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9386U - 旋转马达的构造 - Google Patents
旋转马达的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29386U CN218829386U CN202222256917.0U CN202222256917U CN218829386U CN 218829386 U CN218829386 U CN 218829386U CN 202222256917 U CN202222256917 U CN 202222256917U CN 218829386 U CN218829386 U CN 2188293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bearing
- outer ring
- rotary motor
- body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马达的构造,第一元件,具有第一身部、第一承载面、第一结合部;第二元件,具有第二身部、第二承载面、第二结合部;一轴承,是同轴地位于第二身部的内侧,具有一外环与一内环,并以外环与第二结合部固接,且使外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间相隔开来,以及以内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固接,且使内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与外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彼此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使轴承与旋转马达的定子座与转子座直接结合,通过定子座与转子座直接对轴承进行定位的同时,以轴承对转子座提供其在转动上的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马达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旋转马达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利用动子与定子间的磁场交互作用进而达到旋转运动的马达技术中,以轴承对转动元件提供适当的支撑,来确保旋转运动的稳定性,并减少机件间的磨擦、提高工作效率并延长使用寿命等功效者,乃属公知泛用的习知技术内容。
受限于现有技术对于轴承元件与转动元件间的结合手段未臻于良善,从而导致马达的整体构成尚未能达到最简的程度,例如在中国台湾第M562183号新型专利前案中所公开的马达技术,其轴承元件被夹置于转动元件与固定元件间的同时,更需借由适当的压制元件从轴承元件的轴向两端进行压制,以确保轴承元件所在位置的稳定性,避免轴承元件在运作过程中产生滑脱,惟,如此一来便导致了马达整体的厚度难以降低,而无法在若干对于空间利用要求较高的作业环境中被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是在提供一种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精简的元件组成可以使马达整体的高度获得大幅的减少,而可在空间狭窄的工作环境中被使用。
于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主要的技术特征即在于使轴承与旋转马达的定子座与转子座直接结合,通过定子座与转子座直接对轴承进行定位的同时,以轴承对转子座提供其在转动上的支撑。
从技术内容上来说,该旋转马达的构造是包含有一第一元件、一第二元件与一轴承。而该第一元件则具有一呈环状的第一身部,一由该第一身部的一侧环面所定义的第一承载面,一由该第一身部径向地往内延伸的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元件是具有一呈环状的第二身部,乃同轴于该第一身部,一由该第二身部的一侧环面所定义的第二承载面,是相向于该第一承载面并与之相隔开来,一第二结合部是位于该第二身部上。该轴承是同轴地位于该第二身部的内侧,具有一外环与一内环,并以该外环与该第二结合部固接,且使该外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间相隔开来,以及以该内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固接,且使该内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与该外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彼此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外环的第一端与该内环的第一端彼此是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二结合部是为缺口,凹设于该第二身部的外侧环面上;该外环是包含有一环身以及一径向突设于该环身外的突体,并以该突体与该缺口互补嵌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缺口是位于该第二身部轴向一端端末上,并沿该第二身部的环形延伸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突体是位于该该环身轴向一端端末上,并沿该环身的环形延伸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轴承是更包含有一设于该外环上的第三结合部,用以与外部的可动元件相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第三结合部是包含有多数的结合孔,是以孔轴平行于该轴承轴向地分别自该外环的第二端往内延伸预定的深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各该结合孔是为螺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该轴承是更包含有多数的滚动元件,是受定位地被夹置于该内环与该外环之间。
借此,以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作为旋转马达的定子座与动子座的同时,即可使该轴承直接地结合在定子与动子上,从而无需如同现有技术般需再借由外部的压制元件对轴承进行额外的定位,进而减少其整体构件的数量,降低因元件堆迭对精度所造成的影响,并缩小马达的整体体积。
更进一步来说,该轴承是可更包含有一设于该外环上的第三结合部,用以与外部的可动元件相接,从而可以将外部的可动元件直接结合在该轴承上,免除如现有技术中需额外设置传动元件与减少磨擦的滚动元件的缺失,进而使马达在应用时可以满足狭窄空间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中2-2割面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0)旋转马达的改良构造;(20)第一元件;(21)第一身部;(22)第一承载面;(23)第一结合部;(24)线圈;(30)第二元件;(31)第二身部;(32)第二承载面;(33)磁铁;(34)第二结合部;(40)轴承;(41)外环;(411)环身;(412)突体;(413)第一端;(414)第二端;(42)内环;(421)第一端;(422)第二端;(43)滚动元件;(44)第三结合部;(441)结合孔;(C1)间距;(C2)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旋转马达的改良构造(10),其主要是包含了有一第一元件(20)、一第二元件(30)以及一轴承(40),其中,
该第一元件(20)是作为旋转马达的定子,在构造上则包含了有一呈环状并沿轴向延伸适当长度的第一身部(21),一由该第一身部(21)的内侧环面所定义的第一承载面(22),一由该第一身部(21)轴向一端径向地往内延伸适当长度的环片状第一结合部(23),以及设于该第一承载面(22)上的多数线圈(24)。
该第二元件(30)则是作为旋转马达的转子,其并包含了有一呈环状并沿轴向延伸适当长渡的第二身部(31),该第二身部(31)是同轴地位于该第一身部(21)的内侧,一由该第二身部(31)外周环面所定义的第二承载面(32)则与该第一承载面(22)彼此相向且相隔有适当的距离,多数的片状磁铁(33)是分别固设于该第二承载面(32)上,且与该些线圈(24)相隔开来,一第二结合部(34)是设于该第二身部(31)上;
进一步来说,该第二结合部(34)是为缺口,是凹设于该第二身部(31)位于轴向一端端末上上,并沿该第二身部(31)的环形延伸而成。
该轴承(40)是包含有一外环(41)、一内环(42)以及多数介于该外环(41)与该内环(42)之间的滚动元件(43),其中,该外环(41)是以外侧环面同轴贴接于该第二身部(31)的内侧环面上,并与该第二结合部(23)相接,该内环(42)则是以位于轴向一端端末上的一第一端(421)抵接于该第一结合部(23)部上,并据以与该第一元件(20)固接;
更进一步来说,该外环(41)是具有一环身(411)以及一突设于该环身(411)上径向往外延伸的环状突体(412),并以该突体(412)嵌接于呈缺口状的该第二结合部(34)中,从而使该外环(41)与该第二元件(30)紧固。
再者,该外环(41)位于轴向一端端末上的一第一端(413)更与该第一结合部(23)间相隔开来地形成有该轴承(40)整体轴向长度的0.5%至30%距离的一间距(C1),同时,该外环(41)位于轴向另端端末的一第二端(414)与该内环(42)位于轴向另端端末的一第二端(422),彼此更是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而使其彼此在轴向上形成有该轴承(40)整体轴向长度的0.5%至30%的距离(C2),其中,该外环(42)的第二端(422)是相对于该内环(41)的第二端(414)在轴向上位于外侧。
借此,作为旋转单元的该第二元件(30)即得以借由该轴承(40)而从该第一元件(20)获得支撑,从而免除如现有技术般通过多数的压制元件固定轴承时所衍生在多数元件组合时,易因个别元件的公差累积所导致的整体精度降低,以及多数元件组合时所造成的体积增加情况,进而使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内容可以获得避免公差累积与减少整体体积的功效。
除上述技术与功效外,该旋转马达的构造(10)更可借由其构造,直接地与外部的可动元件(受驱动元件)进行结合,而无需如现有技术般需通过额外的转轴元件进行传动,并且是等功效的达成,可通过使该轴承(40)更包含有一第三结合部(44)来便于达成。
该第三结合部(44)是具有多数的结合孔(441),分别自该外环(41)的第二端(414)沿轴向方向往内延伸适当的深度,从而得以将该外环(41)的第二端(414)定义成为一承载外部元件的结合面,并借由该些结合孔(441)提供外部元件与该轴承(40)间的结合部位,当然,为便于组装,该结合孔(441)可以是螺孔,以便于通过螺栓螺合的方式,快速地完成组配。
通过上述的说明,可以显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马达的构造(10)非仅可以使得马达自身的体积缩小、精度增加,更可借由该轴承(40)提供马达自身转动时所需的转动支撑,以及外部元件转动时的转动支撑,从而得以单一的轴承元件对该第二元件与外部的转动元件提供减少磨擦的具体功效,换言之,即本实用新型在主要目的中所公开的最简元件,即非仅仅就马达自身而言,更可扩及到与马达直接结合的受驱动元件间的传动部分,其功效自属显然。
除上述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外,需进一步加以说明者是:
关于轴承的型式,除上述的滚动轴承外,亦得以为其他形式的轴承,例如空气轴承、液压轴承或磁浮轴承等,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所应保护的范围。
其次,上开实施例中第二结合部与轴承间通过第二结合部的缺口与突体间的嵌接结合所达成的固定技术内容,也非用以限制其结合手段,其仍得通过其他的固定技术手段使凹凸互补的构造互换其相对位置等,也均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元件,具有一呈环状的第一身部,一由该第一身部的一侧环面所定义的第一承载面,一由该第一身部径向地往内延伸的第一结合部;
一第二元件,具有一呈环状的第二身部,是同轴于该第一身部,一由该第二身部的一侧环面所定义的第二承载面,是相向于该第一承载面并与之相隔开来,一第二结合部是位于该第二身部上;
一轴承,是同轴地位于该第二身部的内侧,具有一外环与一内环,并以该外环与该第二结合部固接,且使该外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间相隔开来,以及以该内环位于轴向一端末上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一结合部固接,且使该内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与该外环位于轴向另端末上的一第二端彼此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环的第一端与该内环的第一端彼此是位于不同的径向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结合部是为缺口,凹设于该第二身部的外侧环面上;
该外环是包含有一环身以及一径向突设于该环身外的突体,并以该突体与该缺口互补嵌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缺口是位于该第二身部轴向一端端末上,并沿该第二身部的环形延伸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突体是位于该环身轴向一端的端末上,并沿该环身的环形延伸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是更包含有一设于该外环上的第三结合部,用以与外部的可动元件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中,该第三结合部是包含有多数的结合孔,是以孔轴平行于该轴承轴向地分别自该外环的第二端往内延伸预定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结合孔是为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马达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轴承是更包含有多数的滚动元件,是受定位地被夹置于该内环与该外环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56917.0U CN218829386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旋转马达的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56917.0U CN218829386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旋转马达的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29386U true CN218829386U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725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56917.0U Active CN218829386U (zh) | 2022-08-26 | 2022-08-26 | 旋转马达的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29386U (zh) |
-
2022
- 2022-08-26 CN CN202222256917.0U patent/CN2188293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80100155A1 (en) | Spindle motor having radial and axial bearing systems | |
US20120049676A1 (en) | Fluid 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and motor having the same | |
JP2005016649A (ja) | 巻上機のブレーキ構造 | |
WO2018198481A1 (ja) | 磁気軸受 | |
US20220286014A1 (en) | Rotating motor and fan | |
JP2006340509A (ja) |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 | |
CN204810039U (zh) | 电动机 | |
CN218829386U (zh) | 旋转马达的构造 | |
JP2005287285A (ja) | モータ | |
CN1147983C (zh) | 小型电动机减震方法及所用轴承减震圈 | |
JP5326432B2 (ja)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固定構造 | |
US8475049B2 (en) | Fluid dynamic bearing assembly | |
WO2023023989A1 (zh) | 电机、动力机构及无人机 | |
CN103296850A (zh) | 外转子型无刷电动机 | |
CN110492634B (zh) | 转子 | |
JP2019054615A (ja) | モータ | |
JP3239642U (ja) | 回転モータの構造 | |
CN110829713A (zh) | 磁悬浮电机和空调器 | |
KR102540805B1 (ko) | 발전기용 회전자 | |
KR20130134611A (ko) | 스핀들 모터 | |
CN218243137U (zh) | 一种具有双平衡结构的无刷电机外转子组件及无刷电机 | |
US12113422B2 (en) | Rotating motor and fan | |
JP2007202327A (ja) | コンデンサ電動機 | |
CN116753185B (zh) | 一种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及其制造工艺 | |
CN218162022U (zh) | 一种外转子无刷电机滚珠轴承和定子铁芯装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