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8825B -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8825B
CN102488825B CN 201110416472 CN201110416472A CN102488825B CN 102488825 B CN102488825 B CN 102488825B CN 201110416472 CN201110416472 CN 201110416472 CN 201110416472 A CN201110416472 A CN 201110416472A CN 102488825 B CN102488825 B CN 102488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group
medicine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4164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8825A (zh
Inventor
孙维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Priority to CN 20111041647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8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8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8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8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8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该中药组合物由寻骨风、青风藤、穿破石、苍术、知母五味中药组成,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寻骨风1~1.5份、青风藤2~2.5份、穿破石2~2.5份、苍术1~1.5份、知母1~1.5份。其中,寻骨风为君药、青风藤和穿破石共为臣药、苍术和知母为佐药。该组合物配伍严谨,用药精良,临床疗效可靠,经198例湿热痹证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总有效率达到91.3%。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详细观察,各组并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清热除痹方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清热除痹方安全性好,是一种治疗风湿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清热化湿,通络除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痹证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论痹的专篇《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演变规律都有阐述。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除了对风痹、湿痹、寒痹加以论述外,还对热痹的因、症、治作了概括。清代尤在径《金匱翼·热痹》专论热痹:“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邪客气,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清代温病学说兴起,对热痹的认识亦随之加深,特别是湿热病理论和证治的系统化,湿热痹作为湿热病的一类病证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湿热痹既有痹证的关节、肢体病变,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等,又有湿热病证的发热或伴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特点。《温病条辨·中焦篇》第65条原文说:“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骸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湿痹即湿热痹。清代吴鞠通认为,湿热痹既可由感受外界的湿热病邪而致,也可山寒湿痹日久不愈,邪气化热而致。吴鞠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经验,得出痹证“热湿尤多”的结论是符合临床实际的。临床每见关节病变,有的初起即有关节红肿热痛;有的初起虽未见局部红肿,只有痛麻或发冷感,但随着病情的迁延,热象渐渐明显,出现关节肿大、痛热、口干、舌红、苔腻等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高热量的日常食谱等,现代人的体质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湿热痹阻证候日趋多见。或者有的患者因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的长期影响,形成湿热性体质,其患痹亦以湿热痹为多,特别我国岭南地区,由于湿热气候持续时间长,湿热痹证尤为常见。在湿热痹证患者中,关节肌肉肿胀、疼痛症状突出,这往往是患者主诉的重要内容。
而西药在治疗湿热痹时,多是根据症状进行治疗,而中医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综合治疗、调理,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湿热痹的症状和发病机理,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其配伍严谨,用药精良,临床疗效可靠。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详细观察,各组并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清热除痹方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清热除痹方安全性好,是一种治疗风湿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其原料由寻骨风、青风藤、穿破石、苍术、知母五味中药组成,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寻骨风1~1.5份、青风藤2~2.5份、穿破石2~2.5份、苍术1~1.5份、知母1~1.5份。
其中,寻骨风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的根茎,性味苦,平,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痛,乃为君药。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藤茎,性味苦、辛、寒,归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穿破石为桑科柘属植物构棘的根茎,性味淡,微苦,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共为臣药。苍术为为菊科苍术属苍术的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湿;知母为百合科知母的根茎,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苍术和知母,一除湿,一清热,配合君臣除湿热之痹痛,乃为佐药。全方共起清热化湿,通络除痹之功效。
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寻骨风1份、青风藤2份、穿破石2份、苍术1份、知母1份。
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制成相应剂型。
所述剂型包括传统饮片水煎剂、胶囊、片剂、颗粒冲剂、口服液。
该组合物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属湿热痹型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经198例湿热痹证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总有效率达到91.3%。
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经小鼠实验证明,该药物组合物能减少醋酸刺激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提高热刺激痛阈值,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二甲苯所引起的耳廓肿胀(P<0.05)。
3)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经大鼠实验证实,该药物组合物能抑制模型大鼠踝关节炎性肿胀,能减少关节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具有一定抗炎消肿作用,并对炎症因子起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对本发明造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制备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
1.临床试验药物制备
原料:寻骨风15g青风藤30g穿破石30g苍术15g知母15g
将上述药物用蒸馏水浸泡30min后,煎煮2次,每次半小时,取汁合并后分为两袋,为一人一天的剂量。
2.动物实验药物制备
原料以重量份计为:寻骨风1份、青风藤2份、穿破石2份、苍术1份、知母1份。
按以上比例配备药量,用蒸馏水浸泡30min后,煎煮2次,每次半小时,取汁合并,分别浓缩至每1ml相当于0.84g生药(低剂量组),每1ml相当于1.68g生药(中剂量组)及每1ml相当于3.36g生药(高剂量组)备用。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醋酸扭体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体重20±2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提供,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模型组,每组10只。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40g·kg-1·d、10g·kg-1·d,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0.1g·kg-1·d,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天,末次给药后2h,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观察10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计算抑制百分率:抑制百分率(%)=[扭体次数(模型组)-扭体次数(治疗组)/扭体次数(模型组)]*100%。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31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与造模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小鼠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说明各给药组均能对抗醋酸刺激所致的疼痛反应;其中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扭体次数较低剂量组减少,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之间扭体次数及抑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清热除痹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41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42
注:与造模组比较,*P<0.05;与清热除痹方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热板法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体重20±2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提供,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40只小鼠按实施例2的醋酸扭体实验分组和给药,末次给药后30min、1h、2h分别将小鼠放在加热至55度±0.5度的热板上,计录痛阈值(小鼠自足底接触热板到开始舔后足的时间),如痛阈超过60s,则按60s记。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43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与造模组相比,各药物治疗组在以上3个时段的痛阈值均升高(P<0.05);给药后30min,各治疗组的痛阈值无明显差异;给药后1h,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痛阈值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给药后2h,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痛阈值高于清热除痹方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清热除痹方对小鼠热板痛域值(s)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51
注:与造模组比较,*P<0.05;与清热除痹方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体重20±2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提供,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40只小鼠按实施例2的醋酸扭体实验分组和给药,末次给药后30min,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5%依文思兰溶液10ml/kg,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10ml/kg,2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6ml生理盐水分3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生理盐水至10ml,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比色法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590nm处的吸光度值。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52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与造模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的吸光度值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的吸光度值低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P<0.05),提示高剂量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3)
表3清热除痹方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5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54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61
注:与造模组比较,*P<0.05;与清热除痹方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体重20±2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阿司匹林由拜耳公司提供,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40只小鼠按实施例2的醋酸扭体实验分组和给药,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小鼠右侧耳廓正、反面均匀涂抹二甲苯18μl,15min后颈椎脱臼处死,沿耳廓对称剪下小鼠两耳,用直径9mm打孔器在左右耳廓相同部位打孔取材,精密电子天平称量,计算小鼠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肿胀度(mg)=右耳片重-左耳片重,抑制率(%)=(造模组平均肿胀度-治疗组平均肿胀度)/造模组平均肿胀度*100%。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62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与造模组相比较,各药物治疗组的肿胀度均明显下降(P<0.05);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的肿胀度低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效果相当(P>0.05)。(表4)
表4清热除痹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6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64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71
注:与造模组比较,*P<0.05;与清热除痹方低剂量组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实验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Wister雄性大鼠60只,体重200±30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美洛昔康由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美洛昔康组、造模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根据文献(张晓峰.高原鼢鼠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J].兽类学报,1997,17(2):155-159.),每只大鼠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模型)。造模第11天开始按组别给予相应施加因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如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40g·kg-1·d、20g·kg-1·d、10g·kg-1·d;美洛昔康组给予美洛昔康0.746g·kg-1·d;造模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按1ml/100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
分别于造模后第10天、14天、18天、20天用足趾容积法测量并计算大鼠右后足肿胀度(ml)与肿胀抑制率(%)。公式:肿胀度E(﹪)=(Vt-Vn)/Vn*100﹪(Vn、Vt分别代表造模前后的容积)。抑制率I(﹪)=(Ec-Et)/Ec*100﹪(Et、Ec分别代表给药组和模型组的平均肿胀率)。按5级评分法评价[2]计算出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0分:无红肿;1分:小趾关节稍肿;2分:趾关节和足跖肿胀;3分:踝关节以下足肿胀;4分:包括踝关节在内全部足爪肿胀;除致炎侧外,其余3个足爪积分之和为关节炎总积分,最高为12分。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72
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肿胀度(ml)与肿胀抑制率(%):在10d时,各造模组大鼠足肿胀程度高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造模获得成功。在治疗初始,14d时,各治疗组与造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8d时,各治疗组大鼠足肿胀程度低于造模组(P<0.05),治疗有效,其中,美洛昔康组疗效优于中药组(P<0.05);20d时,3个中药治疗组大鼠的足肿胀呈现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但与美洛昔康组相当(P>0.05)。(表5)。计算大鼠足肿胀抑制率,20d时,高剂量组的抑制率为30.67%,美洛昔康组为33.2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5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AA大鼠足肿胀度(ml)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81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82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造模组比较△P>0.05,▲P<0.05;与美洛昔康组比较◆P<0.05。
对AA大鼠AI的影响:第14d,各治疗组AI低于造模组(P<0.05),第20d,高剂量组AI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于美洛昔康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6)
表6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AA大鼠AI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8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84
注:与造模组比,*P<0.05;与美洛昔康组比,△P>0.05,▲P<0.05。
实施例7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炎症因子的影响实验研究。
关节疼痛属湿热痹证者,起病多急骤,发作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IL-1β、TNF-α是关节炎发病的重要炎症介质,在血清、关节液、滑膜等组织中均可检出。有研究证实,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患者关节液中IL-1β、TNF-α均有较高表达。IL-1β、TNF-α主要对炎症导致的关节软骨破坏起作用,两者在效应及靶细胞的范围方面有很大相似性。因此,我们对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炎症因子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
实验动物:SPF级Wister雄性大鼠60只,体重200±30g,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实验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美洛昔康由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684001。
试验方法:
如实施例6所述方法造模及给药,6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高、中、低剂量组、美洛昔康组、造模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根据文献(张晓峰.高原鼢鼠脂肪油化学成分研究[J].兽类学报,1997,17(2):155-159.),每只大鼠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模型)。造模第11天开始按组别给予相应施加因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如实施例1制备的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40g·kg-1·d、20g·kg-1·d、10g·kg-1·d;美洛昔康组给予美洛昔康0.746g·kg-1·d;造模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按1ml/100g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
末次给药24小时后动物处死,取右后足踝关节,剥离滑膜,研磨,离心,离心速度为2500r/min,离心15min后取出试管,用一次性吸管移取上清液0.3ml冻存,按ELISA试剂盒说明检测大鼠滑膜匀浆中IL-1β、TNF-α的含量。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方差齐时选择LSD法,方差不齐时选择Dunnett’s T3法;应用SPSS16.0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α=0.0500。
实验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滑膜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各药物治疗组与造模组相比IL-1β、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其中,3个中药治疗组大鼠IL-1β、TNF-α含量呈现剂量依赖关系,清热除痹方高剂量组含量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而与美洛昔康组相当(P>0.05)。(表7)
表7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滑膜炎症因子的影响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09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01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P<0.05;与造模组比△P<0.05;与美洛昔康组比,▲P>0.05,◆P<0.05。
实施例8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中的临床疗效。
病例分组情况:共收治风湿病湿热痹阻型患者198例,其中住院病人78例,门诊病人120例,试验组138例,对照组60例。性别分布:试验组男性72例(52.17%),女性66例(47.82%),对照组男性32例(53.33%),女性28例(46.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分布:试验组平均年龄41.12±10.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0.18+9.08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分布:试验组平均病程3.9±3.2年,对照组平均病程4.1+3.3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侯程度分布:试验组138例,其中轻度27例(19.56%),中度70例(50.72%),重度41例(29.71%),对照组60例,其中轻度12例(20.00%),中度31例(50.72%),重度17例(28.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
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符合上述中医证候标准和西医诊断标准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骨性关节炎70岁以下)者。病例排除标准为: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症状分级标准为:根据表8症状评分标准逐项评分,各项症状评分累计结果积分<5分者为轻度;积分6~10分者为中度;积分>10分者为重度。
表8症状分级评分标准(分)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02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11
药品: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提供;湿热痹片,规格为每片0.25g,由辽宁好护士药业生产(批号:632096国药准字Z20044063)。
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来诊顺序将病例按试验组与对照组3:1的比例分配。试验组给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煎剂,每次1袋,1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湿热痹片,每次6片,1日3次,口服。其中,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痛风患者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
证候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标准评定。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症状积分0~1分;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症状改善,症状积分下降≥1/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症状疗效评定:临床痊愈:经治疗症状计分减至0分者;显效:经治疗症状计分减少2分者;有效:经治疗症状计分减少1分者;无效:症状计分无减少者。
疾病疗效评定:参照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中治疗风湿病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临床控制: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下降度≥50%;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也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无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观测:检测并记录血尿常规、GPT、Bun、Cr、ESR、CRP、RF、血尿酸等的变化。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Ridit分析。
实验结果:
两组患者总疗效分析比较:如表9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9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12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2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比较如表10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10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关节沉重感改善率、关节发热消失率比较:如表11所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或P<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11两组患者症状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两组患者不同病种疗效比较:如表12所示,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12两组患者不同病种疗效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3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主要化验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如表13所示,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药物均有降低血沉的作用,且其作用效果基本相同。
表13血沉、C-反应蛋白变化治疗前后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3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34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如表14所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变化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痛风患者血尿酸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表14类风湿因子、血尿酸变化治疗前后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41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4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实施例9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实施例8的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病的临床安全性评价。
观察期间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在此不再作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5。
表15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43
Figure GDA00002905381000151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由寻骨风、青风藤、穿破石、苍术、知母五味中药组成,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寻骨风1~1.5份、青风藤2~2.5份、穿破石2~2.5份、苍术1~1.5份、知母1~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特征在于,其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寻骨风1份、青风藤2份、穿破石2份、苍术1份、知母1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特征在于:经过常规工序直接或间接加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制成相应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剂型包括传统饮片水煎剂、胶囊、片剂、颗粒冲剂、口服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属湿热痹型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 201110416472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8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16472 CN102488825B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416472 CN102488825B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8825A CN102488825A (zh) 2012-06-13
CN102488825B true CN102488825B (zh) 2013-08-07

Family

ID=4618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41647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8825B (zh) 2011-12-13 2011-12-13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8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4333A (zh) * 2014-12-26 2015-04-22 佛山市顺德区宝铜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湿热痹证的中成药
CN109771591A (zh) * 2019-03-25 2019-05-21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一种祛湿逐痹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493A (zh) * 2009-08-10 2010-02-24 黄山 一种化瘀通痹颗粒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493A (zh) * 2009-08-10 2010-02-24 黄山 一种化瘀通痹颗粒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名老中医甄梦初论治痹证撷英;张忠德等;《新中医》;20091130;20-21 *
吕东富.痹症用药规律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2007, *
张忠德等.名老中医甄梦初论治痹证撷英.《新中医》.2009,20-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8825A (zh) 2012-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1521C (zh) 一种治疗湿热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5107A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443B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70030A (zh) 一种治疗尪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66514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1792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8882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热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87302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
CN110478452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5218A (zh) 一种具有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中药复方
CN102579999A (zh) 一种治疗癌性发热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314A (zh) 用于治疗口干口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37384A (zh)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39060B (zh)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706813A (zh) 一种桑椹女贞子保健组合物
CN1330366C (zh) 痔疮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368A (zh) 一种治疗多动症的药剂
CN104687032A (zh) 一种保护健康的紫锥菊保健品
CN104705634A (zh) 一种保护健康的灵芝保健品
CN104740079A (zh) 一种余甘子保健中药组合物
CN102670807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28512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1862376B (zh) 一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5637A (zh) 一种枸杞桑椹保健组合物
CN104706815A (zh) 一种枸杞三七保健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