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6780U -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6780U
CN219066780U CN202222707881.3U CN202222707881U CN219066780U CN 219066780 U CN219066780 U CN 219066780U CN 202222707881 U CN202222707881 U CN 202222707881U CN 219066780 U CN219066780 U CN 219066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laser transfer
unit
double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78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伯川
许明现
刘亚锋
蔡涔
黄晓
刘霖
张凌翔
高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e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s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e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se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078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6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6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点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点胶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池串输送带单元、激光转印单元与固化单元,激光转印单元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的输入端,固化单元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出端的上方;其中,激光转印单元包括膜卷传送机构、印刷机构、上激光转印机构与下激光转印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对堆叠并铺设焊带的电池片同步进行正背面点胶,而后固化处理,简化了电池串制作的工艺步骤,且省去了电池片的搬运与翻转等过程,从而避免已点胶的电池片通过多次接触造成点胶位刮蹭或新的划伤。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点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过程中,需利用焊带将若干电池片串联起来,并堆叠形成电池串。而随着高效电池组件工艺的不断变革,对集成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为了提高电池串的可靠性,需对电池片进行点胶操作,使得焊带连接更加稳固。
目前,传统的电池串生产工艺,是先对电池片的正面进行点胶操作;接着将电池片翻转后,对电池片的背面进行点胶操作;而后将焊带铺设在输送带上,并将点胶后的电池片铺设在焊带上,输送带向前输送一个工位,并对应的继续铺设焊带与点胶后的电池片,保证电池片正、背面均有焊带,循环上述操作,直至形成电池串。
而现有传统的电池串生产工艺,先正面点胶而后背面点胶,延长了胶料在电池片上的时间,不利于后段电池片焊带铺设和固化。且在一面点胶后,进行搬运与翻转,再进行另一面点胶,搬运与翻转的过程中特别容易造成电池片的刮蹭,影响点胶的成型,从而影响点胶效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中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面点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面点胶装置,该装置能对堆叠并铺设焊带的电池片同步进行正背面点胶,而后固化处理,简化了电池串制作的工艺步骤,利于电池串品质的保证,且省去了电池片的搬运与翻转等过程,从而避免已点胶的电池片通过多次接触造成点胶位刮蹭或新的划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点胶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池串输送带单元、激光转印单元与固化单元,激光转印单元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的输入端,固化单元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出端的上方;
其中,激光转印单元包括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入端的膜卷传送机构、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一端的印刷机构、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上方的上激光转印机构、以及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下方的下激光转印机构;上激光转印机构和下激光转印机构可同步运动对电池片正背面进行点胶。
进一步的,膜卷传送机构具有由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组成的传送带,在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的内侧均设有激光转印膜,上传动带上的激光转移膜可与下传送带上的激光转印膜相对。
进一步的,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上均设置有多组等间隔的激光转印膜。
进一步的,激光转印膜上设有多组间隔设置的点胶图形。
进一步的,电池串输送单元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电池片工位,每个电池片工位垂直于输送带运动方向的两边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孔。
进一步的,双面点胶装置还包括电池串压板,电池串压板放置在电池片工位上,并在电池串压板相对于电池片工位的一面,对应导向孔位置设置有导向柱。
进一步的,导向柱为锥形。
进一步的,导向柱的材料具有弹性。
进一步的,导向孔的数量为四个,导向柱的数量与导向孔相同。
进一步的,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入端的前端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竖向标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面点胶装置由主要电池串输送带单元、激光转印单元与固化单元等组成,通过各单元相互配合,实现点胶与固化过程的自动化,满足了工厂批量生产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激光转印单元中印刷机构将胶料涂覆在膜卷传送机构上,并由上激光转印机构和下激光转印机构将膜卷传送机构上的胶同步转印至电池片的正面与背面,确保同步点胶操作,且点胶方式并非挤入或压入的点胶方式,实现了非接触式点胶效果;而后由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送至指定位置即固化单元处,进行固化处理,简化了电池串制作的工艺步骤,利于电池串品质的保证,且省去了电池片的搬运与翻转等过程,从而避免已点胶的电池片通过多次接触造成点胶位刮蹭或新的划伤,可以更好的保证电池串的品质。此外,实现对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同步点胶,同步点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正、背面同步点胶作用,上激光转印机构和下激光转印机构对电池串输送带单元中输送带的上作用力与下作用力相互抵消,使得点胶效果更好
2)导向柱与输送带上导向孔间采用弹性插接连接,实现弹性支撑,利于压力的自适应微调,为避免电池串压板接触电池片与焊带时,压力过大对电池片造成碎片或产生划伤,避免硬压而造成新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双面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去除激光转印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激光转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下激光转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印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印刷机构与膜卷传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电池串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
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导向孔20、竖向标识21、上输送带22;
激光转印单元3、膜卷传送机构30、膜卷传动带组件301、上传送带3011、下传送带3012、激光转印膜302、印刷机构31、支撑平台311、升降模组312、水平滑移模组313、滑移横梁3131、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上激光转印机构32、上激光支架321、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上激光头324、下激光转印机构33、下激光支架331、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下激光头334;
固化单元4;
电池串压板5、导向柱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8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双面点胶装置,其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激光转印单元3与固化单元4,激光转印单元3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的输入端,固化单元4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输出端的上方,用于点胶后的固化。本实施例中,该固化单元4为UV固化单元,固化时间短,节约时间,同时,还具有热损害小等优点。
使用时,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的前工位上对应的铺设电池片与焊带,并通过激光转印单元3,实现对电池片的点胶操作;点胶完成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继续向下输送物料,并对应的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的下一工位,继续循环铺设电池片与焊带、以及点胶操作,形成堆叠的电池串,并通过该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继续向下输送电池串,输送至固定单元4处,进行固化处理即可。
其中,激光转印单元3包括:
膜卷传送机构30,膜卷传送机构30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的输入端;
印刷机构31,印刷机构31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30的一端,用于对膜卷传送机构30上的激光转印膜涂胶操作;
上激光转印机构32,上激光转印机构32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30的上方,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输送的电池片正面相对,通过激光转印技术实现对电池片正面点胶;
下激光转印机构33,下激光转印机构33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30的下方,并与上激光转印机构32相对,通过激光转印技术实现对电池片背面点胶。
同时,上激光转印机构32和下激光转印机构33可同步运动,对电池片正背面进行点胶,实现对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同步点胶。
该激光转印单元3工作时,先通过印刷机构31对膜卷传送机构30上的激光转印膜302进行涂胶操作,并由膜卷传送机构30实现对涂胶后激光转印膜302的输送,输送至指定位置后,对应的通过上激光转印机构32与下激光转印机构33实现对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点胶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面点胶装置由主要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激光转印单元3与固化单元4等组成,通过各单元相互配合,实现点胶与固化过程的自动化,满足了工厂批量生产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激光转印单元3中印刷机构31将胶料涂覆在膜卷传送机构30上,并由上激光转印机构32和下激光转印机构33将膜卷传送机构30上的胶同步转印至电池片的正面与背面,确保同步点胶操作,且点胶方式并非挤入或压入的点胶方式,实现了非接触式点胶效果;而后由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输送至指定位置即固化单元4处,进行固化处理,简化了电池串制作的工艺步骤,利于电池串品质的保证,且省去了电池片的搬运与翻转等过程,从而避免已点胶的电池片通过多次接触造成点胶位刮蹭或新的划伤,可以更好的保证电池串的品质。此外,实现对电池片正面与背面的同步点胶,同步点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正、背面同步点胶作用,上激光转印机构32和下激光转印机构33对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输送带的上作用力与下作用力相互抵消,使得点胶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膜卷传送机构30包括膜卷传动带组件301,该膜卷传动带组件301具有由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组成的传送带,同时,在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的内侧均设有激光转印膜302;其中,上传动带3011上的激光转移膜302可与下传送带3012上的激光转印膜302相对。当需要对电池片正背面同步点胶时,将上传动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上可相对的激光转印膜302分别与电池片的正背面相对,以辅助实现同步点胶。
其中,膜卷传动带组件301具有由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组成的传送带,该膜卷传送带组件301的运动方向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运动方向相垂直,对应的,将电池串输送单元2中输送带的上输送带22部分设置在膜卷传送带组件301中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之间,对电池串输送单元2中上输送带22形成环形包围状态,便于对上输送带22上电池片正背面点胶。
具体的,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上均设置有多组等间隔的激光转印膜302,可以实现一次印刷,多次转印,大幅度提升转印效率。优选的,将整个传送带等间隔设置2N(N为正整数)组的激光转印膜,可最大程度的提升效率。
对应的,由于电池片上的点胶位置固定且相邻点胶位置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故可在激光转印膜上设有多组间隔设置的点胶图形,点胶图形之间的间隔依据电池片上点胶位置间的间距等实际情况而设定,这样一个激光转印膜,便可完成多个电池片正背面的点胶,通过调整激光转印膜的位置或者电池串的位置,实现多次转印效果,将点胶效率提高至其他点胶方式效率的八倍到十倍不止。
进一步的,印刷机构31用于对膜卷传送机构30中的激光转印膜进行涂胶操作,其包括:
支撑平台311,该支撑平台311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30的下方,用于支撑膜卷传送机构30中激光转印膜,实现对传送带内壁侧的激光转印膜的涂胶印刷;
升降模组312,升降模组312安装在支撑平台311上;
水平滑移模组313,水平滑移模组313安装在升降模组312上,该水平滑移模组313的滑移方向与膜卷传送机构30的输送方向相同,并与升降模组312的升降方向相互垂直;
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安装在水平滑移模组313中滑移横梁3131的底部,并位于膜卷传送机构30中上传送带3011与下传送带3012之间,用于对激光转印膜进行涂胶;随着水平滑移模组313的滑移,带动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一起滑移,实现对支撑平台311上激光转印膜的涂胶印刷操作。
该印刷机构31工作时,膜卷传送机构30中激光转印膜输送至支撑平台311上,由升降模组312对水平滑移模组313与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进行升降调节,调整刮刀件与激光转印膜间的间距。并随着水平滑移模组313带动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的滑移,实现对支撑平台311上激光转印膜的涂胶印刷操作,完成涂胶印刷。需要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对浆料平铺刮刀组件314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即可,只要能实现对激光转印膜进行涂胶印刷操作即可。需要说明的,如图6所示的印刷机构中,并未对升降模组312的具体结构进行展示,该升降模组312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升降调节结构设计即可,本实用新型中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上激光转印机构32包括:
上激光支架321,该上激光支架321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输入端的上方,用于支撑上激光转印机构32的整体结构;
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安装在上激光支架321上,用于实现X轴方向的移动;
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安装在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上,且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的滑移方向与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的滑移方向相垂直,用于实现Y轴方向的移动;
上激光头324,上激光头324安装在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的滑移台上,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上输送带22的正面相对设置,用于实现电池片正面的激光转印。
该上激光转印机构32中的上激光头324在第一X轴滑移模组322与第一Y轴滑移模组323的带动下,可在平面内任意调整激光转印位置。并通过上激光头324将激光转印膜上对应的胶料转印至电池片的正面,实现对电池片正面的激光转印功能。
同理,下激光转印机构33包括:
下激光支架331,该下激光支架331设置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输入端,用于支撑下激光转印机构33的整体结构;
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安装在下激光支架331上,用于实现X轴方向的滑移;
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安装在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上,且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的滑移方向与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的滑移方向相垂直,用于实现Y轴方向的滑移;
下激光头334,下激光头334安装在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的滑移台上,且该下激光头334设置在膜卷传送机构30中膜卷传动带组件301的下传送带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下输送带之间,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上输送带22的背面相对设置,用于同步实现电池片背面的激光转印。
该下激光转印机构33中的下激光头334在第二X轴滑移模组332与第二Y轴滑移模组333的带动下,可在平面内任意调整激光转印位置。并通过下激光头334将激光转印膜上对应的胶料转印至电池片的背面,实现对电池片背面的激光转印功能。
进一步的,该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具有由上输送带22与下输送带组成的输送带,但本实用新型中对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电池片或电池串输送的输送带装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现有技术进行设计均可。此外,还可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输入端的前端面上设置若干间隔的竖向标识21,用于焊带的定位,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上料位置的精准性。
具体的,电池串输送单元2包括输送带,输送带中的上输送带22上设置有若干个电池片工位,每个电池片工位垂直于输送带运动方向的两边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孔20,导向孔20起定位作用。
对应的,双面点胶装置还包括电池串压板5,当电池片工位上电池片点胶后,在点胶后电池片上放置电池串压板5,并在电池串压板5相对于电池片工位的一面,对应导向孔20位置设置有导向柱50。优选的,导向孔2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电池片工位四角处,对应的,在电池串压板5背面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导向柱50,导向柱50的数量与导向孔相同,用于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输送带上的导向孔20插接连接,对铺设的电池片与焊带有一定的压紧限制作用,避免焊带偏移;四点定位,定位精准度更高。
具体的,为避免电池串压板5接触电池片与焊带时,压力过大对电池片造成碎片或产生划伤,将电池串压板5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上输送带间设计为弹性插接连接,采用弹性支撑,避免硬压而造成新的缺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导向柱50为弹性导向柱、或在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中输送带上的导向孔20处设置弹性连接件,以实现导向柱50与输送带上导向孔20的弹性插接连接,实现弹性支撑,利于压力的自适应微调。对应的,本实用新型中对弹性导向柱与弹性连接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或采用现有技术均可,只要能实现电池串压板5与电池串输送带单元2上输送带间的弹性插接连接即可;如本实施例中导向柱50的材料具有弹性,实现弹性支撑,利于压力的自适应微调。优选的,导向柱50的顶部呈锥形设置,利于导向柱的插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该双面点胶装置改变了传动电池串制作工艺,先将焊带与电池片铺设成电池串,而直接在形成电池串时通过精确对位,实现对电池片进行点胶的无缝对接,同时,避开传统的分别点胶电池片正面与背面,不必再去考虑通过整个搬运、检测、点胶过程,避免了对已点胶位产生剐蹭,点胶效率和速度远高于传统的点胶方式。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池串输送带单元、激光转印单元与固化单元,所述激光转印单元设置在所述电池串输送带单元的输入端,所述固化单元设置在所述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出端的上方;
其中,所述激光转印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入端的膜卷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膜卷传送机构一端的印刷机构、设置在所述膜卷传送机构上方的上激光转印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膜卷传送机构下方的下激光转印机构;所述上激光转印机构和所述下激光转印机构可同步运动对电池片正背面进行点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卷传送机构具有由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组成的传送带,在所述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的内侧均设有激光转印膜,所述上传送带上的激光转移膜可与所述下传送带上的激光转印膜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传送带与下传送带上均设置有多组等间隔的激光转印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转印膜上设有多组间隔设置的点胶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串输送单元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个电池片工位,每个电池片工位垂直于所述输送带运动方向的两边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点胶装置还包括电池串压板,所述电池串压板放置在所述电池片工位上,并在所述电池串压板相对于所述电池片工位的一面,对应所述导向孔位置设置有导向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为锥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材料具有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导向柱的数量与所述导向孔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串输送带单元输入端的前端面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竖向标识。
CN202222707881.3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Active CN219066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7881.3U CN2190667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7881.3U CN2190667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6780U true CN219066780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0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7881.3U Active CN2190667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67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44463A1 (zh) 一种传送装置
CN101676102A (zh) 自动对位装置
CN202400371U (zh) 可调节托盘
CN108341112A (zh) 手机贴泡棉贴标签贴辅料双工位自动线
CN219066780U (zh) 一种双面点胶装置
KR101059952B1 (ko) 유리기판 합착방법 및 유리기판 합착장치
CN214682602U (zh) 一种屏幕点胶烘干设备
CN204398469U (zh) 双工位ccd自动对位贴合机
CN206602768U (zh) Pcb板传送装置
CN102642714A (zh) 基板移运装置
CN113561610A (zh) 一种触摸板自动贴合装置
CN211644098U (zh) 一种自动贴膜机
CN208549065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贴膜装置
CN217577675U (zh) 一种塑料薄膜生产用整平装置
CN206807873U (zh) 一种fpc制品半自动折曲机
CN219066832U (zh) 一种双面点胶设备
CN212953257U (zh) 一种瓦楞纸板用传送装置
CN211196869U (zh) 一种背光中转、二联搬移及组装装置
CN109264052B (zh) 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种类及规格的半导体元件包装设备
CN204384581U (zh) 一种胶带粘贴设备
CN214647253U (zh) 一种马赛克铺贴装置
CN217724549U (zh) 一种麻将机承牌装置
CN114501974B (zh) 一种摄像头生产的贴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6466796U (zh) 一种用于丝印机的定位输送机构
CN214326309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物料的自动翻转夹紧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