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7760C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7760C
CN100367760C CNB2005101247799A CN200510124779A CN100367760C CN 100367760 C CN100367760 C CN 100367760C CN B2005101247799 A CNB2005101247799 A CN B2005101247799A CN 200510124779 A CN200510124779 A CN 200510124779A CN 100367760 C CN100367760 C CN 10036776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compression
image
view data
irreversi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247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7229A (zh
Inventor
安达彻
原田浩介
田中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7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7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7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7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在通过存储复印功能将原稿复印输出多个部分的情况下,可以缩短第一复印时间,同时使复印输出的多个部分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全部同等。从扫描单元(13)每次依次读取一行的图像数据,在蓄积了不足一页原稿的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例如8行的图像数据)时,每次在压缩电路(265)中实施不可逆性压缩。然后,由该不可逆性压缩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被依次存储在图像存储器(262)或HDD(263)的存储区域中,然后在解压电路(266)中依次被解压。在打印装置(20),基于依次解压了的图像数据而依次进行图像形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特别涉及基于被存储在规定的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而在转印纸张(sheet)上形成图像,从而通过原稿的一次读取来执行多个部分的复印的、具备所谓存储复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第一方框图说明可以缩短第一部分的(最初的)复印物被排出为止的时间(以下称为‘第一复印时间’)的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参照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这里,图1是说明所述图像形成处理的方框图(引用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的图1)。
在图1中,1为扫描仪、2为打印机、3为操作面板、4为系统控制单元,该系统控制单元4包括:图像处理部4a、传输路径切换部4b、数据压缩部4c、图像存储器4d、数据解压部4e、数据传送部4f、本体控制部4g,并具有将扫描仪1读取的数据压缩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4d中的路径,以及不通过数据压缩部4c、数据解压部4e而对打印机2输出的路径而构成。由此,第一部分不通过数据压缩部4c以及数据解压部4e等而被打印,从而实现第一复印的高速化。
但是,在所述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的图像形成处理中,具有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中的路径和不通过数据压缩/解压部的对打印机输出的路径,第一部分不通过数据压缩/解压部而被打印,第二部分经过数据压缩/解压部被打印,因此在对数据压缩部使用了不可逆性压缩的情况下,产生第一部分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使第一部分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而对数据压缩部使用可逆性压缩,则由于压缩率比不可逆性压缩低,因此需要大容量的图像存储器,产生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在通过存储复印功能对原稿进行多个部分复印输出的情况下,可以缩短第一复印时间,同时使复印输出的多个部分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全部同等。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基于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可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实施所述原稿的多份复印,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数据压缩部,对读取不足原稿的第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时取得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图像数据存储部,将通过该图像数据压缩部依次实施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存储器或HDD等的存储部中;图像数据解压部,对通过该图像数据存储部依次存储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以及图像形成部,基于由该图像数据解压部解压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以及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被构成为并行动作。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基于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可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实施所述原稿的多份复印,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每次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所取得的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图像数据存储部,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图像数据解压部,将由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对由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的存储和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的解压的并行处理;以及图像形成部,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对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以及所述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并行动作。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原稿第一页的读取结束之前,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此外,由于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都基于解压被实施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而得到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解压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因此不会在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复印物之间产生图像质量差,换言之,由于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因此较理想。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对由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并行处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的存储和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的解压的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所述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以及所述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也可以构成为并行动作。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对存储部的被压缩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即并行处理),因此可以提高处理速度,并且进一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
此外,本发明应用于实现所谓复印存储功能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原稿的第一部分的复印的第一复印步骤具有: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对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第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所取得的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图像数据存储步骤,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对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存储步骤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以及图像形成步骤,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对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执行所述原稿的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的第二复印步骤具有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和所述图像形成步骤。
根据这样的方法,由于每当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被读取时,对该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此外,由于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都基于解压被实施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因此不会在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复印物之间产生图像质量差,换言之,由于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因此较理想。
另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的压缩处理格式之一,有JPEG格式的压缩处理(以下为JPEG压缩处理)。该JPEG压缩处理对读取的图像数据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并对该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后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一步实施可逆性压缩处理。根据本发明,如所述JPEG压缩处理那样,在采用了包含对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不可逆性压缩的处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和将通过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可逆性压缩的可逆性压缩处理而构成的压缩处理的图像形成处理或图像形成方法中,在对第一部分的原稿图像进行复印输出的情况下,在图像数据解压时仅实施作为将被实施了可逆性压缩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的处理的不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并省略作为将被可逆性压缩了的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的处理的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从而可以缩短所述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所花费的处理时间,并减轻处理负担。
这里,作为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具体例子,举出依次执行YUV变换处理、DCT变换处理以及量化处理的例子。此外,作为所述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具体例子,列举霍夫曼编码处理。此外,作为所述不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的具体例,列举依次执行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的例子。此外,作为所述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的具体例子,列举霍夫曼解码处理。
此时,可考虑在所述图像形成方法的所述第一复印步骤中的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依次执行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以及RGB变换处理,在所述第二复印步骤中的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依次执行霍夫曼解码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以及RGB变换处理。由此,在所述第一复印步骤中的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中,可以缩短所述霍夫曼解码处理所花费的处理时间,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复印时间。
此外,本发明可以作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方法中的各步骤的图像形成程序来获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缩短第一复印时间的现有技术(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一部分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二部分以后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其它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其它例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其它概略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其它例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处理步骤的其它例的时序图。
图12是说明读取的图像数据的一个单位的图。
图13A是说明通过由控制部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B是说明通过由图像处理控制部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A是说明一例压缩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B是说明一例第一部分的解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C是说明一例第二部分以后的解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以供本发明的理解。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不具备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性质。
这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表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5是说明通过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5是用于说明通过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6是用于说明通过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8是用于说明通过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例的方框图,图10是用于说明通过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11是用于说明通过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图12是说明被读取的图像数据的一个单位的图,图13A是说明通过由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100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3B是说明通过由所述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复印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4A是说明一例压缩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4B是说明一例第一部分的解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14C是说明一例第二部分以后的解压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使用图2的正视图以及图3的方框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的概略结构以及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打印单元12、连接到该打印单元12的上侧的中继输送单元18、扫描单元13以及自动原稿输送单元14、连接到打印单元12的下侧的纸张供给单元16、连接到打印机组件12的一侧部分的反转输送单元11、配置在另一侧部分的纸张后处理单元15。
此外,在扫描单元13的上面设有操作显示部19(参照图3),扫描单元13和配置在该扫描单元13的上侧的自动原稿输送单元14由系统机架(rack)17支承,并配置在打印单元12以及纸张后处理单元15的上侧。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控制部的控制部100,该控制部100经由系统总线103连接到系统存储器101以及操作显示部19等各结构装置。控制部100根据系统存储器101中存储的控制程序而对装置各部分进行控制,使成为控制对象的规定的数据或从操作显示部19输入的数据(例如,复印部分数等印刷条件数据)等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101中,并执行各种处理。
所述操作显示部19例如由触摸面板构成。该操作显示部19中,通过由控制部100控制,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动作状态或对于用户的输入指示信息等的显示面板、用户观看该显示面板同时输入数字的情况下操作的数字键(ten key)、以及在由图像形成装置10开始纸张输送以及图像形成的处理的情况下操作的开始键等。此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有在适当的定时体现的各种功能键。
如图2所示,扫描单元13通过以规定的速度沿原稿载置台30移动具有透光性的原稿载置台39上载置的原稿的扫描单元31,将原稿图像的主扫描方向(对于扫描单元31的移动方向垂直方向)的每一行依次向副扫描方向(扫描单元31的移动方向)曝光以及扫描,然后将来自所述原稿的反射光用多个反射镜32以及成像透镜33等光学部件进行导光,并在光电变换元件34上成像。这样,扫描单元13以规定的分辨率按每一行读取原稿的图像,将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变换为作为电信号的RGB格式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按每一行依次输入打印单元12。
自动原稿输送单元14被配置为可覆盖原稿载置台30,并包括原稿输送部41,将由用户载置在原稿载置托盘40上的原稿向原稿载置台30上输送,并将扫描后的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42。此外,构成为以装置里侧作为支点向上方转动并露出原稿载置台30,以便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将原稿载置在原稿载置台30上。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自动原稿输送单元14自动地将纸张状的原稿输送到扫描单元13并载置在原稿载置台30上,具有按每一张依次曝光以及扫描从而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自动读取功能和读取用户以手动方式载置到原稿载置台30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手动读取功能。
此外,所述自动原稿输送单元14中设有检测被输送到所述扫描单元13的原稿的终端的用纸检测传感器300和检测有无载置到所述原稿载置托盘40上的原稿的用纸检测传感器301。另外,所述用纸检测传感器300、301例如由光学传感器等构成。
打印单元12在所述打印单元12的大致中央部内置有具有鼓状的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的打印装置20,在所述打印单元12的下部内置有纸张供给部21。所述纸张供给部21具有容纳一张或多张纸张的纸张容纳托盘210和将纸张容纳托盘210中容纳的纸张每次对打印装置20供给一张的给纸部211。此外,所述纸张供给部21中可插拔地设有在用户补给纸张的情况下可以拔出纸张容纳托盘210。该纸张容纳托盘210中例如容纳有可在双面印刷并且不具有表里的属性的普通纸。在所述打印单元12中,还包括纸张接受口27,用于接受从纸张供给单元16供给的纸张。
纸张供给单元16具有三个纸张供给部61、62、63。这些纸张供给部61、62、63具有容纳一张或多张纸张的纸张容纳托盘610、620、630和每次从纸张接受口27将该纸张容纳托盘610、620、630中容纳的纸张对打印装置20供给一张的给纸部611、621、631。此外,在用户补给纸张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拔出纸张容纳托盘610、620、630而将纸张容纳托盘610、620、630可插拔地设置。纸张容纳托盘610例如表面朝上地容纳可两面印刷、并在表面上具有信头的特殊纸张。纸张容纳托盘620例如容纳有尺寸比纸张容纳托盘210中容纳的普通纸大的普通纸。纸张容纳托盘630中例如表面朝上地容纳有可两面印刷、并具有冲孔、冲孔位于左侧的面为表面的特殊纸张。
所述打印单元12在与打印装置20相邻的位置具有光扫描部22。在所述光扫描部22的上部设有使用对图像形成处理进行控制的存取控制单元(PCU)基板而构成的图像处理控制部242。通过由控制部100(参照图3)控制,由所述扫描单元13读取并被变换的RGB格式的图像数据被一次一行地输入所述打印单元12,则被输入的图像数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临时存储在未图示的缓冲器中,直到蓄积了N行的图像数据为止。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在图像处理部25、打印装置20以及压缩解压部260之间执行N行的图像数据的传送处理之外,还进行各种控制处理。这里,所述图像处理部25包括图像控制单元(ICU)基板,用于对从压缩解压部260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处理,并将该图像数据由光扫描部22作为静电潜像扫描并记录在感光体200上。另外,后面详细叙述所述压缩解压部260。
在本实施方式,如前所述,说明了将N行的图像数据(相当于不足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作为一单位处理,并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依次将N行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所述压缩解压部260的例子,但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将8行作为一单位的图像处理。这里,一行是指原稿图像的主扫描方向一条的图像(参照图12)。
供给/输送控制部102(参照图3)被控制部100控制,进行旋转驱动各部分包括的供给部件(给纸部211、611、621、631)、输送部件以及反转部件(后述的输送辊110、57以及送入送出辊28、33等)、以及输送目的地切换部件(后述的门251、81等)的处理或切换处理。
通过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的输送部211、611、621、631对打印装置20供给纸张,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时,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并旋转驱动,将在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之间供给的纸张向打印装置20的上部输送,同时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控制的光扫描部22在感光体200的周面上形成根据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被显像而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通过转印体203被转印到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之间供给的纸张上。即,该纸张在与感光体200接触的面上形成图像。
打印装置20的上部设有定影部23。所述定影部23被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并旋转驱动,并依次接受从打印装置20输送来的纸张(形成了图像的纸张),并将转印到该纸张上的显影剂加热。通过该加热将图像定影在纸张上之后,将该纸张向定影部23的上部输送。此外,通过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的给纸部211、611、621、631对打印装置20供给了纸张的情况下,不在该纸张上形成图像时,进行空输送。在该情况下,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并旋转驱动,将感光体200和转印体203之间供给的纸张输送到打印装置20的上部。定影部23被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并旋转驱动,并依次接受从打印装置20传送来的纸张(未形成图像的纸张),将该纸张向定影部23的上部输送。
闸门251配置在定影部23的上侧。如纸张被从定影部23输送到所述闸门251,则所述闸门251被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所述闸门251被切换,以便所述纸张被从打印单元12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由此,向定影部23的上部输送的纸张与闸门251抵接之后,将该纸张向用于向中继输送单元18送出的送入送出辊28引导。
送入送出辊28设在打印单元12和中继输送单元18之间。该送入送出辊28通过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可向正向以及反向旋转。在向正向旋转的情况下,将纸张从打印单元12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在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将纸张从中继输送单元18向打印单元12输送。供给/输送控制部102在将纸张反转的情况下,使送入送出辊28向正向或反向旋转,在不反转的情况下,仅正向旋转。
在纸张通过送入送出辊28从中继输送单元18向打印单元12送入的情况下,闸门251被切换,以便所述纸张被输送到反转输送单元11。因此,所述纸张通过闸门251被引导向用于将该纸张输送到反转输送单元11的输送辊110。
中继输送单元18在与送入送出辊28相邻的位置具有闸闸门81。在纸张被从打印单元12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的情况下,在不使所述纸张反转时,所述闸闸门81被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并被切换,以便所述纸张被输送到纸张后处理单元15。因此,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的纸张通过闸闸门81被引导向中继输送单元18的下部,接着,被引导到用于将该纸张输送到纸张后处理单元15的输送辊110。
此外,中继输送单元18包括配置在该中继输送单元18的上部的送入送出辊83和配置在该中继输送单元18的上面的反转用托盘82。在纸张被从打印单元12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的情况下,在将所述纸张反转时,闸门81被切换,以便所述纸张被从中继输送单元18内部向反转用托盘82输送。因此,向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的纸张在与闸门81抵接之后,被引导向用于将该纸张向反转用托盘82输送的送入送出辊83。
送入送出辊83通过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可以向正向以及反向旋转。所述送入送出辊83在向正向旋转的情况下,将纸张从送入送出辊28经由中继输送单元18内部(闸门81)向反转用托盘82输送,在向反向旋转的情况下,从反转用托盘82经由闸门81向送入送出辊28输送。供给/输送控制部102在将纸张反转的情况下,首先,将送入送出辊83向正向旋转,并将纸张向反转用托盘82运输,接着,将送入送出辊28向反向旋转,并将反转用托盘82上的纸张向中继输送单元18内部输送。
反转输送单元11在内部包括输送辊110。通过反向旋转的送入送出辊28而通过门251向反转输送单元11输送的纸张通过输送辊110而通过反转输送单元11内部,被向打印单元12输送,进而向打印装置20输送。
供给/输送控制部102在纸张被反转了的情况下(例如,在反转输送单元11设置检测纸张的纸张检测部件,该纸张检测部件检测出纸张的情况下),对该纸张的反转次数(该情况下,为纸张的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101中。
纸张后处理单元15具有对纸张实施后处理(例如装订处理)的功能。纸张后处理单元15在该纸张后处理单元15和中继输送单元18之间具有送入辊50,该送入辊50由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控制,将从中继输送单元18输送的纸张向纸张后处理单元15内部送入。
此外,纸张后处理单元15包括门52。供给/输送控制部102根据用户使用操作显示部19输入的条件切换门52。例如,在对纸张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切换门52,以便向纸张后处理单元15内部运送的纸张被向运送辊57运送,在不进行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切换门52,以便所述纸张被向排出辊53输送。
此外,纸张后处理单元15将用于排出形成了图像的纸张的纸张排出托盘56、59突出配置在装置外部。此外,包括用于对纸张排出托盘56排出纸张的排出辊53。向排出辊53输送的纸张通过该排出辊53向纸张排出托盘56排出。向输送辊57输送的纸张在由装订处理部58实施了装订处理之后,被向纸张排出托盘59排出。
装订处理部58包括:装订托盘、用于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对齐纸张的调整板、用于输送装订托盘上的纸张的辊/带对输送部件、用于在装订托盘上对齐纸张端部的定位用导向装置、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机、以及用于将装订处理后的纸张引导到排出辊的排出用导向装置,通过该排出辊将装订处理后的纸张向纸张排出托盘59排出。被引导到装订处理部58的装订托盘上的纸张的输送方向端部与辊/带对输送部件接触,通过该辊/带对输送部件被定位到定位用导向装置上。此外,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纸张端部通过调整板对齐。规定张数的纸张被堆积到装订托盘上的情况下,通过装订机实施装订处理。
接着,使用图4的方框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扫描单元13、图像处理部25、打印装置20、以及后述的压缩解压部260。
如图所示,所述压缩解压部260包括:压缩电路265(图像数据压缩部的一例)、解压电路266(图像数据解压部的一例)、图像存储器262(存储部的一例)、HDD263(存储部的其它例)。这些构成要素互相经由数据总线等可通信地连接,相互间的数据的通信由包含总线控制器等的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控制。
所述压缩电路265以及解压电路266都是LSI或VLSI等集成电路。其中,所述压缩电路265对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对依次输入该压缩电路265的8行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具体来说,相当于进行JPEG格式的图像压缩处理。另一方面,所述解压电路266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对从所述压缩电路265传送的8行的压缩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按其传送顺序依次进行解压。另外,由于所述压缩电路265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因此由所述解压电路266解压的图像数据不是严密地成为完全复原为压缩前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
所述图像存储器262是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Memory)等半导体存储器。该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被适当分割为执行通过所述压缩电路265以及解压电路266的压缩、解压时的作业区域和临时存储并保管压缩后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域。另外,所述压缩电路265以及解压电路266自身包含有成为执行压缩、解压的作业区域的内部存储器的情况下,当然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全部用于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的临时保管。
所述HDD263用于补充图像存储器262的所述存储区域,仅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则无法存储完的数据存储在HDD263的存储区域。当然,也可以是不使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而直接将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存储在所述HDD263中的结构,但从数据的存储处理速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
这样,由于构成本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处理系统,例如,在对多页的原稿进行多个部分打印的情况下,第一页的原稿的读取通过所述扫描单元13开始,通过该扫描单元13从第一页的前端每次一行依次读取的一行的图像数据被依次输入所述打印单元12。在打印单元12中,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存储该依次输入的一行图像数据作为8行的图像数据,然后所述8行的图像数据被传送到压缩解压部260的所述压缩电路265。
然后,在所述压缩电路265中,依次对8行的图像数据进行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之后,压缩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被依次存储到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然后,依次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中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依次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在该解压电路266中解压为原来的8行的图像数据(但不是完全被复原了的图像数据)之后,被传送到所述图像处理部25。在该图像处理部25中,将被解压的8行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可由所述打印装置20打字的YMCK格式的打字数据并传送到打印装置20。
这样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存储、解压、传送处理与从图4的时钟发生器35输出所述各部的时钟信号(CLK)同步被执行。这样,由于不足一页的8行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存储、解压被依次进行,因此在最初的第一页的原稿的图像被全部读取之前开始图像处理,因此可以有效地缩短第一复印时间。此外,与所述现有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不同,由于对第一部分的图像数据也进行压缩、解压处理,因此在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之间也不产生图像质量差。
这里,参照图3以及图4,并使用图5以及图6的时序图来说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的复印处理(copy)的步骤。
另外,如前所述,扫描单元13、压缩解压部260、图像处理部25、打印装置20与所述时钟发生器35发生的时钟同步动作,但该时钟的频率(即时钟频率)根据将由所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8行作为一个单位的每个图像单位的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处理还有打印处理的各处理所需的处理时间,或读取8行的图像数据所需的所述扫描单元13的读取速度、时间等而预先设定。
首先,使用图5说明进行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的情况。用户如按下所述操作显示部19的开始键,则通过控制部100是扫描单元13动作,从而通过自动或手动载置到所述原稿台30上的一张原稿被曝光以及扫描,在图5中的T1的时刻,原稿的第一部分的最初的页的图像被每次读取一行。读取的图像数据以8行的图像数据P(1)为一单位,在其读取结束的T2的时刻,通过所述控制部100(图3)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图3)发送到所述压缩解压部260的压缩电路265。
在所述压缩电路265,传送的图像数据P(1)从T2的时刻开始被压缩处理,然后被压缩了的压缩图像数据P(1)在T3的时刻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传送到图像存储部262,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存储在图像存储器262中。另外,进行该存储处理时的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相当于图像数据存储部。
之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262中后,立即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存储的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在T4的时刻被读取,并被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然后,被传送到该解压电路266的压缩图像数据P(1)在T5的时刻由该解压电路266解压,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在T6的时刻被传送到图像处理部25,并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之后,在T7的时刻被传送到打印装置20。然后,在所述打印装置20中,基于被解压了的压缩图像数据P(1)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在图5中的T2的时刻对由所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图像数据P(2)、还有在T3、T4、…的各时刻读取的各图像数据P(3)、P(4)、…也依次进行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从原稿的第一部分的最初的页的图像数据P(1)到该最初的页的最终的图像数据P(m)为止依次反复进行。从而,例如在T6的时刻,通过所述压缩电路265的图像数据P(5)的压缩处理、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的图像数据P(4)的存储处理、通过所述解压电路266的图像数据P(2)的解压处理被并行进行。即,所述压缩电路265、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和所述解压电路266并行动作。另外,在原稿为多页的情况下,对所有的页(page)执行所述一连串的处理。
与经过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来进行原稿的第一部分的图像形成,从而全部读取原稿的第一部分(或第一页)的图像之后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的现有技术相比,每次读取不足原稿第一页的规定的部分(这里为相当于8行的部分)时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
接着,使用图6说明进行第二部分的复印处理的情况。首先,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在图6中的T1的时刻读取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中存储的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然后,被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然后,被传送到该解压电路266的压缩图像数据P(1)在T2的时刻由解压电路266解压,然后压缩图像数据P(1)在T3的时刻被传送到图像处理部25,在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之后,在T4的时刻被传送到打印装置20。
在图6中的T2的时刻对从图像存储器262读取的图像数据P(2)、还有在T3、T4、…的各时刻读取的各图像数据P(3)、P(4)、…也依次进行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从原稿的第二部分的最初的页的图像数据P(1)到该最初的页的最终的图像数据P(m)为止依次反复进行。另外,对于第三部分以后也同样进行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
这样,在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的图像形成中,由于不需要通过所述扫描单元13的读取处理,因此可以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实现该图像的多个部分的复印。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的复印物都基于在实施了一次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之后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解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因此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不同,尽管对图像数据实施了压缩率高的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也可以使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
(实施例1)
接着,使用图7以及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这里,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图8是说明通过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时序图。另外,对于与所述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处理系统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包括扫描单元13、压缩解压部260a、图像处理部25、打印装置20。这里,压缩解压部269a与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压缩解压部260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但与实施方式中的压缩解压部260不同之处在于对通过所述压缩电路265进行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并列进行通过作为图像数据存储部起作用的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进行的存储处理和通过所述解压电路266进行的解压处理。另外,这样,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通过将由压缩电路265压缩了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传送到所述图像存储器262,同时也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从而实现所述存储处理以及所述解压处理的并行处理。进行这样的传送处理的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相当于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
这里,参照图3以及图7,使用图8的时序图说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的步骤。
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然后,在图8的T1时刻读取的8行的图像数据P(1)在T2的时刻由所述控制部100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传送到所述压缩电路265,然后,在该压缩电路265中进行所述图像数据P(1)的压缩处理。
接着,在图8中的T3时刻,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被传送到图像存储器262,并存储在该图像存储器262中。与该存储处理并行,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在所述T3的时刻将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并由该解压电路266执行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的解压处理。
然后,由所述解压电路266解压的图像数据P(1)在T4的时刻被输送到图像处理部25,在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之后,在T5的时刻被传送到打印装置20。然后,在所述打印装置20中,基于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
另外,对于第二部分的复印处理,由于以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步骤执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这里,例如图7所示,传真装置36等外部装置共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等的存储装置的情况下,所述传真装置36对所述图像存储器262进行存取期间,所述压缩电路265和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之间的传送、所述解压电路266和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之间的传送停滞,其结果,直到打印装置20中的打字开始之前的第一复印时间恐怕延长,在本实施例1中,通过进行所述一连串的处理,在第一部分的复印中,不发生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向解压电路266的图像数据的传送处理,进而由于对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图像压缩数据的存储处理和所述解压电路266的解压处理被并行处理,因此可以提高处理速度,并且实现所述第一复印时间的进一步缩短,所以没有任何问题。
(实施例2)
接着,使用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这里,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处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图10是说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顺序的时序图,图11是说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一例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处理步骤的时序图。
作为由所述压缩电路265执行的不可逆性压缩,考虑使用作为不可逆性压缩解压处理的代表性的压缩解压方式的JPEG格式的图像压缩处理的情况。如分解该JPEG格式的数据的压缩处理,则可分为将从扫描单元13发送来的RGB图像数据变换为YUV图像数据的YUV变换处理、将通过该YUV变换处理变换的YUV图像数据变换为频率分量的离散余弦变换(DCT/DiscreteCosine Transform)处理、在该DCT变换处理后对图像数据进行量化的量化处理、然后通过根据码的出现率改变码长从而压缩数据量的霍夫曼编码处理的四个处理。从而,,所述压缩电路265具有进行所述YUV变换处理的YUV变换电路265a、进行所述DCT变换处理的DCT变换电路265b、进行所述量化处理的量化电路265c、进行所述霍夫曼编码处理的霍夫曼编码电路265d。此外,所述解压电路266具有进行霍夫曼解码处理的霍夫曼解码电路266a、进行去量化处理的去量化电路266b、进行DCT逆变换处理的DCT逆变换电路266c、进行将YUV图像数据变换为RGB图像数据的RGB变换处理的RGB变换电路266d。
所述JEPG格式的数据压缩处理中包含的各处理中,所述DCT变换处理以及所述量化处理都是不能将处理后的数据复原为处理前的数据的不可逆性压缩处理,所述霍夫曼编码处理是可逆性压缩处理。从而,JPEG格式的压缩处理是指对输入的图像数据临时进行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然后通过对由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可逆性压缩处理,从而对图像数据进行不可逆性压缩的处理。
另外,将通过所述JPEG格式的数据的压缩处理压缩了的压缩图像解压的解压处理可以通过与压缩处理相反的步骤进行,即,可以通过以如下顺序进行霍夫曼解码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来执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对传送到所述压缩电路265的图像数据以如下的顺序进行所述YUV变换处理、DCT变换处理、量化处理。然后,对于被量子化了的图像数据(量子化图像数据)进一步并行执行进行所述霍夫曼编码的霍夫曼编码处理、和将同一量子化图像数据解压的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
这里,参照图3以及图9,使用图10以及图11的时序图说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系统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第一部分的复印处理(copy)的步骤的一例。
与所述实施例1相同,在图10中的T1的时刻读取的8行的图像数据P(1)然后在T2的时刻由所述控制部100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传送到所述压缩电路265。
在所述压缩电路265,输入的8行的图像数据P(1)依次经过所述YUV变换电路265a、所述DCT变换电路265b、所述量化电路265c而被可逆性压缩。
所述被进行了不可逆性压缩的图像数据然后在T3的时刻分别被传送到霍夫曼编码电路265d以及解压电路266(的量化电路266b),在所述霍夫曼编码电路265d中执行霍夫曼编码处理,在所述解压电路266中,在去量化电路266b中执行去量化处理,在所述DCT逆变换电路266c中执行DCT逆变换处理,在所述RGB变换电路266d中执行RGB变换处理。
在所述T3的时刻,进行霍夫曼编码处理而完全进行了JPEG压缩的图像数据P(1)然后在T4的时刻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传送到图像存储器262,并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中。
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T3的时刻并行处理,经过量化电路266b、DCT逆变换电路266c、RGB变换电路266d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然后在T4的时刻被传送到图像处理部25,在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之后,在T5的时刻被传送到打印装置20。然后,在所述打印装置20中,基于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从原稿的第一部分的最初的页的图像数据P(1)到该最初的也的最终的图像数据P(m)位置为止被反复进行。
这样,在复印输出第一部分的原稿的情况下,仅通过对读取了的图像数据实施对于实施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YUV变换处理、DCT变换处理、量化处理)的图像数据的不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缩短所述霍夫曼解码处理花费的处理时间而实现第一复印时间的缩短。此外,由于仅在复印输出第一部分的原稿的情况下,省略霍夫曼编码处理,因此可以提高这部分的动作时钟,实现高速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11说明进行第二部分的复印处理的情况。首先,在图11中的T1的时刻,通过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读取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中的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然后在T2的时刻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在该解压电路266中,首先通过所述霍夫曼解码电路266a对所述压缩图像数据P(1)进行霍夫曼解码处理。然后,被进行了霍夫曼解码处理的图像数据在T3的时刻被传送到去量化电路266b,经过去量化电路266b、DCT逆变换电路266c、RGB变换电路266d而解压为压缩前的图像数据。该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然后在T4的时刻被传送到图像处理部25,在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之后,在T5的时刻被传送到打印装置20。然后,在所述打印装置20中,基于被解压了的图像数据P(1)进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处理。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从原稿的第一部分的最初的页的图像数据P(1)到该最初的页的最终的图像数据P(m)为止被反复进行。
(实施例3)
接着,使用图13A以及图13B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图像形成装置由于与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因此对于与该图像形成装置10相同的构成元件赋予相同标号来使用,并省略其说明。本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复印处理中,由所述控制部100以及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的处理内容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不同。以下,详细说明这一点。
这里,图13A以及图13B是说明由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100以及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的存储复印功能进行的复印处理的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图中的S101、S102…以及S201、S202…表示所述控制部100以及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各自中的处理步骤(step)的号码。
首先,使用图13A说明在该复印处理中由所述控制部100执行的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101~步骤S109)。
在步骤S101的处理,由所述控制部100判断是否由用户操作所述操作显示部19的开始键、即是否指示了复印的开始。这里,如判断为操作了所述操作显示部19的开始键(步骤S101的“是”侧),则复印开始标记(flag)F被设定为‘1’(步骤S102),表示所述原稿中的读取完毕行数的计数值T被初始化(T=0)(步骤S103)。这里,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是所述系统存储器101内的标记寄存器(未图示)中设置的标记,表示是否指示了复印的开始。另外,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中‘1’表示指示了复印的开始,‘0’表示未指示复印的开始或复印的结束。此外,所述计数值T存储在所述系统存储器101内,在由所述控制部100执行的后述的步骤S106的处理中,伴随由所述扫描单元13读取的图像的每一行的传送而增加计数(count up)。另外,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以及所述行计数值T可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参照。
接着,在步骤S104中,由所述控制部100对所述扫描单元13指示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开始。由此,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通过所述扫描单元13,第一张的原稿曝光以及被扫描,从而该原稿上的图像每次被读取一行。这里读取的每一行的图像数据由所述控制部100传送到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并被存储(步骤S105)。伴随于此,所述计数值T由所述控制部100增加计数(T=T+1)(步骤S106)。反复进行该步骤S105以及步骤S106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107中由所述控制部100判断未所述原稿的一张图像的读取结束了为止。另外,所述步骤S107中的通过所述控制部100的判断基于所述用纸检测传感器300的检测结果进行。
另一方面,在所述步骤S107中,如判断为原稿一张图像的读取结束了,则处理转移到步骤S108,并判断是否剩余有要复印的原稿。这里,基于所述用纸检测传感器301的检测结果进行要复印的原稿的剩余的判断。这里,如判断为剩余有所述原稿(步骤S108的“是”侧),则处理返回所述步骤S103,并再次执行接着该步骤S108的处理。另一方面,如判断为没有剩余所述原稿(步骤S108的“否”侧),则在步骤S109中在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下降之后(F=0),该控制部100的处理结束。
接着,说明在该复印处理中与由所述控制部100执行的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101~步骤S109)并行由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的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1~S208)。
首先,使用图13B说明执行原稿的第一部分的复印的步骤。在步骤S201的处理中,由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判断是否确立了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即是否指示了复印的开始。这里,如判断为确立了所述复印开始标记F(步骤S201的“是”侧),则处理进至步骤S202。然后,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依次执行(逐次处理)以下的步骤S202~步骤S206为止的处理(步骤)。
在步骤S202的处理,判断由所述控制部100计数了的所述行计数值T是否为8的倍数。这里,在判断为所述行计数值T不是8的倍数期间,反复进行所述步骤S202的判断,如判断为所述计数值是8的倍数(步骤S202的“是”侧),则处理进至步骤S203。另外,假设在尽管原稿一张的读取结束了,但所述计数值T不是8的倍数的情况下,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对不足8行的该图像数据附加不足部分的空白的图像数据,从而生成8行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203,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工作区域中的8行的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相当于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具体来说,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工作区域中的8行的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读取,并传送到所述压缩电路265,从而由所述压缩电路265执行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这里,所述压缩处理是指至少包含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处理。另外,所述压缩处理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进行,该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该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
在所述步骤S203中,由所述压缩电路265压缩了的图像数据在接着的步骤S204中,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存储在该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相当于图像数据存储步骤)。另外,由于此时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的所述图像数据被删除,因此该作业区域可在下面的压缩处理中利用。
在步骤S205,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由所述压缩电路265压缩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相当于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具体来说,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读取由所述压缩电路265压缩了的所述图像数据,并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从而由该解压电路266执行该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另外,所述解压处理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工作区域内进行,该解压后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该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
在步骤S206,执行在所述步骤S205中由所述解压电路266解压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当于图像形成步骤)。具体来说,在所述步骤S205中,由所述解压电路266解压了的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传送的所述图像处理部25。由此,在所述图像处理部25,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变换处理,在所述打印装置20,基于由所述图像处理部25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的所述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打印输出)图像。
然后,在步骤S207中,在判断为原稿的一页的输出结束了为止,即在从由所述扫描单元13依次读取的原稿的最初的图像数据到最终的图像数据为止,依次反复进行所述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2~步骤S206)。这里,原稿一张的输出是否结束的判断,例如通过对输出的图像的行数进行计数来进行。具体来说,在以600dpi执行A4尺寸的原稿的复印的情况下,由于该原稿的短边的长度为210mm,因此成为210mm/25.4mm×6004960行,所以只要对输出的行数进行计数,以该计数值达到4960行为条件,判断为原稿一张的输出结束了就可以。
另外,在原该为多页的情况下,对所有的页(page)执行所述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2~步骤S207)。即,到原稿的最终页为止,所述步骤S202~步骤S207为止的一连串的处理执行与原稿张数相同的处理次数。
与经过这样的一连串的处理来进行原稿的第一部分的图像形成,从而全部读取原稿的第一部分(或第一页)的图像之后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的现有技术相比,每次读取不足原稿第一页的规定的部分(这里为相当于8行的部分)时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
接着,使用图13B说明执行所述原稿的第二部分的复印的步骤。
在所述步骤S207中如判断为原稿一张的输出结束了,则在接着的步骤S208中,判断输出张数是否达到了由用户预先设定的复印部分数。这里,如判断为输出张数未达到复印复印部分数(步骤S208的“否”侧),则处理转移到步骤S209。另外,在判断未输出部分达到了复印部分数的情况下,该图像处理控制部242的处理结束。
在所述步骤S209,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执行由所述压缩电路265压缩了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相当于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具体来说,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读取由所述压缩电路265压缩了的所述图像数据,并传送到所述解压电路266,从而通过该解压电路266执行该图像数据的解压处理。另外,所述解压处理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进行,该解压后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该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
然后,在步骤S210,执行在所述步骤S209中由所述解压电路266解压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当于图像形成步骤)。具体来说,在所述步骤S209中由所述解压步骤266解压了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传送到所述图像处理部25。由此,在所述图像处理部25中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变换处理,在所述打印装置20中,基于由所述图像处理部25进行了规定的变换处理的所述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打印输出)图像。
然后,在步骤S211中,在判断未原稿一部分的输出结束了为止,即从原稿的最初的图像数据到最终的图像数据为止依次重复执行所述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9~步骤S210)。另外,对于第三部分以后也同样进行该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9~步骤S211),在所述步骤S208中判断未复印张数的输出结束了的时刻,结束该图像处理控制部242的处理。
这样,在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的图像形成中,由于不需要通过所述扫描单元13的读取处理,因此通过一次读取原稿可以实现该原稿的多部分的复印。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都基于在实施了一次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之后被解压的图像数据(解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尽管对图像数据实施压缩率高的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也与图1所示的所述现有技术(例如,参照特开平9-224106号公报)不同,可以使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
另外,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所述压缩电路265以及所述解压电路266可以由将它们集成化了的DSP等集成电路构成,在该情况下,在该DSP等集成电路中,由运算部执行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程序的所述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
(实施例4)
这里,在所述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考虑通过所述压缩电路265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控制,作为由该压缩电路265执行的压缩处理,使用作为不可逆性压缩解压处理的代表性的压缩解压格式的JPEG格式的图像压缩处理的情况。另外,所述控制部100侧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3中说明的处理(参照图13A)同样,因此这里省略说明。此外,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侧的处理与上述实施例3中说明的处理(参照图13B)相比,所述压缩处理(步骤S203)以及所述解压处理(步骤S205、步骤S209)中的处理内容如后述那样有所不同,其它的处理同样,因此这里省略对于该同样的处理的说明。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14A的流程图所示,在所述压缩处理(步骤S203)中,将从所述扫描单元13发送来的RGB图像数据变换为YUV图像数据的YUV变换处理(步骤S203a),将通过该YUV变换处理变换的YUV图像数据变换为频率分量的离散余弦变换(DCT/DiscreteCosine Transform)处理(步骤S203b)、将该量子化了的图像数据临时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的存储处理(步骤S203d)、与所述存储处理大致并行或者在该存储处理后根据码的出现率改变码长从而压缩所述被量子化的图像数据的数据量的霍夫曼编码处理(步骤S203e)。另外,如前所述,所述JPEG方式的数据的压缩处理中包含的各处理中,所述DCT变换处理以及所述量化处理都是不能将处理后的数据复原为原来的数据的不可逆性压缩处理,所述霍夫曼编码处理为可逆性压缩处理。
而且,在有关第一部分的复印的所述解压处理(步骤S205),如图14B所示,通过所述解压电路266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控制,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读取由所述量化处理(步骤S203c)量子化的图像数据(步骤S205a),并对该图像数据执行经过量化处理(步骤S205b)、DCT逆变换处理(步骤S205c)、RGB变换处理(步骤S205d)的处理。另外,所述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205a~步骤S205d)结束后,由所述存储处理(步骤S203d)存储的量子化后的图像数据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删除(步骤S205e)。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在所述步骤S203中实施了包含所述霍夫曼编码处理(步骤S203e)的压缩处理的图像数据在所述步骤S204(参照图13B)中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内。
然后,在与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有关的所述解压处理(步骤S209),如图14C所示,通过所述解压电路266由所述图像处理控制部242控制,从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内读取通过所述霍夫曼编码处理(步骤S203e)实施了霍夫曼编码处理的图像数据(步骤S205f),并对该图像数据执行经过霍夫曼解码处理(步骤S205g)、所述去量化处理(步骤S205b)、所述DCT逆变换处理(步骤S205c)、所述RGB变换处理(步骤S205d)的处理。
这样,在第一部分的复印时,仅对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作业区域内的霍夫曼编码处理前的图像数据实施不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在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时,对存储在所述图像存储器262的存储区域内的霍夫曼编码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实施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霍夫曼编码处理)、不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RGB变换处理)。
即,在本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复印处理,在第一部分的复印的解压处理(步骤S205)中,由于省略所述可逆性数据解压处理(霍夫曼编码处理、步骤S205g),因此可以缩短第一复印时间。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每当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时,由于对该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进行压缩、存储、解压、图像形成的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所述第一复印时间。
此外,第一部分的复印物和第二部分以后的复印物都基于通过被实施了不可逆性压缩处理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被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因此不会在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的复印物之间产生图像质量差,换言之,存储复印输出的所有的复印物的图像质量相同,较理想。
进而,如本发明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那样,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以及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并行地动作,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复印时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基于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可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实施所述原稿的多份复印,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每次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所取得的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
图像数据存储部,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图像数据解压部,将由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以及
图像形成部,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对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
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以及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并行动作。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基于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可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实施所述原稿的多份复印,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每次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所取得的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
图像数据存储部,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
图像数据解压部,将由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
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对由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的存储和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的解压的并行处理;以及
图像形成部,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部对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
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以及所述存储解压并行处理部并行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图像数据压缩部包含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以及通过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进一步可逆压缩的可逆性压缩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依次执行YUV变换处理、DCT变换处理以及量化处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可逆性压缩处理是霍夫曼编码处理。
6.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基于存储在存储部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从而通过一次读取原稿来执行将所述原稿进行多份复印,其特征在于,
执行将所述原稿进行第一份复印的第一复印步骤具有:
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对每次读取不足所述原稿的一页的规定的部分所取得的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至少依次实施不可逆性压缩处理;图像数据存储步骤,将通过所述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而得到的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将由所述图像数据存储步骤依次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进行解压;以及图像形成步骤,基于通过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将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依次解压而得到的解压图像数据,在纸张上依次形成图像,
执行将所述原稿进行第二份以后的复印的第二复印步骤具有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和所述图像形成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图像数据压缩步骤包含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以及通过对所述规定的部分的图像数据依次实施所述不可逆性压缩而得到的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图像数据进一步进行可逆压缩的可逆性压缩处理。
8.如权利要求6和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不可逆性压缩处理依次执行YUV变换处理、DCT变换处理以及量化处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可逆性压缩处理是霍夫曼编码处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复印步骤中的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依次执行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以及RGB变换处理,
所述第二复印步骤中的所述图像数据解压步骤依次执行霍夫曼解码处理、去量化处理、DCT逆变换处理以及RGB变换处理。
CNB2005101247799A 2004-11-16 2005-11-15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7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2152/04 2004-11-16
JP2004332152 2004-11-16
JP208218/05 2005-07-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7229A CN1777229A (zh) 2006-05-24
CN100367760C true CN100367760C (zh) 2008-02-06

Family

ID=3676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477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760C (zh) 2004-11-16 2005-11-15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776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2727A (ja) * 2007-01-15 2008-07-24 Ricoh Co Ltd 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4904235B2 (ja) * 2007-09-20 2012-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17046291A (ja) * 2015-08-28 2017-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4106A (ja) * 1996-02-14 1997-08-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6629A (zh) * 1995-08-31 1997-12-03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装置
CN1437159A (zh) * 2002-02-08 2003-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多功能系统、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JP2004032049A (ja) *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読み込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29A (zh) * 1995-08-31 1997-12-03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装置
JPH09224106A (ja) * 1996-02-14 1997-08-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437159A (zh) * 2002-02-08 2003-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多功能系统、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JP2004032049A (ja) * 2002-06-21 2004-01-29 Canon Inc 画像読み込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7229A (zh)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12095A1 (en) Image copier having enhanced duplex capabilities; method of printing a copy of a document to produce a duplex copy product
US2004025678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889596A (en) Controlling a reading unit of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381031B1 (en) Compression and expansion apparatus
JP48030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24896A (zh) 图像输出装置
CN10036776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程序
CN100446537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JPH0766915A (ja) デジタル複写機の動作制御方法
JP20061744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US20110075170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37025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57400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1024313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
JP20081738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882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4636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2049A (ja) 画像読み込み装置
JP20110701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H09284510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371554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32191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記録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3446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9114A (ja)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11298697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