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387U -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387U
TWM639387U TW111212889U TW111212889U TWM639387U TW M639387 U TWM639387 U TW M639387U TW 111212889 U TW111212889 U TW 111212889U TW 111212889 U TW111212889 U TW 111212889U TW M639387 U TWM639387 U TW M6393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groove
slot
r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2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瑞鴻
張信忠
林詩堯
周志成
Original Assignee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2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387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38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olf Club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一種轉軸結構及使用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之轉軸結構主要包括一底座,底座之長形座體具有第一、第二鏤空槽以彈性限位第一、第二浮動件,第一、第二浮動件結合升降板;第一、第二轉軸模組之第一、第二接板件之第一、第二導引部分別連接長形座體之第一、第二導引限位部並向上抵壓升降板;第一、第二轉軸模組之第一、第二同動桿分別連接第一、第二接板件之第一、第二軌道,第一、第二同動桿之第一、第二輪部分別以第一、第二軸桿連接同動組件及扭轉定位組件,供第一、第二轉軸模組相對轉動開合。

Description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鉸鏈,尤指一種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在傳統折疊式電子裝置方面,例如折疊式顯示器,主要是經由對開式轉軸或是多軸式轉軸分別接連各個顯示器單元的支撐件側邊以形成樞設,藉以讓可撓性顯示器或各個顯示器單元能相對翻轉掀起或閉合。而由於現在的電子裝置主要是朝向薄型化的方向設計以便於攜帶,因此,在兩個機體之間能留給轉軸容置的間距即愈來愈窄,轉軸在厚度方面的尺寸要求也就勢必隨之縮減。
其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公告第CN209654417U號之「對開式轉軸模組」專利案所示,其主要包括一殼座、一中間支撐板、一第一支承板、一第二支承板、一第一連接件、一第二連接件以及一連動元件。殼座具有長條形的容納空間,容納空間相對兩側的殼座位置上分別設有一第一擋止部及一第二擋止部;中間支撐板容納於殼座的容納空間內,中間支撐板的一端具有一端部導槽;第一支承板的一側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供限位於第一擋止部上,第一支承板的另一側具有一第一轉動部,第一轉動部以可轉動重定的方式連結第一支撐件;第二支承板的一側具有一第二限位部,供限位於第二擋止部上,第二支承板的另一側具有一第二轉動部,第二轉動部以可轉動重定的方式連結第二支撐件;第一連接件的一端連接一第一支撐件,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連接一第一曲軸,第一曲軸具有第一曲軸銷,第一曲軸銷限位於中間支撐板的端部導槽內;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連接第二支撐件,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連接一第二曲軸,第二曲軸具有第二曲軸銷,第二曲軸銷限位於中間支撐板的端部導槽內;連動元件包括一第一連動件及一第二連動件,第一連動件軸接第一曲軸與第一連接件,第二連動件軸接第二曲軸與第二連接件,供使第一支撐件及第二支撐件同步相對翻轉。
實施時,上述第CN209654417U號專利是將「轉軸模組」設置在「殼座」的兩側邊框處,且「轉軸模組」的部分零件,例如;拉簧及齒輪組即會佔用兩側的邊框空間,而排擠其他電子元件的布局,如此一來,不但不利於整體薄型化的結構設計,又會使得「柔屏」無法呈現滿屏的狀態,所形成的粗邊框亦不美觀。
有鑑於此,為了提供一種有別於習用技術之結構,並改善上述之缺點,創作人積多年的經驗及不斷的研發改進,遂有本創作之產生。
本創作之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俾能解決前案轉軸模組之部分零件會佔用殼座之兩側邊框空間,不但不利於整體薄型化之結構設計、讓柔屏無法呈現滿屏之狀態,且所形成的粗邊框不美觀之問題,而能經由各元件之結構重新設計組裝,縮小整體厚度,達到薄型化之市場需求以促進銷售,並讓柔屏周緣之粗邊能夠消除以呈現滿屏之狀態。
為達上述創作之目的,本創作所設之轉軸結構主要包括一底座、一第一轉軸模組以及一第二轉軸模組,其中之底座包括一長形座體及一底殼,底殼具有一定位槽以容納固定長形座體,長形座體之長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鏤空槽,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一第一浮動件;長形座體之長方向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鏤空槽,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一第二浮動件;第一浮動件及第二浮動件分別向上結合一升降板;長形座體之短方向一側具有一第一導引限位部,長形座體之短方向另一側具有一第二導引限位部;第一轉軸模組包括一第一接板件及一第一同動桿,第一接板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導引部,第一導引部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導引限位部並向上抵壓升降板,第一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一軌道;第一同動桿之一端以相對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一軌道,第一同動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輪部;第一輪部經由一第一軸桿以連接一同動組件及一扭轉定位組件;第二轉軸模組包括一第二接板件及一第二同動桿,第二接板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二導引部,第二導引部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導引限位部並向上抵壓升降板,第二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軌道;第二同動桿之一端以相對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二軌道,第二同動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輪部;第二輪部經由一第二軸桿以連接同動組件及扭轉定位組件,供第一轉軸模組及第二轉軸模組相對轉動開合。
實施時,底殼為定位槽之開口朝上的長形殼體,長形座體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容納於定位槽內,並分別向下鎖接底殼。
實施時,第一固定座具有第一鏤空槽,第一鏤空槽具有一第一槽及至少一第一延伸槽,第一槽上下貫穿第一固定座,至少一第一延伸槽由第一槽之至少一側向外延伸,第一固定座之頂部在第一槽之槽口周緣分別形成至少一第一擋止部,以對應至少一第一延伸槽;第一浮動件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一凸塊,第一基板之至少一側容納於至少一第一延伸槽內,第一凸塊穿過第一槽並向上凸出以結合升降板;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容納於至少一第一延伸槽內,至少一第一彈性件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第一固定座之至少一第一擋止部及第一基板之至少一側,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第一浮動件。
實施時,第一固定座之第一鏤空槽內具有至少一第一直軌,第一浮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導軌,至少一第一導軌以相對移動之方式對應連結至少一第一直軌。
實施時,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基座及一支撐座,基座長方向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延伸板;支撐座之一端具有一第二延伸板,第一延伸板搭接並鎖合第二延伸板,支撐座之另一端具有一支撐部;支撐部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槽,供樞接定位第一軸桿,支撐部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槽,供樞接定位第二軸桿。
實施時,第二固定座具有第二鏤空槽,第二鏤空槽具有一第二槽及至少一第二延伸槽,第二槽上下貫穿第二固定座,至少一第二延伸槽由第二槽之至少一側向外延伸,第二固定座之頂部在第二槽之槽口周緣分別形成至少一第二擋止部,以對應至少一第二延伸槽;第二浮動件具有一第二基板及一第二凸塊,第二基板之至少一側容納於至少一第二延伸槽內,第二凸塊穿過第二槽並向上凸出以結合升降板;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容納於至少一第二延伸槽內,至少一第二彈性件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第二固定座之至少一第二擋止部及第二基板之至少一側,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第二浮動件。
實施時,第二固定座之第二鏤空槽內具有至少一第二直軌,第二浮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導軌,至少一第二導軌以相對移動之方式對應連結至少一第二直軌。
實施時,長形座體之第一導引限位部具有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一弧形塊,第一接板件之第一導引部具有二個反向之第一弧形槽,二個第一弧形塊分別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限位於二個第一弧形槽內。
實施時,長形座體之第二導引限位部具有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二弧形塊,第二接板件之第二導引部具有二個反向之第二弧形槽,二個第二弧形塊分別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限位於二個第二弧形槽內。
實施時,第一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一缺槽,第一軌道為第一缺槽兩側之直形槽,第一同動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一直桿穿過第一樞接部,且第一直桿之兩端分別限位於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第一接板件轉動時,帶動第一同動桿之一端在第一軌道內移動。
實施時,第二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缺槽,第二軌道為第二缺槽兩側之直形槽,第二同動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二樞接部;一第二直桿穿過第二樞接部,且第二直桿之兩端分別限位於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第二接板件轉動時,帶動第二同動桿之一端在第二軌道內移動。
本創作所設之折疊式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及一可撓性顯示器,第一機體內具有一第一支承板,第一支承板之一側連接第一接板件;第二機體內具有一第二支承板,第二支承板之一側連接第二接板件,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分別連結可撓性顯示器之兩半面,並各自在第一機體內及第二機體內形成相對轉動;第一機體之一側面內具有一第一接殼件,第一接殼件上具有一第一立軌及一第一弧形軌,第一接板件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供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一立軌,長形座體長方向之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二限位部,供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弧形軌。
實施時,第二機體之一側面內具有一第二接殼件,第二接殼件上具有一第二立軌及一第二弧形軌,第二接板件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三限位部,供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二立軌,長形座體長方向之一端面上具有一第四限位部,供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弧形軌。
實施時,第一機體內具有至少一第一樞接件,至少一第一樞接件樞設第一支承板之另一側;第二機體內具有至少一第二樞接件,至少一第二樞接件樞設第二支承板之另一側。
為便於對本創作能有更深入的瞭解,茲詳述於後:
請參閱圖1~圖4所示,其為本創作折疊式電子裝置1之較佳實施例,主要包括一第一機體10、一第二機體11、二個第一樞接件(12,12’)、二個第二樞接件(13,13’)、二個第一接殼件(14,14’)、二個第二接殼件(15,15’)及二個轉軸結構(2,2’)。其中之第一機體10及第二機體11分別為四方形框體,第一機體10內具有一第一支承板16,第一支承板16之一側邊分別連接二個轉軸結構(2,2’)之第一接板件,第一支承板16之另一側邊分別連接二個第一樞接件(12,12’),藉以轉動掀開第一支承板16,在第一機體10內形成一第一容納空間101;第二機體11內具有一第二支承板17,第二支承板17之一側邊連接二個轉軸結構(2,2’)之第二接板件,第二支承板17之另一側邊分別連接二個第二樞接件(13,13’),藉以轉動掀開第二支承板17,並在第二機體11內形成一第二容納空間111。第一支承板16及第二支承板17分別連結一可撓性顯示器18之兩半面,並各自在第一機體10內及第二機體11內形成相對轉動。
二個第一接殼件(14,14’) 及二個第二接殼件(15,15’)為相對稱之L形板結構,其中之二個第一接殼件(14,14’) 分別向下鎖接第一機體10,藉以讓二個第一接殼件(14,14’)分別定位於第一機體10之二側面內。以一第一接殼件14為例,其直立之板面上具有一直立槽及一弧形槽,該直立槽做為第一立軌141,第一立軌141內容納並限位第一接板件61之第一限位部616,藉以讓第一限位部616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一立軌141;該弧形槽做為第一弧形軌142,第一弧形軌142內容納並限位長形座體31長方向之一端面上的一帶頭螺桿,該帶頭螺桿做為第三限位部332,藉以讓第三限位部332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一弧形軌142。
另,二個第二接殼件(15,15’)分別向下鎖接第二機體11,藉以讓二個第二接殼件(15,15’)分別定位於第二機體11之二側面內。以一第二接殼件15為例,其直立之板面上具有一第二立軌151及一第二弧形軌152,第二立軌151內容納並限位第二接板件71另一側之第二限位部716,藉以讓第二限位部716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二立軌151;第二弧形軌152內容納並限位長形座體長方向之一端面上的一帶頭螺桿,該帶頭螺桿做為第四限位部333,藉以讓第四限位部333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第二弧形軌152。
二個轉軸結構(2,2’)具有相同之組合形狀,而如圖4~圖14所示係以一轉軸結構2加以說明,其主要包括一底座3、一第一浮動件4、一第二浮動件5、一第一轉軸模組6、一第二轉軸模組7、一同動組件8及一扭轉定位組件9。其中之底座3包括一長形座體31及一底殼32;長形座體31具有一第一固定座33及一第二固定座34,而底殼32具有一定位槽321,底殼32為定位槽321之開口朝上的長形殼體,第一固定座33及第二固定座34容納於定位槽321內,並分別向下鎖接底殼32。
第一固定座33包括一基座35及一支撐座36,基座35長方向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延伸板351、一第一導引限位部352及一第二導引限位部353;第一延伸板351由基座35之長方向同向向外延伸;第一導引限位部352及第二導引限位部353反向設置於基座35之短方向兩側,且第一導引限位部352包括一第一開槽354及第一開槽354內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一弧形塊(355,355’),第二導引限位部353包括一第二開槽356及第二開槽356內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二弧形塊(357,357’);基座35長方向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鏤空槽358,第一鏤空槽358具有一第一槽359及二個第一延伸槽350,第一槽359上下貫穿基座35,而二個第一延伸槽350分別由第一槽359之二側反向向外延伸以形成一長形空間,使基座35頂部在第一槽359之槽口周緣形成遮簷,遮簷作為第一擋止部350’以對應第一延伸槽350;另,第一鏤空槽358內具有二組相對應之直立凸肋,該直立凸肋做為第一直軌331。而支撐座36之一端具有一第二延伸板361,第一延伸板351搭接並鎖合第二延伸板361,支撐座36之另一端具有一橫向立板,該橫向立板做為支撐部362;支撐部362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槽363以樞接定位一第一軸桿364,支撐部362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槽365以樞接定位一第二軸桿366。
第二固定座34之一端具有一固定板341,固定板341經由一螺絲以向下鎖接底殼32;第二固定座34之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孔342及一第二定位孔343,供分別定位第一軸桿364及第二軸桿366之一端部;第二固定座34上具有一第二鏤空槽344,第二鏤空槽344具有一第二槽345及二個第二延伸槽346,第二槽345上下貫穿第二固定座34,而二個第二延伸槽346分別由第二槽345之二側反向延伸以形成一長形空間,使第二固定座34頂部在第二槽345之槽口周緣形成遮簷,遮簷作為第二擋止部346’以對應第二延伸槽346;另,第二延伸槽346內具有二個相對應之直立凸肋,該直立凸肋做為第二直軌347。
第一浮動件4為一倒T字形塊,第一浮動件4之二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組直立凹槽,該直立凹槽做為第一導軌41,二組第一導軌41以相對移動之方式 對應連結二組第一直軌331。第一浮動件4包括一第一基板42及由第一基板42之中間位置向上延伸之一第一凸塊43,第一基板42之兩側分別容納於二個第一延伸槽350內,二個壓縮彈簧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第一基板42之兩側頂面及第一固定座33之基座35之二個第一擋止部350’,該壓縮彈簧做為第一彈性件44;而第一凸塊43向上穿過第一鏤空槽358之第一槽359以結合一長條形板,該長條形板做為升降板45;藉此,即能在升降板45上下移動時,讓第一浮動件4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於第一鏤空槽358內。
第二浮動件5為另一倒T字形塊,第二浮動件5之二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組直立凹槽,該直立凹槽做為第二導軌51,二組第二導軌51以相對移動之方式對應連結二組第二直軌347。第二浮動件5包括一第二基板52及由第二基板52之中間位置向上延伸之一第二凸塊53,第二基板52之兩側分別容納於二個第二延伸槽346內,二個壓縮彈簧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第二基板52之兩側頂面及第二固定座34之二個第二擋止部346’,該壓縮彈簧做為第二彈性件54;而第二凸塊53向上穿過第二鏤空槽344之第二槽345以結合升降板45;藉以在升降板45上下移動時,讓第二浮動件5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於第二鏤空槽344內。
第一轉軸模組6包括一第一接板件61及一第一同動桿62,第一接板件61為一長形板,第一接板件61之一端具有一弧形凸耳,弧形凸耳之反向二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第一弧形槽(611,611’),該二個第一弧形槽(611,611’)合設為一第一導引部612;第一導引限位部352之二個第一弧形塊(355,355’)分別連接限位於二個第一弧形槽(611,611’)內,並使第一導引部612向上抵壓升降板45,藉以讓第一轉軸模組6與第一固定座33相對弧形擺動。第一接板件61之一側具有一第一缺槽613,第一缺槽613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直形槽,該二個直形槽做為第一軌道614;第一接板件61之另一側具有一凸耳615,凸耳615之端面鎖接一帶頭螺桿,帶頭螺桿穿過第一接殼件14之第一立軌141,該帶頭螺桿做為第一限位部616,藉以讓第一限位部616於第一立軌141內以直線方式來回移動。第一同動桿62為一連桿,第一同動桿62之一端具有C字形之一第一樞接部621,一第一直桿622穿過第一樞接部621,且第一直桿622之兩端分別限位於第一軌道614之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第一接板件61轉動時,帶動第一同動桿62之一端在第一軌道614內直線移動;而第一同動桿62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輪部623,第一輪部623以同動之方式套接第一軸桿364之一端,並經由第一軸桿364以連接同動組件8及扭轉定位組件9。
第二轉軸模組7包括一第二接板件71及一第二同動桿72,第二接板件71為一長形板,第二接板件71之一端具有一弧形凸耳,弧形凸耳之反向二側面上分別具有一第二弧形槽(711,711’),該二個第二弧形槽(711,711’)合設為一第二導引部712;第二導引限位部353之二個第二弧形塊(357,357’)分別連接限位於二個第二弧形槽(711,711’)內,並使第二導引部712向上抵壓升降板45,藉以讓第二轉軸模組7與第一固定座33相對弧形擺動。第二接板件71之一側具有一第二缺槽713,第二缺槽713之兩側分別具有一直形槽,該二個直形槽做為第二軌道714;第二接板件71之另一側具有一凸耳715,凸耳715之端面鎖接一帶頭螺桿,帶頭螺桿穿過第二接殼件15之第二立軌151,該帶頭螺桿做為第二限位部716,藉以讓第二限位部716於第二立軌151內以直線方式來回移動。第二同動桿72為一連桿,第二同動桿72之一端具有C字形之一第二樞接部721,一第二直桿722穿過第二樞接部721,且第二直桿722之兩端分別限位於第二軌道714之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第二接板件71轉動時,帶動第二同動桿72之一端在第二軌道714內直線移動;而第二同動桿72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輪部723,第二輪部723以同動之方式套接第二軸桿366之一端,並經由第二軸桿366以連接同動組件8及扭轉定位組件9。
同動組件8為一齒輪組合,同動組件8包括依序相鄰齒合之一第一齒輪81、一中間齒輪組82及一第二齒輪83,其中之第一齒輪81軸接第一軸桿364,第一齒輪81亦可與第一軸桿364一體製造成型;第二齒輪83軸接第二軸桿366, 第二齒輪83亦可與第二軸桿366一體製造成型;而第一齒輪81及第二齒輪83分別齒接中間齒輪組82,藉以讓第一軸桿364及第二軸桿366反方向旋轉,以同步帶動第一轉軸模組6及第二轉軸模組7相對轉動開合。而第一軸桿364及第二軸桿366在穿過扭轉定位組件9,並分別以一第一端封件91與一第二端封件92鎖接第一軸桿364及第二軸桿366之一端部之後,即可固定壓縮扭轉定位組件9,進而讓相對彎折之可撓性顯示器18兩半部在翻轉至閉合或完全展開的過程中,能夠穩定的轉動,並在轉動時自由停滯在一定的角度上。
藉此,在第一機體10相對於第二機體11完全展開的過程中,當第一轉軸模組6相對於第二轉軸模組7轉動時,經由第一接板件61之第一導引部612與第二接板件71之第二導引部712同時向上抵壓升降板45,即可同步連動第一浮動件4及第二浮動件5,以同時壓縮第一固定座33之基座35內的第一彈性件44及第二固定座34內之第二彈性件54,讓升降板45上升過程中與第一導引部612及第二導引部712持續相互抵壓,藉以降低間隙及所衍生之晃動問題,再加上第一樞接件(12,12’)、第一接殼件(14,14’)之第一立軌141及第一弧形軌142分別搭配第一限位部616及第三限位部332,輔以穩定引導並限位第一機體10與第一支承板16之間的相對樞轉動作,及第二樞接件(13,13’)、第二接殼件(15,15’)之第二立軌151和第二弧形軌152分別搭配第二限位部716及第四限位部333,輔以穩定引導並限位第二機體11與第二支承板17之間的相對樞轉動作,並在第一機體10與第二機體11完全展開時,讓升降板45與第一支承板16、第二支承板17位於同一平面上,進而使可撓性顯示器18完全展開以得到全平面之支撐;而在第一機體10與第二機體11相對摺疊閉合時,則可經由第一彈性件44及第二彈性件54之彈力回復,讓升降板45在下降過程中,分別與第一導引部612及第二導引部712持續相互抵壓,同樣可以降低間隙及所衍生之晃動問題,進而形成足夠之空間以供容置小曲率的可撓性顯示器18之彎曲部位。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轉軸結構具有一底座,其搭配升降板、第一浮動件和第二浮動件合設為中間升降模組,並在底座之兩側分別設有轉軸模組,轉軸模組拆分為接板件及同動桿,且將轉軸結構、同動組件、扭轉定位組件及中間升降模組分別模組化,如此不但可以簡化各零件的結構與形狀,以利於節省製造成本、方便製造及組裝,能有效簡化轉軸模組之動作,縮小整體厚度以達到薄型化之市場需求,並可以有效因應現有可撓性顯示器在彎折時的小曲率限制,以延長可撓性顯示器的使用壽命;同時能讓可撓性顯示器(柔屏)周緣之粗邊消除以呈現滿屏之狀態。再者,又可視實際情況,依「升降板」之長度搭配選擇排列「固定座」之數量,藉以形成多點支撐及導引效果,在使用上相當具有彈性。更在本創作之轉軸結構安裝於折疊式電子裝置之後,再搭配樞接件及接殼件,能夠輔助穩定引導並限位機體與支承板之間的相對樞轉動作,進而在彎折與展開之狀態轉換期間形成保護,預防可撓性顯示器被過度擠壓或拉扯,亦延長可撓性顯示器的使用壽命。
本創作雖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揭露了較佳的具體實施例,惟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之構造特徵,任何該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知,在本創作的技術精神下,任何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是可能的,且皆為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折疊式電子裝置 10:第一機體 101:第一容納空間 11:第二機體 111:第二容納空間 12,12’:第一樞接件 13,13’:第二樞接件 14,14’:第一接殼件 141:第一立軌 142:第一弧形軌 15,15’:第二接殼件 151:第二立軌 152:第二弧形軌 16:第一支承板 17:第二支承板 18:可撓性顯示器 2,2’:轉軸結構 3:底座 31:長形座體 32:底殼 321:定位槽 33:第一固定座 331:第一直軌 332:第三限位部 333:第四限位部 34:第二固定座 341:固定板 342:第一定位孔 343:第二定位孔 344:第二鏤空槽 345:第二槽 346:第二延伸槽 346’:第二擋止部 347:第二直軌 35:基座 351:第一延伸板 352:第一導引限位部 353:第二導引限位部 354:第一開槽 355,355’:第一弧形塊 356:第二開槽 357,357’:第二弧形塊 358:第一鏤空槽 359:第一槽 350:第一延伸槽 350’:第一擋止部 36:支撐座 361:第二延伸板 362:支撐部 363:第一定位槽 364:第一軸桿 365:第二定位槽 366:第二軸桿 4:第一浮動件 41:第一導軌 42:第一基板 43:第一凸塊 44:第一彈性件 45:升降板 5:第二浮動件 51:第二導軌 52:第二基板 53:第二凸塊 54:第二彈性件 6:第一轉軸模組 61:第一接板件 611,611’:第一弧形槽 612:第一導引部 613:第一缺槽 614:第一軌道 615,715:凸耳 616:第一限位部 62:第一同動桿 621:第一樞接部 622:第一直桿 623:第一輪部 7:第二轉軸模組 71:第二接板件 711,711’:第二弧形槽 712:第二導引部 713:第二缺槽 714:第二軌道 716:第二限位部 72:第二同動桿 721:第二樞接部 722:第二直桿 723:第二輪部 8:同動組件 81:第一齒輪 82:中間齒輪組 83:第二齒輪 9:扭轉定位組件 91:第一端封件 92:第二端封件
﹝圖1﹞為本創作折疊式電子裝置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圖2﹞為第一樞接件之元件分解圖。 ﹝圖3﹞為本創作轉軸結構之較佳實施例之部份元件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轉軸結構之較佳實施例之元件分解圖。 ﹝圖5﹞為本創作轉軸結構之較佳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6﹞為圖5之A-A’剖面圖。 ﹝圖7﹞為圖5之B-B’剖面圖。 ﹝圖8-1﹞為圖5之第二浮動件位於第二鏤空槽內之C-C’剖面圖。 ﹝圖8-2﹞為圖5之第一浮動件位於第一鏤空槽內之D-D’剖面圖。 ﹝圖9﹞為圖5之第一、第二導引部與升降板之E-E’剖面圖。 ﹝圖10﹞為圖6之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1﹞為圖7之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2-1﹞為圖8-1之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2-2﹞為圖8-2之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3﹞為圖9之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本創作轉軸結構在摺疊時之立體外觀示意圖。
14:第一接殼件
141:第一立軌
142:第一弧形軌
15:第二接殼件
151:第二立軌
152:第二弧形軌
2:轉軸結構
3:底座
31:長形座體
32:底殼
321:定位槽
33:第一固定座
332:第三限位部
333:第四限位部
34:第二固定座
344:第二鏤空槽
358:第一鏤空槽
43:第一凸塊
45:升降板
53:第二凸塊
6:第一轉軸模組
61:第一接板件
616:第一限位部
62:第一同動桿
7:第二轉軸模組
71:第二接板件
716:第二限位部
72:第二同動桿
8:同動組件
9:扭轉定位組件
91:第一端封件
92:第二端封件

Claims (14)

  1. 一種轉軸結構,其包括: 一底座,其包括一長形座體及一底殼,該底殼具有一定位槽,供容納固定該長形座體,該長形座體之長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鏤空槽,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一第一浮動件;該長形座體之長方向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鏤空槽,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一第二浮動件;該第一浮動件及該第二浮動件分別向上結合一升降板;該長形座體之短方向一側具有一第一導引限位部,該長形座體之短方向另一側具有一第二導引限位部; 一第一轉軸模組,其包括一第一接板件及一第一同動桿,該第一接板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導引部,該第一導引部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導引限位部,供向上抵壓該升降板,該第一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一軌道;該第一同動桿之一端以相對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軌道,該第一同動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一輪部;該第一輪部經由一第一軸桿以連接一同動組件及一扭轉定位組件;以及 一第二轉軸模組,其包括一第二接板件及一第二同動桿,該第二接板件之一端具有一第二導引部,該第二導引部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導引限位部,供向上抵壓該升降板,該第二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軌道;該第二同動桿之一端以相對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軌道,該第二同動桿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輪部;該第二輪部經由一第二軸桿以連接該同動組件及該扭轉定位組件,供該第一轉軸模組及該第二轉軸模組相對轉動開合。
  2. 如請求項1之轉軸結構,其中該底殼為該定位槽之開口朝上的長形殼體,該長形座體具有一第一固定座及一第二固定座,該第一固定座及該第二固定座容納於該定位槽內,並分別向下鎖接該底殼。
  3. 如請求項2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座具有該第一鏤空槽,該第一鏤空槽具有一第一槽及至少一第一延伸槽,該第一槽上下貫穿該第一固定座,該至少一第一延伸槽由該第一槽之至少一側向外延伸,該第一固定座之頂部在該第一槽之槽口周緣分別形成至少一第一擋止部,以對應該至少一第一延伸槽;該第一浮動件具有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一凸塊,該第一基板之至少一側容納於該至少一第一延伸槽內,該第一凸塊穿過該第一槽並向上凸出以結合該升降板;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容納於該至少一第一延伸槽內,該至少一第一彈性件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該第一固定座之至少一第一擋止部及該第一基板之至少一側,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該第一浮動件。
  4. 如請求項3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座之該第一鏤空槽內具有至少一第一直軌,該第一浮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導軌,該至少一第一導軌以相對移動之方式對應連結該至少一第一直軌。
  5. 如請求項2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固定座具有一基座及一支撐座,該基座長方向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延伸板;該支撐座之一端具有一第二延伸板,該第一延伸板搭接並鎖合該第二延伸板,該支撐座之另一端具有一支撐部;該支撐部之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槽,供樞接定位該第一軸桿,該支撐部之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槽,供樞接定位該第二軸桿。
  6. 如請求項2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固定座具有該第二鏤空槽,該第二鏤空槽具有一第二槽及至少一第二延伸槽,該第二槽上下貫穿該第二固定座,該至少一第二延伸槽由該第二槽之至少一側向外延伸,該第二固定座之頂部在該第二槽之槽口周緣分別形成至少一第二擋止部,以對應該至少一第二延伸槽;該第二浮動件具有一第二基板及一第二凸塊,該第二基板之至少一側容納於該至少一第二延伸槽內,該第二凸塊穿過該第二槽並向上凸出以結合該升降板;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容納於該至少一第二延伸槽內,該至少一第二彈性件之上下兩端分別抵壓該第二固定座之至少一第二擋止部及該第二基板之至少一側,供以彈性升降之方式限位該第二浮動件。
  7. 如請求項6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固定座之該第二鏤空槽內具有至少一第二直軌,該第二浮動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導軌,該至少一第二導軌以相對移動之方式對應連結該至少一第二直軌。
  8. 如請求項1之轉軸結構,其中該長形座體之該第一導引限位部具有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一弧形塊,該第一接板件之該第一導引部具有二個反向之第一弧形槽,該二個第一弧形塊分別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限位於該二個第一弧形槽內。
  9. 如請求項1之轉軸結構,其中該長形座體之該第二導引限位部具有二個反向之第二弧形塊,該第二接板件之該第二導引部具有二個間隔併列之第二弧形槽,該二個第二弧形塊分別以相對弧形擺動之方式連接限位於該二個第二弧形槽內。
  10. 如請求項1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一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一缺槽,該第一軌道為該第一缺槽兩側之直形槽,該第一同動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一直桿穿過該第一樞接部,且該第一直桿之兩端分別限位於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該第一接板件轉動時,帶動該第一同動桿之一端在該第一軌道內移動。
  11. 如請求項1之轉軸結構,其中該第二接板件之一側具有一第二缺槽,該第二軌道為該第二缺槽兩側之直形槽,該第二同動桿之一端具有一第二樞接部;一第二直桿穿過該第二樞接部,且該第二直桿之兩端分別限位於二個直形槽內,藉以在該第二接板件轉動時,帶動該第二同動桿之一端在該第二軌道內移動。
  12. 一種使用如請求項1~11其中任一項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其更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及一可撓性顯示器,該第一機體內具有一第一支承板,該第一支承板之一側連接該第一接板件;該第二機體內具有一第二支承板,該第二支承板之一側連接該第二接板件,該第一支承板及該第二支承板分別連結該可撓性顯示器之兩半面,並各自在該第一機體內及該第二機體內形成相對轉動;該第一機體之一側面內具有一第一接殼件,該第一接殼件上具有一第一立軌及一第一弧形軌,該第一接板件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供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立軌,該長形座體長方向之一端面上具有一第二限位部,供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一弧形軌。
  13. 如請求項12之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機體之一側面內具有一第二接殼件,該第二接殼件上具有一第二立軌及一第二弧形軌,該第二接板件之另一側具有一第三限位部,供以直線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立軌,該長形座體長方向之該一端面上具有一第四限位部,供以弧線移動之方式連接該第二弧形軌。
  14. 如請求項12之折疊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內具有至少一第一樞接件,該至少一第一樞接件樞設該第一支承板之另一側;該第二機體內具有至少一第二樞接件,該至少一第二樞接件樞設該第二支承板之另一側。
TW111212889U 2022-11-23 2022-11-23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TWM639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889U TWM63938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889U TWM63938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387U true TWM639387U (zh) 2023-04-01

Family

ID=8694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2889U TWM639387U (zh) 2022-11-23 2022-11-23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93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409427A1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CN109681521B (zh)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US11693455B2 (en) Foldabl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TWI679522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二)
CN110410413B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折叠铰链
CN109654113B (zh)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TWM639387U (zh)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4533998U (zh) 适用于搭载显示屏且可旋转的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9587959U (zh) 双转轴连动结构
CN211174973U (zh) 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折叠铰链
WO2024016800A1 (zh) 铰链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13389B (zh) 挠性结构及具有挠性结构的组合
TWI721711B (zh) 折疊式裝置
CN218863073U (zh) 转轴结构及使用该转轴结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24002808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lignment method thereof
TWM630870U (zh) 柔屏轉軸結構(一)
TWM630990U (zh) 柔屏轉軸結構
CN218971635U (zh)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KR102644316B1 (ko)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용 물방울 타입의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CN221054137U (zh) 双转动模组及使用该双转动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21097176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CN219432273U (zh) 一种折叠铰链及其移动终端
TWM651354U (zh) 雙轉動模組結構及使用該雙轉動模組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9932710U (zh) 柔屏转轴结构
CN113007206B (zh) 折叠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