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9938U -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9938U
CN214499938U CN202022844718.2U CN202022844718U CN214499938U CN 214499938 U CN214499938 U CN 214499938U CN 202022844718 U CN202022844718 U CN 202022844718U CN 214499938 U CN214499938 U CN 214499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ntact surface
groove
bal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47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9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9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滚珠螺帽组包括螺帽、端部组件、轴杆以及多个滚珠。外筒包括外环壁、内环壁、滚珠槽、回流通道、组装槽以及固定孔。组装槽具有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端部组件组设于螺帽的组装槽,端部组件包括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具有干涉纹,且第一接触面压合于组装槽的第一侧面。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第二接触面对应压合于组装槽的第二侧面。通过具有干涉纹的第一接触面压合紧覆于组装槽的第一侧面,可以消弥螺帽开槽后的变形量,并进一步稳定滚珠螺帽组。

Description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滚珠螺帽组,特别是具有可拆卸式端部组件的滚珠螺帽组。
背景技术
滚珠螺帽组是外筒在螺帽轴上进行直线运动的直线导轨装置,通过滚珠螺帽组内的滚珠在滚珠槽中相对螺帽轴滚动的构造,可使得滚珠螺帽组与螺帽轴相对移动更为顺畅并大幅提升负载的能力,可在振动冲击负荷作用过大的地方以及需要高速运动性能处,发挥有效作用。
滚珠螺帽组的态样之一是可以在外筒二端设置可拆卸式端部组件,借由端部组件以安装填充或更换于内部循环滚动的滚珠。此种可拆卸式端部组件需要在外筒端部设置开槽,但旧式加工技术在螺帽开槽后会使变形量过多,导致端部组件组装精度不佳及滚珠运行顺畅度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滚珠螺帽组包括螺帽、端部组件、轴杆以及多个滚珠。螺帽包括外环壁、内环壁、滚珠槽、回流通道、组装槽以及固定孔。滚珠槽环设于内环壁。回流通道轴向穿设于外环壁及内环壁之间。组装槽设于一端部并贯穿外环壁及内环壁。组装槽具有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底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相对设置,底面连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固定孔设于底面。端部组件组设于螺帽的组装槽,端部组件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连接面、固定部及回流弯道。第一接触面具有干涉纹。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连接面连接第一接触面及第二接触面。固定部设于连接面,回流弯道设于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压合于组装槽的第一侧面,第二接触面对应于组装槽的第二侧面,且回流弯道的二端分别对应连通滚珠槽及回流通道。固定部组设固定于固定孔。轴杆穿设于螺帽。滚珠槽、回流弯道及回流通道形成滚珠循环通道,多个滚珠滚动于滚珠循环通道中。
借此,通过具有干涉纹的第一接触面压合紧覆于组装槽的第一侧面,借由干涉纹受压迫的变形量可以消弥螺帽开槽后的变形量(约0.01~0.05mm),并进一步稳定滚珠螺帽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为锥状凸柱,固定孔为锥状凹孔,锥状凸柱及锥状凹孔相互紧配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孔为螺孔,固定部包括穿孔及皿头螺丝,皿头螺丝穿设穿孔并锁固于固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孔为锥状凹孔,固定部包括穿孔及固定柱。固定柱穿设于穿孔及固定孔,且固定柱与锥状凹孔相互紧配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涉纹为波浪状纹路、锯齿状纹路或不规则纹路,且第一接触面紧密压覆第一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与外环壁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面与外环壁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分别斜向设置于外环壁及内环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触面由外环壁向内环壁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一接触面由外环壁向内环壁方向延伸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端部组件,应用于滚珠螺帽组中,且端部组件系组设于滚珠螺帽组的螺帽的组装槽中。组装槽包括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相对面设置。端部组件包括第一接触面以及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具有干涉纹,且第一接触面压合于组装槽的第一侧面。第二接触面与第一接触面相对设置,第二接触面对应压合于组装槽的第二侧面。
上述端部组件于一些实施例中,干涉纹为波浪状纹路、锯齿状纹路或不规则纹路,且第一接触面紧密压覆第一侧面。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滚珠螺帽组
10:螺帽
11:外环壁
12:内环壁
13:滚珠槽
14:回流通道
15:组装槽
151:第一侧面
152:第二侧面
153:底面
154、155:导R角结构
16、16a、16b:固定孔
17:第一端部
18:第二端部
20、20a、20b:端部组件
21、21a、21b:第一接触面
22:第二接触面
23:连接面
24、24a、24b:固定部
241、241b:穿孔
242:皿头螺丝
242b:固定柱
25:回流弯道
30:轴杆
31:轴体
32:轨道槽
40: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立体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分解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立体剖视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前视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由图1至图3可见,本实施例的滚珠螺帽组100包括螺帽10、二端部组件20、轴杆30以及多个滚珠40。二个端部组件20分别组设于螺帽10的二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虽以二个端部组件20为例示说明,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端部组件20。另外,由于二端部组件20为相同结构对称组设,故接下来将仅就单一侧的端部组件20进行说明,另一侧的端部组件20则不再赘述。
螺帽10包括外环壁11、内环壁12、滚珠槽13、回流通道14、二组装槽15、固定孔16以及轴向相对应的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滚珠槽13环设于内环壁12,回流通道14轴向穿设于外环壁11及内环壁12之间。二组装槽15分别设置于螺帽10的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螺帽10上的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分别设置了一个组装槽15,所以亦使用了二个端部组件20,来组设于个组装槽15中。在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仅在螺帽10的第一端部17或第二端部18开设有一个组装槽15,对应组装槽15的数量则使用一个端部组件20即可。由于二组装槽15具有相同结构而对应设置于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因此接下来仅就位于第一端部17的组装槽15及对应组设的端部组件20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第二端部18处相同的组装槽15及端部组件20的结构将不再赘述。
组装槽15贯穿外环壁11及内环壁12。由图1及图2可见,组装槽15具有第一侧面151、第二侧面152及底面153。第一侧面151及第二侧面152相对面设置,底面153连接第一侧面151及第二侧面152。固定孔16设于底面153。由图1及图2可见,第一侧面151会斜向由外环壁11贯穿至内环壁12,第二侧面152同样斜向由外环壁11贯穿至内环壁12。底面153则是沿径向方向贯穿外环壁11及内环壁12。
其中,由图4及图5交互参照可见,第二接触面22由外环壁11向内环壁12方向延伸的长度会大于第一接触面21由外环壁11向内环壁12方向延伸的长度。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5,二端部组件20应用于滚珠螺帽组100中,且二端部组件20分别组设于螺帽10的二组装槽15。各端部组件20包括第一接触面21、第二接触面22、连接面23、固定部24及回流弯道25。在第一接触面21上具有干涉纹。由图5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干涉纹为波浪状纹路。各波浪纹路会由图5所示的前方延伸至后方,并由上而下布满第一接触面21。第一接触面21及第二接触面22相对设置于二侧。连接面23连接第一接触面21及第二接触面22。固定部24设于连接面23。回流弯道25设于第二接触面22。
当如图1所示使端部组件20组设于组装槽15中时,由图1、图3及图4可见,第一接触面21压合于组装槽15的第一侧面151,第二接触面22对应压合于组装槽15的第二侧面152。回流弯道25的二端分别对应滚珠槽及回流通道14,固定部24组设至固定孔16。
借此,端部组件20第一接触面21上的干涉纹会压合紧覆于组装槽15的第一侧面151,借由干涉纹受压迫的变形量可以消弥螺帽10在开设组装槽15后可能产生的变形量(约0.01~0.05mm),并进一步稳定滚珠螺帽组100。并且当端部组件20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时,更可提供一定的吸震效果,例如塑料材料、钢性较低的金属材料等。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轴杆30轴向穿设于螺帽10。在本实施例中,轴杆30包括轴体31及多个轨道槽32。在其他实施态样中,轴杆30可为表面光滑的圆杆,不一定需要具有轨道槽32。又由图2及图3可见,滚珠槽13、回流弯道25及回流通道14形成滚珠循环通道,滚珠40滚动于滚珠循环通道中。
再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6为螺孔,固定部24包括穿孔241及皿头螺丝242,皿头螺丝242穿设穿孔241并锁固于固定孔16。如此以使得端部组件20能更确实地固定至螺帽10,当滚珠40于螺帽10的滚珠槽13及端部组件20的回流弯道25内循环滚动时,能加强稳固端部组件20,不会因为滚珠40由滚珠槽13滚动至回流弯道25时所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端部组件20与螺帽10二者间有脱离或晃动的问题。
又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由图1及图2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面151与外环壁11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154。第二侧面152与外环壁11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155。当螺帽10上形成组装槽15后,再进行热处理时,因应力集中于第一端部17及第二端部18所开设的组装槽15处,所以位于螺帽10中段的材料稳定性增加。进一步,通过在组装槽15的第一侧面151与外环壁11相接处设置导R角结构154,以及于第二侧面152与外环壁11相接处设置导R角结构155,可以消除热处理时应力集中于此的问题,进一步也可以减少变形量,进而使螺帽10与端部组件20二者间的组装公差减少,以提高组装精度,让组装后的结构更为稳固,滚珠螺帽组在运行时更为顺畅。
接着请参阅图6,图6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本实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且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端部组件20a于第一接触面21a上的干涉纹态样,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面21a上的干涉纹为偏锯齿状纹路。当第一接触面21a紧密压覆第一侧面151时,同样可借由干涉纹受压迫的变形量以消弥螺帽10在开设组装槽15后可能产生的变形量(约0.01~0.05mm),并进一步稳定滚珠螺帽组100。
接着请参阅图7,图7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端部组件的前视图。本实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且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端部组件20b于第一接触面21b上的干涉纹态样,本实施例的第一接触面21b上的干涉纹为不规则纹路。当第一接触面21b紧密压覆第一侧面151时,同样可借由干涉纹受压迫的变形量以消弥螺帽10在开设组装槽15后可能产生的变形量(约0.01~0.05mm),并进一步稳定滚珠螺帽组100。
接着请参阅图8,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局部剖视图。本实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且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固定部24a及固定孔16a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4a为锥状凸柱。呈锥状凸柱的固定部24a是由端部组件20朝远离连接面23的方向延伸,也就是朝向螺帽10的方向延伸凸出。而位于螺帽10的固定孔16a则是形成对应的锥状凹孔。当端部组件20组装至螺帽10时,只需要将端部组件20的固定部24a对准螺帽10的固定孔16a并推入,使固定部24a与固定孔16a相互紧配结合即可。另外,为使固定部24a与固定孔16a能相互紧配结合,呈锥状凸柱的固定部24a可略大于呈锥状凹孔的固定孔16a。
又请参阅图9,图9系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滚珠螺帽组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及其链接关系将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且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固定部24b及固定孔16b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固定孔16b为锥状凹孔,固定部24b包括穿孔241b及固定柱242b。固定柱242b穿设于穿孔241b及固定孔16b,且固定柱242b与锥状凹孔状的固定孔16b相互紧配结合。如此,亦可将端部组件20稳固结合于螺帽10。另外,若为使结合可更为稳固,也可以在固定柱242b的表面上沿轴向形成多个条状凸纹,以使固定柱242b与固定孔16b间更为紧配结合。
于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各实施例说明不同的端部组件、固定部及固定孔的结构,但可理解的是,各种端部组件可以与固定部及固定孔的结构任意组合搭配,本实用新型不以各实施例为限。
虽然本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习相像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螺帽,包括一外环壁、一内环壁、一滚珠槽、一回流通道、一组装槽以及一固定孔,该滚珠槽环设于该内环壁,该回流通道轴向穿设于该外环壁及该内环壁之间,该组装槽设于一端部并贯穿该外环壁及该内环壁,该组装槽具有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及一底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相对设置,该底面连接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该固定孔设于该底面;
一端部组件,组设于该螺帽的该组装槽,该端部组件包括一第一接触面、一第二接触面、一连接面、一固定部及一回流弯道,该第一接触面具有一干涉纹,该第一接触面及该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该连接面连接该第一接触面及该第二接触面,该固定部设于该连接面,该回流弯道设于该第二接触面,该第一接触面压合于该组装槽的该第一侧面,该第二接触面对应压合于该组装槽的该第二侧面,且该回流弯道的二端分别对应该滚珠槽及该回流通道,该固定部组设固定于该固定孔;
一轴杆,穿设于该螺帽;以及
多个滚珠,该滚珠槽、该回流弯道及该回流通道形成一滚珠循环通道,该些滚珠滚动于该滚珠循环通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为一螺孔,该固定部包括一穿孔及一皿头螺丝,该皿头螺丝穿设该穿孔并锁固于该固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一锥状凸柱,该固定孔为一锥状凹孔,该锥状凸柱及该锥状凹孔相互紧配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孔为一锥状凹孔,该固定部包括一穿孔及一固定柱,该固定柱穿设于该穿孔及该固定孔,且该固定柱与该锥状凹孔相互紧配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干涉纹为一波浪状纹路、一锯齿状纹路或一不规则纹路,且该第一接触面紧密压覆该第一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外环壁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面与该外环壁相接处设置有导R角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分别斜向设置于该外环壁及该内环壁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螺帽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面由该外环壁向该内环壁方向延伸的长度大于该第一接触面由该外环壁向该内环壁方向延伸的长度。
10.一种端部组件,应用于一滚珠螺帽组中,且该端部组件系组设于该滚珠螺帽组的一螺帽的一组装槽中,该组装槽包括一第一侧面以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相对面设置,其特征在于,该端部组件包括:
一第一接触面,具有一干涉纹,该第一接触面压合于该组装槽的该第一侧面;以及
一第二接触面,与该第一接触面相对设置,该第二接触面对应压合于该组装槽的该第二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端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干涉纹为一波浪状纹路、一锯齿状纹路或一不规则纹路,且该第一接触面紧密压覆该第一侧面。
CN202022844718.2U 2020-02-18 2020-12-01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Active CN2144999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16520 2020-02-18
CN202020181652 2020-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9938U true CN214499938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4718.2U Active CN214499938U (zh) 2020-02-18 2020-12-01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99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7641A1 (en) * 2022-10-18 2024-04-24 Chuan-Yu Lee Ball nut assembly and end component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7641A1 (en) * 2022-10-18 2024-04-24 Chuan-Yu Lee Ball nut assembly and end component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99938U (zh)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US20090013811A1 (en) External Circulation Type Ball Screw
JP2005515381A (ja) サポートスリーブ
JP3694581B2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US5076713A (en)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unit made of resin
JP4934592B2 (ja) 転動体ねじ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422646B2 (ja) 転動体間にセパレータを配設した転がり案内装置
TWM595179U (zh) 滾珠螺帽組及其端部組件
JP4635758B2 (ja) ストッパ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5004304B2 (ja) 駒式ボールねじ
GB2290105A (en) Cord clamp
JP7499839B2 (ja) 運動案内装置および該運動案内装置において使用される潤滑経路部品
KR102510139B1 (ko) 디플렉터식 볼 나사
CN215567722U (zh) 内循环式滚珠螺杆
JP2020094634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CN221170628U (zh) 滚珠螺杆
KR102561701B1 (ko) 볼 스크루 드라이브용 나사산 너트
CN218935182U (zh) 滚珠螺帽组及其端部组件
JP3097525U (ja) 転動体ねじ装置
JP2020094635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3220160U (ja) 安全防護機能付きボールねじ
JP2005180558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JP6855792B2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組立方法
TW200846570A (en) External circulation type ball screw
JP5998749B2 (ja) ボールねじ循環部品用取付部品、ボールね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