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6079U - 一种生产线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6079U
CN218706079U CN202223013487.6U CN202223013487U CN218706079U CN 218706079 U CN218706079 U CN 218706079U CN 202223013487 U CN202223013487 U CN 202223013487U CN 218706079 U CN218706079 U CN 218706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nveyor belt
transfer
production line
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34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辉
王长江
许铁锌
卢巅
李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34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6079U/zh
Priority to TW111214477U priority patent/TWM641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6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6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产线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产线体,包括:传送线路和转移组件,传送线路包括多个传送结构,各传送结构相互平行地设置,以便于充分利用生产线体所占用的空间。转移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以及第一位移结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通过在第二方向上的滑动可实现对运输结构尺寸的控制,从而应对变化的料盘或者产品的尺寸,在第一位移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在不同的传送结构中进行切换,能够适应对不同传送结构的结构要求,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线体不能匹配多种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的尺寸变化,产品或者料盘的转移消耗大量时间,导致生产线的实际产能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线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产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线体。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的逐步发展,制造业对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的要求逐渐增高,由于目前的大型生产链通常采用大型生产线将产品的多个生产工序设置于同一条生产线上,以减少产品转移的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同一产品中还存在较大的尺寸改变以及对应工装的设置,在进行同品类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尺寸做相应的改进。
不同工序需要设置不同的设备加工,产品在设备之间通过移送机构进行产品的转移,现有技术中,传送装置通常处于同一水平平面布置,以便于产品或者装载产品的料盘进行转移,而设备的出入口通常处于不同的高度位置,所以生产线上即使设备安装于同一平面,也需要对产品或者料盘进行转移,才能够进行生产。
现有技术中产品的制作工序较多,并且现有的产品尺寸差异较大,单一的移送机构的运输尺寸范围有限,不能够适应产品的尺寸变化,导致移送机构在不同工序之间需要进行产品的抓取需要重新定位,重新定位以及转移料盘通常采用人力或者机械手进行料盘的转移,这样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工序之间的需求,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料盘转移的过程导致了大量的生产环节的浪费,并且由于设备的生产时间并不统一,存在等待时间浪费的现象,导致生产线的实际生产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产线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线体不能匹配多种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的尺寸变化,产品或者料盘的转移消耗大量时间,导致生产线的实际产能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体,包括:传送线路和转移组件,传送线路包括多个传送结构,各传送结构相互平行地设置;转移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以及第一位移结构,第一位移结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均与第一位移结构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相连,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设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运输结构,运输结构可与各传送结构对齐,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位移结构包括第一滑轨以及安装座,第一滑轨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均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座上,安装座与第一滑轨可滑动地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位移结构还包括多个辅助滑轨,各辅助滑轨均沿第一方向设置,安装座与各辅助滑轨均可滑动的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位移结构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一距离传感器还包括第一遮光片以及多个第一感应器,第一遮光片与安装座固定相连,第一感应器设置于第一滑轨的侧边,第一遮光片可穿过第一感应器。
进一步地,第一感应器为多个,多个第一感应器与多个传送结构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转移组件还包括第二位移结构,第二位移结构包括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一电机,第一传送带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传送带分别与第一座体以及第二座体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座体面向安装座的一面设置第一夹具,第二座体面向安装座的一面设置第二夹具,第一传送带设置于第一夹具与第一座体之间,第一传送带设置于第二夹具与第二座体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设置锁定结构,锁定结构与第一座体可拆卸地相连,锁定结构与第二座体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地,运输结构包括第二传送带和第三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设置于第一座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第三传送带设置于第二座体远离安装座的一端,第二传送带与第三传送带设置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生产线体还包括台板、多个生产设备和多个转移组件,各传送结构分别与台板连接,各生产设备设置于传送结构上,各转移组件均穿过台板设置于传送结构的两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体,包括:传送线路和转移组件,传送线路包括多个传送结构,各传送结构相互平行地设置,以便于充分利用生产线体所占用的空间。转移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以及第一位移结构,第一位移结构可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均与第一位移结构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相连,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设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运输结构,运输结构可与各传送结构对齐,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通过在第二方向上的滑动,以调整两者之间运输结构的具体尺寸,从而适应产品或者料盘的尺寸变化,同时在第一座体的带动下,实现在第一方向上不同传送结构之间的转移,将产品运输至设有对应的加工工序的传送结构中,避免了不同生产设备之间与同一传送结构的不兼容,能够适应不同传送结构的传送要求,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线体不能匹配多种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的尺寸变化,产品或者料盘的转移消耗大量时间,导致生产线的实际产能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生产线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生产线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生产线体的转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转移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转移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转移组件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产线体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含如下的附图标记:
10、传送线路;11、传送结构;111、第一传送结构;112、第二传送结构;113、第三传送结构;114、第四传送结构;20、转移组件;21、第一座体;211、第一夹具;22、第二座体;221、第二夹具;23、第一位移结构;231、第一滑轨;232、安装座;2321、第一侧板;2322、第二侧板;2323、安装板体;233、辅助滑轨;234、第一距离传感器;2341、第一遮光片;2342、第一感应器;24、运输结构;241、第二传送带;242、第三传送带;243、第二电机;244、第三电机;25、第二位移结构;251、第一传送带;252、第一电机;253、第二滑轨;26、锁定结构;271、第一立板;272、第二立板;273、第一承载板;274、第二承载板;30、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线体,包括:传送线路10和转移组件20,传送线路10包括多个传送结构11,各传送结构11相互平行地设置,以便于充分利用生产线体所占用的空间。转移组件20包括第一座体21、第二座体22以及第一位移结构23,第一位移结构23可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均与第一位移结构23沿第二方向Y可滑动地相连,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设置有可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运输结构24,运输结构24可与各传送结构11对齐,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通过在第二方向Y上的滑动,以调整两者之间运输结构24的具体尺寸,从而适应产品或者料盘的尺寸变化,同时在第一位移结构23的带动下,实现在第一方向X上,不同的传送结构11之间的转移,将产品运输至设有对应的加工工序的传送结构11中,避免了不同生产设备之间与同一传送结构11的不兼容,能够适应不同传送结构11的传送要求,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生产线体不能匹配多种生产设备以及产品的尺寸变化,产品或者料盘的转移消耗大量时间,导致生产线的实际产能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传送结构11具体可包括第一传送结构111、第二传送结构112、第三传送结构113以及第四传送结构114;各传送结构11采用的传送方向可以不同,与各传送结构11相连的生产设备也可以不同,通过转移组件20带动料盘或者产品从各传送结构11上进行相互转移,以在相同的空间内实现多道工序的加工,减少了转移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转移路线所占据的空间,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使得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能够承载的料盘或者产品的尺寸范围增大,以应对不同加工工序完成后得到的产品尺寸不同,导致传送结构11不能兼容的问题,并且对于不同的生产设备所需要的生产环境也不同,可以在传送结构11上将生产设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隔,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生产设备之间相互的影响。通过转移组件20使多个传送结构11之间的传送方向通过还可以实现自动回收料盘的功能,能够减少料盘传输的时间消耗,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运输结构24与传送结构11对齐后,两者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或者两者直接相接触,通过运输结构24的传送实现料盘或者产品的转移,通常情况下,料盘在第三方向Z上具有一定的长度,当料盘跨过间隙时不会出现从间隙掉落的情况。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送结构111、第二传送结构112、第三传送结构113以及第四传送结构114在第一方向X相互平行,以减少空间占用。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位移结构23包括第一滑轨231以及安装座232,第一滑轨231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均可滑动地设置于安装座232上,安装座232与第一滑轨231可滑动地相连。第一滑轨231的设置能够引导第一位移结构23沿第一方向X设置,滑轨的精度通常较高,能够提供稳定的位移方向,可以减少传送过程中的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的震动,能够提高精度的同时,还能够保护转移组件20以及料盘或者产品。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位移结构23还包括多个辅助滑轨233,各辅助滑轨233均沿第一方向设置,安装座232与各辅助滑轨233均可滑动的相连。辅助滑轨233可以分摊安装座232上集中的重量,减小第一滑轨231变形失效的风险。同时辅助滑轨233均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能够起到校正第一滑轨231的作用,也能够增加第一位移结构23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转移组件20还设置有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相互平行且均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立板271上设置第一滑轨231和一条辅助滑轨233,第二立板272上设置两条辅助滑轨233,从四个位置架住安装座232,能够起到平衡的作用,同时仅在第一滑轨231上设置动力元件从而带动安装座232滑动,能够减少动力的设置,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位移结构23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234,第一距离传感器234还包括第一遮光片2341以及第一感应器2342,第一遮光片2341与安装座232固定相连,第一感应器2342设置于第一滑轨231的侧边,第一遮光片2341可穿过第一感应器2342。第一距离传感器234的设置便于更加精准的掌控安装座232的位移距离,能够降低对电机的要求,具体地,第一遮光片2341与安装座232固定相连,通过安装座232的位移实现第一遮光片2341的移动,第一遮光片2341从第一感应器2342中穿过,第一感应器2342即会向生产线体中设置的控制装置反馈安装座232此时的位置,从而实现安装座232位置的设置。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感应器2342为多个,多个第一感应器2342与多个传送结构11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转移组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能够得更好的保障安装座232与多个传送结构11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能够用少量的成本实现更加高效准确的位移作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转移组件20还包括第二位移结构25,第二位移结构25包括第一传送带251以及第一电机252,第一传送带251与第一电机252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传送带251分别与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相连。第二位移结构25的设置用于带动转移组件20沿第二方向Y进行移动,能够对应产品或者料盘在进行不同传送结构11的切换时第二方向Y可以不拘束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具体地,通过第一电机252带动第一传送带251循环转动,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在第一传送带251的带动下运动,带传送的方式相较于其他传送结构传送性能稳定,且能够实现一定的轻量化,能够减小安装座232的整体重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第一滑轨231。
如图4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座体21面向安装座232的一面设置第一夹具211,第二座体22面向安装座232的一面设置第二夹具221,第一传送带251设置于第一夹具211与第一座体21之间,第一传送带251设置于第二夹具2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第一夹具211的设置是用于连接第一座体21与第一传送带251,第二夹具221的设置是用于连接第二座体22与第一传送带251,夹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与第一传送带251结合精密,保证了第一传送带251能够精准地带动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具211以及第二夹具221面向第一传送带251的一端均设置齿形块,第一传送带251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制成,通过齿形块与第一传送带251相互接触,使得第一传送带251弹性变形,增大与齿形块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弹性变形形成的槽状凹陷与齿形块之间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一定的限位。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电机252通过多个带轮进行传动,具体通过五个带轮,完成第一传送带251的安装,同时第一电机252处的带轮将第一电机252的输出转换为竖直方向,与上述带轮接近的两个带轮将第一传送带251的输出方向转化为水平方向,这样的设置能够通过带轮位置的改变对第一传送带251的张紧程度进行改进,并且可以将第一电机252设置于安装座232的底部,避免设置于安装座232的一面,以确保不影响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的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位移结构25还包括第二滑轨253,第二滑轨253用于设置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的滑动设置,具体地,安装座232包括第一侧板2321、第二侧板2322以及安装板体2323,第一侧板2321、安装板体2323以及第二侧板2322依次固定相连,第一侧板2321面向第一立板27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滑轨231以及辅助滑轨233相配合的滑块,滑块与第一侧板2321固定相连,第二侧板2322面向第二立板272的一侧设置有与多个辅助滑轨233相配合的滑块,该滑块与第二侧板2322固定相连,安装板体2323沿水平方向设置,安装板体2323面向第一座体21的一侧设置有两条第二滑轨253,两条第二滑轨253分别设置位于第一传送带251沿第三方向Z的两侧,设置两条第二滑轨253的作用是保证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的滑动方向精准,同时能够减小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与安装座232之间的摩擦阻力,这样的设置下,能够降低第一传送带251上所承载的拉力,能够保护第一传送带251不受到较大的作用力,导致使用寿命较短,降低了出现损坏的风险。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设置锁定结构26,锁定结构26与第一座体21可拆卸地相连,锁定结构26与第二座体22可拆卸地相连。锁定结构26的设置用于调节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整运输结构24的具体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料盘或者产品。具体地,锁定结构26为板状,锁定结构26设置有条形沉孔,锁定结构26分别与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通过锁紧件连接,锁定结构26设置于第一座体21和第二座体22的上端,通过条形沉孔的设置能够使得锁紧件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间,条形长孔的设置方向为第二方向Y。锁定结构26的设置进一步地保证了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之间的距离稳定,能够保证运输结构24的稳定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移动过程中的震动,保证了运输时的精准高效。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运输结构24包括第二传送带241和第三传送带242,第二传送带241设置于第一座体21远离安装座232的一端,第三传送带242设置于第二座体22远离安装座232的一端,第二传送带241与第三传送带242设置于同一平面。第二传送带241与第三传送带242的设置共同运输料盘或者产品,分别设置于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上,能够随着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应对不同尺寸的产品或者料盘,并且两者使用过程中拖住的位置为料盘或者产品的相对两侧,能够更好地托起产品或者料盘,避免其倾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座体21与第二座体22的高度相等,第二传送带241与第三传送带242处于同一平面,能够进一步地避免产品或者材料倾斜掉落。第二传送带241通过第二电机243带动,第三传送带242通过第三电机244带动,第二电机243与第三电机244均设置于安装座232上,避免长距离的传动,减少第二传送带241和第三传送带242的不同步的可能性,由于第二电机243以及第三电机244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32上,且设置位置分别与第一立板271和第二立板272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能够增加安装座232整体运转的平稳性。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生产线体,生产线体还包括台板30、多个生产设备和多个转移组件20,各传送结构11分别与台板30连接,各生产设备设置于传送结构11上,各转移组件20均穿过台板30设置于传送结构11的两端。台板30用于安装多个传送结构11以及安装多个生产设备,通过传送结构11将料盘和产品运送至生产设备中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再通过转移组件20运送至其他的传送结构11中,进行下一步的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传送结构11沿第一方向X的设置能够利用工厂厂房较高的竖直方向的空间,生产线体也避免了传送过程中的路径设置的问题,整体设置效果更加整洁美观,与同面积的生产设备相比较,本实施例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近百分之四十,车间的面积利用率能够提高百分之三十四。如图1所示,第一立板271具有远离第一位移结构23设置的第一承载板273,第二立板具有远离第一位移结构23设置的第二承载板274,第一承载板273与第二承载板274用于安装台板30,由于转移组件20的设置精度较高,这样设置的台板30,其安装精度得以保证,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传送结构11与转移组件20之间的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线路(10),所述传送线路(10)包括多个传送结构(11),各所述传送结构(11)相互平行地设置;
转移组件(20),所述转移组件(20)包括第一座体(21)、第二座体(22)以及第一位移结构(23),所述第一位移结构(23)可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座体(21)与所述第二座体(22)均与所述第一位移结构(23)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相连,所述第一座体(21)与所述第二座体(22)之间设置有可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运输结构(24),所述运输结构(24)可与各所述传送结构(11)对齐,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结构(23)包括第一滑轨(231)以及安装座(232),所述第一滑轨(231)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座体(21)与所述第二座体(22)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32)上,所述安装座(232)与所述第一滑轨(231)可滑动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结构(23)还包括多个辅助滑轨(233),各所述辅助滑轨(23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安装座(232)与各辅助滑轨(233)均可滑动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移结构(23)还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234),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234)还包括第一遮光片(2341)以及第一感应器(2342),所述第一遮光片(2341)与所述安装座(232)固定相连,所述第一感应器(2342)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231)的侧边,所述第一遮光片(2341)可穿过所述第一感应器(23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234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感应器(2342)与多个所述传送结构(11)一一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组件(20)还包括第二位移结构(25),所述第二位移结构(25)包括第一传送带(251)以及第一电机(252),所述第一传送带(251)与所述第一电机(25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传送带(251)分别与所述第一座体(21)以及第二座体(2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21)面向所述安装座(232)的一面设置第一夹具(211),所述第二座体(22)面向所述安装座(232)的一面设置第二夹具(221),所述第一传送带(251)设置于所述第一夹具(211)与所述第一座体(21)之间,所述第一传送带(251)设置于所述第二夹具(221)与所述第二座体(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21)与所述第二座体(22)之间设置锁定结构(26),所述锁定结构(26)与所述第一座体(21)可拆卸地相连,所述锁定结构(26)与所述第二座体(22)可拆卸地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结构(24)包括第二传送带(241)和第三传送带(242),所述第二传送带(241)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21)远离所述安装座(232)的一端,所述第三传送带(242)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22)远离所述安装座(232)的一端,所述第二传送带(241)与所述第三传送带(242)设置于同一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体还包括台板(30)、多个生产设备和多个所述转移组件(20),各所述传送结构(11)分别与台板(30)连接,各所述生产设备设置于所述传送结构(11)上,各所述转移组件(20)均穿过所述台板(30)设置于所述传送结构(11)的两端。
CN202223013487.6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生产线体 Active CN218706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487.6U CN21870607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生产线体
TW111214477U TWM641813U (zh) 2022-11-11 2022-12-29 一種生產線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3487.6U CN21870607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生产线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6079U true CN21870607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6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3487.6U Active CN218706079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生产线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6079U (zh)
TW (1) TWM64181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813U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06618A (ko) 물품 반송 설비
US20080022881A1 (en) Traveling rails for carriage
CN106364887A (zh) 流水线及采用该流水线的传送系统
CN113443381B (zh) 自动上料机构及柔性多工位自动上料系统
CN112141652A (zh) 一种下料中转平台
TW202332904A (zh) 自動光學外觀檢測設備及外觀檢測方法
CN218706079U (zh) 一种生产线体
KR20200004273A (ko) 워크 작업 장치, 워크 작업 시스템, 워크 배출 방법, 워크 공급 방법, 및 워크 스톡 방법
CN211275551U (zh) 一种电源变压器喷码检测装置
CN209889714U (zh) 输送检测流水线
WO2018235240A1 (ja) 昇降装置及び仕分け装置
CN210709127U (zh) 物料传送设备及具有其的物料生产线
CN210214048U (zh) 柔性太阳能薄膜组件定位输送装置
CN210914064U (zh) 一种滚筒加工输送装置
CN216835937U (zh) 一种pcb板生产线用搬运机组
CN215853744U (zh) 一种双料盘供料装置
CN219602303U (zh) 升降传输装置及光伏组件输送机构
US20230129739A1 (en) Processing and buffering device
CN217837050U (zh) 一种自动定位的传送机械装置
CN219098000U (zh) 一种二段速传输带分盒机构
CN215476027U (zh) 一种用于码垛输送线中的定位装置
CN217755718U (zh) 一种四寸铁片夹持机构
CN215624696U (zh) 一种陶瓷片输送装置
CN219321320U (zh) 取片装置
CN214254437U (zh) 一种电池片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