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8515U - Line incense, incense support and incense support set - Google Patents

Line incense, incense support and incense support s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8515U
TWM578515U TW107216685U TW107216685U TWM578515U TW M578515 U TWM578515 U TW M578515U TW 107216685 U TW107216685 U TW 107216685U TW 107216685 U TW107216685 U TW 107216685U TW M578515 U TWM578515 U TW M57851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ense
support
plate
holder
rec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6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住田一真
並木雅俊
藤川匠
吉田真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阿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040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10472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040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643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阿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阿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78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8515U/zh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使板狀之線香於燃燒時不會中途熄滅,適宜用於板狀之線香之燃燒,且可兼具操作之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的線香支持具;一種可抑制線香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煙味)、以及灰之飛散,進而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於短時間內以高濃度揮散的線香;及線香與線香支持具之線香支持具組。 線香支持具100係以具有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背面13之2個部位、正面15之2個部位、及底面下端緣17之1個部位的縱肋19及橫肋41,支持線香11保持豎立的方式構成。板狀之線香11含有燃燒基材、無機物及揮散性化合物,上述無機物之含量為30~70質量%,上述燃燒基材之含量為25~60質量%,厚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

Description

線香、線香支持具及線香支持具組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線香、線香支持具及線香支持具組。
先前,作為支持棒狀或螺旋狀之線香(香、線香、或蚊香等)之線香支持具,提出有各種線香用支持具(專利文獻1)、線香座(專利文獻2、3、7)、香爐(專利文獻4)、蚊香用燃燒器(專利文獻5)、蚊香煙熏用托盤(專利文獻6)等。
又,已知若線香與鐵、陶器等線香支持具直接接觸則熱會被奪走而中途熄滅。因此,例如先前之托盤藉由鋪上玻璃絨等素材之墊子而使空氣容易進入,從而使熱不會被奪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51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1-346494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5-7630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6-2613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6-75062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009-100668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017-10445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專利特開昭48-72336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開昭55-57503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專利特開2000-219603號公報 [專利文獻11]日本專利特開平11-322505號公報
不過,先前未曾提出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線香支持具。若燃燒中之板狀之線香與線香支持具直接接觸,則熱會被金屬或陶器奪走,而容易產生中途熄滅。 因此,關於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線香支持具,尤其需要開發出不會中途熄滅之構造。又,亦需要兼具操作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
本創作係鑒於上述狀況而完成者,其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板狀線香燃燒時不會中途熄滅,適宜用於板狀之線香之燃燒,且可兼具操作之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的線香支持具、以及板狀之線香與該線香支持具之線香支持具組。
又,自先前起,線香係以植物粉末作為燃燒基材,於其中添加成為有效成分之害蟲防除成分、香料等揮散性化合物、以及黏結劑、助燃劑、著色劑、防腐劑等,進而加入水進行混練後,進行成形、乾燥而製造。然而,植物粉末會導致於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煙味),又,燃燒後產生之灰會因電扇等之風而飛散,污染線香盤及房間。
於是,為了減少燃燒時產生之煙及刺激氣味,而嘗試使線香中含有無機物。例如,於專利文獻8中,揭示有一種減少植物粉末之調配量,並混入10%以上之滑石及黏土等礦物質微粉末而成之蚊香。又,於專利文獻9中,揭示有含有3~50重量%碳酸鈣之蚊香,於專利文獻10中,揭示有含有藤粉末、礦物性粉末之線香,於專利文獻11中,揭示有調配5~30重量%之鬆密度為0.1~0.6g/cm 3之礦物質粉末與木碳粉末的蚊香。
然而,如上述之先前技術仍然無法充分解決煙及刺激氣味之產生、以及灰之飛散之問題。又,如礦物質微粉末之無機物雖然若增加調配量則可抑制煙之產生等,但會使線香之燃燒性降低,引起中途熄滅,因此存在產生無法燃燒至最後之問題的情形。
又,於在室內等密閉空間或家畜棚屋(狗窩等)等半密閉空間使用線香之情形時,期望使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於短時間(例如5~30分左右)內且以高濃度揮散,並使有效成分之效果長時間(例如3~15小時左右)持續,因此希望增加每單位時間之線香之燃燒量。
於是,本創作之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線香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煙味)、以及灰之飛散,進而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於短時間內以高濃度揮散的線香。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創作之上述第1目的係藉由下述構成達成。 (1)一種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具有支持部,其支持板狀之線香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背面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正面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而支持上述線香保持豎立。
根據上述(1)之構成之線香持具,板狀之線香藉由支持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背面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及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正面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的支持部而以豎立之狀態被支持。線香以豎立之狀態自上端朝向下端燃燒。板狀之線香之相對於全高而言為極低之部位於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背面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以及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正面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共最少3個部位被支持。板狀之線香除較低之部位以外之幾乎全高均不與其他構件接觸而立起。因此,就板狀之線香而言,能抑制因向其他構件之導熱而使熱被奪走,從而能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又,幾乎燃盡之板狀之線香之較低之部位於最少3個部位被支持。該3個部位成為點接觸或線接觸,抑制向其他構件之導熱以保留不產生中途熄滅之熱量。其結果為,線香支持具可使板狀之線香全部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 又,本構成之線香支持具中,豎立支持板狀之線香之支持部為點接觸或線接觸之最少3個部位即可,因此可減少設計構造時之制約。因此,線香支持具可提高設計自由度而成為具備操作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之設計。
(2)如上述(1)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上述支持部支持上述背面之兩緣部、及上述底面下端緣之1個部位。
根據上述(2)之構成之線香持具,板狀之線香藉由支持部而被支持之背面之2個部位成為背面之兩緣部。即,支持部能夠以板狀之線香之寬度方向上之最大長度支持背面之2個部位。藉此,支持部可僅藉由較低部位之支持而穩定地支持上部未燃燒之較高之板狀之線香。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於與上述支持部以外之上述線香之間形成有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
根據上述(3)之構成之線香持具,板狀之線香與支持部接觸之部位以外之周圍被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包圍。其結果為,線香支持具可對板狀之線香之燃燒部分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換言之,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係指具有可對燃燒部分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之通氣管路之橫截面積的間隙。因此,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不形成為阻礙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之大小。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於底壁之周圍立起形成有側壁,於上述底壁形成有供插入上述線香之下部之凹部,且上述支持部係形成於上述凹部之凹部內壁及凹部底壁。
根據上述(4)之構成之線香持具,板狀之線香之下部(較低之部位)係藉由形成於底壁之凹部而被支持。藉由將以複數個凹凸形成之支持部集中於凹部,而使線香支持具可形成為流暢美觀之外觀。
(5)如上述(4)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係形成於上述底壁之中央。
根據上述(5)之構成之線香持具,藉由使凹部位於中央,而無需區分線香支持具之前向、後向(前後方向通用),使其方便使用。
(6)如上述(4)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係相對於上述底壁之中央偏心地形成。
根據上述(6)之構成之線香持具,藉由將凹部相對於底壁之中央偏心地設置,而將該凹部於底壁偏向一側地配置。因此,線香支持具中,可將設置有凹部之側之相反側之底壁設為因線香之燃燒所產生之灰之落下面。藉此,線香支持具即便於底壁之面積較小之情形時,亦可將灰高效率地收容於底壁,從而使灰不會散落至周圍。
(7)如上述(4)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於上述凹部內壁形成有自外部將空氣引入上述凹部之孔。
根據上述(7)之構成之線香持具,即便為藉由較底壁更凹陷之凹部支持板狀之線香之構造,亦可藉由貫通凹部內壁之孔而使來自外部之空氣自較燃燒部分更下側流入凹部內。藉此,對較低之部位亦供給充分之空氣量,從而使線香確實地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
(8)如上述(1)所記載之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包含:支持具本體,其於前腳與後腳之間形成有作為支持上述底面下端緣之上述支持部的谷折部而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及一對上述支持部,其等相隔地形成於連接於上述谷折部之後部山折部之前側傾斜面之兩側。
根據上述(8)之構成之線香持具,支持具本體係形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側視大致M字形狀之支持具本體於前腳與後腳之間,形成有夾於前部山折部與後部山折部之谷折部。因此,板狀之線香之底面下端緣被谷折部支持,背面被突設於後部山折部之前側傾斜面之一對(2個部位)支持部支持從而豎放於該前側傾斜面。本構成之線香支持具作為與碟形狀不同之新穎之設計,可使外觀良好。又,本構成之線香支持具之形狀簡單,因此容易製造。又,可實現小型、輕量。進而,使用陶器或金屬亦可容易地製造,因此可提高材質之選擇自由度。
又,本創作者等人反覆進行了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以特定含量含有燃燒基材及無機物進而設為板狀之形狀之線香,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本創作。
即,本創作之板狀之線香之特徵在於以下之(9)至(11)。(9)一種板狀之線香,其含有燃燒基材、無機物及揮散性化合物,上述無機物之含量為30~70質量%,上述燃燒基材之含量為25~60質量%,且上述板狀之線香之厚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10)如上述(9)所記載之板狀之線香,其中上述揮散性化合物於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4~2.0×10 -2Pa。(11)如上述(9)或(10)所記載之板狀之線香,其具有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 [創作效果]
根據本創作之線香支持具,使板狀線香燃燒時不會中途熄滅,適宜用於板狀之線香之燃燒,且可兼具操作之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
又,根據本創作之板狀之線香,可不會中途熄滅地燃燒,進而可抑制燃燒時煙及刺激氣味之產生以及灰之飛散。而且,由於為板狀之形狀,因此可高效率地揮散揮散性化合物,進而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於短時間內高濃度地揮散。
以上,對本創作簡潔地進行了說明。進而,藉由參照隨附圖式並通讀以下說明之用以實施創作之形態(以下稱為「實施形態」),而可使本創作之詳細情況更加明確。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創作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對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之(a)係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之(b)係以A-A面切開圖1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100之立體圖,圖2係圖1之A-A剖視圖,圖3係圖1之B-B剖視圖,圖4係圖1所示之線香支持具100之俯視圖。 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包含作為支持部之複數個縱肋19,支持線香11保持豎立,作為支持部之複數個縱肋19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及背面13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及正面15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
此處,本實施形態之板狀之線香11形成為厚度2~4 mm、頂角未達50度、且高度約40 mm之大致等腰三角形之底邊部(下部21)成為大致半圓狀的淚滴型(tear drop形狀)。板狀之線香11係以該下部21成為下側而豎放於支持部(縱肋19)之狀態被支持。支持於線香支持具100之線香11於頂角點火而自頂角側朝向下部21燃燒。
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於底壁23之周圍立起形成有側壁25。線香支持具100之俯視時之側壁25之輪廓成為橢圓形。此處,線香支持具100以圖1之沿A-A面之水平方向為長軸方向,以沿B-B面之水平方向為短軸方向。線香支持具100係以朝向上部開口部27擴展之方式,側面朝向上方而向外側傾斜。
於底壁23,形成有供插入線香11之下部21之凹部29。凹部29係藉由凹部內壁31及凹部底壁33而形成。
如圖3所示,線香支持具100於與作為支持部之縱肋19以外之線香11之間,形成有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35。 如圖4所示,於線香支持具100中,該凹部29係形成於底壁23之中央。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凹部29包含中央之圓形凹部37、及於短軸方向上夾著該圓形凹部37之一對半圓凹部39。因此,凹部29之對稱形狀之一對凹部內壁31成為波形且於長軸方向上對向。於圓形凹部37與半圓凹部39之連接部中,波形之頂部彼此成為接近之一對縱肋19。一對縱肋19於短軸方向上以特定間隔(例如較理想為15 mm以上)設置有兩對。對向之一對縱肋19係以朝向上方而彼此相隔之方式傾斜。板狀之線香11沿板厚方向插入該對向之縱肋19之間。因此,線香11之下部21之寬度方向係插入兩對縱肋19之間。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該等縱肋19構成支持線香11之背面13之2個部位、及正面15之2個部位之支持部。於長軸方向上對向之縱肋19之間成為線香插入間隙。線香11係下部21插入一對線香插入間隙而被支持。
如圖4所示,於凹部底壁33,形成有作為於長軸方向上延伸之支持部的橫肋41。橫肋41之突出上端成為寬度極窄之線狀之稜線。插入一對線香插入間隙之線香11之下部21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該橫肋41。於本實施形態中,該橫肋41構成支持線香11之底面下端緣17之1個部位之支持部。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1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凹部29。插入凹部29之下部21如圖2所示,背面側(圖2之右側)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橫肋41。又,線香11之正面側(圖2之左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正面側之縱肋19接觸。另一方面,線香11之背面13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縱肋19接觸。背面側之縱肋19於較正面側之縱肋19更高之位置接觸線香11。藉此,線香11藉由正面側2個部位、底面下端緣1個部位、背面側2個部位之縱肋19及橫肋41而向背面側傾斜地被支持。
再者,線香支持具100若使線香11之傾斜接近鉛直,則即便不與一對正面側之縱肋19接觸亦可支持該線香11。又,線香支持具100若使線香11之傾斜接近水平,則不使底面下端緣17接觸橫肋41亦可支持該線香11。
其次,對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板狀之線香11藉由支持背面13之2個部位、正面15之2個部位、底面下端緣17之1個部位之縱肋19及橫肋41而以豎立之狀態被支持。線香11以豎放之狀態自上端朝向下端燃燒。板狀之線香11之相對於全高而言為極低之部位於背面13之2個部位、正面15之2個部位及底面下端緣17之1個部位共5個部位被支持。板狀之線香11除較低之部位以外之幾乎全高均不與其他構件接觸而立起。因此,抑制板狀之線香11因向其他構件之導熱而熱被奪走,從而使其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
幾乎燃盡之板狀之線香11其較低之部位於最少3個部位(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為5個部位)被支持。該5個部位成為點接觸或線接觸,從而抑制向其他構件之導熱而保留不會產生中途熄滅之熱量。其結果為,線香支持具100可使板狀之線香11全部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
又,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中,豎立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支持部可為點接觸或線接觸之5個部位,因此可減少設計構造時之制約。因此,線香支持具100可提高設計自由度而成為具備操作便利性及良好之外觀之設計。
再者,線香支持具100中之縱肋19及橫肋41使板狀之線香11例如向後方傾斜而支持該板狀之線香11。因此,使上部之灰燼不會大量落下並接觸未燃燒之較低之部位而堵塞空氣之流通。
又,於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中,板狀之線香11之與縱肋19及橫肋41接觸之部位以外之周圍被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35包圍。其結果為,線香支持具100可對板狀之線香11之燃燒部分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換言之,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35係指具有可對燃燒部分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之通氣管路之橫截面積的間隙。因此,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35較理想為不形成為阻礙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之大小。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中,板狀之線香11之下部21(較低之部位)係藉由形成於底壁23之凹部29而被支持。線香支持具100藉由將以複數個凹凸形成之縱肋19及橫肋41集中至凹部29,而可形成為流暢美觀之外觀。
又,於本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中,藉由使凹部29位於中央而無需區分線香支持具100之前向、後向(前後方向通用),使其方便使用。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5之(a)係將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200之一部分去除之立體圖,(b)係圖5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2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6係圖5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200之俯視圖。再者,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第2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200之凹部43相對於底壁23之中央偏心地形成。
凹部43包含中央之方形凹部45、及於短軸方向上夾著該方形凹部45之一對矩形凹部47。方形凹部45與矩形凹部47之連接部成為接近之一對縱肋19。一對縱肋19於短軸方向上以特定間隔設置有兩對。對向之一對縱肋19係以朝向上方而彼此相隔之方式傾斜。板狀之線香11沿板厚方向插入該對向之縱肋19之間。因此,線香11如圖5之(b)所示,下部21之寬度方向插入兩對縱肋19之間。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2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凹部43。插入凹部43之下部21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凹部底壁33。又,線香11之正面側(圖5之左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正面側之縱肋19接觸。另一方面,線香11之背面13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縱肋19接觸。背面側之縱肋19於較正面側之縱肋19更高之位置接觸線香11。藉此,線香11藉由正面側2個部位、底面下端緣1個部位、背面側2個部位之縱肋19及凹部底壁33而向背面側傾斜地被支持。
再者,線香支持具200若使線香11之傾斜接近鉛直,則可不與一對正面側之縱肋19接觸地支持該線香11。又,線香支持具200若使線香11之傾斜接近水平,則可使底面下端緣17不與凹部底壁33接觸地支持該線香11。
其次,對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2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本第2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200,藉由將凹部43相對於底壁23之中央偏心地設置,而於底壁23將凹部43偏向一側地配置。因此,線香支持具200可將設置有凹部43之側之相反側之底壁23設為因線香11之燃燒所產生之灰之落下面。藉此,線香支持具200即便於底壁23之面積較小之情形時,亦可將灰高效率地收容於底壁23,從而使灰不會散落至周圍。
[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7之(a)係本創作之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3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7之(b)係圖7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300之俯視圖,(c)係表示(b)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3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C-C剖視圖。再者,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300包含作為支持部之兩對夾持面20,支持線香11保持豎立,作為支持部之兩對夾持面2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及背面13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及正面15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
本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300之凹部51形成為長軸方向較長、短軸方向較短之菱形形狀。凹部51係於菱形形狀之短軸方向上重疊地形成有矩形凹部53。矩形凹部53形成為較菱形形狀之短軸方向更長。因此,矩形凹部53之自菱形形狀突出之部分成為擴幅部55。該擴幅部55中之與凹部51之長軸方向對向並且以朝向上方而彼此相隔之方式傾斜之一對斜面構成截面V字狀之夾持槽而成為作為支持部之一對夾持面20。因此,於設置於凹部51之短軸方向上之一對擴幅部55,分別設置有藉由於長軸方向上對向之一對夾持面20而構成之夾持槽。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3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凹部51。如圖7之(a)所示,插入凹部51之下部21之兩端部係分別插入藉由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兩對夾持面20而形成之截面V字狀之夾持槽。如此,線香11如圖7之(c)所示,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正面側之夾持面20接觸,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夾持面20接觸。藉此,線香11藉由正面側2個部位及背面側2個部位之夾持面20而被夾入下部21之兩端部,從而被直立地支持。
其次,對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3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本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300,板狀之線香11於藉由一對背面側之夾持面20而支持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之2個部位與藉由一對正面側之夾持面20而支持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之2個部位被夾持的部分成為下部21之兩端部。即,一對背面側之夾持面20與一對正面側之夾持面20能夠以板狀之線香11之寬度方向上之最大長度支持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之2個部位與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之2個部位。藉此,兩對夾持面20可僅藉由較低部位之夾持而穩定地支持上部未燃燒之較高之板狀之線香11。
再者,於凹部51之凹部底壁33,形成有於長軸方向上延伸之橫肋41。橫肋41之突出上端成為寬度極窄之線狀之稜線。即便萬一插入一對擴幅部55之線香11之下部21即將與凹部底壁33接觸,亦可藉由使下部21之底面下端緣17抵接於該橫肋41而阻止與凹部底壁33之接觸。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8之(a)係本創作之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4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8之(b)係圖8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400之立體圖,圖9之(a)係圖8所示之線香支持具400之俯視圖,圖9之(b)係圖9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400之D-D剖視圖,圖9之(c)係圖9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400之前視圖。再者,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400於凹部內壁31形成有自外部將空氣引入凹部59之孔57。
本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400中,如圖8及圖9所示,凹部59形成為將矩形狀部61與半圓形狀部63於長軸方向上連接之前方後圓形狀。矩形狀部61形成為較半圓形狀部63之短軸方向更長。因此,矩形狀部61中,自半圓形狀部63突出之部分成為擴幅部55。該擴幅部55與半圓形狀部63之連接部成為縱肋19。因此,於凹部59,於短軸方向上設置有一對擴幅部55。
又,於凹部59之凹部底壁33形成有於長軸方向上延伸之橫肋41。橫肋41之突出上端成為寬度極窄之線狀之稜線。插入一對擴幅部55之線香11之下部21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該橫肋41。
又,於橫肋41之長軸方向一端側(線香11之正面側),自凹部底壁33突出形成有支持凸部65。支持凸部65為抵接於載置於橫肋41之線香11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的支持部。
進而,線香支持具400於作為凹部內壁31之各個擴幅部55之下端部分,穿設有孔57。該孔57自外部將空氣引入凹部59。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4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凹部59之擴幅部55。插入至擴幅部55之下部21如圖8之(a)所示,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橫肋41。又,線香11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支持凸部65接觸。另一方面,線香11之背面13之兩緣部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縱肋19接觸。背面側之縱肋19於較正面側之支持凸部65更高之位置接觸線香11。藉此,線香11藉由正面側1個部位、底面下端緣1個部位、背面側2個部位之支持凸部65、橫肋41及縱肋19而向背面側傾斜地被支持。
其次,對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400之作用進行說明。 藉由本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400,即便為藉由較底壁23更凹陷之凹部59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構造,亦可藉由貫通凹部內壁31之孔57而使來自外部之空氣自較燃燒部分更下側流入凹部內。藉此,對較低之部位亦供給充分之空氣量,使線香11確實地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
[第5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0之(a)係本創作之第5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5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0之(b)係以E-E面切開圖10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500之立體圖,圖11係圖10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500之俯視圖。再者,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第5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500中,凹部67形成為將矩形狀部69與三角形狀部71於長軸方向上連接而成之形狀。矩形狀部69形成為較三角形狀部71之底邊部分更長。矩形狀部69之自三角形狀部71突出之部分成為擴幅部55。該擴幅部55與三角形狀部71之連接部成為縱肋19。因此,於凹部67,於短軸方向上設置有一對擴幅部55。
又,於凹部67之凹部底壁33,形成有於長軸方向上延伸之橫肋41。橫肋41之突出上端成為寬度極窄之線狀之稜線。插入一對擴幅部55之線香11之下部21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該橫肋41。
又,於橫肋41之長軸方向一端側(線香11之正面側),自凹部底壁33突出形成有支持凸部65。支持凸部65為抵接於載置於橫肋41之線香11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的支持部。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5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凹部67之擴幅部55。插入至擴幅部55之下部21如圖10之(a)所示,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載置於橫肋41。又,線香11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與支持凸部65接觸。另一方面,線香11之背面13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縱肋19接觸。背面側之縱肋19於較正面側之支持凸部65更高之位置接觸線香11。藉此,線香11係藉由正面側1個部位、底面下端緣1個部位、背面側2個部位之支持凸部65、橫肋41及縱肋19而向背面側傾斜地被支持。
其次,對上述第5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5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本第5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500,可將因線香11之燃燒所產生之灰收容於凹部67。
[第6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6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2係本創作之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之立體圖,圖13之(a)係圖12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6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俯視圖,圖13之(b)係圖13之(a)之前視圖,圖13之(c)係圖13之(b)之側視圖。再者,於本第6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包含:支持具本體79,其於前腳73與後腳75之間形成有支持底面下端緣17之支持部(谷折部77)而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及作為一對支持部之肋85,其等係相隔地形成於連接於谷折部77之後部山折部81之前側傾斜面83之兩側。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600支持線香11時,如圖13所示,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谷折部77。插入至谷折部77之下部21之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抵接並載置於前部山折部87之後側傾斜面89。另一方面,線香11之背面13之兩緣部與設置於後部山折部81之前側傾斜面83之左右一對肋85接觸。藉此,線香11係藉由底面下端緣1個部位、背面側2個部位之後側傾斜面89及肋85而向背面側傾斜地被支持。
其次,對上述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根據本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支持具本體79形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側視大致M字形狀之支持具本體79之前腳73與後腳75之間,形成有夾於前部山折部87與後部山折部81之谷折部77。後部山折部81高於前部山折部87。因此,板狀之線香11之底面下端緣17被形成谷折部77之前部山折部87支持,背面13之兩緣部被突設於後部山折部81之前側傾斜面83之一對(2個部位)肋85支持從而豎放於該前側傾斜面83。
本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作為與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之碟形狀之線香支持具100~500不同之新穎之設計,可使外觀良好。又,本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形狀簡單,因此容易製造。又,可實現小型、輕量。進而,使用陶器或金屬亦可容易地製造,因此可提高材質之選擇自由度。
再者,於本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600亦可與用以承接落下之灰之托盤91或淺底之碟併用。於無需顧慮灰之落下之場所(室外等),可單獨僅使用該線香支持具600。
[第7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創作之第7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4之(a)係本創作之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4之(b)係圖14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700之立體圖。圖15之(a)係圖14之(b)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700之俯視圖,圖15之(b)係圖14之(a)之E-E剖視圖。再者,於本第7實施形態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相同之構成標註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本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具有至少支持板狀之線香11之背面13之2個部位及正面15之2個部位的作為支持部之兩對支持面95,大致直立地支持線香11。又,線香11之正面側及反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分別與一對支持凸部65接觸。
於本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中,如圖14及圖15所示,凹部92形成於底壁23之中央。凹部92形成為通過六邊形之中心之一根對角線沿短軸方向(圖15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六邊形狀。進而,凹部92係於沿短軸方向延伸之對角線方向上重疊地形成有矩形凹部93。矩形凹部93形成為較通過六角形之中心之對角線更長。因此,矩形凹部93之自六邊形狀突出之部分成為擴幅部55。該擴幅部55中之於凹部92之長軸方向(圖15之左右方向)上對向並且以朝向上方而彼此相隔之方式傾斜之一對斜面成為接近之一對支持面95。一對支持面95於短軸方向上以特定間隔設置有兩對。
板狀之線香11沿板厚方向插入該對向之支持面95之間。因此,線香11如圖14之(a)所示,下部21之寬度方向插入兩對支持面95之間。插入至擴幅部55之線香11之下部21如圖15之(b)所示,背面13之兩緣部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支持面95接觸,正面15之兩緣部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正面側之支持面95接觸。 又,於凹部92之長軸方向兩端側,自凹部底壁33突出形成有一對支持凸部65。一對支持凸部65為抵接於插入至兩對支持面95之間之線香11之正面側及反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的支持部。
於藉由線香支持具700支持線香11時,線香11之下部21插入至凹部92之擴幅部55。插入至擴幅部55之下部21如圖15之(b)所示,正面15之兩緣部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正面側之支持面95接觸,背面13之兩緣部與於短軸方向上具有特定間隔之一對背面側之支持面95接觸。進而,線香11之正面側及反面側之底面下端緣17分別與一對支持凸部65接觸。藉此,線香11藉由正面側2個部位之支持面95及背面側2個部位之支持面95、及正面側之支持凸部65及反面側之支持凸部65而被大致直立地支持。
其次,對上述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之作用進行說明。 於本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中,板狀之線香11之與支持面95及支持凸部65接觸之部位以外之周圍被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35包圍。其結果為,線香支持具100可對板狀之線香11之燃燒部分供給良好之燃燒所需之空氣量。 又,於本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700中,藉由使凹部92位於中央,而無需區分線香支持具700之前向、後向(前後方向通用),使其方便使用。
因此,根據上述第1~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100、200、300、400、500、600、700,適宜用於板狀之線香11之燃燒。
再者,本創作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適當變化、改良等。另外,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各構成要素之材質、形狀、尺寸、數量、配置部位等只要可達成本創作即為任意,並不受限定。 毋庸置疑,例如,形成於底壁23供插入線香11之下部21之凹部之形狀並不限定於第1~第7實施形態中之凹部之形狀,可基於本創作之主旨而採用各種形狀。
其次,對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之線香含有燃燒基材、無機物及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形成為厚度2 mm以上且未達5 mm之板狀。此處,有效成分係指於板狀線香燃燒時發揮殺蟲、驅避害蟲、防黴、芳香、除臭等所期望之作用者。再者,本實施形態之燃燒基材、無機物及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之含有亦可應用於上述板狀之線香11。 以下,對各成分進行說明。
(燃燒基材) 作為燃燒基材,可使用可用於線香之先前公知之燃燒基材,例如柳杉、樟木、冷杉木、檀香、雲杉、白樺等木粉末;除蟲菊提取粉末(粕粉)、椰粉、茶葉、咖啡豆殼等植物粉末;木碳、竹碳、椰子殼碳等活性碳粉末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燃燒基材以25~60質量%之範圍含有於板狀線香中。若燃燒基材之含量為25質量%以上,則保持對線香之點火性良好,並且不易發生燃燒時之中途熄滅。又,若燃燒基材之含量為60質量%以下,則可抑制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燃燒基材之含量之下限更佳為30質量%以上,又,上限更佳為55質量%以下。
(無機物) 作為無機物,例如可列舉碳酸鈣、碳酸鎂、氧化鋁、硫酸鈣等無機粉末;波來鐵、滑石、黏土、膨潤土、矽酸酐、黏土、矽藻土、高嶺土等礦物性粉末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其中,就抑制煙之刺激氣味且具有穩定之燃燒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碳酸鈣。
無機物以30~70質量%之範圍含有於板狀線香中。若無機物之含量為30質量%以上,則可抑制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又,亦可抑制燃燒後之灰之飛散。又,若無機物之含量為70質量%以下,則不易發生燃燒時之中途熄滅,可燃燒至最後。無機物之含量下限更佳為35質量%以上,又,上限更佳為60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5質量%以下。
(揮散性化合物) 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中含有之揮散性化合物只要為具有揮散性者,則可根據用途而選擇公知之各種物質,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殺蟲成分、驅避害蟲成分、防黴成分、香料成分、除臭成分等,可單獨使用該等之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作為殺蟲成分,例如可列舉美特寧、丙氟菊酯、烯炔菊酯(Empenthrin)、拜富寧、環戊烯丙菊酯(Terallethrin)、除蟲菊精、亞列寧、炔呋菊酯(Furamethrin)、四氟甲醚菊酯、四氟氯苯菊酯、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等合成除蟲菊酯(Pyrethroid)系殺蟲劑。
作為驅避害蟲成分,例如可列舉避蚊胺(DEET)、鄰苯二甲酸二甲酯、對薄荷烷-3,8-二醇、3-(N-正丁基-N-乙醯基)胺基丙酸乙酯、2-(2-羥乙基)-1-哌啶羧酸1-甲基丙酯等。
作為防黴成分,例如可列舉異丙基甲基苯酚、鄰苯基苯酚等。
作為香料成分,例如可列舉麝香(musk)、靈貓香(civet)、龍涎香(ambergris)、海狸香(castoreum)等動物性香料;包含甜油、黃金菊油、葡萄柚油、香茅油、茉莉油、香草油、檀香油、薄荷油、胡椒薄荷油、薰衣草油、檸檬油、檸檬草油、玫瑰油、迷迭香油、檀香油、沉香油、香葉油、香水樹油等植物性精油之天然香料;丁香油酚、香葉草醇、檸檬醛、香茅醛、突厥酮、香草醛、α-蒎烯、β-蒎烯、薄荷腦、薴、沉香醇、檜木醇、乙醯乙酸乙酯、苯乙酮、大茴香醛、α-戊桂皮醛、鄰胺苯甲酸甲酯、紫羅蘭酮、異丁香油酚、異戊酸異戊酯、異戊酸乙酯、異噻氰酸酯類、異硫氰酸丙酯、異丁醇、吲哚及其衍生物、γ-十一酸內酯、2-乙基3-二甲基吡𠯤、2-乙基5-二甲基吡𠯤、2-乙基6-二甲基吡𠯤、乙香草醛辛醛、辛酸乙酯、甲酸香葉酯、甲酸香茅酯、桂皮酸、桂皮酸乙酯、乙酸異戊酯、乙酸乙酯、乙酸香葉酯、乙酸環己炔酯、乙酸香茅酯、乙酸桂皮酯、乙酸松油酯、乙酸苯乙酯、乙酸丁酯、乙酸苄酯、乙酸l-薄荷酯、乙酸沉香酯、水楊酸甲酯、環己基丙酸烯丙酯、香茅醇、1,8-桉樹腦、桂皮醇、桂皮醛、癸醛、癸醇、癸酸乙酯、3,5,6-四甲基吡𠯤、松脂醇、γ-壬內酯、對甲基苯乙酮、羥基香茅醛、羥基香茅醛二甲基縮醛、向日花香醛(piperonal)、苯基乙酸異戊酯、苯基乙酸異丁酯、苯基乙酸乙酯、丙酸、丙酸異戊酯、丙酸乙酯、丙酸苄酯、己酸、己酸烯丙酯、己酸乙酯、l-紫蘇醛、苄醇、苯甲醛、龍腦、麥芽醇、N-甲基鄰胺苯甲酸甲酯、甲基β-萘基酮、丁酸、丁酸異戊酯、丁酸乙酯、丁酸環己酯、丁酸丁酯等合成香料等。
作為除臭成分,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巴豆酸香葉酯、兒茶素、多酚等。
於本創作中,揮散性化合物較佳為使用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5~5.0×10 -2Pa者。於揮散性化合物於25℃下之蒸氣壓未達2.0×10 -5Pa之情形時不易揮散,若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5Pa以上,則容易藉由加熱而揮散,因此容易伴隨板狀線香之燃燒而釋放揮散性化合物。尤其於在室內等密閉空間或家畜棚屋等半密閉空間中使用之情形時,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揮散並附著於使用空間之牆壁及天花板,從而發揮所期望之效果,因此較佳。又,若揮散性化合物於25℃下之蒸氣壓為5.0×10 -2Pa以下,則揮散之揮散性化合物之效果容易持續,因此較佳。作為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5~5.0×10 -2Pa之揮散性化合物,例如作為殺蟲成分可列舉美特寧(1.96×10 -3Pa)、拜富寧(3.47×10 -3Pa)、亞列寧(1.5×10 -3Pa)、益避寧(2.2×10 -2Pa)、丙氟菊酯(1.0×10 -2Pa)等。 上述蒸氣壓之下限更佳為1.0×10 -4Pa以上,進而較佳為2.0×10 -4Pa以上,又,上限更佳為3.0×10 -2Pa以下,進而較佳為2.0×10 -2Pa以下。具體而言,若使用蒸氣壓為2.0×10 -4~2.0×10 -2Pa者,則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有效地揮散,因此較佳。
揮散性化合物之含量根據揮散性化合物之種類、用途等適當設定即可,較佳為使板狀線香中含有0.01質量%以上。若揮散性化合物之含量為0.01質量%以上,則可使揮散性化合物之有效量揮散至使用空間中。揮散性化合物之含量更佳為0.05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1質量%以上。只要可產生本創作之效果,則揮散性化合物之含量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5.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
(黏結劑) 較佳為於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中調配黏結劑作為用以使原料結合凝固之黏合劑(binder)。作為黏結劑,例如可列舉紅楠粉、澱粉、玉米澱粉、古亞膠、松脂、羧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甘露聚醣、各種膠類、酪蛋白、水溶性高分子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
就成形之容易度、及抑制煙之刺激氣味之觀點而言,板狀線香中,黏結劑之含量較佳為3~30質量%,更佳為5~25質量%,進而較佳為10~20質量%。
(其他成分) 又,於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中,可含有不會影響本創作之效果之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乳化劑、防腐劑、著色劑等。
作為乳化劑,例如可列舉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椰子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等界面活性劑。
作為防腐劑,例如可列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對羥基苯甲酸酯、異丙基甲基苯酚、鄰苯基苯酚、異丙基甲基苯酚、對氯間二甲苯酚(PCMX)、3-碘-2-丙炔基丁基胺基甲酸酯(IPBC)、葡萄糖酸雙氯苯雙胍己啶、鹽酸雙氯苯雙胍己啶、山梨酸、去氫乙酸、及該等之鹽等。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列舉紅色106號、紅色102號、藍色1號、藍色2號、黃色5號、黃色4號、黃色202號之(1)、黃色202號之(2)、綠色3號、綠色201號、綠色204號、綠色205號、綠色401號、綠色402號、橙色207號、黑色401號等法定色素、孔雀綠等。
(製造方法) 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例如可藉由如下等方法製造:1)藉由一次混合製造之方法,將線香原料視需要加水混練,藉由擠出成形機、衝壓機等將所得之混練物成形、乾燥;2)藉由對基底線香添加有效成分而製造之方法,將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以外之原料視需要加水混練,藉由擠出成形機,衝壓機等成形、乾燥後,使其含浸揮散性化合物。
<藉由線香原料之一次混合進行製造> 於該製造方法中,以特定比率混合調配原料,對該混合物視需要加入水或溫水充分混練,藉由擠出成形機、衝壓機等將所得之混練物成形後進行乾燥。 各步驟中之條件可採用與製造先前之線香時之條件相同之條件。
<藉由對基底線香添加有效成分進行製造> 於該製造方法中,首先,將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以外之原料視需要加水充分混練,藉由擠出成形機、衝壓機等成形,並進行乾燥,從而獲得基底線香。其後,使基底線香含浸揮散性化合物。 製作基底線香之步驟中之條件可採用與製造先前之線香時之條件相同之條件。
於該製造方法中,使基底線香含浸揮散性化合物時,較佳為併用有機溶劑。藉由併用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而可提高揮散性化合物於基底線香中之擴散性,使線香表面之藥液痕跡不顯眼,因此可抑制外觀不良。
作為有機溶劑,較佳為20℃下之黏度為1.1~150 mPa・s之範圍之揮散性之有機溶劑。若黏度為1.1 mPa・s以上,則於基底線香中之擴散性良好,因此容易使揮散性化合物擴散至基底線香整體,又,若為150 mPa・s以下,則可抑制基底線香中之擴散性降低,因此較佳。有機溶劑之黏度之下限更佳為3.0 mPa・s以上,進而較佳為5.0 mPa・s以上,又,上限更佳為70 mPa・s以下,進而較佳為10 mPa・s以下。 再者,黏度可藉由毛細管黏度計法、旋轉黏度計法等測定。
又,有機溶劑較佳為25℃下之蒸氣壓為0.0001~200 hPa之範圍。若蒸氣壓為0.0001 hPa以上,則促進有機溶劑之揮發速度,因此較佳,又,若為200 hPa以下,則減輕有機溶劑之揮發速度,因此較佳。有機溶劑之蒸氣壓之下限較佳為0.0002 hPa以上,又,上限較佳為100 hPa以下。
作為較佳之有機溶劑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3-甲氧基-3-甲基-1-丁醇、苄醇、乙醇、二丙二醇、苯甲酸苄酯等。
有機溶劑較佳為以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之質量比(揮散性化合物:有機溶劑)成為1:0.5~1:50之範圍之比率之方式使用。若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之質量比為上述範圍,則可抑制外觀不良,且可對線香基劑均勻地添加藥劑。上述比更佳為1:1~1:40之範圍,進而較佳為1:1.5~1:20之範圍。
於使揮散性化合物含浸於基底線香之步驟中,揮散性化合物既可以與有機溶劑混合之混合液之狀態添加至基底線香,亦可於將揮散性化合物添加至基底線香後添加有機溶劑,又,亦可於將有機溶劑添加至基底線香後添加揮散性化合物。於分開添加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至基底線香之情形時,較佳為於添加其中一者後24小時以內添加另一者。 又,該等中,就揮散性化合物於基底線香內之擴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添加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液之方法、及添加揮散性化合物後添加有機溶劑之方法,就製造效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添加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液之方法。
作為對基底線香添加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以液滴狀滴加之方法、噴霧之方法、浸漬基底線香之方法等。
(板狀線香之形狀)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線香之特徵在於為具有2 mm以上且未達5 mm之厚度之板狀。此處,「板狀」係指正反面(上下之主面)實質上或大致為平坦之板狀(平板狀),外形可為方形狀、平行四邊形狀(例如菱形)、多邊形狀、圓形狀及該等之混合形狀(例如大致等腰三角形之底邊部成為大致半圓狀之淚滴型(tear drop形狀))之任一者。又,「實質上平坦」包含正反面呈凹曲面或凸曲面。又,只要不會影響本創作之效果,亦可將表面設為波浪形狀或設置有凹凸之形狀等。
藉由設為板狀之線香,於燃燒部橫截面積相同之情況下,截面之中心距線香表面之距離短於棒狀等之線香,從而可防止未自線香之內部揮散之揮散性化合物之損失,因此可使揮散性化合物高效率地揮散,進而可使揮散性化合物於短時間內高濃度地揮散。
其次,參照圖式,對本實施形態之板狀線香之形狀進行說明。 圖16係用以對本實施形態之板狀線香之形態進行說明之圖,(a)為立體圖,(b)為俯視圖。 如圖16(a)及(b)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板狀線香1為作為主面之正面2與反面3呈大致三角形之形狀之薄板狀,遍及整體具有大致均勻之厚度。
板狀線香1之厚度t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若板狀線香之厚度未達2 mm,則有時會產生容易因衝擊而破裂之不良情況,因此其厚度設為2 mm以上。又,若厚度未達5 mm,則不易發生燃燒時之中途熄滅,可燃燒至最後。板狀線香之厚度之下限較佳為2.5 mm以上,又,上限較佳為4 mm以下。
又,板狀線香1之主面2、3之最大長度L可考慮板狀線香之設定燃燒時間而適當調整,就操作之容易性、及燃燒時間縮短化之觀點而言,例如較佳為60 mm以下,更佳為25~50 mm。
本實施形態之板狀線香1較佳為當自主面2、3側(板狀面側)觀察時,具有成為點火點之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5(即內角θ為50°以下之角部)。若自內角超過50°之部分(角部)點火則火不易點燃,又,即便點燃,由於燃燒時之熱量於每單位面積較小,故不易燃燒而存在中途熄滅之情形。因此,藉由具有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5,而可自該角部5點火以提高點火性,並且可將燃燒時之熱量平衡地傳遞至線香,因此可使其燃燒而不會中途熄滅。成為點火點之角部5之內角θ考慮作為線香原料之無機物之含量及板狀線香之厚度而進行調整即可,例如於無機物之含量為50質量%以下之情形時,可為50°以下,更佳為10~45°。又,上限進而較佳為40°以下。於無機物之含量超過50質量%且為60質量%以下之情形時,成為點火點之角部5之內角θ更佳為40°以下,進而較佳為10~30°。
(板狀線香之使用) 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係於該板狀線香之角部、具體而言為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點火而使其燃燒,從而使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揮散。根據使用本創作之板狀線香燃燒之方法,抑制線香燃燒時產生煙及刺激氣味、以及灰之飛散,線香之燃燒性優異,並且揮散性化合物對室內之牆壁及天花板等之附著時間增加,使所期望之效果長時間持續。
又,本創作之板狀線香可藉由適當變更其最大長度或形狀而將點火至燃燒結束之時間調整至30分鐘以內、較佳為20分鐘以內。根據本創作之形態,可於短時間內將大量之揮散性化合物供給至室內。因此,可避免使用者長時間暴露於線香燃燒時產生之煙及刺激氣味之狀態。尤其,於在室內等密閉空間或家畜棚屋等半密閉空間中使用之情形時,可避免上述影響,因此適合使用。 再者,室內之本創作之板狀線香之使用量根據室內空間之大小或板狀線香之用途而適當決定即可,例如17~35m 3之室內空間中板狀線香之使用量較佳為設為0.3~2.0 g左右。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創作進一步進行說明,但本創作不受下述例任何限制。
<試驗例1:灰之飛散抑制> (板狀線香之製作) 基於表1所示之配方1~3之各配方例,量取木粉、椰粉、碳酸鈣及紅楠粉(柏木粉),放入混練容器均勻混合,獲得混合粉。加入相當於混合粉之60質量%之水,混練至均勻而獲得混練物。 將混練物成形為如圖16(a)及(b)所示之厚度t為3 mm、主面2、3之最大長度L為40 mm、成為點火點之角部5之內角θ為30°之俯視等腰三角形,其後,於65℃之微風下乾燥10小時,製作約1.5 g之板狀線香。
(試驗方法) 於板狀線香之點火點(角部5)點火,使線香整體燃燒成灰。對灰化之線香,自距離0.5 m之位置,吹送風速2 m/s之風30秒,對此時灰之飛散進行評價。將吹送風時灰散落或灰移動10 cm以上者評價為「×」,將灰未散落或移動者評價為「○」。將結果表示於表1。又,將試驗後各線香之狀態表示於圖17。
[表1] 表1 調配量(質量%) 配方1 配方2 配方3 木粉 35 30 20 椰粉 30 25 15 紅楠粉 15 15 15 碳酸鈣 20 30 50 合計 100 100 100 灰之飛散評價 × ○ ○
如表1及圖17所示,根據配方1製作之板狀線香(含有碳酸鈣20質量%)確認到灰較輕,灰因風而飛散。與此相對,根據配方2製作之板狀線香(含有碳酸鈣30質量%)、及根據配方3製作之板狀線香(含有碳酸鈣50質量%)確認到灰未因風而飛散,可抑制燃燒後之灰之飛散。藉此,可知存在伴隨碳酸鈣之含量增加,燃燒後之灰變得穩固之傾向。
<試驗例2:燃燒性之試驗> (板狀線香之製作) 基於表2所示之配方4~6之各配方例,量取各成分,放入混練容器均勻混合,獲得混合粉。加入相當於混合粉之60質量%之水,混練至均勻而獲得混練物。再者,配方4為與試驗例1之配方3相同之配方。
[表2] 表2 種類 調配量(質量%) 配方4 配方5 配方6 木粉 20 16 12 椰粉 15 12 9 紅楠粉 15 12 9 碳酸鈣 50 60 70 合計 100 100 100
將混練物以成為如圖16(a)及(b)所示之形狀之方式,分別成形為厚度t為3 mm、主面2、3之最大長度L為40 mm、角部5之內角θ為30°、40°、50°、60°或70°之俯視等腰三角形,其後,於65℃之微風下乾燥10小時,製作板狀線香。 同樣地,製作將厚度t變更為4 mm、5 mm之厚度之板狀線香。再者,對於配方例6,製作厚度t為3 mm與5 mm之板狀線香。
(試驗方法) 對於上述製作之板狀線香,於角部5點火,調查各種線香是否全部燃燒。將全部燃燒者評價為「○」,將於燃燒中途熄滅者評價為「×」。將結果表示於表3~5。
[表3] 表3:使用配方4製作之線香之燃燒結果 線香之種類 厚度 3 mm 4 mm 5 mm 板狀線香(θ=30°) ○ ○ × 板狀線香(θ=40°) ○ ○ × 板狀線香(θ=50°) ○ ○ × 板狀線香(θ=60°) ○ × ×
[表4] 表4:使用配方5製作之線香之燃燒結果 線香之種類 厚度 3 mm 4 mm 5 mm 板狀線香(θ=30°) ○ ○ × 板狀線香(θ=40°) ○ × × 板狀線香(θ=50°) × - × 板狀線香(θ=60°) × - × *表中「-」表示未進行試驗。
[表5] 表5:使用配方6製作之線香之燃燒結果 線香之種類 厚度 3 mm 5 mm 板狀線香(θ=30°) × × 板狀線香(θ=40°) × × 板狀線香(θ=50°) × × 板狀線香(θ=60°) × ×
如表3~5所示,厚度為5 mm之板狀線香於任一配方中均於燃燒中途產生中途熄滅,未能燃燒至最後。 配方4為含有燃燒基材35質量%、碳酸鈣50質量%之例(相當於實施例)。以配方4之混練物成形之板狀線香於點火點為內角50°之角部之情形時,當厚度為3 mm與4 mm時均可使板狀線香完全燃燒,於對內角60°之角部點火之情形時,當厚度為3 mm時可完全燃燒,但為4 mm時成為中途熄滅之結果。配方5為含有燃燒基材28質量%、碳酸鈣60質量%之例(相當於實施例)。以配方5之混練物成形之板狀線香於點火點為內角30°之角部之情形時,當厚度為3 mm與4 mm時均可使板狀線香完全燃燒,於對內角40°之角部點火之情形時,當厚度為3 mm時可完全燃燒,但當4 mm時成為中途熄滅之結果。 又,配方6含有燃燒基材21質量%、碳酸鈣70質量%之例(相當於比較例)。自配方6之混練物成形之板狀線香於任一點火點之角部之內角之情形時均未能完全燃燒。
根據該等結果,提示燃燒基材與無機物之含量、以及線香形狀中點火點之內角與線香之厚度存在最佳之範圍,例如可知於將板狀線香之厚度設為4 mm以下,將無機物之含量設為50質量%以下之情形時,點火點之內角較佳為60°以下,於無機物之含量超過50質量%且為60質量%以下之情形時,點火點之內角較佳為40°以下。
<試驗例3:板狀線香之刺激氣味產生之確認試驗> (板狀線香之製作) 基於表6所示之配方7~12之各配方例,量取各成分,放入混練容器均勻混合,獲得混合粉。加入相當於混合粉之60質量%之水,混練至均勻而獲得混練物。再者,配方10為與試驗例1之配方3相同之配方。 將混練物與試驗例1同樣地成形,獲得板狀線香。
[表6] 表6 種類 調配量(質量%) 配方7 配方8 配方9 配方10 配方11 配方12 木粉 20 20 50 20 20 20 椰粉 50 32.5 0 15 5 0 紅楠粉 15 32.5 20 15 15 10 α化澱粉 10 10 0 0 0 0 碳酸鈣 5 5 30 50 60 70 合計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試驗方法) 使用6疊房間(空間容積=23m 3)作為試驗室,進行分隔及糊縫以使試驗室內空氣不流通。將板狀線香立於線香座,設置於試驗室之中央部,於點火點進行點火,於試驗室密閉之狀態下使其燃燒。 2小時後,確認燃燒後之板狀線香之外觀,確認有無中途熄滅。將全部燃燒者評價為「○」,將燃燒中途熄滅者評價為「×」。 又,對於中途熄滅之評價為「○」者,由官能檢查員確認試驗室內之煙味(刺激氣味)。將完全未感受到煙味之情形評價為「◎」,將感受到煙味但不刺鼻之情形評價為「○」,將煙味刺鼻之情形評價為「×」。 將結果表示於表7。
[表7] 表7 中途熄滅 煙味 配方7 ○ × 配方8 ○ × 配方9 ○ ○ 配方10 ○ ◎ 配方11 ○ ◎ 配方12 × -
配方9~11為燃燒基材之含量處於25~60質量%且碳酸鈣之含量處於30~70質量%之範圍之例(相當於實施例)。以該等配方成形之板狀線香未產生煙味,又,亦未產生中途熄滅,表現出良好之燃燒性。 與此相對,配方7為燃燒基材及碳酸鈣均處於上述範圍外之例,配方例8之碳酸鈣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外,配方例12之燃燒基材之含量處於上述範圍外。以配方7、8成形之板狀線香成為煙味惡化之結果,以配方12成形之線香配方於燃燒中途熄滅,均無法兼顧燃燒性與煙味之抑制。
根據試驗例1~3之結果,可知以25~60質量%之範圍含有燃燒基材且以30~70質量%之範圍含有無機物,且厚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的板狀線香可減少燃燒時之煙味,燃燒性亦良好,且亦可抑制灰之飛散。再者,此種構成之板狀線香為含有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者時亦產生同樣之效果。
<試驗例4:調配有效成分之板狀線香之效力試驗> (板狀線香之製作) 量取木粉20 g、椰粉15 g、紅楠粉(柏木粉)15 g、碳酸鈣50 g,並將美特甯以於板狀線香中成為0.4質量%之方式加入,放入混練容器均勻混合,獲得混合粉。加入相當於混合粉之60質量%之水,混練至均勻而獲得混練物。 將混練物成形為如圖16(a)及(b)所示之厚度t為3 mm、主面2、3之最大長度L為40 mm、成為點火點之角部5之內角θ為30°之俯視等腰三角形,其後,於65℃之微風下乾燥10小時,製作板狀線香(檢體線香)。
(試驗方法) 準備放入約20隻五帶淡色庫蚊作為供試蟲之聚酯製護籠6(將14目、23 cm×23 cm之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製之網對折成袋狀者)。 如圖18所示,於8疊空間(3.6 m×3.6 m×高度2.4m≒31.1 m 3)之試驗室10中,將裝有五帶淡色庫蚊之聚酯製護籠6於距試驗室10之地板75 cm、150 cm之高度各設置2個,對角方向上共設置4個。將板狀線香立於線香座,設置於試驗室10之地板之中央部7,於點火點進行點火,於試驗室10密閉之狀態下使其燃燒。 每隔10分鐘經時性地觀察擊昏數直至試驗開始2小時後。於經過2小時之時點,將供試蟲連同護籠一併轉移至約25℃之另一房間,賦予1%砂糖水觀察24小時後之死蟲數。 於點火6小時後,將裝有約20隻五帶淡色庫蚊之聚酯製護籠6設置於試驗室10內,自設置起直至2小時後(即點火6小時後至8小時後之2小時)進行同樣之試驗。然後,進而於點火12小時後亦進行同樣之試驗。 試驗進行2次,根據所得之結果之合計數計算出擊昏率、致死率,根據伴隨時間經過之擊昏率,藉由常態概率(Probit)法而計算出KT 50值及KT 90值。將結果表示於表8。
[表8] 表8 時間 KT 50值(分) KT 90值(分) 24小時後致死率(%) 0-2 hr <10 <10 100 6-8 hr <10 <10 100 12-14 hr 19.8 44.7 99.3
如表8所示,12~14小時後,KT 50值成為19.8分,KT 90值成為44.7分,表現出較高之效力。又,24小時後致死率於0~2小時後、及6~8小時後為100%,於12~14小時後亦高達99.3%,均獲得較高之致死率。 由以上可確認,本創作之板狀線香於8疊居室空間中表現出較高之驅除效果。
<試驗例5:對基底線香添加有效成分時之板狀線香之外觀確認> (板狀線香之製作) 於混練容器中量取木粉24 g、椰粉19 g、紅楠粉(柏木粉)11 g、碳酸鈣46 g,均勻混合,獲得混合粉。加入相當於混合粉之60質量%之水,混練至均勻而獲得混練物。 將混練物成形為如圖16(a)及(b)所示之厚度t為3 mm、主面2、3之最大長度L為40 mm、成為點火點之角部5之內角θ為30°之俯視等腰三角形,其後,於65℃之微風下乾燥10小時,製作基底線香。 將美特寧與表9所示之溶劑以質量比1:2.5之比率混合,製作混合液。 於托盤設置上述基底線香,滴加上述混合液21 mg(線香中之美特寧之含量:0.4質量%),約1分鐘後蓋上托盤之蓋,於50℃下進行1小時熟化,製作板狀線香(檢體線香)。
(試驗方法) 目視確認所製作之板狀線香(檢體線香)之外觀,基於下述評價基準而進行評價。再者,作為比較對象,使用對基底線香滴加美特寧6 mg,並於50℃下進行1小時熟化所得之板狀線香。將結果表示於表9。 [評價基準] ○:點滴痕基本消失,無法視認。 Δ:可確認到點滴痕,但與比較對象相比較淺。 ×:存在與比較對象同等之點滴痕。
[表9] 溶劑 黏度 (mPa·s,at 20℃) 沸點 (℃) 蒸氣壓 (hPa,at 25℃) 評價 1 二丙二醇 118 324 0.013 Δ 2 苯甲酸苄基 75 232 0.000299 Δ 3 3-甲氧基-3-甲基-1-丁醇(*) 7.35 174 1.25 ○ 4 苄醇 5.58 213 0.12 ○ 5 乙醇 1.2 78 78 Δ 6 水 1 100 31.7 × (*)「SOLFIT」(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
根據表9之結果,可知當將作為有效成分之揮散性化合物與有機溶劑一併添加至基底線香時,可使有效成分含浸於基底線香而不殘留藥液之點滴痕。再者,對於該等板狀線香,藉由與試驗例4同樣之試驗方法進行對五帶淡色庫蚊之效力確認試驗,均表現出優異之驅除效果。
1‧‧‧板狀線香
2‧‧‧正面(主面)
3‧‧‧反面(主面)
5‧‧‧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
6‧‧‧聚酯製護籠
7‧‧‧中央部
10‧‧‧試驗室
11‧‧‧線香
13‧‧‧背面
15‧‧‧正面
17‧‧‧底面下端緣
19‧‧‧縱肋(支持部)
20‧‧‧夾持面(支持部)
21‧‧‧下部
23‧‧‧底壁
25‧‧‧側壁
27‧‧‧上部開口部
29‧‧‧凹部
31‧‧‧凹部內壁
33‧‧‧凹部底壁
35‧‧‧空隙
37‧‧‧圓形凹部
39‧‧‧半圓凹部
41‧‧‧橫肋(支持部)
43‧‧‧凹部
45‧‧‧方形凹部
47‧‧‧矩形凹部
51‧‧‧凹部
53‧‧‧矩形凹部
55‧‧‧擴幅部
57‧‧‧孔
59‧‧‧凹部
61‧‧‧矩形狀部
63‧‧‧半圓形狀部
65‧‧‧支持凸部
67‧‧‧凹部
69‧‧‧矩形狀部
71‧‧‧三角形狀部
73‧‧‧前腳
75‧‧‧後腳
77‧‧‧谷折部
79‧‧‧支持具本體
81‧‧‧後部山折部
83‧‧‧前側傾斜面
85‧‧‧肋
87‧‧‧前部山折部
89‧‧‧後側傾斜面
91‧‧‧托盤
92‧‧‧凹部
93‧‧‧矩形凹部
95‧‧‧支持面
100‧‧‧線香支持具
200‧‧‧線香支持具
300‧‧‧線香支持具
400‧‧‧線香支持具
500‧‧‧線香支持具
600‧‧‧線香支持具
700‧‧‧線香支持具
L‧‧‧主面之最大長度
t‧‧‧厚度
θ‧‧‧內角
圖1(a)係本創作之第1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b)係以A-A面切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立體圖。 圖2係圖1之A-A剖視圖。 圖3係圖1之B-B剖視圖。 圖4係圖1所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 圖5(a)係將本創作之第2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之一部分去除之立體圖,(b)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6係圖5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 圖7(a)係本創作之第3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b)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c)係表示(b)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C-C剖視圖。 圖8(a)係本創作之第4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b)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立體圖。 圖9(a)係圖8所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b)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D-D剖視圖,(c)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前視圖。 圖10(a)係本創作之第5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b)係以E-E面切開(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立體圖。 圖11係圖10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 圖12係本創作之第6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之立體圖。 圖13(a)係圖12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俯視圖,(b)係(a)之前視圖,(c)係(b)之側視圖。 圖14(a)係本創作之第7實施形態之線香支持具支持板狀之線香之狀態之立體圖,(b)係(a)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立體圖。 圖15(a)係圖14之(b)中圖示之線香支持具之俯視圖,(b)係圖14之(a)之E-E剖視圖。 圖16係用以對本實施形態之板狀之線香之形態進行說明之圖,(a)係立體圖,(b)係俯視圖。 圖17係表示試驗例1中之灰之飛散之試驗之結果的照片。 圖18係用以對試驗例4中使用之試驗室進行說明之概略圖。

Claims (22)

  1. 一種線香支持具,其特徵在於:包含支持部,其支持板狀之線香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背面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及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正面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而支持上述線香保持豎立。
  2. 如請求項1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上述支持部支持上述背面之兩緣部、及上述底面下端緣之1個部位。
  3. 如請求項1或2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於與上述支持部以外之上述線香之間形成有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
  4. 如請求項1或2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於底壁之周圍立起形成有側壁, 於上述底壁形成有供插入上述線香之下部之凹部,且 上述支持部係形成於上述凹部之凹部內壁及凹部底壁。
  5. 如請求項4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上述凹部係形成於上述底壁之中央。
  6. 如請求項4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上述凹部係相對於上述底壁之中央偏心地形成。
  7. 如請求項4之線香支持具,其中 於上述凹部內壁形成有自外部將空氣引入上述凹部之孔。
  8. 如請求項1之線香支持具,其包含: 支持具本體,其於前腳與後腳之間形成有作為支持上述底面下端緣之上述支持部的谷折部而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及 一對上述支持部,其等相隔地形成於連接於上述谷折部之後部山折部之前側傾斜面之兩側。
  9. 一種板狀之線香,其含有燃燒基材、無機物及揮散性化合物,上述無機物之含量為30~70質量%,上述燃燒基材之含量為25~60質量%,且上述板狀之線香之厚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
  10. 如請求項9之板狀之線香,其中 上述揮散性化合物於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4~2.0×10 -2Pa。
  11. 如請求項9之板狀之線香,其 具有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
  12. 一種線香支持具組,其特徵在於包含: 板狀之線香,其厚度為2 mm以上且未達5 mm;及 線香支持具,其具有支持部,其支持上述板狀之線香之背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背面之至少任意2個部位、及正面側之底面下端緣及正面之至少任意1個部位;且 上述支持部支持上述線香保持豎立。
  13. 如請求項12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板狀之線香含有燃燒基材、無機物及揮散性化合物,上述無機物之含量為30~70質量%,且上述燃燒基材之含量為25~60質量%。
  14. 如請求項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揮散性化合物於25℃下之蒸氣壓為2.0×10 -4~2.0×10 -2Pa。
  15.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線香具有呈50°以下之銳角之角部。
  16.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支持部支持上述背面之兩緣部、及上述底面下端緣之1個部位。
  17.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於與上述支持部以外之上述線香之間形成有具有特定開口面積之空隙。
  18.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於上述線香支持具之底壁之周圍立起形成有側壁, 於上述底壁形成有供插入上述線香之下部之凹部,且 上述支持部係形成於上述凹部之凹部內壁及凹部底壁。
  19.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凹部係形成於上述底壁之中央。
  20.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凹部係相對於上述底壁之中央偏心地形成。
  21.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於上述凹部內壁形成有自外部將空氣引入上述凹部之孔。
  22. 如請求項12或13之線香支持具組,其中 上述線香支持具包含:支持具本體,其於前腳與後腳之間形成有作為支持上述底面下端緣之上述支持部的谷折部而成為側視大致M字形狀;及 一對上述支持部,其等相隔地形成於連接於上述谷折部之後部山折部之前側傾斜面之兩側。
TW107216685U 2017-12-08 2018-12-07 Line incense, incense support and incense support set TWM5785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6378 2017-12-08
JP2017-236377 2017-12-08
JP2017236377 2017-12-08
JP2017-236378 2017-12-08
JP2018204085A JP2019104720A (ja) 2017-12-08 2018-10-30 板状線香
JP2018-204085 2018-10-30
JP2018204084A JP7164399B2 (ja) 2017-12-08 2018-10-30 線香支持具
JP2018-204084 2018-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8515U true TWM578515U (zh) 2019-06-01

Family

ID=6770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6685U TWM578515U (zh) 2017-12-08 2018-12-07 Line incense, incense support and incense support se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8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9039B2 (ja) 害虫防除方法
JP4829589B2 (ja) 飛翔害虫忌避剤
JP6247540B2 (ja) 蚊取線香
JP4999310B2 (ja) 飛翔害虫忌避剤
JP2010132628A (ja) 匍匐害虫忌避剤並びに匍匐害虫の忌避方法
JP2010184919A (ja) 匍匐害虫忌避成分の匂い移りを防止する方法
TWI627904B (zh) 藥劑組成物、害蟲防除用香及加熱蒸散用製劑
JP4743825B2 (ja) 蚊、蚋、ユスリカ忌避剤
JP7387976B2 (ja) 蚊取線香
WO2017213115A1 (ja) 蚊駆除剤及び蚊駆除方法
TWM578515U (zh) Line incense, incense support and incense support set
JP2007119375A (ja) 飛翔害虫忌避剤
TW201936053A (zh) 驅蚊劑組成物
JP2019104720A (ja) 板状線香
JP2017122080A (ja) p−メンタン−3,8−ジオールを含有する線香、及び当該線香を燻煙させることによるp−メンタン−3,8−ジオールの空間への拡散方法
JP6845981B2 (ja) 薬剤組成物、害虫防除用線香、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殺虫成分拡散増強方法
JP6648158B2 (ja) 蚊取り線香
JP7090759B2 (ja) 薬剤組成物、害虫防除用線香、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殺虫成分拡散増強方法
JP7474916B1 (ja) 蚊取線香
JP7213379B2 (ja) 持続性蚊取線香
JP3233875B2 (ja) 炭窯木酢液を混入した消臭、清浄用の香
WO2022079438A1 (en) Insect control product
JP3552137B2 (ja) 蚊取線香
JP2024052193A (ja) 線香
WO2022215668A1 (ja) 加熱蒸散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害節足動物の駆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