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7397U - 旋轉馬達之構造 - Google Patents

旋轉馬達之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7397U
TWM637397U TW111209074U TW111209074U TWM637397U TW M637397 U TWM637397 U TW M637397U TW 111209074 U TW111209074 U TW 111209074U TW 111209074 U TW111209074 U TW 111209074U TW M637397 U TWM637397 U TW M63739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outer ring
bearing
rotary motor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9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詠富
黃柏偉
蔡尚恩
紀政德
Original Assignee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9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7397U/zh
Publication of TWM637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739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所提供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主要的技術特徵即在於使軸承與旋轉馬達之定子座與轉子座直接結合,透過定子座與轉子座直接對軸承進行定位的同時,以軸承對轉子座提供其在轉動上的支撐。

Description

旋轉馬達之構造
本創作係與馬達技術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旋轉馬達之構造。
在利用動子與定子間之磁場交互作用進而達到旋轉運動的馬達技術中,以軸承對轉動元件提供適當的支撐,來確保旋轉運動的穩定性,並減少機件間的磨擦、提高工作效率並延長使用壽命等功效者,乃屬公知泛用之習知技術內容。
受限於現有技術對於軸承元件與轉動元件間之結合手段未臻於良善,從而導致馬達之整體構成尚未能達到最簡之程度,例如在台灣第M562183號新型專利前案中所公開之馬達技術,其軸承元件被夾置於轉動元件與固定元件間之同時,更需藉由適當之壓制元件從軸承元件的軸向兩端進行壓制,以確保軸承元件所在位置的穩定性,避免軸承元件在運作過程中產生滑脫,惟,如此一來便導致了馬達整體的厚度難以降低,而無法在若干對於空間利用要求較高的作業環境中被使用。
因此,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即係在提供一種旋轉馬達之構造,其精簡之元件組成可以使馬達整體之高度獲得大幅之減少,而可在空間狹窄的工作環境中被使用。
緣是,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所提供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主要的技術特徵即在於使軸承與旋轉馬達之定子座與轉子座直接結合,透過定子座與轉子座直接對軸承進行定位的同時,以軸承對轉子座提供其在轉動上的支撐。
從技術內容上來說,該旋轉馬達之構造係包含有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與一軸承。而該第一元件則具有一呈環狀之第一身部,一由該第一身部之一側環面所定義之第一承載面,一由該第一身部徑向地往內延伸之第一結合部。該第二元件係具有一呈環狀之第二身部,乃同軸於該第一身部,一由該第二身部之一側環面所定義之第二承載面,係相向於該第一承載面並與之相隔開來,一第二結合部係位於該第二身部上。該軸承係同軸地位於該第二身部之內側,具有一外環與一內環,並以該外環與該第二結合部固接,且使該外環位於軸向一端末上之一第一端與該第一結合部間相隔開來,以及以該內環位於軸向一端末上之一第一端與該第一結合部固接,且使該內環位於軸向另端末上之一第二端與該外環位於軸向另端末上之一第二端彼此位於不同之徑向平面上。
藉此,以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作為旋轉馬達之定子座與動子座之同時,即可使該軸承直接地結合在定子與動子上,從而無需如同習知技術般需再藉由外部之壓制元件對軸承進行額外的定位,進而減少其整體構件之數量,降低因元件堆疊對精度所造成之影響,並縮小馬達之整體體積。
更進一步來說,該軸承係可更包含有一設於該外環上之第三結合部,用以與外部之可動元件相接,從而可以將外部的可動元件直接結合在該軸承上,免除如習知技術需額外設置傳動元件與減少磨擦之滾動元件之缺失,進而使馬達在應用時可以滿足狹窄空間之需求。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在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中所提供的旋轉馬達之改良構造(10),其主要乃係包含了有一第一元件(20)、一第二元件(30)以及一軸承(40),其中,
該第一元件(20)係作為旋轉馬達之定子,在構造上則包含了有一呈環狀並沿軸向延伸適當長度的第一身部(21),一由該第一身部(21)之內側環面所定義的第一承載面(22),一由該第一身部(21)軸向一端徑向地往內延伸適當長度的環片狀第一結合部(23),以及設於該第一承載面(22)上的多數線圈(24)。
該第二元件(30)則係作為旋轉馬達之轉子,其並包含了有一呈環狀並沿軸向延伸適當長渡的第二身部(31),該第二身部(31)係同軸地位於該第一身部(21)之內側,一由該第二身部(31)外周環面所定義的第二承載面(32)則與該第一承載面(22)彼此相向且相隔有適當之距離,多數之片狀磁鐵(33)係分別固設於該第二承載面(32)上,且與該些線圈(24)相隔開來,一第二結合部(34)係設於該第二身部(31)上;
進一步來說,該第二結合部(34)係為缺口,係凹設於該第二身部(31)位於軸向一端端末上上,並沿該第二身部(31)之環形延伸而成。
該軸承(40)係包含有一外環(41)、一內環(42)以及多數介於該外環(41)與該內環(42)之間的滾動元件(43),其中,該外環(41)係以外側環面同軸貼接於該第二身部(31)之內側環面上,並與該第二結合部(23)相接,該內環(42)則係以位於軸向一端端末上的一第一端(421)抵接於該第一結合部(23)部上,並據以與該第一元件(20)固接;
更進一步來說,該外環(41)係具有一環身(411)以及一突設於該環身(411)上徑向往外延伸之環狀突體(412),並以該突體(412)嵌接於呈缺口狀之該第二結合部(34)中,從而使該外環(41)與該第二元件(30)緊固。
再者,該外環(41)位於軸向一端端末上之一第一端(413)更與該第一結合部(23)間相隔開來地形成有該軸承(40)整體軸向長度的0.5%至30%距離之一間距(C1),同時,該外環(41)位於軸向另端端末之一第二端(414)與該內環(42)位於軸向另端端末之一第二端(422),彼此更係位於不同之徑向平面上,而使其彼此在軸向上形成有該軸承(40)整體軸向長度的0.5%至30%之距離(C2),其中,該外環(42)之第二端(422)係相對於該內環(41)之第二端(414)在軸向上位於外側。
藉此,作為旋轉單元的該第二元件(30)即得以藉由該軸承(40)而從該第一元件(20)獲得支撐,從而免除如習知技術般透過多數的壓制元件固定軸承時所衍生在多數元件組合時,易因個別元件之公差累積所導致之整體精度降低,以及多數元件組合時所造成的體積增加情況,進而使本創作所提供的技術內容可以獲得避免公差累積與減少整體體積之功效。
除上述技術與功效外,該旋轉馬達之構造(10)更可藉由其構造,直接地與外部之可動元件(受驅動元件)進行結合,而無需如習知技術般需透過額外的轉軸元件進行傳動,並且是等功效之達成,係可透過使該軸承(40)更包含有一第三結合部(44)來便於達成。
該第三結合部(44)係具有多數之結合孔(441),分別自該外環(41)之第二端(414)沿軸向方向往內延伸適當之深度,從而得以將該外環(41)之第二端(414)定義成為一承載外部元件之結合面,並藉由該些結合孔(441)提供外部元件與該軸承(40)間之結合部位,當然,為便於組裝,該結合孔(441)可以是螺孔,以便於透過螺栓螺合之方式,快速地完成組配。
透過上述之說明,可以顯現本創作所提供的旋轉馬達之構造(10)非僅可以使得馬達自身之體積縮小、精度增加,更可藉由該軸承(40)提供馬達自身轉動時所需的轉動支撐,以及外部元件轉動時之轉動支撐,從而得以單一的軸承元件對該第二元件與外部之轉動元件提供減少磨擦之具體功效,換言之,即本創作在主要目的中所揭櫫的最簡元件,即非僅僅就馬達自身而言,更可擴及到與馬達直接結合的受驅動元件間的傳動部分,其功效自屬顯然。
除上述所揭之具體實施方式外,需進一步加以說明者係:
關於軸承之型式,除上揭之滾動軸承外,亦得以為其他形式之軸承,例如空氣軸承、液壓軸承或磁浮軸承等,均仍屬本創作所應保護之範圍。
其次,上開實施例中第二結合部與軸承間透過第二結合部之缺口與突體間之嵌接結合所達成之固定技術內容,亦非用以限制其結合手段,其仍得透過其他之固定技術手段使凹凸互補之構造互換其相對位置等,亦均為本創作所保護之範圍。
再者,上開實施例固以螺孔為該第三結合部之具體示例,惟亦不限於此,其亦可為其他之結合手段,例如以黏合、銷孔、焊接、夾持、嵌接或其他之固定技術手段達成以該第三結合部與外部元件間之結合,是等技術內容亦同為本創作所應受保護之範圍。
(10):旋轉馬達之改良構造 (20):第一元件 (21):第一身部 (22):第一承載面 (23):第一結合部 (24):線圈 (30):第二元件 (31):第二身部 (32):第二承載面 (33):磁鐵 (34):第二結合部 (40):軸承 (41):外環 (411):環身 (412):突體 (413):第一端 (414):第二端 (42):內環 (421):第一端 (422):第二端 (43):滾動元件 (44):第三結合部 (441):結合孔 (C1):間距 (C2):距離
圖1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沿圖1中2-2割面線之剖視圖。 圖3係圖2中A區域的局部放大圖。
(20):第一元件
(21):第一身部
(22):第一承載面
(23):第一結合部
(24):線圈
(30):第二元件
(33):磁鐵
(40):軸承
(411):環身
(412):突體
(413):第一端
(414):第二端
(42):內環
(421):第一端
(422):第二端
(43):滾動元件
(44):第三結合部
(441):結合孔
(C1):間距
(C2):距離

Claims (9)

  1. 一種旋轉馬達之構造,包含有: 一第一元件,具有一呈環狀之第一身部,一由該第一身部之一側環面所定義之第一承載面,一由該第一身部徑向地往內延伸之第一結合部; 一第二元件,具有一呈環狀之第二身部,係同軸於該第一身部,一由該第二身部之一側環面所定義之第二承載面,係相向於該第一承載面並與之相隔開來,一第二結合部係位於該第二身部上; 一軸承,係同軸地位於該第二身部之內側,具有一外環與一內環,並以該外環與該第二結合部固接,且使該外環位於軸向一端末上之一第一端與該第一結合部間相隔開來,以及以該內環位於軸向一端末上之一第一端與該第一結合部固接,且使該內環位於軸向另端末上之一第二端與該外環位於軸向另端末上之一第二端彼此位於不同之徑向平面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外環之第一端與該內環之第一端彼此係位於不同之徑向平面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 該第二結合部係為缺口,凹設於該第二身部之外側環面上; 該外環係包含有一環身以及一徑向突設於該環身外之突體,並以該突體與該缺口互補嵌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缺口係位於該第二身部軸向一端端末上,並沿該第二身部之環形延伸而成。
  5. 如請求項3或4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突體係位於該該環身軸向一端端末上,並沿該環身之環形延伸而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軸承係更包含有一設於該外環上之第三結合部,用以與外部之可動元件相接。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第三結合部係包含有多數之結合孔,係以孔軸平行於該軸承軸向地分別自該外環之第二端往內延伸預定之深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各該結合孔係為螺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旋轉馬達之構造,其中,該軸承係更包含有多數之滾動元件,係受定位地被夾置於該內環與該外環之間。
TW111209074U 2022-08-19 2022-08-19 旋轉馬達之構造 TWM637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074U TWM63739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旋轉馬達之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9074U TWM63739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旋轉馬達之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7397U true TWM637397U (zh) 2023-02-11

Family

ID=8668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9074U TWM637397U (zh) 2022-08-19 2022-08-19 旋轉馬達之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7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51785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10527045B2 (en) Motor of a ceiling fan, the motor having an axially spaced bearing, a radially spaced bearing and a third bearing
US20120062050A1 (en) Rotor for Motor
JP5422040B2 (ja) 熱的に分離された軸受装置
US20170082115A1 (en) Electric supercharger
WO2018116738A1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電機
JP2014128115A (ja) 永久磁石埋設型回転電機
US9825501B2 (en) Rotor with end ring and electric motor
JP2011010541A (ja) 電気機械のロ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向
JP5573109B2 (ja) 永久磁石式電動機の回転子
JP6893116B2 (ja) 磁気軸受
JP5300542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モータ
JP5601826B2 (ja) 燃料ポンプ
JP2024003017A (ja) アウタロータ型モータ
JP4543709B2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回転電機
TWM637397U (zh) 旋轉馬達之構造
JP5326432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固定構造
JP2000245097A (ja) 円筒形の小部材を軸方向および半径方向に相互にロックかつ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5257821B2 (ja) モータ
JP3239642U (ja) 回転モータの構造
CN110492634B (zh) 转子
US20150214809A1 (en) Motor with Thrust Bearing
TWI623179B (zh) 微型馬達及其轉子
JP2017011930A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218829386U (zh) 旋转马达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