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5179U -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 Google Patents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5179U
TWM595179U TW109201800U TW109201800U TWM595179U TW M595179 U TWM595179 U TW M595179U TW 109201800 U TW109201800 U TW 109201800U TW 109201800 U TW109201800 U TW 109201800U TW M595179 U TWM595179 U TW M5951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ring wall
assembly
ball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穎
Original Assignee
李思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思穎 filed Critical 李思穎
Priority to TW109201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5179U/zh
Publication of TWM595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517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滾珠螺帽組包括螺帽、端部組件、軸桿以及複數滾珠。外筒包括外環壁、內環壁、滾珠槽、迴流通道、組裝槽以及固定孔。組裝槽具有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對設置。端部組件組設於螺帽之組裝槽,端部組件包括第一接觸面以及第二接觸面。第一接觸面具有干涉紋,且第一接觸面壓合於組裝槽之第一側面。第一接觸面及第二接觸面相對設置,第二接觸面對應壓合於組裝槽之第二側面。通過具有干涉紋的第一接觸面壓合緊覆於組裝槽之第一側面,可以消彌螺帽開槽後的變形量,並進一步穩定滾珠螺帽組。

Description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滾珠螺帽組,特別是具有可拆卸式端部組件之滾珠螺帽組。
滾珠螺帽組是外筒在螺帽軸上進行直線運動的直線導軌裝置,透過滾珠螺帽組內的滾珠在滾珠槽中相對螺帽軸滾動的構造,可使得滾珠螺帽組與螺帽軸相對移動更為順暢並大幅提昇負載之能力,可在振動衝擊負荷作用過大的地方以及需要高速運動性能處,發揮有效作用。
滾珠螺帽組的態樣之一是可以在外筒二端設置可拆卸式端部組件,藉由端部組件以安裝填充或更換於內部循環滾動的滾珠。此種可拆卸式端部組件需要在外筒端部設置開槽,但舊式加工技術在螺帽開槽後會使變形量過多,導致端部組件組裝精度不佳及滾珠運行順暢度變差。
有鑑於此,本創作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滾珠螺帽組包括螺帽、端部組件、軸桿以及複數滾珠。螺帽包括外環壁、內環壁、滾珠槽、迴流通道、組裝槽以及固定孔。滾珠槽環設於內環壁。迴流通道軸向穿設於外環壁及內環壁之間。組裝槽設於一端部並貫穿外環壁及內環壁。組裝槽具有第一側面、第二側面及底面,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對設置,底面連接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固定孔設於底面。端部組件組設於螺帽之組裝槽,端部組件包括第一接觸面、第二接觸面、連接面、固定部及迴流彎道。第一接觸面具有干涉紋。第一接觸面及第二接觸面相對設置,連接面連接第一接觸面及第二接觸面。固定部設於連接面,迴流彎道設於第二接觸面。第一接觸面壓合於組裝槽之第一側面,第二接觸面對應於組裝槽之第二側面,且迴流彎道之二端分別對應連通滾珠槽及迴流通道。固定部組設固定於固定孔。軸桿穿設於螺帽。滾珠槽、迴流彎道及迴流通道形成滾珠循環通道,複數滾珠滾動於滾珠循環通道中。
藉此,通過具有干涉紋的第一接觸面壓合緊覆於組裝槽之第一側面,藉由干涉紋受壓迫的變形量可以消彌螺帽開槽後的變形量(約0.01~0.05mm),並進一步穩定滾珠螺帽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部為錐狀凸柱,固定孔為錐狀凹孔,錐狀凸柱及錐狀凹孔相互緊配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孔為螺孔,固定部包括穿孔及皿頭螺絲,皿頭螺絲穿設穿孔並鎖固於固定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孔為錐狀凹孔,固定部包括穿孔及固定柱。固定柱穿設於穿孔及固定孔,且固定柱與錐狀凹孔相互緊配結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干涉紋為波浪狀紋路、鋸齒狀紋路或不規則紋路,且第一接觸面緊密壓覆第一側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面與外環壁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面與外環壁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分別斜向設置於外環壁及內環壁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接觸面由外環壁向內環壁方向延伸之長度大於第一接觸面由外環壁向內環壁方向延伸之長度。
本創作於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端部組件,應用於滾珠螺帽組中,且端部組件係組設於滾珠螺帽組之螺帽的組裝槽中。組裝槽包括第一側面以及第二側面,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相對面設置。端部組件包括第一接觸面以及第二接觸面。第一接觸面具有干涉紋,且第一接觸面壓合於組裝槽之第一側面。第二接觸面與第一接觸面相對設置,第二接觸面對應壓合於組裝槽之第二側面。
上述端部組件於一些實施例中,干涉紋為波浪狀紋路、鋸齒狀紋路或不規則紋路,且第一接觸面緊密壓覆第一側面。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關技藝者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請參閱圖1至圖5。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立體圖,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分解圖,圖3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立體剖視圖,圖4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前視圖,圖5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由圖1至圖3可見,本實施例之滾珠螺帽組100包括螺帽10、二端部組件20、軸桿30以及複數滾珠40。二個端部組件20分別組設於螺帽10的二端部。在本實施例中雖以二個端部組件20為例示說明,但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僅設置一個端部組件20。另外,由於二端部組件20為相同結構對稱組設,故接下來將僅就單一側之端部組件20進行說明,另一側之端部組件20則不再贅述。
螺帽10包括外環壁11、內環壁12、滾珠槽13、迴流通道14、二組裝槽15、固定孔16以及軸向相對應之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滾珠槽13環設於內環壁12,迴流通道14軸向穿設於外環壁11及內環壁12之間。二組裝槽15分別設置於螺帽10的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在本實施例中,因為在螺帽10上的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分別設置了一個組裝槽15,所以亦使用了二個端部組件20,來組設於個組裝槽15中。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也可以僅在螺帽10的第一端部17或第二端部18開設有一個組裝槽15,對應組裝槽15之數量則使用一個端部組件20即可。由於二組裝槽15具有相同結構而對應設置於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因此接下來僅就位於第一端部17之組裝槽15及對應組設之端部組件20進行詳細說明,對於第二端部18處相同的組裝槽15及端部組件20的結構將不再贅述。
組裝槽15貫穿外環壁11及內環壁12。由圖1及圖2可見,組裝槽15具有第一側面151、第二側面152及底面153。第一側面151及第二側面152相對面設置,底面153連接第一側面151及第二側面152。固定孔16設於底面153。由圖1及圖2可見,第一側面151會斜向由外環壁11貫穿至內環壁12,第二側面152同樣斜向由外環壁11貫穿至內環壁12。底面153則是沿徑向方向貫穿外環壁11及內環壁12。
其中,由圖4及圖5交互參照可見,第二接觸面22由外環壁11向內環壁12方向延伸之長度會大於第一接觸面21由外環壁11向內環壁12方向延伸之長度。
請同時參閱圖2至圖5,二端部組件20應用於滾珠螺帽組100中,且二端部組件20分別組設於螺帽10之二組裝槽15。各端部組件20包括第一接觸面21、第二接觸面22、連接面23、固定部24及迴流彎道25。在第一接觸面21上具有干涉紋。由圖5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干涉紋為波浪狀紋路。各波浪紋路會由圖5所示的前方延伸至後方,並由上而下布滿第一接觸面21。第一接觸面21及第二接觸面22相對設置於二側。連接面23連接第一接觸面21及第二接觸面22。固定部24設於連接面23。迴流彎道25設於第二接觸面22。
當如圖1所示使端部組件20組設於組裝槽15中時,由圖1、圖3及圖4可見,第一接觸面21壓合於組裝槽15之第一側面151,第二接觸面22對應壓合於組裝槽15之第二側面152。迴流彎道25之二端分別對應滾珠槽及迴流通道14,固定部24組設至固定孔16。
藉此,端部組件20第一接觸面21上的干涉紋會壓合緊覆於組裝槽15之第一側面151,藉由干涉紋受壓迫的變形量可以消彌螺帽10在開設組裝槽15後可能產生的變形量(約0.01~0.05mm),並進一步穩定滾珠螺帽組100。並且當端部組件20使用具有彈性之材料製作時,更可提供一定的吸震效果,例如塑膠材料、鋼性較低之金屬材料等。
接著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軸桿30軸向穿設於螺帽10。在本實施例中,軸桿30包括軸體31及複數軌道槽32。在其他實施態樣中,軸桿30可為表面光滑之圓桿,不一定需要具有軌道槽32。又由圖2及圖3可見,滾珠槽13、迴流彎道25及迴流通道14形成滾珠循環通道,滾珠40滾動於滾珠循環通道中。
再請參閱圖2,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孔16為螺孔,固定部24包括穿孔241及皿頭螺絲242,皿頭螺絲242穿設穿孔241並鎖固於固定孔16。如此以使得端部組件20能更確實地固定至螺帽10,當滾珠40於螺帽10之滾珠槽13及端部組件20之迴流彎道25內循環滾動時,能加強穩固端部組件20,不會因為滾珠40由滾珠槽13滾動至迴流彎道25時所產生的衝擊力,造成端部組件20與螺帽10二者間有脫離或晃動的問題。
又請繼續參閱圖1及圖2,由圖1及圖2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側面151與外環壁11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154。第二側面152與外環壁11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155。當螺帽10上形成組裝槽15後,再進行熱處理時,因應力集中於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所開設的組裝槽15處,所以位於螺帽10中段的材料穩定性增加。進一步,透過在組裝槽15的第一側面151與外環壁11相接處設置導R角結構154,以及於第二側面152與外環壁11相接處設置導R角結構155,可以消除熱處理時應力集中於此的問題,進一步也可以減少變形量,進而使螺帽10與端部組件20二者間的組裝公差減少,以提高組裝精度,讓組裝後的結構更為穩固,滾珠螺帽組在運行時更為順暢。
接著請參閱圖6,圖6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本實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處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且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端部組件20a於第一接觸面21a上的干涉紋態樣,本實施例之第一接觸面21a上的干涉紋為偏鋸齒狀紋路。當第一接觸面21a緊密壓覆第一側面151時,同樣可藉由干涉紋受壓迫的變形量以消彌螺帽10在開設組裝槽15後可能產生的變形量(約0.01~0.05mm),並進一步穩定滾珠螺帽組100。
接著請參閱圖7,圖7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本實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處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且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端部組件20b於第一接觸面21b上的干涉紋態樣,本實施例之第一接觸面21b上的干涉紋為不規則紋路。當第一接觸面21b緊密壓覆第一側面151時,同樣可藉由干涉紋受壓迫的變形量以消彌螺帽10在開設組裝槽15後可能產生的變形量(約0.01~0.05mm),並進一步穩定滾珠螺帽組100。
接著請參閱圖8,圖8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局部剖視圖。本實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處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且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固定部24a及固定孔16a之結構。本實施例之固定部24a為錐狀凸柱。呈錐狀凸柱的固定部24a是由端部組件20朝遠離連接面23的方向延伸,也就是朝向螺帽10的方向延伸凸出。而位於螺帽10之固定孔16a則是形成對應的錐狀凹孔。當端部組件20組裝至螺帽10時,只需要將端部組件20之固定部24a對準螺帽10之固定孔16a並推入,使固定部24a與固定孔16a相互緊配結合即可。另外,為使固定部24a與固定孔16a能相互緊配結合,呈錐狀凸柱的固定部24a可略大於呈錐狀凹孔的固定孔16a。
又請參閱圖9,圖9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局部剖視圖。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元件及其連結關係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且不再贅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固定部24b及固定孔16b之結構。本實施例之固定孔16b為錐狀凹孔,固定部24b包括穿孔241b及固定柱242b。固定柱242b穿設於穿孔241b及固定孔16b,且固定柱242b與錐狀凹孔狀的固定孔16b相互緊配結合。如此,亦可將端部組件20穩固結合於螺帽10。另外,若為使結合可更為穩固,也可以在固定柱242b的表面上沿軸向形成複數條狀凸紋,以使固定柱242b與固定孔16b間更為緊配結合。
於實施方式中雖然上述各實施例說明不同的端部組件、固定部及固定孔之結構,但可理解的是,各種端部組件可以與固定部及固定孔的結構任意組合搭配,本創作不以各實施例為限。
雖然本新型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術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滾珠螺帽組 10:螺帽 11:外環壁 12:內環壁 13:滾珠槽 14:迴流通道 15:組裝槽 151:第一側面 152:第二側面 153:底面 154、155:導R角結構 16、16a、16b:固定孔 17:第一端部 18:第二端部 20、20a、20b:端部組件 21、21a、21b:第一接觸面 22:第二接觸面 23:連接面 24、24a、24b:固定部 241、241b:穿孔 242:皿頭螺絲 242b:固定柱 25:迴流彎道 30:軸桿 31:軸體 32:軌道槽 40:滾珠
[圖1]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立體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分解圖。 [圖3]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立體剖視圖。 [圖4]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前視圖。 [圖5]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 [圖6]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 [圖7]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端部組件之前視圖。 [圖8]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局部剖視圖。 [圖9]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滾珠螺帽組之局部剖視圖。
100:滾珠螺帽組
10:螺帽
11:外環壁
12:內環壁
13:滾珠槽
15:組裝槽
151:第一側面
153:底面
154:導R角結構
16:固定孔
17:第一端部
18:第二端部
20:端部組件
22:第二接觸面
23:連接面
24:固定部
241:穿孔
242:皿頭螺絲
25:迴流彎道
30:軸桿
31:軸體
32:軌道槽
40:滾珠

Claims (11)

  1. 一種滾珠螺帽組,包括: 一螺帽,包括一外環壁、一內環壁、一滾珠槽、一迴流通道、一組裝槽以及一固定孔,該滾珠槽環設於該內環壁,該迴流通道軸向穿設於該外環壁及該內環壁之間,該組裝槽設於一端部並貫穿該外環壁及該內環壁,該組裝槽具有一第一側面、一第二側面及一底面,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相對設置,該底面連接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該固定孔設於該底面; 一端部組件,組設於該螺帽之該組裝槽,該端部組件包括一第一接觸面、一第二接觸面、一連接面、一固定部及一迴流彎道,該第一接觸面具有一干涉紋,該第一接觸面及該第二接觸面相對設置,該連接面連接該第一接觸面及該第二接觸面,該固定部設於該連接面,該迴流彎道設於該第二接觸面,該第一接觸面壓合於該組裝槽之該第一側面,該第二接觸面對應壓合於該組裝槽之該第二側面,且該迴流彎道之二端分別對應該滾珠槽及該迴流通道,該固定部組設固定於該固定孔; 一軸桿,穿設於該螺帽;以及 複數滾珠,該滾珠槽、該迴流彎道及該迴流通道形成一滾珠循環通道,該些滾珠滾動於該滾珠循環通道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固定孔為一螺孔,該固定部包括一穿孔及一皿頭螺絲,該皿頭螺絲穿設該穿孔並鎖固於該固定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固定部為一錐狀凸柱,該固定孔為一錐狀凹孔,該錐狀凸柱及該錐狀凹孔相互緊配結合。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固定孔為一錐狀凹孔,該固定部包括一穿孔及一固定柱,該固定柱穿設於該穿孔及該固定孔,且該固定柱與該錐狀凹孔相互緊配結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干涉紋為一波浪狀紋路、一鋸齒狀紋路或一不規則紋路,且該第一接觸面緊密壓覆該第一側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第一側面與該外環壁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第二側面與該外環壁相接處設置有導R角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分別斜向設置於該外環壁及該內環壁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滾珠螺帽組,其中該第二接觸面由該外環壁向該內環壁方向延伸之長度大於該第一接觸面由該外環壁向該內環壁方向延伸之長度。
  10. 一種端部組件,應用於一滾珠螺帽組中,且該端部組件係組設於該滾珠螺帽組之一螺帽的一組裝槽中,該組裝槽包括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該第一側面及該第二側面相對面設置,該端部組件包括: 一第一接觸面,具有一干涉紋,該第一接觸面壓合於該組裝槽之該第一側面;以及 一第二接觸面,與該第一接觸面相對設置,該第二接觸面對應壓合於該組裝槽之該第二側面。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端部組件,其中該干涉紋為一波浪狀紋路、一鋸齒狀紋路或一不規則紋路,且該第一接觸面緊密壓覆該第一側面。
TW109201800U 2020-02-18 2020-02-18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TWM595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800U TWM595179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800U TWM595179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5179U true TWM595179U (zh) 2020-05-11

Family

ID=71897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800U TWM595179U (zh) 2020-02-18 2020-02-18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51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25658S (zh) 2022-08-12 2023-06-01 李權祐 直線傳動裝置之端部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25658S (zh) 2022-08-12 2023-06-01 李權祐 直線傳動裝置之端部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3835B2 (en) Ball screw apparatus
JP5150729B2 (ja) 車両用伸縮シャフト
TWM595179U (zh)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JPWO2007023780A1 (ja) 転動体ねじ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4474073A (en) Spindle drive assembly with recirculating balls
CN214499938U (zh)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WO2018216519A1 (ja) 複列転動体収容バンド及び運動案内装置
JP2019108960A (ja) ボールねじ
WO2015155928A1 (ja) 転動装置
JP3226315U (ja) リニアスライド
JP2013104535A (ja) ボールねじ用循環部品およびその取付部品
KR102561701B1 (ko) 볼 스크루 드라이브용 나사산 너트
JPS6234028Y2 (zh)
JP2020094634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4244610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59103927U (ja) 潤滑溝を有する直線作動用ボ−ルベアリングのリタ−ンキヤツプ
JP7255390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3220160U (ja) 安全防護機能付きボールねじ
JP5200960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KR20050021320A (ko) 체결 장치
JP2005083520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2020094635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CN109869453B (zh) 滚珠螺杆
JP5998749B2 (ja) ボールねじ循環部品用取付部品、ボールねじ
JP2004116559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