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1635U -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1635U
CN218971635U CN202320015373.0U CN202320015373U CN218971635U CN 218971635 U CN218971635 U CN 218971635U CN 202320015373 U CN202320015373 U CN 202320015373U CN 218971635 U CN218971635 U CN 218971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ing
guiding
arc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53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森永
高伟程
杨仕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1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1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中的转轴模组的长形底座具有第一、第二导引限位部;第一、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第二摆动件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导引部及第一、第二推动部,第一、第二导引部分别连接第一、第二导引限位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第一、第二推动部分别与一升降板以上下连动的方式连接;第一、第二转动组件的第一、第二齿轮连杆的一端分别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第二摆动件的第一、第二滑轨,第一、第二齿轮连杆另一端的第一、第二齿部分别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阻尼模组,供第一、第二转动组件相对转动开合。

Description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方面,例如折叠式显示器,主要是通过对开式转轴或是多轴式转轴分别接连各个显示器单元的支撑件侧边以形成枢设,以使可挠性显示器或各个显示器单元能相对翻转掀起或闭合。而由于现在的电子装置主要是朝向薄型化的方向设计以便于携带,因此,在两个机体之间能留给转轴容置的间距越来越窄,转轴在厚度方面的尺寸要求也就势必随之缩减。
其中,如公告号为CN209654417U的专利名称为“对开式转轴模组”的中国专利申请所示,其主要包括一壳座、一中间支撑板、一第一支承板、一第二支承板、一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以及一连动元件。壳座具有长条形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相对两侧的壳座位置上分别设有一第一挡止部及一第二挡止部;中间支撑板容纳于壳座的容纳空间内,中间支撑板的一端具有一端部导槽;第一支承板的一侧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供限位于第一挡止部上,第一支承板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以可转动重定的方式连接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承板的一侧具有一第二限位部,供限位于第二挡止部上,第二支承板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可转动重定的方式连接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支撑件,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一曲轴,第一曲轴具有第一曲轴销,第一曲轴销限位于中间支撑板的端部导槽内;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件,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二曲轴,第二曲轴具有第二曲轴销,第二曲轴销限位于中间支撑板的端部导槽内;连动元件包括一第一连动件及一第二连动件,第一连动件轴接第一曲轴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动件轴接第二曲轴与第二连接件,使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同步相对翻转。
实施时,上述公开号为CN209654417U的专利是将“转轴模组”设置在“壳座”的两侧边框处,且“转轴模组”的部分零件,例如,拉簧及齿轮组即会占用两侧的边框空间,而排挤其他电子元件的布局,如此一来,不但不利于整体薄型化的结构设计,又会使得“柔屏”无法呈现满屏的状态,所形成的粗边框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以能解决前案转轴模组的部分零件会占用壳座的两侧边框空间,不但不利于整体薄型化的结构设计、使柔屏无法呈现满屏的状态,且所形成的粗边框不美观的问题,而能通过各元件的结构重新设计组装,缩小整体厚度,达到薄型化的市场需求以促进销售,并使柔屏周缘的粗边能够消除以呈现满屏的状态。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转轴模组主要包括一长形底座、一第一转动组件以及一第二转动组件,其中的长形底座的短方向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引限位部,长形底座的短方向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引限位部;第一转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摆动件及一第一齿轮连杆,第一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导引限位部,第一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推动部,第一推动部连接一升降板,供上下连动升降板;第一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滑轨;第一齿轮连杆的一端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滑轨,第一齿轮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齿部,第一齿部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阻尼模组;第二转动组件包括一第二摆动件及一第二齿轮连杆,第二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导引部,第二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二导引限位部,第二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推动部,第二推动部连接升降板,供上下连动升降板;第二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滑轨;第二齿轮连杆的一端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滑轨,第二齿轮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齿部,第二齿部连接同动组件及阻尼模组,供第一转动组件及第二转动组件相对转动开合。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长形底壳,供容纳固定长形底座;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隔板,隔板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槽,隔板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槽;第一槽内具有第一导引限位部及第二导引限位部,第二槽容纳第一齿部、第二齿部、同动组件及阻尼模组。
实施时,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具有顶端开放的一限位槽;升降板的一端具有一个下凸板,下凸板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限位槽内。
实施时,长形底壳的一端具有一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及第一侧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
实施时,长形底座的第一导引限位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板,第一摆动件的第一导引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槽,供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导引限位部。
实施时,长形底座的第二导引限位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板;第二摆动件的第二导引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槽,供第二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第二导引限位部。
实施时,第一推动部为第一摆动件的一端的一个侧凸轴杆,升降板的底面具有一个下凸块,下凸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槽,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第一推动部。
实施时,第二推动部为第二摆动件的一端的另一个侧凸轴杆,下凸块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槽,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第二推动部;第二导槽及第一导槽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供第二推动部及第一推动部在相互错位及对齐的状态交替转换;第一导引限位部及第二导引限位部之间形成一限位区,供对应并容纳限位下凸块。
实施时,第一滑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直槽,第一齿轮连杆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至少一个第一直槽内。
实施时,第二滑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直槽,第二齿轮连杆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至少一个第二直槽内。
实施时,第一齿部轴接一第一轴,第二齿部轴接一第二轴,同动组件包括相互齿合的两个中间齿轮,两个中间齿轮分别齿合第一齿部及第二齿部,供第一齿轮连杆及第二齿轮连杆反向转动;阻尼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组及至少一个第二阻尼组,第一阻尼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环、一个第一弹性件及一个第一端封件,第一轴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环及第一弹性件,并以第一端封件锁接;第二阻尼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环、一个第二弹性件及一个第二端封件,第二轴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环及第二弹性件,并以第二端封件锁接。
实施时,阻尼模组包括两个第一阻尼组及两个第二阻尼组,两个第一阻尼组分别连接于第一轴的两端,两个第二阻尼组分别连接于第二轴的两端。
实施时,第一摆动件包括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一壳体连杆,第一摆臂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部,第一摆臂的另一端结合第一壳体连杆的一端,第一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滑轨。
实施时,第二摆动件包括一第二摆臂及一第二壳体连杆,第二摆臂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引部,第二摆臂的另一端结合第二壳体连杆的一端,第二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滑轨。
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折叠式电子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及一可挠性显示器,第一机体内具有一第一支承板,第一支承板的一端结合一第一板脚,第一板脚具有一第一枢孔及一第一弧形轨;第二机体内具有一第二支承板,第二支承板的一端结合一第二板脚,第二板脚具有一第二枢孔及一第二弧形轨;第一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枢轴,供枢接第一枢孔,第二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枢轴,供枢接第二枢孔;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凸柱及一第二凸柱,第一凸柱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弧形轨,第二凸柱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二弧形轨;第一支承板及第二支承板分别连接可挠性显示器的两半面,并各自在第一机体内及第二机体内形成相对转动。
实施时,第一摆动件包括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一壳体连杆,第一摆臂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部,第一摆臂的另一端结合第一壳体连杆的一端,第一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滑轨,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枢轴;第二摆动件包括一第二摆臂及一第二壳体连杆,第二摆臂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引部,第二摆臂的另一端结合第二壳体连杆的一端,第二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滑轨及第二枢轴,第二枢轴枢接第二枢孔。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现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图7为图4的C-C’剖面图;
图8为图4的D-D’剖面图;
图9为图4的E-E’剖面图;
图10为图4的F-F’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A-A’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B-B’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C-C’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D-D’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E-E’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的F-F’剖面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在折叠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折叠式电子装置;
10、第一机体;
11、第二机体;
12,12’、第一板脚;
121、第一枢孔;
122、第一弧形轨;
13,13’、第二板脚;
131、第二枢孔;
132、第二弧形轨;
14、第一支承板;
15、第二支承板;
16、可挠性显示器;
2、转轴模组;
3、长形底座;
31、隔板;
32、第一槽;
321、限位区;
33、第一导引限位部;
34、第二导引限位部;
35、第二槽;
36、第一侧板;
361、限位槽;
37、第一凸柱;
38、第二凸柱;
4、长形底壳;
41、定位槽;
42、第二侧板;
43、限位空间;
5、第一转动组件;
51、第一摆动件;
52、第一齿轮连杆;
521、第一导杆;
522、第一齿部;
523、第一轴;
53、第一摆臂;
531、第一导引部;
532、第一推动部;
533、第一枢轴;
54、第一壳体连杆;
541,542、第一直槽;
543、第一滑轨;
6、第二转动组件;
61、第二摆动件;
62、第二齿轮连杆;
621、第二导杆;
622、第二齿部;
623、第二轴;
63、第二摆臂;
631、第二导引部;
632、第二推动部;
64、第二壳体连杆;
641、第二枢轴;
642,643、第二直槽;
644、第二滑轨;
7、同动组件;
8、阻尼模组;
81、第一阻尼组;
811、第一凹凸环;
812、第一弹性件;
813、第一端封件;
82、第二阻尼组;
821、第二凹凸环;
822、第二弹性件;
823、第二端封件;
9、升降板;
91、下凸块;
92、第一导槽;
93、第二导槽;
94、下凸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电子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第一机体10、一第二机体11、两个第一板脚12,12’、两个第二板脚13,13’及至少一个转轴模组2。其中的第一机体10及第二机体11分别为四方形框体,第一机体10内具有一第一支承板14,第一支承板14的两侧端分别向下锁接两个第一板脚12,12’,任一第一板脚12,12’具有一第一枢孔121及一第一弧形轨122;第二机体11内具有一第二支承板15,第二支承板15的两侧端分别向下锁接两个第二板脚13,13’,任一第二板脚13,13’具有一第二枢孔131及一第二弧形轨132;而转轴模组2的任一侧具有一第一枢轴533、一第一凸柱37、一第二枢轴641及一第二凸柱38。第一枢轴533枢接第一枢孔121、第一凸柱37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弧形轨122、第二枢轴641枢接第二枢孔131、第二凸柱38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二弧形轨,且第一支承板14及第二支承板15分别承接一可挠性显示器16的两半面,以使可挠性显示器16的两半面各自在第一机体10内及第二机体11内形成相对转动。
如图2-图1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转轴模组2的较佳实施例,主要包括一长形底座3、一长形底壳4、一第一转动组件5、一第二转动组件6、一同动组件7及一阻尼模组8。其中长形底座3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隔板31,隔板31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槽32,长形底座3短方向一侧的第一槽32内设置一个切沟,切沟的沟壁具有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板,弧形板悬置于切沟中,该弧形板作为第一导引限位部33;长形底座3短方向另一侧的第一槽32内设置另一个切沟,该另一切沟的沟壁具有开口朝上的另一弧形板,该另一弧形板悬置于该另一切沟中以作为第二导引限位部34;第一导引限位部33与第二导引限位部34之间的第一槽32内形成一限位区321;隔板31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槽35。长形底座3长方向的一端具有一第一侧板36,第一侧板36具有顶端开放的一限位槽361,第一侧板36的两侧具有一第一凸柱37及一第二凸柱38。
长形底壳4具有开口朝上的一个定位槽41,长形底座3容纳并固定于定位槽41内,长形底壳4长方向的一端具有一第二侧板42,第二侧板42及第一侧板36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43,供同时容纳第一板脚12及第二板脚13,并防止第一板脚12及第二板脚13外露。
第一转动组件5包括一第一摆动件51及一第一齿轮连杆52,第一摆动件51包括一第一摆臂53及一第一壳体连杆54,第一摆臂53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且槽口侧开的一弧形槽,该弧形槽作为第一导引部531,第一导引部531连接第一导引限位部33,以使第一摆臂53与长形底座3相对弧形摆动;第一导引部531的一侧具有一个侧凸轴杆,该侧凸轴杆作为第一推动部532;侧凸轴杆(第一推动部532)与弧形槽(第一导引部531)的槽口分别位于第一摆臂53的一端部的反向两壁面;第一摆臂53的另一端为一长形板,长形板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枢轴533,第一枢轴533枢接第一板脚12的第一枢孔121。而第一壳体连杆54为一长条形块,第一壳体连杆54的一端向下锁接以结合第一摆臂53另一端的长形板,第一壳体连杆54的另一端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直槽541,542,两个第一直槽541,542合设为一第一滑轨543。
第一齿轮连杆52为一连杆,第一齿轮连杆52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杆521,第一齿轮连杆52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齿部522,第一齿部522轴接一第一轴523,实施时,第一齿部522也可与第一轴523一体制造成型。第一导杆521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第一滑轨543的两个第一直槽541,542内,以在第一摆动件51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连杆52的一端在第一滑轨543内直线移动。
第二转动组件6包括一第二摆动件61及一第二齿轮连杆62,第二摆动件61包括一第二摆臂63及一第二壳体连杆64,第二摆臂63的一端具有开口朝上且槽口侧开的一弧形槽,该弧形槽作为第二导引部631,第二摆臂63的另一端为一长形板。第二导引部631连接第二导引限位部34,以使第二摆臂63与长形底座3相对弧形摆动;第二导引部631的一侧具有另一个侧凸轴杆,该另一侧凸轴杆作为第二推动部632;另一侧凸轴杆(第二推动部632)与弧形槽(第二导引部631)的槽口分别位于第二摆臂63的一端部的反向两壁面。而一升降板9为一长形板片,升降板9的底面具有一个下凸块91,下凸块91对应并容纳限位于第一槽32的限位区321内,下凸块9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槽92,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第一摆臂53的第一推动部532,下凸块91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槽93,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第二推动部632,第二导槽93与第一导槽92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以此,即可在第一摆臂53及第二摆臂63反向转动时,使第二推动部632与第一推动部532在错位及对齐的状态下交替转换,以带动升降板9上下升降;另外,升降板9的一端具有一个下凸板94,下凸板94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第一侧板36顶端的限位槽361内,供稳定导引升降板9的升降动作。
第二壳体连杆64为一长条形块,第二壳体连杆64的中段位置具有上凸的一个凹槽,供嵌合并锁接第二摆臂63另一端的长形板;第二壳体连杆64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枢轴641,第二枢轴641枢接第二板脚13的第二枢孔131;而第二壳体连杆64的另一端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直槽642,643,两个第二直槽642,643合设为一第二滑轨644。
第二齿轮连杆62为一连杆,第二齿轮连杆62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导杆621,第二齿轮连杆62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齿部622,第二齿部622轴接一第二轴623,实施时,第二齿部622也可与第二轴623一体制造成型。第二导杆621的两端分别限位于第二滑轨644的两个第二直槽642,643内,以在第二摆动件61转动时,带动第二齿轮连杆62的一端在第二滑轨644内直线移动。
同动组件7包括相互齿合的两个中间齿轮,两个中间齿轮分别齿合第一齿部522及第二齿部622,以使第一齿轮连杆52及第二齿轮连杆62反方向旋转,并带动第一摆动件51及第二摆动件61相对转动开合。
阻尼模组8、同动组件7、第一齿部522及第二齿部622同时容纳于长形底座3的第二槽35内。阻尼模组8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组81及至少一个第二阻尼组8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组81设有两个,第二阻尼组82也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阻尼组81分别连接于第一轴523的两端,将第一齿部522夹置于其中;两个第二阻尼组82分别连接于第二轴623的两端,将第二齿部622夹置于其中。任一第一阻尼组8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环811、一个第一弹性件812及一个第一端封件813,第一轴523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环811及第一弹性件812之后,以第一端封件813锁接;而任一第二阻尼组8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环821、一个第二弹性件822及一个第二端封件823,第二轴623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环821及第二弹性件822之后,再以第二端封件823锁接。以此,即可固定压缩阻尼模组8,进而使相对弯折的可挠性显示器16的两半部在翻转至闭合或完全展开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转动,并在转动时可自由停滞且自动闭锁定位在一定的预设角度上。
在第一机体10相对于第二机体11完全展开或折叠闭合的过程中,例如:从折叠闭合转换成展开状态期间,当第一转动组件5相对于第二转动组件6转动时,通过第一摆臂53的一端部及第二摆臂63的一端部分别向上抵压升降板9的底面两侧,同时以第一推动部532与第二推动部632分别连动升降板9,使第一推动部532与第二推动部632从彼此错位的状态相互靠近,如此即可以使升降板9上升;并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11完全展开时,第一推动部532与第二推动部632分别在第一导槽92中与第二导槽93中形成相互对齐的状态,使升降板9与第一支承板14、第二支承板15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可挠性显示器16得到全平面的支撑。而在第一机体10与第二机体11相对折叠闭合时,则可通过第一摆臂53及第二摆臂63的相对转动,以改变抵压的力量及施力方向,并在第一推动部532与第二推动部632分别连动升降板9之后,使第一推动部532与第二推动部632从相互对齐的状态下逐渐分开错位,如此使升降板9下降,使升降板9的下凸块91限位于长形底座3的第一槽32的限位区321中,进而形成足够的空间以供容置可挠性显示器16的弯曲部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模组具有一长形底座,长形底座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转轴模组,两个转轴模组的弧形摆臂错位设置,以缩减折叠后的厚度而有助于薄型化;而升降板的两个导槽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两个弧形摆臂的侧凸轴分别滑动并枢接升降板的两个导槽,则可以形成一导引结构,使升降板稳定的升降并限位升降范围;转轴模组拆分为摆动件及齿轮连杆,且摆动件与壳体连杆也可为一体成型,并分别以一实体轴枢接第一板脚及第二板脚,以有利于组装及制造。另外,长形底座一端的两个凸柱分别以弧形滑动并限位于两个板脚的弧形轨内,能使两个支承板在有限的结构空间中,可以形成顺畅的开合动作。两个齿轮连杆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体成型的导杆,不但可以减少穿轴的工序,且可以方便滑动及调整。并且,通过同动组件与阻尼模组的重新组合设计,不但可以提供同动及足够的支撑力,在折叠过程中能自由停滞及自动闭锁定位在预设角度,可以使齿合同动、定位与扭力较为稳定,且可以将整个转轴模组集中设置,空出两机壳内的空间以供其他电子元件布局,进而使可挠性显示器(柔屏)周缘的粗边消除以呈现满屏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6)

1.一种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长形底座,其短方向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引限位部,该长形底座的短方向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引限位部;
一第一转动组件,其包括一第一摆动件及一第一齿轮连杆,该第一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引部,该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导引限位部,该第一摆动件的该端具有一第一推动部,该第一推动部连接一升降板,供上下连动该升降板;该第一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滑轨;该第一齿轮连杆的一端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滑轨,该第一齿轮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一齿部,该第一齿部连接一同动组件及一阻尼模组;以及
一第二转动组件,其包括一第二摆动件及一第二齿轮连杆,该第二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导引部,该第二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导引限位部,该第二摆动件的该端具有一第二推动部,该第二推动部连接该升降板,供上下连动该升降板;该第二摆动件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滑轨;该第二齿轮连杆的一端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滑轨,该第二齿轮连杆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齿部,该第二齿部连接该同动组件及该阻尼模组,供该第一转动组件及该第二转动组件相对转动开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长形底壳,供容纳固定该长形底座;该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隔板,该隔板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槽,该隔板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槽;该第一槽内具有该第一导引限位部及该第二导引限位部,该第二槽容纳该第一齿部、该第二齿部、该同动组件及该阻尼模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侧板,该第一侧板具有顶端开放的一限位槽;该升降板的一端具有一个下凸板,该下凸板以上下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该限位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底壳的一端具有一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及该第一侧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底座的该第一导引限位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板,该第一摆动件的该第一导引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槽,供该第一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导引限位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长形底座的该第二导引限位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板;该第二摆动件的该第二导引部为开口朝上的一弧形槽,供该第二导引部以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导引限位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动部为该第一摆动件的该一端的一个侧凸轴杆,该升降板的底面具有一个下凸块,该下凸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导槽,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该第一推动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推动部为该第二摆动件的该一端的另一个侧凸轴杆,该下凸块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导槽,供以相对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该第二推动部;该第二导槽及该第一导槽相互平行且开口相反,供该第二推动部及该第一推动部在相互错位及对齐的状态交替转换;该第一导引限位部及该第二导引限位部之间形成一限位区,供对应并容纳限位该下凸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直槽,该第一齿轮连杆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导杆,该第一导杆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该第一直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滑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直槽,该第二齿轮连杆的该一端具有一第二导杆,该第二导杆以相对直线移动的方式容纳限位于该第二直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部轴接一个第一轴,该第二齿部轴接一个第二轴,该同动组件包括相互齿合的两个中间齿轮,两个中间齿轮分别齿合该第一齿部及该第二齿部,供该第一齿轮连杆及该第二齿轮连杆反向转动;该阻尼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阻尼组及至少一个第二阻尼组,该第一阻尼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凸环、一个第一弹性件及一个第一端封件,该第一轴穿过该第一凹凸环及该第一弹性件,并以该第一端封件锁接;该第二阻尼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凸环、一个第二弹性件及一个第二端封件,该第二轴穿过该第二凹凸环及该第二弹性件,并以该第二端封件锁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模组包括两个第一阻尼组及两个第二阻尼组,两个第一阻尼组分别连接于该第一轴的两端,两个第二阻尼组分别连接于该第二轴的两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摆动件包括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一壳体连杆,该第一摆臂的该一端具有该第一导引部,该第一摆臂的该另一端结合该第一壳体连杆的一端,该第一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该第一滑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摆动件包括一第二摆臂及一第二壳体连杆,该第二摆臂的一端具有该第二导引部,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结合该第二壳体连杆的一端,该第二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该第二滑轨。
1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及一可挠性显示器,该第一机体内具有一第一支承板,该第一支承板的一端结合一第一板脚,该第一板脚具有一第一枢孔及一第一弧形轨;该第二机体内具有一第二支承板,该第二支承板的一端结合一第二板脚,该第二板脚具有一第二枢孔及一第二弧形轨;该第一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枢轴,供枢接该第一枢孔,该第二摆动件的一端具有一第二枢轴,供枢接该第二枢孔;该长形底座的长方向一端具有一第一凸柱及一第二凸柱,该第一凸柱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弧形轨,该第二凸柱以弧线移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弧形轨;该第一支承板及该第二支承板分别连接该可挠性显示器的两半面,并各自在该第一机体内及该第二机体内形成相对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摆动件包括一第一摆臂及一第一壳体连杆,该第一摆臂的一端具有该第一导引部,该第一摆臂的另一端结合该第一壳体连杆的一端,该第一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该第一滑轨,该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具有该第一枢轴,供枢接该第一枢孔;该第二摆动件包括一第二摆臂及一第二壳体连杆,该第二摆臂的一端具有该第二导引部,该第二摆臂的另一端结合该第二壳体连杆的一端,该第二壳体连杆的另一端具有该第二滑轨及该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枢接该第二枢孔。
CN202320015373.0U 2022-12-15 2023-01-04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2189716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881 2022-12-15
TW111213881U TWM640610U (zh) 2022-12-15 2022-12-15 轉軸模組及使用該轉軸模組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1635U true CN218971635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5373.0U Active CN218971635U (zh) 2022-12-15 2023-01-04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1635U (zh)
TW (1) TWM64061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0610U (zh)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9225B (zh) 电子装置
CN111828462B (zh) 转动机构、折叠机构及通讯设备
CN213145080U (zh) 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4661469U (zh) 双轴式铰链
CN218971635U (zh)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9587959U (zh) 双转轴连动结构
CN112901649A (zh) 一种三段式内折叠铰链
CN11335725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内折叠铰链
CN219587964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CN112908161B (zh) 一种对屏幕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折叠设备
KR100716446B1 (ko) 슬라이드형 무선통신 단말기의 슬라이드 개폐장치
CN219282237U (zh) 一种折叠屏弯折机构
CN219932710U (zh) 柔屏转轴结构
CN213342882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电子设备
TWI721711B (zh) 折疊式裝置
CN210041889U (zh) 一种外侧柔性屏手机结构
CN221097176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CN221054137U (zh) 双转动模组及使用该双转动模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20523056U (zh) 双轴同动结构
TWM639387U (zh) 轉軸結構及使用該轉軸結構之折疊式電子裝置
KR102644316B1 (ko)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용 물방울 타입의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CN220748795U (zh) 铰链
CN220523055U (zh) 转动弯折结构
TWI848650B (zh) 同步式雙軸鉸鏈
CN220452479U (zh)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