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1593B -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1593B
CN101541593B CN2007800435730A CN200780043573A CN101541593B CN 101541593 B CN101541593 B CN 101541593B CN 2007800435730 A CN2007800435730 A CN 2007800435730A CN 200780043573 A CN200780043573 A CN 200780043573A CN 101541593 B CN101541593 B CN 101541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y scale
display pixel
ratio
vehicl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435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1593A (zh
Inventor
柴田行英
加藤三树
猪俣诚
宫垣智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5644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5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41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1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1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13The adjustmen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information to be display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6Modul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 brightness and image signal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ntras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Measured Valu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10)、光源(40)以及控制器(50)。所述液晶板包括特定显示像素(72)和正常显示像素(62)。所述控制器对作为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正常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并且对作为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特定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此外,所述控制器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设定为控制模式,第一模式中光源发光,并且第二模式中光源以比第一模式的光源辉度低的辉度发光。在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比率。在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执行灰度处理,以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基于2006年11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318815号和2007年10月22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274295号,上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和用于对液晶板进行照明的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各种类型的车辆显示设备,这些车辆显示设备通过光源的发光来对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图像的液晶板进行照明。这些设备包括其中以下参数是可变的设备:光源的辉度或液晶板的像素的灰度值(参考例如JP-A-2006-258783)。在这些类型的车辆显示设备中,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强液晶板上的显示图像的可见度:在夜间等外部光强度低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光源的发光辉度或各个像素的灰度值来降低显示图像的亮度。
然而,上述类型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存在问题。当光源的发光辉度或各个像素的灰度值降低时,液晶板的每个显示图像的亮度降低。液晶板上的一些显示图像必须被明亮地显示。由于以上原因,即使是要求一定明亮程度的图像(例如,用于给出与车辆的任何异常有关的警告的警告图像)也将被暗淡地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达不到图像显示的预期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图像和更优先考虑实现显示目的图像两者。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图像;光源,用于通过发光来对所述液晶板进行照明;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板和所述光源。所述液晶板包括:特定显示像素,用于在特定时间显示特定图像;以及正常显示像素,用于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显示正常图像,其中在所述正常时间,未通过特定显示像素来显示特定图像。所述控制器对作为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正常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此外,所述控制器对作为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特定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器设定第一和第二模式作为控制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光源发光,而在第二模式中光源发出辉度比第一模式中低的光。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值,并且将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值。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执行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灰度处理。
根据以上方面,在第一模式中,正常显示像素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相应灰度比率被设定为最大比率。同时,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变得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对于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均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可降低其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同时,在第二模式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关于在特定时间由特定显示像素显示的特定图像,可确保一定等级的亮度以达到其显示目的。根据以上所述,可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正常图像和更优先考虑实现其显示目的特定图像两者。
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所基于的设定灰度值与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所基于的设定灰度值可彼此不同,或者可彼此相同。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图像;光源,用于通过发光对所述液晶板进行照明;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板和所述光源。所述液晶板包括:特定显示像素,用于在特定时间显示特定图像;以及正常显示像素,用于在正常时间和特定时间显示正常图像,其中在所述正常时间,未通过特定显示像素来显示特定图像。所述控制器设定第一和第二模式作为控制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光源发光,而在第二模式中光源发出辉度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光。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可变,并且还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特定时间保持恒定。
根据以上方面,在光源的发光辉度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第二模式中,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是可变的。因此,可适当地降低在正常时间和特定时间都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增强正常图像的可见度。同时,在第二模式中,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保持恒定,因此不论正常图像的亮度如何均可实现以下情形:在特定时间,可确保由特定显示像素显示的特定图像的一定等级的亮度以达到显示所述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根据以上所述,可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正常图像和更优先考虑实现显示目的特定图像两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的总体配置的截面图;
图3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的框图;
图4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液晶板在正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5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液晶板在出现异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6是以放大方式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液晶板在正常时的屏幕的示意图;
图7是以放大方式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液晶板在出现异常时的屏幕的示意图;
图8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9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11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14是作为示例图示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15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16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和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18是图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20是图示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图示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22是图示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23是图示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图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25是图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图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27是图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28是图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29是图示第六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30是图示第六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31是图示第六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32是图示第六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33是图示第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34是图示第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35是图示第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36是图示第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37是图示第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38是图示第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39是图示第八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40是图示第九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41是图示第十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42是图示第十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43是图示第十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44是图示第十一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45是图示第十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46是图示第十二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47是图示第十三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48是图示第十三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49是图示第十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50是图示第十四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51是图示第十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52是图示第十五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53是图示第十六示例实施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54是图示第十六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55是图示第十六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56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的框图;
图57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的液晶板在正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58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59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60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61是以放大方式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的液晶板在正常时的屏幕的示意图;
图62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的液晶板在出现异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63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的液晶板在正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64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的液晶板在出现异常时的屏幕显示的正视图;
图65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比率的相关性特征的示意图;
图66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7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68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69是图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70是图示只针对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71是图示只针对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72是图示只针对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中的仪表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73是图示只针对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中的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示意图;
图74是作为示例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值的示意图;
图75是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光源的发光辉度的示意图;
图76是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值的示意图;
图77是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78是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79是图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80是图示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值的示意图;
图81是图示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82是图示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83是图示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中的像素灰度值的示意图;
图84是图示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中的图像显示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85是图示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实施例)
图2图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总体配置,而图3图示了该设备1的电路。下文将提供对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配置的描述。
如图2所示,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由液晶板10、光源40、控制电路50、开关52、53、传感器54、55、56等构成。
液晶板10是例如TFT透射式液晶板,并且安装在车辆车厢的前部,使得其屏幕12朝向车辆中的座位。液晶板10的屏幕12为点阵型,并且具有以矩阵图案排列的多个像素。根据图像信号来控制和驱动各个像素,由此实现图像显示。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液晶板10的每个像素由三种颜色的子像素R、G、B构成,这些子像素R、G、B分别具有红、绿和蓝滤色器。向用于液晶板10的驱动电路14供应图像信号,在图像信号中逐像素地选择这些子像素的灰度值(关于驱动电路,参考图3)。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如作为示例的图14所示,对于构成同一个像素并且表现特定色调(色相)的子像素,采取以下措施:对于这些子像素中要求色调表现密度的那些子像素,确定其灰度值与其设定灰度值的比率(下文简称为“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灰度值大于0,并且在等于或低于设定灰度值的范围内。当有多个色调表现所需的子像素时,重要的是采取以下措施以防止色调发生变化:将这些子像素中每一个子像素的灰度比率设定为相同的比率。其原因如下:当色调不发生变化时,车辆的乘员易于观察到显示并且可防止显示被误解。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向驱动电路14供应以下图像信号:用于对于色调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选择实现如上所述确定的灰度比率的灰度值、并且选择0作为其余子像素的灰度值的信号。在以下描述中,构成像素的子像素的色调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的灰度比率将被称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便使描述易于理解。
作为设定灰度值,在控制电路50的图像存储器58(后面将作描述)中存储调色板表,其中设定灰度值用作关于色调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的灰度值的灰度比率的基准。作为示例的图14中所示的调色板表具有0到63的64级灰度值,并且可以从所述64级灰度值中设定适当的数值。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采用63作为红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的设定灰度值;分别采用63和31作为黄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和G的设定灰度值;并且分别采用63、63、63作为白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G和B的设定灰度值。如上所述,设定灰度值等于所选灰度值的最大值。因此,当采用该设定灰度值时所获得的灰度比率等于作为最大比率的100%。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尤其是在下文将描述的光源40未变暗的第一模式中采取以下措施:采用在通过选择设定灰度值而使图像的辉度最大化时所获得的灰度比率作为最大比率。
即使例如在图像存储器58中存储64级灰度值时,也可采用64和0以外的任何其它数值作为设定灰度值。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对于图14所示的示例中的黄色表现,采用31作为子像素G在最大比率100%时的设定灰度值。因此,当子像素G的灰度比率变为50%时,选择15作为子像素G的灰度值。无庸赘言,根据上文,例如,子像素R的灰度比率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而从最大比率100%变为50%:采用31作为红色表现所需的子像素R的设定灰度值,并且选择15作为子像素R的灰度值。
光源40包括发光二极管42和漫射板44。发光二极管42为例如芯片型,并且布置在液晶板10的斜后方。发光二极管42发出辉度等级对应于供应到其电源电路48的驱动信号的光(参考图3)。漫射板44是由平板状的透光树脂形成,并且与液晶板10平行地布置在液晶板10的后方。漫射板44对从与其相邻设置的发光二极管42发出的光进行漫射,并且将光从其位于液晶板10侧的发光面46射出。由此,漫射板44基本上使发光面46的发光辉度在其整个区域中变得均匀。如此构成的光源40充当背光,并且通过发光面46上的发光而从后方对液晶板10进行透射性照明,由此使显示在液晶板10的屏幕12上的图像变得明亮。
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电路50为例如微型计算机,并且布置在发光二极管42的后方。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50电连接至用于液晶板10的驱动电路14和用于光源40的发光二极管42的电源电路48。控制电路50还电连接至安装在车辆中的灯开关52、液晶调节开关53、状态值传感器54、异常传感器55、照度传感器56等。如上所述电连接的控制电路50基于来自开关52、53以及传感器54、55、56的信号而生成供应给驱动电路14的图像信号和供应给电源电路48的驱动信号。控制电路50由此控制液晶板10的显示操作和光源40的发光操作。尤其是,通过控制电路50基于存储在图像存储器(例如,图像ROM)58中的图像数据而生成图像信号,实现对液晶板10的显示操作的控制。
灯开关52用于打开和关闭车辆的预定灯,并且尤其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灯开关52具有以下操作位置:位置灯打开位置和前灯打开位置,其中尾灯打开;以及所有灯关闭位置,其中尾灯关闭。因此,通过将灯开关52操作到期望操作位置,车辆的乘员(下文简称为“乘员”)可输入对应于该位置的开/关命令。液晶调节开关53用于调节显示在液晶板10的屏幕12上的图像的亮度。尤其是,在该示例实施例中,液晶调节开关53具有与关于亮度而定义的多个等级(例如,10个等级)的调节值相对应的多个操作位置。因此,通过将液晶调节开关53操作到期望操作位置,乘员可输入对应于该位置的调节值。
这些开关52、53将指示与相应操作位置相对应的输入的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50。如上所述,每个开关52、53充当用于接受来自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
状态值传感器54检测与车辆有关的状态值,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为车辆速度,该状态值作为图像显示在液晶板10的屏幕12上。异常传感器55检测车辆中出现的异常,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为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异常。照度传感器56检测车辆外部的光强度。这些传感器54、55、56将指示相应检测结果的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50。
现在将参考图4和5来描述液晶板10的显示图像。图4图示了液晶板10的屏幕12在正常时的显示,而图5图示了屏幕12在车辆出现异常时的“特定时间”的显示。
如图4和5所示,液晶板10的屏幕12显示图像60、70、80等,因此可充当组合仪表。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仪表图像60用于向乘员指示与车辆有关的状态值,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为状态值传感器54所检测到的车辆速度。因此,在图4所示的正常时和在图5所示的出现异常时均显示仪表图像60。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仪表图像60包括刻度图像60a、数值图像60b和指针图像60c。刻度图像60a和数值图像60b以固定方式多个地显示,使得其在圆周方向上排列。指针图像60c可移动地显示,使得其指向位于对应于车辆速度的位置的图像60a、60b。在图4和5中,为了可见性,只对多个图像60a、60b、60c中的一些图像进行了标号。
当异常传感器55检测到车辆异常,即,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为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异常时,利用警告图像70向乘员给出与所述异常的出现相关的警告。尽管警告图像70在图5中所示的出现异常时被显示,但是在图4所示的正常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不被明显显示。
背景图像80围绕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设置,以使图像60、70突出。因此,背景图像80在图4所示的正常时和在图5所示的出现异常时均以特定等级的亮度被恒定地显示。
仪表图像60对应于“正常图像”,而警告图像70对应于“特定图像”。
现在将参考图6和7对液晶板10的屏幕12的组成像素的图像显示进行描述。图6以放大方式示意性地图示了在正常时液晶板10的屏幕12的一部分。图7以放大方式示意性地图示了在出现异常时屏幕12的另一个部分。在图6和7中,为了可见性,只对多个像素62、72、82中的一些进行了标号。
如图6所示,通过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0的图像信号来控制位于表示边界线的粗线内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显示仪表图像60。如图7所示,通过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0的图像信号来控制位于表示边界线的粗线内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显示警告图像70。如图6和7所示,通过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0的图像信号来控制位于表示边界线的粗线外部的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显示背景图像80。
仪表显示像素62对应于“正常显示像素”,而警告显示像素72对应于“特定显示像素”。
现在将参考图1和图8至10来描述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图1和10图示了像素灰度比率;图8图示了光源的发光辉度;而图9图示了图像显示的状态(亮度等)。
(1)第一模式
当接收到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任一个时,控制电路50将控制模式设置为第一模式:来自灯开关52的指示所有灯关闭位置的信号;以及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指示外部光强度超出阈值I的信号。因此,通常在外部光强度较高的日间建立第一模式。
在如上所述建立的第一模式中,控制电路50将光源40控制为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执行以下操作:控制电路使光源的发光面46上的发光辉度(下文简称为“发光辉度”)保持为最大等级辉度Lmax(图8);此外,控制电路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以使背景图像80的亮度保持恒定。
在第一模式中的正常时,不论液晶调节开关53的操作位置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即,在第一模式中的正常时,不论乘员输入的图像亮度的调节值(下文简称为“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最大比率RMmax(图1);此外,控制电路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图1)。因此,在第一模式中的正常时,结合最高等级辉度Lmax的光源40的作用,以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来显示仪表图像60(图9)。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图9)。
现在将描述示例。当准备了0到63的64级灰度值时,选择黄色作为仪表图像60的色调。此外,分别选择63和31或仪表显示像素62的子像素R和G的设定灰度值作为子像素R和G的灰度值,从而获得作为最大比率RMmax的100%。同时,选择0作为像素62的子像素B的灰度值。选择红色作为警告图像70的色调。此外,分别选择15、0和0作为警告显示像素72的子像素R、G和B的灰度值,从而获得作为固定比率RWfix的25%。选择蓝色作为背景图像80的色调。此外,分别选择0、0和15作为背景显示像素82的子像素R、G和B的灰度值,从而获得作为固定比率RWfix的25%。作为色调和灰度值的这种选择的结果,出现以下情形:如上所述,仪表图像60以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被显示;并且尽管警告图像70和背景图像80的色调彼此不同,但是它们均为深色并且难以分辨地融入彼此。
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不论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各自的最大比率RMmax和RWmax,其中RMmax和RWmax彼此相等(图1)。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结合最大等级辉度Lmax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以各自的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和BWmax被显示(图9)。
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警告图像70的色调为红色。因此,选择设定灰度值63作为警告显示像素72的子像素R的灰度值,从而获得100%的最大比率RWmax。同时,选择0作为像素72的子像素G和B的灰度值。因此,警告图像70以与仪表图像60相同的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Wmax被显示。
(2)第二模式
当接收到以下所有两个信号时,控制电路50将控制模式设为第二模式:来自灯开关52的指示位置灯打开位置或前灯打开位置的信号;以及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指示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I的信号。因此,通常在外部光强度较低的夜间或在车辆穿过黑暗区域时建立第二模式。
在如上所述建立的第二模式中,控制电路50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使光源的发光辉度保持为低于最高等级辉度Lmax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图8);此外,控制电路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与项(1)中所描述的固定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以使背景图像80的亮度保持恒定。
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为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相对应的值。此时,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被可变地控制,使得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最大比率RMmax开始在范围ΔRM(图1)内线性降低。同时,不论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图1)。因此,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结合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降低到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9)。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图9)。
在项(1)中所描述的示例中,仪表图像60的色调为黄色。因此,仪表显示像素62的子像素B的所选灰度值固定为0。此外,像素62的子像素R和G的所选灰度值分别在63与1之间和31与1之间线性降低,从而实现以下情形:这些所选灰度值与设定灰度值63和31的灰度比率相同(例如,100%至约10%)。具体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以下措施:当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降低到50%时,分别选择31、15和0作为子像素R、G和B的灰度值;并且当灰度比率降低到10%时,分别选择6、3和0作为子像素R、G和B的灰度值。
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如同上述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一样,可变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即,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同样实现以下情形: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在范围ΔRM(图1)内可变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使得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最大比率RMmax开始线性降低。此外,不论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在与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相同的最大比率RWmax(图1)。因此,如图10所示,在RMmax和RWmax的值彼此相同的该示例实施例中,在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保持在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根据输入调节值而从RMmax开始变化的灰度比率。
在项(1)中所描述的示例中,警告图像70的色调为红色。因此,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子像素R、G和B的所选灰度值分别设定为63、0和0,并由此实现以下情形:将子像素R的所选灰度值与其设定灰度值的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比率RWmax(100%),以使其等于或高于仪表图像62的灰度比率(例如,100%至10%)。从上述示例和描述中可以清楚,将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比率RWmax意味着选择了与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设定灰度值相同的灰度值。
如上所述,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结合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9)。同时,警告图像70的亮度保持在作为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的最高等级亮度的亮度BWh(图9)。将亮度BWh设定为最高可能值,使得在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能够易于观察到警告图像70。
如上所述,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光源40变暗,此外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最大比率RWmax开始线性降低。因此,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但是警告显示像素72的警告图像70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最大比率RWmax。这使得警告图像70的亮度相对于仪表图像60的亮度升高。这里,例如,认为图10具有用于表示与像素62和72相对应的图像60和70的辉度而不是灰度比率的纵轴。因此,可容易地理解,警告图像70的亮度变得相对高于仪表图像60的亮度(这与下文将描述的图17、26、31、35、38、40、42、44、46、48、50、52和65相同)。根据以上所述,即使在光源40的亮度降低一半时,乘员也不会注意不到警告图像70。
(3)模式变化
下文将基于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50在出现异常的同时不执行模式变化的假设,来描述模式变化时的显示操作。
(3-1)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
当控制电路50将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时,其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使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从最大等级Lmax转变为项(2)中所描述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同时,控制电路50维持以下灰度比率: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最大比率RMmax,并且将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项(1)中所描述的固定比率RWfix。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降低,其降低量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
(3-2)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当控制电路50将控制模式从第二模式变为第一模式时,其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使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从项(2)中所描述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转变为最大辉度Lmax。同时,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并且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项(2)中所描述的固定比率RWfix。因此,在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升高,其升高量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升高量。
现在将参考图11至13来描述控制电路50所执行的对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控制流程。当接通车辆的点火开关时,开始此控制流程。
如图11所示,在控制流程的步骤S101确定来自灯开关52的信号是否指示所有灯关闭位置。当得出肯定判定时,流程进入步骤S102,将控制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并且执行第一模式例程。
当在步骤S101得出否定判定时,即,当来自灯开关52的信号指示位置灯打开位置或前灯打开位置时,流程进入步骤S103。接着,确定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信号是否指示外部光强度超出阈值I。当得出肯定判定时,流程类似地进入步骤S102,并且执行第一模式例程。
当在步骤S103得出否定判定时,即,当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信号指示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I时,流程进入步骤S104。接着,将控制模式设定为第二模式,并且执行第二模式例程。
在完成任一模式例程之后,在步骤S105确定点火开关是否已被断开。当得出肯定判定时,此控制流程终止。当得出否定判定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01,并且此控制流程继续。
在此控制流程的步骤S102执行的第一模式例程的细节如图12所示。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一模式例程的步骤S201,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控制为最大辉度Lmax。随后,在步骤S202,确定来自异常传感器55的信号是否指示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异常。
当在步骤S202得出否定判定时,即,在正常时,流程进入步骤S203。接着,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此外,将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结果,具有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的仪表图像6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不能被观察到。
当在步骤S202得出肯定判定时,即,在出现异常时,流程进入步骤S204。接着,将仪表显示像素62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分别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和RWmax,此外,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结果,具有相应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和BWmax的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
第一模式例程的细节如上所述。同时,在步骤S104执行的第二模式例程的细节如图13所示。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301,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控制为中间等级辉度Lmid。随后,在步骤S302,确定来自异常传感器55的信号是否指示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异常。
当在步骤S302得出否定判定时,即,在正常时,流程进入步骤S303。接着,根据来自液晶调节开关53的信号所指示的输入调节值,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范围ΔRM内。此外,在步骤S303,将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结果,在背景图像80中显示亮度根据输入调节值而降低的仪表图像60。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不能被观察到。
然而,在当流程在执行第一模式例程之后返回到步骤S101并且操作模式发生变化时执行的第二模式例程(转换时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303执行以下处理: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出现以下情形: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降低,其降低量相当于步骤S301中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
当得出肯定判定时,与这种正常时相反,在步骤S302,即,在出现异常时,流程进入步骤S304。接着,如步骤S303那样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然而,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比率RWmax。结果,在背景图像80中显示亮度根据输入调节值而降低的仪表图像60。同时,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显示具有亮度BWh的警告图像70,其中亮度BWh为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的最大等级亮度。此外,警告图像7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第二模式可被建立为在外部光强度较低的情况下将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到乘员的期望亮度。因此,仪表图像60可具有适合乘员喜好的可见度。此外,在第二模式中,用于显示仪表图像60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在与最大比率或其之下一样宽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可降低仪表图像60的亮度而尽可能地增强其调节自由度。此外,即使在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降低的第二模式中,相对于在出现异常时显示的警告图像70,仍可确保足以增强易见性的亮度等级。因此,可以可靠地达到警告图像70给出与异常的发生相关的警告以警示乘员的预期目的。因此,可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仪表图像60和更优先考虑实现显示目的的警告图像70。
在外部光强度较高且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相对易于观察的情况下,第一模式可被建立为将图像60、70的亮度固定在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因此,可简化显示图像所需的控制处理。
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仪表图像60的亮度可根据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模式变化之前和之后可实现具有高对比度的显示。此外,在第二模式中,通过光源40的这种变暗可使仪表图像60的亮度的变化变得平滑,而无需细微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线性降低。
(第二示例实施例)
如图15和16所示,第二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最大比率RMmax降低到中间比率RMmid(图15)。将此中间比率RMmid设定为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灰度比率,该灰度比率比最大比率RMmax低的量相当于例如仪表图像60的亮度的一个等级的调节值。因此,在该转换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降低,其降低量相当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降低量加上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
在模式变化之后,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控制电路50可变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以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中间比率RMmid开始在范围δRM(图15)内线性降低;控制电路50由此将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16)。因此,如图17所示,在该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其中RMmid的值低于RWmax的值:在出现异常时,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18所示实现以下情形: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比率RMmid的范围δRM内。根据输入调节值,通过步骤S403和S404的处理来执行此控制,其中步骤S403和S404替代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303和S304。然而,在转换时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403,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中间比率RMmid。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二示例实施例,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使仪表图像60的亮度以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的量加上相当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降低量的量而显著变化。因此,在模式变化之前和之后,可提供具有显著高对比度的显示。
此外,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对于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仪表图像60的显示,可实现以下情形:可降低最大等级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此外,可使显示适合乘员喜好。
(第三示例实施例)
如图19和20所示,第三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一模式中,控制电路50如在第二模式中那样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具体地,在第一模式中,控制电路50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可变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以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与第二模式中的上限比率相同的最大比率RMmax开始在与第二模式中相同的范围ΔRM(图19)内线性降低。因此,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h(图20)。
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以及在反向转换时,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替代地,可采用任何其它控制方法。例如,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和保持为紧邻于模式变化之前的值。或者,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乘员使用液晶调节开关53等预先设定的值或者产品发货前预设的值。
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21所示地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范围ΔRM内。根据输入调节值,通过步骤S503和S504的处理来执行此控制,其中步骤S503和S504替代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203和S204。然而,在当流程在执行第二模式例程之后返回到步骤S101并且操作模式发生变化时执行的第一模式例程(转换时第一模式例程)的步骤S503执行以下处理: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Mmax。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三示例实施例,不仅在第二模式中而且在第一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在与最大比率或其之下一样宽的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以较高的自由度来调节通过仪表显示像素62显示的仪表图像60的亮度。因此,可在任何时候实现适合乘员喜好的仪表图像60的显示。
(第四示例实施例)
如图22和23所示,第四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三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三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中间比率RMmid(图22)。将此中间比率RMmid设定为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灰度比率,该灰度比率比最大比率RMmax低的量相当于例如仪表图像60的亮度的一个等级的调节值。
在模式变化之后,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在范围δRM(图22)内。该示例实施例中的可变范围δRM等于或低于中间比率RMmid,并且宽于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ΔRM。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可变地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而实现以下情形: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而在RMmid为上限比率的范围δRM内线性降低。因此,在第二模式中,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调节到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23),从而降低最大等级的亮度,其降低程度大于第一模式中的降低程度。此外,此调节的范围大于第一模式中的调节范围。
如上所述,在如图17所示RMmid的值小于RWmax的值的第四示例实施例中,在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出现异常时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灰度处理。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与上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图18)相同。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四示例实施例,对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的仪表图像60的显示,可实现以下情形:可降低最大等级的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且可进一步加宽亮度调节的范围以增强对乘员喜好的响应。
(第五示例实施例)
如图24和25所示,第五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三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五实施例中与第三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一模式中和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都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可变地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此时,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而可变地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与仪表显示像素62的最大灰度比率RMmax相同的最大比率RWmax开始,在比仪表显示像素62的可变范围ΔRM窄的范围ΔRW(图24)内线性降低。因此,在每种模式中出现异常时,在采用相同值RWmax作为上限比率的范围ΔRW内调节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这使得可适当地将警告图像70的亮度改变为包括相应光源辉度等级Lmax和Lmid下的最大等级亮度在内的乘员期望等级的亮度ΔBWh和ΔBW(图25)。
如上所述,在第五示例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地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都实现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根据输入调节值来改变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和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27和28所示地分别执行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Wmax的范围ΔRW内。根据输入调节值,通过步骤S604和S704的处理来执行此控制,其中步骤S604和S704的处理替代第三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504和S304的处理。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五示例实施例,不论光源40的发光辉度如何,均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增强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喜好,并且可实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六示例实施例)
如图29和30所示,第六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六实施例中与第五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根据输入调节值来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参考比率RWb的范围δRW(图29)内,其中参考比率RWb低于最大比率RWmax;控制电路50由此将警告图像70的亮度控制为乘员的期望亮度δBW(图30)。使范围δRW的宽度与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可变范围ΔRW的宽度相同或不同。使相当于范围δRW中的上限比率的参考比率RWb与可变范围ΔRW中的最小比率RWl1相同。此外,在该示例实施例中,使范围δRW中的最小比率RWl2高于第二模式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可变范围ΔRM中的最小比率RMl2
在上述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RMmax和RWmax的值彼此相等,因此可出现以下情形,如图31所示: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之间的不相等关系在输入调节值的中间值Amid处逆转。
也就是说,当输入调节值升高并且变得高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升高变化,像素62、72的灰度比率从共同的设定中间比率Rmid开始在范围ΔRM和δRW内线性降低。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根据输入调节值来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使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对应于输入调节值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同时,当输入调节值降低并且变得低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降低变化,像素62、72的灰度比率从共同的设定中间比率Rmid开始线性升高。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根据输入调节值来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使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对应于输入调节值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32所示地执行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参考比率RWb的范围δRW内。这通过步骤S804的处理来实现,其中步骤S804的处理替代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704的处理。
在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可通过乘员输入来选择以下处理中的任一个: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这一关系、并且可变地控制这些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处理;以及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低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这一关系、并且可变地控制这些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处理。因此,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可及时地应对以下两种情况:确保警告图像70的亮度并且降低仪表图像60的相对亮度的情况;以及确保仪表图像60的亮度并且降低警告图像70的相对亮度的情况。
(第七示例实施例)
如图33和34所示,第七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七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控制电路50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低于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RWmax的中间比率RWmid(图33)。控制电路50由此显示亮度等级BWmid(图34)的降低程度比第一示例实施例大的警告图像70。将此中间比率RWmid设定为比第二模式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可变范围ΔRM中的最小比率RMl2(图33)高的值。因此,将警告图像70的亮度BWmid降低至不会削弱其给出与车辆异常有关的警告的特性的程度。
在上述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RMmax和RWmax的值彼此相等,因此可出现以下情形,如图35所示: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之间的不相等关系在输入调节值的中间值Amid处逆转。
也就是说,当输入调节值升高并且变得高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升高变化,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RWmid相等的设定中间比率RMmid开始线性降低。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在出现异常时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使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与输入调节值对应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同时,当输入调节值降低并且变得低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降低变化,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设定中间比率RMmid开始线性升高。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在出现异常时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而实现以下情形:使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与输入调节值对应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执行以下处理:在图13所示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4中,将在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恒定的中间比率RWmid,而不是最大比率RWmax。
在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可通过乘员输入来选择以下处理中的任一个: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降低至低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值的处理;以及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升高至高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值的处理。因此,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可及时地应对以下两种情况:降低仪表图像60的亮度以确保其可见度的情况;以及明亮地显示仪表图像60以适合乘员喜好的情况。
(第八示例实施例)
如图36和37所示,第八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八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二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最大比率RMmax降低到中间比率RMmid(图36)。控制电路50由此显著改变仪表图像60的亮度。
同时,在模式变化之后,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中间比率RMmid(图36),并由此显示亮度等级BMmid(图37)低于第一模式中的亮度等级的仪表图像60。因此,在RMmid的值小于RWmax的值的该示例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控制为中间比率RMmid,如图39所示。这通过步骤S903和S904的处理来实现,其中步骤S903和S904的处理替代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303和S304的处理。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在转换时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903中,同样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中间比率RMmid。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八示例实施例,即使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仍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不断地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九示例实施例)
如图40所示,第九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八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八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九实施例中与第八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在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七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中间比率RWmid(图40)。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将此保持的比率RWmid设定为比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RMmid高的值。因此,可在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保持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上述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在图39所示的第八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904中执行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中间比率RWmid,而不是最大比率RWmax。
同样,根据上述第九示例实施例,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不断地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十示例实施例)
如图41所示,第十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八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八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实施例中与第八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对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电路50如在第五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只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才执行上述可变的控制。也就是说,控制电路50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而可变地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Wmax的范围ΔRW(图41)内线性降低,其中最大比率RWmax与其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灰度比率相同。然而,在该示例实施例中,范围ΔRW中的最小比率RWl2被设定为比第二模式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RMmid高的值。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可实现以下处理,如图42所示:在出现异常时,根据输入调节值来改变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一直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43所示地实现以下情形: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Wmax的范围ΔRW内。这通过步骤S1004的处理来实现,其中步骤S1004替代第八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904。
在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示例实施例中,对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可变范围,可采取以下措施:可将最大比率设定为低于RWmax的值,只要最小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在第二模式中的灰度比率RMmid即可(此处理相当于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1004)。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示例实施例,即使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仍可实现以下情形:可无误地降低仪表图像60的亮度,此外,可确保满足乘员喜好并实现其显示目的的警告图像70的亮度等级。
(第十一示例实施例)
如图44所示,第十一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十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十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一实施例中与第十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对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Wmax的可变范围ΔRW(图44),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将该可变范围内的最小比率RWl2设定为比第二模式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RMmid低的值。因此,在RMmid的值小于RWmax的值的第十一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如图44所示,可出现以下情形: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之间的不相等关系在输入调节值的中间值Amid处逆转。
也就是说,当输入调节值降低并且变得低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降低变化,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RMmid相等的设定中间比率RWmid开始线性升高。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同时,当输入调节值升高并且变得高于中间值Amid时,可出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此升高变化,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设定中间比率RWmid开始线性降低。结果,实现了以下处理,即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在出现异常时,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上述第十一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与图43所示的第十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相同。在第十一示例实施例中,对于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可变范围,可采取以下措施:可将该可变范围设定为使其低于RWmax并且高于RMmid,只要最小比率低于第二模式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RMmid即可(此处理相当于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1004)。
在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一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可通过乘员输入来选择以下处理中的任一个:使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升高至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值的处理;以及使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降低至低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值的处理。因此,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可及时地应对以下两种情况:确保警告图像70的亮度以达到其显示目的情况;以及降低警告图像70的亮度以适合乘员喜好的情况。
(第十二示例实施例)
如图45所示,第十二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二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对于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五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只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才执行可变控制。也就是说,控制电路50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而可变地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使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比仪表显示像素62的可变范围ΔRM窄的范围ΔRW(图45)内从以下上限比率开始线性降低:该上限比率与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最大灰度比率RWmax以及仪表显示像素62的最大灰度比率RMmax相同。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实现了以下处理,即根据输入调节值而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如图46所示。
上述第十二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与上述第五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图28)的控制流程相同。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二示例实施例,即使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仍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的喜好,从而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十三示例实施例)
如图47所示,第十三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六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六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三实施例中与第六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比最大比率RMmax低的中间比率RMmid(图47)。然而,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将中间比率RMmid设定为以下值:与作为范围δRW中的上限比率的参考比率RWb相同的值,其中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被可变地控制在该范围δRW内。
此外,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如在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那样,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在范围δRM(图47)内,其中在该范围δRM中,中间比率RMmid为上限比率,并且该范围δRM宽于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ΔRM。因此,在δRM的宽度大于δRW的宽度的该示例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地实现以下处理: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都实现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处理,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十三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在图32所示的第六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3和S804中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比率RMmid的范围δRM内,而不是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范围ΔRM内。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三示例实施例,不论光源40的发光辉度如何,均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喜好,从而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十四示例实施例)
如图49所示,第十四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四实施例中与第五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那样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比最大比率RMmax低的中间比率RMmid(图49)。然而,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将中间比率RMmid设定为以下值:比警告显示像素72的最大灰度比率RWmax低的值,其中最大灰度比率RWmax是范围ΔRW中的上限比率,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被可变地控制在该范围ΔRW内。
此外,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如在上述第四示例实施例中那样,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在范围δRM(图49)内,其中在范围δRM中,中间比率RMmid为上限比率,并且范围δRM宽于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ΔRM。因此,在δRM的宽度大于ΔRW的宽度的该示例实施例中,可如图50所示地实现以下处理: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都实现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处理,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在上述第十四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在图28所示的第五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3和S704中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比率RMmid的范围δRM内,而不是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Mmax的范围ΔRM内。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四示例实施例,不论光源40的发光辉度如何,均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喜好,从而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十五示例实施例)
如图51所示,第十五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二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五实施例中与第二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如在上述第十三示例实施例中那样,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在范围δRW(图51)内。也就是说,将可变范围δRW内的上限比率设定为比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RWmax低的比率RWb。此外,使可变范围δRW窄于仪表显示像素62在第二模式中的可变范围δRM。此外,在第二模式中,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变化而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相同的比率RMmid和RWb开始降低。
因此,在RMmid与RWb的值彼此相等的第十五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中,如图52所示地实现以下处理: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上述第十五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在图18所示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404中执行以下处理:在出现异常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比率RWb而不是最大比率RWmax的范围δRW内。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五示例实施例,即使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仍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警告图像70相对于仪表图像60的亮度以适合乘员的喜好,从而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
(第十六示例实施例)
如图53和54所示,第十六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六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可变地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使得实现以下情形:控制电路50响应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使发光辉度在等于或低于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范围ΔL(图53)内线性降低。该中间等级辉度低于第一模式中所保持的辉度Lmax。因此,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均使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至由以下项确定的亮度ΔBML(图54):可变范围ΔL内的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以及可变范围ΔRM内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此外,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确保由以下项确定的亮度ΔBWL(图54)作为警告图像70的亮度:可变范围ΔL内的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以及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RWmax。
在上述第十六示例实施例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55所示,通过步骤S1101的处理来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步骤S1101替代第一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范围ΔL内。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六示例实施例,可使图像70、60的亮度等级适合乘员的喜好,此外,可同时满足以下冲突要求:防止无法达到显示警告图像70的目的的要求,以及增强仪表图像60的可见度的要求。
(第十七示例实施例)
如图56至60所示,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的配置和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四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七实施例中与第四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首先,将描述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的配置。如图56所示,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另外包括图像拾取单元120。该图像拾取单元120包括外部场景摄像机122和图像处理电路124。
外部场景摄像机122安装在例如车辆的前保险杆或前护栅处,并且被构造成实现以下情形:从专用投射器或车辆的前灯向车辆前方投射红外线;以及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如CCD来接收投射光的反射光,并且将该反射光转换成图像信号。图像处理电路124由微型计算机构成并且安装在车辆中。图像处理电路124电连接至外部场景摄像机122和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电路150。图像处理电路124处理来自外部场景摄像机122的图像信号以生成图像数据,并且将此图像数据传送到控制电路150。
基于如上所述从图像拾取单元120传送的图像数据,控制电路150生成将被供应给驱动电路14的图像信号。控制电路150由此在液晶板10的屏幕12上显示图57中所示出的外部场景图像180。如以放大方式在图61中所示,通过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50的图像信号来控制的、位于表示其边界线的粗线内的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值,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
在该示例实施例中,外部场景图像180用于向乘员警示车辆外部的情况。该外部场景图像180为尤其在夜间、在车辆穿过黑暗区域时或在任何其它类似情形下,来自前灯的可见光所不能到达的车辆前方区域的图像。也就是说,外部场景图像为夜视图像。因此,当允许在夜间、在车辆穿过黑暗区域期间或在任何其它类似情形下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时,出现以下情形:在如图57所示的警告图像70不被明显显示的正常时和在如图62所示的显示警告图像70的出现异常时均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同时,在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时,出现以下情形:外部场景图像18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在图63所示的正常时和图64所示的出现异常时均不被明显显示。
如图56所示,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另外还具有显示拒绝开关190。该显示拒绝开关190由乘员接通/断开,以拒绝在液晶板10上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乘员可通过将显示拒绝开关190转到接通位置或断开位置而输入命令以拒绝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显示拒绝开关190将指示此输入的信号传送给控制电路150。也就是说,在该示例实施例中,除了灯开关52和液晶调节开关53之外,显示拒绝开关190也充当用于接受来自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
将参考图58至60以及图65来描述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的显示操作。对于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的显示操作,可制定一种第一模式和两种不同的第二模式作为控制模式。图58图示了光源的发光辉度;图59和65图示了像素的灰度比率;而图60图示了图像显示状态(亮度等)。
(1)第一模式
当接收到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任一个时,不论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信号如何,控制电路150均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并且将控制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来自灯开关52的指示所有灯关闭位置的信号;以及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指示外部光强度超出阈值I的信号。
在如上所述建立的第一模式中,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图58和59)的第一模式中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
同时,在第一模式中,即使在正常时或在出现异常时,也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使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图59)。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外部场景图像180融入背景图像80(图60)。
(2)第二模式
(2-1)显示禁止第二模式
当接收到所有以下信号时,控制电路150将控制模式设定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以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来自灯开关52的指示位置灯打开位置或前灯打开位置的信号;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指示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I的信号;以及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指示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的命令的信号。
在该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中,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图58和59)的第二模式中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
同时,在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中,即使在正常时或在出现异常时,也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使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图59)。因此,在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中,外部场景图像180融入背景图像80(图60)。
(2-2)显示允许第二模式
当接收到所有以下信号时,控制电路150将控制模式设定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以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来自灯开关52的指示位置灯打开位置或前灯打开位置的信号;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指示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I的信号;以及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指示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的命令的信号。
在该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图58和59)的第二模式中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
同时,在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可变地控制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使得即使在正常时或在出现异常时也实现以下情形:响应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升高变化,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在范围ΔRO(图59)内从最大比率ROmax开始变化和降低。在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将最大比率ROmax设定为与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RWmax相同的值。在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该值高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可变范围δRM中的上限比率RMmid。在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可变范围ΔRO的宽度窄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可变范围δRM的宽度。
根据以上所述,在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处理,如图65所示:根据输入调节值改变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使得实现以下情形:外部场景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根据输入调节值而变化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结果,外部场景图像180的亮度被调节为乘员的期望亮度ΔBO(图60)。
(3)模式变化
(3-1)从第一模式转换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
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时,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中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
(3-2)从显示禁止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在从显示禁止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按照以下方式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中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像素72、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
(3-3)从第一模式转换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
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时,按照以下方式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中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一次性控制到其最大比率ROmax。
(3-4)从显示允许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在从显示允许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按照以下方式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如在第四示例实施例中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那样对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进行控制。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与像素72、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
(3-4)从显示禁止第二模式转换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
在从显示禁止第二模式转换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时,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紧邻于模式变化之前的值。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一次性控制到其最大比率ROmax。
(3-5)从显示允许第二模式转换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
在从显示允许第二模式转换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时,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62、72、8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紧接模式变化之前的值。同时,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与像素72、82的灰度比率相同的固定比率RWfix。
现在将参考图66至69来描述由控制电路150执行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00的控制流程。
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如图66所示。也就是说,当在步骤S101或步骤S103中得出肯定判定时,流程进入步骤S1202。接着,将控制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并且执行第一模式例程。
如图67中所详细图示的那样,该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为对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部分变型。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替代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503的步骤S1303中,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连同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一起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在替代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504的步骤S1304,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连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一起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
基于在步骤S101或步骤S103中得出肯定判定的假定而给出了上述描述。当在步骤S101和步骤S103中均得出否定判定时,流程进入步骤S1203,如图66所示。在步骤S1203中,确定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信号是否指示禁止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的命令。当得出肯定判定时,流程进入步骤S1204。接着,将控制模式设定为显示禁止第二模式,并且执行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例程。
如图68中所详细描述的那样,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例程为对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部分变型。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替代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403的步骤S1403中,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连同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一起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在替代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404的步骤S1404中,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连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比率一起控制为固定比率RWfix。
基于在步骤S1203中得出肯定判定的假定而给出了上述描述。当在步骤S1203中得出否定判定时,即,当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信号指示允许显示外部场景图像180的命令时,流程进入步骤S1205,如图66所示。在步骤S1205中,将控制模式设定为显示允许第二模式并且执行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例程。
如图69中所详细图示的那样,通过对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部分地进行修改,得到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例程,从而使其不同于上述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例程。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替代第四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403和S404的步骤S1503和S1504中,执行以下处理:根据输入调节值,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比率ROmax的范围ΔRO内。然而,在当流程在执行第一模式例程或显示禁止第二模式例程之后返回到步骤S101并且操作模式发生变化时执行的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1503中,执行以下处理: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将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控制为最大比率ROmax。
因此,如图66所示,在执行任何例程之后执行步骤S105的处理。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七示例实施例,可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外部场景图像180相对于仪表图像60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的喜好。因此,可达到外部场景图像180的向乘员警示车辆前方的外部情况的预期目的。
如上所述,对于第十七示例实施例,可以认为:在建立显示允许第二模式时或在“特定时间”由作为“特定显示像素”的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显示的外部场景图像180对应于“特定图像”;而在建立显示允许第二模式时和在建立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时或在“正常时”由作为“正常显示像素”的仪表显示像素62显示的仪表图像60对应于“正常图像”。毋庸赘言,对于第十七示例实施例,如同相对于第四示例实施例一样,也可以认为:在作为“特定时间”的出现异常时由作为“特定显示像素”的警告显示像素72显示的警告图像70对应于“特定图像”;而在出现异常时和正常时由作为“正常显示像素”的仪表显示像素62显示的仪表图像60对应于“正常图像”。
(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
下文将描述针对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变型。
在显示操作的每种模式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而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可变地控制为对应于输入调节值的辉度等级:阶跃函数(图70)、线性函数(图71)或利用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作为变量的任何其它连续函数。此外,在显示操作的每种模式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而将在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为对应于输入调节值的比率:阶跃函数(图72)或除线性函数之外的利用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作为变量的其它连续函数。此外,在显示操作的每种模式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而将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变地控制为对应于输入调节值的比率:阶跃函数(图73)或除线性函数之外的利用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和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作为变量的其它连续函数。图70至73图示了第一模式中的示例。
对于显示操作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执行以下控制:在第一模式中,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执行可变控制;而在第二模式(显示禁止第二模式和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保持灰度比率恒定。类似地,对于显示操作中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执行以下控制:在第一模式中,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执行可变控制;而在第二模式(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保持灰度比率恒定。此外,对于显示操作,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每种模式中,保持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并且在每种模式中,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可变地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此外,对于显示操作,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所有模式中,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固定为相应的预定比率。
在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显示操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将通过利用可见光的反射光来拍摄车辆前方、后方或旁侧的区域而获得的图像显示为外部场景图像180。在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显示操作中,对于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在显示允许第二模式中的灰度比率,可执行以下控制: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十六示例实施例等中对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那样对其进行可变地控制,或保持其恒定。此外,在第十七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操作的每种模式中,对于仪表和警告显示像素62、72的灰度比率以及光源40的发光辉度,可执行以下控制:如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以及第五至第十六示例实施例等中那样对其进行可变控制或保持其恒定。此外,在第十七示例实施例的显示操作的第一模式中,当来自显示拒绝开关190的信号指示显示允许命令时,可执行以下处理:将如上所述的例如利用可见光的反射光而拾取的图像显示为外部场景图像18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七示例实施例及其变型中对出现异常时的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那样,对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灰度比率进行可变控制或保持其恒定。
(第十八示例实施例)
如图74至77所示,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操作方面对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八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如作为示例的图74所示,对于构成同一个像素并且表现特定色调(色相)的子像素,采取以下措施:对于这些子像素中要求色调表现密度的子像素,确定其灰度值,使得该灰度值大于0并且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的范围内。
在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向驱动电路14供应以下图像信号:用于对于色调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选择如上所述所确定的灰度值、并且选择0作为其余子像素的灰度值的信号。因而,在以下描述中,构成像素的子像素的色调表现所需的子像素的灰度值将被称为“像素的灰度值”,以便使描述易于理解。
例如,对于色调表现所需的子像素,上述最大值如下:对于图74所示的红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上述最大值为63;对于图74所示的黄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和G,上述最大值分别为63和31;而对于图74所示的白色表现所需要的子像素R、G和B,上述最大值分别为63、63、63。
现在将参考图75至77来描述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显示操作。图75图示了光源的发光辉度;图76图示了像素的灰度值;而图77图示了图像显示状态(亮度等)。
(1)第一模式
在第一模式中,控制电路50控制光源40以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保持为最高等级辉度Lmax(图75);此外,控制电路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控制为固定值TWfix,以使背景图像80的亮度保持恒定。
在第一模式中的正常时,不论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保持为最大值TMmax(图76);此外,控制电路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相同的固定值TWfix(图76)。因此,在第一模式中的正常时,结合具有最高等级辉度Lmax的光源40的作用,以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图77)来显示仪表图像60。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图77)。
同时,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不论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保持为各自的最大值TMmax和TWmax(图76)。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结合具有最高等级辉度Lmax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以各自的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和BWmax(图77)被显示。
(2)第二模式
在第二模式中,控制电路50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将光源40的发光辉度保持为低于最高等级辉度Lmax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图75);此外,控制电路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控制为与项(1)中所描述的固定值相同的固定值TWfix,以使背景图像80的亮度保持恒定。
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可变地控制为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TMmax的范围ΔTM(图76)内的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相对应的值。同时,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保持为与背景显示像素82相同的固定值TWfix(图76)。因此,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结合具有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77)。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图77)。
同时,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可变地控制为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TMmax的范围ΔTM(图76)内的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相对应的值。此外,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控制电路50均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保持为最大值TWmax(图76)。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出现异常时,结合具有中间等级辉度Lmid的光源40的作用,仪表图像60的亮度被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77)。但是,警告图像70的亮度保持为作为在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的最大等级的亮度等级BWh(图77)。将亮度BWh设定为最高可能值,从而在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能够易于观察到警告图像70。
(3)模式变化
(3-1)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
当控制电路50使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时,其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使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从最高等级辉度Lmax转变为项(2)中所描述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同时,控制电路50按照以下方式保持以下值: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保持为最大值TMmax,并且将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保持为项(1)中所描述的固定值TWfix。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降低,其降低量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
(3-2)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当控制电路50使控制模式从第二模式变为第一模式时,其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控制光源40的发光操作,以使光源40的发光辉度从项(2)中所描述的中间等级辉度Lmid转变为最高等级辉度Lmax。同时,控制电路50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Mmax。此外,控制电路50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保持为项(2)中所描述的固定值TWfix。因此,在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升高,其升高量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升高量。
现在将参考图78和79来描述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控制流程。
在该示例实施例的控制流程中,如在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控制流程中那样,执行步骤S101至S105的处理。步骤S102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细节如图78所示。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正常时或当在步骤S202中得出否定判定时,在步骤S1603中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Mmax;此外,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控制为固定值TWfix。结果,具有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的仪表图像6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同时,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不能被观察到。
同时,在出现异常时或当在步骤S202得出肯定判定时,流程进入步骤S1604。接着,将仪表显示像素62和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分别控制为最大值TMmax和TWmax,此外,将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控制为固定值TWfix。结果,具有相应最大允许等级的亮度BMmax和BWmax的仪表图像60和警告图像7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
该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104的第二模式例程的细节如图79所示。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正常时或当在步骤S302中得出否定判定时,在步骤S1703执行以下处理:根据来自液晶调节开关53的信号所指示的输入调节值,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TMmax的范围ΔTM内。同时,在步骤S1703,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控制为固定值TWfix。结果,在背景图像80中显示其亮度根据输入调节值而降低的仪表图像60,此外,警告图像70融入背景图像80并且不能被观察到。
然而,在转换时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1703,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Mmax。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出现以下情形: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降低,其降低量相当于步骤S301中的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
在出现异常时或当在步骤S302中得出肯定判定时,与这种正常时相反,流程进入步骤S1704。接着,如在上述步骤S1703中那样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同时,将警告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Wmax。结果,在背景图像80中显示其亮度根据输入调节值而降低的仪表图像60。同时,具有亮度等级BWh的警告图像70由背景图像80环绕,并由此被突出显示,其中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亮度BWh均为中间等级辉度Lmid下的最大等级。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八示例实施例,可在光源40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实现以下情形:用于显示仪表图像60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可在与最大值或其之下一样宽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可降低仪表图像60的亮度而尽可能地增强其调节自由度。
(第十九示例实施例)
如图80和81所示,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十八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十八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十九实施例中与第十八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控制电路50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如在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72、82的灰度值;然而,控制电路50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从最大值TMmax降低至中间值TMmid(图80)。将此中间值TMmid设定为低于最大值TMmax的灰度值,该灰度值比最大值TMmax低的量相当于例如仪表图像60的亮度的一个等级的调节值。
因此,在该转换时,显示仪表图像60的整个屏幕12的亮度另外降低相当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的降低量的量加上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的降低量的量。在模式变化之后,在第二模式中的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可变地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值TMmid的范围δTM(图80)内;控制电路50由此将仪表图像60的亮度降低至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图81)。
在上述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二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82所示,通过步骤S1803和S1804的处理来执行以下处理,其中步骤S1803和S1804代替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1703和S1704:在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根据输入调节值,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在等于或低于中间值TMmid的范围δTM内。然而,在转换时第二模式例程的步骤S1803中,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中间值TMmid。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九示例实施例,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使仪表图像60的亮度以相当于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降低量的量加上相当于光源40的发光辉度降低量的量而变化。因此,在模式变化之前或之后,均可提供具有显著高对比度的显示。
(第二十示例实施例)
如图83和84所示,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为在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1的显示操作方面对第十八示例实施例的变型。下文将集中于与第十八示例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并且将省略对第二十实施例中与第十八示例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分的描述。
现在将进行更为具体的描述。在第一模式中,控制电路50如在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那样控制光源40的发光辉度和像素72、82的灰度值。然而,控制电路50如在第二模式中那样控制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具体地,在第一模式中,在正常时和在出现异常时,控制电路50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电路50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可变地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TMmax的范围ΔTM(图83)内。因此,可实现乘员的期望亮度ΔBMh(图84)以作为仪表图像60的亮度。
在第二十示例实施例,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以及在反向转换时,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Mmax。替代地,可采用任何其它控制方法。例如,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和保持为紧邻于模式变化之前的值。或者,可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乘员使用液晶调节开关53等预先设定的值或者产品发货前预设的值。
在上述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例程的控制流程中,如图85所示,通过步骤S1903和S1904的处理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步骤S1903和S1904替代第十八示例实施例中的步骤S1603和S1604:根据输入调节值,将正常时和出现异常时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最大值TMmax的范围ΔTM内。然而,不论输入调节值如何,均在转换时第一模式例程的步骤S1903中执行以下处理:将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控制为最大值TMmax。
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不仅在第二模式中而且在第一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使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在与最大值或其之下一样宽的范围内变化,并且可以以较高的自由度来调节通过仪表显示像素62显示的仪表图像60的亮度。因此,可在任何时候实现适合乘员喜好的仪表图像60的显示。
(第十八至第二十示例实施例的变型)
下文将描述针对到目前为止所描述的第十八至第二十示例实施例的变型。
可按照以下方式来控制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以如对第十九示例实施例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那样降低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对于警告显示像素72和背景显示像素82的灰度值,可实现以下情形:在第一模式中,可以如对第二十示例实施例中的仪表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那样,执行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可变控制。
(其它示例实施例)
到目前为止,描述了多个示例实施例及其变型。然而,本发明不应被理解为其主题局限于这些示例实施例,在不偏离该主题的情况下,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示例实施例。
现在将给出更为具体的描述。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以实现以下情形:除车辆速度之外,还可通过状态值传感器54检测例如发动机转数、剩余燃油量或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温等车辆状态值;并且通过仪表图像60指示不同于车辆速度的该车辆状态值。此外,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以实现以下情形:通过异常传感器55来检测除水温异常之外的其它异常,并且通过警告图像70给出与不同于水温异常的该异常有关的警告。这些异常的示例包括:与剩余燃油量有关的空箱异常以及触发ABS系统的车轮锁住异常。图像70可为例如在接通点火开关时或在除出现异常时以外的作为“特定时间”的任何其它情形下显示的“特定图像”。
对于显示操作,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使得不论来自照度传感器56的信号如何,均实现以下处理:当从灯开关52接收到指示所有灯关闭位置的信号时,建立第一模式;而当接收到指示位置灯打开位置或前灯打开位置的信号时,建立第二模式(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显示允许第二模式)。相反,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使得不论来自灯开关52的信号如何,均实现以下处理:当从照度传感器56接收到指示外部光强度超出阈值I的信号时,建立第一模式;而当接收到指示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I的信号时,建立第二模式(显示禁止第二模式、显示允许第二模式)。
当执行灰度控制使得在显示操作中警告图像70或外部场景图像180融入背景图像80时,在液晶板10中通常执行以下处理:向与警告显示像素72或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每个子像素的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持续通电,以保持对应于相关部分的液晶处于打开状态。替代地,可执行以下处理以使警告图像70或外部场景图像180融入背景图像80:中断向与警告显示像素72或外部场景显示像素182的每个子像素的电极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通电,从而使对应于相关部分的液晶处于关闭状态。
除发光二极管42和漫射板44的组合以外,可将发光辉度可调节的其它各种光源用作光源40。除透射式液晶板以外,可将反射式液晶板用作液晶板2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使用被构造成通过反射从前方对液晶板20进行照明的光源40。液晶调节开关53无需具有可步进式输入亮度调节值的构造,并且其可具有可连续输入亮度调节值的构造。
本发明还适用于除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以外的充当组合仪表的设备。例如,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充当平视显示器的设备,其中所述平视显示器被构造成将液晶板的显示图像作为虚像显示在合成仪上。
上述公开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图像;光源,用于通过发光来对所述液晶板进行照明;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板和所述光源。所述液晶板包括:特定显示像素,用于在特定时间显示特定图像;以及正常显示像素,用于在正常时间以及在特定时间显示正常图像,其中在所述正常时间,未通过特定显示像素来显示特定图像。控制器对作为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正常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器对作为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与特定显示像素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控制器将其中使光源发光的第一模式以及其中使光源发出辉度等级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光的第二模式设定作为控制模式。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比率。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执行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灰度处理。
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将正常显示像素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相应灰度比率设定为最大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变得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在其中光源的发光辉度比在第一模式时低的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对于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可降低其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同时,在第二模式中,可在所述灰度处理中实现以下情形:对于在特定时间由特定显示像素显示的特定图像,可确保一定等级的亮度以达到该特定图像的显示目的。根据以上所述,可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正常图像和更优先考虑实现其显示目的的特定图像两者。
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所基于的设定灰度值与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所基于的设定灰度值可彼此不同,或者可彼此相同。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此外,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改变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适当地降低正常图像的亮度;此外,可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以确保特定图像的一定等级的亮度,而不论正常图像的亮度如何。因此,可升高特定图像相对于正常图像亮度的亮度以达到显示所述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包括用于接受来自车辆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接受调节值以作为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特定图像和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变化,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设定比率开始降低。此外,控制器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为设定比率。根据以上所述,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以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无误地降低至低于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值。因此,可无误地使正常图像的亮度适合乘员的喜好,以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根据输入调节值执行作为所述灰度处理的主灰度处理以及子灰度处理。在子灰度处理中,响应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变化,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与主灰度处理中相同的设定比率开始升高。另外,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为设定比率,由此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根据以上所述,乘员可选择要执行以下处理中的哪个处理: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降低至比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的值;或者,根据输入调节值,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升高至比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的值。因此,不仅可应对降低正常图像的亮度以确保其可见度的情况,而且可应对明亮地显示正常图像以适合乘员喜好的情况。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结果,可使特定图像相对于正常图像亮度的亮度持续升高,并且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一模式中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可固定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简化控制液晶板的处理。
作为替选方案,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在转换时间保持恒定的比率的范围内。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根据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常图像的亮度变化。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相对较大程度地改变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实现高对比度。
作为替选方案,当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时,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以只在第二模式中执行对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可变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确保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尽可能宽的可变范围,并且可增强对正常图像的亮度的调节自由度。
作为替选方案,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降低至比在转换时间之前低的值。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所述比率在转换时间所降低到的值的范围内。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正常图像的亮度可产生以下变化: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降低相对应的变化加上与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显著改变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实现高对比度。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因此,既可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又可在第一模式中改变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由此,可将正常图像的亮度调节到适合车辆乘员喜好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可变范围宽于其在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确保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尽可能宽的可变范围,并且可增强对正常图像的亮度的调节自由度。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其在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无误地降低正常图像的最大等级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采取以下措施,而不是使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可使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比率相同。因此,既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又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实现以下情形:可在特定时间尽可能明亮地显示特定图像,以充分达到显示所述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对于第一模式中的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采取以下措施,而不是使其保持与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比率相同:可使其保持为比在所述灰度处理中高的比率。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此外,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改变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确保特定图像的可达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此外,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保持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无误地降低正常图像的亮度。
作为替选方案,显示设备具有用于接受来自车辆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接受调节值以作为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特定图像和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为设定比率。此外,控制器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变化而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升高。因此,可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无误地升高至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值。因此,可升高特定图像相对于正常图像亮度的亮度,并且还使特定图像的亮度适合乘员的喜好。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可根据输入调节值执行作为所述灰度处理的主灰度处理以及子灰度处理。在子灰度处理中,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为与在主灰度处理中相同的设定比率。此外,响应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变化,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降低。由此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乘员可选择要执行以下处理中的哪个处理: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升高至比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的值;或者,根据输入调节值,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降低至比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的值。因此,不仅可应对确保特定图像的亮度以达到其显示目的情况,而且可应对降低特定图像的亮度以适应乘员喜好的情况。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均为可变。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改变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适当地降低正常图像的亮度;此外,还可改变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显示设备具有用于接受来自车辆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所述输入部件接受调节值以作为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特定图像和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响应于输入调节值的变化,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相同的设定比率开始降低。因此,可无误地执行以下灰度处理: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并且根据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而改变这些灰度比率。因此,可确保正常图像的可见度和特定图像的亮度两者,并且还使这些图像的亮度适合乘员的喜好。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根据输入调节值而执行作为所述灰度处理的主灰度处理以及子灰度处理。在子灰度处理中,响应于来自乘员的输入调节值的变化,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从与在主灰度处理中相同的设定比率开始升高。由此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乘员可选择要执行以下处理中的哪个处理:保持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这一关系,并且改变这些灰度比率;或者,保持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低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这一关系,并且改变这些灰度比率。因此,不仅可应对确保特定图像的亮度并且降低正常图像的相对亮度的情况,而且可应对确保正常图像的亮度并且降低特定图像的相对亮度的情况。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一模式中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可固定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简化控制液晶板的处理。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在转换时间所保持的比率的范围内。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根据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常图像的亮度变化。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相对较大程度地改变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实现高对比度。
作为替选方案,当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时,可实现以下情形:可以只在第二模式中执行对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可变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确保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尽可能宽的可变范围,并且可增强对正常图像的亮度的调节自由度。
作为替选方案,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降低至比在转换时间之前低的值。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所述比率在转换时间所降低到的值的范围内。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正常图像的亮度可产生以下变化: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降低相对应的变化加上与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显著改变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实现高对比度。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一模式中为可变。因此,既可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又可在第一模式中改变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由此,可将正常图像的亮度调节到适合车辆乘员喜好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可变范围宽于其在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确保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尽可能宽的可变范围,并且可增强对正常图像的亮度的调节自由度。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其在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无误地降低正常图像的最大等级亮度以增强其可见度。对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采取以下措施,而不是使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可使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变。因此,既可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又可在第一模式中实现以下情形:可改变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其在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因此,既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又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实现以下情形:可以尽可能地升高特定图像的最大等级亮度。因此,更不易出现无法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的故障。对于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采取以下措施,而不是使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在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可使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在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可固定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以简化控制液晶板的处理。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对于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执行以下处理: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其在第一模式中保持恒定的比率相同。因此,既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又可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实现以下情形:可以尽可能地升高特定图像的最大等级亮度。因此,更不易出现无法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对于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采取以下措施,而不是使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在第一模式中保持恒定的比率相同:可使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在第一模式中保持恒定的比率。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均执行灰度处理。因此,对于在特定时间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可实现以下处理: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均执行改变这些灰度比率的灰度处理,以使后者高于前者。因此,不论光源的发光辉度等级如何,均可实现以下情形:可升高特定图像相对于正常图像亮度的亮度以适合乘员的喜好,从而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期间执行灰度处理。因此,即使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也可在该模式期间实现以下处理:可执行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的灰度处理,以连续地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显示设备具有用于接受来自车辆乘员的输入的输入部件。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根据输入部件所接受的输入来执行灰度处理。因此,可实现以下情形,以便具体地解决乘员要求确保特定图像的亮度并且降低正常图像的相对亮度的显示这一情形:可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可及时地帮助乘员。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使光源的发光辉度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保持恒定。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可使光源的发光辉度固定在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范围内。因此,可通过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和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来分别精确地设定特定图像和正常图像的相应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控制器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执行以下处理:控制器使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比第一模式中低的范围内可变。因此,可在第二模式中的灰度处理中实现以下情形:可使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范围内变化,并且可同时降低正常图像的亮度和特定图像的亮度以适合车辆乘员的喜好。此外,在所述灰度处理中,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高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比率。因此,可无误地增强正常图像的可见度,以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
一般而言,当外部光强度降低时,车辆的灯开关接通。因而,在车辆的灯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控制器使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因此,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控制模式由于灯开关的接通而已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可使正常图像的亮度根据降低的外部光强度而降低,并且能够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在外部光强度变为等于或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使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因此,在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控制模式由于外部光强度的降低而已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可使正常图像的亮度根据降低的外部光强度而降低,此外,能够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特定图像包括警告图像,所述警告图像用于给出与车辆中的任何异常相关的警告以警示车辆的乘员;而正常图像包括用于指示与车辆有关的状态值的仪表图像。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降低仪表图像的亮度以使其易于观察;并且可确保警告图像的亮度以增强其给出与车辆异常有关的警告的特性,其中车辆的乘员将被警示所述警告。
作为替选方案,特定图像包括通过拾取车辆外部的场景的图像而获得的、用以警示车辆乘员的外部场景图像;而正常图像包括用于指示与车辆有关的状态值的仪表图像。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的灰度处理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降低仪表图像的亮度以使其易于观察;并且可确保外部场景图像的亮度以向车辆乘员警示车辆外部的场景。
第一示例实施例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板,用于在车辆中显示图像;光源,用于通过发光来对所述液晶板进行照明;以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液晶板和所述光源。所述液晶板包括:特定显示像素,用于在特定时间显示特定图像;以及正常显示像素,用于在正常时间以及在特定时间显示正常图像,其中在所述正常时间,不通过特定显示像素来显示特定图像。控制器建立使光源发光的第一模式以及使光源发出辉度等级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光的第二模式以作为控制模式。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可变,并且还使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特定时间保持恒定。
作为替选方案,在光源的发光辉度比在第一模式中低的第二模式中,出现以下情形: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是可变的。因此,可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均适当地降低由正常显示像素所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以增强正常图像的可见度。在第二模式中,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保持恒定。因此,在特定时间,不论正常图像的亮度如何,均可确保由特定显示像素显示的特定图像的亮度,并且可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因此,可适当地显示更优先考虑可见度的正常图像和更优先考虑实现显示目的的特定图像两者。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均使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保持恒定。因此,使第二模式中的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保持与第一模式中的在特定时间的特定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相同。因此,在第二模式中的特定时间,可尽可能明亮地显示特定图像,以便足以达到显示特定图像的预期目的。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均保持恒定。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高的第一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使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固定,以简化液晶板的控制处理。
作为替选方案,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保持恒定。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的可变范围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在转换时间保持恒定的值的范围内。因此,对于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实现以下情形:可根据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此外,可以只在第二模式中执行对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的可变控制。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正常图像的亮度可相对较大程度地发生变化以实现高对比度。此外,在模式变化后的第二模式中,可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的可变范围变宽,以增强对显示图像亮度的调节自由度。
作为替选方案,在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控制器执行以下处理:其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降低至比转换时间之前低的值。在第二模式中,控制器将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的可变范围控制为等于或低于所述值在转换时间所降低到的值的范围。因此,对于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产生以下变化:与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的降低相对应的变化加上与光源的发光辉度在模式之间的不同相对应的变化。因此,在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时,可使正常图像的亮度显著变化以实现高对比度。
作为替选方案,在第一模式中,控制器使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均可变。因此,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的正常显示像素的灰度值不仅在第二模式中而且在第一模式中可变。因此,可将由正常显示像素显示的正常图像的亮度调节到适合车辆乘员喜好的亮度等级。
如上所述,当外部光强度降低时,车辆的灯开关接通。在车辆的灯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控制器使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控制模式由于灯开关的接通而已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可使正常图像的亮度根据降低的外部光强度而降低,并且能够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在外部光强度变为等于或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使控制模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其中控制模式由于外部光强度的降低而已经从第一模式变为第二模式:可使正常图像的亮度根据降低的外部光强度而降低,此外,能够确保特定图像的可实现其显示目的亮度等级。
作为替选方案,特定图像包括用于给出与车辆中的任何异常有关的警告的警告图像,而正常图像包括用于指示与车辆有关的状态值的仪表图像。因此,在光源的发光辉度较低的第二模式中,可实现以下情形:可降低仪表图像的亮度以使其易于观察;并且可确保警告图像的亮度以增强其给出与车辆中的异常有关的警告的特性。
尽管以上描述了示例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示例实施例和构造。本发明意欲涵盖各种变型和等效布置。此外,尽管描述了示例性的各种组合和配置,但是包括更多、更少或仅单个元件的其它组合和配置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42)

1.一种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包括:
液晶板(10),其显示图像;
光源(40),其通过发光来对所述液晶板(10)进行照明;以及
控制器(50),其控制所述液晶板(10)和所述光源(40),
其中,所述液晶板(10)包括:特定显示像素(72),其在特定时间显示特定图像;以及正常显示像素(62),其在正常时间和在特定时间显示正常图像,其中在所述正常时间,未通过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来显示所述特定图像;
其中,所述控制器(50)对作为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的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值与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和对作为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值与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设定灰度值的比率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器(50)设定第一和第二模式作为控制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光源(40)发光,而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光源(40)发出辉度比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低的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设为最大值,并且还将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设为最大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执行灰度处理,以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大于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并且还保持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恒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输入部件(52、53),用于接受来自车辆乘员的输入,其中所述输入部件(52、53)接受调节值以作为所述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所述特定图像和所述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设定比率开始降低,并且还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所述设定比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调节值,所述控制器(50)执行:
主灰度处理,其作为所述灰度处理;以及
子灰度处理,在所述子灰度处理中,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升高,并且还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所述设定比率,从而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低于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均保持恒定。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在所述转换时间保持恒定的比率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降低到比在所述转换时间之前低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所述比率在所述转换时间所降低到的值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可变范围宽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
13.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与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比率相同。
14.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高于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比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并且还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输入部件(52、53),其接受来自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输入,其中所述输入部件(52、53)接受调节值以作为所述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所述特定图像和所述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设定比率,并且还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升高。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调节值,所述控制器(50)执行:
主灰度处理,其作为所述灰度处理;以及
子灰度处理,在所述子灰度处理中,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保持为所述设定比率,并且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降低,从而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低于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均可变。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输入部件(52、53),其接受来自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输入,其中所述输入部件(52、53)接受调节值以作为所述输入,所述调节值用于对包括所述特定图像和所述正常图像在内的图像的亮度进行调节,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相同的设定比率开始降低。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根据所述调节值,所述控制器(50)执行:
主灰度处理,其作为所述灰度处理;以及
子灰度处理,在所述子灰度处理中,响应于所述调节值的变化而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和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从所述设定比率开始升高,从而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低于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
21.如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恒定;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在所述转换时间保持恒定的比率的范围内。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的转换时间,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降低到比在所述转换时间之前低的值;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将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控制在等于或低于所述比率在所述转换时间所降低到的值的范围内。
24.如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可变。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可变范围宽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可变范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正常显示像素(6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
28.如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可变。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其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的最大比率。
31.如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恒定。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与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保持恒定的比率相同。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使在所述特定时间的所述特定显示像素(72)的灰度比率在所述灰度处理中的上限比率低于在所述第一模式中保持恒定的比率。
3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均执行所述灰度处理。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50)在所述第二模式期间执行所述灰度处理。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还包括:
输入部件(52、53),其接受来自所述车辆的乘员的输入,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控制器(50)根据所述输入部件(52、53)所接受的所述输入来执行所述灰度处理。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保持所述光源(40)的发光辉度恒定。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灰度处理中,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光源(40)的发光辉度在比所述第一模式中低的范围内可变。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所述车辆的灯开关接通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外部光强度等于或低于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50)使所述控制模式从所述第一模式变为所述第二模式。
4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特定图像包括警告图像,所述警告图像用于给出与所述车辆中的异常有关的警告以警示所述车辆的乘员;并且
其中,所述正常图像包括仪表图像,所述仪表图像用于指示与所述车辆有关的状态值。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特定图像包括外部场景图像,所述外部场景图像通过拾取所述车辆外部的场景图像而获得,用以警示所述车辆的乘员;并且
其中,所述正常图像包括仪表图像,所述仪表图像用于指示与所述车辆有关的状态值。
CN2007800435730A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Active CN1015415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4496.6A CN10306559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8815 2006-11-27
JP318815/2006 2006-11-27
JP2007274295A JP5135990B2 (ja) 2006-11-27 2007-10-22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74295/2007 2007-10-22
PCT/JP2007/072568 WO2008065948A1 (fr) 2006-11-27 2007-11-21 Dispositif d'affichage pour véhicules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417.1A Division CN10259255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564496.6A Division CN10306559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073979.6A Division CN102592551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1593A CN101541593A (zh) 2009-09-23
CN101541593B true CN101541593B (zh) 2013-01-30

Family

ID=3946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979.6A Active CN102592551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073417.1A Active CN10259255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564496.6A Active CN10306559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07800435730A Active CN101541593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3979.6A Active CN102592551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073417.1A Active CN10259255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N201210564496.6A Active CN103065590B (zh) 2006-11-27 2007-11-21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743153B2 (zh)
EP (3) EP2098413B1 (zh)
JP (1) JP5135990B2 (zh)
KR (5) KR101273726B1 (zh)
CN (4) CN102592551B (zh)
WO (1) WO20080659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17787A1 (de) 2007-04-10 2008-10-16 Denso Corp., Kariya-shi Fahrzeuganzeigevorrichtung
JP4235237B1 (ja) 2007-08-31 2009-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表示装置及び車載表示用プログラム
US20110050738A1 (en) * 2008-02-27 2011-03-03 Kazuyoshi Fujiok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476687B2 (ja) * 2008-07-24 2014-04-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4626710B2 (ja) 2008-08-06 2011-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5228687B2 (ja) * 2008-08-07 2013-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5467763B2 (ja) * 2008-12-08 2014-04-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移動対象画像描画装置及び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
JP4710980B2 (ja) 2009-01-16 2011-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JP5257378B2 (ja) 2010-02-24 2013-08-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調光システム
EP2420410A1 (en) * 2010-08-19 2012-02-22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Method for Presenting an Image in a Vehicle
JP5522186B2 (ja) * 2012-02-22 2014-06-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表示装置
EP2779149B1 (en) * 2013-03-15 2019-05-08 Volvo Car Corporation Method and intensity adjustment system for intensity adjustment of a vehicle display
DE102014009985A1 (de) * 2014-07-04 2016-01-07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Kraftfahrzeugs in verschiedenen Fahrmodi sowie Kraftfahrzeug
JP6481273B2 (ja) 2014-07-11 2019-03-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KR102211133B1 (ko) * 2014-08-20 2021-0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발광 구동 유닛,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170158130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Dura Operating, Llc System to detect vehicle lamp performance
DE102016003359B4 (de) * 2016-03-18 2023-07-20 Mercedes-Benz Group AG Anzeigevorrichtung
JP6481084B2 (ja) * 2016-06-27 2019-03-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機能付き眼鏡
JP2018077423A (ja) * 2016-11-11 2018-05-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916725B1 (ko) * 2016-12-27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램프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JP6616340B2 (ja) 2017-01-31 2019-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および車両用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
JP6617734B2 (ja) * 2017-02-22 2019-12-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6607910B2 (ja) * 2017-12-20 2019-11-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メータ表示装置
CN108426902B (zh) * 2018-03-14 2020-11-10 中广核贝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视频的运动车辆位置检测方法
JP7067195B2 (ja) * 2018-03-29 2022-05-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照度検出方法、及び照度検出プログラム
CN109910610B (zh) * 2019-02-18 2020-09-29 武汉格瑞恩电子仪表有限公司 组合仪表
CN110388720B (zh) * 2019-07-19 2020-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3603A (en) 1988-11-01 1990-06-12 Audi Ag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indicator lights in motor vehicles
JPH0444626A (ja) 1990-06-11 1992-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媒体
JPH04250489A (ja) * 1991-01-10 1992-09-07 Pioneer Electron Corp 車載ナビゲ−ション装置
JP2801798B2 (ja) 1991-07-10 1998-09-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3475664B2 (ja) 1996-08-07 2003-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JPH11194736A (ja) 1998-01-07 1999-07-21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010543A (ja) 1998-06-19 2000-01-14 Denso Corp 車両用画像表示装置
US6879326B1 (en) 2000-06-22 2005-04-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ighlighting selected portions of a display screen
US6606100B1 (en) 1999-12-02 2003-08-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evice for indicating the position of a window in a display and for enhancing an image in the window
US6762741B2 (en) 2000-12-22 2004-07-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brightne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isplay device using a logarithmic sensor
JP3988575B2 (ja) * 2002-08-09 2007-10-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フルカラー表示装置
JP2004085682A (ja) 2002-08-23 2004-03-18 Nec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4219939A (ja) 2003-01-17 2004-08-05 Yamaha Corp 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591535B2 (ja) 2003-03-24 2004-11-24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KR100929673B1 (ko) 2003-03-25 2009-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4314860A (ja) * 2003-04-18 2004-11-11 Nippon Seiki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5041355A (ja) * 2003-07-23 2005-02-17 Nippon Seiki Co Ltd 車両用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JP2007522007A (ja) * 2004-02-20 2007-08-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表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321294B2 (en) 2004-04-21 2008-0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instrument panel,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strument panel
JP4229923B2 (ja) 2004-04-21 2009-0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自動車両および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制御方法
JP4573242B2 (ja) 2004-11-09 2010-11-0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運転支援装置
JP2007010978A (ja) 2005-06-30 2007-01-1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表示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368823B2 (en) 2007-09-18 2013-02-05 Denso Corporation On-vehicle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8413B1 (en) 2012-09-26
EP2098413A4 (en) 2011-08-17
KR20130095323A (ko) 2013-08-27
US20100103204A1 (en) 2010-04-29
EP2527204B1 (en) 2017-03-01
KR101273726B1 (ko) 2013-06-12
CN102592551B (zh) 2015-04-22
KR101203349B1 (ko) 2012-11-20
US20140125709A1 (en) 2014-05-08
EP2527204A3 (en) 2013-01-02
EP2527204A2 (en) 2012-11-28
KR20120003983A (ko) 2012-01-11
CN101541593A (zh) 2009-09-23
EP2662244A1 (en) 2013-11-13
KR20130019032A (ko) 2013-02-25
CN103065590A (zh) 2013-04-24
JP2008158497A (ja) 2008-07-10
EP2098413A1 (en) 2009-09-09
EP2662244B1 (en) 2016-10-12
CN103065590B (zh) 2015-10-14
CN102592551A (zh) 2012-07-18
KR101344987B1 (ko) 2013-12-24
KR20120102169A (ko) 2012-09-17
JP5135990B2 (ja) 2013-02-06
KR101408402B1 (ko) 2014-06-17
WO2008065948A1 (fr) 2008-06-05
CN102592550A (zh) 2012-07-18
US9064471B2 (en) 2015-06-23
US8743153B2 (en) 2014-06-03
KR20090074261A (ko) 2009-07-06
CN102592550B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1593B (zh) 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
US8274459B2 (en) Vehicle display apparatus
US8194030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JP4981833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5477451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110226196A (zh) 用于检查车辆的显示器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的显示器
WO2020240421A1 (en) Projection system for vehicles and related projection method.
CN117255450A (zh) 车辆座舱氛围灯的控制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