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
取黄连450g,加入10倍量的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A备用。取黄芩450g、白芍450g、广藿香300g、番石榴叶900g、茯苓450g,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到相对密度1.10(温度60℃时),烘干,制成B备用。将A、B混匀,整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散剂的制备
取黄连360g,加入5倍量的8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A备用。取黄芩540g、白芍400g、广藿香240g、番石榴叶1100g、茯苓500g,加入7倍量的水,煎煮1次,4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到相对密度1.12(温度60℃时),烘干,制成B备用。将A、B混匀,干燥,过筛,分包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
取黄连540g,加入15倍量的5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1次,4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A备用。取黄芩360g、白芍360g、广藿香380g、番石榴叶700g、茯苓360g,加入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到相对密度1.16(温度60℃时),烘干,制成B备用。将A、B及辅料混匀,制粒后干燥,整粒,分装即得。
实施例4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取黄连420g,加入8倍量的7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A备用。取黄芩450g、白芍380g、广藿香350g、番石榴叶1000g、茯苓400g,加入15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到相对密度1.15(温度60℃时),烘干,制成B备用。将A、B及辅料混匀,制粒后干燥,整粒,压成片剂包衣即得。
实施例5 本发明丸剂的制备
取黄连400g,加入6倍量的8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A备用。取黄芩400g、白芍400g、广藿香250g、番石榴叶800g、茯苓400g,加入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到相对密度1.13(温度60℃时),烘干,制成B备用。将A、B及辅料混合成块状物,干燥,粉碎成细粉,再泛制成丸即得。
实施例6 本发明口服液的制备
取黄芩450g、白芍450g、广藿香300g、番石榴叶900g、茯苓450g,加入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制成B备用。取黄连450g,加入10倍量的70%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加入B后减压浓缩至浸膏状,用适量纯化水稀释,冷藏,滤过,加入矫味剂、矫嗅剂、着色剂及防腐剂等,再加适量的纯化水至1000ml,冷藏,滤过,封装即得。
实验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在体小鼠肠功能的影响试验
试验方法:
1、药物:取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口服液备用,作为试验组。泻痢停片(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批号:960274),作为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同体积生理盐水)。
2、动物及操作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2±3.6g,第一军医大学试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7A026。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试验组低、中、高剂量组。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成人剂量折算小鼠剂量设置低剂量组1g/Kg、中剂量组2g/Kg、高剂量组4g/Kg;泻痢停剂量0.25g/Kg。灌胃给药。
试验结果:数据见表1-3。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肠推进率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炭末在小肠推进率(%) |
空白对照组 |
|
60.88±2.317 |
低剂量组 |
1 |
50.95±7.332<sup>**</sup>△ |
中剂量组 |
2 |
46.95±2.723<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42.48±4.443<sup>**</sup>△ |
对照组 |
0.25 |
44.84±6.052<sup>**</sup> |
**表示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P<0.01 △表示与阳性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表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机能亢进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炭束在小肠推进率(%) |
空白对照组 |
|
60.80±5.772 |
低剂量组 |
1 |
51.90±5.541<sup>**</sup>△ |
中剂量组 |
2 |
49.51±2.416<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45.68±3.490<sup>**</sup>▲▲ |
对照组 |
0.25 |
55.38±5.630<sup>**</sup> |
**表示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n=10)
组别 |
水吸收量(ml) |
Cl<sup>-</sup>吸收量(mg/ml) |
空白对照组 |
0.34±0.117 |
0.64±0.117 |
低剂量组 |
0.53±0.095<sup>**</sup>△ |
1.01±0.099<sup>**</sup>▲ |
高剂量组 |
0.62±0.123<sup>**</sup>△ |
1.14±0.118<sup>**</sup>△ |
对照组 |
0.66±0.135<sup>**</sup> |
1.12±0.092<sup>**</sup> |
**表示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小肠推进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拮抗新期的明引起的小肠运动亢进,促进小肠对水份和Cl-的吸收。
实验例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急性菌痢的治疗作用
试验方法:
1、药物:取实施例1所得胶囊剂用灭菌蒸馏水制成浓度为1g/ml,2g/ml混悬液,每次灌胃前新鲜配制,作为试验组;氟哌酸胶囊(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批号:950206)作为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同体积生理盐水)。
2、动物及操作方法:新西兰兔,雌雄各半,体重2.27±0.13Kg,第一军医大学试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7A52。将30只兔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菌痢模型组、氟哌酸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动物观察一周,无腹泻及试验前连续三天未培养出志贺氏菌或沙门氏菌的动物即可做为试验动物。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成人剂量折算兔剂量设置低剂量组0.22g/Kg、中剂量组0.44g/Kg、高剂量组0.88g/Kg;氟哌酸剂量0.25g/Kg。灌胃给药,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试验结果:数据见表4-5。
表4兔血浆IL-1活性(U/ml)变化结果
组别 |
术后 |
第0天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空白对照组 |
0 |
577.8±94.1<sup>a</sup> |
830.0±66.7<sup>ab</sup> |
792.8±68.4<sup>ab</sup> |
731.6±57.7<sup>ab</sup> |
对照组 |
0 |
572.2±53.8<sup>a</sup> |
101.4±11.3<sup>abc</sup> |
60.2±2.5<sup>abce</sup> |
31.4±3.1<sup>bce</sup> |
低剂量组 |
0 |
588.4±82.8<sup>a</sup> |
101.6±7.2<sup>abc</sup> |
58.9±2.7<sup>bc</sup> |
32.3±2.8<sup>bce</sup> |
中剂量组 |
0 |
592.3±81.4<sup>a</sup> |
101.2±6.8<sup>abc</sup> |
58.1±3<sup>bc</sup> |
31.8±3.0<sup>bce</sup> |
高剂量组 |
0 |
608.4±70.1<sup>a</sup> |
100.5±6.0<sup>abe</sup> |
57.8±3.1a<sup>bce</sup> |
30.3±1.8<sup>bce</sup> |
*P<0.05 a,b,c,d分别表示同组内与第0,1,2,3天相比较;e表示同一天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
表5兔血浆TNF活性(U/ml)变化结果
组别 |
术后 |
第0天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空白对照组 |
0 |
349.1±46.2<sup>a</sup> |
600.8±21.8<sup>ab</sup> |
516.8±33.7<sup>abc</sup> |
202.2±27.8<sup>abcd</sup> |
对照组 |
0 |
334.6±62.0<sup>a</sup> |
203.6±39.1a<sup>be</sup> |
69.6±8.6<sup>abce</sup> |
5.1±0.9<sup>bcde</sup> |
低剂量组 |
0 |
302.4±37.2<sup>a</sup> |
213.4±24.4<sup>abe</sup> |
47.5±11.1a<sup>bce</sup> |
4.4±0.6<sup>bcde</sup> |
中剂量组 |
0 |
327.2±56.4<sup>a</sup> |
186.5±34.2<sup>abe</sup> |
48.8±9.4<sup>abce</sup> |
4.7±0.8<sup>bcde</sup> |
高剂量组 |
0 |
360.4±65.0<sup>a</sup> |
100.5±41.3<sup>abe</sup> |
50.4±8.4<sup>bce</sup> |
5.0±0.8<sup>bce</sup> |
*P<0.05 a,b,c,d分别表示同组内与第0,1,2,3天相比较;e表示同一天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实验性急性菌痢具有治疗作用,能杀灭病原体,保护肠道细胞,促进受损肠粘膜的修复。还能降低菌痢时血浆中IL-1和TNF的浓度,这可能是药物抑制炎症,杀死志贺氏菌的机理之一。
实验例3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
实验方法:
1、药物:取实施例1所得胶囊剂300g加蒸馏水200ml,浸1小时后加热煎沸40min,过滤,残渣再加水100ml煎30min,过滤,合并二次滤液,于水浴上浓缩至100ml药液,pH调至7.0,过滤,滤液中加112ml 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药液含醇量达50%左右。冷藏24小时。过滤,去沉淀。再将滤液中加280ml 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药液含醇量达70%左右,冷藏24小时。过滤,弃去沉淀。最后以四蒸水加至100ml,以两个50ml瓶分装,灭菌后置冰箱贮存备用,作为试验组。病毒唑注射液,0.1g/ml,江苏无锡市第七制药厂提供,批号:960820,作为对照组。
2、操作方法:
轮状病毒抗原ELSA检测试剂盒,由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批号:970126。
毒株:人轮状病毒Wa株(A群、血清I型,长型)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细胞:恒河猴胚肾MA104传代细胞,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正常细胞对照。
试验组对MA104培养细胞的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40、1∶80、1∶160、1∶320、1∶640的参试药液与0.25/L、0.125g/L、0.0625g/L病毒唑对MA104培养细胞的生长无毒副作用,与正常细胞对照组一致,无病变现象出现。而1∶5、1∶10浓度的参试药液对MA104细胞影响明显,引起细胞变圆、聚合或融合,拉网,甚至细胞溶解、脱落,细胞瓶中培养液变浑浊。1∶20浓度参试药液对MA104细胞稍有影响,有2孔细胞界面模糊,间隙增大,细胞质内颗粒增多,出现细胞病变,即CPE现象,故取1∶40、1∶80、1∶160三个浓度的参试药液和0.125g/L对照组作抗病毒试验用。
抗病毒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剂对轮状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能抑制轮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和繁殖,使病毒颗粒的外壳或内核破坏、受损,并有增强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实验例4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止泻作用
实验方法:
1、药物:取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口服液备用,作为试验组。泻痢停片(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批号:960274),作为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同体积生理盐水)。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成人剂量折算小鼠剂量设置低剂量组1g/Kg、中剂量组2g/Kg、高剂量组4g/Kg;泻痢停剂量0.25g/Kg。灌胃给药。
2、动物及分组: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2±3.6g,第一军医大学试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7A02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中、高剂量组。
将川大黄饮片烘干,打成粗粉,取100g加蒸馏水200ml浸24小时,过滤,制成1∶2滤液备用。各组动物禁食12小时后,灌胃给药,1小时后灌服大黄冷浸液,0.5ml/只,随机将小鼠单个置铁笼内,笼下垫滤纸,观察给大黄后5小时内滤纸上大便的情况,记录每只鼠排稀便、干便的数量。制备病理模型。
试验结果:数据见表6。
表6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黄冷浸液所致腹泻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排便百分率% |
空白对照组 |
|
67.02±3.413 |
低剂量组 |
1 |
40.29±3.592<sup>**</sup>△ |
中剂量组 |
2 |
34.32±5.640<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31.99±4.495<sup>**</sup> |
对照组 |
0.25 |
38.11±4.916<sup>**</sup> |
**表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减少大黄引起的小鼠排便增多,有止泻作用。
实验例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方法:
1、药物:取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口服液备用,作为试验组。泻痢停片(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批号:960274),作为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同体积生理盐水)。
2、动物及分组: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2±3.6g,第一军医大学试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7A02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高剂量组。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成人剂量折算小鼠剂量设置低剂量组1g/Kg、高剂量组4g/Kg;对照剂量0.25g/Kg。灌胃给药。
试验结果:数据见表7-8。
表7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小鼠平均扭体次数 |
空白对照组 |
|
11.60±2.171 |
低剂量组 |
1 |
7.00±1.333<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6.20±1.032<sup>**</sup>△ |
对照组 |
0.25 |
6.30±0.949<sup>**</sup> |
**表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甩尾法)(n=10)
组别 |
平均痛阈值秒 |
给药前 |
给药15分钟后 |
给药30分钟后 |
空白对照组 |
3.40±0.699 |
3.10±0.738 |
3.20±0.632 |
低剂量组 |
3.10±30.739 |
7.10±1.449 |
10.10±1.792 |
高剂量组 |
3.10±0.738 |
7.70±1.567 |
10.70±2.359 |
对照组 |
3.20±0.632 |
7.60±1.349 |
10.60±1.578 |
**表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镇痛作用,能提高痛阈值。
实验例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抗炎作用
实验方法:
1、药物:取实施例2所得散剂用灭菌蒸馏水制成浓度为0.5g/ml混悬液作为灌胃用,作为试验组。泻痢停片(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批号:960274),作为对照组。同时设空白对照(同体积生理盐水)。
2、动物及操作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2±3.6g,第一军医大学试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合格证号:97A02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低、高剂量组。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成人剂量折算小鼠剂量设置低剂量组1g/Kg、中剂量组2g/Kg、高剂量组4g/Kg;泻痢停剂量0.25g/Kg。灌胃给药。
实验结果:
数据见表9-10,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表9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腹腔洗出液光密度(OD) |
空白对照组 |
|
1.01±0.267 |
低剂量组 |
1 |
0.68±0.204<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0.63±0.262<sup>**</sup>△ |
对照组 |
0.25 |
0.67±0.226<sup>**</sup> |
**表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表1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n=10)
组别 |
剂量(g/Kg) |
平均肿胀程度(mg) |
空白对照组 |
|
3.60±1.075 |
低剂量组 |
1 |
2.50±0.707<sup>**</sup>△ |
高剂量组 |
4 |
2.20±0.789<sup>**</sup>△ |
对照组 |
0.25 |
2.45±0.985<sup>**</sup> |
**表示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实验例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药物经预实验测不出LD50,故按最大耐受量方法测定小鼠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最大耐受剂量(MTD)。药物按最大溶解度,最大剂量配制成0.3g/ml,取2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实验在室温下进行(温度18-24℃,湿度为40%),动物喂以普通饲料。动物灌胃药量为15g/kg(0.3g/ml、1ml/只),连续二次灌胃,每次0.5ml/只,间隔2小时。观察并记录24小时及1周内动物死亡情况及毒性反应。
试验结果:健康昆明小鼠20只,连续二次灌胃,总剂量为15g/kg,(相当于体重人的剂量200倍),24小时内未见动物死亡,继续观察一周,小鼠生理状态未见异常,活动、饮食、精神状态、大小便等无异常,口腔、眼、鼻、无异常分泌物,心跳、呼吸正常。尸检未见主要脏器病理学改变。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剂量0.075g/kg是安全的。
实验例8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长期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剂量0.075g/kg.d,试验设高剂量组7.5g/kg.d、中剂量组3.75g/kg.d、低剂量组1.5g/kg.d、对照组给同体积水。药物均从每天上午8-9时灌胃给药,每周给药7天,并称重一次,按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连续灌胃四周。
试验结果:在试验期间内动物生长发育良好,活动及精神状态无任何异常。动物皮毛光泽,饮食正常,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试验各组及对照组动物体重增长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数据见表11。
表11连续给药二十八天大鼠体重变化(X±SD.g)
组别 |
性别 |
N |
0w |
1w |
2w |
3w |
4w |
对照组 |
雌 |
10 |
171.3±24.2 |
183.5±20.8 |
194.6±48.5 |
206.2±47.6 |
208.3±18.4 |
雄 |
10 |
173.8±25.4 |
206.1±30.7 |
224.5±29.7 |
256.1±34.5 |
207.5±32.1 |
合计 |
20 |
172.6±26.1 |
194.8±27.6 |
209.5±29.3 |
231.1±38.4 |
239.3±16.7 |
高剂量 |
雌 |
10 |
167.3±22.5 |
188.5±17.9 |
196.5±16.7 |
215.7±24.8 |
234.8±27.5 |
雄 |
10 |
176.0±18.7 |
187.0±21.3 |
198.2±20.3 |
219.2±18.7 |
138.6±19.4 |
合计 |
20 |
171.7±25.8 |
187.8±24.6 |
197.4±22.4 |
217.5±25.1 |
236.7±23.7 |
中剂量 |
雌 |
10 |
169.4±16.8 |
131.6±20.7 |
191.7±19.3 |
208.7±21.8 |
217.4±24.3 |
雄 |
10 |
171.3±15.3 |
192.3±18.5 |
213.2±21.4 |
232.4±22.6 |
245.5±27.6 |
合计 |
20 |
170.4±17.5 |
186.9±19.7 |
202.5±22.7 |
200.6±24.5 |
231.5±26.7 |
低剂量 |
雌 |
10 |
166.4±18.4 |
184.3±22.5 |
192.3±22.5 |
207.2±20.6 |
217.2±17.6 |
雄 |
10 |
177.5±20.1 |
199.6±23.1 |
207.6±29.8 |
237.4±32.1 |
253.7±35.7 |
合计 |
20 |
171.9±22.3 |
192.0±20.5 |
209.0±28.4 |
222.3±34.6 |
235.5±38.4 |
按7.5g/kg.d、3.75g/kg.d、1.5g/kg.d、给大鼠灌胃28天后,对大鼠饮食、体重增长、血尿常规及主要脏器系数无显著影响。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除高剂量组胆红素增高外,其它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停药后两周,高剂量组胆红素恢复正常。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大鼠给药28天后,对心、肝、肺、脾、肾、胃、大肠、甲状腺、肾上腺、性器官等脏器组织的结构无明显病理改变。综合各项检测结果,连续灌胃大鼠28天对动物未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给药剂量是安全的。
实验例9 临床疗效对比
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并与泻痢停(泻痢停片,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批号960274)对照,结果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止泻最短时间为12小时,最长3天,24小时止泻率为87.3%,3天所有病人止泻。泻痢停组,止泻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5天,24小时止泻率为74.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明显优于泻痢停组,P<0.05。
实验例10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1、试验药品
试验组:急泻康胶囊,每粒0.35g,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
对照组:葛根芩连胶囊,每粒0.4g,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选用葛根芩连胶囊(由安徽东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准文号:(97)卫药准字Z-086号)作为阳性对照。葛根芩连胶囊是由传统的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原方提炼而成。葛根芩连汤是最新规范普通高等教育《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治疗泄泻湿热证的主方,所以在传统药物中是金对照。
两组疗程均为3天。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氟哌酸、痢特灵、百炎净、黄连素、泻痢停、藿香正气丸等治疗腹泻的中西药物。
2、受试者选择
(1)纳入标准:
a、符合上述中医辨证及西医诊断标准者;
b、年龄在18~65岁;
c、病程不超过24小时者;
d、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或脓细胞及红细胞者,或ELISA法检测出患者粪便中有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者;或用PCR法快速检出ETEC基因片段者;
e、受试者或受试者指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2)病例入组情况:
表12各中心病例分布情况
试验中心 |
入组病例数 |
脱落病例数 |
剔除病例数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中心一 |
132 |
44 |
176 |
0 |
0 |
0 |
1 |
0 |
1 |
中心二 |
66 |
22 |
88 |
1 |
1 |
2 |
4 |
2 |
6 |
中心三 |
66 |
22 |
88 |
0 |
0 |
0 |
0 |
0 |
0 |
中心四 |
66 |
22 |
88 |
0 |
0 |
0 |
0 |
0 |
0 |
中心五 |
66 |
22 |
88 |
0 |
0 |
0 |
0 |
0 |
0 |
合计 |
396 |
132 |
528 |
0 |
0 |
2 |
5 |
2 |
7 |
注释:①中心一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二为浙江省中医院;中心三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四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五为福建中医药研究院。
如表12所示,试验组为396例,对照组为132例,共528例。其中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共2例。试验组剔除5例,对照组剔除2例,共7例。脱落率为0.37%、剔除率为1.33%。
(3)统计病例情况:
表13 统计病例情况
试验中心 |
ITT集 |
PP集 |
安全集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中心一中心二中心三中心四中心五 |
13262666666 |
4420222222 |
17682888888 |
13161666666 |
4419222222 |
17580888888 |
13263666666 |
4421222222 |
17684888888 |
合计 |
392 |
130 |
522 |
390 |
129 |
519 |
393 |
131 |
524 |
如表13所示:进入ITT集的有522例,试验组为392例,对照组为130例;进入PP集的有519例,试验组为390例,对照组为129例;进入安全集的有524例,试验组为393例,对照组为131例。
3、实验结果:
(1)湿热证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14湿热证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比较
数据集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ITTPP |
有效无效合计 |
340(86.73)52(13.27)392(100.00) |
107(82.31)23(17.69)130(100.00) |
44775522 |
1.5521 |
0.2128 |
有效无效合计 |
338(86.67)52(13.33)390(100.00) |
107(82.95)22(17.05)129(100.00) |
44574519 |
1.0957 |
0.2952 |
注:不考虑中心效应
如表14所示,ITT数据集治疗湿热证试验组总有效率86.73%,对照组总有效率82.31%;PP数据集试验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9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对致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15 对致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数据集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ITTPP |
有效无效合计 |
177(91.24)17(8.76)194(100.00) |
52(81.25)12(18.75)64(100.00) |
22929258 |
4.7925 |
0.0286 |
有效无效合计 |
176(91.19)17(8.81)193(100.00) |
52(82.54)11(17.46)63(100.00) |
22828256 |
3.6356 |
0.0566 |
注:不考虑中心效应
如表15所示,ITT数据集试验组对致泻性大肠杆菌性肠炎总有效率91.24%,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P数据集试验组总有效率91.19%,对照组总有效率82.5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对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表16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
数据集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ITTPP |
有效无效合计 |
163(82.32)35(17.68)198(100.00) |
55(83.33)11(16.67)66(100.00) |
21846264 |
0.0350 |
0.8517 |
有效无效合计 |
162(82.23)35(17.77)197(100.00) |
55(83.33)11(16.67)66(100.00) |
21746263 |
0.0413 |
0.8390 |
注:不考虑中心效应
如表16所示,ITT数据集试验组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总有效率为82.3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P数据集试验组总有效率82.2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6。
(4)两组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的比较
表17两组治疗后生命体征的比较
指标 |
分组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前后差值组内比较 |
前后差值组间比较 |
均值±标准差 |
均值±标准差 |
均值±标准差 |
t |
p |
t |
p |
心率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 |
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 |
393131393130393131393131393131 |
77.18±8.8178.65±10.2277.22±8.7978.62±10.1418.63±1.6718.72±1.58118.11±13.10118.08±12.1071.26±6.7171.91±7.69 |
75.36±7.3074.95±7.7275.28±7.1974.95±7.6818.02±1.6817.95±1.78118.28±11.79118.89±11.0071.30±6.2572.29±6.60 |
1.82±6.633.69±8.281.93±6.383.66±8.150.61±1.300.77±1.26-0.17±6.37-0.81±6.16-0.05±4.90-0.38±4.93 |
5.4455.1106.0075.1259.2787.025-0.530-1.504-0.216-0.886 |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960.1350.8290.377 |
-2.623-2.489-1.2291.0020.663 |
0.0090.0130.2200.3170.508 |
如表17所示,两组间治疗后生命体征指标的均值比较,两组组内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率、脉搏和呼吸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无临床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呼吸、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和脉搏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无临床意义。
(5)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指标正、异常或阴性、阳性情况的比较
表18 两组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异常的比较
指标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HB |
正常异常合计 |
389(99.23)3(0.77)392(100.00) |
127(97.69)3(2.31)130(100.00) |
5166522 |
2.0401 |
0.1532 |
RBCWBC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BUNCr心电图 |
正常异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异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 |
389(99.23)3(0.77)392(100.00)386(98.72)5(1.28)391(100.00)390(99.49)2(0.51)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81(98.20)7(1.80)388(100.00) |
128(98.46)2(1.54)130(100.00)127(97.69)3(2.31)130(100.00)127(97.69)3(2.31)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29(99.23)1(0.77)130(100.00) |
517552251385215175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108518 |
0.61400.68183.31850.6845 |
0.43330.40900.06850.4080 |
如表18所示,两组治疗前各项检查指标的正常、异常情况比较,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异常情况的比较
表19 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异常的比较
指标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HB |
正常异常合计 |
391(99.49)2(0.51)393(100.00) |
128(98.46)2(1.54)130(100.00) |
5194523 |
1.3617 |
0.2432 |
RBCWBC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BUNCr心电图 |
正常异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合计正常异常合计 |
391(99.49)2(0.51)393(100.00)388(98.73)5(1.27)393(100.00)( )393(100.00)393(100.00)366(93.13)27(6.87)393(100.00)( )392(100.00)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92(100.00)( )392(100.00)384(98.46)6(1.54)390(100.00) |
128(98.46)2(1.54)130(100.00)129(99.23)1(0.77)130(100.00)( )129(100.00)129(100.00)119(90.84)12(9.16)131(100.00)( )130(100.00)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1(100.00)0(0.00)131(100.00) |
51945235176523522522485395245225225225225225225156521 |
1.36170.21750.74662.0350 |
0.24320.64090.38760.1537 |
如表19示,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异常情况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7)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转正常率、转异常率的比较
表20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转正常率、转异常率的比较
指标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HB |
-/--/+合计 |
388(99.74)1(0.26)389(100.00) |
127(100.00)0(0.00)127(100.00) |
5151516 |
0.3265 |
0.5677 |
RBCWBC尿常规肝功能BUNCr心电图 |
+/-+/+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合计 |
2(66.67)1(33.33)3(100.00)388(99.74)1(0.26)389(100.00)2(66.67)1(33.33)3(100.00)384(99.48)2(0.52)386(100.00)2(40.00)3(60.00)5(100.00)391(100.00)( )391(100.00)2(100.00)2(100.00)391(100.00)( )391(100.00)391(100.00)( )391(100.00)391(100.00)( )391(100.00)376(99.47)2(0.53)378(100.00)4(50.00)4(50.00)8(100.00) |
1(33.33)2(66.67)3(100.00)128(100.00)0(0.00)128(100.00)0(0.00)2(100.00)2(100.00)126(100.00)0(0.00)126(100.00)3(75.00)1(25.00)4(100.00)126(100.00)( )126(100.00)3(100.00)3(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 )130(100.00)130(100.00)0(0.00)130(100.00)1(100.00)0(0.00)1(100.00) |
33651615172355102512549517517555215215215215215215062508549 |
0.55560.32901.77780.65410.98000.68920.8000 |
0.45610.56620.18240.41860.32220.40640.3711 |
注:-/-表示治疗前正常,疗后仍正常;-/+表示治疗前正常,疗后变异常;+/-表示治疗前异常,治疗后转正常;+/+表示治疗前异常,治疗后仍异常
如表20所示,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治疗前正常转异常率、治疗前异常转正常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8)不良反应情况记录
表21不良反应情况记录
试验中心 |
药物编号 |
分组 |
不良事件名称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转归 |
特点 |
严重程度 |
措施 |
与试验药物的关系 |
纠正治疗 |
患者是否退出 |
中心二 |
216 |
对照组 |
恶心 |
第2天 |
第3天 |
消失 |
阵发性 |
轻 |
药物暂停后又恢复 |
可能有关 |
否 |
否 |
中心二 |
221 |
试验组 |
恶心 |
第1天 |
第2天 |
消失 |
阵发性1次 |
轻 |
继续用药 |
可能有关 |
否 |
否 |
中心二 |
236 |
试验组 |
左踝扭伤 |
第2天 |
治疗结束仍存在 |
继续 |
持续性 |
轻 |
继续用药 |
无关 |
否 |
否 |
中心四 |
365 |
试验组 |
头痛 |
第2天 |
半天 |
消失 |
持续性12小时 |
轻 |
继续用药 |
可能有关 |
否 |
否 |
中心四 |
437 |
对照组 |
头晕 |
10小时 |
1天 |
消失 |
阵发性发作7次 |
轻 |
继续用药 |
可能有关 |
否 |
否 |
(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表22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指标 |
分类 |
试验组 |
对照组 |
合计 |
X<sup>2</sup>值 |
P值 |
不良反应 |
无有合计 |
390(99.24)3(0.76)393(100.00) |
129(98.47)2(1.53)131(100.00) |
5195524 |
0.605 |
0.603 |
如表22所示,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4、研究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湿热证)有良好的疗效,作用与对照药(葛根芩连胶囊)一致;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按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级),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对轮状病毒转阴率,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试验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