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0402U - 轉向連通轉接頭 - Google Patents

轉向連通轉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0402U
TWM510402U TW104208559U TW104208559U TWM510402U TW M510402 U TWM510402 U TW M510402U TW 104208559 U TW104208559 U TW 104208559U TW 104208559 U TW104208559 U TW 104208559U TW M510402 U TWM510402 U TW M51040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pipe
communication
steering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Yong Gao
Original Assignee
Yi-Yong G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Yong Gao filed Critical Yi-Yong Gao
Priority to TW10420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0402U/zh
Priority to CN201520507315.5U priority patent/CN204829035U/zh
Priority to DE202015105045.3U priority patent/DE202015105045U1/de
Publication of TWM510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040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08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 F16L27/0804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 F16L27/0837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the joint elements being bends
    • F16L27/0845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llowing adjustment or movement only about the axis of one pipe the fluid passing axially from one joint element to another the joint elements being bends forming an angle of 90 degr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5/00Details of spraying plant or spray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ccessories
    • B05B15/6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supporting or holding spraying apparatus
    • B05B15/6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fluid connection of the spraying apparatus or its outlets to flow conduits
    • B05B15/652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fluid connection of the spraying apparatus or its outlets to flow conduits whereby the jet can be orie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Description

轉向連通轉接頭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轉向連通轉接頭,尤其是指一種內部兩連通流道彼此不平行之轉向連通轉接頭。
萬向接頭基本是由連接兩軸相交的運動接頭,包含一主動件、一從動件以及一十字接頭,該些元件彼此以旋轉接頭連接,使一剛桿能依照使用者之控制轉向往任何方向。萬向接頭應用於長距離動力傳輸,不僅克服了中心軸對齊不易,更解決在動力在傳遞過程中,因震動過大所造成的損耗以及噪音的問題。另外,現在所使用的萬向接頭之結構已日益複雜,不僅廣泛地運用在各類機械、汽機車及傳動機構,且水管與水槍之轉接頭也運用上了萬向接頭的概念,使得使用者在實施相關技術時更具便利性與活動性。
承上所述,現今水管與水槍所使用的轉向接頭係由兩個連通頭以及一連結管體可轉動地組接而成,流體係從一第一連通頭內所匹配對應之一第一流道,經由一連結管體內所匹配對應之第三流道,並流入第二連接頭所匹配對應之第二流道,並自 第二流道流出。但因連結管體在轉動時,同時部分遮斷或完全遮斷第三流道與第一流道之間的管路連通,因而造成管路的流量減少或無法連通。
請參閱第一圖以及第二圖。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之先前技術之側視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之先前技術之上視圖。本創作之先前技術提供一轉接頭PA1係包含一第一連通頭PA11、一第二連通頭PA12以及一連結管體PA13。第一連通頭PA11之內部係開設有一對應之第一流道PA111。第二連通頭PA12之內部係開設有一對應之第二流道PA121。連結管體PA13之內部係開設有一對應之第三流道PA131。
其中,連結管體PA13之一端係可轉動地連通第一連通頭PA11,且於連結管體PA13之另一端連通第二連通頭PA12,進而使第一流道PA111、第三流道PA131以及第二流道PA121接通形成一接通之管路,但連結管體PA13係設置於第一流道PA111內,當連結管體PA13轉動時,勢必影響第一流道PA111與第三流道PA131內流體的流量。目前業界中尚未有相關之技術以解決流量因連結管體PA13的轉動而減少的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中,在轉接頭中的連結管體轉動時,流體流量無可避免地減少,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轉向連通轉接頭,係利用一連結管座體取代連結管體設置於第一流道 之連接方式,以解決流道內流體流量減少的問題。
為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創作所採用之必要技術手段為提供一種轉向連通轉接頭,係供連結至少一連通管,至少一連通管之內部開設有一第一連通流道。轉向連通轉接頭包含一轉接頭本體以及一連結管組件總成。轉接頭本體係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二連通流道,並設有一轉接頭連結部。一連結管組件總成,包含一連結管組件本體以及一連結管座體。連結管組件本體係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三連通流道,並連結於轉接頭本體之轉接頭連結部而成L型,第三連通流道與第二連通流道係非平行地彼此連通,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係設有至少一止擋部。連結管座體係可旋轉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並限位於至少一止擋部,供連結至少一連通管以使第一連通流道連通第三連通流道。
另外,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至少一止擋部與轉接頭本體之間具有一活動行程,連結管座體係可沿活動行程活動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
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連結管組件本體包含一第一管體以及一第二管體。第一管體係連結於轉接頭連結部而與轉接頭本體呈L型,且第一管體之一第一管徑係小於連結管座體之一第二管徑。第二管體係連結於第一管體,且第二管體之一第三管徑係小於第一管徑。值得一提 的是,至少一止擋部可凸設於第一管體之外表面或以及第二管體之外表面中之一者,且該至少一止擋部可為一止擋凸環。
另外,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連結管組件總成包含一墊圈,墊圈係套設於第二管體之外表面,並抵頂於至少一止擋部。第一管體係部份位於轉接頭本體內而卡合連結於轉接頭本體之轉接頭連結部。
另外,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管體係部份位於轉接頭本體內而卡合連結於轉接頭本體之轉接頭連結部。
另外,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第三連通流道係連通於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
另外,在上述轉向連通轉接頭之附屬技術手段之較佳實施例中,連結管座體設有一座體部與一第一螺紋部,至少一連通管設有一第二螺紋部,座體部係供抵頂至少一連通管,第一螺紋部係供連結第二螺紋部。
因此,在採用了本創作所提供之轉向連通轉接頭,相較於先前技術應不難看出,由於連結管座體可旋轉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避免了因轉動而部份或完全遮斷了連通流道,使無論轉接頭本體相對於連結管組件轉向任何角度,連通管內的流體流量皆不受影響,因而可有效解決先前技術之問題。
本創作所採用的具體實施例,將藉由以下之實施例及圖式作進一步之說明。
PA1‧‧‧轉接頭
PA11‧‧‧第一連通頭
PA111‧‧‧第一流道
PA12‧‧‧第二連通頭
PA121‧‧‧第二流道
PA13‧‧‧連結管體
PA131‧‧‧第三流道
1、1a、1b‧‧‧轉向連通轉接頭
11‧‧‧轉接頭本體
111‧‧‧第二連通流道
112‧‧‧轉接頭連結部
12‧‧‧連結管組件總成
121‧‧‧連結管組件本體
1211‧‧‧第三連通流道
1212‧‧‧止擋部
1213‧‧‧第一管體
1214‧‧‧第二管體
122‧‧‧連結管座體
1221‧‧‧座體部
1222‧‧‧第一螺紋部
123‧‧‧墊圈
2、2a、2b‧‧‧連通管
21‧‧‧第一連通流道
22‧‧‧第二螺紋部
3a‧‧‧槍體
4b‧‧‧轉向連通轉接頭
D‧‧‧活動行程
L‧‧‧旋轉方向
第一圖係顯示本創作先前技術之側視圖;第二圖係顯示本創作先前技術之上視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立體示意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分解示意圖。
第五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與連通管之分解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與連通管組合之剖面示意圖;第七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使用狀態示意圖;以及第八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立體示意圖。
由於本創作所提供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中,其相關實施方式不勝枚舉,故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僅列舉二實施例加以具體說明。
請一併參閱第三圖至第六圖,第三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立體示意圖,第四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分解示意圖。第五圖係顯示本 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與連通管之分解示意圖,第六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與連通管組合之剖面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一種轉向連通轉接頭1,係供連結至少一連通管2,至少一連通管2之內部開設有一第一連通流道21。轉向連通轉接頭1包含一轉接頭本體11以及一連結管組件總成12。轉接頭本體11係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二連通流道111,並設有一轉接頭連結部112,轉接頭連結部112係呈現向內凹之孔洞,並與第二連通流道111彼此連通。
連結管組件總成12包含一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一連結管座體122以及一墊圈123,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係連結於轉接頭本體11之轉接頭連結部112而成L型,其中,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連結管組件本體121是直接穿設至轉接頭連結部112而與轉接頭連結部112彼此卡合住,但其他實施例中可以螺紋彼此螺合。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並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三連通流道1211,而第三連通流道1211與第二連通流道111係非平行且可垂直地彼此連通(其他實施例中不一定垂直,係可以其他角度彼此連通),另外,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之外表面係設有至少一止擋部1212,並包含一第一管體1213以及一第二管體1214。
第一管體1213係直接穿設連結於轉接頭連結部112而與轉接頭本體11呈L型,且第一管體1213之一第一管徑係小於連結管座體122之一第二管徑,其中,第一管體1213可部份位於轉接 頭本體11內而卡合連結於轉接頭本體11之轉接頭連結部112。第二管體1214係一體成型地連結於第一管體1213,且第二管體1214之一第三管徑係小於第一管體1213之第一管徑,其中,墊圈123係套設於第二管體1214之外表面,並抵頂於至少一止擋部1212。值得一提的是,止擋部1212與轉接頭本體11之間可具有一活動行程D,並可凸設於第一管體1213之外表面或以及第二管體1214之外表面中之一者,且該至少一止擋部1212可為一止擋凸環。另外,第三連通流道1211連通於第一管體1213與第二管體1214。
連結管座體122係可沿一旋轉方向L而旋轉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之外表面,並限位於至少一止擋部1212,供連結連通管2以使第一連通流道21連通第三連通流道1211,且連結管座體122係可沿活動行程D活動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121之外表面。另外,連結管座體122設有一座體部1221與一第一螺紋部1222,至少一連通管2設有一第二螺紋部22,座體部1221係供抵頂至少一連通管2,第一螺紋部1222係供螺合於第二螺紋部22以彼此連結。
請參閱第七圖,第七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之使用狀態示意圖,轉向連通轉接頭1a以及連通管2a係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且轉向連通轉接頭1a以及連通管2a係連結於槍體3a,進而可便利地且不受方向限制地使用槍體3a,而槍體3a可為水槍或氣槍。
請參閱第八圖,第八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 轉向連通轉接頭之立體示意圖,如圖所示,轉向連通轉接頭1b除了連結於連通管2b外,更連結於一轉向連通轉接頭4b,轉向連通轉接頭4b之結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轉向連通轉接頭1相同,藉由上述之連結方式可更佳地利用轉向連通轉接頭1b而達到更佳的轉接效果。
綜合以上所述,在採用了本創作所提供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後,由於連結管座體可旋轉地套設於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避免了因轉動而部份或完全遮斷了連通流道,使無論轉接頭本體相對於連結管組件轉向任何角度,連通管內的流體流量皆不受影響,因而可有效解決先前技術難以突破之問題。
藉由本創作說明能以得知,本創作確具產業界上之利用價值。惟以上之實施例剖析,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依據本創作之上述實施例說明而作其它種種之改良及變化。然而這些依據本創作實施例所作的種種改良及變化,當仍屬於本創作之創作精神及界定之專利範圍內。
1‧‧‧轉向連通轉接頭
112‧‧‧轉接頭連結部
12‧‧‧連結管組件總成
121‧‧‧連結管組件本體
1211‧‧‧第三連通流道
1212‧‧‧止擋部
1213‧‧‧第一管體
1214‧‧‧第二管體
122‧‧‧連結管座體
1221‧‧‧座體部
1222‧‧‧第一螺紋部
123‧‧‧墊圈
2‧‧‧連通管
21‧‧‧第一連通流道
22‧‧‧第二螺紋部

Claims (10)

  1. 一種轉向連通轉接頭,係供連結至少一連通管,該至少一連通管之內部開設有一第一連通流道,該轉向連通轉接頭包含:一轉接頭本體,係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二連通流道,並設有一轉接頭連結部;以及一連結管組件總成,包含:一連結管組件本體,係於內部開設有一第三連通流道,並連結於該轉接頭本體之該轉接頭連結部而成L型,該第三連通流道與該第二連通流道係非平行地彼此連通,該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係設有至少一止擋部;以及一連結管座體,係可旋轉地套設於該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並限位於該至少一止擋部,供連結該至少一連通管以使該第一連通流道連通該第三連通流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至少一止擋部與該轉接頭本體之間具有一活動行程,該連結管座體係可沿該活動行程活動地套設於該連結管組件本體之外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連結管組件本體包含:一第一管體,係連結於該轉接頭連結部而與該轉接頭本體呈L型,且該第一管體之一第一管徑係小於該連結管座體之一第二管徑;以及一第二管體,係連結於該第一管體,且該第二管體之一第三管 徑係小於該第一管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至少一止擋部係凸設於該第一管體之外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連結管組件總成包含一墊圈,該墊圈係套設於該第二管體之外表面,並抵頂於該至少一止擋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第一管體係部份位於該轉接頭本體內而卡合連結於該轉接頭本體之該轉接頭連結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第三連通流道係連通於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至少一止擋部係凸設於該第二管體之外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至少一止擋部係為一止擋凸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轉向連通轉接頭,其中,該連結管座體設有一座體部與一第一螺紋部,該至少一連通管設有一第二螺紋部,該座體部係供抵頂該至少一連通管,該第一螺紋 部係供連結該第二螺紋部。
TW104208559U 2015-05-29 2015-05-29 轉向連通轉接頭 TWM510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559U TWM510402U (zh) 2015-05-29 2015-05-29 轉向連通轉接頭
CN201520507315.5U CN204829035U (zh) 2015-05-29 2015-07-14 转向连通转接头
DE202015105045.3U DE202015105045U1 (de) 2015-05-29 2015-09-23 Kreuzgelenkrohrverbind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559U TWM510402U (zh) 2015-05-29 2015-05-29 轉向連通轉接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0402U true TWM510402U (zh) 2015-10-11

Family

ID=5454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8559U TWM510402U (zh) 2015-05-29 2015-05-29 轉向連通轉接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29035U (zh)
DE (1) DE202015105045U1 (zh)
TW (1) TWM51040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7010B (zh) * 2016-02-03 2019-04-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模块化流体接头
CN105909906A (zh) * 2016-06-07 2016-08-31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管路连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5105045U1 (de) 2015-11-04
CN204829035U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97495U (zh) 一种万向旋转接头
TWM510402U (zh) 轉向連通轉接頭
CN106678469A (zh) 伸缩连接管
CN104455815A (zh) 一种挖掘机用锥密封管接头
JP7011310B2 (ja) 脈動吸収機能付きコネクタ
RU2011126132A (ru) Выдвижна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для жидкостей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US778936A (en) Hose-coupling.
KR20220033442A (ko) 꼬임방지를 위한 소방호스와 수입 커플링 및 차입 커플링의 연결부 구조
JP4608413B2 (ja) 合成樹脂製のカプラ
JP5566668B2 (ja) 管継手
CN113606406A (zh) 一种弯头
JP3231468U (ja) ユニバーサルノズルジョイント及びユニバーサルノズル
CN110425269A (zh) 自动变速器油冷管
CN210566860U (zh) 一种水管接头
CN103791185A (zh) 锁紧式管接头
US217006A (en) Improvement in universal joints for fire-engine hose
IT201800006430A1 (it) Kit di unione ad innesto rapido per tubi di irrigazione
TWI758066B (zh) 剎車器洩油工具
JP3185066U (ja) 分岐継手
CN214579609U (zh) 空调管路接头及空调管路系统
CN209839431U (zh) 一种燃气软管接头定位装置
CN203685085U (zh) 一种反循环短节
JP5711433B1 (ja) 内視鏡洗浄シースにおけるチューブ体の固定構造,このチューブ体の固定構造を適用した内視鏡洗浄シース,この内視鏡洗浄シースを含む内視鏡システム
CN211040034U (zh) 喷涂用万向接头
KR101025223B1 (ko) 관절 스위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