴喷射的流体投纬至经纱开口。
因为纬纱的传送条件因纬纱种类或织机旋转数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储备品变更等引起纬纱种类、织机旋转数等变更时,织机操作者必须重新设定关于纬纱喷射的时间。
下面,以纬纱通过的投纬喷嘴即主喷嘴及若干分喷嘴等接替喷射进行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为例,说明压力流体喷射时间的设定顺序。
首先,规定使纬纱开始传送的纬纱传送开始时间,同时决定与此对应的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及卡脚的释放时间。其次,为了设定分喷嘴的喷射时间,基于已决定的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制成投纬模型图(纬纱传送线)。
投纬模型图中,横轴表示织机主轴曲柄角度,纵轴为织物通过宽度(织物的主喷嘴侧端部到相反侧端部的距离),相对于纬纱前端部主轴角度的位置关系以一次函数关系即直线表示。
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设定为从某交点先行一定角度然后开始喷射。该交点是连接打纬时间及向反投纬侧织端的目标到达时间的直线(假传送线)与表示分喷嘴位置关系的安装位置尺寸线(相对于横轴平行的直线)的交点。
喷射终了的喷射终了时间设定为自喷射开始时间经过一定时间后。
这样的时间决定操作,操作者可画图决定各喷嘴的喷射时间等,不过在近年,通常是输入打纬时间或目标到达时间等的数值,利用织物通过宽度等其他设定值自动计算设定主喷嘴或分喷嘴等投纬喷嘴的喷射时间及卡脚的释放时间等。
上述背景技术,有打纬时间与实际打纬时间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利用偏离实际的打纬时间设定分喷嘴的喷射时间,再由该分喷嘴决定下段分喷嘴的喷射时间,将会产生投纬不协调的问题。
更详细地说,根据偏离实际的打纬时间设定分喷嘴的喷射时间,投纬时,如果分喷嘴尚未喷射时,纬纱就传送到分喷嘴位置,将会产生一切分喷嘴先行喷射角不足的情况,易于引起纬纱失速、投纬不稳定等后果。相反情况出现的话,就会使分喷嘴白白喷射,增加流体消耗量。
所以,为了正确设定分喷嘴的喷射时间,也就是为了利用打纬时间与向织端的目标到达时间求得分喷嘴的喷射时间,这样就必须求得近于实际值的打纬时间。
所以,为了正确求得分喷嘴的喷射时间,可以采用利用频闪闪光灯发光等适宜手段进行实测的方法。可是,该种方法测定麻烦。另外也可考虑使用利用传感器检测打纬时间,可是需留有配置传感器的空间,存在测定装置构成价格较高的问题。
由此,考虑到纬纱开始传送的实际打纬时间由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及卡脚的释放时间决定。将卡脚的释放时间按照纬纱种类设定为比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前或者后,由于这样的设定,实际的打纬时间变大。
再者,因为实际的打纬时间是表示投纬设定(即主喷嘴或卡脚设定)好坏的参数,所以可用于分喷嘴的喷射时间设定,也可广泛用于投纬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利用已知的投纬条件计算得出近于实际值的打纬时间的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应用于流体喷射式织机上,该流体喷射式织机包括供给纬纱正常投纬用的压力流体的同时,对应于投纬使纬纱与压力流体一同喷射的投纬喷嘴及为控制纬纱长度配置于纬纱测长存储装置旁,对应于投纬喷嘴喷射开始,释放纬纱的纬纱卡扣元件,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可基于已知的投纬条件设定值算出纬纱进入经纱开口内的打纬时间,投纬条件设定值包含投纬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纬纱卡扣元件的释放时间、及织机旋转数或压力流体压力值中的至少一项。
本发明的计算方法因为是按照纬纱种类基于已知的投纬条件设定值投纬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纬纱卡扣元件的释放时间、及与纬纱加速相关的织机旋转数或压力流体压力值中的至少一项算出打纬时间的,所以即使按照纬纱种类纬纱卡扣元件的纬纱释放时间设定的比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前或者后,也可不用以前的频闪闪光灯发光实测,得出近于实测的打纬时间。
织机旋转数除正常旋转状态的旋转数外,还有织机启动时处于过渡状态的旋转数,本发明可算出无论处于哪种状态的打纬时间。
纬纱卡扣元件包含固定滚筒式测长存储装置的卡脚或配置于纬纱测长存储装置与投纬喷嘴间的夹板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可利用实际的纬纱释放元件,正确地计算出打纬时间。
当织机旋转数作为投纬条件设定值中的一项时,根据式(1)计算打纬时间。
T=A×x+B×y+C×z+D    (1)
当压力流体压力值作为投纬条件设定值中的一项时,根据式(2)计算打纬时间。
T=A×x+B×y+E×v+F    (2)
式(1)及式(2)中,T为投纬时间,x为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y为纬纱卡扣元件释放时间,z为织机旋转数,v为压力流体压力值,A、B、C、D、E、F分别表示一定系数。
利用式(1)或式(2)算出的打纬时间,与以前用频闪闪光灯发光实测得出的打纬时间基本相同。
式(1)或式(2)的系数A、B、C、D或A、B、E、F的值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式(1)或式(2)的系数A、B、C、D或A、B、E、F的值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利用式(1)或式(2)时,即使变更投纬纬纱品种及粗细、或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仍可选择预先设定的一定系数,得出近似实测值的打纬时间。
本发明的投纬条件设定方法,应用于经纱开口内配置有多个分喷嘴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上,基于上述任意一种计算方法算出的打纬时间,算出一个以上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这样,可很容易看出投纬条件设定调整的好坏,可很好地设定分喷嘴的喷射时间。
上述投纬条件设定方法中,各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按式(3)算出。
SV(i)=T+(L(i)×(TG-T-G)/W)-H    (3)
这里,i为测长存储装置的分喷嘴组号,SV(i)为第i组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T为打纬时间,L(i)为第i组分喷嘴到测长存储装置侧织端的距离,TG为纬纱到达目标时间,G为到达散乱补正系数,W为穿筘宽度,H为先行角补正系数。
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按式(3)算出,可使分喷嘴组喷射时间得到合适的设定值。
分喷嘴组由开闭阀决定,可一个分喷嘴设一个开闭阀,也可2个以上分喷嘴设一个开闭阀。设定喷射时间的分喷嘴组可设有一个、多个甚至全部分喷嘴为一组,当有一个以上组时,具体地可仅利用算出设定靠近测长存储装置侧的或靠近反投纬侧的,其余的手动设定。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利用已知的投纬条件计算得出近于实际值的打纬时间,打纬时间与实际打纬时间接近,使得投纬协调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的织机;
图2是图1所示设定器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设定器内部的电路图;
图4是图1所示织机的打纬时间及投纬条件设定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显示屏幕;
图6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其他显示屏幕;
图7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另外一些显示屏幕;
图8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另外一些显示屏幕;
图9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另外一些显示屏幕;
图10是图2所示设定器的另外一些显示屏幕。
其中,10为流体喷射式织机;12为纬纱;14为给纱体;16为测长存储装置;18为主喷嘴;20为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2为卡脚;24为压缩空气供给源;26为压力调节器;28为开闭阀;30为经纱;32为分喷嘴;34为纬纱检测器;36为主轴;38为编码器;40为投纬控制装置;42为释放传感器;44为设定器;46为筘;48为导纱器;50为切削器;52为织布;54为显示器;56为记忆卡;58为卡插入口;60为卡接口(卡I/F);62为菜单键;64为函数键;66为光标键;68为键;70为内部电路;72为输入器;74为中央演算处理装置(CPU);76为输入输出端口(I/O端口);78为主记忆体(记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实行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的流体喷射式织机10是以压缩空气为压力流体的空气喷射式织机。
纬纱12自给纱体14伸出,卷进滚筒式侧长存储装置16的固定滚筒20的四周进行测长存储。纬纱12的前端部借压缩空气的喷气通过喷射纬纱12的投纬喷嘴即主喷嘴18。
测长存储装置16将纬纱12卷进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同时将纬纱12卡在利用电磁螺线管工作的卡脚22。测长存储装置16投纬时,卡脚22退后,释放一次投纬需要长度(转数)的纬纱12。也可在测长存储装置16与主喷嘴18间配置把持纬纱12的夹板,夹板作为实质的纬纱卡扣元件发挥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测长存储装置16同时使用未图示的夹板与卡脚22。
将夹板与卡脚22同时使用时,释放时间是指卡脚22与夹板中任意一个释放纬纱迟的时间。
使用夹板的测长存储装置利用气流存储测长罗拉已测长的纬纱,同时,具有在投纬开始前,用夹板卡扣纬纱的共享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RDP等。
主喷嘴18经过若干流体控制元件连接到压缩空气供给源24。自压缩空气供给源24来的空气经由压力调节器26、空气罐(未图示)及电磁式开闭阀28,供给主喷嘴18。这样,纬纱12投纬至由上下分开的经纱30形成的开口。在图示中,主喷嘴18不可相对移动、但可取下地组装至装有筘46的筘座(未图示)上。
只喷射不进行纬纱喷射的压缩空气、给予传送纬纱以传送力的若干喷嘴即分喷嘴32也不可相对移动、但可取下地组装至筘座上。这些分喷嘴32沿纬纱传送路线设有若干个,同时自近投纬方向依次将几个分喷嘴32组成一个分喷嘴组,这样就被分为若干个分喷嘴组。
在图示中,流体喷射式织机10被分为8个分喷嘴组,各分喷嘴组自投纬侧依次被称为第1、第2、…、第7及第8分喷嘴。自第1到第7分喷嘴组均含有5个分喷嘴32,而第8个分喷嘴组含有3个分喷嘴32。
自压缩空气供给源24来的压力流体,经由与各分喷嘴组一一对应的压力调节器26、空气罐及电磁式开闭阀28,供给构成各分喷嘴组的分喷嘴32。所以,可按各分喷嘴组设定压力流体的供给压力。不过,压力调节器26及空气罐没有必要与各分喷嘴组一一对应,例如可以若干个分喷嘴组设定一个,也可全部的分喷嘴组设定一个。
卡脚22或开闭阀28等的驱动不限于利用电磁螺线管的电磁式,例如也可用机械驱动或其他的驱动方法。
在给纱反侧,检测正确投纬的纬纱12前端部的纬纱检测器34与为给予投纬纬纱12以张力而喷射的张力喷嘴(未图示)不可相对移动、但可取下地组装至筘座上。
织机主轴36的旋转角度由编码器38实时测定,作为曲柄角度信号输出到投纬控制装置40。
投纬控制装置40接收来自编码器38的曲柄角度信号、来自释放传感器42的释放信号及来自纬纱检测器34的纬纱到达信号,基于设定器44预先设定的投纬条件,以适当的时间控制卡脚22、主喷嘴用及分喷嘴组用的各开闭阀28及张力喷嘴用开闭阀。
筘46随着织机主轴36的旋转,利用未图示的曲柄等机构驱动打纬。这样,在打纬过程中,主喷嘴18、各分喷嘴32及纬纱检测器34随着主轴36旋转,与筘46一起向织口侧移动。
测长时,纬纱12卡在测长存储装置16的卡脚22时,测长存储装置16的导纱器48旋转一定圈数,纬纱12被卷进存储在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的外周面。纬纱12的前端部通过主喷嘴18,其前端自主喷嘴18突出。
投纬时,纬纱12由于卡脚22的释放从而自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释放出来,与投纬用压力流体一起自主喷嘴18喷射,投纬至经纱30的开口。投纬的纬纱12前端区域由于若干分喷嘴32的接替喷射,向反投纬侧传送。
释放传感器42检测出纬纱12自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释放后,输出纬纱释放信号至投纬控制装置40。
投纬控制装置40自释放传感器42接收到释放信号后,计算释放信号,检测出1投梭长度纬纱被取出后,为了阻止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释放继续纬纱12,驱动控制卡脚22进出的电磁螺线管。这样,卡脚22卡住纬纱12,测量出1投梭长度纬纱12后,投纬结束。
纬纱12的前端部到达纬纱检测器34的位置时,纬纱检测器34检测纬纱12,输出表示正常的投纬信号至投纬控制装置40。
打纬时,投纬至经纱30开口的那部分纬纱12,利用筘46向织口移动,最终到达织口。此时,投纬纬纱12的前端部利用配置于比投纬反侧经纱30列更外侧的张力喷嘴的气流,也给予投纬至经纱30开口中的那部分纬纱以张力。
打纬后,纬纱12利用切削器50切断,从织布52上分离。
设定器的说明:
如图2所示,设定器44为箱子形状,在其正面有显示设定器44状态的显示器54。显示器54可将信息可视显示,有液晶屏幕、液晶触摸屏、CRT显示器等。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54使用液晶触摸屏。
设定器44的左侧面有供记忆卡56出入的卡插入口58。记忆卡56从卡插入口58插入,可更换地与卡接口(下面,称卡I/F)60(参照图3)连接。
使对应于纬纱种类的系数A、B、C、D、E、F及分喷嘴喷射时间自动设定的程序可更新地存入设定器44中。记忆卡56可更新设定对应于纬纱种类的分喷嘴喷射时间的程序,也可应用于设定值记录的读出。
显示器54正面左侧位置有纵方向排成一列的5个按钮式菜单键62。各菜单键62自上到下分别标有表示键62种类的“主机”“工作”“设定”“保全”及“织造”字样。
显示器54正面下侧位置有水平方向呈一列的8个函数键64,其长度是将显示器54的显示器下边8等分的长度。各函数键64自左向右分别标有“f·1”、“f·2”、…、“f·8”文字。
函数键64下侧位置有作为输入器使用的光标键66。光标键66的作用是使显示在显示部的光标移动。
光标键66右侧位置有作为输入器使用的13个键68。最下面一行的4个键68自左向右分别表示清除键、数字键中的零键、小数点键及回车键,分别标有“CLR”、“0”、“.”及“ENT”文字,另外,其上面3行自左向右3行连续是分别标有“1”、“2”、…、“9”数字的其余的数字键。
图3表示的是设定器44的内部电路70。内部电路70包括显示器54、卡I/F60、含有各种键62,64,66及68的键盘输入器72、中央演算处理装置(以下称CPU)74、与上述这些连接的输入输出端口(以下称I/O端口)76及与CPU74连接的主记忆体(以下称记忆器)78。
CPU74借I/O端口76与卡I/F60、显示器54、输入器72及投纬控制装置40连接,另外利用其内部线路与记忆器78连接。
操作者将与投纬相关的设定值,按照显示器54的显示应答,利用函数键66及利用数字键68输入数值,可以对话方式输入与投纬相关的设定值。
设定器44可通过对菜单键62的操作,在显示器54上显示织机10的工作信息、保全信息、织造信息等。另外,设定器44,也可连接到未图示的投纬以外的织机装置,例如:控制经纱张力的送经控制装置、控制织布的卷取运动的卷取控制装置、控制织机运转·停止等的织机全体动作的主控制装置等,对这些装置的设定值也同样可以以对话方式输入。
关于计算打纬时间及设定投纬条件的说明:
计算打纬时间及设定投纬条件是利用设定器44以图4所示步骤进行的。
各种参数的输入要求:步骤S1
操作者按下设定器44的菜单键62的“设定”按钮,显示器54显示图5所示的屏幕80,像后面说明的那样输入各种参数至设定器44(步骤S1)。图5表示4色投纬空气喷射式织机用2色的情形。
图5所示屏幕80的最上栏有现在应该设定内容的简单表示“[基本设定:纬纱]”及现在的年月日时间。在图示中,为了方便说明,时间显示为“2002.03.13  12:25”。
在屏幕80中间栏上部,有对应于各种纬纱的分别表示颜色、种类、释放数、打纬角度、目标到达角度及流体压力的“纬纱颜色”、“纬纱品种”、“释放数”、“打纬(°)”、“纬纱到达目标(°)”及“流体压力(MPa)”,其输入值显示在对应矩形框内。在图示中,显示的是设定为2色投纬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纬纱颜色只使用“C1”及“C2”。
“纬纱品种”表示化纤、紧捻纱、棉纱20/1S、棉纱40/1S、棉纱50/1S等纬纱种类信息,预先存储于记忆器78,操作者利用函数键66自各项目中选择对应信息。
构成纬纱品种的要素,例如:纱的原材料种类、粗细、合纱的比例、截面形状、有无捻回、有无伸缩加工、有无上浆或上油等均可对纬纱的传送特性产生影响。这样,纬纱品种的设定可按照这些要素的不同细分化设定,也可仅根据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粗略设定。
“纬纱颜色”的“C1”到“C4”表示投纬的4色纬纱的编号,在图示中,只使用2色,“C3”及“C4”的信息显示为空白。“打纬(°)”项中显示以主轴角度作为尺度的打纬时间(打纬开始时间)。“纬纱到达目标(°)”项显示以主轴角度作为尺度的纬纱到达目标时间的设定值。“流体压力(MPa)”项表示供给主喷嘴18的流体压力的设定值。
屏幕80中间栏中央自左向右有表示“穿筘宽度”及其单位“(cm)”、“分喷嘴组数”、“织机旋转数(rpm)”值的矩形框。“穿筘宽度”表示图1所示的织机10自一织端到另一织端的距离W的设定值。“织机旋转数(rpm)”表示织机10旋转数的设定值。
屏幕80中间栏下部显示有分喷嘴32的信息,有分别表示分喷嘴组编号、配置间距及配置数的“分(G)”、“间距(mm)”及“个数(个)”。“间距(mm)”表示图1所示的相邻分喷嘴32、32之间的距离p的设定值。
这里,“释放数”是指在测长存储装置16投纬1投梭纬纱12的释放转数。“纬纱到达目标(°)”、“流体压力(MPa)”、“穿筘宽度”、“分喷嘴组数”、“分喷嘴(G)”的“间距(mm)”及“个数(个)”的各设定值可在设定分喷嘴时间时使用。
屏幕80下栏最下部显示有将函数键64的功能简单表示的函数键菜单。其自左向右依次为表示菜单种类的“切换”、“详细设定”、“投纬”、“时间”、“对比度”、“横挡防止”、“自动投纬”、“打纬计算”,这些分别与函数键64的“f·1”、“f·2”、…、“f·8”对应。
操作者可移动上下左右光标键66,将屏幕80上的光标移动到对应一定“纬纱品种”的输入用矩形框,选择目的纬纱。另外,操作者利用光标键66将屏幕80上的光标移动到与纬纱颜色相对应的“释放数”、“打纬(°)”、“纬纱到达目标(°)”、“流体压力(MPa)”的输入用矩形框,从键68输入必要的数值。至此,步骤S1结束。
图5中,“纬纱颜色”的“C1”及“C2”分别表示设定“纬纱品种”为棉40/1S,“释放数”为3,“纬纱到达目标(°)”为210、“流体压力(MPa)”为0.30及0.29的状态。
织机10设定“穿筘宽度”为170cm,“分喷嘴组数”为8,“织机旋转数(rpm)”为800,这样设定器44也表示同样的设定状态。
在图示中,因为“纬纱品种”选择了棉40/1S,所以在后叙的分喷嘴喷射时间自动设定时,按照CPU74的指令,计算打纬时间必需的式(1)的系数A、B、C、D的值是自记忆器78读出对应纬纱品种棉40/1S的值(A=0.145,B=0.585,C=0.003,D=10.9,参照后叙的表2)。
投纬条件的输入:步骤S2
操作者按下分派为“投纬”的函数键64的“f·3”,显示器54的显示屏幕切换为图6所示的屏幕82,操作各种键,输入投纬条件(步骤S2)。
屏幕82上栏的最上部将现在应该设定的内容简单表示为“[投纬时间设定]”及“[主1~4]”。
屏幕82的中间栏及下栏有矩形框,输入对应“C1”到“C4”的与投纬时间相关的设定值。
屏幕82下栏的最下部,有将函数键64的功能简单表示的函数键菜单。函数键菜单自左至右分别是“切换”、“分1”、…、“分4”、“主5~8”、“自动设定”、“打纬计算”,它们分别对应函数键64的“f·1”、“f·2”、…、“f·8”。
“C1”到“C4”分别对应于主轴36的旋转角度设定“卡脚”、“主”、“辅助主”、“剪切”的时间(ON与OFF)。
“卡脚”的ON及OFF分别表示存储在测长兼存储用滚筒20的纬纱12的释放时间及卡扣时间。所谓“主”表示主喷嘴18,“主”的ON及OFF分别表示主喷嘴18的喷射开始时间及喷射终了时间。“辅助主”表示设于夹板与主喷嘴18之间,与主喷嘴18同样配置、纬纱12可通过的辅助主喷嘴,“辅助主”的ON及OFF分别表示辅助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及喷射终了时间。
图6中,“C1”及“C2”分别将“卡脚”的ON及OFF设定为60及180,将“主”的ON及OFF设定为70及190,将“辅助主”的ON及OFF设定为70及150,将“剪切”的ON及OFF设定为320及30。
“剪切”是表示打纬时,防止用切削器50切断给予张力的纬纱12时纬纱12自主喷嘴18脱落的自主喷嘴18的喷射时间。“剪切”的ON及OFF分别表示纬纱切断时,自主喷嘴18喷射的空气的喷射开始时间及喷射终了时间。
函数键菜单的“分1”、…、“分4”表示可切换屏幕到利用对函数键64的“f·2”、…、“f·5”的操作来设定与纬纱颜色1、…、4对应的分喷嘴的喷射时间。
上述操作,可按下对应的函数键64、…、64后,利用光标键66与数字键68进行设定。
计算打纬时间:步骤S3
操作者设定以上条件后,按下分派为“打纬计算”的函数键64的“f·8”,指示CPU74算出主喷嘴18的打纬时间。此时,操作者可选择式(1)或式(2)求得打纬时间T。
打纬时间基于利用屏幕80及82已经输入的主喷嘴18的喷射开始时间、卡脚22的释放时间、主轴36的设定旋转数(即织机旋转数)或压力流体的压力值自式(1)或式(2)算出。
T=A×x+B×y+C×z+D    (1)
T=A×x+B×y+E×v+F    (2)
在这里,T为打纬时间,x为主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y为纬纱卡扣元件的释放时间,z为织机旋转数,v为压力流体的压力值,A、B、C、D、E、F分别表示计算打纬时间时选择的系数。
式(1)是将式(2)的压力流体压力值v换成织机旋转数z。主轴36的设定旋转数(织机旋转数z)设定较高的话,因为缩短了经纱开口的时间,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传送纬纱结束,这样使纬纱12传送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值也必须很高。换言之,织机旋转数z与投纬必需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值相关,二者具有同一意义。所以,式(2)可将主喷嘴18喷射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值v换成织机旋转数z,从而转化为式(1)。
一定系数A、B、C、D、E、F按照主喷嘴18的种类或数量预先算出存储,根据预先实测的值以后叙的方法计算得出。
开闭阀28由电磁螺线管驱动时,开闭阀28自投纬控制装置40接收开闭信号后,直到实际结束阀的开闭,产生操作延迟,称为应答延迟。可是,本实施例的织机10内置有补偿应答延迟、用式(1)或式(2)求得的打纬时间使开闭阀28的电磁螺线管工作的装置(例如,应答延迟补偿软件)。所以,式(1)与式(2)等的这些系数不考虑应答延迟。
用式(1)或式(2)求得的打纬时间利用图5或后叙的图7及图8显示的投纬条件设定屏幕可得到确认。操作者可将自投纬条件设定屏幕得到的打纬时间应用到其他织机投纬装置的投纬喷嘴的喷射条件上。
在图示中,纬纱颜色“C1”及“C2”均将表示纬纱卡扣元件的释放时间的“卡脚”的ON值设定为60,将表示主喷嘴18的喷射开始时间的“主”的ON值设定为70,所以式(1)的x值为70,y值为60。这样,纬纱颜色“C1”及“C2”的打纬时间T=0.415×70+0.585×60+0.003×800+10.9=75.29≈75°。
是否自动算出分喷嘴喷射时间:步骤S4
操作者不希望自动算出分喷嘴喷射时间时,进入步骤S5,希望自动算出分喷嘴喷射时间时,进入步骤S6。
计算结果的显示:步骤S5
操作者按下分派为“切换”的函数键64的“f·1”,显示图5所示的屏幕80,确认算出的打纬时间T的值75。
算出的打纬时间T的值显示在相应纬纱颜色的“打纬(°)”对应的矩形框内。这样,操作者可看出投纬装置设定的好坏。也可在计算打纬时间结束后,自动将显示屏幕切换至图5所示的屏幕80,将算出的打纬时间T的值显示在“打纬(°)”对应的矩形框内。
操作者希望手动设定分喷嘴喷射时间时,按下图5所示屏幕80的分派为“投纬”的函数键64的“f·3”后,再按下图6所示屏幕82的分派为“分1”、“分2”的函数键64的“f·2”、“f·3”,就转移到屏幕84(参照图7),其显示有对应于纬纱颜色1、2的分喷嘴喷射时间的设定值。
图7所示的屏幕84显示有现有的分喷嘴喷射时间设定值。在屏幕84上栏左侧有将屏幕内容简单表示的“[投纬时间设定]”、“[分_颜色1]”。
屏幕84下栏,将对应于纬纱种类C1的各分喷嘴组的分喷嘴32的喷射开始时间ON及喷射终了时间OFF值显示在矩形框内。本实施例中,分喷嘴组数为8,所以“分9”的值为空白。
在屏幕84中的“张力”是指给予投纬纬纱12以张力的张力喷嘴的喷射。
一按下屏幕84的分派为“切换”的函数键64的“f·1”,就切换到图8所示的屏幕86。屏幕86上栏左侧将屏幕内容简单表示为“[投纬调整]”
屏幕86下栏显示现有分喷嘴组的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的设定值。为使各分喷嘴组的喷射时间一目了然,以图表示(图4的步骤S6)。图横轴为主轴36的旋转角度(°)、纵轴为筘的宽度(穿筘宽度)W,该图中,有表示各分喷嘴喷射开始及终了的矩形。
在图横轴下方,上下方向有3个左右方向长的矩形。自上方的矩形到下方的矩形,其左右方向的两端分别表示主喷嘴18的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卡脚22的释放及卡扣时间、WBS的操作开始及终了时间。
所谓“WBS”是指设于夹板与主喷嘴18之间、使纬纱12弯曲从而降低传送纬纱速度的纬纱制动装置。
在图的上方,显示有一个左右方向长的矩形。该矩形左右方向的两端表示张力喷嘴的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
操作者利用屏幕86上的图标,通过数字键68变更个别分喷嘴组的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的设定值。
屏幕86中间栏右侧有一纵列图标,标有分别与纬纱号对应的从1到8的号码。在图示中,标号为1的图标处于选择状态。
操作者如要变更屏幕86所显示的计算结果,按动屏幕86中间栏右侧的黑色三角图标,选择上侧(给纱反侧)或下侧(给纱侧)的分喷嘴组,变更喷射的开始及终了时间。操作者按动中间栏右上角的“全分”,可同时选中全部分喷嘴组变更喷射的开始及终了时间。
操作者选择按动最下栏的“<-ON”、“->ON”、“<-OFF”、“->OFF”时,也可变更选中的分喷嘴的开始及终了时间。操作者一按动“<-ON”及“<-OFF”喷射开始及终了的时间就变早,一按动“->ON”及“->OFF”喷射开始及终了的时间就变晚。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操作者按一回,就以主轴36的旋转角度为尺度早或者晚几度(°)。
屏幕86的下栏上侧显示有现在选中的分喷嘴组的号码、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在图8中,选中了第1分喷嘴组,其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设定为75°及135°。
各分喷嘴组的喷射开始、终了时间确认及个别变更完成后,按屏幕86最下栏右侧的“结束”,显示屏幕返回到图7所示的屏幕84。
各分喷嘴喷射时间的计算:步骤S6
如图6,操作者按下分派为“自动设定”的函数键64的“f·7”,指示CPU74,算出各分喷嘴喷射时间。
请参阅图1,说明分喷嘴32的喷射开始及喷射终了时间的自动计算方法。
自测长存储装置侧织端到各分喷嘴组前端分喷嘴32的距离L1、L2、…、L(i)、…、L8由下式求得。
L(i)=a+p×[k(1)+…+k(i-1)],当i=1时,L(1)=L1=a
这里,i为距离测长存储装置侧的分喷嘴的组号。a为自投纬侧织端到第1分喷嘴组最靠近投纬侧(即最前端)的分喷嘴32的距离,p为相邻分喷嘴的间距,k(n)为第n个分喷嘴的个数。在图示中,i表示从1到8的数值,距离a为30mm,间距p为45mm,k(1)到k(7)为5,k(8)为3。
用求得的各分喷嘴组距离L(i),利用式(3)算出各分喷嘴组的喷射开始时间。
SV(i)=T+(L(i)×(TG-T-G)/W)-H    (3)
在这里,i为距离测长存储装置侧的分喷嘴32的组号,SV(i)为第i组分喷嘴组的分喷嘴32的喷射开始时间,T为打纬时间,L(i)为第i组分喷嘴组到测长存储装置侧织端的距离,TG为纬纱的到达目标时间(图5所示的“纬纱到达目标(°)”),G为依存于织机旋转数的到达散乱补正系数,W为穿筘宽度,H为依存于织机主轴36旋转数的先行角补正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TG自图5所示的“纬纱到达目标(°)”看出为“210”。纬纱的到达散乱补正系数G自织机主轴36的旋转数×0.006×1ms中求得为800×0.006×1ms=4.8°。先行角补正系数H自织机主轴36的旋转数×0.006×4ms中求得为800×0.006×4ms=19.2°。
计算到达散乱补正系数G用的“1ms”及计算先行角补正系数H用的“4ms”是自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织机上得出的经验值,由于织机种类不同,可选择不同数值。
各分喷嘴组的分喷嘴组喷射终了时间由式SV(i)+(60°~70°)算出。屏幕84显示的是以SV(i)+60°算出的各分喷嘴组的分喷嘴组喷射终了时间。
计算结果的显示:步骤S7
图9所示的屏幕88显示的是利用式3算出的分喷嘴喷射时间。屏幕88与图7所示的屏幕84构成相同。
自动算出的分喷嘴32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显示在图9所示屏幕88的各矩形框内。操作者按下函数键64的“f·1”,可确认自动算出后图10所示的屏幕90。屏幕90与图8所示的屏幕86的构成相同。
计算打纬时间用系数的求得方法:
计算打纬时间T的式(1)及式(2)是发明者以打纬时间T除依存于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以外,也依存于其他东西为着眼点,得出的式子。
打纬时间T与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x是T=x+补正项1的关系。在这里,x是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
上述补正项1与投纬条件(卡脚释放时间)、织机的旋转数有关。这种情况后面的实验可以证实。
发明者假设投纬时间T的计算式为:T=x+α(y-x)+βz+γ(4)。这里,y为卡脚的释放时间,z为织机旋转数,α、β、γ为系数,T、x、y的单位为主轴的旋转角度(°),z的单位为(rpm)。
上述式(4)作为回归式,为求得回归系数α、β、γ的值,用实际的织机变更纬纱种类、织机旋转数等测定T、x、y。
实验条件:
用空气喷射织机ZAX(制造者: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进行试验。此时,穿筘宽度W为170cm,投纬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x为主轴的旋转角度80°,卡脚的释放时间y为主轴的旋转角度从60°到100°每变更10°时利用频闪观测器实测的打纬时间T。
织机旋转数z测定500rpm及700rpm两个。
主喷嘴的喷射开始及终了时间、流体压力、主喷嘴及分喷嘴32的种类及配置、分喷嘴的配置间距等在试验中不变更。
试验采用5种纬纱,分别为化纤纱BB(彭帛)84dtex、捻纱PE(聚酯)84dtex/捻数1000t/m、棉纱C20/1S、棉纱C40/1S、棉纱C50/1S。
用5种纬纱进行试验测定,从得出的测定值用计算机将式(4)作为回归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求得系数α、β、γ,算出多重相关系数。多重回归分析及多重相关系数的计算采用公知的十进制算法。
表1表示的是5种纬纱基于各测定值T、x、y求得的系数α、β、γ及多重相关系数。另外,还有将3种棉纱即棉纱C20/1S、棉纱C40/1S及棉纱C50/1S的测定值综合起来的系数α、β、γ及多重相关系数的平均值。
表1
  纬纱品种/   α   β   γ   多重相关系数
  化纤纱   BB84dtex   0.715   0.001   9.5   0.9799
捻纱   BB84dtex1000T/m 0.160 0.013 7.9 0.9719
  棉纱1   C20/1S   0.485   0.011   8.3   0.9325
  棉纱2   C40/1S   0.585   0.003   10.9   0.9742
  棉纱3   C50/1S   0.635   0.007   8.5   0.9656
  棉纱平均   C20/1S、C40/1S、C50/1S   0.568   0.007   9.233   0.9466
由表1可知,多重相关系数的值在0.93到0.98的范围,极端接近1.0。
因此,式(4)算出的打纬时间T与实测值(真实值)相差不大。换言之,
式(4)算出的打纬时间T可信性很高。
式(4)可进行如下变形:
T=(1-α)x+αy+βz+γ=Ax+By+Cz+D    (5)
这里,A=1-α,B=α,C=β,D=γ。
将表1所示的系数α、β、γ转换为式(5)即式(1)的系数A、B、C、D,系数A、B、C、D的值如表2所示。
表2
  纬纱品种   A   B   C   D
化纤纱 BB84dtex   0.285   0.715   0.001   9.5
捻纱   BB84dtex/1000T/m   0.840   0.160   0.013   7.9
棉纱1 C20/1S   0.515   0.485   0.011   8.3
棉纱2 C40/1S   0.415   0.585   0.003   10.9
棉纱3 C50/1S   0.365   0.635   0.007   8.5
棉纱平均 C20/1S、C40/1S、C50/1S   0.432   0.568   0.007   9.233
表2所示的各系数A、B、C、D按照纬纱种类预先存储于记忆器78,计算打纬时间之际,选择对应于纬纱品种的系数。
验证:
如表3所示,是化纤纱及捻纱的打纬时间的各实测值、根据式(1)求得的打纬时间及其与各实测值的误差。
表3
Figure C20031011336100271
从表3可以看出,即便卡脚先行释放或主喷嘴18先行喷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也在±4°内。
如表4所示,是棉纱的打纬时间的各实测值、用各棉纱的系数及棉纱平均系数利用式(1)求得的打纬时间及其与各实测值的误差。
表4
Figure C20031011336100281
注)Pin:卡脚释放时间  Main:投纬喷嘴喷射计时  (P-M):时间差
从表4可以看出,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在±7°内。所以,可预先设定按纬纱粗细计算的系数A、B、C、D。
实际上,卡脚22的释放时间通常设定为主喷嘴18的喷射开始时间的±10°范围内(参照表4的*标记)。在这样的范围内,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在±5°范围内。所以,即便采用未考虑纬纱粗细计算得出的系数A、B、C、D,也可应用于实际的设定范围内。
以同样的顺序,将压力流体的压力值作为一个投纬条件设定值时,也可求得计算打纬时间的式(2)的各系数。各系数A、B、E、F按照压力流体的压力值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选择一定的系数。
打纬时间不仅可用于分喷嘴32的喷射时间设定,也可用于投纬调整,不限于空气喷射式织机也可用于液体喷射式织机,另外还可用于具有除固定滚筒式以外的测长存储装置16(取代卡脚也可由夹板卡扣)的流体喷射式织机。
记忆卡56有微型卡、快闪记忆卡(Compact Flash Card:CF card)、智能媒体卡(Smart Media(登录商标)Card:SM card)、多媒体卡(MultiMedia Card:MMC card)、安全数字记忆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SD card)、记忆棒卡(Memory Stick card:Ms card)等。
打纬时间会受纬纱种类、主喷嘴18的种类及数目、有无辅助主喷嘴等的影响。所以,选择与这些对应的系数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计算值。另外,需要存储很多系数时,设定器44可每次自存储数据的主计算机读出。
空气喷射式织机得出的打纬时间可应用于分喷嘴喷射时间的自动设定,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应用于其他的投纬关联装置(例如,纬纱制动器、张力喷嘴等)的工作时间设定。
将式(1)至式(4)作为一次函数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是两次以上的高次函数。
上述打纬时间是作为主轴36的旋转角度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是通过主轴36预先设定的基准角度时的经过时间。此时,投纬控制装置40利用通过基准角度的经过时间控制各开闭阀、电磁螺线管等。
本发明的打纬时间的计算也可进行如下变形。
打纬时间的计算方法可算出织机10正常运转时的值,也可算出织机启动或变更旋转数时处于过渡状态时的值。这种过渡状态的打纬时间实测极其困难,通过上述计算,很容易知道此期间投纬条件设定的好坏。
利用算出的打纬时间设定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时,对于分喷嘴组,可每个分喷嘴设一个开闭阀,也可2个以上分喷嘴设一个开闭阀。
设定喷射时间的分喷嘴组可设有一个、多个甚至全部分喷嘴为一组,当有一个以上组时,具体地可仅利用算出设定靠近测长存储装置侧的或靠近投纬反侧的,其余的手动设定。
本发明的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不仅适用于空气喷射式织机,也可用于液体喷射式织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主旨,可做多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流体喷射式织机打纬时间的计算方法,该流体喷射式织机包括供给纬纱正常投纬用的压力流体的同时,对应于投纬使纬纱与压力流体一同喷射的投纬喷嘴及为控制纬纱长度配置于纬纱测长存储装置旁,对应于投纬喷嘴的开始喷射,释放纬纱的纬纱卡扣元件和设定投纬条件的设定器,其特征在于:计算纬纱投纬时间所需的参数,其包括作为投纬条件的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纬纱卡扣元件的释放时间、及织机旋转数或压力流体压力值,该参数设定于该设定器,根据该设定器的中央演算处理器计算指令,设定于该设定器的各参数乘于系数,并求和的公式算出投纬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织机旋转数作为投纬条件设定值中的一项时,根据式(1)计算打纬时间,
T=A×x+B×y+C×z+D    (1)
这里,T为投纬时间,x为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y为纬纱卡扣元件释放时间,z为织机旋转数,A、B、C、D分别表示一定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式(1)的系数A、B、C、D的值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式(1)的系数A、B、C、D的值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压力流体压力值作为投纬条件设定值中的一项时,根据式(2)计算打纬时间,
T=A×x+B×y+E×v+F    (2)
这里,T为投纬时间,x为投纬喷嘴喷射开始时间,y为纬纱卡扣元件释放时间,v为压力流体压力值,A、B、E、F分别表示一定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式(2)的系数A、B、E、F的值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纬纱品种及粗细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式(2)的系数A、B、E、F的值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预先设定,计算打纬时间时,按照投纬喷嘴种类及数量中的至少一项选择一定系数。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的投纬条件设定方法,应用于经纱开口内配置有若干分喷嘴的空气喷射式织机,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计算方法算出的打纬时间,算出一个以上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纬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按式(3)算出,
SV(i)=T+(L(i)×(TG-T-G)/W)-H    (3)
这里,i为距离测长存储装置的分喷嘴组号,SV(i)为第i组分喷嘴的喷射开始时间,T为打纬时间,L(i)为第i组分喷嘴到测长存储装置侧织端的距离,TG为纬纱到达目标时间,G为到达散乱补正系数,W为穿筘宽度,H为先行角补正系数。
CNB2003101133619A 2002-12-10 2003-11-17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5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58490A JP4022136B2 (ja) 2002-12-10 2002-12-10 緯糸打ち出しタイミングの算出方法及び緯入れ条件設定方法
JP2002358490 2002-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6510A CN1506510A (zh) 2004-06-23
CN100371512C true CN100371512C (zh) 2008-02-27

Family

ID=3232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1336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512C (zh) 2002-12-10 2003-11-17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428917B1 (zh)
JP (1) JP4022136B2 (zh)
CN (1) CN100371512C (zh)
DE (1) DE6032554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0410A (ja) * 2004-09-06 2006-03-16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設定値の設定方法
JP5189731B2 (ja) * 2005-10-06 2013-04-24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
JP5027064B2 (ja) * 2008-06-23 2012-09-19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
JP2010209485A (ja) * 2009-03-09 2010-09-24 Tsudakoma Corp 多色緯入れ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条件の設定方法
JP2013028870A (ja) * 2011-07-27 2013-02-07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及び製織装置
JP6283489B2 (ja) * 2013-02-27 2018-02-21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用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装置
JP6145017B2 (ja) * 2013-02-27 2017-06-0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入れ情報の表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328399B2 (ja) * 2013-02-27 2018-05-23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用の緯入れ情報の表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447533B2 (ja) * 2016-02-19 2019-01-0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及び緯入れ制御装置
JP6106778B1 (ja) * 2016-03-04 2017-04-05 前多 株式会社 織物
CN108570750B (zh) * 2018-05-07 2020-10-30 杭州伊丝顿布艺有限公司 多功能户外用品纺织机械动力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2179A (en) * 1986-02-24 1988-03-22 Tsudakoma Corp. Automatic picking conditions regulating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EP0415211A2 (de) * 1989-09-01 1991-03-06 Bayer Ag 3-Aryl-pyrrolidin-2,4-dion-derivate
EP0522846A1 (en) * 1991-07-09 1993-01-13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eft inserting in jet loom
DE4226693A1 (de) * 1991-08-12 1993-02-18 Nissan Motor Stroemungsduesen-webautoma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steuer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6168B2 (ja) * 1989-08-22 1999-05-31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2179A (en) * 1986-02-24 1988-03-22 Tsudakoma Corp. Automatic picking conditions regulating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EP0415211A2 (de) * 1989-09-01 1991-03-06 Bayer Ag 3-Aryl-pyrrolidin-2,4-dion-derivate
EP0522846A1 (en) * 1991-07-09 1993-01-13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eft inserting in jet loom
DE4226693A1 (de) * 1991-08-12 1993-02-18 Nissan Motor Stroemungsduesen-webautoma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steuer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28917A3 (en) 2004-08-25
JP4022136B2 (ja) 2007-12-12
CN1506510A (zh) 2004-06-23
EP1428917B1 (en) 2008-12-31
DE60325548D1 (de) 2009-02-12
JP2004190165A (ja) 2004-07-08
EP1428917A2 (en) 200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1512C (zh)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CN101503841B (zh) 织机的引纬状况显示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101671908B (zh) 织机的引纬状况显示方法
CN103820921B (zh) 用于显示空气喷射织机中的压缩空气流量的设备
CN1702215B (zh) 织机的投纬状况显示装置
CN102534953B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副喷嘴的喷射期间设定方法
US20040049310A1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content of defective weaving of a loom and display unit for displaying content of defective weaving of the loom
CA1149264A (en) Fluid weft insertion loom monitoring system
CN103820923A (zh) 用于设定空气喷射织机中的纬纱插入条件的设备
CN101671909B (zh) 织机的引纬状况显示方法
EP2045382A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of loom
US4549582A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severed fabric parts from a weaving machine
CN101824697B (zh) 多色引纬织机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方法
CN101440548A (zh) 喷气织机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的方法
EP2765229B1 (en) Air jet loom with a display device
GB1445962A (e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weaving loom
JP2013122107A (ja) 織機の緯入れ状況表示方法
US2609845A (en) Two-shuttle pick and pick shuttle changing loom
CN101838881A (zh) 多色引纬织机的引纬条件的设定方法
JPH0616950Y2 (ja)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空気貯蔵装置
JPH02127543A (ja) 多色織物用織機の緯入れ制御装置
JPH08284045A (ja) 織機の織付け方法と装置
JPH039220B2 (zh)
JP2657768B2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糸飛走状態検知装置
CN101994200A (zh)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