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9287U -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 Google Patents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69287U
TWM569287U TW107209369U TW107209369U TWM569287U TW M569287 U TWM569287 U TW M569287U TW 107209369 U TW107209369 U TW 107209369U TW 107209369 U TW107209369 U TW 107209369U TW M569287 U TWM569287 U TW M56928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wall surface
rear windshield
vehicle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09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晟豪
林理涵
林保良
廖輝
郭振銘
林智強
黃琴扉
黃彙雯
Original Assignee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7209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69287U/zh
Publication of TWM569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69287U/zh

Link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係具有一排水本體,係具有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一形成於第一壁面與第二壁面之間的流動空間以及一設置於第一壁面上之弧形擋水板,其中流動空間之底側係設置有一排風通道、一設置於排風通道之一端的排風口、一排水流道與一設置排水流道之兩側的排水口;至少一側固定板,係具有至少一設置於側固定板的固定孔以及一形成於側固定板之一端的驅動部件,其中側固定板之側面係組接於排水本體之側面;以及一扇葉,其一端係設置至少一與驅動部件相組設之轉動部,扇葉係延伸設置在流動空間內。

Description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排水裝置,尤其係指一種可裝設於汽車後擋風玻璃上的排水裝置,於雨天時,可避免後擋風玻璃佈滿泥水或是落葉,使駕駛能看清楚車輛後方的視野。
按,於下雨天汽車行駛時,雨滴會滴落在汽車的表面,使汽車之前擋風玻璃佈滿雨滴,甚至會有落葉沾附在前擋風玻璃,進而影響駕駛前方的視線,容易造成行駛中意外的發生,因此,一般汽車之前擋風玻璃皆附有雨刷,係可清除前擋風玻璃上的雨水與落葉等雜物,使前方的視線不會受到干擾;駕駛前方的視線固然重要,但後方的車況也是駕駛需要注意的重點,雖然汽車車外的兩側皆配置有後視鏡可以看到後方兩側的情形,不過正後方的情況,則需要仰賴車內後視鏡,而車內後視鏡係反射後座、後擋風玻璃以及後擋風玻璃外的景象,所以若後擋風玻璃相當模糊不清,車內後視鏡就無法茶看到汽車正後方的景象。
再者,一般五門車款或是休旅車皆會於後擋風玻璃配置雨刷,其可協助清除後擋風玻璃上的雨滴與落葉等雜物;然而,四門車款的轎車則不會在後擋風玻璃上設置雨刷,於是其較容易堆積雨水的泥沙以及落葉,且下雨時,亦會有大量的雨滴佈滿在後擋風玻璃上,使車內後視鏡無法正確映照出汽車正後方的情形,而影響駕駛的後方視線,如此,容易因視線不佳而造成意外的發生。
爰此,如何提供一種可清潔後擋風玻璃之雜物的裝置,使汽車之後擋風玻璃在雨天中也不會沾附過多的雨水或落葉,提升駕駛整體的安全性,此便成為本創作者思及之方向。
今,創作人即是鑑於上述現有之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於實際實施使用時仍具有多處缺失,於是乃一本孜孜不倦之精神,並藉由其豐富專業知識及多年之實務經驗所輔佐,而加以改善,並據此研創出本創作。
本創作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可清潔汽車後擋風玻璃之雜物的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可藉由本裝置的設計,使雨水不會一直累積在後擋風玻璃,且汽車行駛中產生的風,亦可將後擋風玻璃的雜物吹掉,令汽車後方的視線清楚。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一種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包含有一排水本體,係具有一第一壁面、一相對於第一壁面之第二壁面、一形成於第一壁面與第二壁面之間的流動空間以及一設置於第一壁面上之弧形擋水板,其中流動空間之底側係設置有一排風通道、一設置於排風通道之一端的排風口、一排水流道與一設置排水流道之兩側的排水口;至少一側固定板,係具有至少一設置於側固定板之弧形面上的固定孔以及一形成於側固定板之一端的驅動部件,其中側固定板之側面係組接於排水本體之側面;以及一扇葉,其一端係設置至少一與驅動部件相組設之轉動部,扇葉係延伸設置在流動空間內。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排水本體係為一弧形外型。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排水流道之底部係傾斜一角度。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排風通道與排風口係設置於第一壁面之底側。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排水流道與排水口係設置於第二壁面之底側。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排風通道與排水流道之間係形成有一分隔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驅動部件係容設於一形成於側固定板之一端的容置空間,驅動部件包含有一驅動馬達以及一連接驅動馬達之轉軸,由轉軸與轉動部相組設。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扇葉由轉動部帶動,使扇葉轉動與第一壁面接觸,或與第二壁面接觸。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側固定板上之至少一固定孔,係用以固定於鄰近汽車之鄰近後擋風玻璃處。
本創作之目的及其結構功能上的優點,將依據以下圖面所示之結構,配合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俾使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
請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本創作一種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包含有一為弧形外型的排水本體(1),係具有一第一壁面(11)、一相對於第一壁面(11)之第二壁面(12)、一形成於第一壁面(11)與第二壁面(12)之間的流動空間(13)以及一設置於第一壁面(11)上之弧形擋水板(14),其中,流動空間(13)之底側係設置有一排風通道(15)、一設置於排風通道(15)之一端的排風口(151)、一排水流道(16)與一設置排水流道(16)之兩側的排水口(161),且由第三圖中可知,排水流道(16)之底部中央較厚,兩側較薄,使其傾斜一角度;至少一側固定板(2),係具有至少一設置於側固定板(2)之弧形面(21)上的固定孔(22)以及一形成於側固定板(2)之一端的驅動部件(23),驅動部件(23)係容設於一形成於側固定板(2)之一端的容置空間(24),且驅動部件(23)包含有一驅動馬達(231)以及一連接驅動馬達(231)之轉軸(232),由轉軸(232)與轉動部(31)相組設,其中側固定板(2)之側面係組接於排水本體(1)之側面,且側固定板(2)上之至少一固定孔(22),係用以固定於汽車之鄰近後擋風玻璃處;以及一扇葉(3),其一端係設置至少一與驅動部件(23)相組設之轉動部(31),扇葉(3)係延伸設置在流動空間(13)內,其中扇葉(3)由轉動部(31)帶動,使扇葉(3)轉動與第一壁面(11)接觸,或與第二壁面(12)接觸。
流動空間(13)之底側分別形成有一排風通道(15)與一排風口(151)、一排水流道(16)與一排水口(161),而排風通道(15)與排風口(151)係設置於第一壁面(11)之底側。排水流道(16)與排水口(161)係設置於第二壁面(12)之底側,而排風通道(15)與排水流道(16)之間則形成一分隔部(17),將排風通道(15)與排水流道(16)分隔開。
此外,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可進一步證明本創作可實際應用之範圍,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創作之範圍。
請繼續參閱第一圖與第二圖,本創作於實施例實施時,排水本體(1)之側面係組接於兩個側固定板(2)之側面,而側固定板(2)之容置空間(24)內係設置有驅動部件(23),驅動部件(23)包含有驅動馬達(231)以及連接驅動馬達(231)之轉軸(232),此轉軸(232)係會與扇葉(3)之轉動部(31)接合,使排水本體(1)、側固定板(2)與扇葉(3)三者組合在一起。
實際使用時,可參閱第四圖,係由側固定板(2)之弧形面(21)上的固定孔(22)將本創作之整體固定於汽車後擋風玻璃上方,以螺絲鎖設或是其他固定方式固定於汽車之車體;當汽車開始行駛時,可先讓本創作為未啟動之狀態,即係扇葉(3)與排水本體(1)之第一壁面(11)接觸,讓扇葉(3)將流動空間(13)關起,如第五圖所示,使流動的風或是落葉不會經入流動空間(13),且弧形之扇葉(3)與弧形之排水本體(1)整體亦為流線型之外型,於汽車一般行駛中,係能降低風阻。
若開始下雨時,駕駛即可控制驅動部件(23)開始作動,使驅動馬達(231)帶動轉軸(232),轉軸(232)再帶動連接之扇葉(3)的轉動部(31),轉動部(31)會將扇葉(3)下降,直到與排水本體(1)之第二壁面(12)接觸,即係讓流動空間(13)之上方空間與外界接觸,如第六圖所示,此時,汽車後方的風會流入排水本體(1)之流動空間(13)內,風於流動空間(13)中由上往下前進,並流至流動空間(13)底側的排風通道(15),再由排風口(151)將風排出,由第四圖可知,風排出時,係會直接吹向後擋風玻璃,因此位於後擋風玻璃的雨滴或是落葉等影響視線之物體會被迅速吹掉,使後擋風玻璃不會被任何物體遮蔽,讓駕駛能透過車內後視鏡清楚看見汽車後方之情形。
再者,除了風會進入排水本體(1)之流動空間(13),雨滴亦會直接滴入流動空間(13),且排水本體(1)之第一壁面(11)有設置弧形擋水板(14),其係引導雨滴流至流動空間(13)底側的排水流道(16),避免雨滴從排風通道(15)滴落在後擋風玻璃上;當雨滴流至排水流道(16)時,由於排水流道(16)為一長條形之溝槽,且底部之中央較高,與兩側之排水口(161)呈一傾斜狀,因此,雨滴會不斷地往兩側之排水口(161)移動,並由排水口(161)向外排出,即是從汽車之兩側排出雨水,而排水流道(16)與排風通道(15)之間係具有分隔部(17),於是雨滴並不會漫過分隔部(17)從排風通道(15)流出,此設計係減少雨滴直接滴落在後擋風玻璃上,提升雨天時汽車後方的能見程度。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創作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創作具有以下優點:
1.本創作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利用排水本體將汽車後擋風玻璃之雨水或落葉等雜物吹掉,且能將雨水從本裝置之兩側排出,盡量避免雨水直接滴落在後擋風玻璃上,以提供駕駛有良好的後方視野。
2.本創作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之扇葉係由驅動部件操作,於一般良好天氣的行駛狀況下,係不需要對後擋風玻璃進行清潔或排水,因此可讓扇葉關起排水本體之流動空間,讓氣流流過弧形外型的扇葉與流動本體,以降低風阻,而有需要對後擋風玻璃進行清潔或排水時,駕駛在啟動扇葉即可。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創作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創作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創作之設計範疇。
(1)‧‧‧排水本體
(11)‧‧‧第一壁面
(12)‧‧‧第二壁面
(13)‧‧‧流動空間
(14)‧‧‧弧形擋水板
(15)‧‧‧排風通道
(151)‧‧‧排風口
(16)‧‧‧排水流道
(161)‧‧‧排水口
(17)‧‧‧分隔部
(2)‧‧‧側固定板
(21)‧‧‧弧形面
(22)‧‧‧固定孔
(23)‧‧‧驅動部件
(231)‧‧‧驅動馬達
(232)‧‧‧轉軸
(24)‧‧‧容置空間
(3)‧‧‧扇葉
(31)‧‧‧轉動部
第一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組合圖。
第二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整體外觀圖。
第三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剖視圖。
第四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實際應用圖。
第五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側面剖視圖(一)。
第六圖:本創作其較佳實施例之側面剖視圖(二)。

Claims (9)

  1. 一種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包含有: 一排水本體,係具有一第一壁面、一相對於該第一壁面之第二壁面、一形成於該第一壁面與該第二壁面之間的流動空間以及一設置於該第一壁面上之弧形擋水板,其中該流動空間之底側係設置有一排風通道、一設置於該排風通道之一端的排風口、一排水流道與一設置該排水流道之兩側的排水口; 至少一側固定板,係具有至少一設置於該側固定板之弧形面上的固定孔以及一設置於該側固定板之一端的驅動部件,其中該側固定板之側面係組接於該排水本體之側面;以及 一扇葉,其一端係設置至少一與該驅動部件相組設之轉動部,該扇葉係延伸設置在流動空間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排水本體係為一弧形外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排水流道之底部係傾斜一角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排風通道與該排風口係設置於該第一壁面之底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排水流道與該排水口係設置於該第二壁面之底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或第5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排風通道與該排水流道之間係形成有一分隔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驅動部件係容設於一形成於該側固定板之一端的容置空間,該驅動部件包含有一驅動馬達以及一連接該驅動馬達之轉軸,由該轉軸與該轉動部相組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扇葉由該轉動部帶動,使該扇葉轉動與該第一壁面接觸,或與該第二壁面接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其中該側固定板上之至少一固定孔,係用以固定於汽車之鄰近後擋風玻璃處。
TW107209369U 2018-07-11 2018-07-11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TWM569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369U TWM569287U (zh) 2018-07-11 2018-07-11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9369U TWM569287U (zh) 2018-07-11 2018-07-11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9287U true TWM569287U (zh) 2018-11-01

Family

ID=6503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09369U TWM569287U (zh) 2018-07-11 2018-07-11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69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63576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ミラーの雨滴除去装置
US9783242B2 (en) Wind-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3990774A (en) Outside mirror for motor vehicles
CN205498767U (zh) 汽车后视镜及汽车
CN214267472U (zh) 一种车身防雨污结构及车辆
US6798163B2 (en) Wiper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TWM569287U (zh) 車用後擋風玻璃排水裝置
CN208867944U (zh) 一种机动车外后视镜除水装置
WO2021212262A1 (en) Air jet blowing system for windshield and helmet
JPS6038236A (ja) 車両用エアスポイラ
JP2700534B2 (ja) 自動車用バックバイザー
KR19980010798U (ko) 전방유리 빗물 배수장치
CN109131092A (zh) 一种机动车外后视镜除水装置
KR0112833Y1 (ko) 자동차용 아웃사이드 미러의 구조
JP2510304Y2 (ja) 車輛用エアスポイラ
KR100820200B1 (ko) 차량용 전면 휠 가드 구조
KR870002297Y1 (ko) 자동차용 백밀러
KR20150071416A (ko) 사이드 미러 모듈
KR200391988Y1 (ko) 미러표면 습기제거용 아웃사이드미러 구조
FR3139522A1 (fr) Dispositif pour grille d’auve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KR0137874Y1 (ko) 빗물제거용 자동차 사이드미러
JPS6322755A (ja) 窓用水滴除去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用サイドミラー
KR200179797Y1 (ko) 성에가 끼지 않는 자동차용 백미러
KR20050092896A (ko) 자동차용 와이핑 장치
KR20200117935A (ko) 자동차 사이드미러 빗물제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