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9094868A1 -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 Google Patents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9094868A1
WO2009094868A1 PCT/CN2008/071117 CN2008071117W WO2009094868A1 WO 2009094868 A1 WO2009094868 A1 WO 2009094868A1 CN 2008071117 W CN2008071117 W CN 2008071117W WO 2009094868 A1 WO2009094868 A1 WO 200909486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drying
dried
mixe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8/07111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Huansheng Zhong
Lei Li
Jiacong Wu
Xuewei Wu
Zhimin Sun
Haiying Yang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u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u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u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Ltd.
Priority to JP2010543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JP2011511703A/ja
Priority to CA2712822A priority patent/CA2712822C/en
Priority to AU2008349041A priority patent/AU2008349041B2/en
Priority to EP08757530A priority patent/EP2236467A4/en
Priority to US12/863,443 priority patent/US8387275B2/en
Publication of WO200909486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9094868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0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00/18Sludges, e.g. sewage, waste, industrial processes, cooling towers

Definitions

  • the mixing ratio of the sludge, the dewatered sludge and the sludge drying carrier mixed by the stirring device in the step (2) is: 1 : 0.45 ⁇ 1: 3
  • the sludge filter cake (the sludge after dewatering and dewatering) removed from the plate and frame filter press, with a water content of 65%, is conveyed to the stirring and mixing device by a screw conveyor, and has a water content of 1.4 as a dry carrier for the dewatered sludge. % dry
  • the clay is mixed.
  • the dry clay conveying speed is 14kg/min
  • the dry-wet ratio is set to 1.15: 1
  • the wet (after dewatering) sludge conveying speed is 12kg/min
  • the mixed sludge discharged after mixing and mixing device has a water content of 31%.
  • a part of the mixed sludge is continuously dried as a carrier for sludge drying; the other part is packaged as a finished product after drying, 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finished sludge after drying is 31%.
  •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dewatered sludge to be dried in the step (1) described in the above method is 69 to 51%.
  • the sludge drying carrier has a water content of 10 to 1% and a particle diameter of 0.25 to 1.0 mm.
  • a part of the sludge with a moisture content of 1.8% after drying is sent to the dry silo to maintain the production level, and a part of the sludge is output to another stirring and mixing device, and the water content is 65.
  • the % sludge filter cake is mixed to a moisture content of 45% and then output as a finish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方法的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处理不同含水率的污 泥, 并且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泥再利用的污泥干燥的方法。
本发明之前的现有技术
目前污泥干燥处理的方法, 国内外一般都采用将经离心脱水至含水率
85~80%或者经板框压滤脱水至含水率 75~70%的脱水污泥, 直接进行干燥: 方 法一, 其具体歩骤如下: 先将脱水后的污泥打散或挤压成面条状, 之后输送至 干燥装置内进行干燥, 经过干燥装置干燥后, 即输出干燥的最终成品一干燥污 泥, 一般干燥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10%左右; 方法二, 其具体歩骤如下: 先将 脱水后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干燥装置内打散或挤压成面条状, 之后在干燥装置内 进行干燥, 经过干燥装置干燥后, 即输出干燥的最终成品一干燥污泥, 一般干 燥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10%左右; 方法三, 其具体歩骤如下: 先将干燥后的污 泥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混合 (返混) 进行造粒, 之后输送至干燥装置内进 行干燥, 经过干燥装置干燥后, 输出干燥的最终成品一干燥污泥, 一般干燥成 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10%左右。 由于采用的干燥装置不同, 干燥所蒸发水分的效 率不同, 因此, 干燥的时间也不相同, 通常为 2~8小时。 干燥装置的干燥温度, 在采用低温干燥时, 通常为 80~130度; 中温干燥时, 通常为 200~400度; 高温 干燥很少采用, 所以上述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主要是运行成本昂贵, 经济 上难以承受; 同时设备投资也十分昂贵, 还存在着国外技术与设备不适应国内 具体情况的问题, 造成所建设的污泥处理厂难以正常运转。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污泥的干燥能耗过高, 而造成污泥干燥能耗 过高的原因主要是进行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过高, 使得干燥脱水需要蒸发 大量的水分; 同时, 进行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过高, 致使需要进行干燥的 污泥体积与质量增大, 导致脱水污泥的数量增大, 从而增加了污泥干燥设备的 负荷, 增大了污泥干燥设备的单位时间处理量; 含水率 80~60%的污泥粘稠度较 大, 难以分散, 影响传质与传热的进行, 而 60~40%含水率区间是污泥粘稠度最 高的区间, 污泥最难以分散, 对污泥干燥的传质传热影响最大。 同时, 由于脱 水前投加 ΡΑΜ, 并采用离心脱水, 使得经投加 ΡΑΜ又离心脱水的污泥, 形成 抱团现象, 污泥颗粒卷曲, 将水分死死包住, 使水分难以脱开, 难以去除。
公开日 2007年 3月 21 日, 公开号 CN1931753A, 申请号 200610113411.7, 名称为一种污泥干燥焚烧处理方法, 所公开的发明专利技术, 包含以下歩骤: 第一歩, 将 95%的污泥进行加热至 40~60度, 在输入至机械脱水装置进行脱水 至含水率 80~65%; 第二歩, 造粒, 达到 l~3mm直径的圆球状; 第三歩, 与干 污泥粉进行混合, 使干污泥粉粘附在颗粒表面; 第四歩, 在流化床内进行加热 干燥, 并与加热气体进行分离; 第五歩, 焚烧前先加热升温 50~60度, 再送入 焚烧炉焚烧;焚烧的热量部分用于干燥装置进行干燥湿污泥。此方法首先将 95% 含水率的污泥加热升温至 45~60度, 再进行机械脱水, 这将增加大量的能耗。 因为 95%含水率的污泥, 由于水分含量很高, 体积与质量很大, 比脱水后含水 率 80%的污泥体积与质量大一倍以上, 因此, 这种加热升温势必浪费了极大的 能耗。 同时, 采用间接加热的热管式流化床干燥污泥, 由于我国污泥中杂质含 量较高, 出现了加热管经常被磨损坏掉的情况, 难以正常运行。 含水率 75~80% 的污泥粘性很高, 很难进行造粒, 极易使形成的颗粒粘结在一起。
公开日 2006年 12月 27日, 公开号 CN1884154A, 申请号 20061006106.2, 名称为污泥载体干燥工艺, 所公开的发明专利技术, 包含以下歩骤: 1、 对污泥 进行除臭和金属钝化预处理; 2、把预处理过的污泥与污泥干粉按质量比 1 : 1-5 混合,进行高速搅拌达到特性调理,搅拌速度 50~150转 /分,线速度 78.54~235.62 米 /分; 3、 好氧熟化, 调理后的污泥在堆场堆放, 每 6~10小时翻拌 1次, 直到 污泥含水量 20~25%; 4、 熟化后的污泥送入热风系统干燥, 热风风量为 10000-15000 立方米 /时, 停留时间 6~10 分钟, 控制出料污泥干粉含水量小于 10%。此技术方法的好氧熟化需要很大的场地,而且通过自然干燥达到污泥含水 率 20~25%是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的。
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污泥干燥效率高、 能耗低、 干 燥时间短, 且投资与运行费用低, 适用于污水、 给水处理厂污泥及其他各种污 泥, 操作运行简便的污泥干燥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 歩骤:
( 1 ) 先将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 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成为混合后污泥;
(3 )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
关键在于所述歩骤(4)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 所需要的污泥载体量从混合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污泥 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 1.0mm。
所述歩骤 (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即混合后污泥, 输送至干燥 装置的部分与剩余部分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都为 35~25%。
所述歩骤(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脱水污泥与污泥干燥载体的 混合比例为: 1 : 0.45~1: 3
所述歩骤 (1 ) 至 (4)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450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所述歩骤(2 )中搅拌的线速度为: 100~527m/min,角速度为: 55-280转 /min。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 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 产生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为实现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 1 ) 先将干燥后的污泥、 粉煤灰、 干粘土直接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成为混合后污泥;
(3 )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
所述歩骤(4)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所需要的 污泥载体量从混合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污泥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 1.0mm。
所述歩骤 (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即混合后污泥, 输送至干燥 装置的部分与剩余部分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都为 35~25%。
所述歩骤(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脱水污泥与污泥干燥载体的 混合比例为: 1 : 0.45~1: 3
所述歩骤 (1 ) 至 (4)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450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所述歩骤(2 )中搅拌的线速度为: 100~527m/min,角速度为: 55-280转 /min。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 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 产生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为实现本发明采用的第三种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 1 ) 先将干燥后的污泥、 粉煤灰、 干粘土直接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3 )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
所述歩骤(3 ) 中从干燥装置输出的干燥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所需要的污泥 载体的量从干燥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搅 拌混合, 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剩余部分的干燥后污泥仍作为污泥干燥的 载体, 输入到另一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最终污 泥干燥成品。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 1.0mm。
所述歩骤 (4) 中, 最终污泥干燥成品的含水率为 1~51%。 所述歩骤 (1 ) 至 (4)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450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所述歩骤(2 )中搅拌的线速度为: 100~527m/min,角速度为: 55-280转 /min。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 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 产生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本方法进行污泥干燥, 与现有的污泥干燥方法 相比可以节省大量的能耗。 (1 )载体干化将含水率 69~51%的脱水污泥, 通过与 含水率 10~1%的载体污泥的混合, 即干燥后污泥的返混, 使输入污泥干燥装置 的待干燥污泥的含水率达到 30%左右, 并形成了有利于污泥干燥传质传热的良 好污泥颗粒, 避开了制约污泥干燥进行传质传热的含水率区间, 即污泥粘稠度 最大的 60~40%含水率区间。 (2 ) 载体干化将含水率 69~51%左右的脱水污泥, 通过与含水率 10~1%的载体污泥的混合, 即干燥后污泥的返混, 通过控制搅拌 与混合过程, 能够形成良好的污泥颗粒, 最大限度地提高污泥干燥过程的传质 与传热效率, 降低污泥干燥的能耗。 (3 ) 污泥干燥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可以控 制在 30%左右, 比目前污泥干燥方法通常控制最终成品的含水率在 10%左右, 减少去除污泥中的水分 20%左右, 从而减少了大量污泥干燥的能耗。 (4) 采用 污泥脱水达到含水率 69~51%后, 再进行干燥, 与目前通常采用的污泥脱水后含 水率达到 80%左右进行干燥, 相比较, 极大地减少了污泥干燥所蒸发水分的量, 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污泥干燥的能耗。 (5 ) 采用燃烧产生的烟气与被加热的空气 直接加热污泥, 同时采用顺流加热的方法, 使温度最高的混合气体最先与脱水 污泥接触, 可以使混合后的污泥快速升温, 提高干燥效率, 缩短干燥时间; 另 一方面, 热空气直接加热污泥, 减少了间接加热由于传导而产生的热量损失; 由此, 减少了污泥干燥的能耗。 同时, 进行了干燥温度、 干燥风量、 干燥时间 的优化控制, 使干燥的效果最好, 干燥的能耗最低。
与目前通常采用的干燥方法相比, 极大地降低了污泥干燥设备的负荷, 由 于在污泥含固量一定的条件下, 80%含水率的脱水污泥的体积与质量是 60%含 水率脱水污泥的 2倍。因此, 污泥干燥的处理量, 80%含水率的脱水污泥是 60% 含水率脱水污泥的 2倍, 所需要的设备的负荷也是 2倍。
污泥干燥能耗的显著降低, 使得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 污泥干燥处理设备 的负荷降低, 将大大减少污泥干燥的投资。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中第一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 2是本发明中第二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 3是本发明中第三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方法
如图 1所示,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1 ) 先将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进 行干燥, 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 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 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混合; (3 ) 混合后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 重 复歩骤 (2 ) 与 (3 ); 所述歩骤 (4 )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污泥, 按照 干燥时所需要的污泥载体量从混合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 污泥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 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1.0mm。 所述歩骤(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输送至干燥装置的 部分与剩余部分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都为 35~25%。 所述歩骤 (1 ) 至 (4)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 450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 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所述歩骤(2 ) 中高速搅拌的线速度 为: 100~527m/min, 角速度为: 55 280转 /min。
所述歩骤(1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产生 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上述所提到的脱水污泥是从板框压滤机压滤后卸下来的。
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例 1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5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1.8 %的干燥后干污泥进行混合。干污泥输送速度 14kg/分,干湿比设定为 1.15 : 1, 湿(脱水后)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的含 水率为 31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 作为干燥后的成品包装, 干燥后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1%。
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例 2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51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2.1 %的干燥后污泥进行混合。 干污泥输送速度 14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0.8 : 1, 湿污泥输送速度约 17.5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含水率为 29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 后的成品包装, 干燥后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29%。
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例 3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58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2.5 %的干燥后污泥进行混合。 干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0.9 : 1, 湿污泥输送速度约 13.3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含水率为 32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 后的成品包装, 干燥后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2%。
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例 4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8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1.6 %的干污泥进行混合。 干污泥输送速度 14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1.3 : 1, 湿污 泥输送速度约 10.8kg/分, 搅拌混合装置出料含水率为 30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 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后的成品包装, 干燥后 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0%。
第一种方法的实施例 5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3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2.3 %的干污泥进行混合。 干污泥输送速度 15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1.2 : 1, 湿污 泥输送速度约 12.5kg/分, 搅拌混合装置出料含水率为 30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 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后的成品包装, 干燥后 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0%。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二种方法
如图 2所示,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1 ) 先将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进 行干燥, 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 ) 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 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混合; (3 ) 混合后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 重 复歩骤 (2 ) 与 (3 ); 所述歩骤 (4 )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污泥, 按照 干燥时所需要的污泥载体量从混合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 污泥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 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1.0mm。 所述歩骤(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输送至干燥装置的 部分与剩余部分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都为 35~25%。 所述歩骤 (1 ) 至 (4)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 450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 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所述歩骤(2 ) 中高速搅拌的线速度 为: 100~527m/min,
所述歩骤(1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产生 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上述所提到的脱水污泥是从板框压滤机压滤后卸下来的。
第二种方法的实施例 1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4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作为脱水污泥干燥载体的含水率 1.6%的粉 煤灰进行混合。粉煤灰输送速度 14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1.21 : 1, 湿(脱水后) 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的含水率为 30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后的 成品包装, 干燥后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0%。
第二种方法的实施例 2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5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作为脱水污泥干燥载体的含水率 1.4%的干 粘土进行混合。干粘土输送速度 14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1.15 : 1, 湿(脱水后) 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的含水率为 31 %。 混合后污泥一部分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继续进行干燥; 另一部分作为干燥后的 成品包装, 干燥后成品污泥的含水率为 31%。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三种方法
如图 3所示,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1 ) 先将干燥后的污泥、 粉煤 灰、 干粘土直接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 ) 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 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混合; (3 )混合后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 所述歩骤 (3 ) 中从干燥装置输出的干燥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所需要的污泥载体的量从干燥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搅拌混合装置与 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搅拌混合, 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剩余部分的干燥 后污泥仍作为污泥干燥的载体, 输入到另一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 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最终污泥干燥成品。
上述方法所述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 69~51%。 所 述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1.0mm。
所述歩骤 (2 )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形成混合污泥, 含水率为 35-25%, 输入至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所述歩骤 (4 ) 中, 最终污泥干燥成品的 含水率为 1~60%。所述歩骤(1 )至(4)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 450度,污泥与热风的混合温度为 70~250度,尾气温度为 50~120 度。
所述歩骤(2) 中高速搅拌的线速度为: 100~527m/min, 角速度为: 55~280 转 /min。
所述歩骤(1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塘、 河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产生 的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第三种方法的实施例 1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58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2.5 %的干燥后污泥进行混合。 干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干湿比设定为 0.9 : 1, 湿污泥输送速度约 13.3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含水率为 32 %。 混合后污泥全部送入烘干机进行干燥, 干燥后含水率为 2.3 %的污泥一部分 送入干料仓, 维持生产料位, 一部分输入另一台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含水 率 58%的脱水污泥, 进行混合达到含水率 40%后, 作为成品输出。
第三种方法的实施例 2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65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1.8 %的干燥后干污泥进行混合。干污泥输送速度 14kg/分,干湿比设定为 1.15 : 1, 湿(脱水后)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的含 水率为 31 %。混合后污泥全部送入烘干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含水率为 1.8 %的 污泥一部分送入干料仓, 维持生产料位, 一部分输出至另一个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含水率 65 %的污泥滤饼混合至含水率 45 %后, 作为在成品输出。
第三种方法的实施例 3
从板框压滤机卸下来的污泥滤饼(压滤脱水后的污泥), 含水率 56 %, 以螺 旋输送机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中, 与从干料仓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的含水率 1.3 %的干燥后干污泥进行混合。干污泥输送速度 12kg/分,干湿比设定为 0.97 : 1, 湿 (脱水后) 污泥输送速度 19.2kg/分, 搅拌混合装置混合后出料的混合污泥的 含水率为 29 %。 混合后污泥全部送入烘干机进行干燥, 干燥后的含水率为 1.3 %的污泥一部分送入干料仓, 维持生产料位, 一部分输出至另一个搅拌混合装 置中, 与含水率 56 %的污泥滤饼混合至含水率 14 %后, 作为在成品输出。

Claims

1、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歩骤:
(1) 先将经过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 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成为混合后污泥;
(3)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其特征在于所述歩骤(4)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后污泥, 按照干燥 时所需要的污泥载体量从混合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污 泥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 下歩骤:
(1) 先将干燥后的污泥、 粉煤灰、 干粘土直接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成为混合后污泥;
(3)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所述歩骤(4) 中从搅拌混合装置输出的混合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所需要的 污泥载体量从混合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成为污泥干燥载体; 剩余部分作为最终成品。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 下歩骤:
(1) 先将干燥后的污泥、 粉煤灰、 干粘土直接作为污泥干燥载体;
(2)再将污泥干燥载体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分别输送至搅拌混合装置进行 搅拌混合;
(3) 混合后污泥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4) 重复歩骤 (2) 与 (3); 所述歩骤(3 ) 中从干燥装置输出的干燥后污泥, 按照干燥时所需要的污泥 载体的量从干燥后污泥中取出输入到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搅 拌混合, 再输入干燥装置进行干燥; 剩余部分的干燥后污泥仍作为污泥干燥的 载体, 输入到另一搅拌混合装置与待干燥的脱水污泥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最终污 泥干燥成品。
4、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或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歩骤 (1 ) 中的待干燥的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为 69~51%。
5、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或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污泥干燥载体含水率为 10~1%, 粒径为 0.25~1.0mm。
6、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歩骤 (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即混合后污泥, 输送至干燥装置的部分与 剩余部分的最终成品的含水率都为 35~25%。
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歩骤(4 ) 中, 最终污泥干燥成品的含水率为 1~51%。
8、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歩骤 (2) 中经过搅拌装置混合后的污泥, 脱水污泥与污泥干燥载体的混合比例为:
1: 0.45-1: 3
9、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或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 歩骤 (1 ) 至 (4 ) 中, 污泥进行干燥的温度为 70~200度, 进风温度为 150~450 度, 污泥与热风的混合温度为 70~250度, 尾气温度为 50~120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或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 述歩骤 (2 ) 中搅拌的线速度为: 100~527m/min, 角速度为: 55 280转 /min。
11、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或 3所述的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歩骤 (1 ) 中的脱水污泥, 可以为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也可为湖泊、 塘、 河 涌、 江、 河、 沟渠、 排水管渠的底泥, 还可为轻、 化工与食品加工生产产生的 污泥, 上述污泥通过脱水后的污泥。
PCT/CN2008/071117 2008-01-25 2008-05-28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WO2009094868A1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543360A JP2011511703A (ja) 2008-01-25 2008-05-28 汚泥乾燥の方法
CA2712822A CA2712822C (en) 2008-01-25 2008-05-28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AU2008349041A AU2008349041B2 (en) 2008-01-25 2008-05-28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EP08757530A EP2236467A4 (en) 2008-01-25 2008-05-28 PROCESS FOR SLUDGE DRYING
US12/863,443 US8387275B2 (en) 2008-01-25 2008-05-28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60395A CN101224912B (zh) 2008-01-25 2008-01-25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CN200810026039.5 2008-01-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94868A1 true WO2009094868A1 (en) 2009-08-06

Family

ID=39857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8/071117 WO2009094868A1 (en) 2008-01-25 2008-05-28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87275B2 (zh)
EP (1) EP2236467A4 (zh)
JP (1) JP2011511703A (zh)
CN (1) CN101224912B (zh)
AU (1) AU2008349041B2 (zh)
CA (1) CA2712822C (zh)
WO (1) WO20090948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44512B1 (en) 2006-01-18 2010-01-12 Akr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rying a rotating substrate
CN101224912B (zh) * 2008-01-25 2011-03-23 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CN201574114U (zh) * 2010-02-05 2010-09-08 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风干装置
CN102303944B (zh) * 2011-08-22 2014-08-27 广州新致晟环保科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脱水污泥再处理方法
JP6178101B2 (ja) * 2013-03-22 2017-08-09 熊谷 和栄 高含水有機汚泥を使用した固形燃料製造方法
JP6271274B2 (ja) * 2014-02-04 2018-01-31 株式会社大川原製作所 汚泥乾燥機における乾燥汚泥水分調整機構
CN105439415A (zh) * 2015-12-31 2016-03-30 天津壹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污泥脱水干化、焚烧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107056012A (zh) * 2017-05-18 2017-08-18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铸坯缓冷过程干燥酸洗污泥的方法及系统
CN108409092B (zh) * 2018-03-16 2020-01-31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多级热利用的污泥低温干化系统
CN109013655A (zh) * 2018-08-15 2018-12-18 安顺市智汇家装饰装潢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污泥处理装修垃圾的方法
CN109231767A (zh) * 2018-10-15 2019-01-18 杭州诺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干湿污泥混合均质化脱水装置
CN110526550B (zh) * 2019-08-21 2022-05-03 北京首创污泥处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固相污泥的深度脱水药剂
CN110734211A (zh) * 2019-12-09 2020-01-31 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间歇曝气污泥利用生物热能快速干化方法
CN113429106A (zh) * 2021-06-30 2021-09-24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泥料干化的装置、方法
CN114538722A (zh) * 2022-01-25 2022-05-27 湖南海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淤泥的原位钝化剂及工艺
CN114702221B (zh) * 2022-04-07 2023-05-26 魏锡乔 一种市政建筑工程用地基淤泥高效处理装置
CN115784556A (zh) * 2022-12-28 2023-03-14 广东广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污泥干化方法、污泥干化系统及隧道窑生产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2322A (ja) * 1983-02-03 1984-08-15 Okawara Mfg Co Ltd 汚泥の焼却方法
EP0396852A1 (de) * 1989-05-09 1990-11-14 Deutsche Babcock Anlagen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n zum Trocknen von Klärschlamm
JPH1028998A (ja) * 1996-07-12 1998-02-03 Ishigaki:Kk 汚泥ケーキの造粒方法
JP2000074561A (ja) * 1998-08-28 2000-03-14 Toshiba Mach Co Ltd スラリ状の被乾燥物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CN1775700A (zh) * 2004-11-16 2006-05-24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脱水机械干化处理市政污泥的方法
CN1884154A (zh) * 2006-06-28 2006-12-27 广州铬德工程有限公司 污泥载体干燥工艺
CN101012097A (zh) * 2007-01-19 2007-08-08 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改性调质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1060A (en) * 1946-03-12 1949-12-13 French Oil Mill Machinery Recovery and cleaning of condensable gases
GB711096A (en) * 1951-05-24 1954-06-23 Comb Eng Superheater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drying and incinerating sewage sludge and similar materials
US2731731A (en) * 1952-03-07 1956-01-24 Cutter Lab Method of drying heat sensitive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US2702433A (en) * 1954-06-14 1955-02-22 Marvin D Cohen Process for removing synthetic cleaning fluid from filter muck
JPS50136969A (zh) * 1974-04-18 1975-10-30
US4811494A (en) * 1987-01-07 1989-03-14 Frank Miller Removal of water from carbonaceous solids by use of methyl formate
JPS63296899A (ja) * 1987-05-29 1988-12-02 Takuma Co Ltd 焼却灰による汚泥の調湿方法
DE4028397C1 (zh) * 1990-09-07 1992-02-27 Deutsche Babcock Anlagen Ag, 4200 Oberhausen, De
JP3160651B2 (ja) * 1991-10-14 2001-04-25 月島機械株式会社 含水汚泥の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US5220733A (en) * 1991-11-14 1993-06-22 21St Century Design Inc. Modular radiant plate drying apparatus
US5435923A (en) * 1992-03-20 1995-07-25 Bio Gro Systems, Inc.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sludge and the like
DE19548494C1 (de) * 1995-12-22 1997-07-10 Klaus Dr Steier Schlammtrocknungs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Regelung
IL139417A0 (en) * 1998-07-01 2001-11-25 Procter & Gamble Process for removing water from fibrous web using oscillatory-flow-reversing impingement gas
CN1471409B (zh) * 2000-08-22 2013-08-07 Gfe专利股份公司 淤浆分离和沼气生产的方案
KR100633871B1 (ko) * 2001-09-27 2006-10-13 신닛뽄세이테쯔 카부시키카이샤 산화 금속을 포함하는 성형체의 건조 방법, 산화 금속의환원 방법 및 회전로상식의 금속 환원로
AT412578B (de) * 2001-10-12 2005-04-25 Andritz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trocknen von schlamm
US7404262B2 (en) * 2004-10-12 2008-07-29 Pesco, Inc. Heat-moisture control in agricultural-product production using moisture from water vapor extraction
CN101224912B (zh) * 2008-01-25 2011-03-23 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燥的方法
US8236535B2 (en) * 2008-04-30 2012-08-07 Xyleco, Inc. Processing biomass
US8178461B2 (en) * 2008-12-30 2012-05-15 Chevron U.S.A. Inc Thermal treatment processes for spent hydroprocessing catalyst
US20100199514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Vermont Organics Reclamation Inc. Optimiz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r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2322A (ja) * 1983-02-03 1984-08-15 Okawara Mfg Co Ltd 汚泥の焼却方法
EP0396852A1 (de) * 1989-05-09 1990-11-14 Deutsche Babcock Anlagen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n zum Trocknen von Klärschlamm
JPH1028998A (ja) * 1996-07-12 1998-02-03 Ishigaki:Kk 汚泥ケーキの造粒方法
JP2000074561A (ja) * 1998-08-28 2000-03-14 Toshiba Mach Co Ltd スラリ状の被乾燥物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CN1775700A (zh) * 2004-11-16 2006-05-24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脱水机械干化处理市政污泥的方法
CN1884154A (zh) * 2006-06-28 2006-12-27 广州铬德工程有限公司 污泥载体干燥工艺
CN101012097A (zh) * 2007-01-19 2007-08-08 广州普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改性调质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2236467A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87275B2 (en) 2013-03-05
JP2011511703A (ja) 2011-04-14
CN101224912A (zh) 2008-07-23
EP2236467A1 (en) 2010-10-06
EP2236467A4 (en) 2012-10-17
AU2008349041A1 (en) 2009-08-06
AU2008349041B2 (en) 2012-02-09
US20100293808A1 (en) 2010-11-25
CA2712822A1 (en) 2009-08-06
CA2712822C (en) 2014-07-08
CN101224912B (zh)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9094868A1 (en) A method for drying sludge
CN100363276C (zh) 一种污泥超声波脱水方法
WO2009082886A1 (fr) Procédé de déshydratation de boue concentrée
WO2011035460A1 (zh) 一种污水污泥浓缩脱水好氧风干一体化的方法
CN210048640U (zh) 污泥热水解处理系统
CN106517720A (zh) 一种基于多点进泥的污水污泥多级耦合板框压滤脱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21849A (zh) 含有生物质污泥的秸秆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149991A1 (en) Waste biogasification treatment device and a waste biogasification treatment method
CN111792813B (zh) 一种陶瓷污泥处理方法
CN103524008B (zh) 一种城镇污水厂污泥零排放自动化处理处置工艺
CN115010340B (zh) 一种污泥脱水干化堆肥一体化装置及污泥处理方法
CN108503003A (zh) 基于微波-极性介质物质的污水污泥快速干化处理工艺
CN107954585A (zh) 一种生活污泥协煤干化成型装置
CN105000778B (zh) 一种污泥减量处理系统
CN108911466A (zh) 一种工业污泥水热反应的高效脱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365410B (zh) 一种污泥处理方法
CN217368429U (zh) 一种高含盐木质粉末活性炭高效再生系统
CN108341583A (zh) 一种污泥脱水调理剂及其脱水方法
JP2004216332A (ja) 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システム
CN113021670B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的生产装置和方法
CN211688771U (zh) 一种污泥干化处理装置
CN213388312U (zh) 一种综合污泥处理系统
CN114471499A (zh) 一种高含盐木质粉末活性炭高效再生系统及方法
JPH0924392A (ja) 活性炭化汚泥の製造方法
JP2000176495A (ja) 汚泥乾燥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87575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8634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US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83490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AU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7128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A

Ref document number: 20105433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87575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83490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AU

Date of ref document: 20080528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