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2479U -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2479U
CN220452479U CN202322000383.XU CN202322000383U CN220452479U CN 220452479 U CN220452479 U CN 220452479U CN 202322000383 U CN202322000383 U CN 202322000383U CN 220452479 U CN220452479 U CN 220452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arc
rotating
lifting plat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038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君
李庆文
王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Voso Hinge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038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2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2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2479U/zh
Priority to JP2024000626U priority patent/JP3246535U/ja
Priority to DE202024101516.9U priority patent/DE202024101516U1/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该转轴机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包括基座、分别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在基座左右两侧的转动体,基座包括座本体、上下活动设置在座本体上方的升降板、连接在座本体与升降板之间的弹性部件,其中弹性部件具有驱使升降板向下运动的趋势;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左右两侧的弧臂,其中弧臂的一端部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转动体上、另一端部形成弧形滑动部,基座上形成有与滑动部相匹配的滑槽,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进行折叠过程中,通过升降板的下降运动,能够增加转轴机构内部的空间以储存折叠状态下的柔性屏幕,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屏幕上出现折痕,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同时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转轴机构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屏幕,指的是柔性OLED。柔性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
目前,应用于采用柔性屏幕的电子设备上的转轴结构,其一般包括基座、转动连接在基座左右两侧的转动体,其中转动体用于连接电子设备的壳体并能相对基座实现0°~180°翻转,柔性屏幕安装在壳体上。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柔性屏幕具有最小曲率半径,不能完全对折,也不能伸缩(即柔性屏幕的表面积要保持不变),现有的转轴结构为了追求展开后对屏幕中部的支撑效果而在两侧转动体之间设置支撑板,导致两侧转动体在折叠之后,两侧转动体与中部支撑板之间所形成的转轴结构内部空间不足,容易挤压柔性屏幕,在长期使用中容易使得屏幕上形成折痕,甚至会造成屏幕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弧臂式转轴机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包括基座、分别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在基座左右两侧的转动体,基座包括座本体、上下活动设置在座本体上方的升降板、连接在座本体与升降板之间的弹性部件,其中弹性部件具有驱使升降板向下运动的趋势;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左右两侧的弧臂,其中弧臂的一端部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转动体上、另一端部形成弧形滑动部,基座上形成有与滑动部相匹配的滑槽,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滑动部沿着滑槽向上顶撑升降板,升降板随之同步上升并与左右两侧的转动体相齐平;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滑动部沿着滑槽向下脱离升降板,且弹性部件驱使升降板同步下降,左右两侧的转动体、升降板之间构成水滴形空间。
优选地,每个滑动部上形成有与升降板的底面相贴合的顶撑面,且当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相对应的左右两个顶撑面相互拼接并同步顶撑在升降板的底面。在此,在展开状态下,使得左右两个顶撑面衔接紧密,提升对屏幕的支撑性。
优选地,滑动部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向内凹陷并形成插接槽,滑槽的内壁形成有与插接槽相匹配的插接部,组装时,插接部插设在插接槽内。在此,滑动连接稳定。
优选地,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并排间隔分布的两根弧臂,且每根枢轴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弧臂之间。
优选地,弹性部件至少有两个,且沿着枢轴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此,能够使得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受力均匀,保证运动平稳。
具体的,弹性部件为弹簧;座本体上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安装槽,弹簧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每个安装槽内,升降板的底面连接有螺栓,组装时,螺栓一一对应插装在每个安装槽内,且每个弹簧套设在对应的螺栓上并抵触在螺栓的下端与安装槽的上端之间。在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实施。
优选地,转动体包括转动模块、设置在转动模块上的靠板、以及连接在转动模块与对应的枢轴之间的转动臂,其中弧臂的一端部转动连接在对应的转动模块上,当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左右两侧的靠板、升降板之间形成水滴形空间,当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左右两侧靠板与升降板齐平。
具体的,转动模块上形成有第一滑动槽,转动臂的一端部套设于对应的枢轴上、另一端部穿插于第一滑动槽内并能够直线滑动设置;和/或,左右两侧的转动臂之间设置同步齿轮。实现左右两侧转动体能够同步折叠或展开。
进一步的,靠板的底部形成有与每个转动模块的端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且靠板的中部还形成有第二滑动槽;转动体还包括辅助臂,基座上形成有弧形槽,辅助臂的一端部插设在弧形槽内、另一端部插设在第二滑动槽内,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辅助臂的一端部沿着弧形槽滑动、另一端部沿着第二滑动槽直线滑动。在此,在折叠过程中,靠板相对转动模块滑动中能够远离升降板,从而进一步增加水滴形空间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电子设备还包括上述的转轴机构,其中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转动体上。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现有技术的转轴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折叠后的内部空间不足、容易挤压柔性屏幕并导致柔性屏幕上形成折痕或者损坏的缺陷,而本实用新型对转轴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现有结构的各种不足。采取该转轴机构,展开时,通过弧臂对升降板的顶撑,驱使升降板与转动体齐平以形成对柔性屏幕的支撑,在折叠时,在弹性部件的复位下驱使升降板下降,从而有效扩大折叠后左右转动体与升降板之间所构成的水滴形空间,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进行折叠过程中,通过升降板的下降运动,能够增加转轴机构内部的空间以储存折叠状态下的柔性屏幕,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屏幕上出现折痕,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展开状态);
图5为图3中B-B向剖视放大示意图(展开状态);
图6为图3中B-B向剖视放大示意图(转轴机构展开至140°);
图7为图3中B-B向剖视放大示意图(折叠状态);
其中:1、基座;10、座本体;100、安装槽;101、导向槽;102、弧形槽;103、滑槽;a、插接部;11、升降板;110、螺栓;111、导向柱;12、弹性部件;s、枢轴;2、转动体;20、转动模块;c1、第一滑动槽;21、靠板;210、滑动连接部;c2、第二滑动槽;22、转动臂;b、同步齿轮;23、辅助臂;3、弧臂;30、滑动部;300、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左壳体、右壳体、转轴机构,左壳体和右壳体分别连接在转轴机构的左右两侧并用于安装各类电子配件,柔性屏幕连接在左壳体和右壳体上。
具体的,转轴机构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包括基座1、分别通过枢轴s转动连接在基座1左右两侧的转动体2、设置在基座1左右两侧并对应连接在转动体2与基座1之间的弧臂3,左壳体和右壳体分别连接在左右两侧的转动体2上。枢轴s为阻尼转轴,为常规技术手段,这里不做赘述。
本例中,基座1包括座本体10、上下活动设置在座本体10上方的升降板11、连接在座本体10与升降板11之间的弹性部件12,枢轴s设置在座本体10的左右两侧,弹性部件12具有驱使升降板11相对座本体10向下运动的趋势。
具体的,弹性部件12有两个,且沿着枢轴s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弹性部件12为弹簧;座本体10上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安装槽100,弹簧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每个安装槽100内,升降板11的底面连接有螺栓110,组装时,螺栓110一一对应插装在每个安装槽100内,且每个弹簧套设在对应的螺栓110上并抵触在螺栓110的下端与安装槽100的上端之间。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左右转动体2相对打开至140°时,升降板11触底。
同时,为了进一步方便实施,座本体10的两端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槽101,升降板11的底部还设有与导向槽100相匹配的导向柱111,展开或折叠时,导向柱111插在导向槽101内并沿着导向槽101运动。
本例中,每个转动体2包括转动模块20、设置在转动模块20上的靠板21、以及连接在转动模块20与对应的枢轴s之间的转动臂22,其中转动模块20有两个且沿着枢轴s长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当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左右两侧的靠板21、升降板11之间形成水滴形空间,当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左右两侧靠板21与升降板11齐平;左右两侧的转动臂22之间设置同步齿轮b。
具体的,转动模块20上形成有第一滑动槽c 1,转动臂22的一端部套设于对应的枢轴s上、另一端部穿插于第一滑动槽c 1内并能够直线滑动设置;靠板21的底部形成有与每个转动模块20的端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210,且靠板21的中部还形成有第二滑动槽c2;转动体2还包括辅助臂23,座本体10上形成有弧形槽102,辅助臂23的一端部插设在弧形槽102内、另一端部插设在第二滑动槽c2内,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辅助臂23的一端部沿着弧形槽102滑动、另一端部沿着第二滑动槽c2直线滑动。
本例中,基座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并排间隔分布的两根弧臂3,且每根枢轴s设置在对应的两根弧臂3之间。
具体的,弧臂3的一端部活动连接在对应的转动体2上、另一端部形成弧形滑动部30,基座1上形成有与滑动部30相匹配的弧形滑槽103,滑动部30滑动设置在滑槽103内,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滑动部30沿着滑槽103向上顶撑升降板11,升降板11随之同步上升并与左右两侧的转动体2相齐平;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滑动部30沿着滑槽103向下脱离升降板11,且弹性部件12驱使升降板11同步下降,左右两侧的转动体2、升降板11之间构成水滴形空间。
也就是说,弧臂3的一端部转动连接在对应的转动模块20上;每个滑动部30上形成有与升降板11的底面相贴合的顶撑面,且当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相对应的左右两个顶撑面相互拼接并同步顶撑在升降板11的底面;滑动部30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向内凹陷并形成插接槽300,滑槽103的内壁形成有与插接槽相匹配的插接部a,组装时,插接部a插设在插接槽300内。
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进行折叠过程中,通过升降板的下降运动,能够增加转轴机构内部的空间以储存折叠状态下的柔性屏幕,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屏幕上出现折痕,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
2、采用阻尼转轴,有利于提升展开或折叠时的手感;同时,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实现转轴机构在任意角度止停;
3、结构紧凑,稳定性好,同时,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使得左右两个顶撑面衔接紧密,有效提升对屏幕的支撑性,以提高柔性屏幕展开后的平整性;
4、在折叠过程中,靠板相对转动模块滑动中能够远离升降板,从而进一步增加水滴形空间的大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其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且包括基座、分别通过枢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左右两侧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座本体、上下活动设置在所述座本体上方的升降板、连接在所述座本体与所述升降板之间的弹性部件,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具有驱使所述升降板向下运动的趋势;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左右两侧的弧臂,其中所述弧臂的一端部活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转动体上、另一端部形成弧形滑动部,所述基座上形成有与所述滑动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动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滑槽向上顶撑所述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随之同步上升并与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动体相齐平;所述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滑槽向下脱离所述升降板,且所述弹性部件驱使所述升降板同步下降,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动体、所述升降板之间构成水滴形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动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面相贴合的顶撑面,且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相对应的左右两个所述顶撑面相互拼接并同步顶撑在所述升降板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的相对两侧还分别向内凹陷并形成插接槽,所述滑槽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插接槽相匹配的插接部,组装时,所述插接部插设在所述插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并排间隔分布的两根所述弧臂,且每根所述枢轴设置在对应的两根所述弧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至少有两个,且沿着所述枢轴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座本体上设有两个上下贯通的安装槽,所述弹簧有两个且对应设置在每个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升降板的底面连接有螺栓,组装时,所述螺栓一一对应插装在每个所述安装槽内,且每个所述弹簧套设在对应的所述螺栓上并抵触在所述螺栓的下端与所述安装槽的上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包括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转动模块上的靠板、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枢轴之间的转动臂,其中所述弧臂的一端部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转动模块上,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左右两侧的所述靠板、所述升降板之间形成水滴形空间,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左右两侧所述靠板与所述升降板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块上形成有第一滑动槽,所述转动臂的一端部套设于对应的所述枢轴上、另一端部穿插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并能够直线滑动设置;和/或,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动臂之间设置同步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弧臂式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的底部形成有与每个所述转动模块的端部一一对应滑动连接的滑动连接部,且所述靠板的中部还形成有第二滑动槽;所述转动体还包括辅助臂,所述基座上形成有弧形槽,所述辅助臂的一端部插设在所述弧形槽内、另一端部插设在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所述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所述辅助臂的一端部沿着所述弧形槽滑动、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二滑动槽直线滑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中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对应固定连接于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动体上。
CN202322000383.X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20452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0383.XU CN22045247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JP2024000626U JP3246535U (ja) 2023-07-27 2024-03-01 アークアーム式シャフト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DE202024101516.9U DE202024101516U1 (de) 2023-07-27 2024-03-26 Drehwellenmechanismus mit Bogenarm und elektronisches Ger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0383.XU CN22045247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2479U true CN220452479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6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0383.XU Active CN220452479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46535U (zh)
CN (1) CN220452479U (zh)
DE (1) DE202024101516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4101516U1 (de) 2024-04-17
JP3246535U (ja)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7146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216162735U (zh) 带升降驱动控制功能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216951254U (zh) 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2153174A (zh) 一种终端
CN11224305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070886U (zh) 柔性显示设备及支撑装置
CN220452479U (zh) 一种弧臂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0890692U (zh) 隐藏式投影装置
CN220452480U (zh) 一种轨道槽式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2064187U (zh) 一种可升降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791096U (zh) 一种折叠升降桌架
KR102638435B1 (ko) 힌지 및 인폴딩 플렉서블 스크린 이동 단말기
CN216388635U (zh) 一种可折叠式的led显示屏
CN217440542U (zh) 铰链和终端设备
CN112908161B (zh) 一种对屏幕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折叠设备
CN112738308B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07310479B (zh) 具有抬起功能的汽车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器
CN21910184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运动机构
CN218863067U (zh) 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铰链
CN217440544U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947799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18942587U (zh) 一种折叠式书架
CN114093250A (zh) 连杆式外折柔性屏
CN215257000U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折叠风扇
CN218325747U (zh) 铰链、显示模组和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