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123243A1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123243A1
WO2023123243A1 PCT/CN2021/143242 CN2021143242W WO2023123243A1 WO 2023123243 A1 WO2023123243 A1 WO 2023123243A1 CN 2021143242 W CN2021143242 W CN 2021143242W WO 2023123243 A1 WO2023123243 A1 WO 202312324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atomizer
cores
core
atomiz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432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龚博学
夏畅
赵月阳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2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23243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12324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12324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Definitions

  • Fig. 7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installation top cover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8 is a structural schematic diagram of a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installation base provided by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first atomizing surface 251 of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 201 is flush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sealing ring 71 close to the atomizing cavity 4 , and the edge of the first sealing ring 71 facing the atomizing cavity 4 and close to the base 321 is aligned with the first sealing ring 71 .
  • the end of the air channel 411 close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 201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first atomizing surface 251 .
  • the end of the second air intake channel 412 close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atomizing surface 252 abuts against the first end 211 of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202 through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72 .
  • the second atomizing surface 252 of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202 is flush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72 close to the atomizing cavity 4 , and the edge of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72 facing the atomizing cavity 4 and close to the seat 321 is aligned with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72 .
  • the end of the air channel 412 close to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202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second atomizing surface 252 .
  • the first air inlet passage 411, the second air inlet passage 412 and the central air inlet passage 413 are a rectangular hole 325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atomizer 101 or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holes. Circular hole 326.
  • both the first air inlet channel 411 and the second air inlet channel 412 are rectangular holes 325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atomizer 101,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is in line with the atomization surface. 25 parallel; the central air inlet channel 413 is a plurality of round holes 326 with a circular cross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atomizer 101, and the plurality of round holes 326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and the plurality of round holes 326 The length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is not smaller than the dimension of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
  • the leng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is 0.5-1 times the size of the atomizing area 253 of the atomizing surface 25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the wid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is 0.3mm-0.6mm.
  • the diameter of the circular hole 326 is 0.3mm-0.6mm.
  • the seat body 321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ir inlet 322 , a second air inlet 323 , a third air inlet 324 and a mounting hole 327 spaced apart from each other.
  • the first air inlet 322 , the second air inlet 323 , the third air inlet 324 and the installation hole 327 all pass through the seat body 321 .
  • the first air inlet 322 serves as the first air inlet passage 411
  • the second air inlet 323 serves as the second air inlet passage 412
  • the third air inlet 324 serves as the third air inlet passage 41
  • the third air inlet 324 is arranged on
  • the first air inlet 322 and the second air inlet 323 are rectangular holes 325 with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atomizer 101; wherein , the length of the rectangular hole 325 is 2 mm, and the width is 0.4 mm.
  •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 201 and the supporting member 328 are sealed by the first sealing ring 71
  •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202 and the supporting member 328 are sealed by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72 .
  • the atomizing core 2 and the supporting member 328 are accommodated in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33 , and the atomizing core 2 is clamped between the side wall of the mounting top cover 31 and th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member 328 .
  •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33 de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from the installation base 32 to the installation top cover 31 .
  • a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33 parallel to the support member 328 is trapezoidal.
  • FIG. 1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second atomizing core and the electrode connector provided in this application.
  • each atomizing core only shows one electrode.
  • the atomizer 101 also includes an electrode connector 5 , one end of the electrode connector 5 is disposed on the base 321 , and the other end abuts against the electrode 24 on the atomizing core 2 .
  • the seat body 321 is provi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327 , and the end of the electrode connector 5 away from the electrode 24 is passed through the mounting hole 327 .
  • the electrode connector 5 is a conductive material, specifically metal materials such as copper or aluminum, or a conductive polymer.
  • the atomizer in the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includes an airflow channel and two atomization cores.
  • the airflow channel is used to transmit aerosol; two atomizing cores are arranged in the airflow channel; the atomizing core has an atomizing surface, and the atomizing surfaces of the two atomizing cores are arranged opposite to each other; wherein, the atomizing surface of the atomizing core and the atomizing surface
  •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carburetor is non-vertical.
  • the atomizing surfaces of the two atomizing cores atomize the substrate to be atomized to generate aerosol, thereby improving the atomization efficiency; by setting the atomizing surfaces of the two atomizing cores facing each other, avoiding The aerosol generated by atomization of the atomization core contacts and collides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atomization chamber facing the atomizer, reducing the liquefaction of the aerosol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atomization efficiency.
  • This embodiment provides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atomizer, and the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atomizer in this embodiment is used to realize the assembly of the atomizer in the above embodiments.
  • the specific assembly method of the atomiz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 the two sides of the support member are respectively sealed with the first sealing ring provid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 and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provid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 the rings fit closely to support the first atomizing core and the second atomizing core.
  • make the electrode connector abut against the electrode on the atomizing core.
  •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connecting member close to the electrode is a slope parallel to the first atomizing surface or the second atomizing surface.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其中的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用于传输气溶胶;两个雾化芯,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雾化芯具有雾化面,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与雾化器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本申请设置两个雾化芯,通过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雾化待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提高雾化效率;通过将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避免雾化芯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与雾化面对面的雾化腔侧壁接触和碰撞,减少气溶胶的液化,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构成。雾化器一般包括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储液腔用于储存待雾化基质,雾化组件用于对待雾化基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食者食用的气溶胶;电源组件用于向雾化器提供能量。现有雾化器中设置单个发热体,且生成的气溶胶容易与雾化芯的雾化面对面的雾化腔侧壁接触,雾化效率降低,用户的体验感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发热体雾化效率低且气溶胶容易与雾化面对面的雾化腔侧壁接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用于传输气溶胶;两个雾化芯,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雾化芯具有雾化面,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与雾化器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
其中,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两个雾化芯之间,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分别抵住两个雾化芯。
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对于雾化器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沿着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支撑件的相背的两个侧面为与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匹配的斜面。
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与雾化器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0°≤θ≤20°。
其中,支撑件为楔形结构,两个雾化芯分别与楔形结构相背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
其中,支撑件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的边缘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朝向雾化芯一侧连接的支撑件。
其中,还包括安装顶盖,与座体配合形成安装腔;安装腔为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两个雾化芯和支撑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雾化芯夹持在安装顶盖与支撑件的侧面之间。
其中,雾化芯包括导液基体、发热件以及电极,导液基体具有雾化面和与雾化面相对的吸液面,发热件和电极设置于雾化面且相互连接。
其中,导液基体为致密基体;雾化面具有雾化区以及围绕雾化区的非雾化区,致密基体具有微孔阵列区,微孔阵列区具有多个微孔,用于将待雾化基质从吸液面引导至雾化面;雾化面的微孔阵列区为雾化面的雾化区;发热件设置于雾化区,电极设置于非雾化区。
其中,雾化器还包括电极连接件,电极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座体上,另一端与电极抵接。
其中,电极连接件为顶针,顶针抵接电极的端面为与雾化面平行的斜面。
其中,电极连接件为弹片,弹片抵接电极的部分弯折成曲面。
其中,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包裹雾化芯的边缘且使雾化芯的雾化面和吸液面均部分暴露;支撑件通过密封件抵住雾化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如上述的雾化器,电源组件为雾化器提供电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在壳体内设置安装顶盖;其中,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其中,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平行;将设置有两个雾化芯的支撑件推入安装空间,使得每个雾化芯夹持在支撑件的侧面与安装顶盖的侧壁之间。
其中,支撑件为楔形结构;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包括: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楔形结构相背的两个侧面。
其中,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提供安装底座;其中,安装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连接的支撑件;将设置有两个雾化芯的支撑件推入楔形空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电极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座体上;将设置有两个雾化芯的支撑件推入安装空间的步骤还包括:将电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雾化芯的电极抵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其中的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用于传输气溶胶;两个雾化芯,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雾化芯具有雾化面,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与雾化器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雾化芯,通过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雾化待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提高雾化效率;通过将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避免雾化芯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与雾化面对面的雾化腔侧壁接触和碰撞,减少气溶胶的液化,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安装顶盖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安装底座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0是图9中A-A处的剖面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雾化芯/第二雾化芯与电极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器101;电源组件102;壳体1;第一环形侧壁11;第一顶壁12;出气孔121;导气通道13;安装空间14;储液腔15;雾化芯2;第一雾化芯201,第二雾化芯202,第一端211;第二端212;致密基体22;发热件23;电极24;雾化面25;第一雾化面251;第二雾化面252;雾化区253;非雾化区254;吸液面26;第一吸液面261;第二吸液面262;安装座3;安装顶盖31;第二环形侧壁311;第二顶壁312;下液孔313;第一下液孔3131、第二下液孔3132;通气孔314;安装底座32;座体321;第一进气孔322;第二进气孔323;第三进气孔324;矩形孔325;圆孔326;安装孔327;支撑件328;安装腔33;雾化腔4;进气通道41;第一进气通道411;第二进气通道412;中心进气通道413;出气通道42;气流通道43;电极连接件5;顶针51;弹片52;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第一密封环71;第二密封环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待雾化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101和电源组件102。雾化器101用于存储待雾化基质并雾化待雾化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待雾化基质可以是药液、植物草叶类液体等液态基质;雾化器101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电子气溶胶化等。电源组件102包括电池、气流传感器(图未示)以及控制器(图未示)等;电源组件102用于为雾化器101供电并控制雾化器101工作,以使得雾化器101能够雾化待雾化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雾化装置100中气流变化,控制器根据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变化启动电子雾化装置100。雾化器101与电源组件10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当然,该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现有电子雾化装置100中的其它部件,比如,咪头、支架等,这些部件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相似,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局部放大图。雾化器101包括壳体1、安装座3、雾化芯2、第一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7、电极连接件5和吸嘴8。
壳体1具有安装空间14,安装座3收容于安装空间14,且通过第一密封件6与安装空间14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安装座3与部分安装空间14的内壁面配合形成储液腔15,储液腔15用于存储待雾化基质。安装座3具有安装腔33,雾化芯2收容于安装腔33,且雾化芯2通过第二密封件7与安装座3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壳体1远离安装座3的一端设有吸嘴8,吸嘴8套设于壳体1的端部,吸嘴8上设有吸气孔81,吸气孔81用于将雾化器101生成的气溶胶传输至用户口中。
壳体1包括第一环形侧壁11以及与第一环形侧壁11一端连接的第一顶壁12。第一环形侧壁11和第一顶壁12配合形成安装空间14。安装空间14远离第一顶壁12的一端为敞口。第一顶壁12上设置有出气孔121,出气孔121的边沿向安装空间14内延伸形成导气通道13。导气通道13与壳体1一体制成。其中,安装空间14的横截面可以为椭圆形,也可以为矩形结构,也就是说,安装空间14的横截面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安装空间14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芯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雾化芯2包括导液基体、发热件23和电极24。发热件23和电极24设置于雾化面25且相互连接。导液基体为致密基体22,致密基体22具有雾化面25和与雾化面25相对的吸液面26。吸液面26直接接触储液腔15的待雾化基质,雾化面25用于雾化待雾化基质得到气溶胶。致密基体22具有微孔阵列区,微孔阵列区具有多个微孔,用于将待雾化基质从吸液面26引导至雾化面25; 雾化面25的微孔阵列区为雾化面25的雾化区253,雾化面25中微孔阵列区以外的区域为雾化面25的非雾化区254,非雾化区254围绕雾化区253设置。发热件23设置于雾化区253,电极24设置于非雾化区254。在本实施例中,致密基体22为玻璃基板,也可以为致密的陶瓷基体。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芯2包括多孔陶瓷基体和发热件23,其中,多孔陶瓷基体具有雾化面25和与雾化面25相对的吸液面26,发热件23设置于雾化面25,发热件23的整个雾化面25均为雾化区253。
雾化芯2为多个,多个雾化芯2的雾化面25相向设置;其中,雾化芯2的雾化面25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也就是说,各雾化芯2的雾化面25相对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沿着气流通道43内的气流方向,即从雾化器101的底部到吸气孔81的方向,多个雾化芯2的雾化面25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雾化芯2为两个,两个雾化芯2包括第一雾化芯201和第二雾化芯202,第一雾化芯201具有相对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一吸液面261,第二雾化芯202具有相对的第二雾化面252和第二吸液面262,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面252相向设置,且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面252均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L非垂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相对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L倾斜设置,且沿着气流通道43的气流方向,第一雾化面251与第二雾化面252之间距离逐渐减小。其中,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分别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L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0°≤θ≤20°,如图5。优选地,第一雾化面251、第二雾化面252分别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L之间的夹角θ均为16°。第一雾化芯201和第二雾化芯20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制。在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2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等。
安装座3安装于安装空间14远离第一顶壁12的部分。安装座3包括安装顶盖31和安装底座32,安装顶盖31和安装底座32配合设置,且安装底座32设置于安装顶盖31远离第一顶壁12的一侧。安装顶盖31与安装空间14的部分内侧壁固定连接,安装空间14靠近第一顶壁12的部分内壁面与安装顶盖31的外壁配合形成储液腔15。储液腔15围绕在导气通道13的外围。安装顶盖31和安装底座32配合设置形成安装腔33。安装腔33用于收容雾化芯2。具体地,安装顶盖31上设置有下液孔313和通气孔314,下液孔313和通气孔314间隔设置。下液孔313的个数与雾化芯2的个数相同,且多个下液孔313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下液孔313为两个,两个下液孔313包括第一下液孔3131和第二下液孔3132,第一下液孔3131和第二下液孔3132间隔且相对设置,以便于第一雾化芯201覆盖第一下液孔3131,使第一雾化芯201与第一雾化面251相背的第一吸液面261朝向储液腔15;第二雾化芯202覆盖第二下液孔3132,使第一雾化芯201与第二雾化面252相背的第二吸液面262朝向储液腔15,进而使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与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相向设置。
导气通道13远离出气孔121的一端与通气孔314连接,导气通道13靠近出气孔121的一端与吸气孔81连通。具体地,导气通道13远离出气孔121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件6与通气孔314密封连通,避免导气通道13与安装顶盖31的通气孔314之间漏气。导气通道13通过通气孔314与安装腔33连通。雾化芯2覆盖于下液孔313,且雾化芯2的周缘通过第二密封件7与下液孔313的内壁面紧密贴合,避免储液腔15的待雾化基质漏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7为两个,两个第二密封件7包括第一密封环71和第二密封环72,且第一密封环71和第二密封环72分别远离储液腔15的端面具有凹槽,第一雾化芯201嵌设于第一密封环71的凹槽内,第二雾化芯202嵌设于第二密封环72的凹槽内。且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与第一密封环71远离储液腔15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与第二密封环72远离储液腔15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安装顶盖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安装底座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顶盖31包括第二环形侧壁311以及与第二环形侧壁311一端连接的第二顶壁312,通气孔314设置于第二顶壁312上,下液孔313设置于第二环形侧壁311上,如图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下液孔3131和第二下液孔3132设置于第二环形侧壁311上,且分别设置于第二环形侧壁311相对的位置上。如图8,安装底座32包括座体321以及与座体321朝向雾化芯2一侧连接的支撑件328,其中,支撑件328与座体321设置支撑件328的表面相互垂直。座体321上设置有连接部,座体321通过连接部与安装顶盖31卡接,以使安装底座32和安装顶盖31配合形成上述的安装腔33。
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与安装腔33的内壁面配合形成雾化腔4,座体321设置有支撑件328的表面作为雾化腔4的底壁。雾化腔4具有进气通道41和出气通道42。第一雾化芯201和第二雾化芯202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靠近雾化腔4的进气通道41设置,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端212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端212靠近雾化腔4的出气通道42设置。具体地,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靠近座体321设置,雾化腔4的进气通道41设置于座体321上,雾化腔4的出气通道42与座体321相对设置。其中,进气通道41、雾化腔4、出气通道42和导气通道13配合形成气流通道43,气流通道43用于传输气溶胶,以将气溶胶传输至用户口中。
进气通道4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通道411、第二进气通道412,以及中心进气通道413。第一进气通道411对应第一雾化芯201设置,第一进气通道411的气流从第一雾化面251靠近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一端传输至远离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一端,以携带气溶胶。即第一进气通道411的气流从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传输至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二端212。第二进气通道412对应第二雾化芯202设置;第二进气通道412的气流从第二雾化面252靠近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一端传输至远离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一端,以携带气溶胶。即第二进气通道412的气流从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传输至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端212。中心进气通道413设置于第一进气通道411与第二进气通道412之间,且中心进气通道413从 第一雾化面251靠近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一端传输至远离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一端。即中心进气通道413的气流可以将第一进气通道411和第二进气通道412之间的低压区域滞留的气溶胶携带至雾化腔4的出气通道42,进而提高气溶胶的传输效率,还可以强化气溶胶和空气的混合。
中心进气通道413的气流方向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平行;第一进气通道411与第二进气通道412对称设置;中心进气通道413位于第一进气通道411与第二进气通道412的对称平面上。在一实施例中,中心进气通道413设置于出气通道42在底壁上的投影区域内。优选的,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与雾化腔4的出气通道42的中轴线重合。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中心进气通道413设置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所在平面上,雾化器101的中轴线所在平面经过支撑件328的中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中心进气通道413设置于座体321上,且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与座体321相互垂直。
为了使第一进气通道411和第二进气通道412的气流更多的携带气溶胶,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端面不高于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具体地,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端面不高于第一雾化面251的雾化区253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的端部。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端面不高于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具体地,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端面不高于第二雾化面252的雾化区253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的端部。
请参阅图9至图11,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图10是图9中A-A处的剖面俯视图;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第一进气通道411的端口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边缘为直线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共面;第二进气通道412的端口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边缘为直线且与第二雾化面252共面。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共面;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二雾化面252共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均平行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设置。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中轴线和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中轴线垂直于底座,即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中轴线和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中轴线均与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通过第一密封环71与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端面抵接,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面251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处于同一平面。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通过第二密封环72与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端面抵接,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面252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共面。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均相对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倾斜设置,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中轴线与第一雾化面251相互平行,即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中轴线相对于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倾斜设置。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中轴线与第二雾化面252平行,即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中轴线相对于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倾斜设置。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通过第一密封环71 与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端面抵接,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面251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处于同一平面。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通过第二密封环72与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端面抵接,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面252的内侧面为平面且与第一雾化面251共面。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均相对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倾斜设置,第一进气通道411的中轴线和第二进气通道412的中轴线均与中心进气通道413的中轴线相互平行。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面251的内侧面的端部通过第一密封环71与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端211抵接。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与第一密封环71靠近雾化腔4的表面平齐,第一密封环71朝向雾化腔4且靠近座体321的边沿与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内侧面的端部紧密贴合,即第一进气通道411靠近第一雾化芯201的内侧面的端部与第一雾化面251共面。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面252的内侧面的端部通过第二密封环72与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一端211抵接。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与第二密封环72靠近雾化腔4的表面平齐,第二密封环72朝向雾化腔4且靠近座体321的边沿与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内侧面的端部紧密贴合,即第二进气通道412靠近第二雾化芯202的内侧面的端部与第二雾化面252共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411、第二进气通道412以及中心进气通道413为垂直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孔325或圆形的多个圆孔3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411和第二进气通道412均为垂直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孔325,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与雾化面25平行;中心进气通道413为垂直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多个圆孔326,多个圆孔326沿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分布,多个圆孔326沿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分布的长度不小于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其中,矩形孔325的长度是雾化面25的雾化区253在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尺寸的0.5~1倍;矩形孔325的宽度为0.3毫米~0.6毫米。圆孔326的直径为0.3毫米~0.6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座体321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第一进气孔322、第二进气孔323、第三进气孔324和安装孔327,第一进气孔322、第二进气孔323、第三进气孔324和安装孔327均贯穿座体321。安装孔327为四个,用于穿设电极连接件5。第一进气孔322作为第一进气通道411,第二进气孔323作为第二进气通道412,第三进气孔324作为第三进气通道41,第三进气孔324设置于第一进气孔322和第二进气孔323之间,第一进气孔322和第二进气孔323为垂直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矩形孔325;其中,矩形孔325的长度为2毫米,宽度为0.4毫米。第三进气孔324为垂直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的横截面为圆形的3个圆孔326,三个圆孔326沿矩形孔325的长度方向分布。其中,圆孔326的直径为0.4毫米。在其它实施例中,圆孔326还可以在4个或5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中,为第一雾化芯对应设置第一进气通道、第二雾化芯对应设置第二进气通道,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携带第一雾化芯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第二进气 通道进入的气流携带第二雾化芯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提高气溶胶的传输效率;通过中心进气通道进入的气流可以减少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之间形成的低压区滞留的气溶胶,还可以强化气溶胶与气流的混合,进一步提高气溶胶的传输效率。
为了方便安装两个雾化芯2,在座体321上设置了支撑件328,支撑件328设置于两个相邻的雾化芯2之间,支撑件328的两个侧面分别抵接两个雾化芯2。具体地,支撑件328可以为三棱柱结构、矩形结构或楔形结构,也可以为其它棱柱结构。其中,支撑件328为矩形结构时,雾化芯2平行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设置;支撑件328为楔形结构时,雾化芯2相对于雾化器101的中轴线倾斜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28为楔形结构,即支撑件328相背的两侧面为斜面,且支撑件328为对称结构。支撑件328的相背的两个侧面为与两个雾化芯2的雾化面25匹配的斜面。支撑件328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雾化芯2的雾化面25的边缘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雾化芯201和第二雾化芯202分别与支撑件328相背的两侧面抵接。第一雾化芯201的第一雾化面251的边缘和第二雾化芯202的第二雾化面252的边缘分别与支撑件328相背的两侧面抵接。第一雾化芯201与支撑件328之间通过第一密封环71密封,第二雾化芯202与支撑件328之间通过第二密封环72密封。其中,支撑件328为两个,且两个支撑件328相对平行且间隔设置,一个支撑件328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面252的一侧边缘抵接,另一个支撑件328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雾化面251和第二雾化面252的另一侧边缘抵接。
雾化芯2和支撑件328收容于安装腔33内,雾化芯2夹持于安装顶盖31的侧壁与支撑件328的侧面之间。具体地,安装腔33沿安装底座32到安装顶盖31的方向,安装腔3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安装腔33平行于支撑件328的纵截面为梯形。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雾化芯/第二雾化芯与电极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12中每个雾化芯仅示意一个电极。
参见图6、8和12,雾化器101还包括电极连接件5,电极连接件5的一端设置于座体321上,另一端与雾化芯2上的电极24抵接。具体地,座体321上设置有安装孔327,电极连接件5远离电极24的一端穿设于安装孔327内。电极连接件5为导电材料,具体可以为铜或铝等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导电聚合物。
如图12(a)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连接件5为顶针51,顶针51抵接电极24的端面为与雾化面25平行的斜面。如图12(b)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极连接件5为弹片52,弹片52抵接电极24的部分弯折成曲面。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和两个雾化芯。气流通道用于传输气溶胶;两个雾化芯设置于气流通道内;雾化芯具有雾化面,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其中,雾化芯的雾化面与雾化器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雾化芯,通过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雾化待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提高雾化效率;通过将两个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避免雾化芯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与雾化面对面的雾化腔侧壁接触和碰撞,减少气溶胶的液化,进一步提高雾化效率。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器的装配方法,本实施例的雾化器装配方法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雾化器的装配。具体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壳体内设置安装顶盖;其中,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具体地,在壳体内先安装安装顶盖,使壳体内靠近出气口的部分安装空间的内壁面与安装顶盖配合形成储液腔,使壳体的导气通道远离出气口的一端插设于设置第一密封件的通气孔内,使安装顶盖上的通气孔与壳体上的导气通道连通。
S2: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其中,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平行。
具体地,将第一密封环套设于第一雾化芯的周缘,使第一雾化芯的第一雾化面朝向安装空间,并将套设有第一密封环的第一雾化芯安装在第一下液孔内。将第二密封环套设于第二雾化芯的周缘,使第二雾化芯的第二雾化面朝向安装空间,并将套设有第二密封环的第二雾化芯安装在第二下液孔内。
提供安装底座,安装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座体连接的支撑件。其中,支撑件为两个且均为楔形结构;使安装底座设有支撑件的一侧朝向安装空间,且使两个支撑件的连线与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的连线相互垂直,以便于通过支撑件的两侧面支撑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还需要将电极连接件安装于座体上,以便于电极连接件与第一雾化面上的电极和第二雾化芯上的电极分别连接。
S3:将设置有两个雾化芯的支撑件推入安装空间,使得每个雾化芯夹持在支撑件的侧面与安装顶盖的侧壁之间。
具体地,将安装底座向靠近安装顶盖的方向推入安装空间,使支撑件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雾化芯周缘设置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雾化芯周缘设置的第二密封环紧密贴合,以实现对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的支撑。同时,使电极连接件与雾化芯上的电极抵接。其中,电极连接件靠近电极的表面为与第一雾化面或第二雾化面平行的斜面。
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雾化器的安装方法,通过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相背的两侧面支撑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实现对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的固定,安装方法简单,便于实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 一种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器包括:
    气流通道,用于传输气溶胶;
    两个雾化芯,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雾化芯具有雾化面,两个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向设置;
    其中,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与所述雾化器的中轴线非垂直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中,还包括支撑件,设置于两个所述雾化芯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分别抵住两个所述雾化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相对于所述雾化器的中轴线倾斜设置,且沿着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两个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支撑件的相背的两个侧面为与两个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匹配的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与所述雾化器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其中,0°≤θ≤20°。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支撑件为楔形结构,两个所述雾化芯分别与所述楔形结构相背的两个侧面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支撑件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的边缘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所述座体朝向所述雾化芯一侧连接的所述支撑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中,还包括安装顶盖,与所述座体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为所述气流通道的一部分;两个所述雾化芯和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雾化芯夹持在所述安装顶盖与所述支撑件的侧面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导液基体、发热件以及电极,所述导液基体具有所述雾化面和与所述雾化面相对的吸液面,所述发热件和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雾化面且相互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导液基体为致密基体;所述雾化面具有雾化区以及围绕所述雾化区的非雾化区,所述致密基体具有微孔阵列区,所述微孔阵列区具有多个微孔,用于将待雾化基质从所述吸液面引导至所述雾化面;所述雾化面的微孔阵列区为所述雾化面的雾化区;所述发热件设置于所述雾化区,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非雾化区。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电极连接件,所述电极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座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电极抵接。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电极连接件为顶针,所述顶针抵接所述电极的端面为与所述雾化面平行的斜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电极连接件为弹片,所述弹片抵接所述电极的部分弯折成曲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裹所述雾化芯的边缘且使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和吸液面均部分暴露;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密封件抵住所述雾化芯。
  15.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电源组件,所述雾化器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
  16. 一种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其中,包括:
    在壳体内设置安装顶盖;其中,所述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其中,所述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安装顶盖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平行;
    将设置有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支撑件推入所述安装空间,使得每个所述雾化芯夹持在所述支撑件的侧面与所述安装顶盖的侧壁之间。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其中,所述支撑件为楔形结构;
    所述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包括:
    将两个所述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所述楔形结构相背的两个侧面。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的装配方法,其中,
    所述将两个雾化芯分别固定于支撑件的两个侧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提供安装底座;其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座体以及与所述座体连接的所述支撑件;
    所述将设置有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支撑件推入所述安装空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电极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座体上;
    所述将设置有两个所述雾化芯的所述支撑件推入所述安装空间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电极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芯的电极抵接。
PCT/CN2021/143242 2021-12-30 2021-12-30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WO202312324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43242 WO2023123243A1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43242 WO2023123243A1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3243A1 true WO2023123243A1 (zh) 2023-07-06

Family

ID=86996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43242 WO2023123243A1 (zh) 2021-12-30 2021-12-30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312324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782915U (zh) * 2019-09-23 2020-06-19 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45544U (zh) * 2020-04-02 2021-02-1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3756692U (zh) * 2020-08-14 2021-07-23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雾化器
CN113712279A (zh) * 2021-08-27 2021-11-3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芯及其雾化芯的制备方法
CN215224797U (zh) * 2021-03-26 2021-12-21 吉万(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782915U (zh) * 2019-09-23 2020-06-19 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45544U (zh) * 2020-04-02 2021-02-19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3756692U (zh) * 2020-08-14 2021-07-23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雾化器
CN215224797U (zh) * 2021-03-26 2021-12-21 吉万(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712279A (zh) * 2021-08-27 2021-11-30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雾化芯及其雾化芯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88537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95771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180061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212029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035952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36401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431787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3243A1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WO202312324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74697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93256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383230U (zh) 超声雾化装置及其超声雾化器
CN11101192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050333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WO2022236744A1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4524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640683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6406834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器的装配方法
CN21174697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069464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31336A1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3244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123249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696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