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0460U -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0460U
TWM600460U TW109207532U TW109207532U TWM600460U TW M600460 U TWM600460 U TW M600460U TW 109207532 U TW109207532 U TW 109207532U TW 109207532 U TW109207532 U TW 109207532U TW M600460 U TWM600460 U TW M60046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molded package
injection molde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packag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7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杰夫
Original Assignee
至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至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至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7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0460U/zh
Publication of TWM600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046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包含有電容本體、射出成型封裝體、兩內引腳及兩外引腳,射出成型封裝體包覆電容本體,兩內引腳一端與電容本體電連接,另一端穿出射出成型封裝體,兩外引腳各具有開口狀缺口,各開口狀缺口分別與兩內引腳連接。當本新型中兩外引腳透過開口狀缺口與兩內引腳焊接而連接,各開口狀缺口產生熔化現象,使得各開口狀缺口與各內引腳接觸時能隨各內引腳的形狀改變,讓各開口狀缺口與各內引腳的形狀能吻合並緊密貼合,藉此改善習知電解電容器因內引腳的大小與外引腳的連接處尺寸不相符,導致電性傳導不穩定的問題。

Description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本新型係關於電解電容器,尤指一種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請參看圖10所示,習知的電解電容器包含一外殼50與設置在該外殼50內的一電容,係由該外殼50將該電容進行封裝,該外殼50包含組合式的一封蓋51及一殼體52,藉由該外殼50包覆該電容,將該電容與外界隔絕防止環境因素影響該電容運作,然而,由於該外殼50的該封蓋51與該殼體52非一體成形的結構,電解電容器整體經過碰撞及長久使用,難以避免該封蓋51及該殼體52產生空隙或分離,導致該電容外露影響電解電容器壽命。
另一方面,該電解電容器由該外殼50進行封裝後,兩內引腳60突出該外殼50,並進一步與兩外引腳70連接,以便透過該兩外引腳70以表面黏著技術將電解電容器貼焊於電路板上,其中,各該外引腳70由一連接孔71貫穿,突出的該兩內引腳60分別插入該兩外引腳70的各該連接孔71中,藉此與該兩外引腳70電性連接。
然而,各內引腳60與各外引腳70連接時只依靠各連接孔71的孔壁接觸,若各該連接孔71的孔徑小於各該內引腳60的大小,則各該內引腳60無法穿入各該連接孔71中與各該外引腳70連接;而若各該連接孔71的孔徑大於各該內引腳60的大小,則各該內引腳60穿入各該連接孔71中後,各該內引腳60鄰近各該連接孔71的一外表面,即無法與各該連接孔71的孔壁緊密貼合,造成各該內引腳60與各該外引腳70的電性傳導不良。當各該連接孔71的孔徑無法吻合各該內引腳60的尺寸時,即影響該兩內引腳60與該兩外引腳70的電性連接,但是任何零件的製程皆存在誤差,難以確保每一該連接孔70孔徑皆與相對應的各該內引腳60大小相符。
因此,改進電解電容器的封裝結構,提升電解電容器其封裝結構的保護性能,並改善內引腳與外引腳間電性傳導的穩固性實有其必要性。
有鑑於此,本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出一種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以期克服習知電解電容器中內引腳與外引腳間電性傳導不佳,以及電解電容器的封裝保護性能不足的問題。
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包含有: 一電容本體; 一射出成型封裝體,位於該電容本體的外圍並包覆該電容本體; 兩內引腳,各該內引腳分別具有一內端及一外端,各該內端與該電容本體電連接,各該外端穿出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 兩外引腳,分別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且各該外引腳各具有一開口狀缺口,各該開口狀缺口與各該內引腳電連接,且各該開口狀缺口與各該內引腳為焊接連接結構; 其中,該電容本體係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所密封的一容置空間中。
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中,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為一體成型的結構,與習知電解電容器由封蓋及殼體所構成的組合式外殼相比,本新型的該射出成型封裝體可有效避免電解電容器因碰撞等因素使得封裝元件分離或產生間隙。此外,各該外引腳的開口狀缺口與各該內引腳的連接為焊接連接結構,使得各該開口狀缺口隨各該內引腳的形狀改變,各該內引腳與各該開口狀缺口緊密貼合時,兩者接觸部分的形狀及尺寸吻合,藉此改善習知電解電容器因內引腳與外引腳無法緊密連接,而導致電性傳導不穩定的問題。
請參看圖1及圖2所示,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的第一實施例包含有一電容本體10、一射出成型射出成型封裝體20、兩內引腳30及兩外引腳40。該電容本體10包含一電容素子與結合於該電容素子的介電材料,該電容素子由一陽極膜、一陰極箔及複數隔離層交替設置捲繞而成,各該隔離層設置於該陽極膜及該陰極膜間,用以防止該陽極膜及該陰極膜於捲繞時因接觸而導致短路,且該電容素子可與不同的介電材料結合而構成液態、固態或固液態電容,液態電容中使用的介電材料為電解液,固態電容中使用的介電材料為導電高分子,固液態電容中使用的介電材料則為電解液及導電高分子兩者所構成。
請配合參考圖1與圖2,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包含一第一側面21、一第二側面22、一第三側面23、一第四側面24、一頂面25與一底面26,該第一側面21相對於該第三側面23,該第二側面22相對於該第四側面24,該頂面25相對於該底面26,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內部具有密封的一容置空間,該電容本體10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容置空間,使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位於該電容本體10外圍並且包覆該電容本體10,除了提供該電容本體10保護功能以防止該電容本體10因外力而磨耗或受損外,亦將該電容本體10與外界的水氣及空氣隔絕,避免該電容本體10氧化、電流外洩或介電材料溢出,而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面26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凹槽27,且該兩凹槽27的一端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其中,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可經由射出成型技術形成,為一體成型的結構,與習知電解電容器由封蓋及殼體所構成的組合式外殼相比,本新型的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可有效避免電解電容器因碰撞等因素使得封裝元件分離或產生間隙,進而導致該電容本體10外露的問題。
各該內引腳30包含一內端31與一外端32,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內端31可分別伸入該電容本體10內部而與該電容本體10電連接,各該外端32則穿出並外露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且位於該兩凹槽27,其中之一內引腳30的該內端31係連接於該電容本體10的該陽極膜,視為正極引腳,另一內引腳30的該內端31係連接於該電容本體10的該陰極膜,視為負極引腳。
進一步參看圖3所示,該兩外引腳40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部,並分別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兩凹槽27處,且各該外引腳40的一端形成一開口狀缺口41以與其中一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連接,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各該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為焊接連接結構,各該外引腳40的另一端則沿著各該凹槽27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
請參看圖4所示,為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各該內引腳30可分別包含一內側部分33及一外側部分34,各該內端31位於各該內側部分33,而各該外端32位於各該外側部分34,其中,各該內側部分33可由鋁金屬所構成,各該外側部分34可由鐵金屬所構成,且各該外側部分34的外表面可進一步形成有一銅鍍層或一錫鍍層,以利各該外引腳40與各該外端32經由焊接連接,此外,各該內側部分33與各該外側部分34亦可經由焊接連接。
本新型具有一第三實施例(圖中未示),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部未設置有該兩凹槽27,亦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面26為直接與該第一側面21、該第二側面22、該第三側面23與該第四側面24相接的一平面,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穿出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而該兩外引腳40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上,且各該外引腳40的一端形成一開口狀缺口41以與其中一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連接,各該外引腳40的另一端則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
請參看圖5至圖7所示,為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於第四實施例中,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包含一第一側面21、一第二側面22、一第三側面23、一第四側面24、一頂面25與一底面26,該第一側面21相對於該第三側面23,該第二側面22相對於該第四側面24,該頂面25相對於該底面26。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兩凹槽27位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上,其中之一凹槽27延伸到第一側面21、第二側面22與第四側面24,另一凹槽27延伸到第二側面22、第三側面23與第四側面24,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於對應該兩凹槽27上方處分別具有兩突出部28,意即該第二側面22的該兩突出部28分別對應於各該凹槽27的一端,該第四側面24的該兩突出部28分別對應於各該凹槽27的另一端。
該兩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穿出並外露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且該兩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的其中一部分位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兩凹槽27,另一部分則由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所包圍。
進一步參看圖8所示,該兩外引腳40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部,並分別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兩凹槽27處,且各該外引腳40的一長邊上形成有一開口狀缺口41,各該外引腳40的各該開口狀缺口41分別與其中一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電連接,其中,請參考圖6,該兩外引腳40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彎折部42,該兩外引腳40位於該第二側面22的一端的各該彎折部42貼合於該第二側面22,該兩外引腳40位於該第四側面24的另一端的各該彎折部42貼合於該第四側面24,而各該彎折部42上分別具有一固定孔43,各該固定孔43係固定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各該突出部28上,用以防止該兩外引腳40自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脫落。
請參看圖9所示,為本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第五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各該內引腳30可分別包含一內側部分33及一外側部分34,各該內端31位於各該內側部分33,而各該外端32位於各該外側部分34,其中,各該內側部分33可由鋁金屬所構成,各該外側部分34可由鐵金屬所構成,且各該外側部分34的外表面可進一步形成有一銅鍍層或一錫鍍層,以利各該外引腳40與各該外端32經由焊接連接,此外,各該內側部分33與各該外側部分34亦可經由焊接連接。
本新型具有一第六實施例(圖中未示),第六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的差別在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未設置有該兩凹槽27,亦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底面26為直接與該第一側面21、該第二側面22、該第三側面23與該第四側面24相接的一平面,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穿出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而該兩外引腳40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底面26上,且各該外引腳40的一長邊上形成有該開口狀缺口41,各該外引腳40的各該開口狀缺口41分別與其中一內引腳30的該外端32電連接,其中,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分別具有兩突出部28,該兩外引腳40的兩端分別具有該彎折部42,該兩外引腳40位於該第二側面22的一端的各該彎折部42貼合於該第二側面22,該兩外引腳40位於該第四側面24的另一端的各該彎折部42貼合於該第四側面24,而各該彎折部42上分別具有該固定孔43,各該固定孔43係固定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各該突出部28上。
第一實施例與第四實施例中,該電容本體10與該兩內引腳30先藉由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進行封裝,該兩外引腳40再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兩凹槽27處以與該兩內引腳30連接,當該兩外引腳40的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接觸時進行錫焊、雷射焊接或碰焊等焊接作業,經由焊接使該兩外引腳40的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穩固連接,以碰焊為例,碰焊作業時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接觸的部分發生熔化,該兩開口狀缺口41的形狀根據該兩內引腳30的形狀而變化,使得碰焊後該兩開口狀缺口41的形狀能與該兩內引腳30的形狀吻合,使該兩內引腳30及該兩外引腳40間能維持穩定的電性傳導,其中,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碰焊前,該兩開口狀缺口41可分別為一圓弧形開口狀缺口或一V型開口狀缺口,經由碰焊作業後貼合該兩內引腳30的形狀,且該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碰焊時不需額外焊料,而是由該兩開口狀缺口41不吻合該兩內引腳30形狀的部分作為碰焊時的焊料,以供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焊接而形成所述碰焊連接結構。
此外,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實施例中,各該外引腳40設置於各該凹槽27時,除可將各該外引腳40對齊各該凹槽27而直接設置,亦可自各該凹槽27的邊緣將各該外引腳40平移置入各該凹槽27中,以第一實施例來看,該兩外引腳40可分別自各該凹槽27與該第二側面22及該第四側面24的連接處,朝各該內引腳30的方向平移置入,而以第四實施例來看,該兩外引腳40可分別自與該第一側面21及該第三側面23的連接處,朝各該內引腳30的方向平移置入。
第四至第六實施例中,該兩外引腳40在與該兩內引腳30碰焊前分別為未經過彎折的一長直鐵片,各該彎折部42為該兩外引腳40與該兩內引腳30碰焊時,將因碰焊而軟化的該兩外引腳40的兩端分別朝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該第二側面22即該第四側面24彎折而形成,並將各該彎折部42的各該固定孔43卡合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的各該突出部28上,使各該突出部28穿入各該固定孔43中,當碰焊作業完成而該兩外引腳40回復硬化的狀態時,該兩外引腳40已與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穩固連接,藉此防止該兩外引腳40脫落。
請參看圖2及圖7所示,第一實施例及第四實施例中,該兩內引腳30的該兩外端32的端面與該兩外引腳40的開口狀缺口41的側面之間形成一段差空間44,本新型藉由該段差空間44容納碰焊時該兩外引腳40因熔化而向外溢出的部分焊料,以防止多餘焊料影響電解電容器碰焊穩定度的狀況發生,其中,於第二、第三、第五及第六實施例中,該兩內引腳30的該兩外端32的端面與該兩外引腳40的下表面間亦具有該段差空間44。
綜上所述,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中,該兩外引腳40分別藉由各該開口狀缺口41與該兩內引腳30的各該外端32連接,並經由錫焊、雷射焊接或碰焊等焊接程序使各該開口狀缺口41能貼合各該內引腳30的形狀,使各該外引腳40與各該內引腳30緊密連接,提升電解電容器中各該內引腳30與各該外引腳40間電性傳導的穩定性,改善習知電解電容器因外引腳的連接處無法吻合內引腳尺寸,導致外引腳與內引腳間電性傳導不良的問題,另一方面,該射出成型封裝體20為一體式的結構,能夠防止習知電解電容器其封裝元件間因外力而分離或脫落的情形發生,增加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的保護性。
10:電容本體 20:射出成型封裝體 21:第一側面 22:第二側面 23:第三側面 24:第四側面 25:頂面 26:底面 27:凹槽 28:突出部 30,60:內引腳 31:內端 32:外端 33:內側部分 34:外側部分 40,70:外引腳 41:開口狀缺口 42:彎折部 43:固定孔 44:段差空間 50:外殼 51:封蓋 52:殼體 71:連接孔
圖1: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3: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中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面示意圖。 圖4: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5: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6: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四實施例的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7: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四實施例的第二剖面示意圖。 圖8: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四實施例中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面示意圖。 圖9:本新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之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習知電解電容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20:射出成型封裝體
21:第一側面
22:第二側面
23:第三側面
24:第四側面
25:頂面
26:底面
27:凹槽
32:外端
40:外引腳
41:開口狀缺口

Claims (15)

  1. 一種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包含有: 一電容本體; 一射出成型封裝體,位於該電容本體的外圍並包覆該電容本體; 兩內引腳,各該內引腳分別具有一內端及一外端,各該內端與該電容本體電連接,各該外端穿出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 兩外引腳,分別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且各該外引腳各具有一開口狀缺口,各該開口狀缺口與各該內引腳電連接,且各該開口狀缺口與各該內引腳為焊接連接結構; 其中,該電容本體係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所密封的一容置空間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具有兩凹槽,該兩外引腳分別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底部的該兩凹槽。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電容本體由電容素子與介電材料所構成,該電容素子由一陽極膜、一陰極膜及複數隔離層交替設置捲繞而成。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包含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一第三側面、一第四側面、一頂面及一底面;該兩凹槽對應設置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底面,且該兩凹槽的一端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第二側面及該第四側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兩內引腳的各該外端穿出並外露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底面,且各該外端位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各該凹槽。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各該外引腳的一端形成有該開口狀缺口,該兩外引腳分別透過各該開口狀缺口與該兩內引腳的各該外端電連接,且該兩外引腳的另一端沿各該凹槽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第二側面及該第四側面。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包含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一第三側面、一第四側面、一頂面及一底面;該兩內引腳的各該外端穿出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底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各該外引腳的一端形成有該開口狀缺口,該兩外引腳分別透過各該開口狀缺口與該兩內引腳的各該外端電連接,且該兩外引腳的另一端分別延伸至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第二側面及該第四側面。
  9.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包含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一第三側面、一第四側面、一頂面及一底面;該兩凹槽位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底面上,其中之一凹槽延伸到第一側面、第二側面與第四側面,另一凹槽延伸到第二側面、第三側面與第四側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第二側面及該第四側面對應該兩凹槽上方處分別具有兩突出部,各該突出部對應於該兩凹槽的各端。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兩內引腳的該外端穿出並外露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底面,且該兩內引腳的該外端的其中一部分位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兩凹槽,另一部分則由該射出成型封裝體所包圍。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該第二側面及該第四側面分別具有兩突出部。
  13. 如請求項7或9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兩外引腳的各該開口狀缺口分別形成於各該外引腳的一長邊上,該兩外引腳分別與其中一內引腳的該外端電連接。
  14. 如請求項10或12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該兩外引腳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彎折部,各該彎折部上具有一固定孔,各該固定孔係固定於該射出成型封裝體的各該突出部上。
  1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各該內引腳包含一內側部分及一外側部分,各該內端位於各該內側部分,而各該外端位於各該外側部分,各該內側部分由鋁金屬所構成,各該外側部分由鐵金屬所構成。
TW109207532U 2020-06-16 2020-06-16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TWM600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7532U TWM600460U (zh) 2020-06-16 2020-06-16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7532U TWM600460U (zh) 2020-06-16 2020-06-16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0460U true TWM600460U (zh) 2020-08-21

Family

ID=73004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7532U TWM600460U (zh) 2020-06-16 2020-06-16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0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854B (zh) * 2021-04-28 2023-06-11 至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解電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854B (zh) * 2021-04-28 2023-06-11 至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電解電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63824A (en)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3536722B2 (ja)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78875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KR101126472B1 (ko) 전자 부품과 그 리드선,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JP2017157334A (ja)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US20090323254A1 (en) Capacitor lead wir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pacitor using the same
JP5427239B2 (ja) 電気化学キャパシタ
JP2007184241A (ja) ポリマー電池パック
JP2007201382A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4837294B2 (ja) 電池パック
JP7113285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
JP4837296B2 (ja) 電池パック
TWM600460U (zh) 電解電容器封裝結構
JPH07111938B2 (ja) ヒューズ付き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組立に使用されるリードフレーム
JP4837278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2411845U (zh) 电解电容器封装结构
US10418203B2 (en) Vented push switch
JP4710049B2 (ja)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61274B (en) Battery cell for surface packaging
JP4952123B2 (ja) コンデンサユニット
JP5011499B2 (ja) 電子部品
JP2001210548A (ja) 複合型乾式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08244033A (ja)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
JPS63110717A (ja) リード無し電子的構成要素、固体電解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00658A (ja)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