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1813U - 一種生產線體 - Google Patents

一種生產線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1813U
TWM641813U TW111214477U TW111214477U TWM641813U TW M641813 U TWM641813 U TW M641813U TW 111214477 U TW111214477 U TW 111214477U TW 111214477 U TW111214477 U TW 111214477U TW M641813 U TWM641813 U TW M6418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se
conveyor belt
production line
lin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4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盧輝
王長江
許鐵鋅
盧巔
李婷婷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大陸商立訊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1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1813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生產線體,包括一傳送線路和一轉移組件,該傳送線路包括多個傳送結構,各傳送結構相互平行地設置,以便於充分利用生產線體所佔用的空間。該轉移組件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以及第一位移結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之間通過在第二方向上的滑動可實現對運輸結構尺寸的控制,從而應對變化的料盤或者產品的尺寸,在第一位移結構的作用下,能夠在不同的傳送結構中進行切換,能夠適應對不同傳送結構的結構要求,本創作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生產線體不能匹配多種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的尺寸變化,產品或者料盤的轉移消耗大量時間,導致生產線的實際產能較低的問題。

Description

一種生產線體
本創作涉及生產線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線體。
隨著製造業的逐步發展,製造業對生產品質、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成本的要求逐漸增高,由於目前的大型生產鏈通常採用大型生產線將產品的多個生產工序設置於同一條生產線上,以減少產品轉移的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力,並且同一產品中還存在較大的尺寸改變以及對應工裝的設置,在進行同品類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針對不同的尺寸做相應的改進。
不同工序需要設置不同的設備加工,產品在設備之間通過移送機構進行產品的轉移,現有技術中,傳送裝置通常處於同一水平平面佈置,以便於產品或者裝載產品的料盤進行轉移,而設備的出入口通常處於不同的高度位置,所以生產線上即使設備安裝於同一平面,也需要對產品或者料盤進行轉移,才能夠進行生產。
現有技術中產品的製作工序較多,並且現有的產品尺寸差異較大,單一的移送機構的運輸尺寸範圍有限,不能夠適應產品的尺寸變化,導致移送機構在不同工序之間需要進行產品的抓取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定位以及轉移料盤通常採用人力或者機械手進行料盤的轉移,這樣的方式能夠滿足不同工序之間的需求,以便於後續的加工,料盤轉移的過程導致了大量的生產環節的浪費,並且由於設備的生產時間並不統一,存在等待時間浪費的現象,導致生產線的實際生產產能較低。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生產線體,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生產線體不能匹配多種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的尺寸變化,產品或者料盤的轉移消耗大量時間,導致生產線的實際產能較低的問題。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生產線體,包括一傳送線路與一轉移組件,其中該傳送線路包括多個傳送結構,每個傳送結構係相互平行地設置,該轉移組件包括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以及一第一位移結構,其中該第一位移結構可沿第一方向移動,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均與該第一位移結構沿第二方向可滑動地相連,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之間設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動的運輸結構,該運輸結構可與各個傳送結構對齊,而該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設置。
實施時,該第一位移結構包括一第一滑軌以及一安裝座,該第一滑軌沿該第一方向設置,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均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安裝座上,該安裝座與該第一滑軌可滑動地相連。
實施時,該第一位移結構還包括多個輔助滑軌,每個輔助滑軌均沿該第一方向設置,該安裝座與各個輔助滑軌均可滑動的相連。
實施時,該第一位移結構還包括至少一第一距離感測器,該第一距離感測器還包括一第一遮光片以及一第一感應器,該第一遮光片與該安裝座固定相連,該第一感應器設置於該第一滑軌的側邊,該第一遮光片可穿過該第一感應器。
實施時,該第一感應器為多個,每個第一感應器與上述每個傳送結構一一對應地設置。
實施時,該轉移組件還包括一第二位移結構,該第二位移結構包括一第一傳送帶以及一第一電機,該第一傳送帶與該第一電機的輸出端相連,該第一傳送帶分別與該第一座體以及該第二座體相連。
實施時,該第一座體面向該安裝座的一面設置有一第一夾具,該第二座體面向該安裝座的一面則設置一第二夾具,該第一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一夾具與該第一座體之間,該第一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二夾具與該第二座體之間。
實施時,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之間設置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與該第一座體為可拆卸地相連,該鎖定結構與該第二座體為可拆卸地相連。
實施時,該運輸結構包括一第二傳送帶和一第三傳送帶,該第二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一座體遠離該安裝座的一端,該第三傳送帶則設置於該第二座體遠離該安裝座的一端,該第二傳送帶與該第三傳送帶設置於同一平面。
實施時,該生產線體還包括一台板、多個生產設備和多個上述之轉移組件,每個傳送結構分別與該台板連接,每個生產設備設置於該傳送結構上,每個轉移組件均穿過該台板且設置於該傳送結構的兩端。
為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以下舉較佳之實施例,配合圖式、圖號,將本創作之具體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為使本創作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創作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創作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創作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創作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創作保護的範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生產線體,包括傳送線路10和轉移組件20,傳送線路10包括多個傳送結構11,各傳送結構11相互平行地設置,以便於充分利用生產線體所佔用的空間。轉移組件20包括第一座體21、第二座體22以及第一位移結構23,第一位移結構23可沿第一方向X移動,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均與第一位移結構23沿第二方向Y可滑動地相連,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設置有可沿第三方向Z移動的運輸結構24,運輸結構24可與各傳送結構11對齊,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設置。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通過在第二方向Y上的滑動,以調整兩者之間運輸結構24的具體尺寸,從而適應產品或者料盤的尺寸變化,同時在第一位移結構23的帶動下,實現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的傳送結構11之間的轉移,將產品運輸至設有對應的加工工序的傳送結構11中,避免了不同生產設備之間與同一傳送結構11的不相容,能夠適應不同傳送結構11的傳送要求,本創作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生產線體不能匹配多種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的尺寸變化,產品或者料盤的轉移消耗大量時間,導致生產線的實際產能較低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傳送結構11具體可包括第一傳送結構111、第二傳送結構112、第三傳送結構113以及第四傳送結構114;各傳送結構11採用的傳送方向可以不同,與各傳送結構11相連的生產設備也可以不同,通過轉移組件20帶動料盤或者產品從各傳送結構11上進行相互轉移,以在相同的空間內實現多道工序的加工,減少了轉移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轉移路線所佔據的空間,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並且通過設置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使得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能夠承載的料盤或者產品的尺寸範圍增大,以應對不同加工工序完成後得到的產品尺寸不同,導致傳送結構11不能相容的問題,並且對於不同的生產設備所需要的生產環境也不同,可以在傳送結構11上將生產設備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分隔,降低了加工過程中生產設備之間相互的影響。通過轉移組件20使每個傳送結構11之間的傳送方向通過還可以實現自動回收料盤的功能,能夠減少料盤傳輸的時間消耗,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運輸結構24與傳送結構11對齊後,兩者之間存在較小的間隙或者兩者直接相接觸,通過運輸結構24的傳送實現料盤或者產品的轉移,通常情況下,料盤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一定的長度,當料盤跨過間隙時不會出現從間隙掉落的情況。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傳送結構111、第二傳送結構112、第三傳送結構113以及第四傳送結構114在第一方向X相互平行,以減少空間佔用。
如圖4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位移結構23包括第一滑軌231以及安裝座232,第一滑軌231沿第一方向X設置,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均可滑動地設置於安裝座232上,安裝座232與第一滑軌231可滑動地相連。第一滑軌231的設置能夠引導第一位移結構23沿第一方向X設置,滑軌的精度通常較高,能夠提供穩定的位移方向,可以減少傳送過程中的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的震動,能夠提高精度的同時,還能夠保護轉移組件20以及料盤或者產品。
如圖1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位移結構23還包括多個輔助滑軌233,各輔助滑軌233均沿第一方向設置,安裝座232與各輔助滑軌233均可滑動的相連。輔助滑軌233可以分攤安裝座232上集中的重量,減小第一滑軌231變形失效的風險。同時輔助滑軌233均沿著第一方向X設置,能夠起到校正第一滑軌231的作用,也能夠增加第一位移結構23的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轉移組件20還設置有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相互平行且均沿第一方向X設置,第一立板271上設置第一滑軌231和一條輔助滑軌233,第二立板272上設置兩條輔助滑軌233,從四個位置架住安裝座232,能夠起到平衡的作用,同時僅在第一滑軌231上設置動力組件從而帶動安裝座232滑動,能夠減少動力的設置,使得結構更加緊湊。
如圖5和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位移結構23還包括第一距離感測器234,第一距離感測器234還包括第一遮光片2341以及第一感應器2342,第一遮光片2341與安裝座232固定相連,第一感應器2342設置於第一滑軌231的側邊,第一遮光片2341可穿過第一感應器2342。第一距離感測器234的設置便於更加精準的掌控安裝座232的位移距離,能夠降低對電機的要求,具體地,第一遮光片2341與安裝座232固定相連,通過安裝座232的位移實現第一遮光片2341的移動,第一遮光片2341從第一感應器2342中穿過,第一感應器2342即會向生產線體中設置的控制裝置回饋安裝座232此時的位置,從而實現安裝座232位置的設置。
如圖5和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感應器2342為多個,每個第一感應器2342與每個傳送結構11一一對應地設置。這樣的設置保證了轉移組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動能夠得更好的保障安裝座232與每個傳送結構11之間的位置關係能夠更加精準的控制,能夠用少量的成本實現更加高效準確的位移作用,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如圖4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轉移組件20還包括第二位移結構25,第二位移結構25包括第一傳送帶251以及第一電機252,第一傳送帶251與第一電機252的輸出端相連,第一傳送帶251分別與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相連。第二位移結構25的設置用於帶動轉移組件20沿第二方向Y進行移動,能夠對應產品或者料盤在進行不同傳送結構11的切換時第二方向Y可以不拘束於同一垂直平面內。具體地,通過第一電機252帶動第一傳送帶251迴圈轉動,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在第一傳送帶251的帶動下運動,帶傳送的方式相較於其他傳送結構傳送性能穩定,且能夠實現一定的輕量化,能夠減小安裝座232的整體重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護第一滑軌231。
如圖4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座體21面向安裝座232的一面設置第一夾具211,第二座體22面向安裝座232的一面設置第二夾具221,第一傳送帶251設置於第一夾具211與第一座體21之間,第一傳送帶251設置於第二夾具2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第一夾具211的設置是用於連接第一座體21與第一傳送帶251,第二夾具221的設置是用於連接第二座體22與第一傳送帶251,夾具的設置可以使得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與第一傳送帶251結合精密,保證了第一傳送帶251能夠精準地帶動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夾具211以及第二夾具221面向第一傳送帶251的一端均設置齒形塊,第一傳送帶251採用具有一定彈性變形能力的材料製成,通過齒形塊與第一傳送帶251相互接觸,使得第一傳送帶251彈性變形,增大與齒形塊之間的摩擦力,同時彈性變形形成的槽狀凹陷與齒形塊之間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一定的限位。如圖5和圖7所示,第一電機252通過多個帶輪進行傳動,具體通過五個帶輪,完成第一傳送帶251的安裝,同時第一電機252處的帶輪將第一電機252的輸出轉換為垂直方向,與上述帶輪接近的兩個帶輪將第一傳送帶251的輸出方向轉化為水平方向,這樣的設置能夠通過帶輪位置的改變對第一傳送帶251的張緊程度進行改進,並且可以將第一電機252設置於安裝座232的底部,避免設置於安裝座232的一面,以確保不影響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的滑動。
需要說明的是,如圖4至圖7所示,第二位移結構25還包括第二滑軌253,第二滑軌253用於設置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的滑動設置,具體地,安裝座232包括第一側板2321、第二側板2322以及安裝板體2323,第一側板2321、安裝板體2323以及第二側板2322依次固定相連,第一側板2321面向第一立板271的一側設置有與第一滑軌231以及輔助滑軌233相配合的滑塊,滑塊與第一側板2321固定相連,第二側板2322面向第二立板272的一側設置有與上述多個輔助滑軌233相配合的滑塊,該滑塊與第二側板2322固定相連,安裝板體2323沿水平方向設置,安裝板體2323面向第一座體21的一側設置有兩條第二滑軌253,兩條第二滑軌253分別設置位於第一傳送帶251沿第三方向Z的兩側,設置兩條第二滑軌253的作用是保證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的滑動方向精準,同時能夠減小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與安裝座232之間的摩擦阻力,這樣的設置下,能夠降低第一傳送帶251上所承載的拉力,能夠保護第一傳送帶251不受到較大的作用力,導致使用壽命較短,降低了出現損壞的風險。
如圖1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設置鎖定結構26,鎖定結構26與第一座體21可拆卸地相連,鎖定結構26與第二座體22可拆卸地相連。鎖定結構26的設置用於調節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調整運輸結構24的具體尺寸,以適應不同尺寸的料盤或者產品。具體地,鎖定結構26為板狀,鎖定結構26設置有條形長孔,鎖定結構26分別與第一座體21和第二座體22通過鎖緊件連接,鎖定結構26設置於第一座體21和第二座體22的上端,通過條形長孔的設置能夠使得鎖緊件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間,條形長孔的設置方向為第二方向Y。鎖定結構26的設置進一步地保證了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之間的距離穩定,能夠保證運輸結構24的穩定的同時,還能夠減少移動過程中的震動,保證了運輸時的精準高效。
如圖1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運輸結構24包括第二傳送帶241和第三傳送帶242,第二傳送帶241設置於第一座體21遠離安裝座232的一端,第三傳送帶242設置於第二座體22遠離安裝座232的一端,第二傳送帶241與第三傳送帶242設置於同一平面。第二傳送帶241與第三傳送帶242的設置共同運輸料盤或者產品,分別設置於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上,能夠隨著第一座體21以及第二座體22之間的距離增大實現應對不同尺寸的產品或者料盤,並且兩者使用過程中拖住的位置為料盤或者產品的相對兩側,能夠更好地托起產品或者料盤,避免其傾斜。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座體21與第二座體22的高度相等,第二傳送帶241與第三傳送帶242處於同一平面,能夠進一步地避免產品或者材料傾斜掉落。第二傳送帶241通過第二電機243帶動,第三傳送帶242通過第三電機244帶動,第二電機243與第三電機244均設置於安裝座232上,避免長距離的傳動,減少第二傳送帶241和第三傳送帶242的不同步的可能性,由於第二電機243以及第三電機244的整體品質相對較高,固定設置於安裝座232上,且設置位置分別與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之間的距離相等,這樣能夠增加安裝座232整體運轉的平穩性。
如圖8所示,本創作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提供了一種生產線體,生產線體還包括台板30、多個生產設備和多個轉移組件20,各傳送結構11分別與台板30連接,各生產設備設置於傳送結構11上,各轉移組件20均穿過台板30設置於傳送結構11的兩端。台板30用於安裝前述多個傳送結構11以及安裝多個生產設備,通過傳送結構11將料盤和產品運送至生產設備中進行加工,加工完成後再通過轉移組件20運送至其他的傳送結構11中,進行下一步的工序。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通過多個傳送結構11沿第一方向X的設置能夠利用工廠廠房較高的垂直方向的空間,生產線體也避免了傳送過程中的路徑設置的問題,整體設置效果更加整潔美觀,與同面積的生產設備相比較,本實施例的生產效率能夠提高近百分之四十,車間的面積利用率能夠提高百分之三十四。如圖1所示,第一立板271具有遠離第一位移結構23設置的第一承載板273,第二立板具有遠離第一位移結構23設置的第二承載板274,第一承載板273與第二承載板274用於安裝台板30,由於轉移組件20的設置精度較高,這樣設置的台板30,其安裝精度得以保證,能夠進一步地提高傳送結構11與轉移組件20之間的配合。
藉此,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產線體,包括傳送線路和轉移組件,傳送線路包括多個傳送結構,各傳送結構相互平行地設置,以便於充分利用生產線體所佔用的空間。轉移組件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以及第一位移結構,第一位移結構可沿第一方向移動,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均與第一位移結構沿第二方向可滑動地相連,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之間設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動的運輸結構,運輸結構可與各傳送結構對齊,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設置。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之間通過在第二方向上的滑動,以調整兩者之間運輸結構的具體尺寸,從而適應產品或者料盤的尺寸變化,同時在第一座體的帶動下,實現在第一方向上不同傳送結構之間的轉移,將產品運輸至設有對應的加工工序的傳送結構中,避免了不同生產設備之間與同一傳送結構的不相容,能夠適應不同傳送結構的傳送要求,本創作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生產線體不能匹配多種生產設備以及產品的尺寸變化,產品或者料盤的轉移消耗大量時間,導致生產線的實際產能較低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本創作。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創作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申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綜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之內容,本創作確可達到新型之預期目的,提供一種生產線體,極具實用性與產業上利用之價值,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10:傳送線路 11:傳送結構 111:第一傳送結構 112:第二傳送結構 113:第三傳送結構 114:第四傳送結構 20:轉移組件 21:第一座體 211:第一夾具 22:第二座體 221:第二夾具 23:第一位移結構 231:第一滑軌 232:安裝座 2321:第一側板 2322:第二側板 2323:安裝板體 233:輔助滑軌 234:第一距離感測器 2341:第一遮光片 2342:第一感應器 24:運輸結構 241:第二傳送帶 242:第三傳送帶 243:第二電機 244:第三電機 25:第二位移結構 251:第一傳送帶 252:第一電機 253:第二滑軌 26:鎖定結構 271:第一立板 272:第二立板 273:第一承載板 274:第二承載板 30:台板
圖1係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產線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係為圖1生產線體的主視示意圖; 圖3係為圖1生產線體的側視示意圖; 圖4係為圖1生產線體的轉移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係為圖4轉移組件的主視示意圖; 圖6係為圖4轉移組件的俯視示意圖; 圖7係為圖6轉移組件沿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8係為本創作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產線體的裝配立體結構示意圖。
10:傳送線路
20:轉移組件
21:第一座體
22:第二座體
23:第一位移結構
231:第一滑軌
232:安裝座
233:輔助滑軌
24:運輸結構
30:台板

Claims (10)

  1. 一種生產線體,包括: 一傳送線路,其包括多個傳送結構,每個傳送結構係相互平行地設置;及 一轉移組件,其包括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以及一第一位移結構,其中該第一位移結構可沿第一方向移動,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均與該第一位移結構沿第二方向可滑動地相連,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之間設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動的運輸結構,該運輸結構可與各個傳送結構對齊,而該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位移結構包括一第一滑軌以及一安裝座,該第一滑軌沿該第一方向設置,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均可滑動地設置於該安裝座上,該安裝座與該第一滑軌可滑動地相連。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位移結構還包括多個輔助滑軌,每個輔助滑軌均沿該第一方向設置,該安裝座與各個輔助滑軌均可滑動的相連。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位移結構還包括至少一第一距離感測器,該第一距離感測器還包括一第一遮光片以及一第一感應器,該第一遮光片與該安裝座固定相連,該第一感應器設置於該第一滑軌的側邊,該第一遮光片可穿過該第一感應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感應器為多個,每個第一感應器與上述每個傳送結構一一對應地設置。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轉移組件還包括一第二位移結構,該第二位移結構包括一第一傳送帶以及一第一電機,該第一傳送帶與該第一電機的輸出端相連,該第一傳送帶分別與該第一座體以及該第二座體相連。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座體面向該安裝座的一面設置有一第一夾具,該第二座體面向該安裝座的一面則設置一第二夾具,該第一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一夾具與該第一座體之間,該第一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二夾具與該第二座體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第一座體與該第二座體之間設置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與該第一座體為可拆卸地相連,該鎖定結構與該第二座體為可拆卸地相連。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運輸結構包括一第二傳送帶和一第三傳送帶,該第二傳送帶設置於該第一座體遠離該安裝座的一端,該第三傳送帶則設置於該第二座體遠離該安裝座的一端,該第二傳送帶與該第三傳送帶設置於同一平面。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生產線體,其中該生產線體還包括一台板、多個生產設備和多個上述之轉移組件,每個傳送結構分別與該台板連接,每個生產設備設置於該傳送結構上,每個轉移組件均穿過該台板且設置於該傳送結構的兩端。
TW111214477U 2022-11-11 2022-12-29 一種生產線體 TWM6418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487.6 2022-11-11
CN202223013487.6U CN21870607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生产线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813U true TWM641813U (zh) 2023-06-01

Family

ID=8561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4477U TWM641813U (zh) 2022-11-11 2022-12-29 一種生產線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6079U (zh)
TW (1) TWM64181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6079U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193777A (ja) スプリングファスナーの全自動組立機
TWI667554B (zh) Substrate transfer device and method
WO2022089042A1 (zh) 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及打印设备
CN109360803B (zh) 一种电池片料盒输送切换装置
US11591167B2 (en) Tower lift
CN209532441U (zh) 一种pcb板激光打标机构
KR20170103694A (ko) 워크를 분리하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707174A (zh) 一种物流搬运用的设备
CN102642714B (zh) 基板移运装置
TWM641813U (zh) 一種生產線體
JP4784416B2 (ja) 板状体整列設備
CN112407785A (zh) 一种工业用供料分拣一体工作站
CN106876735B (zh) 一种设置有组装工位的旋转平台
CN217933763U (zh) 片叉间距可调的传片装置
CN210296531U (zh) 一种电芯制造设备
US9615494B2 (en) Substrate conveyance mechanis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TW202024809A (zh) 一種基板交接裝置及基板交接方法
CN109264052B (zh) 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种类及规格的半导体元件包装设备
CN208722846U (zh) 一种光伏电池排版机
CN110571469A (zh) 一种电芯制造设备
CN214976944U (zh) 冲压机器人的冲压连线机构
CN219362443U (zh) 一种多列料具治具交换的定位调整机构
CN209589225U (zh) 一种多规格pp板称重设备
CN116550860B (zh) 一种铝板幕墙自动化生产线
CN219066780U (zh)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