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50333A1 -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50333A1
WO2023050333A1 PCT/CN2021/122222 CN2021122222W WO2023050333A1 WO 2023050333 A1 WO2023050333 A1 WO 2023050333A1 CN 2021122222 W CN2021122222 W CN 2021122222W WO 2023050333 A1 WO2023050333 A1 WO 202305033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iquid
sealing member
heating cover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22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谢亚军
罗帅
陈周伟
曹润
罗智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2222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050333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05033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5033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该雾化器包括:壳体、发热盖、发热组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壳体具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发热组件与发热盖配合形成雾化腔,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雾化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雾化腔位于发热组件朝向出气口的一侧;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该雾化器不仅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且能够对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防止雾化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缝隙漏出。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溶胶产生装置一般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电源组件与雾化器连接,用于向雾化器供电。具体的,雾化器包括发热元件和其他结构件,发热元件与结构件的密封配合方式会直接影响结构件的复杂程度和零件装配工艺。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该雾化器能够在不增加结构件数量和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密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壳体、发热盖、发热组件以及第一密封件;其中,壳体具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发热组件与发热盖配合形成雾化腔,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雾化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雾化腔位于发热组件朝向出气口的一侧;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其中,发热组件包括:吸液体和发热元件;吸液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雾化面朝向出气口且与发热盖配合形成雾化腔;发热元件设置于雾化面上,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其中,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夹持于吸液体和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
其中,第一密封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顶壁和第一侧壁;其中,第 一顶壁的至少部分夹持于吸液体的雾化面与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第一侧壁夹持于吸液体的吸液面与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
其中,第一顶壁为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发热元件通过通孔暴露于雾化腔内;第一侧壁呈环形。
其中,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吸液体背离雾化腔的一侧表面,并与发热盖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其中,还包括:底座和第二密封件;壳体、发热组件及发热盖设置于底座上;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底座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用于密封底座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其中,底座与发热盖配合形成进液通道,进液通道延伸至吸液面;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进液通道、吸液面进入雾化腔。
其中,第二密封件具有第二顶壁和第二侧壁;其中,第二顶壁包裹底座朝向吸液体的一侧表面,并与发热盖配合形成进液通道;第二侧壁夹持于底座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其中,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一体成型。
其中,还包括底座;发热组件及发热盖设置于底座上,且发热盖与底座一体成型。
其中,发热盖具有与雾化腔连通的安装槽;雾化器还包括第三密封件,第三密封件套设于安装槽的槽壁,并与壳体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发热盖与壳体之间的间隙。
其中,第三密封件包括第三顶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第三顶壁夹持于发热盖朝向出气口的一侧表面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第三侧壁与第三顶壁的一端连接,第三侧壁夹持于安装槽的外壁面与壳体之间的间隙;第四侧壁与第三顶壁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第三侧壁相对设置,第四侧壁夹持于安装槽的内壁面与壳体之间的间隙。
其中,第一密封件与第三密封件一体成型,且第一密封件与第三密封件配合形成雾化腔;壳体具有与出气口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背离出气口的一端嵌入安装槽以与雾化腔连通。
其中,发热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第 二进气孔与外界大气连通;壳体与发热盖配合形成进气通道;且壳体具有与出气口和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外界大气依次经由第二进气孔、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气孔进入雾化腔,并从出气通道流出至出气口。
其中,第一密封件或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孔,第三进气孔与进气通道连通,以使外界大气依次经由第二进气孔、进气通道和第一进气孔以及第三进气孔进入雾化腔,并从出气通道流出至出气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该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雾化器为上述所涉及的雾化器;电源组件与雾化器连接,用于向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该雾化器通过设置壳体和发热盖,壳体具有出气口,出气口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同时,通过设置发热组件,使发热组件与发热盖配合形成雾化腔,以通过发热组件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雾化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雾化腔位于发热组件朝向出气口的一侧,以在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能够使气流直接流向出气口,简化了雾化器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以通过第一密封件密封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间隙,防止雾化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发热组件与发热盖之间的缝隙漏出。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拆解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面朝上的雾化器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2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2所对应雾化器中第二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13为图10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图14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密封件在雾化器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密封件在雾化器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气溶胶产生装置100;雾化器10;电源组件20;壳体11;出气口111;出气通道112;进气通道113;储液腔114;发热盖12;安装槽121;第一进气孔122;雾化腔123;第一导液通道124;进液通道125;发热 组件13;吸液体131;发热元件132;第一密封件14;第三进气孔141;进液孔142;底座15;第二进气孔151;支撑挡板152;第三导液通道153;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导液通道161;第三密封件17;第三顶壁171;第三侧壁172;第四侧壁173;储液棉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a至图4,其中,图1a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拆解示意图;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面朝上的雾化器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2所示,提供一种雾化器10。该雾化器10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为植物草叶类基质或膏状基质等。该雾化器10包括壳体11、发热盖12、发热组件13、第一密封件14以及底座15。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1具有容置腔,发热盖12、发热组件13以及第一密封件14收容于容置腔内。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a和下壳体11b。上壳体11a具有出气口111、与出气口111连通的出气通道112。其中,出气口111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用户通过出气口111抽吸雾化器10内雾化形成的气溶胶。
如图3所示,发热盖12嵌设于壳体11的容置腔内,并与壳体11的容置腔的底部配合形成储液腔114,以通过储液腔114存储气溶胶产生基质。进一步地,发热盖12与壳体11的内壁面配合形成进气通道113,且发热盖12上开设有与进气通道113连通的第一进气孔122。进一步地,发热盖12与发热组件13配合形成雾化腔123,且雾化腔123位于发热组件13朝向出气口111的一侧(见图1b),以在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能够使气流直接流向出气口,简化了雾化器10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其中,发热组件13朝向出气口111的一侧中的朝向不仅包括正对的情形,还包括侧对、或者吸液体131的雾化面与出气口111方向平行的情形,即气溶胶生成后转90°后沿出气通道112流出。在该实施例中,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供液通道朝向发热元件132底部的方向流动,以及时向发热元件132供液。
具体的,参见图4,发热盖12还形成有与储液腔114连通的第一导液通道124,从储液腔114内流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可经第一导液通道124直接导流至吸液面;即,该第一导液通道124可直接延伸至吸液体 131的侧壁面或底壁面。
具体的,发热盖12沿背离出气口111的方向依次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以及第三槽体。其中,第一槽体形成为安装槽121,壳体11的出气通道112的部分侧壁插入该安装槽121,以实现与发热盖12的配合连接,并使出气通道112与雾化腔123连通。第二槽体的口径沿背离第一槽体的方向逐渐增大,并与发热组件13配合形成雾化腔123;第一进气孔122具体开设在第二槽体所对应的侧壁上。发热组件13具体收容于发热盖12的第三槽体内。其中,第三槽体的尺寸具体可根据发热组件13的尺寸进行设计。其中,发热盖12可与壳体11一体成型。
发热组件13包括吸液体131和发热元件132。其中,吸液体131用于将气溶胶产生基质导流至发热元件132。吸液体131具体可为多孔陶瓷。吸液体131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雾化面朝向出气口111,且与发热盖12的第二槽体配合形成雾化腔123。吸液面可为吸液体131的侧壁面和/或与雾化面相对的底壁面。发热元件132设置于雾化面上,发热元件132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进入雾化腔12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该发热元件132可为金属薄膜。发热元件132包括长方形,圆柱形,圆柱中通等形状。
第一密封件14用于密封发热组件13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间隙具体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因表面粗糙度较大而无法完全贴合所形成的空间,或为了安装方便而设计尺寸差所导致的装配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14的至少部分夹持于吸液体131与发热盖12的接触或抵接的位置处。其中,第一密封件14将片式发热组件13的外表面包裹住,第一密封件14外表面密封筋位与发热盖12组装后过盈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图2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的剖视图;第一密封件14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顶壁14a和第一侧壁14b。其中,第一顶壁14a的至少部分夹持于吸液体131的上表面(例如雾化面)与发热盖12的接触位置处。具体的,第一顶壁14a夹持于吸液 体131的雾化面与第三槽体的底壁接触位置处。其中,第一顶壁14a为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发热元件132具体通过该通孔暴露于雾化腔123内。
第一侧壁14b夹持于吸液体131的吸液面与发热盖12的接触位置处。其中,第一侧壁14b呈环形,环绕吸液体131的侧面一周设置。第一侧壁14b具体夹持于吸液体131的侧面与第三槽体的侧壁接触位置处。在该实施例中,吸液体131的侧部吸液面被第一侧壁14b全部覆盖,底部吸液面暴露。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至图8;其中,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第一密封件14设置于吸液体131背离雾化腔123的一侧表面,并与发热盖12的内侧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发热组件13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件14上开设有进液孔142,该进液孔142可从第一密封件14靠近吸液体131的一侧表面贯穿至第一密封件14背离吸液体131的一侧表面,即进液孔142为通孔,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通过该进液孔142进入至吸液体131的吸液面,从而通过吸液体131导流至雾化面。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吸液面是指吸液体131背离雾化面的底壁面。
底座15包括一体成型的承载部和设置在承载部上的支撑部。其中,壳体11和发热盖12设置于底座15的承载部上,且底座15的承载部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151,第二进气孔151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支撑部嵌入发热盖12,且支撑部背离承载部的一侧表面可与发热盖12配合形成进液通道125。进液通道125的一端与第一导液通道124背离储液腔114的一端连通,进液通道125的另一端延伸至吸液面,以在图1a至图4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使从储液腔114流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依次流经第一导液通道124和进液通道125至吸液面,然后通过吸液体131导流至雾化面。而在图5至图8所对于的实施例中时,使从储液腔114流 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依次流经第一导液通道124、进液通道125、进液孔142至吸液面,然后通过吸液体131导流至雾化面,以在雾化腔123内通过雾化面上的发热元件132对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并雾化。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3具体设置于底座15的支撑部背离承载部的一侧表面。吸液面具体可为吸液体131的底壁面,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吸液体131的底壁面吸液至雾化面,以均匀供液,以下实施例以此为例。当然,吸液面也可以是吸液体131的侧壁面,本申请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151内还设置有储液棉18,以通过该储液棉18吸收部分从气道中漏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通过设置壳体11和发热盖12,壳体11具有出气口111,出气口111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同时,通过设置发热组件13,使发热组件13与发热盖12配合形成雾化腔123,以通过发热组件13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雾化腔123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雾化腔123位于发热组件13朝向出气口111的一侧,以在用户进行抽吸操作时直接流向出气口,简化了雾化器10的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4,以通过第一密封件14密封发热组件13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防止雾化腔123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发热组件13与发热盖12之间的缝隙漏出。
请继续参阅图1a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6,第二密封件16的至少部分嵌设于底座15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用于密封底座15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具体的,第二密封件16套设在底座15上,底座15推挤第二密封件16以使第二密封件16表面两条密封筋位与发热盖12装配后过盈密封,并配合第一密封件14将发热盖12与发热组件13之间以及发热盖12与底座15之间的间隙完整密封,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下液腔体。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4所示,第二密封件16与第一密封件14独立设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6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 9,图9为图2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二密封件的剖视图;第二密封件16具有第二顶壁16a和第二侧壁16b。其中,第二顶壁16a覆盖底座15朝向吸液体131的一侧表面,且第二顶壁16a朝向吸液体131的表面开设有导液槽16c。导液槽16c为两端开口的通槽,沿着雾化器10的宽度方向延伸。吸液体131具体设置在第二顶壁16a背离底座15的一侧表面且覆盖导液槽16c,并与第二顶壁16a的导液槽16c配合形成第二导液通道161,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通过该第二导液通道161的两端进入导液槽16c,再通过进液孔142进入至吸液体131的吸液面。且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盖12具体与覆盖在底座15上的第二顶壁16a配合形成进液通道125。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依次流经第一导液通道124、进液通道125、第二导液通道161至吸液面。具体的,第一顶壁覆盖支撑部背离承载部的一侧表面。
第二侧壁16b呈环形,第二侧壁16b夹持于底座15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并沿底座15的支撑部的周向方向一圈设置,以通过第二密封件16对底座15与发热盖1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进入第一导液通道124和/或第二导液通道161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发热盖12与底座15连接位置处的缝隙渗漏。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图12,其中,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剖视图。第二密封件16可与第一密封件14一体成型,以方便制备,降低制备工艺的难度。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6呈环形,环形的第二密封件16沿底座15的支撑部的周向方向一圈设置,并具体夹持于底座15与发热盖12之间的间隙,以对底座15与发热盖1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与第二密封件16一体成型的结构可呈圆柱状,或底部具有通孔的桶状。可以理解的是,该底部通孔用于将发热元件132暴露于雾化腔123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14至图16,其中,图1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A-A向的剖视图;图15为图14中的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图1a所示的雾化器的B-B向剖视图的局部示意图。发热盖12与底座15也可一体成型,并限定形成一中空腔体,发热组件13具体设置在底座15上,并位于中空腔体内。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发热盖12与底座15的连接处不存在缝隙,无需对二者的连接位置进行密封。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无需设置第二密封件16。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5上还形成有若干间隔设置支撑挡板152,若干支撑挡板152用于支撑发热组件13,以使发热组件13与底座15间隔设置,并使支撑挡板152与发热盖12或底座15的侧壁以及相邻的两个支撑挡板152之间限定形成若干导液槽16c。这样在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流经第一导液通道124至底座15朝向发热组件13的一侧表面后,能够经由导液槽16c导流至吸液体131的底壁面,之后在通过吸液体131导流至雾化腔123内,大大提高了吸液体131的吸液量以及吸液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16所示,该雾化器10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7。第三密封件17套设于安装槽121的槽壁,并与壳体11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发热盖12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防止储液腔114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发热盖12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露出。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8;其中,图17为图14所对应雾化器中的第一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的剖视图;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密封件在雾化器上的位置示意图。第三密封件17可与第一密封件14一体成型,以方便制作。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具体可呈环形,环形的第一密封件14沿吸液体131的周向方向一圈设置。第三密封件17的第四侧壁173与第一密封件14朝向第四侧壁173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一密封件14配合形成雾化腔123。具体的,出气通道112背离出气口111的一端与第四侧壁173背离安装槽121的内壁面的一侧表面过盈配合,以实现与发热盖 12的连接,进而与雾化腔123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或第二密封件16上开设有第三进气孔141,第三进气孔141与第一进气孔122连通,以使外界大气能够依次经由第二进气孔151、进气通道113、第一进气孔122以及第三进气孔141进入雾化腔123,并从出气通道112流出至出气口111。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6所示,底座15可与发热盖12一体成型,以形成密封体系,避免气溶胶产生基质从底座15与发热盖12之间的缝隙露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或图9至图12,底座15与发热盖12可独立设置,并通过第二密封件16将二者的连接处密封。具体方案可参见上述相关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a至图4以及图19所示,其中,图1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以及第三密封件在雾化器上的位置示意图;第三密封件17与第一密封件14以及第二密封件16均独立设置。具体的,第三密封件17包括第三顶壁171、第三侧壁172和第四侧壁173;其中,第三顶壁171覆盖发热盖12背离底座15的一侧表面,且第三顶壁171的部分夹持于壳体11与发热盖12朝向出气口111的一侧表面之间的间隙。第三侧壁172与第三顶壁171的一端连接,第三侧壁172夹持于壳体11与安装槽121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隙,以对壳体11的容置腔的内壁面与发热盖12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第四侧壁173与第三顶壁171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第三侧壁172相对设置,第四侧壁173夹持于壳体11与安装槽12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具体的,第四侧壁173夹持于出气通道112的部分侧壁与安装槽121的内壁面之间,以对出气通道112的部分侧壁与安装槽12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具体的,上述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6和第三密封件17具体可为密封硅胶。
参见图20,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包括雾化器10和电源组件20。
其中,雾化器10用于收容气溶胶产生基质,并在通电时对气溶胶 产生基质进行加热并雾化形成气溶胶;该雾化器10具体可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器10,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电源组件20与雾化器10连接,用于向雾化器10供电。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0具体可为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在具体实施例中,该气溶胶产生装置100还可包括与电源组件20连接的线路板、气流传感器、启动按钮等其他电子元器件,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 一种雾化器,其中,包括:
    壳体,具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
    发热盖;
    发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盖配合形成雾化腔,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所述雾化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所述雾化腔位于所述发热组件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
    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发热组件包括:
    吸液体,包括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雾化面朝向所述出气口且与所述发热盖配合形成所述雾化腔;
    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上,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吸液体和所述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顶壁和第一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顶壁的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吸液体的雾化面与所述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所述第一侧壁夹持于所述吸液体的吸液面与所述发热盖的接触位置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顶壁为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所述通孔暴露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第一侧壁呈环形。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吸液体背离所述雾化腔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发热盖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所述发热组件与所述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还包括:
    底座,所述壳体、所述发热组件及所述发热盖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发 热盖之间的间隙,用于密封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盖配合形成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延伸至所述吸液面;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所述进液通道、所述吸液面进入所述雾化腔。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件具有第二顶壁和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二顶壁包裹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吸液体的一侧表面,并与所述发热盖配合形成所述进液通道;所述第二侧壁夹持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发热盖之间的间隙。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一体成型。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还包括底座;所述发热组件及所述发热盖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发热盖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发热盖具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安装槽;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并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密封所述发热盖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三密封件包括第三顶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三顶壁夹持于所述发热盖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三顶壁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壁夹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外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三顶壁的另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四侧壁夹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与所述壳体之间的间隙。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密封件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密封件配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背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嵌入所述安装槽以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发热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壳体与所述发热盖配合形成进气通道;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外界大气依次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进气孔进入所述雾化腔,并从所述出气通道流出至所述出气口。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三进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以使外界大气依次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第一进气孔以及所述第三进气孔进入所述雾化腔,并从所述出气通道流出至所述出气口。
  17.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中,包括:
    雾化器,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连接,用于向所述雾化器供电。
PCT/CN2021/122222 2021-09-30 2021-09-30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305033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2222 WO2023050333A1 (zh) 2021-09-30 2021-09-30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22222 WO2023050333A1 (zh) 2021-09-30 2021-09-30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0333A1 true WO2023050333A1 (zh) 2023-04-06

Family

ID=85781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2222 WO2023050333A1 (zh) 2021-09-30 2021-09-30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305033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798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929638U (zh) * 2019-08-09 2020-07-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353002A (zh) * 2020-09-21 2021-02-12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及烟弹
CN112956743A (zh) * 2021-03-29 2021-06-15 深圳市艾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
CN213663671U (zh) * 2020-09-17 2021-07-1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组件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7980A (zh) * 2018-09-05 2018-12-18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929638U (zh) * 2019-08-09 2020-07-07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663671U (zh) * 2020-09-17 2021-07-13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组件及其装置
CN112353002A (zh) * 2020-09-21 2021-02-12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及烟弹
CN112956743A (zh) * 2021-03-29 2021-06-15 深圳市艾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95771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025264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1180061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12029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143854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WO2022088898A1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组件和储液槽型雾化芯的雾化器
WO2021227742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116381A1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3179257A1 (zh) 横向导液的雾化器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1031A1 (zh)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内底部的雾化器
CN214431787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8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50333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1838771A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WO2023024809A1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364692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98940A1 (zh) 具有防烟油和冷凝液泄漏功能的电子烟
WO2023102742A1 (zh) 雾化芯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3243A1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WO2022021138A1 (zh) 电子烟及其雾化装置
CN115886346A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38997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5890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