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190227A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190227A1
WO2021190227A1 PCT/CN2021/077694 CN2021077694W WO2021190227A1 WO 2021190227 A1 WO2021190227 A1 WO 2021190227A1 CN 2021077694 W CN2021077694 W CN 2021077694W WO 2021190227 A1 WO2021190227 A1 WO 202119022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ayer
display panel
gpa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776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善鹤
孙田雨
秦芹
夏康伦
李文
Original Assignee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119022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190227A1/zh
Priority to US17/681,1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20183148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81Reinforcement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300),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和触控层(4),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和触控层(4)具有特定膜层厚度,至少部分胶黏层(3)为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衬底层(1)和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触控层(4)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受到拉应力。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2010220618.4、申请日为2020年3月25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并要求该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入方式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效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使它在目前在众多显示屏上得到应用,例如应用于电视机和移动显示设备上。在类似直角屏、瀑布屏、环绕屏等的屏体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柔性屏体进行弯折并将屏体叠层与曲角盖板进行贴合,在贴合过程中,常规的屏体设计很容易出现屏体电路或封装层受拉导致的屏体电路断裂或者封装层破裂失效,进而引起水氧侵入柔性屏体导致黑斑、无法显示等异常现象,影响产品良率,并且造成大量的物料浪费,损失大量的成本。
上述改善柔性屏体在弯折过程中损伤的方法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方式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能力,有效避免柔性屏体在显示面板的弯折过程中受到损伤。
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柔性屏体、胶黏层和触控层,所述衬底层、柔性屏体、胶黏层和触控层具有特定膜层厚度,至少部分 所述胶黏层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中性层,所述衬底层和所述柔性屏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所述触控层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时受到拉应力。
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柔性屏体一侧的承接层,所述承接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有凹槽。通过在承接层上开设凹槽,使得承接层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应力可以通过凹槽释放,使得承接层不会因显示面板过度弯折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另外,所述凹槽包括中央凹槽、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央凹槽两侧的侧边凹槽,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线部分穿过所述中央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凹槽的槽深。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承接层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凹槽释放应力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承接层在弯折过程中损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
另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柔性屏体的一侧支撑膜、设置在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承接膜,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承接膜远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承接膜和支撑膜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应力可以分别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释放,使得承接膜和支撑膜不会因显示面板过度弯折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
所述触控层上设有耐拉伸线,所述耐拉伸线为曲线。由于在弯折过程中,触控层承受的拉应力最大,通过在触控层上设置耐拉伸线,能够使触控层的耐拉性更强。
另外,所述胶黏层包括图形化基底层和图形化链接层,所述图形化基底层在所述柔性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图形化链接层在所述柔性屏体上的正投影相互交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图形化基底层的高度和所述图形化链接层的高度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基底层和所述图形化链接层的高度差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通过设置图形化基底层和图形化链接层的高度差,能够使显示面板弯折时,胶黏层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从而使胶黏层的耐拉性更强。
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胶黏层,能够用于黏接柔性屏体和触控层,避免柔性屏体和触控层在显示面板弯折时脱离甚至断裂,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弯折能力;由于显示面板在弯折时,显示面板的中性层既不会受到压应力也不会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压应力、外层受拉应力,又由于柔性屏体在受到拉应力时易损坏而受到压应力时不易损坏,通过设置衬底层、柔性屏体、胶黏层和触控层具有特定膜层厚度,使得至少部分胶黏层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中性层,从而使衬底层和柔性屏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 也就是说,柔性屏体在显示面板弯折时为显示面板的内层,使得柔性屏体受到压应力,从而有效避免柔性屏体在显示面板的弯折过程中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触控层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胶黏层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胶黏层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显示面板叠层设计,显示面板膜层的整体厚度较薄,屏体预弯相对容易,但是存在柔性屏体层受拉的风险。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胶黏层或部分胶黏层为显示面板的中性层,且柔性屏体在显示面板弯折时受到压应力,确保了柔性屏体不会在显示面板弯折时受到拉应力,从而能够避免示柔性屏体在显示面板的弯折过程中受到损伤。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100,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和触控层4。所述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和触控层4具有特定膜层厚度。至少部分胶黏层3为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衬底层1和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触控层4在显示面板100 弯折时受到拉应力。可以理解,“至少部分胶黏层3为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是指:胶黏层3具有特定膜层厚度,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厚度的胶黏层3为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
在实际应用中,衬底层1可由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衬底层1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以对设置在其上的各膜层的形成提供支撑。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屏体2包括但不限于平坦化层、像素界定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和阳极。平坦化层可以为压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形成的有机层。阳极可以为由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其它各种功能层,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个。阴极为透明电极,由诸如锂(Li)、钙(Ca)、氟化锂/钙(LiF/Ca)、氟化锂/铝(LiF/Al)、铝(Al)、镁(Mg)或它们的组合的化合物形成的膜层。
更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胶黏层3的材质为压敏胶。压敏胶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一般压敏胶的剥离力(胶粘带与被粘表面加压粘贴后所表现的剥离力)<胶粘剂的内聚力(压敏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胶粘剂的粘基力(胶粘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从而使压敏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胶等现象。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胶黏层3的材质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或OCR(Optically Clear Resin)胶,OCA光学胶或OCR胶均具有强粘性,且颜色为透明,从而在增强柔性屏体2和触控层4之间的粘附力的同时,使得位于胶黏层3下方的柔性屏体2的发光性能不会受到胶黏层3膜层颜色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胶黏层3的材质作具体限定,其他能够粘接柔性屏体2及触控层4的粘胶均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胶黏层3,能够用于黏接柔性屏体2和触控层4,避免柔性屏体2和触控层4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脱离甚至断裂,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能力。由于显示面板100在弯折时,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既不会受到压应力也不会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压应力、外层受拉应力,又由于柔性屏体2在受到拉应力时易损坏而受到压应力时不易损坏,通过设置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和触控层4具有特定膜层厚度,使得至少部分胶黏层3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中性层,从而使衬底层1和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也就是说,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弯折时为显示面板100的内层,使得柔性屏体2受到压应力,从而有效避免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100的 弯折过程中受到损伤。
请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层1远离柔性屏体2一侧的承接层5。承接层5远离衬底层1的一侧设有凹槽50。承接层5的材质为PET、PE或OPP中的一种,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承接层5的材质做具体限定。通过在承接层5上开设凹槽50,使得承接层5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应力可以通过凹槽50释放,使得承接层5不会因显示面板100过度弯折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承接层5的厚度为1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05至0.75,杨氏模量为0.02吉帕至10吉帕;衬底层1的厚度为8微米至18微米,泊松比为0.1至0.6,杨氏模量为0.5吉帕至20吉帕;柔性屏体2的厚度为10微米至19微米,泊松比为0.1至0.5,杨氏模量为30吉帕至120吉帕;胶黏层3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2至0.5,杨氏模量为0.0002吉帕至0.001吉帕;触控层4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0.05吉帕至30吉帕。通过优化各膜层的参数(厚度、泊松比和杨氏模量),能够在显示面板100形变时,形变率先发生在对显示面板100的性能无较大影响的承接层5上,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弯折时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可以理解的是,能够让形变率先发生在承接层5上的各膜层的厚度参数的取值还有很多,上述各膜层的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仅是一种举例,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各膜层(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触控层4和承接层5)的厚度参数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50的槽深与承接层5的厚度的比值在1/3至1/2之间。也就是说,假设承接层5的厚度为120微米,则凹槽50的槽深在40微米至60微米之间。由于凹槽50的槽深较小会使得释放应力的效果不佳,槽深较大会使承接层5存在断裂风险。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凹槽50既能起到有效释放承接层5在受到形变时产生的应力的作用,也不会使承接层5因凹槽50的槽深较大而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凹槽50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圆角头形或矩形圆角头形中的一种。例如图2所示的凹槽50即为矩形圆角头形,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凹槽50的形状做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3,凹槽50包括中央凹槽501、均匀分布在中央凹槽501两侧的侧边凹槽502,显示面板100的弯折线B部分穿过中央凹槽501(即,图3中弯折线B穿过中央凹槽501)。在显示面板100的制备过程中,会预先确定显示面板100各膜层的尺寸大小,结合显示面板100盖板弯折处的尺寸信息,能够得到盖板圆弧的中分线与各个膜层的相交线,即为弯折线B,可以理解的是,弯折线B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两条,也可以为其他条数。通过 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承接层5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凹槽50释放应力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承接层5在弯折过程中损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说,每一条弯折线B处的凹槽50的个数均为奇数个,以每一条弯折线B处的凹槽50的个数为三个为例,则凹槽50包括一个中央凹槽501和两个侧边凹槽502,且两个侧边凹槽502分别设置在中央凹槽501的左右两侧,弯折线B的一部分与中央凹槽501的中线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相邻凹槽50之间的间距做具体限定,且相邻凹槽50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可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也不对中央凹槽501和侧边凹槽502的形状做具体限定,中央凹槽501和侧边凹槽50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中央凹槽501和侧边凹槽502可以均为矩形圆角头形,也可以是中央凹槽501为三角形,侧边凹槽502为三角圆角头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央凹槽501的槽深大于或等于侧边凹槽502的槽深。由于中央凹槽501设置在弯折线B处,此处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受到的应力最大,因此将中央凹槽501的槽深设置成大于或等于侧边凹槽502的槽深,能够提高中央凹槽501释放应力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50的槽深与凹槽50的槽口宽度相等。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凹槽50释放应力的效果。具体的说,如图4所示,中央凹槽501的槽深1-h0等于中央凹槽501的槽口宽度1-w1;侧边凹槽502的槽深1-h1等于侧边凹槽502的槽口宽度1-w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凹槽50的槽深与凹槽50的槽口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尺寸的槽深与槽口宽度。
请参照图4,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偏光片层6和盖板7,胶黏层3包括第一胶黏膜31和第二胶黏膜32,第一胶黏膜31设置在柔性屏体2和触控层4之间,偏光片层6设置在触控层4远离第一胶黏膜31的一侧,盖板7设置在偏光片层6远离触控层4的一侧,第二胶黏膜32设置在偏光片层6和盖板7之间。本实施方式中的盖板7可以为塑胶盖板,也可以为玻璃盖板,并不对盖板7的材质做具体限定。通过设置偏光片层6,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由于盖板7通常为刚性材质,偏光片层6也为刚性材质,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盖板7不会直接与偏光片层6接触,避免了“在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刚性材质的盖板7若与刚性材质的偏光片层6直接接触,容易使偏光片层6损坏”的情况的发生,使得偏光片层6在显示面板100弯折时由于与柔性材质的第二胶黏膜32接触而不易损坏,提高了显示面板100可靠性;另一方面,使得盖板7与偏光片层6之间靠具有强粘性的胶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偏光片层6在显示面 板100弯折或撕除盖板7上的保护膜时脱落,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能力。
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胶黏膜31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2至0.5,杨氏模量为0.0002吉帕至0.001吉帕;第二胶黏膜32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0.0002吉帕至0.001吉帕;偏光片层6的厚度为120微米至28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3吉帕至14吉帕。通过此种厚度参数的设置,使得显示面板100的中性层界在第一胶黏膜31内,并能够在显示面板100发生弯折时,使形变率先发生在对显示面板100的性能无较大影响的承接层5上,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弯折时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
请参照图5,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控层4上设有耐拉伸线40,耐拉伸线40为曲线。由于在弯折过程中,触控层4承受的拉应力最大,通过在触控层4上设置耐拉伸线40,能够使触控层的耐拉性更强。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耐拉伸线40为金属线,金属线的耐拉性好且能够作为实现触控功能的一部分(即作为触控层4的导线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耐拉伸线40为Ag(银)纳米线,Ag导电性和延展性好、成本低且制作工艺简单,当然也可选用铜和金,本实施方式并不对耐拉伸线的材质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100的正投影面内,耐拉伸线可以为网面型或交错S型,网面型整体耐拉性、触控性更佳。
请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方式中的胶黏层3包括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图形化基底层301在柔性屏体2上的正投影与图形化链接层302在柔性屏体2上的正投影相互交替。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X上,图形化基底层301的高度和图形化链接层302的高度不同。具体的说,图形化基底层301为S型,图形化链接层302也为S型,S型的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耐拉性更佳。此外,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的高度差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此种范围的高度差能够在提高胶黏层3耐拉性的同时,确保胶黏层3的粘附力不会因高度差过大而受到影响。通过设置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的高度差,能够使显示面板100弯折时,胶黏层3具有更大的形变空间,从而使胶黏层3的耐拉性更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的形状做具体限定,还可以是网状、8字状等其他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黏层3还包括边缘补偿层303。边缘补偿层303用于补偿未被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覆盖的区域,从而能够有效确保胶黏层3边缘的平整性和粘着性。具体的说,边缘补偿层303可以为OCA胶,也可以为压敏胶,本实施方式并不对边缘补偿层303的材质做具体限定。
更优地,图形化基底层301和图形化链接层302均为叠层结构,叠层结构能够使胶黏 层3和耐拉性和粘着性更强,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能力。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200,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设置在衬底层1远离柔性屏体2一侧的支撑膜8、设置在支撑膜8远离衬底层1一侧的承接膜9。支撑膜8远离衬底层1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80,承接膜9远离支撑膜8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90。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承接膜9和支撑膜8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应力可以分别通过第二凹槽90和第一凹槽80释放,使得承接膜9和支撑膜8不会因显示面板200过度弯折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200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说,承接膜9的材质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Poly Ethylen)或OPP(O-phenylphenol)中的一种。支撑膜8的材质为PET、PE或OPP中的一种。承接膜9和支撑膜8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承接膜9和支撑膜8的材质做具体限定。
更具体的,承接膜9的厚度为1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05至0.75,杨氏模量为0.02吉帕至10吉帕;支撑膜8的厚度为10微米至105微米,泊松比为0.1至0.5,杨氏模量为1吉帕至40吉帕。通过优化各膜层的参数(厚度、泊松比和杨氏模量),能够在显示面板200形变时,形变率先发生在对显示面板200的性能无较大影响的承接膜9和支撑膜8上,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柔性屏体2在显示面板200弯折时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200的弯折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能够让形变率先发生在承接膜9和支撑膜8上的厚度参数的取值还有很多,上述各膜层的厚度参数的取值范围仅是一种举例,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各膜层(衬底层1、柔性屏体2、胶黏层3、触控层4、承接膜9、支撑膜8和偏光片层6)的厚度参数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80在衬底层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凹槽90在衬底层1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均可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80包括第一中央凹槽801、均匀分布在第一中央凹槽801两侧的第一侧边凹槽802,显示面板200的弯折线B`部分穿过第一中央凹槽801;第二凹槽90包括第二中央凹槽901、均匀分布在第二中央凹槽901两侧的第二侧边凹槽902,显示面板200的弯折线B`部分穿过第二中央凹槽901。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支撑膜8和承接膜9在受到形变产生的应力时,第一凹槽80和第二凹槽90释放应力的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避免了支撑膜8和承接膜9在弯折过程中损坏,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200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说,每一条弯折线B`处的第一凹槽80和第二凹槽90的个数均为奇数个,以每一条弯折线B`处的第一凹槽80和第二凹槽90的个数均为五个为例,则第一凹槽80包括一个第一中央凹槽801和四个第一侧边凹槽802,且四个第一侧边凹槽802分别设置在第一中央凹槽801的左右两侧(即第一中央凹槽801的左侧有两个第一侧边凹槽802,右边也有两个第一侧边凹槽802),弯折线B`的一部分与第一中央凹槽801的中线重合;第二凹槽90包括一个第二中央凹槽901和四个第二侧边凹槽902,且四个第二侧边凹槽902分别设置在第二中央凹槽901的左右两侧(即第二中央凹槽901的左侧有两个第二侧边凹槽902,右边也有两个第二侧边凹槽902),弯折线B`的一部分与第二中央凹槽901的中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同一膜层的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做具体限定,且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均可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也不对同一膜层的中央凹槽和侧边凹槽的形状做具体限定,中央凹槽和侧边凹槽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中央凹槽和侧边凹槽可以均为矩形圆角头形,也可以是中央凹槽为三角形,侧边凹槽为三角圆角头形;本实施方式还不对不同膜层的凹槽形状做具体限定,如支撑膜8的第一凹槽80和承接膜9的第二凹槽90可以均为三角形,也可以是第一凹槽80为三角圆头形,第二凹槽90为矩形圆角头形。
更优地,第一中央凹槽801的槽深1-h0等于第一中央凹槽801的槽口宽度1-w1;第一侧边凹槽802的槽深1-h1等于第一侧边凹槽802的槽口宽度1-w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第一凹槽80的槽深与第一凹槽80的槽口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尺寸的第一凹槽80的槽深与槽口宽度。此外,第二中央凹槽901的槽深2-h0等于第二中央凹槽901的槽口宽度2-w1;第二侧边凹槽902的槽深2-h1等于第二侧边凹槽902的槽口宽度2-w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第二凹槽90的槽深与第二凹槽90的槽口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尺寸的第二凹槽90的槽深与槽口宽度。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凹槽释放应力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可以达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效果,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 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 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层、柔性屏体、胶黏层和触控层,至少部分所述胶黏层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中性层,所述衬底层和所述柔性屏体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时均受到压应力,所述触控层在所述显示面板弯折时受到拉应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柔性屏体一侧的承接层,所述承接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有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凹槽的槽深与所述承接层的厚度的比值在1/3至1/2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凹槽的槽深与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相等;
    所述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圆角头形或矩形圆角头形中的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凹槽包括中央凹槽、及分布在所述中央凹槽两侧的侧边凹槽,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线穿过所述中央凹槽;
    所述中央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侧边凹槽的槽深。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承接层的厚度为1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05至0.75,杨氏模量为0.02吉帕至10吉帕;
    且/或,所述胶黏层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2至0.5,杨氏模量为0.0002吉帕至0.001吉帕,
    所述胶黏层的材质为压敏胶、OCA光学胶或OCR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层远离所述柔性屏体一侧的支撑膜、设置在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承接膜,所述支撑膜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承接膜远离所述支撑膜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与所述支撑膜的厚度的比值在1/3至1/2之间;
    且/或,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宽度相等;
    且/或,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圆角头形或矩形圆角头形中的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与所述承接膜的厚度的比值在1/3至1/2之间;
    且/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宽度相等;
    且/或,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圆角头形或矩形圆角头形中的一种。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中央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一中央凹槽两侧的第一侧边凹槽,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线穿过所述第一中央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二中央凹槽、分布在所述第二中央凹槽两侧的第二侧边凹槽,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线穿过所述第二中央凹槽。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中央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槽深;
    所述第二中央凹槽的槽深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槽深。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承接膜的材质为PET、PE或OPP中的一种;所述支撑膜的材质为PET、PE或OPP中的一种。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承接膜的厚度为1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05至0.75,杨氏模量为0.02吉帕至10吉帕;
    且/或,所述支撑膜的厚度为10微米至105微米,泊松比为0.1至0.5,杨氏模量为1吉帕至40吉帕。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衬底层的厚度为8微米至18微米,泊松比为0.1至0.6,杨氏模量为0.5吉帕至20吉帕;
    且/或,所述柔性屏体的厚度为10微米至19微米,泊松比为0.1至0.5,杨氏模量为30吉帕至120吉帕;
    且/或,所述触控层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0.05吉帕至30吉帕。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偏光片层和盖板,所述胶黏层包括第一胶黏膜和第二胶黏膜,所述第一胶黏膜设置在所述柔性屏体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偏光片层设置在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第一胶黏膜的一侧,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远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所述第二胶黏膜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层和所述盖板之间。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胶黏膜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2至0.5,杨氏模量为0.0002吉帕至0.001吉帕;
    且/或,所述第二胶黏膜的厚度为80微米至12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 0.0002吉帕至0.001吉帕;
    且/或,所述偏光片层的厚度为120微米至280微米,泊松比为0.1至0.7,杨氏模量为3吉帕至14吉帕。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层上设有耐拉伸金属线,所述耐拉伸线为曲线。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胶黏层包括图形化基底层和图形化链接层,所述图形化基底层在所述柔性屏体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图形化链接层在所述柔性屏体上的正投影相互交替,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图形化基底层的高度和所述图形化链接层的高度不同;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图形化基底层和所述图形化链接层的高度差在5微米至20微米之间。
  20.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CT/CN2021/077694 2020-03-25 2021-02-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19022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681,147 US20220183148A1 (en) 2020-03-25 2022-02-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20618.4 2020-03-25
CN202010220618.4A CN111383535B (zh) 2020-03-25 2020-03-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681,147 Continuation US20220183148A1 (en) 2020-03-25 2022-02-25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0227A1 true WO2021190227A1 (zh) 2021-09-30

Family

ID=7122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77694 WO2021190227A1 (zh) 2020-03-25 2021-02-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3148A1 (zh)
CN (1) CN111383535B (zh)
WO (1) WO20211902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3535B (zh) * 2020-03-25 2022-07-0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50928B (zh) * 2020-09-25 2022-07-1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2150929A (zh) * 2020-09-27 2020-12-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背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35578B (zh) * 2020-11-23 2023-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20112104A (ko) * 2021-02-03 2022-08-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윈도우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077721B (zh) * 2021-04-16 2022-08-0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203032A (zh) * 2021-11-11 2022-03-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支撑结构及折叠显示面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102A (zh) * 2017-10-31 2018-02-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屏的组立方法及曲面显示屏
CN107799574A (zh) * 2017-10-31 2018-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4600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CN10973311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图案化装置以及图案化方法
CN109817095A (zh) * 2019-01-08 2019-05-2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模组及显示设备
JP2019144681A (ja) * 2018-02-16 2019-08-2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デバイス、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209327997U (zh) * 2019-03-15 2019-08-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模组
CN110570762A (zh) * 2019-08-15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11383535A (zh) * 2020-03-25 2020-07-0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60389B1 (ko) * 2012-12-27 2019-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203909752U (zh) * 2014-05-30 2014-10-2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采用该触控基板的触摸屏
KR102218649B1 (ko) * 2014-09-16 2021-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42869B1 (ko) * 2015-02-26 2021-1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18966A (ko) * 2016-08-12 2018-0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710449A (zh) * 2016-12-09 2017-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80110924A (ko) * 2017-03-30 2018-10-11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Oled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9004100B (zh) * 2017-06-06 2020-11-10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件
KR101888451B1 (ko) * 2017-08-31 2018-08-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착제 및 이를 적용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CN110741332A (zh) * 2017-09-26 2020-01-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触摸屏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08447886B (zh) * 2018-01-19 2020-08-25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与具有该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器
US11081660B2 (en) * 2018-05-03 2021-08-0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support film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CN109411513B (zh) * 2018-09-28 2021-01-26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49290B (zh) * 2018-09-29 2023-05-19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09171B (zh) * 2018-09-29 2020-07-0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9378332B (zh) * 2018-09-30 2021-01-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23921B (zh) * 2018-12-12 2021-07-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85514A (zh) * 2018-12-12 2019-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9786426A (zh) * 2019-01-08 2019-05-2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9873090B (zh) * 2019-03-29 2021-10-2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显示器件的封装方法
CN110120183A (zh) * 2019-05-29 2019-08-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197620B (zh) * 2019-06-26 2021-06-2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0635063A (zh) * 2019-08-30 2019-12-3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0649176A (zh) * 2019-09-16 2020-01-0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阳极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28516A (zh) * 2019-10-28 2020-0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54177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600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CN107731102A (zh) * 2017-10-31 2018-02-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屏的组立方法及曲面显示屏
CN107799574A (zh) * 2017-10-31 2018-03-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19144681A (ja) * 2018-02-16 2019-08-29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デバイス、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973311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图案化装置以及图案化方法
CN109817095A (zh) * 2019-01-08 2019-05-28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9327997U (zh) * 2019-03-15 2019-08-30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模组
CN110570762A (zh) * 2019-08-15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11383535A (zh) * 2020-03-25 2020-07-0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83148A1 (en) 2022-06-09
CN111383535A (zh) 2020-07-07
CN111383535B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9022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24227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411189B2 (en) Flexible OLED module stacked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824256B2 (en) Flexibl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341202B (zh) 显示装置
JP2023153829A (ja) 発光装置
KR10204573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845696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331813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2002912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739328A (zh) 可拉伸显示装置
US10418436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20042277A (ja) 電子機器
US2023035463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0013089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06089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00080665A (ko) 표시 장치
JP201102781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021542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封装方法、显示装置
KR20220030731A (ko) 표시 장치
CN110311052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2656852B1 (ko) 표시 장치
WO2021238443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565140B1 (ko) 플라스틱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220209180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7742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7742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